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统治政策
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
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国古代,每一王朝的历史都有其特点,而清朝的特点尤多。
清朝是少数民族为主体统治的王朝,又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而且处在世界历史格局主要是西方势力的影响之下。
这三点,是清朝历史呈现诸多特点尤其是政z方面形成特点的主要原因。
以下分政z、社会、经济、文化四方面,对清朝历史的特点作简要叙述。
一、政z方面(一)满汉矛盾清朝是满族以军事征服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在清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又实行剃发、易衣冠及圈地、投充、逃人法等一系列政策,使汉族遭遇重大灾难,尤其是强制推行剃发令,以剃发作为屈从满族统治的标志,极大地摧残汉民族成员的自尊心。
以后康雍乾时期所兴起的文字狱,也有残酷打击、震慑汉人士绅民族意识的用意。
此外,官场中的“首崇满洲”政策,满人人仕、升迁赋予特权,汉官受到压抑,八旗兵待遇高于汉人绿营兵,又都造成满汉隔阂。
凡此造成的满汉民族矛盾、隔阂,长期存在于清代社会。
满汉民族矛盾,清初尤为尖锐。
南北方也有差别,南方较北方强烈。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统治者又着意笼络汉族官绅士人,实行减轻百姓赋税负担等所谓“爱民”政策,这种矛盾才逐渐缓和,但并没有消失,清后期南方的一些反政府活动及起义,仍以反满之所谓“驱除鞑虏”为号召,就反映了这种矛盾的存在。
总之,满汉矛盾,是清代一直存在的问题,这种矛盾又是不断地向弱化方面变化,同时,由于清王朝的国家在民族性方面的变化,满汉矛盾及人们的观念、行为也在发生变化,由此又呈现当时看似矛盾的诸多复杂现象。
(二)满族因素对清朝历史的特殊影响满族与历史上长城以外其他社会形态较落后的民族一样,具有主动进取性,它们均起始于小部族,通过对邻近部族、政权的兼并而发展壮大,进而割据中国北方,乃至入主中原。
建立中原统一王朝后,仍保有这种进取性。
满族入主中原后,对边疆民族地区的主动进取、经营,就是这种精神的延续。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秦汉以来长期延续土酋世领部民制,汉族中央王朝对其也不甚重视,实行所谓“羁縻”政策。
七年级下册历史:清朝的制度与政策
第17课清朝的制度与政策课型新授课时 1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清朝的制度与政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满洲的崛起、清军入关和统一全国、君主集权和设立军机处、清初的海禁与闭关等等史实。
2.认识清朝前期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3.认识清朝闭关锁国的前因后果。
二、学习重点清朝前期君主集权的强化。
三、学习难点清朝前期为什么要实行海禁与闭关。
教法:讲述法、例示法、归纳法、讨论法、比较法学法:探究、分析、总结教具:多媒体课件四、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约1分钟)第17课清朝的制度与政策(二)出示目标(三)自学指导(约2分钟)请学生自学课本p92—p95页内容、图片。
思考以下的自主学习题,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
10分钟之后看谁能快速解答。
自主学习题:1、明朝末年,建州女真的杰出首领______创建八旗制度,统一了女真各部。
____年,______称汗,建立政权,国号为__,史称___。
2、努尔哈赤的儿子____改女真族名为___。
____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__。
____ 年清军入关进占北京,不久,顺治帝将都城从___迁到北京,开始统治全国。
3、清初几代皇帝认真吸取___ 灭亡的教训,勤于___ ,执行______ 、与民休息的政策。
百余年间,______,______,社会安定,号称“___”盛世。
4、清朝前期加强君主集权制度,顺治帝设置___ ,并设_____。
康熙帝又设____ 。
雍正年间设立____ ,使君主集权到达了顶峰。
乾隆帝取消___________ 。
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初,为切断海上______与东南沿海人民的联系,____ ,严禁民间船只私自出海。
又颁布____ 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
乾隆年间又将对外通商口岸由__个缩减为___一处,对外贸易均由官府指定的______代理,严格限制外商的活动。
6、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影响?(四)先学(10分钟)1、学生按要求自学读书。
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一、政治措施:
1、推行断代统治,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统治者拥有独立的权力来发展相应的经济政策;
3、建立帝国内务府,进一步增强封建统治者的权力;
4、实行严格的宫廷管理,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5、实行保守的外交政策,以防止大国间的冲突;
二、经济措施:
1、推行实行诸铺田的分裂耕种制度;
2、严格控制官府的收入和支出,限制官府对百姓的不合理征收;
3、开展名士诞辰宴,用来招揽一些有才干的人才;
4、大量建设城镇和官署,加强清政府的行政管理;
5、积极开展海外扩张,形成驰名中外的帝国形象。
清初对直隶的治理措施
清初对直隶的治理措施
中国历史上,清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有着悠久传统的政治政策的时代。
在清朝的统治下,直隶也是一个重要的省份之一。
清初期政府对直隶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以及它们为清朝及直隶带来
的影响,本文将全面分析和探讨。
首先,清初政府对直隶采取了十分严格的管理政策。
清初政府为直隶划分了严格的官僚体制,并设立有各种行政机关来管理各个方面的政务。
此外,为了有效控制直隶各地的政治动荡,清初政府宣布了30条“地方制度”,包括一些统治机构的设置、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以及大臣们的任命等等。
这些政策旨在维持政治稳定,使直隶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
此外,为了确保直隶经济发展,清朝政府采取了培养企业家的政策,它们在企业家中推行“高等经营设施”的政策,支持企业家们生产新产品,加大投资,增加就业机会,加强生产能力,以及提高经济环境质量等。
同时,政府还采取了严格的税收管理政策,实施了后勤保障,解决了山林经营等问题,使直隶的经济更加发达。
最后,清初政府还采取了多项文化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是政府将文化发展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强与直隶地方的文化交流活动,将汉族文化弘扬普及,呼吁各地民众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其中,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民众的文化修养。
