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低碳经济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

近年来,低碳经济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国内外研究进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低碳经济的概念、发展路径、政策措施、评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发展路径研究进展1.概念: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存在差异,但普遍认为低碳经济是指通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2.发展路径: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有产业升级、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二、低碳经济政策措施研究进展1.国内外政策措施:国内外政府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设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实施碳税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等,以推动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和能源消耗的降低。

2.政策效果评估:针对不同政策措施的推行情况,国内外研究者使用各种评估方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以检验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低碳经济评估方法研究进展1.度量指标体系:国内外学者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度量指标体系,评估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和效果。

2.综合评估方法:为了综合评估低碳经济的绩效,国内外学者将多种评估方法相结合,如系统动力学模型、多维度评估模型等,以达到全面客观地评估低碳经济的目的。

总结: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进展不断深入。

在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发展路径方面,研究者主要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政策措施和评估方法方面,研究者致力于提出适合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政策和评估方法,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以更好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我国农田土壤在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回顾了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和机制,以及有机碳固定的途径和方法。

然后,从政策、技术和管理等层面,梳理了我国在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技术瓶颈、政策执行难度大、农民参与度低等。

文章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包括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参与度和意识等,以期推动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现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其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和氧化亚氮(N₂O)。

这些气体的排放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也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农田土壤CO₂排放主要源于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和根系的呼吸作用。

在我国,由于农业耕作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加快,导致CO₂排放量不断增加。

同时,农业活动中的农机作业、灌溉等也会加速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进一步增加CO₂排放。

CH₄排放主要来源于稻田和养殖场的厌氧环境。

在我国,稻田是CH₄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稻田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水分,为CH₄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场的CH ₄排放也不容忽视。

农作物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农作物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农作物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

一、研究背景意义
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温室进行环境管理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方式。

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对温室内的环境进行精准控制,有效的管理温室内环境,保证了农作物的良好生长。

研究和构建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在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的同时,有助于增强农民的生产能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出温室内环境参数,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参数的实时调节,通过传感器对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实现环境参数的智能监控,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

同时,可以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1)国内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智能农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技术已经渐渐成熟,智能农业技术也越来越应用于实践中,特别是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在国内的应用日趋普及。

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综述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的关切事项,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国内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在国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制定了多项政策来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

其中,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是一个重点领域。

政府采取了限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加强监管等措施,以改善大气质量。

此外,水资源管理也是一个关键领域。

政府实施了排污许可制度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政策,以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

除此之外,生态保护政策也备受关注。

政府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

国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在国外,各国也积极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欧盟是环境保护的先驱,其采取的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欧盟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和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美国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保护空气和水资源,例如《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等。

此外,其他国家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

例如,日本通过限制工业排放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来保护环境。

研究现状综述综合来看,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律来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然而,环境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和全球性使得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如何解决跨国污染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政策研究,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同时,需要深入研究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监督与评估机制以及政策间的协调性。

总体而言,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挑战和改进空间。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合作,我们可以不断优化环境保护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好的环境质量。

国内外能源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能源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能源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能源研究是推动能源领域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对国内外能源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

现状分析国内能源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能源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煤炭、油气、核能、可再生能源等能源领域,我国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团队。

在煤炭研究方面,我国加强了煤炭清洁利用和煤炭高效燃烧技术的研究,努力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国积极开展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领域的研究,鼓励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国外能源研究国外能源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能源研究投入较高,并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欧洲国家积极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并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美国在页岩气开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大了能源研究的力度,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

共同面临的问题国内外能源研究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

首先是能源安全问题,全球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其次是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还有能源技术创新问题,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更多资金和科研人才投入,创新能源技术对于能源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发展趋势分析多元化发展能源研究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共同发展,依托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如煤气化、氢能源等。

此外,能源存储技术和智能电网等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清洁能源的推广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将推动清洁能源的进一步发展。

国际社会将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广清洁能源技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能源技术创新的加强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与综述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与综述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与综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实现碳排放量的峰值和降至零的目标。

近年来,各国纷纷制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概述当前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其次,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碳达峰研究的进展,包括定义与意义、国际碳达峰目标与承诺以及碳达峰路径与策略措施研究等方面内容。

第三部分将阐述碳中和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概念解析与重要性、全球碳中和倡议与行动计划以及实现碳中和的技术与政策途径研究。

第四部分将分析碳达峰和碳中和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分析,以及创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和政策推动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及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当前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其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各国碳达峰目标与承诺以及全球碳中和倡议与行动计划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实现碳减排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另外,本文还将关注创新技术发展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中所带来的机遇,并探讨政策推动以及国际合作在实现这些目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 碳达峰研究进展2.1 定义与意义碳达峰是指特定地区或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限制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的幅度。

碳达峰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关键步骤之一,以减缓气候变化对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2.2 国际碳达峰目标与承诺各国和地区都纷纷制定了碳达峰目标和承诺。

例如,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快达到峰值并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低碳经济现状及问题分析

