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种植黄瓜出现了白粉病怎么办?怎么防治黄瓜白粉病?
![种植黄瓜出现了白粉病怎么办?怎么防治黄瓜白粉病?](https://img.taocdn.com/s3/m/f9e528c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b.png)
种植黄瓜出现了白粉病怎么办?怎么防治黄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对于菜农来说并不陌生,是黄瓜种植过程中经常遇见的一个普通病害。
在田间诊断时主要从叶片,茎蔓和黄瓜植株基部等部位出现的怪异症综合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诊断时首先看黄瓜植株的茎基部是否有白色霉层,若有则表明田间湿度比较大,再感知一下日常的平均气温若能达到二十八至三十摄氏度左右,且近来天气干湿交替,那么白粉病的发病机率比较大。
然后再看看黄瓜的叶柄或叶片的症状,验证一下是否是白粉病的危害。
白粉病在黄瓜叶片上的典型症状表现是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有白粉,严重的叶片几乎全部布满白粉,用手触动叶片时,还会有白粉向下飞落。
感白粉病久的黄瓜病叶会枯死。
对于已经感黄瓜白粉病的黄瓜我们怎么办呢?办法一:若是大棚种植首先得通风降温排湿。
因为黄瓜白粉病的发病条件是生长环境潮湿,且温度在二十八至三十摄氏度间。
通风不仅可以降温而且还可以排湿。
办法二:给黄瓜叶面进行补水。
黄瓜白粉病喜欢在高温干湿交替的环境下滋生蔓延。
生产实践证明,黄瓜叶片上有水膜,反而会阻碍白粉病的发生。
所以,在田间诊断发现白粉病以后及时给黄瓜叶片进行补水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控措施。
办法三:摘叶透光。
因种植密度不当造成黄瓜白粉病发生时,除其他有效防控措施外,摘叶透光也是一项不错的补救措施。
摘除基部感病的老叶,全叶布满白灰的枯叶,密度大着生空间不当的茂叶等,改善透风透光空间,降低空气湿度。
办法四:及时对症用药,减轻白粉病进一步危害。
一般情况下,在发病的情况下必须要用内吸性治疗药剂,用保护剂是不能控制病害蔓延的。
可用二氯异氰尿酸钠与腈菌唑或百菌清混合。
或乙蒜氯霉与氟硅唑混用。
三唑酮或粉锈宁也可以治疗白粉病,但对黄瓜有抑制生长作用,菜农一般少用。
现在用得普遍的是嘧菌环胺与丙环唑复配使用,效果比较突出。
办法五:加强日常管理培育壮秧才是既治标又治本的最有效的根本措施。
黄瓜白粉病从幼苗到收获期均可感病,相对来说生长的后期感病较重。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63f076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e.png)
汇报人:日期:•引言•黄瓜白粉病的症状和诊断•无公害防治技术目•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效果•结论录01引言黄瓜白粉病会导致叶片出现白色粉状物,随着病情加重,叶片会逐渐枯黄,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叶片枯黄感染白粉病的黄瓜植株生长发育受到阻碍,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产量下降白粉病菌在适宜条件下可迅速繁殖和传播,短时间内即可感染整个园区。
传播速度快黄瓜白粉病的危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残留,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采用环保型的农业防治措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030201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性02黄瓜白粉病的症状和诊断症状识别在黄瓜的叶片上,会产生一些小型的白色粉斑,通常只有1-2mm宽,2-3mm 长。
这些粉斑会逐渐扩大,并连接成片,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物,有时甚至会覆盖整个叶片。
后期症状病情严重时,黄瓜的叶片会逐渐变黄,甚至枯死。
叶柄和瓜藤上也会出现白色粉斑,有时还会伴有黄色的褪色斑点。
观察症状通过对黄瓜植株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上了白粉病。
如果发现叶片上有白色粉斑,且粉斑会逐渐扩大并覆盖整个叶片,同时叶柄和瓜藤上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那么就可以初步诊断为白粉病。
显微镜检查将患病叶片上的白色粉斑制成显微镜样本,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看到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这是白粉病的典型特征。
这可以帮助确诊黄瓜白粉病。
鉴别诊断虽然白粉病是黄瓜常见的病害之一,但还有其他类似病害也会引起类似的症状。
因此,在诊断时需要与其他病害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诊断方法03无公害防治技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环境,选择适合的、抗病的黄瓜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避免与白粉病易感作物连作,尤其是与葫芦科作物轮作。
合理轮作及时清理病残体,合理施肥和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咋防治黄瓜白粉病
![咋防治黄瓜白粉病](https://img.taocdn.com/s3/m/3807dc5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8.png)
咋防治黄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为真菌性病害,各地普遍发生,是保护地和露地黄瓜的常见病害。
从幼苗到收获期均可受害,但以生长后期受害较重。
现将黄瓜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做一简要介绍。
一、危害症状: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
开始叶面上长有近圆形的白色小粉斑,逐渐向外缘扩展,形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白粉斑,许多白粉斑互相连片,直至整叶布满白粉。
霉层下面的叶片组织由褪绿变成褐色,后期霉斑呈灰白色,长有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并渐渐变成黑色。
严重时叶片背面也布满白粉,稍触动叶片白粉可向下飞落,最后叶片枯死。
一般叶片自下向上发展蔓延。
叶柄和茎上霉斑与叶片相同,叶柄上的霉斑环绕一周后,叶片变黄枯死。
