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人生李斯评传
《史记》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先帝无恙时,臣入则赐食,出则乘舆。
御府之衣,臣得赐之;中厩之宝马,臣得赐之。
臣当从死而不能,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
不忠者无名以立於世,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
唯上幸哀怜之。
”书上,胡亥大说,召赵高而示之,曰:“此可谓急乎?”赵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
於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於山东,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而卻。
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
而二世责问李斯曰:“吾有私议而有所闻於韩子也,曰‘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斫,茅茨不翦,虽逆旅之宿不勤於此矣。
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粝之食,藜藿之羹,饭土匦,啜土鉶,虽监门之养不觳於此矣。
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而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葬於会稽,臣虏之劳不烈於此矣’。
然则夫所贵於有天下者,岂欲苦形劳神,身处逆旅之宿,口食监门之养,手持臣虏之作哉?此不肖人之所勉也,非贤者之所务也。
彼贤人之有天下也,专用天下適己而已矣,此所贵於有天下也。
夫所谓贤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万民,今身且不能利,将恶能治天下哉!故吾愿赐志广欲,长享天下而无害,为之柰何?”李斯子由为三川守,群盗吴广等西略地,过去弗能禁。
章邯以破逐广等兵,使者覆案三川相属,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
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以书对曰: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
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
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敢不尽力竭任以徇其君矣。
是故主独制於天下而无所制也。
能穷乐之极矣,贤明之主也,可不察焉!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者,无他焉,不能督责,而顾以其身劳於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也。
《李斯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
《李斯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司马迁张连科译注【说明】《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李斯列传》的社会政治背景是极其广阔的,实际上几乎涉及了整个秦王朝的兴亡史,而秦王朝的兴亡,与李斯又有很大关系,如李斯谏阻逐客,总结了秦国重用客卿、变法图强的历史经验,实际上提出了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总方针,秦始皇采用这一方针,“二十余年,竟并天下”。
而秦王朝的灭亡与大野心家赵高的阴谋作乱有直接关系,赵高的阴谋之所以能得逞,又和李斯贪图禄位、助纣为虐紧密相连。
赵高在《史记》中没有单独立传(卷八十八《蒙恬列传》亦只言其身世和个别情节),他的阴谋活动都在本传中叙出,这样,本传在一定意义上讲,又有与赵高合传的性质。
本传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以心理描绘见长,举例如本传一开始,作者选取了李斯早年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件,就是他看到了厕所中的老鼠和粮仓中的老鼠,同为鼠类但境遇不同,由此认识到人也同老鼠一样,有出息与没出息,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意思也就是,爬上高位的自然有出息,沦落下层的自然没本领,表现了李斯倾慕富贵荣华的心理。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10),始皇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病死,•遗诏命公子扶苏回咸阳奔丧。
而赵高扣留诏书,想立胡亥为皇帝,以便自己篡权。
但这必须经过李斯的同意,阴谋才能得逞。
因此,赵高施展全部本领,用威胁利诱、软硬兼施的手段劝说李斯。
李斯开始斥之为“亡国之言”,继之,责令曰:“君反其位!”接着,劝说:“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
”然后告诫道:“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情绪由盛怒到平息,语气由严厉到温和,心理变化的轨迹清晰可见。
赵高最后说:“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
令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
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贵贱穷通,全在“自处”,这正是李斯自己的理论,赵高用它彻底击垮了李斯,李斯仰天长叹,垂泪太息道:“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至此为止,李斯已完全屈服了。
“圣魔”的泯灭 ——读《李斯列传》有感800字作文
“圣魔”的泯灭——读《李斯列传》有感800字作文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走在咸阳古朴的街市上,你是否还能想起那个一生在这里终结的丞相,那个一生荣华尽享却以腰折结束的李斯。
