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复习:小行星的命名方法和中国命名的行星
小行星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行星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部分:小行星的基本概念1.1 小行星的定义小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它通常比流星大,但比行星小。
小行星通常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小行星的大小很小,因此直接在夜空中观察并不容易发现,但在特定的观测条件下,可以看到一些光点飞过星空,这些就是小行星。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定义,小行星主要包括:太阳系内的太阳系天体,不是恒星或彗星,运行周期小于200年。
1.2 小行星的分类根据小行星的特征和运动轨迹,可以将小行星分为不同的分类,例如:(1) 主带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它们绕太阳运行。
(2) 近地小行星:也称为地球近卫小行星,这类小行星的轨道靠近地球,是潜在的地球撞击危险对象。
(3) 阿波罗型小行星:这类小行星的轨道穿越地球轨道,是潜在的地球撞击危险对象。
(4) 非主带小行星:主要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外的小行星。
(5) 木卫型小行星:这类小行星是围绕木星或其他行星运转的卫星。
(6) 其他类别:还有一些特殊分类的小行星,如土卫型小行星,以及远古小行星。
1.3 小行星的命名小行星通常都有自己的编号和名称。
一般情况下,小行星的编号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负责管理,编号是按照被发现的次序依次编号的,比如第一个被发现的是(1) Ceres,第二个是(2) Pallas,以此类推。
小行星的名称是由其发现者或者相关机构提出并申报的,名称也需要得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小行星的命名通常是基于人名、地名、文化名等,每一个小行星的名称都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部分:小行星的物理特征和构成2.1 小行星的大小和形态小行星的大小通常比较小,一般直径在几千米到几百公里之间,大小不一。
因为小行星体积较小,质量较轻,所以重力较弱,因此形态不规则,大多数是椭圆形状。
有一些小行星存在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的情况。
2.2 小行星的表面特征小行星的表面特征非常丰富多样,有的表面光滑平坦,有的则是陡峭崎岖。
八大行星介绍
八大行星介绍水星英文名:Mercury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
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
奇观五星联珠。
水星基本参数:轨道半长径:5791万千米(0.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87.70 天自转周期:58.65 日平均轨道速度:47.89 千米/每秒轨道偏心率:0.206 轨道倾角:7.0 度行星赤道半径:2440 千米质量(地球质量=1):0.0553 密度:5.43 克/立方厘米卫星数:无公转轨道: 距太阳57,910,000 千米(0.38 天文单位) 赤道逃逸速度 4.25 km/sec 平均地表温度179°C 最高地表温度427°C 最低地表温度-173°C 大气组成氦42% 钠42% 氧15% 其它1%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金星简介八大行星之一,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
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是昏星,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金星是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于是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Venus)--美神。
地球地球Earth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而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行星地球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A)。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其轨道长半径为149597870千米,轨道偏心率为0.0167,公转轨道运动的平均速度是29.79千米/秒。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 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二者相差约21千米。
中文天体命名规则
中文天体命名规则天体命名是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方便科学研究和交流,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天体命名规则。
而在中文天文学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命名规则。
本文将介绍中文天体命名规则的相关内容。
一、命名原则中文天体命名遵循以下原则:1. 以汉字为基础,尽量使用简练、优美的汉字来命名天体。
2. 保留国际天文学中已有的命名,尊重国际天文学界的共识。
3. 尽量避免使用与其他天体重名的汉字,以确保命名的独特性。
4. 命名时要尽量符合天体的特征和性质,准确反映其科学意义。
二、命名方法中文天体的命名方法有以下几种:1. 专有名词命名法:根据天体的特征、形态、位置等进行命名。
例如,“北斗七星”中的北斗就是根据其在北方天空中的位置来命名的。
2. 历史典故命名法:根据历史典故来命名。
例如,“仙女座”中的仙女就是根据相传在该星座中有仙女居住的典故来命名的。
3. 文化符号命名法:根据文化符号来命名。
例如,“天狼星”中的天狼就是根据古代文化中有关狼的象征意义来命名的。
4. 人名命名法:根据人名来命名。
例如,“卫星木卫二”中的木卫二就是以古代神话中的木卫二命名的。
5. 地名命名法:根据地名来命名。
例如,“冥王星”就是以古希腊神话中冥王的名字来命名的。
三、命名示例以下是一些中文天体的命名示例:1. 星座命名: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等。
2. 恒星命名:北斗七星、天琴座α星(织女星)、天狼星等。
3. 行星命名:水金火木土,分别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的中文名称。
4. 卫星命名:月球、木卫一、土卫一等。