低碳经济现状及问题分析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 案》,确定了中国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同时科技部等 13 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落 实国家方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 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贡献。 ”同年 11 月,中国启 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合作计划” 。2008 年 10 月 29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 动白皮书》,阐明了气候变化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对中国 的影响、应对气候战略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 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和各种积 极措施。2009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家已着手制定《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各地都在探索 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模式,纷纷制 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并以低碳经济理念来指导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而技术瓶颈的存在也使得清洁能源替代火电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交通部门通过制定尾气排放标准来限制汽 车CO2排放,各大汽车企业加紧研制新能源如混合动 力汽车还普遍存在成本较高和推广困难,其中最大的 制约因素是技术成本问题,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中国 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但大量的引进费用是 一个沉重的负担,也是制约中国由“高碳经济”向“ 低碳经济”转移的关键。
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艰巨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 和降低废气排放 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 少10%。但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 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 不仅浪费大,污染严重,而且资源利用率低。2006年 全年万元GDP能耗实现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 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全年全国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 节能减排目标。虽然 2007 年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 碳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同比下降,但在经济增长情 况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紧迫。2009 年初,面对 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保经济增长、促就业的政 策,很多地方重工业建设的势头仍然强劲,

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研究

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研究

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低碳化转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研究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课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结构低碳化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导致了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着巨大责任。

产业结构低碳化是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的现状和问题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

传统能源消耗和排放仍然占据了较大比重,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

其次,一些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低碳技术应用不广泛。

虽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其他领域如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的路径和措施为了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进程,需要采取一系列路径和措施。

首先,在层面上需要加大力度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措施,并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督导和考核。

同时,在税收、补贴等方面给予清洁能源企业更多支持,并对高污染企业进行限制和处罚。

其次,需要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

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同时,加强对低碳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企业和个人对低碳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

再次,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部门应制定产业,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并提供相应支持。

同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并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传统产业的淘汰力度。

浅谈我国温室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温室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温室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温室是一种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设施,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植物可以在不受季节和气候限制的情况下生长。

我国温室发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温室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温室发展现状1.1 温室面积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温室面积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据统计,我国温室面积已经超过1000万亩,其中大部分用于蔬菜和花卉的种植。

温室面积的增加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了市场供应。

1.2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温室技术水平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引进和自主创新,我国已经具备了一系列先进的温室技术,如自动控制系统、节能设备、水肥一体化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温室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1.3 温室产业链逐步完善我国温室产业链逐步完善,从温室设计、建设、设备供应到产品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为温室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温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温室发展趋势2.1 温室智能化趋势明显未来,温室将更加智能化。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温室将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环境控制、作物监测和管理。

这将进一步提高温室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2.2 温室绿色化发展绿色发展是未来温室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温室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例如,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等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3 温室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温室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互联网,温室农业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在线销售和供应链管理等。

这将进一步提升温室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结论我国温室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温室面积持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温室产业链逐步完善。

未来,温室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并与互联网深度结合。

这些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温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外日光温室技术研究进展

国内外日光温室技术研究进展

国内外日光温室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日光温室技术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先进生产技术,日光温室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研究。

本文将对国内外日光温室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国内日光温室技术研究进展1. 太阳能光盘——未来生产基地的趋势太阳能光盘作为一种新型的温室形式,目前在国内也已被广泛应用。

虽然其造价较高,但其独特的光捕集系统可以增强温室内的光线利用率,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生产。

同时,太阳能光盘能够自动调节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等生产环境参数,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因此,太阳能光盘未来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基地。

2. 光电一体化——智能化温室新趋势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光电一体化技术逐渐应用于日光温室,其主要作用是将光学、光电子、计算机等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温室环境的智能化监控、调节和管理等。

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中国的日光温室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夏日高温季节,光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准确掌握温室内部的环境状态,并及时进行调节,保证植物生长状况和质量。

二、国外日光温室技术研究进展1. 重点发展偏遥控技术在国外,偏遥控技术已经成为了日光温室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该技术主要利用先进的掌上设备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远程监控,实时反馈温室内部的变化状态,以及自动化调节等。

同时,偏遥控技术也可以帮助农民实现温室的智能化管理和远程监管,有效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

2. 次生制品循环利用在国外,温室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外的专家们提出了次生制品循环利用的方案。

该方案的思路是,在生产过程中所生成的不良或次品制品,可以利用一些生物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生物有机肥,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利用的过程。

这一方案也符合国际社会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望为全球温室生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对于日光温室技术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但都致力于探索如何实现温室环境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和调节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温室环境控制方法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温室环境控制方法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温室环境控制方法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胡瑾;杨永霞;李远方;侯军英;孙章彤;王浩宇;何东健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
【年(卷),期】2024(40)1
【摘要】环境控制方法是实现温室蔬菜高效生产的关键。

随着现代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温室环境控制方法逐步从手动、定时控制方法,转变为设定值控制和智能控制等方式。

该文概述了以设定值为目标实现环境控制的方法,归纳了模糊控制、解耦控制、人工智能控制和表型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的特点,总结了现有温室环境调控领域控光、控温、控气、通风、灌溉和“云-边-端”协同控制系统的优劣。

针对现存问题,指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构建考虑扰动因素影响的温室环境控制方法,研制基于作物生长和表型评价体系的环境调控模型,以及建立多模型融合的“云-边-端”协同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相关技术的发展将为温室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借鉴意义。

【总页数】17页(P112-128)
【作者】胡瑾;杨永霞;李远方;侯军英;孙章彤;王浩宇;何东健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S626.5
【相关文献】
1.温室小气候环境建模与控制的现状及展望
2.现代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3.温室环境控制方法研究进展分析与展望
4.温室环境控制与温室模拟模型研究现状分析
5.400km/h高速铁路车致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和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我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我国设施园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1. 技术创新不断推进我国设施园艺研究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温室大棚的设计、材料和设备都得到了不断改进,使得设施园艺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输水灌溉、温室气候控制等关键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为设施园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设施园艺研究还在作物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培育出了许多适应设施环境生长的高产、抗逆、优质的新品种,为设施园艺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设施园艺生产管理方面,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无人机、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设施园艺生产的数据采集更加便捷、准确,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基础。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设施园艺生产环境与设备进行了高度联结,实现了设施园艺生产自动化管理。