综上所述,清初政府对直隶采取了划分官僚体制、制定政策、支持企业家、实施税收管理、加强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治理措施,这些措
施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促使直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得到改善,繁荣发展。
由此可见,清初政府对直隶的治理措施,不但为清朝的建设,而且也为直隶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闭关锁国的影响
"闭关锁国"的影响清朝中期,腐败的清朝政府为防止被外国侵略者侵略,维持自己的封建统治,又因为统治者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不需要外国的帮助,下令"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虽然能使统治者暂时不被影响,但中国从此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严重落后于国外,致使后来中国成为半封建统治、半外国殖民地的境界。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大的!清朝统治者坚持"农本",推行"重本仰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由于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就严格限制对外经济贸易。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清朝收复台湾后,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作出严格限制。
后来有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贸易,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
清朝政府深感疑虑,下令只开广州一处对外贸易,并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政府当然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更加"闭关锁国"了。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
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
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
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
3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P106--2、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 民谣。说一说:这一民谣是什么意思?它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状 况?
养鸟的旗人
和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权臣总共贪污了11亿两的白 银,相当于大清国15年的财政收入,要知道八国联军 的赔款总额是9.8亿两,这和珅贪污也太狠了。
• 和珅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 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成为后人所称权倾天下、富可敌国的“贪官之王”、“贪污 之王”。和珅亦同时是18世纪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时期的 梅耶·罗斯柴尔德。
P106 1.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 灾。下面摘录一些被清朝 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 想一想:为什么写了这样诗句的人就要被下大狱呢?文字狱对思想 和文化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对于八旗子弟来说斗蛐蛐、养花、养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玩 鹰、捧角儿这种高消费的活动才能满足他们他们的虚荣心。
想把一只鹰养好是很困难的,就拿鹰的日常饮食 来说,那均是以鲜肉为主,普通百姓可能一年都 吃不到一次的肉,这些鹰一顿就要吃掉半斤。为 了保留鹰的野性,还要在空旷的场地上放进兔子、 鸡等活物供鹰来捕食。和养鹰比起来养花遛鸟确 实显得朴实无华的多了。
清朝的边疆政策及其成效
清朝的边疆政策及其成效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其统治范围包括今天的中国、蒙古、朝鲜半岛及中国的一些周边地区。
它在其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时期,积极推行边疆政策来保卫国土安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就清朝的边疆政策及其成效展开分析。
一、清朝的边疆政策清朝执政者非常重视边疆问题,历朝历代皆有一套完整的边疆治理体系。
清朝则是继承明朝的边防制度而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
清初时期,为了保卫疆土安全,清政府曾采取不少应对外族挑衅的措施,比如说,加强边疆的防御工事、军事基地等的修建,安排巡逻和边防巡查等易地治理方法,核定各族地区的居住地区和迁徙路线等等,都是清初时期边疆治理的典范。
此外,清朝还加强了封建王朝的边疆管理,并建立了对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等地的边疆政治和军事的控制,力图维护国土的安危。
二、清朝边疆政策的重要性清朝的边疆政策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在清朝的统治时期,边疆地区的安全状况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才能够达到维护政权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正如史书中所述:“边疆,是国门的转折处。
如果边疆安然,国家也就会安然稳定。
如果边疆不安全,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机。
”三、清朝边疆政策的成效清朝实施边疆政策的成效一直是历史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总体上,清朝的边疆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清朝的边疆政策使国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稳定。
通过战争、交流和文化等方式,清朝帮助各民族之间建立了信任,改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为维护了国家的和平和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清朝的边疆政策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通过开放边疆地区,促进商品交换等方式来实现的。