5. 小行星命名:小行星带中的一些小行星以著名科学家、文化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例如爱因斯坦、达尔文等。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中文天体命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尽量保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汉字或词语。
2. 避免使用与其他天体重名的汉字,以确保命名的独特性。
3. 尊重国际天文学界的命名规则,尽量与国际命名保持一致。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八大行星和天体系统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八大行星和天体系统俗话说,“上晓天文下知地理”。
在公共基础知识的地理常识中也经常考查“天文地理”知识,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网为了方便考生对天文知识进行储备,整理了关于八大行星以及天体系统的知识点。
一、太阳系1.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饮为:(1)水星:最小的行星,古代称“辰星”。
(2)金星:全天中除太阳、月球外最亮的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古代称太白或太白金星、“启明”“长庚”。
(3)地球:月球是其唯一的天然卫星。
(4)火星:中国古代称之为“荧感星”,这是由于火星呈红色,荧光像火。
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其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
(5)木星:为太阳系行星中质量最大的一颗,被称为“行星之王”。
(6)土星:古代称为“镇星”,体积仅次于木星;有一个显著的行星环(可以通过望远镜直接观测),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较少数的岩石残骸以及尘土。
(7)天王星:天王星的光环是继土星的光环被发现后第一个被发现的,有11层已知的光环,但都非常暗淡,最亮的那个被称为Epsilon光环。
(8)海王星:海王星的蓝色是大气中甲烷吸收了日光中的红光造成的。
注意:曾经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的冥王星于2006年被定义为“矮行星”。
二、其他层次结构概念1.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
约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
银河系的直径约10 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
2.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
目前观测到10亿个星系。
3.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
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
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
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
4.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的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
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
小行星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行星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小行星的定义和特点1. 小行星的定义: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公转的天体,它们的直径通常在几米到几百公里之间。
2. 小行星的特点:- 小行星的形状各异,有的呈不规则形状,有的则呈近似圆球形。
- 小行星的密度很大,通常由岩石和金属组成。
- 小行星的表面特征丰富多样,有的表面由撞击坑和山脉组成,有的则表现出平坦的地形。
- 小行星的运动轨道往往呈椭圆形,但也有一些小行星的轨道呈现出较为圆形的特点。
二、小行星的分类小行星可以根据它们的运动轨道、大小和表面特征等多种特征进行分类。
目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已经对小行星进行了较为完善的分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主带小行星:这类小行星的轨道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带区域,是最多的一类小行星。
2. 阿波罗型小行星:这类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并且离地球轨道的近地点比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还要小。
3. 雷克斯型小行星:这类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并且离地球轨道的近地点比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还要大。
4. 露西型小行星:这类小行星的轨道与木星轨道的共振相位相近,它们的轨道特点与木星相似。
5. 非主带小行星:这类小行星的轨道分布在主带以外的地方,它们的轨道特点比较特殊。
三、小行星的观测和发现对小行星的观测和发现是了解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重要途径。
人类对小行星的观测主要通过地面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进行,同时也利用小行星探测器进行深空探测。
1. 小行星的观测方法:- 光学观测:利用地面或空间望远镜,通过对小行星的反射、吸收和发射光线的特征进行观测,以获取小行星的形状、大小和表面特征等信息。
- 雷达观测:利用雷达波对小行星进行探测,可以获取小行星的精确距离、速度和表面特征等信息。
2. 小行星的发现:自从1801年哥德堡发现了第一个小行星塞雷斯后,人类陆续发现了大量的小行星。
其中,有一些小行星由业余天文爱好者或者专业天文学家发现,也有一些小行星是通过专门的小行星搜索项目进行发现的。
行星知识点归纳总结
行星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行星的定义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它们本身不发光,而是依靠太阳的光和热来维持生存,而且拥有自己的运动轨道。
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二、行星的命名太阳系中的行星大部分是以古代罗马神话中的神祇来命名的。
例如:水星是罗马神话中的信使神,所以命名为“水星”;金星是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维纳斯,所以命名为“金星”;地球则是因为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所以从古代就被称为“地球”等等。