“吾浴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回到家门口与儿子牵着黄狗追逐野兔吗?多么简朴又容易的愿望啊!却是大丞相李斯临终前的最后一个愿望。
语罢,父子俩相拥而泣。
只可惜,在面临死神时,李斯才回想起,一生追名逐利纵横官场可惜却连简单的快乐都失去了。
一代贤才,才华可比周公召公之人,何苦落得此等下场呢?前半辈子,李斯背景离乡,在外闯荡自己的天下,后半辈子,李斯在秦宫中呼风唤雨,坐拥荣华富贵,最终却落得个斩首示众。
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中如此评价李斯其人:“是圣是魔,未可轻易评说。
”可见李斯的一生必定褒贬参半。
圣,通也,非智慧,崇高者不为圣也。
李斯之圣,非辅佐之功不可为也。
从吕不韦的舍人到郎官、客卿升至廷尉、丞相,离开自己看不起的楚地来到秦国之后,李斯的仕途之路步步高升。
初到秦国,一句“胥人者,去其也。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
”让秦王成功为统一全国打下坚实基础。
在军事上,李斯之谋略不可谓不卓越。
才华能使其平步青云,但仅靠才华不完全能让李斯在秦国保全性命。
他靠的什么?一张嘴。
在秦王已下达逐客令之时,李斯全凭一张嘴。
从田余、百里奚谈到商鞅、范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最后一句“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让秦王成功打消逐客之心,不仅破除被逐风险,且升之至廷尉。
李斯之圣,李斯之智慧不能随历史泯灭。
李斯辅佐秦王20余年后,国终统一,不照搬古人,开拓新朝,李斯这份远见实属难得。
他完美的奉行着法家之道一,加强着皇帝威严,一心将分封推向郡县,的确他也做到了。
纵观历史,李斯的这份圣明,这般才华,非常人所可比,就连对其嗤之以鼻的史太公也是没有否认的。
既然拥有这份“圣”,又何愁无清风自来,留名芳古呢?正是李斯心底的魔,毁了秦国,也毁了自己。
当年,李斯与师父荀子辞别时所示“斯闻得时无愈。
传记人生李斯评传
传记人生——《史记·李斯列传》司马迁(前145—前90年),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其恢弘的手笔,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用笔之妙令人折服,李斯就是其中刻画得非常成功的一个。
《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李斯的生平《李斯列传》总括了李斯的生平事迹,几乎涉及了整个秦王朝的兴亡史,而秦王朝的兴亡又与李斯有很大的关系。
前期,李斯利用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给秦王上了《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来统一天下。
当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时,谏阻逐客并建言用人唯贤,秦始皇采用这一建议,“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说明李斯是个有卓越政治才能和远见的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统一后,各地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异,李斯及时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最后形成小篆,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当权后期,为巩固中央集权,李斯建议“焚书坑儒”,破坏秦以前的文化典籍,可谓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大浩劫。
秦王朝的灭亡既与赵高的阴谋有关,又和李斯贪图禄位、助纣为虐紧密相连,可以说李斯在关键时刻的作为左右着秦国的命运。
该传以心理描绘见长,如他看到了厕所中的老鼠和粮仓中的老鼠,同为鼠类但境遇不同,由此认识到人也同老鼠一样,有出息与没出息,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表现了李斯倾慕富贵荣华的心理。
应该说,李斯在年轻时,是一名积极上进的人,而且也称得上悟性极好,聪颖过人。
从厕鼠与仓鼠这样不起眼的小动物身上,就能够领悟出关于人生境遇的大道理,并因此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且为之奋斗,不禁令人钦佩。
李斯500字人物传记
李斯500字人物传记
李斯,姓李,名斯,字通古。
秦代政治家。
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嬴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
被任为丞相。
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史记李斯列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史记李斯列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作者司马迁用卓越的手法,独居匠心的技巧,锻造出了这本文学史的巨著,《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史记李斯列传读后感8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史记李斯列传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因为下个学期我们就要开展古代汉语的学习了,而史记作为古代汉语著作的典范,尤为值得我们去阅读。
《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们在初高中时期时都接触了《史记》的内容,比如《项羽本纪》以及《陈涉世家》这两篇文章。
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老师都特意强调过本纪记载的是帝王,世家记载王侯将相。
《陈涉世家》中的陈胜,吴广都是“乡野村夫”,没有文化,没有地位,没有财富。