二、发病规律:此病为真菌单丝侵染所致,病菌为专性寄生菌,只能在寄主上进行寄生生活。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或棚室作物越冬,为初侵染源。
病菌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
由于白粉病病菌繁殖速度极快,所以病害流行速度极快。
发病适温15-30℃,相对湿度80%-95%。
温度适宜时病害流行取决于湿度条件,温室、大棚由于湿度大,空气不流通,容易引起白粉病的发生。
灌水不当、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或枝叶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等均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1.栽培抗病品种一般情况下,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栽培上可选择叶片厚实、表皮细胞壁较厚的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生产中应适时适量浇水,适当增大行距,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增施磷、钾肥料,控制植株徒长。
3.实施药剂防治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
可选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5-7天喷一次。
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避免白粉菌的抗药性。
同时,在喷药时不要忽略对地面的喷布。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e16bbb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8.png)
三唑酮
01
对白粉病有特效,内吸传导性强,残效期长,但使用不当易发
生药害,应慎用。
氟硅唑
02
对白粉病有特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作用,内吸性强,残
效期较长。
醚菌酯
03
对白粉病有特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作用,且病菌不会产
生抗药性。
掌握最佳防治时期
发病初期
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防止病情 进一步扩散。
高温高湿季节
在高温高湿的季节,黄瓜白粉病易发生和传播,应加强防治。
黄瓜生长中后期
在黄瓜生长中后期,植株长势衰弱,抗病力下降,应注意防治。
正确施药方法与技巧
喷雾法
将药剂按一定比例稀释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黄瓜植株上,注意 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
涂抹法
对于发病较重的植株,可以用毛笔蘸取药液涂抹在病斑上,以提高 防治效果。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引言 • 黄瓜白粉病症状识别 • 黄瓜白粉病发生原因及条件 • 农业防治措施 • 生物防治措施 • 化学防治措施 • 综合防治措施示范与推广
01
引言
黄瓜白粉病概述
病害描述
发生规律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茎和果实。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黄瓜白粉病 的智能化监测与预警,提高防治 效果和效率。
多元化防治策略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条件和 环境因素,制定多元化的防治策 略,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降 低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农民培训与教育
通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班等形式,普及黄 瓜白粉病防治知识,提高了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 能,取得了显著效果。
黄瓜白粉病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黄瓜白粉病的危害及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a5d962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2.png)
黄瓜白粉病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白霉”,是黄瓜常发性病害之一,是真菌病害,由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菌引起。
一、症状
黄瓜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为害叶片、叶梗及茎蔓,初在叶表产生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连成片,后期变成灰白色,叶片逐渐变黄,发脆,失去光合功能,干枯而不落叶。
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叶梗和茎蔓上的症状与叶片相似,病害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较多。
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其次是雨水、水溅。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需要适中的温湿度条件,发生温度10-30,以20-25最适,相对湿度在75%为最适宜。
在6、7月间忽晴忽雨流行发生,此外在空气不流通,管理粗放,施肥、灌水不当,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枝叶过密、株间湿度大、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的情况下发病严重。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
2、栽培管理:干旱年份适当多浇水,保持瓜秧生长旺盛,及时摘除病老叶,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
3、药剂防治,重点在零星发生或发病初期施药,常用药剂有: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5%的硫磺胶悬剂5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7-10天一次,连喷2-3次。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db400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8.png)