三、行星的分类根据运行轨道离太阳的距离远近,行星可以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的运行轨道靠近太阳,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内陆行星”。
而外行星则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运行轨道较远离太阳,因此也被称为“外陆行星”。
四、行星的特点1. 水星:水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太阳的行星,它的直径约为4879千米,因此也被称为“岩石行星”。
水星的表面温度极高,达到了约427℃,而且表面没有大气层,因此不适宜生命存在。
2. 金星:金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它的大小和质量与地球相似,因此也被称为“姊妹行星”。
金星的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且地表温度高达450℃以上,使得金星的表面充满了火山、裂缝和熔岩流。
3. 地球: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的表面覆盖了大量的水和陆地,而且有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使得地球成为了人类居住的家园。
4. 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它的表面上有着红色的沙漠和火山,而且它的大气层很薄,因此火星的气候干燥且寒冷,表面温度在-140℃至20℃之间。
5. 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其半径约为71492千米,质量约为地球的318倍,因此也被称为“气态巨星”。
木星的大气层主要由氢气和氦气组成,表面有很多的气旋和云带,而且还拥有许多卫星和环。
6. 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二大的行星,其主要构成物质和气体与木星相似,也被称为“气态巨星”,而且土星还拥有着美丽的光环和多达82颗的卫星。
小行星知识点总结
小行星知识点总结1. 小行星的定义小行星的定义包括了任何一种围绕太阳运转的小天体。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通常分布在主带、特洛伊群、古柏带等区域,它们的轨道一般比较稳定,不会与其他行星相撞。
人们首先开始对小行星进行系统观测和记录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2. 小行星的分类小行星根据其轨道、组成成分等特征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轨道与其他行星的关系,小行星被分成了主带小行星、特洛伊小行星和近地小行星。
根据成分的不同,小行星又可以被分为金属块状小行星、碳质小行星和硅质小行星。
3. 小行星的特征与结构小行星通常由金属和岩石组成,它们的直径从几米到几百公里不等。
小行星上可能有撞击坑、裂缝和山脉等地貌特征。
由于小行星的质量相对较小,其重力也会相对较弱。
4. 小行星的形成与演化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和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表明,小行星的形成可能与太阳系初期的星云物质凝集有关。
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一些星云物质未能融入到行星系统中,而是形成了小行星。
一些小行星可能是碎裂的行星或卫星的残余部分。
5. 小行星的探测与研究人类对小行星的探测与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障地球的安全。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探测小行星,包括望远镜观测、探测器探测和地面监测等。
研究人员通过对小行星的探测与观测,可以获得有关其大小、形状、表面特征、轨道参数等信息,并进一步研究小行星的成分、结构和演化。
6. 小行星对地球的影响小行星对地球的影响可能包括了撞击地球、经过地球附近等。
虽然大多数小行星都不会对地球造成直接危险,但一些较大的小行星可能会在与地球相撞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研究人员对小行星进行监测与探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并防范潜在的威胁。
7. 小行星的探测与开采除了对小行星进行科学研究外,人类还希望可以利用小行星的资源。
例如,一些小行星上可能存在丰富的金属资源或水冰等物质,这些资源未来可以用于深空探索、太空工业和地球资源开发等方面。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发现、命名及各文明古国的别称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发现、命名及各文明古国的别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发现、命名及各文明古国的别称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水星水星总是出没在太阳附近,从地球上看,它与太阳的角距不超过一辰,古代将一周天分为12辰。
所以中国古代称水星为“辰星”。
水星有时在黎明出现,有时在黄昏出现,使得古代人以为是两颗不同的星。
早期的希腊人,在薄雾中见到水星,就称之为“墨丘利”,在清晨见到水星,则称之为“阿波罗”。
古印度人称水星为“罗利纳亚”和“佛陀”。
古埃及人称水星为赫鲁斯的塞特,塌方佛是太阳神的两个卫士。
金星中国古代,人们将金星称为“太白”,当它早晨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含义为东方欲晓,开启光明。
当它在晚上出现时,又称它为“长庚”,含义为暮色降临,长夜将至。
现在,全世界都称金星为维纳斯(Venas),是罗马神话中爱神的名字。
爱神维纳斯的美貌与金星的晶莹非常相配。
称它为金星,是因为有人认为,它是由金银组成的,近年的天文考察表明,金星上确实富含矿藏。
地球地球以印欧语系为基础产生了日耳曼名词“Ertho”,最终德国、荷兰斯堪地纳维亚和英国人都将地球称作大地或土地。
人们曾经称之为“泛大陆”,此外还有一个“泛大洋”,也就是古太平洋,在距今1亿八千万年时,泛大陆产生分离,逐渐漂移,形成了五大洲,四大洋。
火星火星是人们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最明亮的星。
因为火星色调暗红,使人想象它象征战争的铁和血,所以西方人称火星为马尔斯。
马尔斯是希腊神话中战神的名字。
在天文学中,活性的代表符号是矛,中国古代将火星称作“荧惑”,这是因为火星是红色而荧荧似火,其亮度又常变,行踪不定,因而令人迷惑。
木星在西方,木星被认为是神话中爱神丘比特的化身,中国古代叫它“岁星”,这是因为人们用它来定岁纪年,它环绕太阳一周正好是12年,与天干地支纪年法相吻合。
木星是一颗体积和质量都特别大的行星,其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质量则是其余各行星加在一起的2.5倍。
八大行星名字历史由来介绍
八大行星名字历史由来介绍水星(Mercury)水星名字来自罗马神墨丘利(Mercury),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已被苏美尔人发现。