二、我国设施园艺研究发展趋势我国设施园艺研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 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未来,我国设施园艺研究将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循环发展。

通过推进有机设施园艺生产和循环农业的模式,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设施园艺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 智能设施园艺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我国设施园艺研究将更加侧重于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智能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系统等将成为未来设施园艺的主流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设施园艺产业化和现代化未来,我国设施园艺研究将更加注重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以设施园艺为核心的产业链将逐步完善,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裙,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的观点与理解我国设施园艺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业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建设与管理方案

农业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建设与管理方案

农业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建设与管理方案第一章总论 (3)1.1 研究背景 (3)1.2 目的和意义 (3)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3.1 研究内容 (3)1.3.2 研究方法 (4)第二章智能温室大棚规划与设计 (4)2.1 场地选择与布局 (4)2.1.1 场地选择 (4)2.1.2 布局规划 (4)2.2 设施选型与配置 (5)2.2.1 设施选型 (5)2.2.2 设施配置 (5)2.3 结构设计 (5)2.3.1 结构类型 (5)2.3.2 结构设计原则 (5)2.4 环境控制系统设计 (5)2.4.1 控制系统组成 (5)2.4.2 控制策略 (6)第三章温室大棚环境监测与控制 (6)3.1 环境参数监测 (6)3.2 环境参数控制 (6)3.3 自动控制系统 (7)3.4 数据采集与分析 (7)第四章智能温室大棚作物种植与管理 (7)4.1 作物选择与种植模式 (7)4.2 肥水管理 (8)4.3 病虫害防治 (8)4.4 产量与质量监测 (8)第五章智能温室大棚设施维护与管理 (9)5.1 设备维护与保养 (9)5.1.1 设备维护 (9)5.1.2 设备保养 (9)5.2 系统故障排查与处理 (9)5.2.1 系统故障排查 (9)5.2.2 故障处理 (10)5.3 安全生产管理 (10)5.3.1 安全生产责任制 (10)5.3.2 安全生产培训 (10)5.3.3 安全生产检查 (10)5.3.4 应急预案 (10)5.4.1 节能措施 (10)5.4.2 环保措施 (10)第六章人力资源与培训 (10)6.1 人员配置与培训 (10)6.1.1 人员配置 (11)6.1.2 培训内容 (11)6.1.3 培训方式 (11)6.2 管理体系与职责 (11)6.2.1 管理体系 (11)6.2.2 职责划分 (12)6.3 团队建设与激励 (12)6.3.1 团队建设 (12)6.3.2 激励措施 (12)6.4 安全教育与培训 (12)6.4.1 安全教育 (12)6.4.2 安全培训 (12)第七章财务管理与投资回报分析 (13)7.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7.1.1 投资估算 (13)7.1.2 资金筹措 (13)7.2 成本控制与管理 (13)7.2.1 成本控制 (13)7.2.2 成本管理 (14)7.3 投资回报分析 (14)7.3.1 投资回报期 (14)7.3.2 投资收益率 (14)7.3.3 投资风险分析 (14)7.4 财务报表与分析 (14)7.4.1 财务报表 (14)7.4.2 财务分析 (14)第八章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15)8.1 市场需求分析 (15)8.2 品牌建设与推广 (15)8.3 营销渠道与策略 (15)8.4 客户关系管理 (16)第九章政策法规与行业动态 (16)9.1 国家政策法规 (16)9.1.1 政策背景 (16)9.1.2 政策内容 (16)9.2 行业标准与规范 (17)9.2.1 行业标准 (17)9.2.2 行业规范 (17)9.3 行业发展趋势 (17)9.3.2 产业链整合 (17)9.3.3 绿色可持续发展 (17)9.4 国际合作与交流 (17)9.4.1 国际合作 (17)9.4.2 交流与合作 (18)第十章智能温室大棚建设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8)10.1 可持续发展战略 (18)10.2 生态环保与绿色生产 (18)10.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8)10.4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 (18)第一章总论1.1 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温室大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双碳目标绿色低碳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分析报告

双碳目标绿色低碳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分析报告

02
国内外低碳科技发展现状
国际低碳科技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国际上低碳技术不断创新,涉 及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碳捕
捉与封存等多个领域。
政策支持
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政策鼓励 低碳技术发展,包括提供研发
资金、税收优惠等。
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的日益关注,低碳技术市场需
求持续增长。
主要国家低碳科技发展战略
01
环保材料技术
开发可降解、可再生、环保的新型材料,替代传统的高污 染材料。
02
清洁生产技术
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 染物排放。
03
循环经济技术
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04
低碳科技的应用与案例分 析
低碳科技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能源高效利用
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技术的转移和 应用。
低碳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
低碳化
低碳科技产业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传统产业的低碳化 转型。
智能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提高低碳科技产业的智能化水 平。
循环经济
低碳科技产业将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动循 环经济的发展。
资金投入与金融支持的挑战
资金投入不足
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当前资金投入 不足,制约了低碳科技的发展。
融资渠道有限
低碳项目融资难度较大,传统融资渠道难以满足低碳项目 的融资需求。
投资风险较高
低碳项目投资风险较高,投资者对低碳项目的投资热情不 高。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设施农业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化新农业,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转变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中国设施农业虽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温室栽培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需求拉动和政策带动下,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取得较快发展,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的设施农业。