02
黄瓜白粉病的诊断
诊断方法
01
02
03
观察症状
观察黄瓜叶片是否出现白 色粉末状的症状,如发现 有白色粉末,则可能患有 白粉病。
显微镜检查
使用显微镜检查白色粉末 ,观察是否有病原菌的存 在。
实验室检测
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病 原菌种类及病情严重程度 。
诊断步骤
观察黄瓜叶片的症状 ,判断是否出现白色 粉末状的症状。
04
黄瓜白粉病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法
使用三唑酮
三唑酮是一种有效的白粉病治 疗药物,可直接涂抹在黄瓜叶
片上。
使用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具有治疗和预防白粉病 的效果,能够抑制病菌的生长。
使用氟硅唑
氟硅唑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能有 效治疗白粉病,并且能够预防病害 的再次发生。
药物治疗步骤
稀释药物
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比例,将药物稀 释成合适的浓度。
涂抹叶片
使用软毛刷或棉布,将稀释后的药物 涂抹在黄瓜叶片上,特别是叶片的背 面。
定期治疗
根据病情和天气情况,定期进行药物 治疗,一般每隔3-5天涂抹一次。
注意安全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注意安全,避 免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
05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案评估
防治效果评估
生物防治
使用微生物菌剂或生物农药进行 防治,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量,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对环境
VS
症状
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 白色粉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粉斑逐渐扩 大,并相互连接成片,甚至覆盖整个叶片 。茎部也会被白色粉斑覆盖,影响植株的 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导致叶片枯黄、脱 落,严重时全株枯死。瓜果上会出现白色 粉状物,导致品质下降。
黄瓜白粉病及防治
![黄瓜白粉病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4a783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2.png)
黄瓜白粉病及防治
(1)为害病状白粉病又称白毛。
从苗期到成株均可为害,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蔓和叶柄。
发病时,叶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小粉斑,逐渐扩大,后连成片,上面布满一层白色的霉。
一般从底部叶开始,逐渐向上展。
严重时,整个叶子布满白粉,使叶色由浅变黄,逐渐失去光合作用能力,最后叶片干枯。
在发病后病斑上产生黑褐色小点。
(2)病原及发生规律由真菌单丝壳白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
病原菌靠气流传播,从露地到温室,在温室繁衍越冬然后再传到露地。
发病适温16~24℃、相对湿度75%。
病孢子在14℃以下不萌发,高于30℃容易失去活性。
温室虽有发病条件,但由于多选用抗病品种,或温室湿度大,黄瓜叶片上的水膜、水滴使孢子吸胀破裂而死亡;加上连续长期施用防治其他病害的农药也对白粉病有防治作用,所以在日光温室里一般较难见到本病的发生和蔓延。
但在日光温室温度低、种植密度大,特别是地面覆盖地膜始终不揭去的情况下,本病可能发生并成为主要病害。
(3)防治方法目前该病菌已对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用药时应注意。
可用40%杜邦福星5000倍液,粉必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高脂膜或京2B30~50倍液喷茎叶保护,6~7天1遍,连喷3~4次;小苏打500倍液,或食盐300倍液喷雾,隔3天1遍,连喷4~5次;45%扑霉灵乳油2000~3000倍液,可同时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
一般地面满铺地膜,或不敢浇水空气比较干燥的温室发病严重,只要喷用了上述药剂,同时给黄瓜浇1次大水,停止放风3~5天,病情即可消退。
在黄瓜上使用粉锈宁防治白粉病,稍不注意就会产生严重药害,一般不用。
黄瓜白粉病怎么防治和治疗
![黄瓜白粉病怎么防治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d0542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b.png)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够改善通风透 光条件,降低湿度,减少 病原菌的滋生。
增施磷钾肥
增施磷钾肥能够增强植株 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原菌 的侵染。
生物技术治疗
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井冈霉素、农抗120等,这些生物农药能够直接作 用于病原菌,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
生物防治
通过引入天敌昆虫、病原菌的拮抗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措施,控制病原菌的繁殖 和传播,从而达到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目的。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分析
01
挑战分析
02
技术研发难度: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技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且研发周期较长,技术难度较大。
03
环保要求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农药使用量的限制将更加严 格,需要研发和应用更加环保的防治技术。
04
市场需求变化: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技术和产品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的变 化,不断更新和改进产品和技术。
