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知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语义学》A•J•格雷马斯
2014-10-22
第三章 个体知觉与决策
2014-10-22
第一节 管理活动中的 知觉
2014-10-22
主要内容
1,什么是知觉
2,影响知觉的因素
3,对他人作出判断
2014-10-22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与感觉。 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 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 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2014-10-22
二、最优决策模型


最优化决策模型的步骤
1.弄清决策需要 2.确定决策标准 3.给标准分配权重 4.开发备选方案 5.评估备选方案 6.选择最佳方案


2014-10-22
选择大学的标准及权重







标准 1. 财政资助的可能性 2. 学校的名气 3. 每年的花费 4. 课程设置 5. 地理位置 6. 入学要求 7. 社会生活质量 8. 学校规模 9. 男女生比例 10.校园的自然条件
2014-10-22




知觉这一术语指理解环境中客体和事件的总 的过程——感觉它们、理解它们,识别和标记它 们,以及准备对它们做出反应。 知觉的三阶段:感觉、知觉组织,以及辨 认与识别客体。 知觉是记忆与现状、希望与现实交互作用 的结果,它是主观与客观结合。 特别需要注意:个人的知觉相当程度上又 都是“社会化”的成果——文化的作用隐藏在其 中(任何社会,所有的教育过程都是“共同知觉” 的“锻造”过程)。
——培根《新工具》
2014-10-22

我们感知差异,借助 感知,世界在我们面前 “成形”。这“形”仅仅 为我们而在。
——《结构语义学》A•J•格雷马斯
2014-10-22

“常识以为凡事物皆有性质, 但性质却不能反过来定义事物”(胡 塞尔)。根据这一观点,事物是 “自在的”,独立于它的性质;事 物是无法认识的,因为无论人们如 何分析其性质,都不可能完整地把 握其本质。
2014-10-22



归因理论的两个推论


1)基本归因错误:
评价他人行为时,尤其是失败行为,倾向于 高估内部因素。


2 )自我服务偏见:
对自己的成功,偏向于高估内部因素,对于 自己的失败则反之。

对人宽、对己严。 疏者宽、亲者严。
2014-10-22


2,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
——苏轼
2014-10-22

人类以自我为中心思考的倾向 意味着:我们通常很少或者根本没 有对自己思维和情感的本质进行洞 察„„我们大部分的思考都是因袭 旧套或者过于简单,但是自我中心 倾向又使我们认识不到这点。我们 锻造了在内心奴役自己的镣铐。 ——批判性思维
2014-10-22

一个群体的观念是与生俱来的, 与群体和种族关系甚密。因而人的感 觉有时错误地被当作事物的标准。另 一方面,所有感觉到的或心智上的领 悟力,依赖于人而不是宇宙。而人的 心智就像不平坦的镜面,把自己的性 质转赋给了事物。光线原由事物发出, 而镜子使之扭曲变形。
2014-10-22
一、知觉与个体决策的联系




决策是对于问题的反应,当事件的当前 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因而要 求个体选择相应的手段以处理这一差异。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发现差异, 这是一个知觉过程。 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解释 和评估也是一个知觉问题。 对相应方案的判断和选择仍是一个知 觉问题。
1)选择性知觉、 2)晕轮效应、 3)对比效应、 4)投射、 5)刻板印象。

3,自我实现预言(皮革马利翁效 应)
2014-10-22
第二节 个体决策
2014-10-22
主要内容
1,知觉与个体决策的联系
2,最优决策模型
3,实际决策方法
(满意解决 模型、直觉模型) 4,决策中的道德问题

2014-10-22


感觉:物理事件到中枢事件的转换过程。 知觉的作用是使得感觉有意义。知觉加 工从连续变化并且经常是没有秩序的感觉输 入中,提取信息并把它们组织成稳定且有序 的知觉。“知觉对象”是指被知觉到的东 西——知觉加工的现象的或经验的结果。它 不是“物理”的客体或它在感受器中的图象, 而是知觉活动中心的心理产物。
1,知觉者:态度、动机、兴趣、经验、 期望。 2,知觉对象:新奇、运动、声音、大小、 背景、临近。 3,情境:时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
2014-10-22
三、对他人作出判断


1,归因理论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归因理论所关注的是 普通人企图理解他们亲眼目睹的事件的原因及其 隐含意义的各种尝试。它处理的是人们对自己的 行为及他人的行动进行解释时的“朴素心理 学”。„„从归因理论的角度来看,人是直觉心 理学家,他们力求解释行为并对行动者和他们的 社会环境进行推论。” ——罗斯 安德森“归因过程中的缺陷:错误的 社会评估的起源与维持”
2014-10-22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 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的。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 既然是文化之网,当然就有“网”、 “筛”:“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偏见”、“偏听偏信” „„


对策:沟通,“听比说难”!
2014-10-22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2014-10-22


对他人行为的归因:
面对着其他个体的行为,我们试图判断这 是内部还是外部原因所导致的。为了做出这样 的判断,我们借助于三个因素(标准)予以简 化(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具有相当的有效性,注 意常识与科学、理性的差别及使用范围)。 1)区别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 不同行为(同一个体,不同情境); 2)一致性:不同的人在相似的情境下具有 相同行为(不同个体,相似情境); 3)一贯性:时间上的差别。
第二篇 个体
2014-10-22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 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 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闻龠,以 为日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 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 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 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 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 之过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