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网络协议第1章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章 TCPIP概述 网络协议分析 课件(共32张PPT)

第1章 TCPIP概述 网络协议分析 课件(共32张PPT)

点到点
点到网点络 (wǎ nglu ò)2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路由器2
网络 3
主机2
应用层
传输层
IP层 网络接口层
点到点
IP层
点到点 网络
(wǎn gluò)
3
网络接口层
☆ 1958年1月,ARPA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成立。
旨在研究对国防有重大意义的高新技术。 其中研究的重要(zhòngyào)任务之一是:在战争期
☆ 1986年,建立NSFNET,使全美的主要院校、科研机 构联入NSFNET,并与ARPANET相联。
☆ 此后,NSF不断开展并逐步取代ARPANET成为 Internet的新主干,ARPANET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1991年起,美国政府决定把主干网交给私人公司。 ☆ 1 9 9 3 年 , 高 级 网 络 和 效 劳 ( x i ào l áo ) 公 司 A N S
(Advanced Networks and Services)建立了ANSNET,并 准备取代NSFNET。 ☆ 1995年,NSF不再对NSFNET提供资助,各种商业网 络代替NSFNET提供主干通信效劳(xiào láo),Internet 进入商业化时代。
第二十七页,共32页。
☆ 1995年,VBNS (Very High Speed Backbone Network Service)建设并取代(qǔdài)ANSNET。
应用1 应用2 …… 应用n
IP
网络1 网络2 …… 网络n
TCP/IP沙漏(shā lòu)模型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总结:TCP/IP模型是在1个硬件(yìnɡ jiàn)层上构建的4个软

《TCPIP协议》课件

《TCPIP协议》课件
数字签名应用
数字签名可以应用于数据的完整性验证和身份认证过程,如数字证书用于验证网站的身份 ,数字签名用于验证软件和文件的来源和完整性等。
06
TCP/IP协议的发展趋势
IPv6的发展与推广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和更高的安全性,能够解决IPv4 地址耗尽的问题。IPv6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
发给收件人的邮件服务器,收件人通过邮件客户端应用程序下载和阅读邮件。
文件传输协议(FTP)
总结词
文件传输协议是TCP/IP协议中用于文 件传输的标准协议,它使用FTP命令 来传输文件。
详细描述
FTP允许用户在本地计算机和远程服 务器之间上传、下载和管理文件。 FTP服务器通常需要用户名和密码进 行身份验证,以确保文件的安全性。
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的概念
路由选择的原则
路由选择是指数据报在网络中的传输 路径选择,由路由器根据路由表进行 决策。
路由选择的原则包括最短路径、最少 跳数、最低成本等,路由器根据这些 原则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报的转发 。
路由表的构建
路由表是路由器中存储的路径信息表 ,根据路由协议(如RIP、OSPF等) 动态构建。路由器根据路由表选择最 佳路径转发数据报。
网络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网 络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方向 之一。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THANKS
TCP的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TCP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是为了防止发送方把接收方的接收能力浪费掉而设置的机制。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进行流量控制。当 接收窗口为0时,发送方停止发送数据;当接收窗口大于0时,发送方继续发送数据。

02.TCPIP基础ppt课件

02.TCPIP基础ppt课件
客户端
– 需要动态获得IP地址的主机
41
DHCP协议报 文
Discover
– Client向Server发出请求,第一个报文
Offer
– Server对DISCOVER报文的响应
Request
– Client对OFFER报文的回应,或者是Client续延IP地址租期时发出的报文
ACK
TCP/IP基础
1
修订记录
修订日期 修订版本
xxxx-xx-xx V1.0
初稿完成。
修订描述
作者
xxx
2
学习目标
了解TCPIP模型 建立数据意识 了解常见协议的工作原理
3
课程内容
第一章 TCPIP基础 第二章 常见协议
4 4
通信 模型
网络 各种终端通过通信介质、通信设备互联 起来,实现资源共享 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
ARP Request
Target IP:192.168.0.2
PC1
broadcast
PC2
192.168.0.1 00d0.f800.0001
48
Opcode:2 Sender’s MAC:00d0.f800.0002
Sender’s IP:192.168.0.2 Target MAC:00d0.f800.0001
服务器
37
数据传输——主动方式
主动方式 PORT方式,是FTP协议最初定义的数据 传输连接方式:
在建立数据连接的过程中,由服务器主 动发起连接
客户端通过向服务器发送PORT命令, 告诉服务器该客户端用于传输数据的临
38
数据传输——被动方式
被动方式 PASV方式,服务器总是被动接收客户 端的数据连接