黄瓜白粉病怎么防治和治疗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黄瓜白粉病概述 • 防治策略 • 治疗措施 • 预防与控制 • 案例分析与应用效果评估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
01
黄瓜白粉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
症状
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茎和果实。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 色或灰白色的粉末状物,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 白色粉状斑,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点。茎和果实上也会 产生白色粉状物。
04
预防与控制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合理密植
保持适宜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 导致通风不良,增加病害发生的
怎样抑制黄瓜白粉病
![怎样抑制黄瓜白粉病](https://img.taocdn.com/s3/m/78af16f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5.png)
怎样抑制黄瓜白粉病汇报人:2023-12-14•白粉病概述•农业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方法目录•化学药剂防治策略•物理方法在抑制白粉病中应用•综合治理方案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01白粉病概述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嫩茎、花器和果实。
定义初期病斑为黄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色霉斑,严重时霉斑覆盖整个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
特点白粉病定义与特点黄瓜白粉病发生原因引起黄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瓜类白粉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环境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易发生病害。
此外,密植、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等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白粉病会导致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受阻,影响养分的积累,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传播其他病害白粉病病斑会使黄瓜表面变得粗糙不平,失去光泽,严重影响黄瓜的商品价值。
白粉病的发生还可能引起其他病害的发生,如霜霉病、炭疽病等,对黄瓜的生长造成更大的影响。
030201白粉病对黄瓜生长影响02农业防治措施0102选用抗病品种避免使用感病品种,及时淘汰老旧品种,减少病害发生。
选用抗病性强的黄瓜品种,如津优1号、津优30号、中农8号等。
合理密植与轮作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避免过度密植造成通风透光不良,引发病害。
实行轮作制度,与非瓜类作物进行轮作,减轻病害发生。
010204加强田间管理定植前深耕晒垡,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植株抗病性。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及时整枝、打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防止病害传播。
0303生物防治方法将丽蚜小蜂引入黄瓜种植区域,可有效控制白粉虱等害虫数量,降低病害发生率。
瓢虫是蚜虫的天敌,引入瓢虫可控制蚜虫数量,减轻黄瓜白粉病的危害。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0a15822d15abe23492f4d1e.png)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一、发生症状及危害
白粉病俗称“白毛”,是棚室黄瓜和露地黄瓜常见的侵染性病害。
植株任何部
分都可发病,其中以叶片最严重,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一层白粉。
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
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
白粉病侵染叶柄和嫩茎后,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
侵染花器,导致落花。
当气候条件不良,植株衰老时,病斑上出现散生或成堆的黑褐色小点。
此外,该病原菌还侵染其他瓜类作物,发病症状与黄瓜类似。
二、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农业措施: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
棚室栽培时及时通风、降湿。
实行轮作,加强管理,清除病残组织。
3、药剂防治:发病前喷27%高脂膜100倍液保护叶片。
发病期间,用50%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的三唑酮可湿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百菌清为广谱杀菌剂,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多菌灵具
内吸性,为广谱杀菌剂,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三唑酮是内吸性杀菌剂,残效期长达30天,除对白粉病有效外,对炭疽病、黑斑病也有效。
防治白粉病的关键是早预防,减少病源。
喷雾要周到,这样既能将药喷匀,使
白粉菌孢子胀裂,又不至于因过分提高空气湿度而引起霜霉病。
各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止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而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和治疗技术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和治疗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92899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9.png)