1978年冥王星被准确测定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质量也最小的行星。
中国古代称水星为“辰星”。
金星(Venus)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
古希腊人称金星为阿佛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
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Venus)。
17世纪初,伽利略曾观测到金星。
地球(Earth)首先提出地球(Earth)是球形这一概念的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第一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
火星(Mars)在古代中国,因为它荧荧如火,故称“荧惑”。
由于它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或者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命名它。
木星(Jupiter)木星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用它来定纪年。
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Jupiter),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1979年3月宇宙飞船“旅行者”一号发现木星也有环,但非常昏暗,在地球上几乎看不到。
土星(Saturn) 伽利略于1610年观测到土星。
土星是以罗马神话中的农神萨杜恩(Saturn)命名的。
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
天王星(Uranus)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观测到了天王星。
由于天王星公转周期相当缓慢,在历史上曾多次被误认为是恒星。
天王星的命名,是取自希腊神话的天神乌拉诺斯(Uranus)。
海王星(Neptune)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发现了海王星。
海王星是第一个通过天体力学计算后被发现的行星。
海王星的名字源自罗马神话中的海神涅普顿(Neptune)。
以中国名称命名的小行星
永久编号国际命名中文译名发现日期发现地点发现者备注华北:京津冀晋蒙2045 Peking 北京 1964年10月8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第一颗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
2209 Tianjin 天津 1978年10月28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2355 Nei Monggol 内蒙古 1978年10月30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2505 Hebei 河北 1975年10月31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2514 Taiyuan 太原 1964年10月8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太原市,位于山西省。
2778 Tangshan 唐山 1979年12月14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唐山市,位于河北省。
3481 Xianglupeak 香炉峰 1975年11月2日兴隆北京天文台香炉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
72060 Hohhot 呼和浩特 2000年12月23日沙漠之狸杨光宇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华东:鲁皖赣苏沪浙闽2077 Kiangsu 江苏 1974年12月18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2078 Nanking 南京 1975年1月12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市,位于江苏省。
2162 Anhui 安徽 1966年1月30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2184 Fujian 福建 1964年10月9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2197 Shanghai 上海 1965年12月30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2510 Shandong 山东 1979年10月10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2617 Jiangxi 江西 1975年11月26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2631 Zhejiang 浙江 1980年10月7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2719 Suzhou 苏州 1965年9月22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苏州市,位于江苏省。
3051 Nantong 南通 1974年12月19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南通市,位于江苏省。
3221 Changshi 常熟 1981年12月2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常熟市,位于江苏省。
天文小科普:行星是如何命名的?今天给你答案
天文小科普:行星是如何命名的?今天给你答案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四颗类地行星,两颗类木行星和两颗类海行星。
除此之外,还有矮行星(如冥王星)、诸多卫星、大量小行星以及岩石和冰体碎片。
历史上,人们尽可能地记录并描绘我们这一方宇宙。
问题是:我们究竟是如何为太阳系诸星命名的呢?言归正传。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些行星绕日(Sol)旋转。
所谓日,就是太阳(the Sun)。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可能用过很多顺口溜来记忆行星的名字,但是我们很少会去追问,这些名字背后的含义。
为了进一步说明,我们要追溯历史。
早在6000年前,古老的苏美尔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开始研究太阳系,这是文明史上的第一次。
在地球周边,有五颗最靠近太阳的行星。
它们是肉眼可见的,因此,也是最先命名的。
我们认为,苏美尔人用他们的神明来命名这些行星。
如今的水星(Mercury)原来被称作Enki,意思是知识和创造之神。
金星过去被称为Inanna,意思是繁衍女神。
火星也许是借用冥府中的Gugalanna或Nergal命名的,意思是死亡和战争之神。