他们之所以反抗只是因为在赶赴服徭役时因大雨延期迟到,而秦律严苛,凡是延期都会被杀,因此陈胜吴广在半路上决定要反抗,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吁与倡议。
利用鱼腹中的纸条“大楚兴,陈胜王”,助公子扶苏为王来开展起义。
可以说,陈胜吴广的起义拉开了反抗暴秦的统治序幕。
因此虽然陈胜并不是王侯将相,也将他记录于世家这一部分,正是因为他的贡献。
因此是可以理解的。
项羽兵败,自刎乌江。
可以说是一个失败者,即使却被记录在《史记》中,也应当记录在世家中,但是太史公司马迁却将项羽记录在本纪中。
可以说项羽被破例记录在本纪中,是由于太史公的个人情感问题。
太史公认为西楚霸王项羽虽然兵败如山倒,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却不能磨灭项羽是个英雄的事实。
所以说《史记》这本书的意义不仅是为我们这些后人记录下那段历史。
让我们后人能够以史为鉴,少走弯路。
可以让我们与过去的先贤对话,较为直面客观的了解他们的人生。
同时,《史记》中出了许多成语,歇后语。
例如,指鹿为马这个成语便是出自秦始皇本纪中赵高的话。
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并且可以让我们增长阅历,丰富《史记》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吸引力便是太史公第一次把历史人物以纪传体的形式展现给大众。
李斯的人物评价作文800字
李斯的人物评价作文800字李斯的成功观:“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曾经做了30多年秦国丞相的李斯,在历史上让他最露脸的就是他给秦始皇出的那个“焚书坑儒”的馊主意了。
李斯自己也是个读书人,可也正是这位读书人在历史上第一次把读书人给狠狠地“坑”了一把。
(对了,“坑”的这个意思是不是就是从这里来的呢?值得研究)。
在秦国驱逐宾客的时候,李斯写了一篇题为《谏逐客书》的报告呈给秦始皇,报告摆事实,讲道理,也的确写得洋洋洒洒,在《古文观止》里占了一方位蝥。
不过,李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出道前那句“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的名言。
因为,正是这句慨叹让李斯离开自己的故乡楚国,来到秦国,并在那里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虽然,李斯后来很不走运,碰上指鹿为马的赵高这种忒不地道的主儿以至于落得被夷灭三族的结局,但是不管怎样,李斯是至少曾经成功过了的——对于成功人士我们总是很景仰的——而激励他鞭策他走向成功的未尝就不是这句话。
李斯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人。
李斯年轻的时候在郡县里做过一阵子管理文书的小“公务员”,估计还远远没有现在的乡镇干部那么拽。
他能写得一手锦绣文章,自然是个好读书,爱想事的青年。
李斯在他们机关里的公共茅坑(那时候的衙门恐怕也没有现在的政府办公楼那么豪华气派,更没有什么洗手间了)里看到几只老鼠混迹其中,吃些脏东西,身上自然也是脏兮兮的。
每当人或狗进来的时候,还被吓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着实悲惨。
无独有偶,他又在粮仓里看到另外几只老鼠,身边的粮食堆积如山,住的粮仓当然也够宽敞,而且没有人和狗过来骚扰,可谓养尊处优。
李斯想了想,就感慨上了:这人啊,有出息没岀息,就跟老鼠没区别阿,就看他处在什么环境了!李斯的感慨在今天何尝不是这样呢?工地上的农民工,吃得孬,住得差,干得累,挣得少,而且一年到头还不一定拿得到工资,只能通过爬塔吊“秀”一下才能拿得到自己的血汗钱。
而那些房地产开发商的老板们呢,有的可能和农民工出身完全一样,斗大的英文单词也认不了一麻袋,却每天吃香的,喝辣的,闲得无聊的时候在媒体上发表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就能大把大把地赚银子。
史记李斯列传翻译文言文阅读
《史记·李斯列传》翻译:李斯是楚国上蔡人。
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而惊恐害怕。
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里面的老鼠,吃的是囤积的粟米,住着宽广的房屋,而且不用担心人来狗扰。
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
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事奉的,所以又去秦国。
临别之际,荀子问他去何处。
李斯回答说:“打算作吕不韦的门客。
”荀子反对说:“不行,危身之道啊。
”李斯说:“楚国不足以回心转意的地方。
”于是到了秦国,见到了吕不韦。
凭借自己的才能而做了吕不韦的门客。
吕不韦让他做了郎官。
吕不韦登上了相位,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家僮多达千人。
秦王任命李斯为长史。
秦王政十年,拜为客卿。
恰逢星象预言“今年秦国将死去的将相多达数十人”,而齐国人淳于越又对朝廷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亲如辅佐。
如今陛下坐拥海内,而子弟却为匹夫。
万一突然出现像田常、六卿、伍子胥一类的人作乱,在朝没有相当地大臣辅佐,出亡又没有王族诸侯国辅佐,这就叫做‘树倒猢狲散’,一无所用。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我未曾听说过。
”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相沿袭,三代的治国政要也不相因袭。
原因何在呢?五帝的制度时代不同,不相因袭是由于时代在变迁;三代治国策略不同,不相因袭是由于君主有贤明的也有平庸的。
这真是个合乎道理的事实。
现在陛下统一了诸侯,靠的是明智高深的谋略和勇武强大的威势,改变旧制而另创法度。
这样看来,从事理上讲,不师法古代可以超过古代的;根据时势变化的需要来制定法令制度可以超过三代的。
只要达到统一民众的成效就行的礼制是可以实行的。
”于是禁止了私学。
秦王政下令地方官吏在民间查缴《诗》《书》等儒家经典以及百家学说、医药卜筮和种植等方面的书籍,若民间有人敢藏匿而不交出来的一律按“诽谤君主之罪”处置,令下三十日后仍不交出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只有博士官可以藏书;天下一并搜缴焚烧《诗》《书》等儒家经典以及百家学说著作;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史记评论之《李斯列传》