轮作
避免与易感病的作物轮作,选 择抗病性强的作物进行轮作。
免疫增强治疗
使用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农药提高黄瓜植株的免疫力,减少白粉 病的发生。
接种疫苗
对黄瓜种子进行接种,提高其抗病能力。
生物肥料
使用生物肥料,改善土壤环境,提高黄瓜植株的 营养吸收能力。
01
采取适当的农业措施,如轮作、深耕、合理施肥等,改善土壤
通透性,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02
利用生物菌剂进行防治,如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能够拮
抗病原菌,减少病害发生。
物理防治
03
使用遮阳网、防虫网等物理屏障,阻挡病菌传播,减轻病害发
生。
某地区黄瓜白粉病的免疫增强治疗案例
使用免疫增强剂
通过喷施免疫增强剂,如壳聚糖、海藻提取物等,提高黄瓜植 株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防治策略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白粉病抵抗力强的黄瓜品种进行种 植。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或引入天敌进行防治。
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浇水、通风等,增强黄瓜植株 的抗病能力。
物理防治
使用黄板、蓝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
02
发病原因和症状识别
发病原因
黄瓜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 害,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和茎 。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通过气 流和雨水传播。
VS
农业实践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黄瓜白粉病的无公害 防治和治疗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显著提 高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农药残留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黄瓜白 粉病的无公害防治和治疗技术将会有更多 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例如新型生物农药的 研发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等,将 会更进一步提高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 治疗水平。
临翔区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临翔区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54a8b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a.png)
临翔区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黄瓜白粉病也叫白毛病,是温室黄瓜栽培中一种常见的病害,该病在全生育期都害,以中、后期发病较重,是保护地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
温室大棚内一旦发病,发展迅速,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甚至提早拉秧,对黄瓜产量影响很大。
除危害黄瓜外,还能危害西葫芦、甜瓜、南瓜、西瓜、冬瓜、丝瓜等。
其防治措施如下:
(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不同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有差异,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
棚内主要是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加强肥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时追肥,生长期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和脱肥早衰,棚内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做到阴天不浇水,晴天多通风。
(2)棚室消毒:播种前2~3天,每100立方米棚室用硫黄粉250克与500克锯末混匀,分别装入小塑料袋或盛在小花盆里,分放室内几处,于傍晚密闭棚室,用暗火点燃熏1夜。
熏蒸时,棚室内的温度最好能保持在20℃左右。
黄瓜生长期慎用硫黄熏蒸,以防止发生药害。
此外,可以使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250克,分别放在棚4~5室内处,于傍晚点燃熏蒸。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多硫胶悬剂500~6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还可用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6~7天再喷1次,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或用浓度为0.2%的小苏打,在发病初期喷洒,也有较好的效果。
露地黄瓜白粉病怎样预防
![露地黄瓜白粉病怎样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2f4cae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d.png)
白粉病蔓延至整个叶片,导致叶 片枯黄、卷曲,植株生长受阻, 甚至枯萎死亡。
疾病影响
影响产量
白粉病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光合 作用受阻,进而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 质。
降低品质
白粉病会导致黄瓜表面出现白色粉状 物,影响外观和口感,降低其商品价 值。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白粉病菌通过空气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侵染健 康的黄瓜叶片。
露地黄瓜白粉病怎样预防
汇报人: 2023-12-22