1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1.1发展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和补贴较多,使设施农业产业迅猛发展。

目前,全世界的设施农业面积已达400万hm2。

设施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以色列、美国和日本。

另外,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的设施农业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上述国家的设施标准化程度、种苗技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及采后加工商品化技术、新型覆盖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较高,居世界领先地位。

1.2发展趋势及重点目前,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温室建筑面积扩大化。

扩大每栋温室的面积,有利于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提高采光率和栽培效益。

国外农业技术先进国家的单个温室面积大多在0.5hm2以上,室高一般在4.5m以上。

2)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

设施内部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度、一氧化碳浓度等)的调控由过去单因子控制向利用环境计算机多因子动态控制发展。

发达国家的温室作物栽培(播种、育苗、定植、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基本实现了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

3)向无土栽培发展。

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土壤污染小、防止连作障碍、减轻土壤传播病虫害等诸多优点。

目前,荷兰的无土栽培面积超过70%,加拿大超过50%,比利时达50%。

4)覆盖材料多样化。

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FRP)、聚乙烯(PE)薄膜、聚氯乙烯薄膜(PVC)等常用材料外,现已开发多种覆盖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塑料板、双层或多层聚碳酸中空板。

浅析国内外温室环境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浅析国内外温室环境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浅析国内外温室环境数值模拟研究进展作者:李卓谦邱施荣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6期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温室环境数值模拟研究发展状况,浅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比较了国内外研究方向的异同。

关键词:温室;环境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分析1.1前言温室作为植物生产的一种保护性设施,其主要的功能是实现室内环境的可控性。

其中环境调控系统包括自然通风、湿帘风机通风降温、喷雾降温和辅助性遮阳网等降温系统以及热风或热水取暖和辅助性内保温幕等采暖系统。

传统研究温室环境的方法常采用现场实验测试,再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有关环境参数的变化规律。

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

1989年,Okushima首次将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温室室内环境研究。

虽然限于当时计算机硬件条件,模拟结果并不理想,但其为温室环境的研究拓宽了思路。

此后,温室环境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如火如荼,国内外研究者针对上述各调控方式温室环境做了许多模拟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1.2 国内外温室环境数值模拟研究进展1.2.1国外研究进展在国外,早期的CFD技术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单一,最初对温室的研究对象也是以小型温室和比例温室为主,对室内的气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进行二维模拟。

1995年VOLLEBREGT等模拟了荷兰Venlo型温室壁面与邻近热水管道系统之间的辐射和对流传热情况。

模拟结果与他人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对流传热系数小于2.5%。

实际温室模拟结果表明,墙体吸收热源的热量和从墙体损失的热量比例分别为20%,30%1997年MISTRIOTIS等对圆拱型温室室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进行研究,并比较不同湍流模型得出RNGκ-ε模型吻合度比标准κ-ε模型要好,而CK模型更能再现室内气流的总体流动特性。

2000年LEE等对圆拱型温室室外风向、风速、风口大小及室内植物对通风率和流场分布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引入多孔介质作物模型、遮阳网多孔介质跳跃模型和辐射模型,考虑了自然对流影响,壁面边界采用固定温度边界条件。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

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在碳排放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果,以期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介绍了碳排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随后,文章从国内外两个层面,对碳排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包括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影响因素、减排政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碳排放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等对策建议。

本文旨在为全球碳排放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国内碳排放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对于碳排放的研究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国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从不同角度对碳排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我国碳排放的减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研究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例如,利用能源统计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和预测。

一些研究还采用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了碳排放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一是碳排放量的核算与评估。

国内学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评估,为我国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和减排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还针对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和评估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改进建议。

二是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与影响机制。

国内研究认为,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此基础上,一些研究还深入探讨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关系,为制定碳排放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是碳排放减排政策与措施。