《史记》评传之秦相李斯第一次提笔写史评,没什么新异的看法,但求所引无舛误,所述无偏颇。
《李斯列传》一文,以少年李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议论开篇,记叙了李斯谋权求利、建功立业最终又进退两难、不得善终的一生。
此文录入了三篇优秀的先秦散文(准确地说不是先秦),皆是李斯上书秦君的表文——《谏逐客书》、《上二世书》和《狱中上二世书》。
李斯告别了恩师荀卿后当即前往秦国谋取功名,他先是投靠在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凭借吕不韦对自己的青睐得以在秦王(也就是后来的始皇帝)面前献言。
李斯鼓励秦王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实现自穆公以来各世国君的夙愿。
在他的提议下,秦国的说客积极活跃在山东六国,贪财好色的公子王孙皆被收买,刚正不阿的仁人义士悉遭刺杀,为秦兵的所向披靡铺平了道路。
正当李斯步步高升之时,一个叫郑国的间谍被秦国人揪了出来。
秦王担心更多来自关东六国的间谍正在威胁着自己的统一霸业,干脆就一刀切,下令将秦国国中所有的外来人员全部驱逐出境,李斯自然也不例外。
为了实现闻达天下的终极目标,为了完成一匡诸侯的千秋伟业,李斯写下了这篇《谏逐客书》,以求留在秦国任职。
文章先叙述自秦缪公以来秦国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
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韩非子》中有这么一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李斯师从荀子,荀子和孟子都是典型的宏辩之儒,因此在《谏逐客书》中就不难看到荀孟旁征博引、排比连篇的影子。
在那个“刑不上大夫”早已变成僵尸条款的时代,想要开罪,只有两条路,要么动用背景打通关系,要么就动用辩才把法律给解释一番。
同为荀子门生,韩非的一番话是相当精到的。
同为李斯之作,《上二世书》的中心论点却显得与所有诸子百家的道德观都格格不入。
李斯列传读后感范文
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李斯的名字在我们的国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史记》中的《李斯列传》记录了李斯的生平事迹,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位大成者的思想和政治成就。
在我读完《李斯列传》后,我被李斯那种大气磅礴的个性所震撼。
他勇敢、果敢的行动力,以及决策和判断力,在当时政治氛围浓重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耀眼。
李斯在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促进了秦朝的稳定和国力的发展。
而其中最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举措,就是实行统一的法律制度。
李斯以极为英明的眼光洞察到,统一的法律制度是推动秦国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之一。
他用高超的治国之道,在不断解决各种难题的过程中,阐释了一整套有关治国理念的思想体系。
李斯所实行的法律规范,并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而是经过反复的斟酌和调整后,才得以形成的。
他在制定法律上注重实际效果,善于为秦的长远发展航行,是一位真正懂得如何从法律法规上推动国家发展的卓越人物。
在他的时代,中国因此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法治时代。
但是,李斯强硬而果敢的作风却也引来了许多批评的声音,有人认为他在统一法律的过程中过于强势,或是对犯罪过于严苛。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他的措施和决策,使秦国得以早日实现了统一标准,工业化建设更加加速,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与繁荣。
除了具体的治国措施,李斯的政治哲学思想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他在政治上敢于冒险,在经济上志在发展,这些都是对治国理念最好的诠释。
而在生活中,李斯从来不被如此高贵的地位所蒙蔽,始终保持深度思考与谦逊精神。
他的成功源于金玉其表、内外兼备的过人才华,也源于深刻的思考和清晰的目标意识。
纵观古代所有的文化事业中,李斯对中国书法的贡献也不可忽略。
他的书法风格博大精深,以大汉隶书著称于世。
在书法艺术上,他采用了秦始皇所倡导的小篆,将小篆改变为大篆,大力推动了中国书法史的演变。
李斯的书法笔画沉稳刚健、韵律流畅、结构严谨,能传递深刻的意象和精神。
他的书法不仅体现出了一种审美,还展示了一种思想、精神和文化。
李斯评价200字
李斯评价200字
李斯是一个文人,是一个成功的知识分子,是一个获得极大成功的政治家。
他身上具备一般常人所缺少了许多优点。
他有知耻后勇的精神,具有冒险精神,能看准时机抓住机会,并能将认准的事情坚持到底;他刻苦勤奋,著文颇有文采,是秦王朝文学史上唯一的作家。
这些方面铸就了他极大的成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李斯自身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和弱点,不能知足常乐,只晓得进不知道退,贪心不足,缺乏原则性等等。
所以李斯也是一个收获了极大失败痛苦的政治家,最终导致自己和家族的悲剧命运。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史记·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
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
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
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
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