目录
• 了解白粉病的症状和影响 • 选择和培育抗病品种 • 农业防治措施 • 化学防治 • 生物防治 • 加强病情监测和预警
01
了解白粉病的症状和影响
症状识别
初期症状
黄瓜叶片出现圆形白色粉状小霉 点,通常在叶片背面,并逐渐扩 大成连片白色粉状霉层。
深耕后,应及时松土,破碎大土块,使土壤更加细碎、平整,有利于黄瓜植株的 生长和发育。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预防露地黄瓜白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合 理施肥,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提高抵抗力。
在施肥时,应注重有机肥料的使用,如腐熟的农家肥、生 物肥料等。同时,要控制氮肥的用量,避免过量施用氮肥 导致植株徒长、抗病能力下降。适当增施磷、钾肥可以提 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04
化学防治
使用药剂预防
01
02
03
选择合适药剂
根据黄瓜白粉病的发病规 律和特点,选择针对性强 、效果好的杀菌剂,如三 唑酮、苯醚甲环唑等。
预防时机
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 及时用药,控制病原菌的 繁殖和传播。
提高用药效果
注意药剂的配制和稀释浓 度,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 范进行喷雾,确保药液均 匀覆盖叶片表面。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6b326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3.png)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1)症状和发病规律黄瓜白粉病俗称“挂白灰”,各地普遍发生,是保护地黄瓜栽培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次之,果最轻。
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环境适宜时,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
上面布满白色粉末状的霉,病叶枯黄发脆,但不易脱落。
有时(秋季多见)病斑上出现散生或成堆的小黑点。
叶柄与嫩茎上的症状与叶片相似,但白粉较少。
病害逐渐由植株下部往上发展。
白粉后期可变成灰白色或红褐色,严重时植株枯死。
在低温干燥地区病原真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保护地或较温暖的地区以菌丝体在黄瓜植株上越冬,没有黄瓜种植时,可在花房中的月季、凤仙花等花卉上越冬。
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露地田间湿度大,温度16-24℃时该病易流行,高温干旱病情受抑制;保护地湿度大,空气不流通,比露地发病早且重。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烧毁或深埋;定植前每10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200-250克,锯末500克掺匀,密闭熏一夜;定植后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及时供应肥水,防止瓜株徒长或脱肥早衰。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7%高脂膜乳剂50-1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白粉病对硫特别敏感,可选用40%多硫胶悬剂800倍液,或40%硫磺胶悬剂500倍液,或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5000倍液,每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https://img.taocdn.com/s3/m/bc6fdb2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1.png)
生理习性
分生孢子适温15-30℃,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升高,湿度适宜,下午6时至下午3时有微风,适于孢子飞 散,尤以中午至下午3时最适。分生孢子发芽和侵入适宜相对湿度90-95%,无水或低湿也可发芽侵入。除黄瓜外, 还可危害西葫芦、南瓜、甜瓜等。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
黄瓜白粉病危害的叶片
黄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叶片正面、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 的小粉斑,逐渐扩大后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一层白粉(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 孢子),后期变为灰白色,叶片枯黄、变脆、卷缩,失去光合作用功能。一般在黄瓜下部叶片上先发生,逐渐向 植株上部扩展,叶面背面粉斑比叶正面多。叶柄和茎上症状与叶片相似,但白粉量少。有时病斑上出现散生或成 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病菌的闭囊壳)。
生物防治
发病初期,喷2%抗霉菌素水剂或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间隔7天喷1次,连喷流行规律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有关,温度在15-30℃容易发病。随着湿度的增加,病情流行快、发病重, 特别是雨后转晴、田间湿度较大时,或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时会导致病害大流行。高温干旱病菌会 受到抑制,发病轻。此外,肥水不足、植株生长细弱、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排水不畅的地块易发病。
黄瓜白粉病
黄瓜病害
01 病原特征
03 侵染循环 05 防治方法
目录
02 为害症状 04 流行规律
基本信息
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是由瓜白粉菌和瓜单囊壳白粉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黄瓜上的病害。黄瓜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和茎。黄瓜白粉病是日光温室黄瓜较常见的一种病害,通常在生长中后期发病重,造 成叶片干枯甚至提前拉秧。
黄瓜白粉病的出现及防治和治疗