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所以可以想见,它被命名为Enlil,即苏美尔人诸神之王。
此外,Enlil的儿子、丰收之神,则被用来为土星命名。
古人也认识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如月亮、太阳(太阳当时也被看作行星!)。
虽然对天体的诠释在不断变迁,但起码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是如何起源的。
到了巴比伦时期,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人们继续不断研究众星,并进一步发展了行星理论。
今天,一些最早可查的行星观测记录都可以追溯到巴比伦时期,也就是说,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
虽然大多数神的名字已经改变了,但他们的角色往往非常相似。
尼努尔塔(恩利勒之子)仍是土星的名字,但主神是却马尔杜克(杜库之子),所以木星袭得了那个名字,而不是恩利勒。
火星(战神)也仍然与毁灭之神(冥王)内尔伽勒有着关联。
因南娜则被一个相似的生育女神伊什塔尔所替代。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中国与小行星的命名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中国与小行星的命名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一、小行星是如何命名的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
在地球上60亿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人获得以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
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一颗小行星后,不能立刻确定它是否为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可以先给它一个临时编号。
当这颗小行星在不同的夜晚被观测到,并报告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是新发现的小行星之后,即可得到一个国际统一格式的暂定编号。
当一颗小行星至少四次在回归中心被观测到,并且精确测定出其运行轨道参数后,它就会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给予的永久编号。
如南京大学星的永久编号为3901、吴键雄星的永久编号为2752等。
发现者拥有对小行星的命名权,命名权在10年内随时可以行使。
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选取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后来演变为发现者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形式,绝大多数小行星的命名成为对特定人物、地点、组织或事件的纪念。
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须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公布于世成为该天体的永久名字,并为世界各国公认。
第一颗小行星是1801年元旦之夜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的,被命名为谷神星。
截至底,全世界共有20957颗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
二、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
当年,23岁的中国青年张钰哲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学,成为中国第一个学天文的留学生。
1928年冬,张钰哲终于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
他经过大量准确的计算,并通过权威的小行星中心站鉴定,最后证实:他发现了一颗从未被人发现的小行星。
按惯例,发现人自己可以给这颗小行星命名。
张钰哲面对自己的成功,想到的是祖国当时正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要为中华民族争光,于是毅然决定以中华来命名这颗小行星。
这颗小行星的国际编号是1125,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高考地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点整理
高考地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点整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相信很多高考备考生都最喜欢这个部分了,因为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未知的秘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考地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地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知识点1、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有那些?太阳系八大行星是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进行排列的,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
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
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
2、以前是九大行星,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在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立下了行星的新定义:一颗行星首先要是一个天体,它满足①围绕太阳运转,②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于圆球)形状,同时③清空了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
根据新的行星的定义,冥王星不符合定义二,即它的质量不是足够大;而且它也不符合定义三,因为冥王星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交叉,如果把冥王星当成行星的话,那么海王星就不能是行星了。
所以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和归纳为矮行星!从大行星中降级!这样,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而不是原来的九颗。
3、八大行星记忆法八大行星的通常记法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虽然有些长但是很好记。