国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碳排放减排政策和措施。

例如,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

同时,还注重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

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

理论综述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王凯伟㊀毛星芝㊀罗鸽希内容提要: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研究呈现出越来越热的势头.随着低碳经济研究的进展,国外学者主要从低碳经济的概念㊁碳税和碳交易市场㊁低碳城市建设以及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国内学者主要从低碳经济的内涵㊁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㊁发展的评价㊁发展的路径以及发展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着重加强低碳经济的理论㊁评价体系㊁制度体系㊁低碳能源及技术㊁具体区域和行业以及低碳城市等方面的研究.关键词:低碳经济㊀低碳城市㊀评价体系一㊁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外研究现状随着低碳经济研究的进展,国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㊁碳税和碳交易市场㊁低碳城市建设以及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1 对低碳经济概念的研究.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概念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㊁节约能源技术㊁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㊁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 低碳经济 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 碳足迹 ㊁ 低碳经济 ㊁ 低碳技术 ㊁ 低碳发展 ㊁ 低碳生活方式 ㊁ 低碳社会 ㊁ 低碳城市 ㊁ 低碳世界 等一系列新概念㊁新政策应运而生.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的大变革,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2 对碳税和碳市场交易的研究.目前,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在本国开征碳税,并建立碳交易市场.碳税实际上是一种矫正税,有的国家称为能源税,其本质都是为了使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初,芬兰㊁瑞典㊁丹麦㊁荷兰四个北欧国家先后开征碳税,1999年意大利开始征收,2007年和2008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先后开征碳税,又为碳税的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3 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目前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范围较广,包括低碳消费㊁低碳社区㊁低碳建筑等.国外学者主要从建筑或社区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对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低碳社区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近期国外的相关研究更多地关注草根创新在低碳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草根创新(g r a s s r o o t s i n i t i a t i v e s)依赖于个体有限的能力㊁资源和力量的整合,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对低碳社区的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社区内部,草根创新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而且可以打破不同社区间的界限.在实践层面上,C a n e l oP r o j e c t项目属于典型的草根创新,它由非政府组织发起,主要是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建造房屋,最大限度使用当地比较容易获取且价格低廉的自然和中碳材料建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足迹,有效地避免水泥材料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根据I P C C的报告,在发达国家,建筑大约消耗了78«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9期∗王凯伟㊁毛星芝㊁罗鸽希,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邮政编码:411200,电子邮箱:w a n g k w168@126.c o m.本文是作者承担的2010年度湖南省软科学项目 促进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研究 (编号:2010Z K3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40%的能源,其产生的温室气体大约占到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6%.E I A的报告显示建筑大约消耗了全球30.8%的能源.因此,发展低碳建筑对于解决全球能源危机㊁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可以分解为建造㊁装修㊁室外设施建设㊁运输㊁经营㊁废物处理㊁物业管理㊁拆迁和建筑处置等9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材料㊁设备和能源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因此,低碳建筑要求每一个阶段所使用的材料㊁设备等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C h e n(2010)等认为可以有效加强管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费量,并指出与建筑物建造过程中的能耗相比,建筑物的后期运营管理所消费的能源量更大.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在新建筑中采用传统的节能技术,可以使新建筑的能源使用量平均下降20%-3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40%.4 对低碳经济发展途径的研究.斯特恩报告提出全球减排政策的三个要素,即通过税收㊁贸易或法规进行碳定价;支持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消除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障碍.有一些学者认为发展新能源或能源战略调整有助于促进转型,如A bGd e e n(2007)认为减少能源消费和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是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负面影响的主要手段.有不少学者从发展低碳技术角度提出了具体路径,如S u n i k k a(2006)提出应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低碳技术促进城市转型;W i n k l e r(2007)认为应发展低碳技术和新能源,并指出平板太阳能收集器能为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部署做好技术准备.也有学者从碳金融角度提出促进低碳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如T i l l R e q u a t e(2005)通过回顾环境政策工具为促进先进减排技术发展产生的激励方面的相关进展,指出在完全竞争市场情况下,采用碳价等市场手段通常比指挥和控制手段具有更好的表现,碳税要比碳排放限额更具有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效果; M o r r i s o n&Y o s h i d a(2009)通过比较研究中国㊁美国和韩国,提出应设立适当的公共基金来发展清洁能源与低碳排放.上述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都为我国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5 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研究.国外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操作方面大规模实施战略,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相继采取一系列实际行动向低碳经济转型.2009年1月,美国白宫发布 经济恢复和再投资计划 报告,提出将能源列为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报告中指出,未来3年内将把风能㊁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提高1倍,未来10年内政府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将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力度以减少石油消费量,大量投资绿色能源 风能㊁新型沙漠太阳能阵列和绝缘材料等;推行绿色建筑对全国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欧盟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炭㊁石油㊁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减少20%,将生物燃料在交通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10%,从而带动欧盟经济向高能效㊁低排放的方向转型.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内研究现状随着低碳经济研究的进展,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内涵㊁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㊁发展的评价㊁发展的路径以及发展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 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研究.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是基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随着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低碳经济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鲍健强(2008)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㊁低污染㊁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㊁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是经济发展方式㊁能源消费方式㊁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尽管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对低碳经济概念的表述方式也存在差异,但其概念的内涵大致相同,即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㊁低污染㊁低排放和高效能㊁高效率㊁高效益,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发展清洁能源,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其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学术界对低碳经济倡导的低能耗㊁低排放㊁低污染,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度认同,不论是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发展以低能耗㊁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将是大势所趋.2 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研究.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评价对象主要是省市级的区域性城市,并且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多依据层次分析法的相关思想进行构建.胡大立㊁丁帅(2010)提出低碳经济评价逻辑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为三个层次(目标层㊁准则层㊁指标层).李晓燕(2010)在构建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88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毛玉如㊁沈鹏等(2008)通过对低碳经济活动的物质流分析,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从区域㊁技术㊁产业㊁机制四个层面考虑.王斌斌(2010)在运用因子分析法客观构建了能够系统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对15个资源型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进行了客观评价.