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育图文PPT课件

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育图文PPT课件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课文赏析
荷.菊.橙.橘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课文赏析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 君须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赠刘景文》PPT优质课件

《赠刘景文》PPT优质课件

情景对比
将离别的凄凉与勉励的温 暖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 差。
人物对比
通过刘景文与诗人的形象 对比,展现两人不同的性 格和命运。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喻
将刘景文的离去比作“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 象生动地表达了离别之情和诗人
的祝愿。
拟人
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 如“菊残犹有傲霜枝”,增强了诗 歌的感染力。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 并称“苏辛”,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
创作背景及动机
《赠刘景文》是苏轼赠给好友 刘景文的一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持乐 观豁达的心态。
诗中通过描绘秋末冬初的萧瑟 景象,劝勉好友珍惜大好时光 ,乐观向上,不要意志消沉。
内容页
按照诗歌的章节或段落进 行分页设计,每页包含相 应的诗句和解析。
结尾页
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以及提供相关的思考题或 讨论话题。
关键意象与象征手法
意象列举
如“长亭”、“古道”、“芳草”等 ,通过具体描绘自然景物和场景,营 造出诗歌的意境。
象征手法解析
如“长亭”象征离别,“古道”象征 历史沧桑,“芳草”象征生命的短暂 与美好,深入剖析这些象征手法在诗 歌中的运用和表达。
分享交流
学生分享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离别诗,并阐述 理由。
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交流看法,增加课堂互 动。
老师点评与引导
老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和欣赏离别诗的美感和情感内涵。
创作尝试:以离别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01
创作指导
老师简要介绍现代诗的特点和创作技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29张PPT)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29张PPT)
傲霜枝。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枝。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qínɡ
荷尽. 已无擎雨. 盖. ,.
--荷败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yóu ào shuānɡ
菊残. .犹有傲霜. 枝. -。.-菊残
这两句诗通过对秋天荷花和菊花的不同状态的描写,营 造出了一种对比鲜明的意境。荷花的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 消逝,而菊花的傲霜则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这种对比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 敬佩之情。苏轼用这种方式鼓励刘景文,即便面临困难和挑 战,也要像菊花一样保持坚强和乐观的态度。
通过学习《赠刘景文》这首诗,学生们不仅可以欣赏到 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还能从中体会到诗人对朋 友的深情厚谊和鼓励。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和文学素养,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身边 的事物,发现平凡中的美好。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 文化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写作背景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 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此诗虽似写景,但每句都 切合刘的身世,并用以勖勉对方。这在苏诗中确属 精心之作。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的景物描写,才能领 略诗中的积极涵义。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北宋眉山人。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 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 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 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 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 为豪放派词人。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课件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课件

创作背景
01
《赠刘景文》创作于北宋元祐五 年(1090年),苏轼时任杭州知 州,此诗是他在送别好友刘景文 时所作。
02
《山行》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 (767年),当时杜牧在长安城 南的樊川别业,此诗是他秋日行 经山间时所见所感。
古诗主题
《赠刘景文》主题为友情,苏轼以诗 赠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勉 励之情。
秋日山景
描绘了秋日山间的红叶、清泉、白云等景物,表现出清新、自然、宁静的氛围 。
闲适心情
通过对秋日山景的描绘,诗人表达出闲适、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 的赞美与向往。
意境对比
情感对比
赠刘景文表达出感伤、凄凉的情感,而山行则表现出闲适、宁静的情感,两者形 成鲜明对比。
景物对比
赠刘景文以秋末残景为主,而山行则以秋日山景为主,两者在景物选择上也有所 不同。
赏和赞叹。
两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快,用词 精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3
古诗意境
赠刘景文意境
秋末残景
通过描绘枯荷、败叶等秋末残景,表 现出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 对友人离去的感伤之情。
人生感慨
通过对秋末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出 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 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与不舍。
山行意境
文字素材
对山行路途的描绘,以及 作者对山行的感受和思考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素材对比
两首诗的素材风格不同,赠刘景文更注 重展现秋天的美丽和丰收,色彩明快; 山行则更注重展现秋天的壮美和宁静,
色彩深沉。
两首诗的音频素材也不同,赠刘景文以 秋风、秋雨等自然声音营造氛围,山行 则以山间的鸟鸣、溪流声等声音营造氛
围。