《TCPIP协议详解》课件

《TCPIP协议详解》课件

04
05
链路层负责处理网络接口和 硬件细节,如以太网协议。
02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物理层功能
物理层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实现比特流的 传输与接收。
物理层设备
物理层设备包括各种传输媒介,如双绞线、 同轴电缆、光纤等。
物理层协议
物理层协议定义了比特流传输的电气特性、 机械特性、功能特性等。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关系
层次,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任务和功能。
TCP/IP协议的层次结构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 程序细节,如HTTP、FTP等
协议。
TCP/IP协议分为四个层次: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
链路层。
01
02
03
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数 据传输服务,如TCP和UDP
协议。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 寻址,如IP协议。
《TCPIP协议详 解》PPT课件
目录
• TCP/IP协议概述 • 网络接口层 • 网际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 • TCP/IP协议的应用与发展
01
TCP/IP协议概述
TCP/IP协议的起源
TCP/IP协议起源于上世纪70年 代,最初是为了满足
ARPANET网络的需求而开发 的。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TCP/IP协议逐渐成为全球范 围内广泛使用的通信协议标
POP协议用于从邮件服务器接收电子 邮件,允许用户下载邮件到本地计算 机上。
POP命令
POP协议定义了一组命令,用于在邮 件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和控 制邮件下载和管理。
06
TCP/IP协议的应用与发 展
TCP/IP协议的应用场景
互联网通信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 用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传

TCPIP协议第1章概述PPT课件

TCPIP协议第1章概述PPT课件

❖ TCP->IP: Segment)
TCP报文段(TCP
IP->网络层: Datagram或Packet)
IP数据报(IP
网络层->链路层: 帧(Frame)
传输介质:
比特流(Bit)
2、封装的过程,如图1 - 7所示。
2021/2/21
.
38
1.6 封装
2021/2/21
.
39
1.7 分用
❖ 1、分用的概念 ❖ 当目的主机收到一个以太网数据帧时,数据就
2021/2/21
.
10
TCP/IP
❖ 主要特点
❖ (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 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 (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 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中;
❖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 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
2021/2/21
.
5
本课程的教材参考资料
❖ 1、教材 ❖ 《TCP/IP协议深入分析》 徐宇杰 编著 ❖ 2、 参考资料 (1)教材每一章后面指定的网站。 (2)其它相关网站。
2021/2/21
.
6
本书书评
❖ 现在人人在谈网络,张口闭口INTERNET,那么 这一切的基础是什么呢? TCP/IP!
e r n e t地址(也称作I P地址)。I P地址 长32 bit。 ❖ I P地址具有一定的结构,五类不同的互联网 地址格式如图1 - 5所示。
2021/2/21
.
29
1.4 互联网的地址
2021/2/21
.

TCPIP体系结构概述课件

TCPIP体系结构概述课件
Internet层将传输层提供的数据段封装到数据报中,并填入IP报头 (包括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使用什么协议、校验和等等);在接 收方, Internet层通过读取IP报头中的信息决定如何处理数据报。如 果是路由器收到数据报,它则通过校验和检验其有效性,决定是做 本地处理还是转发该数据报;如果是目标主机收到该数据报,通过 校验后,它会去掉IP报头交给传输层处理。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诞生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9年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
ARPANET的网络 1974年,网际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问世 1980年后,温顿·瑟夫提出: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信协议,
媒体的机械和电气规约。 物理层的功能包括:接口和媒体的物理特性;比特的表示;数据
率,即传输速率(即每秒发送的位数);比特的同步;线路配置;物 理拓扑以及传输模式。
2. 数据链路层: 将物理层转换成可靠的链路,使在数据链路层的上层(网络层)
看来,物理层是无错的。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1.4.1 TCP/IP协议栈中的各层
3)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RARP允许主机在仅知道物理地址时可找出其IP地址。当计算机第
一次连接到网络上,或无盘计算机在启动时,就要用到RARP。
4)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ICMP提供控制和传递消息的功能,用于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交换信
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服务点编址 ;分段与重装 ;连接控制 ;流 量控制 以及差错控制 。 下图表示传输层与网络层及会话层的关系。
1.3.2 OSI模型中各层的功能