比如,清朝通过“开关通商”政策,在延伸的丝绸之路上建立了更多的贸易口岸,积极开放商品交换渠道,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政策明末清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封闭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的主要原因。
1、找出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谈谈“闭关锁国”的影响学生讨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严重后果: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2.概述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呈现出什么趋势?为什么呈现出这一趋势?造成的后果如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外关系的特征,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广,能力要求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大趋势考虑,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朝代或时期,解答第二问、第三问可利用本专题“锦囊妙计”中的观点,从我国明清时期的经济基础入手。
答案:明代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有:①明朝以前中华文明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隋朝时代完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中国成为周边国家,乃至亚洲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②中外关系,汉、唐、宋、元各朝基本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
③中外关系,既有官方的互通使节,也有民间的交往;还有大量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清初对直隶的治理措施
清初对直隶的治理措施清朝是一个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统治范围涵盖全中国和部分外国地区的大一统朝代实体,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
清朝时期,清朝利用政权权力,从治理上设置了以直隶为核心的行政区域,其对直隶地区的政治治理措施也有着一定影响。
本文将对清朝时期对直隶地区的治理措施进行简要梳理。
一、清朝的统治构架清朝的统治构架由直隶为核心,即以清朝直隶省区为核心,分别在直隶省划出各省行政特别区和各省县。
清朝时期,每个省都设有省督,下辖多个县组成,一个省中心一般由省督任职,其下辖县有若干督察,他们是各县的领导官员。
Re二、清朝对直隶的统治措施清朝时期,清朝采取了改革实行全国统一的制度,首先,清朝将直隶地区分为九省,其统治构架以省、县为基础,并设置相应的衙门,以监督地方官员的行政管理,维持地方秩序。
其次,清朝在直隶地区实行纹公事,即将一致性的章程利用统一标准推行至各地,从而形成清朝全国一致的行政政策。
再次,清朝实行了集中采购,即将农牧种植和物品采购集中在宣政府,以防止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其四,清朝时期,清朝利用政权权力,实行藩镇制度,以控制和统治地方,并且针对藩镇势力强大的动乱地区设置安抚使及安抚使府,以维持地方的政治秩序。
三、清朝对直隶的经济政策清朝时期,清朝也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以加强对直隶的统治。
首先,清朝采取“新开粮田”制度,通过延长耕作时间,分解地主制,增加农民的收入,减少贫困现象。
其次,清朝在直隶地区实行关税低谷策略,通过降低商品出口关税,增加贸易额,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再次,清朝时期,清朝大力开展公路建设,修筑城市道路,拓宽道路,延长道路,修筑大桥,以便加快地区间的贸易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清朝时期,清朝在直隶地区流行有清朝时期直隶科举制度,在教育上大力宣扬儒家伦理道德,探求统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加强统治者对社会生活的控制。
四、结论清朝时期,清朝以直隶为核心实行龙纹公事,对直隶地区实行了改革实行全国统一的制度,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以维护政权稳定。
清朝的行政体制
清朝的⾏政体制1.议政王⼤⾂会议议政王⼤⾂会议,是清朝初期满洲亲贵⼤⾂们商讨并决定军国⼤事的⼀种重要形式。
对皇权有较⼤的限制,在乾隆五⼗六年(1791年)下谕将其取消。
2.内阁清代内阁沿袭于明代,但内容却有所变化。
⼊关前,皇太极曾创设⽂馆,是为内阁雏形。
后来⼜把⽂馆扩⼤为内国史、内秘书和内弘⽂三院,负责起草对外⽂书、撰拟诏令、编纂史书、颁布制度,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内阁设满汉⼤学⼠,并与明代⼀样,例兼殿阁衔。
雍正七年,特置额外⼤学⼠,即后来的协办⼤学⼠。
乾隆⼗三年,因鉴于⼤学⼠员额多寡不定,正式确定为满汉各⼆⼈,协办⼤学⼠则根据情况,满汉或⼀员、或⼆员,因⼈酌派。
⼜重新调整了殿阁兼衔,即三殿(保和、⽂华、武英)三阁(⽂渊、东阁、体仁)。
⼤学⼠、协办⼤学⼠以下,还有学⼠、侍读学⼠、侍读、典籍、中书等官。
清代⼤学⼠常兼任各部尚书或管理某部部务,某副⼿学⼠则兼任侍郎。
3.南书房南书房位于乾清宫西南,⼤概设于康熙拘禁鳌拜,政柄在握以后。
南书房并不属于中枢机构,开初不过是皇帝召集⼀批翰林学⼠,⽤以传授知识、讨论学问的场所。
这样难免会涉及当前政事。
在光绪⼆⼗四年撤销。
4.军机处军机处的建⽴与清廷向西北⽤兵有直接关系。
雍正⼋年,决定于接邻内宫的隆宗门内设⽴军机房,处理有关前线的奏报和诏旨。
不久更名军机处,并由单纯办理军事,逐步扩⼤到其他政务。
1911年撤销。
军机处设军机⼤⾂若⼲名,⼀般由⼤学⼠兼任,也有选⾃各部院官者,以品贵资深者为班⾸,但⽆统属关系。
⼜有军机章京,俗称⼩军机,满汉各⼗六员,是⼤⾂的僚属。
军机⼤⾂的职掌是“掌军国⼤政,以赞机务”,⼏乎涉及到当时朝廷中的所有⼤事。
还有⼈事咨询权,⾃⼤学⼠、各部院正副职,以⾄总督、巡抚、将军、提督、总兵、学政等⾼级官员出缺递补,都由军机⼤⾂开单进呈发出。
5.六部以吏、户、礼、兵、刑、⼯六部为基轴的中央⾏政机构的设置,也是从明代接受过来的。
⼤体吏部掌⽂官品秩、铨叙、考课、黜陟、封授;户部领管全国户⼝、⽥⼟赋税、官员俸饷、仓库、钱币、国⽤;礼部主朝廷礼仪、科举、学校、外国贡使交聘;兵部司武官除授、封荫、考绩、军资、军籍、马政、邮传;刑部主持国家民、刑律令和狱断;⼯部负责⼯程建筑、⽔利兴修、钱币⿎铸。
清朝“闭关守国”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及其历史教训