![黄瓜白粉病的出现及防治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ba30a4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b.png)
CATALOGUE目录•黄瓜白粉病的出现•黄瓜白粉病的预防•黄瓜白粉病的控制•黄瓜白粉病的治疗•防治和治疗黄瓜白粉病的注意事项•黄瓜白粉病的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黄瓜植株长势弱,茎秆细,叶片小而少,出现早衰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症状识别后期症状初期症状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病原体030201出现原因流行特点防治方法流行病学轮作倒茬合理施肥1 2 3清洁田园设施防护高温闷棚使用生物农药以菌治菌化学控制硫磺熏蒸使用硫磺熏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黄瓜白粉病。
在温室中,可以使用硫磺熏蒸剂进行熏蒸,每隔5-7天熏蒸一次,每次熏蒸时间为24小时左右。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病原菌,并预防白粉病的传播。
喷洒杀菌剂在发病初期,可以喷洒一些杀菌剂来控制黄瓜白粉病。
常用的杀菌剂有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等。
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使用生物农药增加生物多样性生物控制农业控制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03氟硅唑01硫磺粉02三唑酮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提高黄瓜的抗病能力。
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的黄瓜,可以显著降低白粉病的发病率。
微生物菌剂VS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强黄瓜的抗病能力。
要点一要点二强化管理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加强通风、透光,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蔓延。
农业治疗科学使用农药选择合适的农药01把握用药时机02注意用药浓度和频率03浇水适度及时清除病叶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抗病的黄瓜品种,如对白粉病有较强抗性的津春3号、津优3号等。
轮作倒茬与非瓜类作物进行轮作,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培育壮苗通过加强育苗管理,培育壮苗,提高黄瓜植株对白粉病的抗性。
提高作物抗病性01发掘抗病基因02培育抗病品种03监测抗病性加强抗病育种研究病原菌与寄主互作研究黄瓜白粉病菌与黄瓜之间的互作机制,了解病原菌如何侵染和破坏寄主植物。
黄瓜白粉病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黄瓜白粉病的危害及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cbcce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6.png)
通过合理的农业措施,如加强田间管理、增加通风和光照等,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白粉病的发生。
防治案例分析
某蔬菜基地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该基地采用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通 过定期喷洒微生物菌剂和化学药剂,有效地控制了白 粉病的蔓延,提高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某农村家庭农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该农场采用了农业防治方法,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和增 加通风、光照等措施,成功地预防和减轻了白粉病的 发生,提高了黄瓜的品质和产量。
特点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在适宜的条件下,病害可迅速 蔓延至整个黄瓜田,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
黄瓜白粉病的分布和危害
分布
黄瓜白粉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该病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其中以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省份的黄瓜产区发病最为严重。
发展新型防治技术
针对传统防治技术的不足 ,积极发展新型防治技术 ,如生物防治、免疫防治 等,提高防治效果和安全 性。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各地农业科研机构和 生产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防 治技术的实用性和推广效 果。
THANKS
感谢观看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以免产生抗 药性。
04
防治效果及案例分析
防治效果及注意事项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微生物菌剂进行防治,能够显著降低白粉病的发生率,同时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药物残 留。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白粉病的蔓延,但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的合理性,避免产生药物残 留和抗药性。
要点二
增加生态多样性
黄瓜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88294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4.png)
黄瓜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在黄瓜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减少甚至无法收获。
掌握黄瓜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对于保障黄瓜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黄瓜主要病害1. 白粉病白粉病是黄瓜上常见的病害,病因为白粉菌。
