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冷水性生物:适温<15℃,一般金藻、硅藻属此,常在春 秋大量出现,鲑、虹鳟等冷水性鱼类。
(2)温水性生物:适温15~25℃。我国养殖水体中常见的淡 水生物多属温水性生物,即为喜温广温种。
(3)暖水性生物:适温25~35℃。如热带鱼。 狭温生物:温幅〈10℃为狭温性生物,其中也分为冷水种和暖水
(3)极地湖:表面水温全年不超过4℃。Ⅰ、底层水温常年保持4℃;Ⅱ、 底层水温4℃上下,夏季有一次垂直混合。Ⅲ、底层水温与表层水温相近, 除结冰期外经常进行混合。
上述湖泊分型与深度有关,Ⅰ、Ⅱ是水较深的湖,Ⅲ型是浅湖。我国大 多数大型湖泊,如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等均属温带的第三型 湖。镜泊湖、 青海湖以及北方的一些深水水库属第二型,春秋两季上下 水温相似,夏冬分层。吉林山区的小而深的火山口湖属第一型,如金川 大龙湾。
(1)直接作用:温度直接影响有机体的代谢强度,特别 是水生动物多为变温动物,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温 度升高,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耗氧率增大,生长繁殖, 运动速度和行为反应变快和活跃。
(2)间接作用:温度影响着食物的丰度和水中的理化状 态,间接支配着生物的生活与生存。
1.温度的特点
要了解温度的作用,首先应该了解温度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两者都是表示 热能大小的物理量,但其含义是不同的。温度用摄氏度(℃)表示,热量用 卡(使一克水的温度升高1℃所需的能量,)表示,例如当冰完全溶解之前, 温度并没改变,然而,温度的变化可以反映热量的增减过程。
水生生物学—— 养殖水域生态学
章温度的生态作用
一、环境温度的作用及其特点
温度是水环境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在生物的生命活动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 、 发育、形态、行为、数量和分布。温度在不同的地理 位置,不同纬度,动物栖息场所的不同深度和高度以 及同一水体不同季节或一天的不同时间都有所差异。 也就是说,温度是变化的。温度对生物的作用主要表 现为:
湖上层:水温较高且垂直变化较小; 温跃层:为水温垂直变化十分剧烈的中间层。 湖下层:水温较低且较小变化。 北部地区水体冬季带都有冰封期。我国北纬28°以北地区的湖泊,每年10月
中旬至12月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冰冻。水面结冰以后,上层水较冷较轻,底层 4℃水较暖较重,因而出现逆分层现象。
2.佛列耳湖泊分类(三类九型)
种。前者如涡虫( )温幅仅10℃(0~10℃),南极鱼的耐温幅 度<4℃(-2~2℃),后者如热带海洋的珊瑚,>20℃,温幅为7℃。 应该指出,以上划分是相对的。
(二)极限温度
1. 最高温度:虽然各种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上限是不同的,但温 度超过50℃,绝大多数生物不能进行全部生命周期或死亡。例外 的情况限于少数植物和细菌。
(一)水生生物按对温度适应性的 划分
各种生物能够生活的温度幅度是不同的。若超 过这个幅度,生命就会死亡,故温度对生物的 生命活动来说,有上限和下限及最适范围之分。 最适温度比较接近最高的限制温度(即上限温 度)。
根据生物的温度变幅,可将生物分Baidu Nhomakorabea成:
广温生物:温度幅度大于10℃,能忍受较大幅度的温度变化。如 菱形藻41℃(-11~30℃)。大型蚤>30℃(1~30℃以上)。广温 生物按其适温又可分为:
高温致死的原因:
(1)高温破坏酶系统:温度上升45~55℃之间,就 将引起蛋白质变性或变质,破坏酶的活性,往往使水 生生物处于热僵硬或热昏迷以至死亡。
(2)高温损害呼吸系统:很多水生生物30℃左右就会 死亡,其原因是温度升高加快生物过程的不合谐,即 温度升高代谢快需要氧量大。呼吸加快而溶氧供应不 足,如草鱼30℃时心率35次,呼吸率57.5次;33℃时心 率40,呼吸率为150次,且表现不规则,呼吸率降低, 热僵硬乃至死亡。
流水水体的温度特点是:1、垂直差异小,2、 水平差异明显,3、 水温 和气温接近。
总之,水温的变化较缓。海洋2.5~30℃。淡水湖泊在0~30℃. 但超盐 水体(-7.5℃)和温泉例外(70~93℃)。
二、水生生物的极限温度
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其最适的温度范围。 动物的这个温度范围较狭,即约从稍低于冰点 到50℃左右;而植物的温幅较大些,如某些蓝 藻在高达93℃的温泉中正常生活。但天然水体 的温度变化幅度小于这个幅度,因此,生命可 以广布于整个水圈。
(1)热带湖:表面温度全年在4℃以上。Ⅰ、底层水温常年保持在4℃上 下;Ⅱ、底层水温4℃上下,冬季有一次垂直混合;Ⅲ、底层水温与表层 相似,常年进行着水层的垂直混合。
(2)温带湖:表面水温在4℃上下变化着。Ⅰ、底层水温常年保持4℃; Ⅱ、底层水温4℃上下,春秋各有一次垂直混合;Ⅲ、底层水温与表层水 温相近,除结冰期外经常进行垂直混合。
*举例: (1)活动的原生动物的上限温度为50℃左右。 (2)大多数海洋无椎动物只能忍受30℃的高温,海葵38℃。
淡水无脊椎动物能忍受41~48℃。是长期适应的结果(海水温度 <30℃)。 (3)蓝藻在85~93℃的水中仍可生存。无色素藻类可忍受 70~89℃。 (4)鱼类对高温的耐性不高,如鲟、鲱鱼的卵子在>20℃时卵 即停止发育。而鲑、鳕的卵则更低(10.6℃和12~13℃). 鱼类一 般只能忍受30~35℃稍高些的温度,如鲢的最高温度35.28℃, 50为39.38℃;又如鳗鲡适温25-30℃,最高温度36℃,50为 39.18℃。但温泉鱼类花鱼将 能忍受52℃。河蟹在37℃时活动 异常,40℃死亡,海参适宜温度16-20℃,26℃死亡。
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水温 的分布也自北向南增高,同时也有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水中热的损耗也在水 面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水体热的回辐射和水的蒸发。
由于水的导热性很小,热量向水体深处传播主要通过因密度不同而产生的对 流和风的机械作用。
风的混合所能达到的深度按风力大小,水体的形态和面积以及上下层温度而 不同。风力越强,水面越开阔,风的垂直混合越深入,可以使整个水层产生 从水面到水底的全面混合,并使水温趋于一致——全同温。反之,如果水很 深,水面又挡风,则混合只限于在上层进行,这样会出现正分层:湖泊和水 库可分为三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