清朝“闭关守国”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及其历史教训曾凡伟(厦门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摘要:清朝“闭关守国”政策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直到近代它的阴魂还未彻底消散,有时还会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前进所以,研究弄清这一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经过、后果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闭关守国,清朝,教训,社会发展恩格斯说:当国家权力沿着经济发展的相反方向起作用的时候,“能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同时,马克思曾说过,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欧洲资产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千古传颂的三大发明正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昭示着古代中国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无可争辩的事实。
但在清代,东西方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此以前,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此以后,却逐步变成落后了。
其由先进到落后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清政府执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直到近代它的阴魂还未彻底消散,有时还会影响到我们民族的前进。
所以,研究弄清这一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经过、后果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
一、闭关政策的社会历史根源“闭关”一词的含义是指关闭城门,闭关政策指的就是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交通、贸易的政策。
其实,这种政策不仅限于对外贸易和外交领域,而且在经济、文化上都带有与世隔绝和盲目排外的倾向,清政府为何要闭关?第一,清政府依然遵循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出现了唐朝对外贸易的繁荣时期,那时,中国对到唐朝的外国商人以优惠条件,丰富了自己的经济文化,促进盛唐局面的早一步到来,只可惜后人没继承这一点,明朝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政府却长期实行禁海。
清朝统治中国以后,康熙曾亲绘“耕织图”,雍正一再颁布“劝农诏,重申古代”重农抑末之意,可以说,闭关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对外的自然延续,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封建经济。
自明朝中后期起,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闭关政策就不再是合理的,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清朝对全国统治的措施
清朝对全国统治的措施1. 建立八旗制度:清朝在其成立之初,建立了八旗制度,将满族分为红、黄、蓝、白四个旗号,每个旗号下设正、副两个旗主,这些旗主都是满洲贵族和勇士,充当了清朝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
清朝还设立了蒙古、汉军、回部等旗,用来招募当地汉、回、蒙古族的士兵。
这些士兵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为清朝建立了广泛的民族联盟。
2. 建立三藩之乱: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实行了在全国各地设立三藩制度的措施。
三藩制度是指将全国分成徽、潮、闽三个藩部,每个藩部由一名官员掌管。
这个制度的实施,更加稳定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力,也被历史学家视为一种“区域自治制度”。
3. 建立科举制度:科举是清朝实行了长达200余年的选拔官员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出人才。
清朝政府完全掌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从而掌握了选拔官员的权利,这也是清朝能够保持统治力的重要原因。
4. 进行汉化:虽然清朝成立时满族是占主导地位,但其后清朝逐渐的进行汉化,这个措施为清朝的统治打下重要基础。
清朝后期,对于非汉族居民的广泛使用汉语、采用汉字来记录政治文化活动,也是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及行政控制。
5. 建立洋务运动:19世纪后半期,清朝推出了洋务运动,这个运动推广了新的科技和工业技术,促进了中国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为清朝增加了能力及经济实力,也增加了在全国的统治力。
6. 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清朝政府意识到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为此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土地制度改革,更好地支持天下的经济发展,增加经济财富和收入。
这个措施为清朝提供了在全国各地的广泛的经济基础,并提高了百姓对清朝政府的认同。
7. 进行开疆拓土:清朝对于外部的战略,也采取了不落半分的措施。
在其在整个历史时期,通过开疆拓土,打败其它帝国和大国,为全国带来安全的保障。
这个措施为全国的发展和统治打下了相当坚实的根基。
8. 设立理藩院:清朝在全国设立了理藩院,掌管全国各藩部的政治和经济管理。
这个机构为清朝的统治打下了完备的政治基础,也为全国各地的经济繁荣和军事防御提供了基本保障。
清朝养廉银制度探析
清朝养廉银制度探析作者:刘禹含管晞羽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5期[摘要]清朝养廉银制度是在清初推行的一项国家政策,国家通过发放高于正常薪俸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养廉银”,以期提高官员基本收入,改善吏治腐败的现象。
清初,通过实施养廉银制度,肃清了朝廷吏治,稳定了清朝政权,为之后清朝几百年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随着该项制度实施的不断推进,逐渐显现出其无法规避的弊端。
[关键词]清朝;养廉银;立法[中图分类号]K249.2 [文献标识码]A1 清朝养廉银的立法背景1.1 制度背景清初的统治者沿用了明朝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其中包括对官员们的低薪俸管理。
然而,官员们除了自身生活需要,还需要社交以及填补官衙的开销,仅凭自己的薪俸往往不能够满足当时的最低生活需求。