古诗《赠刘景文》ppt课件

古诗《赠刘景文》ppt课件
珍视友谊
诗中强调了友谊的珍贵和重要性, 提倡人们要珍视友谊、注重情感交 流。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
苏轼其他著名作品欣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1
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
思考和追求。《江城子·密州Fra bibliotek猎》02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密州出猎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苏轼豪放
的词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 实践
学生朗读表演
挑选优秀学生代表进行古诗朗读,要 求语音准确、情感饱满。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加入适当的表演 元素,如动作、表情等,提升朗读的 感染力。
配合背景音乐或画面,营造古诗的意 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分组讨论与分享心得
讨论内容可包括诗人的其他作品、时代背景、诗词风 格等方面。
诗中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展现了其乐观旷 达的精神境界。
诗歌风格与特点
《赠刘景文》以描绘秋景为主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 特感悟。
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 ,既有豪放不羁的气魄,又有 清新自然的风韵。
苏轼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 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表 现力和感染力。
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 ,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清 新自然的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及原因
《赠刘景文》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当时他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 )任团练副使。
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两人交情深厚。此诗是苏轼为勉励刘景文而作,表达了对友 人的关爱和劝勉之情。
古诗《赠刘景文》ppt课件
目录
• 诗人及背景介绍 • 诗歌内容解析 • 艺术手法鉴赏 • 文化内涵挖掘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25张PPT)

明诗意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最是橙黄橘绿时。
就是在橙黄橘绿的秋天。
新知讲解
再读诗词,注意停顿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盖菊 残君 橙
赠送 盖子 菊花 残缺 君子 橙子 捐赠 遮盖 秋菊 残疾 国君 香橙
重点指导
gài
结构:上下
偏旁:皿
笔画数:11
书写提示:上边三横长短相似, “皿”居下居中,最后一横要长 。
组词:盖住 盖房 掩盖
造句:谎言永远掩盖不住真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héng
重点指导
结构:左右 偏旁:木 笔画数:16 书写提示:“登”横撇的横短, 捺舒展,“豆”末笔横窄于“ ”。
解诗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 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sòng sū shì
【宋】苏轼
qíng
荷尽/已无/擎雨盖,
cán yóu
ào
菊残/犹有/傲霜枝。
jūn
一年/好景/君须记,
chéng

最是/橙黄/橘绿时。

4《赠刘景文》课件(共29张PPT)

4《赠刘景文》课件(共29张PPT)



年 级
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
景 文


上 册
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
作品:《水调歌头》《题西林
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解诗题
2
赠刘景文:送给刘景文。
0
2
3 年 四
这首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
赠 刘


级 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 文

文 上
已五十八岁,却还是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
2
0 2
赠刘景文
3 年
(宋)苏轼
秋日荷尽图



年 级
荷尽已无擎雨盖,
景 文
语 文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残傲霜图


一年好景君须记,
橙黄橘绿图
最是橙黄橘绿时。
2 0 2 3 年 四 年
盖 级
语 文 上 册




赠 刘 景
橙文
课后小结
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古诗,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
2
0
2
3












橙黄橘绿时:橙子发黄、橘子犹绿将黄的时候。
2
0
2
3 年
质疑思考:诗人为什么说“一年好 赠




级 语
景”“最是橙黄橘绿时”?诗题“赠刘



册 景文”揭示了怎样的赠诗目的?
2 季节之秋 硕果累累、成熟丰收

4古诗《赠刘景文》PPT课件(2024)

4古诗《赠刘景文》PPT课件(2024)

诗、词、散文、书法 、绘画等方面均有很 高成就,对后世影响 深远。
2024/1/26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法家、画家、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4
《赠刘景文》创作背景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元祐五年 (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所作