白粉病初期病斑呈黄色,后来逐渐变成白色,最终变成褐色,导致叶片变形、枯黄。
白粉病会直接影响黄瓜的叶片光合作用,导致养分供应不足,从而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2. 疫霉病疫霉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病害首先在叶片上形成浅黄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形成褐色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枯黄死亡。
疫霉病严重影响了黄瓜的养分供应和光合作用,导致产量明显减少。
3. 疮菌病二、综合防治技术1. 选用抗病品种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可以选择抗白粉病、疫霉病和疮菌病的抗病品种,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降低防治病害的难度。
2. 合理施肥在黄瓜的生长过程中,要合理施肥,尤其是要注意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和施肥量,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增强植物的免疫力。
3. 病害监测和预警定期检查黄瓜的叶片和果实,及时发现病害,并开展病害监测和预警,可以在病害发生初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扩散。
4. 合理浇水在黄瓜的生长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浇水量,避免过湿过干的情况,尤其是在果实发育期,控制浇水量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5. 科学施药若发现疾病,可使用杀菌剂、杀虫剂进行防治,但一定要严格按照生产指导书和农药说明进行施药,同时避开黄瓜的最佳成熟期,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6. 病害防控在种植地选择上,可以采用轮作或轮换种植方法,以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滋生,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
7. 清除病害植株一旦发现受病害侵染的植株,及时将其移除,以免病害扩散。
同时要对病害植株进行合理的处理,避免病菌通过残茬进一步传播。
8. 土壤消毒以上就是关于黄瓜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的介绍,希望能对黄瓜的种植和管理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白粉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黄瓜白粉病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发生,黄瓜得了白粉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不危害果实。
温室大棚内一旦发病,发展迅速,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甚至提早拉秧,对黄瓜产量影响很大。
今天小编就给你介绍下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白粉病危害症状:
白粉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病部位布满白粉,后期还可能散生黄褐色到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装束闭囊壳。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情严重时可遍及叶柄、茎蔓等,果实受害少。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星状小粉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发病后期,白粉逐渐灰白色,叶片干枯。
叶柄和茎上病斑与叶片相似,只是白粉量少。
发病部位的白粉是病菌的无性阶段。
发病后期,在不良的环境下,衰老叶片的白粉层里或表面上产生成堆的黄褐色至黑色小粒点。
黄瓜白粉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不同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有差异,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
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兼抗白粉病。
加强田间,既有利于防治霜霉病,也有利于白粉病。
棚室内的主要是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加强肥水,施足
底肥,增施磷、钾肥,及时追肥,生长期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和脱肥早衰,棚室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做到阴天不浇水,晴天多通风。
(2)棚室消毒:定植前2~3天,每100立方米棚室用硫黄粉250克与500克锯末混匀,分别装入小塑料袋或盛在小花盆里,分放室内几处,于傍晚密闭棚室,用暗火点燃熏1夜。
熏蒸时,棚室内的温度最好能保持在20℃左右。
黄瓜生长期慎用硫黄熏蒸,以防止发生药害。
此外,可以使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250克,分别放在棚4~5室内处,于傍晚点燃熏蒸。
(3)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采用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喷布叶片,在叶面上形成1层薄膜,阻止病菌侵入,不可造成缺氧条件使白粉菌死亡。
一般隔6~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发病初期,也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多硫
胶悬剂500~6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还可用2%武夷菌素(Bо-10)或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6~7天再喷1次,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或用浓度为0.2%的小苏打,在发病初期喷洒,也有较好的效果。
另外,可参考黄瓜霜霉病的防治,采用粉尘法兼治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