此外,康熙帝认为“因资助马匹、盘费、衣服、食物甚多,仓促间无可设法,势必挪用库帑”,但是即便皇帝允许在通报时间上“先斩后奏”,地方官员也要弥补这部分军事财政赤字,长久下来,需要弥补的亏损越来越大,地方官员们往往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1.2 思想背景“以薪养廉”这种思想自古有之。
管仲曾经写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即人们只有不愁衣食,才能知道禮节,进而懂得荣辱。
汉惠帝也曾提出“吏所以治民也,能尽其治而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即“高薪”虽然形式上在于“吏治”,但是其目的在于“为民”。
虽然在具体实践中“高薪”的标准一直得不到落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深刻的明白,官员薪俸与其廉洁性之间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1.3 社会背景1.3.1 官吏贪腐严重。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种种原因,官吏们想尽各种办法获取“灰色收入”,将其私欲摊派给百姓。
其中火耗获取方式最简单快捷,又不需要任何成本,因此被官吏们作为快速增加其收入的首选。
据记载,在清朝建立初期,统治者原本是想在全国范围内废除火耗,然而由于国家财政状况艰难,使得废除火耗只能作为统治者们的空想。
清初文化政策
清初文化政策清初,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
清朝在统治中国期间继承了明朝的专制封建政体,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政策。
这些政策既保留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又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以适应当时的国家建设和发展需要,从而促进了清朝早期及以后整个历史期间的文化发展。
清初,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变革紧密结合在一起,清王朝的政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清朝创立之初,按照“秉政明君大智慧,施政慎君重民心”的方针,采取了“清明文化政策”,并在其制度之内深入建构清明文化,使之成为清朝文化文明的主流。
按照这一文化政策,清朝实行统一的文字、统一的礼仪、统一的服装、统一的宗教信仰,统一的诗词观念以及统一的书法格式,还修建了诸多著名的古迹,例如紫禁城、太和殿、九华山及其他古迹,实施整顿军队,并开展非常完善的官府教育制度,加强对汉语语法、汉语拼音以及古典文学的研究。
各种文化活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有效推动了清朝文化发展。
而清初也正是中国近代实行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清朝实行了基于乡均派《康熙字典》的文字改革,这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文字变革的开始,也促进了汉语的推广。
此外,也推行了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章句教育,开设了《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库,以便官吏可以深入学习经典知识,从而提高政治和文化素质。
此外,还开设了学堂、书院、书目等内设机构,开展了更多的文化课程,进一步丰富了清朝教育体系。
清朝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实施坚定的文化政策,既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形成了一种统一的文化文明,保持了国家的统一性和社会的稳定性。
在建设国家时,清朝还大力实施商业政策,扩大了内部生产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推进了清朝的文化发展。
综上所述,清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文化政策是清朝在统治中国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又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以适应当时的国家建设和发展需要,从而促进了清朝早期及以后整个历史期间的文化发展。
论清代闭关政策的影响
论清初闭关政策的影响郭照摘要闭关政策是清初实行的限制和阻碍对外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一种对外封闭的政策,它延续了明朝实行的海禁政策,是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闭关政策大约分两个阶段,从康熙二十二年分开,前期是为了对付以郑成功为首的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抗清势力,后期是为了防范国内人民与外国势力勾结来反对其封建统治。
闭关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统治者为了使其统治有牢固的经济做基础,极力维护封建经济的基础—手工业与小农业结合在一起的自然经济,也是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的必然结果,统治者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没有必要和外国进行交流,所以对外封闭。
虽然清初实行的这种政策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是它对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思想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造成近代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动局面;限制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失去了封建社会前期领先于世界各国的优势,使我国科技在近代长期停滞不前;造成了中国国内人民思想的麻木,形成了虚骄麻痹的观念;削弱了国防力量,造成军事实力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危害了中国的主权。
总之,闭关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所以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一重要和正确的决策一直走下去,努力学习外国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发展经济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国家。
关键词闭关政策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科学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在封建社会后期,它的发展却趋于停滞。