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
余子莫从。
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
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
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
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写一篇发言稿对李斯的一生进行讨论
写一篇发言稿对李斯的一生进行讨论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李斯是一个天生的政客,无可挑剔的丞相。
公元前208年,李斯父子被XX以叛国罪腰斩于咸阳闹市。
刑前,李斯忆起发迹前平淡安适的生活追悔不已,与其子抱头痛哭。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史家品读李斯皆为他临终方晓平淡是真而叹息。
然而在我看来,这段临终遗言暴露了他最为致命的弱点,可谓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败笔。
纵观李斯的发迹过程,由老鼠理论顿悟地位决定人生,从而放弃小吏的职位求师于XX,到学成之后果断选择去秦国从政;从成功当上吕不韦的门客到成为XX的亲信。
这一路走来,他思维缜密、积极进取、眼光精准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没有踏错任何一步路。
试问,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永远屈居于上蔡做一个小吏呢?可以说,他的成功之门由当初果断辞职的抉择开启的,然而,生命的最终他却否定了自己一生中最为正确的选择,羡慕起小吏的生活。
这种做事不能彻底,徘徊不定的小吏思维正是他致命的弱点。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者》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者》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者》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与解析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与解析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巨大工程,系统地编写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列传。
而李斯列传是其中一篇,该篇主要记载了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的事迹和贡献。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如下所示:李斯者,蜀郡成都人,少时好学而欲以通权谋,治世之术;读《法经》,讲《周官》,与杨朱为友,建议百出,人莫能应。
及有司推举良吏,宣问以告曰:“有能直士者,其在彼乎!”李斯曰:“君无故,今五霸之事将若之何?”又曰:“制曲直而天下之赖也。
”乃举洁身自好者以从助,九卿之舍人百廷之执法者百里之官仆,皆治李斯之术焉。
夫子病之,仲尼问其故。
李斯曰:“人交往之情,既白颠白阿必在。
”夫子承法家之变,上。
顾谓庄翁木人,必相头戕者当盗窃矣。
木人言了。
夫子曰:“盗,法者甚得其情。
”李斯出言曰:“实如庄君之言斯已。
”夫子曰:“天目成!有容气也。
”杨朱事荀卿而未言。
蜀大夫先生遇烦于楚者为辞失也。
杨朱称华亏者罪至于何之。
李斯不自郑声于己之室也。
呼杨朱曰:“大夫,华殖充国之格也,岂以宠于楚国者为更远也。
且孟姜女知之也,守将不要大夫道之!”杨朱辞去。
褒结荀卿也,以其杨朱之为文矣。
宪子贼褒子,及公诸、子不务命。
呼杨朱曰:“孟姜女,不要大夫道之!”荀卿推李斯于李家。
观主书。
仕长安,封为长信都尉。
赋《五弦之琴》:“蓼蓼者菅,匪兕匪虎。
陈后乎朝,言览乎庐。
嗟夫!蓼蓼然乎以蓼,匪兕匪虎然乎以虎。
往者之日可畏,今之宵可悲。
”名章而已,文中不述。
子欲列李斯者,必仿此作。
解析:在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斯年少时便以求学和谋略闻名,阅读了《法经》和《周官》,并与杨朱成为了好友。
李斯提出了许多建议,但是没有人能够给予满意的回应。
在有司推举良吏时,李斯对于政治之事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制定刚直的法律制度,并表示这是天下所赖以安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他被推举为助手,被任命为九卿之舍人和百廷之执法者等官职,全市实施了他的治理方案。
李斯——我的人生不需要平庸
李斯——我的人生不需要平庸准确的说李斯的觉醒应该是来自几只老鼠。
此事历史多有记载,美其名曰“老鼠哲学”。
但在这之前,李斯还只是一个地道的公务员,因办事干练,被人举荐做了一名看守粮库的粮食记录员,工资虽不高,但胜在收入稳定,所以日子过得够小康,唯一的缺点是终日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浑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据说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是写一笔让人羡慕的“小篆”,然后是牵着自家养的一条黄色的土狗,带着年幼的两个儿子,出上蔡东门,到野外追逐狡兔,除此之外,别无他好。
如果说,李斯一辈子就这么过了,也许没什么不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会少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改革家,秦国最终能不能统一六国,还不得而知。
所幸,老天爷没给李斯这个机会。
事情的转变,应该说来自一个偶然。
这一天,具体那一天历史好像没有具体的记载,只知道这天我们的李斯先生吃多了,肚子疼得厉害,不顾上班时间捧着肚子去了公厕,刚解开了裤腰带,正要一通到底的时候,他不经意的低了一下头。
这一低头,便看见了几只毛茸茸的老鼠。
公厕看到老鼠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几只老鼠,正吃着肮脏的粪便,见有人来,吓得惊惶逃窜。
