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灵魂——浅谈游戏角色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游戏的灵魂——浅谈游戏角色设计
作者:齐江华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刊名:
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16)
被引用次数:0次
1.吉姆·汤普森.巴贝比·博班克·格林.尼克·卡斯沃斯英国游戏设计基础教程 2008
2.《电子游戏软件》杂志
1.学位论文刘洋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分析与设计策略2009
在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脑游戏作为新文化和新技术的代表走进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电脑游戏也走进了许多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电脑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将电脑游戏转化成一种学习手段,使其优势能更充分的发挥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国教育技术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电脑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和电脑游戏的教育价值,并试图寻找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平衡点,即把教育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去
,使得学习的过程像游戏一样充满吸引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只有更多人参与到教育游戏设计开发中来,真正了解关心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才能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游戏,让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游戏人物角色的设计策略,为今后教育游戏人物角色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的意义是为教育游戏的教育性和游戏性找到新的结合点,为教育游戏应用于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人们对教育游戏的认识的逐步深入,将有更多的富有创意的教育游戏充实到学习资源库中,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味。
本研究首先对游戏、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和教育游戏的相关定义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教育游戏的发展现状、教育游戏的特点及其分类进行了介绍。
然后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游戏理论等多个方面对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接着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价值进行了探索。
之后对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及其类型进行了介绍,并利用以上原则对《玩通英语》、《乌龙学院》、《真知探索》等六个教育游戏案例中的人物角色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最后,针对现在教育游戏中人物角色设计存在的问题:没有使用好的人物角色、没有定义准确的人物角色、没有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没有设计有效的游戏激励机制、没有衡权教育游戏的教育性和游戏性。
针对这些问题在小学英语教育游戏角色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精神分析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认知理论等设计理念的运用。
为了使创建的角色更加丰满,要充分考虑角色的生理特征、角色的心理、角色之间的冲突、角色的一致性、角色的成长、角色的语言及视角等要素。
2.学位论文郑达游戏元素设计中艺术特征的体现原则和方法2006
如何设计和开发电脑游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游戏设计是艺术设计、计算机图形设计、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当前,欧美和日本游戏的设计发展迅猛,各大游戏公司都在研发新的技术和游戏风格,跨平台的游戏不断涌现
,网络游戏异军突起。但在游戏艺术设计上的研究和探索相比游戏技术和编程上的开发是略显不足的,相关的理论研究非常稀少。游戏艺术设计主要停留在软件的使用和基本的美术理解上,缺乏系统性、广泛性。
游戏设计中艺术层面的探索,不仅仅是游戏视觉风格和界面上的探寻,而且是研究游戏设计的内涵,寻找一种创作方法和原则。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一个由非逻辑性到逻辑性的过程,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是需要艺术设计师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根据艺术美学的原则,结合游戏设计创新的基本原理,研究艺术设计在游戏制作中的应用和创造,确定游戏艺术设计的概念和外延,探讨游戏艺术设计的体系和特征,以及如何具体应用游戏艺术设计的视觉原理和创作原则,建立起游戏艺术设计的设计流程和评估体系。
本文从界定游戏性的概念、游戏的预视化设计、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角色设计和游戏实时的镜头语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归纳,对游戏的艺术创作方面提出了与传统动画、影视等其他艺术媒体设计相类比继承的设计思路。全文以游戏的设计开发流程为主线,结合大量的实际开发项目,在游戏艺术设计理论方面作出了实验性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手段。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xx200916100.aspx
授权使用:中山大学(zsdx),授权号:28a8c3e8-dcb3-4b0b-b1e2-9e0000fd1879
下载时间:2010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