当时,面对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封建统治阶级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对于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深闭固拒,竭力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导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
第5课 清朝的闭关锁国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 知本业贵,遂成风俗。
——雍正皇帝上谕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以农业为本的传统思想。
“重本抑末”
皇上,居住在这 样的国家里,多 安全啊!老百姓 都丰衣足食呢!
二、闭关锁国的主要措施
1、清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2、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广州、漳州、宁波、 云台山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从1757年起,清政府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 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第五课 清朝的闭关锁国
学习目标
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措施。
3、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一、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业为本,推行“重 农抑商”的政策。 2、清朝统治者保守自大,自认天朝物产丰 富,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害 怕会危及自身的统治。
通有 天 有, 朝 无原 物 。不 产 籍丰 外盈 夷, 货无 物所 乾 以不 隆
2.清政府据此采取了什 么政策?
3.此政策对中国造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
3、“闭关锁国”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其 消极影响是 ①对西方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中国失去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机会 ③中国丢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④防止沿海人民移民南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Company Logo
材料分析
1.材料反映了统治者怎 样的认识?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今天 ……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拓展练习:
1、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的目的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
(四)文化: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红楼梦 曹雪芹(前80回曹雪芹写作,后40回高鹗续写) 地位: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原名:《石头记》 出版时间:乾隆晚期 内容:《红楼梦》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
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 的历史命运。
三、小结
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清朝的统一 巩固统治的措施
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台湾、西藏、新疆) 经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 政治: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设立、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文化: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和京剧艺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目
录
1
2
清朝的统一 巩固统治的措施
1 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 经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3
政治: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4
文化: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清朝的统一
起源:靺鞨(唐)——女真(金)——满洲(清) 发展: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1644年,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
内容:①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②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 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评价:好: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坏(影响):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 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闭关锁国
早 期 机 资 户 本 家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早 期 机 雇 佣 工 工 人
雇用 在清代,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台湾的熬糖业、 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记 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苏州盛 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 夫妇。有一张织机,养几筐 蚕,缫丝织绸,生活过得还 可以,他们织得绸缎光彩润 泽,在市场上人们争相加价 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钱,不 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三四十 张 织 机 , 雇 人 织 绸 . .