TCPIP网络协议第1章_概述

TCPIP网络协议第1章_概述

• 20世纪80年代PC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一个单位和 部门拥有多台个人计算机,出于信息传递和资源共 享的需求,这些个人计算机按单位和部门构成了一 个个局域网。这些局域网具有以下特点: (1)固有的独立性 (2)特定的硬件技术 (3)不同目的的应用 独立的局域网有资源共享需求。
1.2.2 网络互联技术
• 1983年,因特网行动委员会(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IAB)取代了ICCB,IAB负责因特网的技术 管理和发展战略制订,决定因特网的技术方向。具 体工作包括:建立因特网标准;管理请求注解文档 RFC的发布过程;建立因特网的策略性计划。
• 1986年,在IAB下成立了两个工作部门:
• 为了将许多不同的网络互联起来,需要一种通用的 网络互联技术。 注意区分网络互连(interconnecting)和网络互联 (internetworking)两个不同的概念。 • 网络互连指的是网络的物理连接,是底层的连接; • 网络互联不仅是物理上的连接,还包括逻辑上的连 接。 网络互联的根本问题是解决网络技术和应用所带来 的网络异构性问题。
• ISOC总部及秘书处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莱斯顿地区。 作为一个非赢利的行业性全球因特网协调与合作国际 组织,ISOC致力于确保全球因特网发展的有益性和 开放性,并就因特网技术制定标准、发布信息、进行 培训。此外,ISOC还致力于社会、经济、政治、道 德、立法等能够影响因特网发展方向的工作。
1.4.3 因特网网络信息中心InterNIC
• 网络的功能主要由各层的协议来完成,互联网技术经 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TCP/IP协议。 • TCP/IP 是当前的因特网协议簇的总称,TCP/IP协议 簇较为庞大,传输控制协议TCP和因特网协议IP是其 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协议,因此,因特网协议簇以 TCP/IP命名。 • 注意:TCP/IP协议既可以用于网络之间的互联,又可 以用于局域网内部的联网。

《TCPIP协议》课件

《TCPIP协议》课件
总结TCPIP协议在现代网络通信 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TCPIP协议未来的发展方向 和趋势。
总结与展望
对本课件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总 结,并展望未来学习的方向。
端口号
深入了解端口号的作用和如何使用它们在网络 通信中定位服务。
TCP协议
1
概述
深入研究TC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连接建立与关闭
2
学习TCP协议中如何建立和关闭连接。
3
数据传输
了解TCP协议如何在网络上可靠地传输数
流量控制
4
据。
掌握TCP协议中的流量控制机制,确保网
络的稳定性。
5
拥塞控制
了解TCP协议如何应对网络拥塞,保证数 据传输的效率。
UDP协议
1
数据传输
2
了解UDP协议如何快速传输数据。
3
适用场景
4
了解在哪些场景下使用UDP协议更加合适。
概述
探索UDP协议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特点
掌握UDP协议的非可靠传输和无连接的特 性。
网络层协议
网际协议(IP)
深入研究IP协议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ICMP协议
了解ICMP协议在网络故障排除中的作用。
《TCPIP协议》PPT课件
# TCPIP协议PPT课件 探索TCPIP协议的奥秘,从网络分层结构,IP地址与子网掩码,到端口号,一 切尽在这个课件。
什么是TCPIP协议
概念介绍
TCPIP协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是什么?
IP地址与子网掩码
掌握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网络分层结构
了解TCPIP协议的网络分层结构以及每一层的功 能。

TCP、IP协议简介 PPT

TCP、IP协议简介 PPT
•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应用层显示接收到的信息,把用户的数据发送 到低层,为应用软件提供网络接口。应用层包含大量常用的应用程序,例如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Telnet(远程登录)、FTP(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TFTP(Trivial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等
TCP三次握手协议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 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 (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 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TCP/IP是根据它最常用的两个协议进行命名的。这个协议实际上已经应用了大 约20个年头,在世界范围内证明了自己的有效性。
TCP/IP协议族开发早于OSI模型,与之不严格对称。
TCP/IP基本介绍
同OSI参考模型数据封装过程一样,TCP/IP协议在报文转发过程中,封装和解 封装也发生在各层之间。
发送方,封装的操作是逐层进行的。各个应用程序将要发送的数据送给传输 层;传输层(TCP/UDP)把数据分段为大小一定的数据段,加上本层的报文头。发 送给网络层。在传输层报文头中,包含接收它所携带的数据的上层协议或应用程 序的端口号,例如Telnet 的端口号是 23。传输层协议利用端口号来调用和区别应 用层各种应用程序。