谢传胜㊁徐欣等(2010)运用模糊粗糙集理论建立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3 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对于如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学者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路径.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2008)提出,要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推行试点示范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2008)在 低碳经济:理念 实践 创新 的报告中提出,发展低碳经济,要开发产业节能新技术,努力优化工艺路线,选择节约替代型产品.庄贵阳(2007)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六种可能途径: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遏制奢侈浪费,加大碳汇和国际合作.任力(2009)认为,应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杜明军(2009)提出通过以低碳财政资金为先导平台,以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现代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项目为载体,引导㊁拉动低碳经济龙头企业对现代节能项目的投入,整合各类低碳发展资金,逐步形成低碳经济转型的 聚宝盆 效应.龚建文(2009)指出发展低碳经济重点是降低能源强度,实现节能减排;最优路径是提高能源效率㊁发展可再生能源㊁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积极的战略规划和对策措施,在政策上㊁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4 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付允(2008)等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㊁低排放和低污染,以及高效能㊁高效益㊁高效率(简称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邢继俊(2009)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即初期发展模式包括自上而下调整发展㊁逐步优化产业结构㊁逐步淘汰高耗能产业;中期发展模式包括自下而上的低碳经济发展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㊁促进新能源发展;晚期发展模式包括促进低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㊁持续开发新能源和重视低碳社会的伦理文化建设.毕军等(2009)认为,低碳发展需要技术,但低碳发展不能依赖技术,碳排放影响几乎存在于生产生活的每个环节,因此构建政府㊁企业㊁公众共同参与的低碳社会发展模式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杨志(2009)提出了 绿色+资本+网络 的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借助绿色网络和资本的力量发展绿色经济.上述研究对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三、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展望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该领域研究呈现出研究成果众多㊁研究资料丰富㊁研究视野开阔㊁研究方式多样的景象.未来在低碳经济的研究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合理的将其应用到我国的社会实践中,更重要的是低碳经济的研究要立足国情.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加强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确立我国低碳发展纲领的基础.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更系统㊁深入的理论分析,揭示低碳经济最本质的内容,真正理解和把握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二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政府的政策㊁实证研究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等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区域性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㊁低碳城市建设等,评价方法主要是综合合成方法㊁层次分析法等.而国外的研究则侧重于低碳经济某一特定领域,如低碳能源㊁碳排放等方面,大量运用各种数量模型,如投入 产出法㊁成本 效益法等,将低碳经济具体化,针对国际㊁国家㊁区域等不同尺度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三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研究.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技术亟待升级,我国已经逐渐呈现出从以引进技术和模仿为主逐步向自主研发转变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逐步增强的发展趋势,并逐渐从完善制度建设入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加快以 产权界定 为中心的制度建设㊁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㊁建立企业参与机制以及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等制度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方向.所以,如何在国内外既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和98«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9期超越国内外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从政治㊁经济㊁法律㊁科技以及文化等角度提出一套更加契合我国国情㊁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体系,逐渐成为低碳经济研究领域迫切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四是低碳能源及技术研究.由于我国人口过多并且持续增长,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生产和消费都比较大,碳排放量也比较大.必须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走 低碳经济 的路子,从过去高投入㊁高排放㊁低产出的 两高一低 的产业高碳发展模式向低投入㊁低排放㊁高产出的 两低一高 的产业低碳发展模式转型.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碳处理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目前关于碳处理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所有权和转让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未来世界能源需求和排放增长的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限于自身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研发能力相对不足,技术转让进展十分缓慢.因此,要进一步开发低碳能源,研发低碳技术.五是具体区域和行业的研究.目前,低碳经济研究在国外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范围也比较广泛,而国内研究大多从宏观层面入手,侧重于制度㊁政策㊁战略研究.未来的研究除了要立足于国情,继续进行完善宏观研究外,还要强化微观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省㊁市㊁县㊁企业,因此,加强微观研究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内许多学者虽然提出了不少相关的政策措施,但缺乏针对性.目前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借鉴国外低碳经济转型经验,对我国具体区域和具体行业的低碳经济转型研究缺乏足够的关注.因此,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耦合产业结构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必将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六是低碳城市构建研究.低碳城市包含范围广泛,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未来的研究一方面要在普适性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上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要结合不同城市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低碳城市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发低碳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调整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建立以低能耗㊁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参考文献:胡大立丁帅,2010:«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第22期.杜明军,2009:«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耦合机制体系的战略思考»,«中州学刊»第6期.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2008:«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第3期龚建文,2009:«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江西社会科学»第7期.李晓燕,2010:«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华东经济管理»第2期.毛玉如沈鹏等,2008:«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化工»第11期.任力,2009:«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家»第2期.王斌斌,2010:«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经验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第6期.谢传胜徐欣等,2010:«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路径分析»,«技术经济»第8期.邢继俊,2009:«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杨志,2009:«绿色+资本+网络 一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国际融资»第11期.庄贵阳,2005:«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第3期.C h e n,G.Q.e t a l(2011),"L o w-c a r b o nb u i l d i n g 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m u l t i-s c a l ei n p u t-o u t p u ta n a l y s i s",C o mm u n i c aGt i o n si n N o n l i n e a rS c i e n c ea n d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16(1):583-595.M o r r i s o n&Y o s h i d a(2009),"C h i n a,U n i t e dS t a t e s,K o r e a t a k e l e a d i n c l e a n e n e r g y a n d l o w-c a r b o n i n i t i a t i v e s",R eGs e a r c hT e c h n o l o g y M a n a g e m e n t52:2-4.O m e r,A.M.(2007),"F o c u so nl o w c a r b o nt e c h n o l o g i e s: T h e p o s i t i v e s o l u t i o n",R e n e w a b l e 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E n e r g y R e v i e w s4:1-27.R e q u a t e,T.(2005),"D y n a m i ci n c e n t i v e sb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i c y i n s t r u m e n t s-as u r v e y",E c o l o g i c a lE c o n o m i c s54(2-3):175-195.S u n i k k a&M i n n a(2006),"E n e r g y 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 l o w-c a r-b o nt e c h n o l o g i e si n u r b a nr e n e w a l",B u i l d i n g R e s e a r c h &I n f o r m a t i o n34:521-533.(责任编辑:钟培华)09。