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
明清经济故地游
明代丝织业中心 中国瓷都 明清全国性商贸城市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地 北京、南京 苏州、松江 景德镇 苏州
1. 下列事物中,传入中国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玉米、甘薯 ②占城稻 ③胡旋舞 ④苜蓿、葡萄 A. ① ② ④ ③ B. ② ③ ④ ① C. ① ② ③ ④ D. ④ ③ ② ① 2. 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D ) A、西域 B、 西洋 C、东洋 D、 南美洲 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出现在( C ) A.山西地区 B.皖南地区 C.苏州、松江地区 D.东南沿海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判断依据是( D)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生 产方式 5.清朝初期40年的对外政策是( A ) A.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百姓擅自出海贸易 B.四口对外通商,但有严格限 制 C.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乔家的商业字号有200多处, 流动资金就有白银7001000万两,再加上各地房 产,乔家的资产相当于现 在的八、九十个亿。
第16课 闭关锁国
上课口号:历史使人智慧。
下课口号: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第16课闭关锁国主备:娄朋爵审核:杨新幸时间:识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能力: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情感:只有对外开放国家才能发展。
重点(考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易错点):“闭关锁国”政策措施和危害。
【预习导学】1、明朝的海禁政策:明朝洪武年间,法令严格禁止人民。
这种政策,当时称为“”。
2、清朝“闭关锁国”的措施: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至台湾统一,始设通商贸易。
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3、问答: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答:(1)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发稳定,清政府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问答: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答:(1)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课堂测试】1、近代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其原因有()(1)生产技术落后(2)“闭关锁国”政策(3)统治者的自大(4)外国的殖民统治A(1)(2)(3)(4)B(2)(3)C(1)(4)D(1)(3)2、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害怕外国人危及自己的统治B中国工商业发达C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D天朝的物产丰富,无所不有3、阅读下列材料: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认为隔离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1)明清之际,西欧正处于急速的社会变革之中,清朝统治者“不顾时世,安于现状,认为隔离于世界”而实行什么样的政策?答:“闭关锁国”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務運動的分期與目標(p.46-48)
前後共30多年(1860-1894)
前期(1860-1870’s)﹕強兵為主 後期(1870’s-1890’s)﹕富國為主
洋務的目標﹕富國強兵 洋務的四大範疇﹕
強兵 富國 外交 育才
具體措施(1)﹕外交(p.48)
設立統籌洋務的總機關
使士人學以致用
康熙﹕《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 乾隆﹕《四庫全書》
(1)血腥鎮壓,鎮懾漢人
向抗清者的報復,殺一儆百
「揚州十日」 「嘉定三屠」 「江陰慘殺」
厲行薙髮易服,強制留辮
企圖減低漢人的民族意識 「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頒圈地令,掠奪民產
作為對滿族的優待政策
(2)嚴密監視
興文字獄,壓制言論
針對知識份子以文字影射政權 強化君主的權威(康熙、雍正、乾隆)
明史獄(康熙) 南山集獄
對漢族的統治政策(p.12-13)
懷柔
禮葬思宗 錄用明臣 輕徭薄賦(廢明苛政) 整頓吏治 獎勵農耕 停止圈地 復行科舉 尊孔崇儒,開科取士 編修典籍
高壓
屠城滅邑 駐兵鎮壓 薙髮易服 圈佔土地 摧抑士紳(嚴禁結社) 興文字獄
高壓與懷柔(p.12-13)
高壓
血腥鎮壓,鎮懾漢人 嚴密監視 壓抑士紳,嚴禁結社
懷柔
淡化明亡的事實 收買人心 關心民心 拉攏士人
(一)淡化明亡的事實
強調政權合法性(天命所歸)
主張取天下於李自成手上 不承認南明政權的合法性
有選擇性地採用明制,尊崇儒學
使民眾容易適應新政權
倡導「滿漢一家」的觀念
地方督撫掌握地方實權
曾國藩(湘軍) 左宗棠(湘軍) 李鴻章(淮軍)
天時?人和?
天時?
「內憂外患」危局下的心理壓力和迫切需要 「非變不可」共識的形成
人和? (樂見其成)
朝廷與地方實力派的齊心倡導 在野學者的鼓吹 中外關係的改善和積極協助
保中國安定才可貿易 中國向外人購置器物,有利可圖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理衙門)
專責處理﹕對外交涉
外交﹕派遣使節團及駐外公使(187)收買人心
禮葬明思宗及表彰死節者
配合弔民伐罪的宣傳,以示對前朝的尊重
錄用降臣
保留其原有地位,穩定士氣 對可以利用者如吳三桂加以籠絡,以便「以
漢制漢」
(三)關心民生
廢明苛政﹕三餉(遼餉、練餉、剿餉) 禁止圈地﹕康熙禁止圈地,並歸還民田
圈地﹕霸佔漢人土地 恢復生產力 減少滿漢之間的衝突
太平天國(1851-1864)叛亂未平,有需要改革
外患﹕
對外戰爭失敗(英法聯軍﹕1860)的心理衝擊,承認自己 「技不如人」
問題的癥結?