TCPIP协议PPT课件

TCPIP协议PPT课件
15
校验和的计算
• 伪包头(校验和计算的特殊性)
32bit
源IP地址
宿IP地址
00000000
协议=17
UDP长度
信息取自IP层报头,计入校验和,用于检错。
16
UDP的特点
• UDP被设计成一个有效的和最小的传输协议。这一点直接反映在 其头结构中。它只包括用于转发数据报至合适应用(端口号)的足 够信息,并且执行一定的错误检查。
UAPR S F RC S SY I GKH T N N
窗 口 大 小 W indow size (1 6 b it)
校 验 和 C hecksum (16bit)
紧 急 指 针 U rgent Pointer(16bit)
选 项 O ptions (0 或 多 个 32bit 字 )
数 据 D ata (可 选 )
• 回环地址,缺省路由器地址,本地网络,广播地址
5
端口
• 端口采用16位端口号来识别,端口对应一个主机上运行的 应用程序。服务器一般使用公认端口号。
• 客户端要保证端口在本机上是唯一的。客户端口成为临时 端口,服务器的服务时刻运行,端口固定一直进行侦听。
• TCP/IP提供的服务都用公认的1~1023,大多数连接是 分配1024~5000之间。
18
TCP协议
• TCP/IP最具代表性的协议 • 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 TCP将用户数据打包构成报文段;它发送数据后启动一个定时器;
另一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确认,对失序的数据重新排序,丢弃重 复数据; TCP提供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并计算和验证一个强制性 的端到端检验和。 • 许多流行的应用程序如Telnet、Rlogin、FTP和SMTP都使用 TCP

第1章tcpip概述(阅读).ppt

第1章tcpip概述(阅读).ppt
6
2019/3/23
表1-1 各类IP地址
类型 A B C 范围 0.0.0.0到127.255.255.255 128.0.0.0到191.255.255.255 192.0.0.0到223.255.255.255 类型 范围 D E 224.0.0.0到239.255.255.255 240.0.0.0到247.255.255.255
2019/3/23
7


1.1.6 域名系统 在 TCP/IP 领域中,域名系统( DNS ) 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由它来提供 IP 地址和主机名之间的映射信息。 1.1.7 封装 当应用程序用TCP传送数据时,数据 被送入协议栈中,然后逐个通过每一层 直到被当作一串比特流送入网络。其中 每一层对收到的数据都要增加一些首部 信息(有时还要增加尾部信息),该过
2019/3/23 15

1.2.1 网络互联 1.2.2 TCP/IP工作模型 1.2.3 TCP/IP协议层 与大多数的网络软件一样, TCP/IP 按层来建模。这种分层表示导出了术语 协议栈(Protocol Stack ),即协议簇中 各层的堆栈。图1-4表示了TCP/IP协议的 4层模型。
本章学习要点