李斯忍着一阵恶心,解决内急,返回了仓库,又看到这里的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住着宽大的房舍,而且没有任何人来打扰,同样是老鼠。
一个只能吃肮脏的粪便,还经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扰,另外一个却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住着宽大的房舍,而且没有任何人来打扰。
差距为何这么大呢?巨大的变化,让李斯心头惊愕之余,不免发出了一声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一个人有无出息就像这老鼠,在于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平台。
人的贤与不贤,决定于他所处的地方。
譬如老鼠,在厕所里吃屎的,惊恐不安;而在大仓里吃粮食的,却不受打扰,安逸自在。
”这就是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学”,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复习,研读。
悟出的道理不少。
李斯不是一个经常能发出感慨的人,但一旦有所感,必有所得。
李斯列传原文翻译
李斯列传原文翻译《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今天为大家准备了李斯列传原文翻译,欢迎阅读!李斯列传原文翻译李斯列传原文: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①,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②,居大庑之下③,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⑤,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⑥,今万乘方争时⑦,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⑧。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⑨,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⑩,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①絜:同“洁”。
②积粟:存粮。
③大庑:堂下周围有走廊的大房子。
④不肖:不才,没本事,不正派。
⑤度:揣测,估计。
事:侍奉,服侍。
⑥时:时机,机会。
下文“驰骛之时”之“时”同此。
⑦万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
因此以万乘称天子,本文中实用以指诸侯。
⑧布衣:指平民百姓。
驰骛:奔走。
⑨禽鹿:犹“禽兽”。
⑩诟:耻辱。
非:责难,反对。
无为:道家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至秦,会庄襄王卒①,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②,去其几也③。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④。
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⑤,更尊周室。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⑥,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⑦,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⑧。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⑨,不肯者,利剑刺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记人生
——《史记·李斯列传》司马迁(前145—前90年),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其恢弘的手笔,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用笔之妙令人折服,李斯就是其中刻画得非常成功的一个。
《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李斯的生平
《李斯列传》总括了李斯的生平事迹,几乎涉及了整个秦王朝的兴亡史,而秦王朝的兴亡又与李斯有很大的关系。
前期,李斯利用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给秦王上了《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来统一天下。
当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时,谏阻逐客并建言用人唯贤,秦始皇采用这一建议,“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说明李斯是个有卓越政治才能和远见的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统一后,各地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异,李斯及时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最后形成小篆,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当权后期,为巩固中央集权,李斯建议“焚书坑儒”,破坏秦以前的文化典籍,可谓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大浩劫。
秦王朝的灭亡既与赵高的阴谋有关,又和李斯贪图禄位、助纣为虐紧密相连,可以说李斯在关键时刻的作为左右着秦国的命运。
该传以心理描绘见长,如他看到了厕所中的老鼠和粮仓中的老鼠,同
为鼠类但境遇不同,由此认识到人也同老鼠一样,有出息与没出息,是由
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表现了李斯倾慕富贵荣华的心理。
应该说,李斯在年轻时,是一名积极上进的人,而且也称得上悟性极好,聪颖过人。