軍事技術的不濟
民間知識份子的醒覺,強調「向西方學習」
魏源﹕《海國圖誌》「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洋務派的得勢和倡導
中央﹕恭親王奕訢的上台
「辛酉政變」及以後的「同光新政」
洋務運動
第一節
課題重點﹕回應與改革
洋務運動的背景(p.44-45) 洋務運動的內容(p.46-48) 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p.48-50) 洋務運動的影響(p.50)
洋務運動的背景(p.44-45)
1) 內憂外患的衝撃 2) 洋務派的得勢和倡導
內憂外患的衝撃
咸豐時代(1850-1860)的內憂外患﹕ 內憂﹕
康熙(在位61年)
平定亂事(鰲拜、三藩、台灣、抗俄) 減免賦稅(永不加賦)、鼓勵生產(停止圈地) 表彰儒術 施政仁慈寬厚(確立盛世基礎)
雍正(在位13年)
整頓吏治,設立軍機處 整理財政(攤丁入地、火耗歸公) 施政剛猛嚴厲(調整期,令帝國持續發展)
乾隆(在位60年)
開拓疆土(自稱「十全老人」) 大興文教(開科取士,編修典籍) 施政剛柔並濟(彰顯帝國盛世)
清初的統治政策
課題重點﹕高壓與懷柔政策
清初的統治政策
康、雍、乾盛世(p.10) 對漢族的統治政策(p.12-13) 高壓懷柔政策的影響
滿族的崛起
後金立國(努爾哈赤、皇太極) 入主中原(順治)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消滅李自成
鎮壓南明 削藩攻台(康熙)
平定三藩之亂 收復台灣
康、雍、乾盛世(p.10)
考據學出現
本節完
清朝中衰及內憂外患下的 救國運動
清朝帝系
努皇順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爾太治熙正隆慶光豐治緒統 哈極 赤
清代中衰的原因
官
僚 貪 污 腐 敗
民人 生口 日上 困升
,
土 地 兼 併
鴉 片 流 毒
白 銀 外 流
列 強 入 侵
經濟受損
主權淪喪, 形象下降
貧富懸殊,民變四起
內憂
外患
晚清大事年表
救國運動 1860-1894﹕洋務運動 1897﹕維新運動 1894-1911﹕革命運動 1900﹕義和團 1901-1911﹕晚清立憲
內憂外患 1841-42﹕鴉片戰爭 1851-64﹕太平天國 1856-60﹕英法聯軍 1894-95﹕甲午戰爭 1899-1900﹕八國聯軍 1911﹕辛亥革命
獎勵農耕,輕徭薄賦﹕
康熙﹕「盛世滋丁,永不加賦」的承諾 興修水利﹕康熙、雍正重視水利建設
整頓吏治﹕雍正整理財政,嚴懲貪污 解放奴隸﹕雍正廢除賤民
(四) 拉攏士人
尊崇儒學,重開科舉
保留及承認明制之下的科舉資格,安定士氣 康熙及乾隆用「博學鴻詞科」網羅隱逸,以吸引
知識份子投身政府
編修圖書,投資文化事業
派八旗兵屯駐於重要的軍事要地 遷海令(康熙)
針對台灣鄭氏政權的「焦土戰略」 防範沿海民眾與鄭成功聯絡 沿海居民向內陸遷徙30里
(3)壓抑士紳,嚴禁結社
士紳﹕讀書人、退休官員、宗族領袖、社會名流 鎮懾漢人中最具勢力及組織能力的群體,使之完
全貼服
禁止聚眾結社講學,議論朝政 金人瑞哭廟案 江南奏銷案(針對士紳欠糧漏稅)
Q﹕清廷對各社會階層是否一視同仁?
小活動﹕請代入以下身份
明朝遺臣 知識份子 平民百姓
分析哪些政策針對他們?
反思﹕
有人認為強迫漢人剃髮是不智之舉,你同 意嗎? 試加以分析
政策的影響
懷柔
瓦解反清勢力 國勢安定繁榮 文化發展昌盛
高壓
種下民族仇恨 士風日漸敗壞 禁錮士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