了解TCP/IP的起源历史 了解TCP/IP的标准制定 了解TCP/IP的应用 了解互联网的地址 熟悉域名系统、封装和分用 熟悉TCP/IP工作模型 熟悉TCP/IP协议层 了解TCP/IP的发展现状 了解TCP/IP的发展趋势
2019/3/23 1
第1章 TCP/IP概述
8
2019/3/23
程如图1-2所示,TCP传给IP的数据单元称 做TCP消息段或简称为TCP段(TCP Segment)。IP传给网络接口层的数据单 元称做IP数据报(IP Datagram)。通过以 太网传输的比特流称做帧(Fram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8年美国100多所大学联合成立UCAID (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dvanced Internet Development), 从事Internet2研究计划。
编辑课件
12
1.3.2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 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因特网的序幕。
编辑课件
6
• 20世纪80年代PC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一个单位和 部门拥有多台个人计算机,出于信息传递和资源共 享的需求,这些个人计算机按单位和部门构成了一 个个局域网。这些局域网具有以下特点:
(1)固有的独立性 (2)特定的硬件技术 (3)不同目的的应用
独立的局域网有资源共享需求。
编辑课件
7
1.2.2 网络互联技术
• 基于TCP/IP的下一代网络(NGN)将成为目前三 大网络的终结者。
• 光通信技术特别是密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能够提 供高带宽,能够高速度、低成本、安全可靠地传 送各类业务信息。
编辑课件
4
1.1.2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符合公共标准的、互联的、具有多种接入方式的、 能传输多种1.3 因特网的形成和发展
1.3.1 因特网的发展轨迹 •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军
备竞赛空前激烈。 • 1957年,美国国防部成立了高级研究项目署ARPA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并开始研究 “分时计算机的合作网络”。 • 1967年,Roberts提出了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 “ARPANET”的方案。 •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下达 ARPANET网络的研制计划。
编辑课件
2
• 当今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三大 基本要素:材料、能源和信息。
• 在三要素中,信息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 源。在信息社会,信息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 对于材料和能源,保证其流通的网络是交通网络、 输油管道、电力网络等;
• 对于信息资源,则采用通信网络来进行传输。
目前的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三个独立运行的网络:电 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与这三个网络对应 的终端设备分别是电话、计算机和电视设备。
(2)常驻在网络上的高性能计算设备,各种固定的、 移动的、有线的或无线的智能终端设备;
(3)多种形式的、可以共享的、便于获取的数据库和 其它信息;
(4)各类用于访问、处理信息的应用程序和软件;
(5)各种用于实现网络间互联和互操作的网络标准;
(6)对信息进行生成、更新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对网
络进行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的网络人才,对应用
编辑课件
10
• 1970年,ARPANET初具雏形,它将加州大学洛杉 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犹 他州大学四所大学的4台不同型号、不同操作系统、 不同数据格式、不同终端的计算机以分组交换协议 连接起来。
• 1973年,ARPANET扩展成国际因特网,英国和挪 威与ARPANET成功连接。
• 1978年,美国国防部决定以TCP/IP协议的第4版作 为其数据通信网络的标准。
• 1982年,美国防部通信局(DCA)将ARPANET各 站点的通信协议全部转为TCP/IP。
编辑课件
11
• 1986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网络NSFNET建成。
• 1990年,ARPANET退出历史,因特网取而代之。
• 为了将许多不同的网络互联起来,需要一种通用的 网络互联技术。
注意区分网络互连(interconnecting)和网络互联 (internetworking)两个不同的概念。
• 网络互连指的是网络的物理连接,是底层的连接;
• 网络互联不仅是物理上的连接,还包括逻辑上的连 接。
网络互联的根本问题是解决网络技术和应用所带来 的网络异构性问题。
编辑课件
8
• 网络的功能主要由各层的协议来完成,互联网技术经 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TCP/IP协议。
• TCP/IP 是当前的因特网协议簇的总称,TCP/IP协议 簇较为庞大,传输控制协议TCP和因特网协议IP是其 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协议,因此,因特网协议簇以 TCP/IP命名。
• 注意:TCP/IP协议既可以用于网络之间的互联,又可 以用于局域网内部的联网。
编辑课件
3
• 三大网络的并存带来的问题:基础设施重复建设、 建网成本高、网络效率低、层次复杂、给用户的 接入和使用带来不便等。三网合一(三网融合) 成为了必然趋势。
• 三网合一的目标是有效整合各类网络资源,提高 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为社会经济网络化、数字 化创造条件,使融合后的网络成为适应新经济发 展并具有业务融合能力的网络基础设施。
系统进行开发和维护的人编辑才课件。
5
1.2 网络互联的动机和技术
1.2.1 网络互联的动机
广域网最初连网的要求主要出自两点:健壮的分布 式系统需求和资源共享需求。 • 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就是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60 年代与前苏联进行核军备竞赛的产物。该系统的分 布特征保证在系统的局部被破坏时,不会造成全局 瘫痪。 • 人们担心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爆发,ARPANET 却在资源共享需求的驱动下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因 特网。
TCP/IP网络与协议
编辑课件
1
1.1 信息社会与信息基础设施
1.1.1 信息社会
• 信息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的一种社会模式, 信息社会又称为情报化社会和超工业化社会。
•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提出: – 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对应农业社会; – 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对应工业社会; – 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第三次浪潮将产生一种 新的文明社会——信息社会。
• 1991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的Tim Berners Lee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 WWW)。1991年5月WWW在因特网上首次露面, 立即引起轰动,并迅速被推广应用。
• 1996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出台下一代因特网(NGI)计 划,美国开始进行下一代高速互联网络及其关键技术 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