刘景文(1033-1091),名季孙 ,字景文,工诗善文,为苏轼所
器重。

人格魅力
苏轼性格豁达、乐观向上,他的 文学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和
追求,深受后人喜爱。
2024/1/26
17
其他相关作品推荐
2024/1/26
《念奴娇·赤壁怀古》
01
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
史沧桑的感慨。
《江城子·密州出猎》
02
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描写了他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和内心
25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建议学生自行查阅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加深对诗歌的理 解
推荐学生阅读与《赠刘景文》主题相关的其他古诗或现代诗文,并进行 比较分析
2024/1/26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和审美价值,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中常常运用典 故,以古喻今,表达自己 的见解和态度。
12
《赠刘景文》中修辞手法运用
对偶
诗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荷 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使得诗句更加工整、有节奏感。
借景抒情
诗中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抒发了 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时光易逝的 感慨。
比喻
苏轼运用比喻手法,如将荷花比作“ 擎雨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 凋零和秋天的萧瑟。
《赠刘景文》一诗体现了苏轼 豪放派的诗歌风格,语言简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菊花凋零了,但是还有傲霜的枝条。
菊残犹有傲霜枝
2、一年中最好的景色你要记住。
一年好景君须记
3、停车只因为喜爱傍晚枫林的景色。
停车坐爱枫林晚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正是/橙黄/橘绿时。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第一句写的是什 么?
秋末的景色,写的是荷败、菊残,写出了 秋末的特征。
1.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答案:荷.菊.橙.橘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答案:橙黄.橘绿
我会写
我 会 写
我会写
我 会 写
liú

三、写(xiě) 出(chū) 下(xià) 列(liè) 词(cí) 的(de) 反(fǎn) 义(yì) 词(cí) 。
无(

是(

上(

斜(

爱(

晚(

四、根(gēn) 据(jù) 意(yì) 思(si) 写(xiě) 出(chū) 相(xiāng) 应(yìng) 诗(shī) 句(jù)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轼简介: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在诗、词、散文以 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 才多艺的诗人。
赠刘景文(赠:送给)
作者:苏轼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cán
1、刘老师喜欢菊花。 2、残破
jūn chéng jú
jìng
3、君子 4、橙树 5、橘子 6、路径
xié
fēnɡ yú
7、斜风细雨8、枫叶 9、于是
yú shì shǒu xiān zhī tiáo (于 是 ) (首 先 ) 枝( 条 ) fēng yè jì zhù liú hǎi ( 枫 叶 ) 记( 住 ) 刘( 海 )
刘(刘海) 君(君子) 径(石径 ) 对(对错) 居(居住) 经(经过)
斜(斜线) 于(于是) 料(材料) 干(干活)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 独凭危栏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练一练 一、读(dú) 一(yì) 读(dú) 。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人们把他们称为“小李杜”。《山行》 是一首写景小诗,诗人以细致的观察、流畅(chànɡ)的语言写出了不是春光胜 似春光的秋色,使“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为千古名句。 苏轼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的造诣(yì)。《赠刘景文》同样 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诗,让人从残败中看到生机、看到希望,寄意深远,让人回味 无穷。 二、选(xuǎn) 择(zé) 正(zhèng) 确(què) 的(de) 读(dú) 音(yīn)下画上笑脸。 橙(chén chénɡ) 枫(fōnɡ fēnɡ) 径(jìn jìng)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zèng 赠送
liú 姓刘
qíng 擎 天柱
gài 盖子
jú 菊花
cán 残枝
yóu 犹有
jūn
君子
bì xū 必须
chéng
橙色

橘子
zèng
赠送

菊花
jūn
君子
liú qíng gài
姓刘 擎雨盖
cán
yóu
残枝 犹有
bì xū chéng jú
必须 橙色 橘子
赠送 姓刘 擎天柱 盖子 菊花 残枝 犹有 君子 必须 橙色 橘子
刘擎菊残 犹君须橙 橘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秋夕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