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设施农业是外来词汇,在我国也称“工厂化农业”,目前学术界和经济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和权威的定义。

一般来说,所谓设施农业是具有一定的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

具体地说,设施农业是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通过调节和控制局部范围内环境、气象因素,为作物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和肥等环境条件,使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新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之趋势日趋明显,设施农业被赋予新的内涵。

与“设施农业”相比,“设施园艺"的范畴较小。

设施园艺是指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工程化生产方式为植物创造合理的生长环境,以期获得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

但在园艺学家看来,设施农业中用于植物生产的比重较大,故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又被称为“设施园艺"。

“日光温室”产业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产业中的主体,近20年来已成为农业种植中效益最高的产业。

它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淡季供应、增加农民收人、节能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安置就业、避免温室效应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等均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2.1我国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2.1.1我国温室发展历史。

我国是温室栽培起源最早的国家,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能利用保护设施(温室的雏形)栽培多种蔬菜,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设施农业始终徘徊在小规模、低水平、发展速度缓慢的状态,70年代初期地膜覆盖技术引入中国,对保温保墒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70~80年代,相继出现了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

90年代开始,中国设施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随着近年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启动,在学习借鉴、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的设施农业有了较快发展,设施面积和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日光温室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我国日光温室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我国日光温室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作者:*** 指导教师:***(***业大学*学院 20**级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1班合肥 23****6)摘要:本文对中国日光温室产业的起源历史与现状、历史性贡献、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前景等做了简单的探讨,通过与国外先进的日光温室技术的对比显现出国内日光温室技术的现状,并进一步明确了日光温室产业的历史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日光温室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origins of Chinese solar greenhouse industry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the main problems, prospects, and so do a simple discussion with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y contrast Greenhouse Greenhouse technology showing the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urther defined the greenhouse industry, historical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Keywords:Greenhouse History Development Status Trends1、绪论日光温室是80 年代在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蔬菜栽培设施, 它兼有塑料大棚和加温温室的优点, 可以在不加温或少量加温的条件下在北方越冬生产果菜类, 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持的由14 个省市组成的技术协作推广网的推动下, 发展很快, 到2012年初, 全国日光温室已发展到27万亩, 日光温室的大量发展使我国北方城镇冬春季鲜菜供应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同时节约了大量煤炭资源, 免除了大气污染, 减轻了“南菜北运”的运输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设施农业是外来词汇,在我国也称“工厂化农业”,目前学术界和经济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和权威的定义。

一般来说,所谓设施农业是具有一定的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出合适的气象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用生产的农业。

具体地说,设施农业是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通过调节和控制局部范围内环境、气象因素,为作物生长提供最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和肥等环境条件,使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新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之趋势日趋明明,设施农业被赋予新的内涵。

与“设施农业”相比,“设施园艺“的范畴较小。

设施园艺是指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工程化生产方式为植物创造合理的生长环境,以期获得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

但在园艺学家看来,设施农业中用于植物生产的比重较大,故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又被称为“设施园艺“。

“日光温室”产业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产业中的主体,近20年来已成为农业种植中效益最高的产业。

它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淡季供应、增加农民收人、节能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安置就业、避免温室效应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安定社会等均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2.1我国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2.1.1我国温室发展历史。

我国是温室栽培起源最早的国家,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能利用保护设施(温室的雏形)栽培多种蔬菜,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设施农业始终徘徊在小规模、低水平、发展速度缓慢的状态,70年代初期地膜覆盖技术引入中国,对保温保墒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70~80年代,相继出现了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

90年代开始,中国设施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随着近年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启动,在学习借鉴、吸收消化国外优秀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的设施农业有了较快发展,设施面积和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近代温室的发展经历了改良型日光温室、大型玻璃温室和现代化温室三个阶段,但由于各地区生产状况、经济条件和利用目的的差异,至今各阶段例外类型的温室依然并存。

2.1.2我国温室发展现状。

(1)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设施园艺生产,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是近20年来我国农业种植中效益最大的产业。

目前我国设施园艺面积已达300多万hm2,总面积占世界首位。

其中日光温室面积约60余万hm2,占温室和大棚等大型设施总面积的50%以上,北方地区约占整个温室大棚面积的80%以上。

设施蔬菜面积占设施园艺总面积的95%以上,设施蔬菜生产总量已超亿吨。

我国北方地区的日光温室经过对其建筑结构、环境调控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施园艺生产体系——节能型日光温室配套栽培技术。

在40°n的高寒地区可实现冬季不加温生产蔬菜,基本消除了冬春蔬菜淡季,该技术在中国北方地区得到广博应用,南方地区则大力推广塑料大棚和遮阳网栽培,解决了夏季防雨降温的问题。

(2)近年来,我国设施园艺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明提高。

设施类型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为主,逐步向大型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地方各级政府将设施园艺工程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纷纷建立了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据专家分析,在我国300多万hm2的设施园艺生产中,代表设施园艺最高水平的大型连栋温室在我国仅有400多hm2,仅占总面积的0.013%左右。

2.1.3我国温室群环境智能化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在“九五”、“十五”期间,在科技部领导和组织下,实施了“工厂化高效农业研究与示范”项目,利用引进的现代化温室设备及配套技术,通过消化吸收与技术创新,进行了品种选育、设施栽培、配套设备及温室中温度、湿度和co2等环境因素综合调控技术的研究与攻关,一大批科技成果相继诞生,有用地推动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

国内有关科研院所在温室环境管理系统、栽培模式、温室降温、补光、除湿和增施co2,等方面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技术体系。