从厕鼠与仓鼠这样不起眼的小动物身上,就能够领悟出关于人生境遇的大道理,并因此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且为之奋斗,不禁令人钦佩。
二、李斯的功与过
李斯的才能和对成功的渴望,使他大展才华于秦国,帮助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伟业。
统一之后,又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禁思想,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成就不世之业,赢得至上荣耀。
《史记》上说:“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可谓门庭光耀,声势显赫,通过个人奋斗,最终获得成功。
李斯的个性鲜明,热衷富贵、懦弱、善于察言观色。
富贵二字贯穿了他的一生,对富贵的渴望成为其奋斗的不竭动力。
追求富贵也无可厚非,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
从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功利之心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公元前210年,始皇在沙丘病死,遗诏命公子扶苏回咸阳奔丧。
而赵高扣留诏书,想立胡亥为皇帝,以便自己篡权。
但这必须经过李斯的同意,阴谋才能得逞。
因此,赵高施展全部本领,用威胁利诱、软硬兼施的手段
劝说李斯。
李斯斥之为“亡国之言”,责令曰:“君反其位!”可以看出,李斯原来是反对篡权的,却没有坚持住自己的原则。
赵高最后说:“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
令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
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贵贱穷通,全在“自处”。
这正是李斯自己的理论,赵高用它彻底击垮了李斯,李斯仰天长叹,垂泪太息道:“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李斯被迫选择了妥协。
三、后世对李斯的看法及评价
为了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以及荣华富贵而篡改诏书,逼死贤良仁厚的公子扶苏,置国家于不顾,这是极其自私的做法。
历史一再证明,缺乏应有的胸襟和风范,以“小民性格”处事,最终害己害国。
赵高一下子就抓住了李斯的要害,先以富贵动之又以失富贵劫之,李斯终究没能抵挡住内心的欲望,只能“仰天而叹垂泪叹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被赵高拉上贼船万劫不复。
李斯曾就学于荀子,在精神上或多或少都受到儒家的影响,在他权倾一时的时候也发出过“物禁太盛”的感慨。
但是这些没能压倒李斯内心深处对于贫困的厌弃和对富贵的执著,“垢莫大于贫贱悲莫甚于穷困”,人的不满足在此得到彰显。
李斯性格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内心不够强大,精神的力量只有靠自己的内在修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
精神境界是人的自我支撑,而李斯却是精神力量极度疲乏的一个人。
李斯可算是有才之人,能够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却没有办法去掌控它们,一生被其束缚却不得解脱。
在秦二世胡亥朝中,李斯在与赵高的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落得个“夷三族”的悲惨结局。
印象最深的是李斯临死前对其子说的那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李斯最挂念、最引以为憾的,不是远去的富贵荣华,也不是丢失的高官厚禄,却是与儿子追逐嬉戏于自然之中纵情欢娱的乐趣。
不知道在李斯心中,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其实在这之前李斯就意识到这样的结局,只是虽能看透,却终走不出功名利禄的束缚,最终越陷越深。
认真分析起来,李斯之死,死于自己的野心,死于对名利的追逐。
然而,这样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每天都在上演。
无数贪官机关算尽,却没能躲过法网恢恢,最终锒铛入狱。
他们不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不懂得珍惜,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失去了自己的操守,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走向罪恶深渊。
人性的弱点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内心,这是人的悲剧。
只有那些定力强大和修养高的人,才能保持内心那一份廉洁,赢来一世之清誉。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
”但愿李斯的悲剧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下去。
另外,该传几乎囊括了李斯大部分重要文章,对揭示李斯其人的性格、心理和整个为人有重要作用。
例如《谏逐客书》,辞藻优美,言辞恳切,说理通透,表现了李斯的才华、智慧和真知灼见。
而《上书对二世》,则表现了他贪图禄位而阿顺苟合的性格特点,正是他后半生的真实写照。
总之,李斯以其才华助始皇统一天下,又因其自私自利断送了一个王朝,可谓功过皆有之。
尽管作者不赞同李斯的为人,但对他的描写和评论却是客观、公正的。
我们应该客观公正的对待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尽力克服人性的弱点,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 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M]
[2]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M]
[3]李斯集辑注(附录):书断[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