如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日光温室及适应于例外领域的新型系列温室、现代化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等设施设备;国家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开发;中国农业大学以及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环境控制与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等等。

但有关“适合各地方日光温室群环境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较少,即使有,单因素的监控系统较多,多因素复合监控系统很少且很难大面积推广。

2.2国外温室发展与研究现状2.2.l国外温室发展现状。

国外温室栽培的起源以罗马为最早。

罗马的哲学家塞内卡(seneca,公元前3年至公元69年)记载了应用云母片作覆盖物生产早熟黄瓜。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和补贴较多,设施农业发展迅速。

目前,全世界设施农业面积已达400余万hm2。

荷兰、日本、以色列、美国、加拿大等国是设施农业十分发达的国家,其设施设备标准化、种苗技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及采后加工商品化技术、新型覆盖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等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设施农业发达国家在温室环境配套工程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

以荷兰为代表的欧美国家设施园艺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设施农业主体没备温室内的光、水、气、肥等均实现了智能化控制;以色列的现代化温室可根据作物对环境的例外要求,通过计算机对内部环境进行自动监测和调控,实现温室作物全天候、周年性的高效生产;美国、日本等国还推出了代表当今世界最优秀水平的全封闭式生产体系,即应用人工补充光照、采用网络通讯技术和视频技术进行温室环境的远程控制与诊断、由机械人或机械手进行移栽作业的“植物工厂”,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出率。

2.2.2国外温室产业发展趋势。

当前,国外温室产业发展呈以下态势:温室建筑面积呈扩大化趋势,在农业技术优秀的国家,每栋温室的面积都在0.5hm2以上,便于进行立体栽培和机械化作业;覆盖材料向多功能、系列化方向发展,比较凉爽的北欧国家,覆盖材料多用玻璃,法国等南欧国家多用塑料,日本则大量使用塑料;无土栽培技术迅速发展;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采用现有的机械化、工程化、自动化技术,实现设施内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的调控由过去单因素控制向利用环境计算机多因子动态控制系统发展;温室环境控制和作物栽培管理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且温室产业向节约能源、低成本的地区转移,节能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广博建市和应用喷灌、滴灌系统。

过去发达国家灌溉是以土壤含水量或水位为依据进行水肥管理,而现在世界上正在研究以作物需水信息为依据的智能灌溉监控系统,如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正在研发超声波传感器,可检测作物缺水程度,以指示灌溉。

3温室产业中高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塑料大棚、温室大棚应用较多。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智能型温室,使农业产品工厂化生产成为现实。

工厂化中采用的高新技术主要有无土栽培技术、营养控制技术、co2施肥技术、环境临测控制技术、机械化作业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手段,融于各类技术之中,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监测与集中控制。

总之,设施农业的发展集中体现了生物工程、信息工程、农业工程等多领域的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状况,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必须依靠这些高新技术的进步。

4我国温室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l存在的问题4.1.1科技含量低。

中国的设施园艺无论是在温室设施本身还是在栽培管理方面,大多数设施结构简单,栽培管理以传统的经验为主,距离数量化和指标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中国温室市场上目前使用的不少产品,在高品质领域主要以国外产品为主。

遮阴网的生产上以瑞典、以色列的高品质产品为主,温室环境控制系统领域上国内的产品同样与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国内现有的一些科研成果与真正地推广应用之间还有一段差距。

4.l.2环境调控技术与设备落伍,缺乏理论基础与量化指标。

由于绝大多数园艺设施类型过于简捷,因此对环境的调节和控制十分无限。

张福墁教授认为,塑料大棚往常在遇到灾害性天气时受损,无法生产。

即使在正常天气,大部分塑料大棚所能进行的环境调控手段也仅限于通风和避风。

日光温室遇到寒流或连阴(雪)天,光照不够失去热源和光源时,室内光照、温度、湿度都会出现不适合植物生长的逆境,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如从2008年1月10开始的长达1月之久的持续降雪天气),造成例外程度的经济损失。

4.1.3缺乏与我国相适应的温室优化控制软件。

目前,我国引进温室的控制系统大多运行费用过高,而自行研制的控制系统又缺乏相应的优化软件,多数仍使用单因子开关量进行环境因子的调节。

而实际上温室内的光照、气温、地温、湿度及co2浓度等环境要素是在彼此关联着的环境中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的,而且环境要素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都很繁复,当改变某一环境因子时常会把其他环境因子变到一个不合适的水平上。

因此,结合温室内的物理模型、作物的生长模型和温室生产的经济模型,开发出一套与我国温室生产现状相适应的环境控制优化软件是非常严重和十分急迫的。

4.1.4中国的温室建设上盲目性很大。

大量的项目在相应的配套设备、人才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地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盲目地低水平仿制国外产品。

温室种植管理上,产品种植前经过市场考察的很少,往往造成产品积压,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相关的种植管理方面的研究距离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地指导生产实践还有不少差距。

温室企业在产品的售后配套服务方面尚不够完善,企业的品牌意识、诚信意识不够,相当温室控制软件的研究上与国外企业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4.2发展建议4.2.1发展符合国情的现代温室产业体系。

国外的现代化温室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其科技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管理得当。

因此,我国应适当引进,以提高我国温室产业水平。

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域条件差别大,经济、技术、市场条件不一,致使我国例外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各不相同。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温室产业,而不能盲目地照搬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模式。

必须重视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地的、优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温室类型,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温室产业发展体系。

4.2.2推进温室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设施农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只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才有可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占领市场,使资源优势得到有用开发与持续利用,同时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