还有一种记法,虽然有些牵强,但是记忆保存的时间很长:“水晶球,火烧木,变成了土,天涯海角。
”水:水星。
晶:“金”的谐音,指金星。
球:地球。
火烧木:“火”指火星,“木”指木星。
变成了土:“土”指土星。
天涯海角:“天”指天王星,“海”指海王星或者是金木水火土加天海王加日月球。
还有一个,“水漫金山地,火烧木焦土,天海成一体,浩浩太阳系”虽然有点长,但是很好记啊!“火烧木焦土”,所以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4、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公转速度水星:公转周期:87.70 天金星:公转周期:224.701天地球:公转周期:365.2422天火星:公转周期:686.98 天木星:公转周期:11.86年土星:公转周期:29.46年天王星:公转周期:84.01年海王星:公转周期:164.79年高考地理天体知识点问题一:天体是什么?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小行星命名规则
作者:闫岩来源:科学新闻杂志发布时间:2010-5-25 13:51:2小行星命名有规则中国小行星的命名似乎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这也和天文台的观测是主要渠道,而中国的天文爱好者少、装备弱相关闫岩5月4日下午,北京。
四位科学家从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手中接过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铜牌。
这四颗由中国国家天文台所发现、已获国际永久性编号的小行星,分别以四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数学家吴文俊、高性能计算机专家金怡濂、航天专家王永志和气象学家叶笃正命名。
如何命名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环绕太阳运行、质量和体积都比行星小的天体,主要集中在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
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Giuseppe Piazzi)在西西里岛上发现一颗小行星,并命名为“谷神星”,自此拉开了小行星拥有自己名字的历史序幕;到2008年8月28日,已经获得国际编号的小行星数量为190128颗,其中有14698颗小行星已经获得了国际命名。
当一颗小行星在夜空中被观测者捕捉到,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为其命名。
发现者需要将其上报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该联合会将根据观测者的上报,授予该行星一个暂定编号。
但由于许多小行星在被发现一段时间后,也许运行至远离地球的地方会因变暗而“消失”一段时间,之后再重现,所以为了避免新的发现只是重复工作,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会对新发现的行星进行检测。
只有当一颗小行星在至少4次回归中被观测到,其轨道又能够被精准地计算出来,小行星中心才能赋予其一个永久性编号。
已获得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其发现者有权利在编号十年内为行星命名。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审核后对外发布,至此一颗小行星才真正拥有自己的名字。
小行星的名字多种多样,除了以人名命名外,还有一些被冠之以地名等,更有甚者,发现者还会以宠物名给小行星命名。
为了规范小行星命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规定小行星的提名:名字长度在不得超过16个字母;最好只是一个单词;名字(在某一种语言中)可拼读;名字不具冒犯性,不能与已有行星及其自然卫星的名字过于相近。
2019转业备考资料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地理之八大行星
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地理之八大行星一、八大行星简介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
(记忆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成了土,天涯海角。
)二、水星1.体积和质量: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数量为0。
2.温差:水星的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
温度变化的范围为90开尔文(约﹣183℃)到700开尔文(约427℃)。
3.名称: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
同时,因为常和太阳同时出没,中国古代称它为"辰星"。
4.地貌:水星表面受到无数次的陨石撞击,到处坑洼。
表面满布着环形山、大平原、盆地、辐射纹和断崖。
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开始为水星上的环形山命名。
水星表面上有着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既有高山,也有平原,还有悬崖峭壁。
这样的地貌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火山爆发,或者陨石所形成的喷出物沉积的结果。
1.体积: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卫星数量为0。
2.名称: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
它有时是晨星,黎明出现于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又是昏星,黄昏后出现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3.大气组成:大气大多由二氧化碳组成,也有几层由硫酸组成的厚数千米的云层。
这些云层挡住了我们对金星表面的观察,使得它看来非常模糊。
这稠密的大气也产生了温室效应,使金星表面温度异常的高。
4.自转:金星的自转不同于其他行星。
一方面速度很慢(一个金星日相当于243个地球日),另一方面它是逆着转的。
四、地球1.体积: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太阳系第五大行星。
卫星数量为1,指的是月球。
2.构造: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
小行星命名规则
小行星命名规则引言小行星是太阳系中一类类地让人产生浩然之感的天体。
它们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和特征,自有着丰富的命名规则。
本文将详细探讨小行星命名规则。
历史背景小行星最早被观测并记录下来的是塞雷斯号小行星,它于1801年被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帕拉西奥·德·帕尔马发现。
随后,人们开始发现更多的小行星,为了方便管理和识别,对它们进行了命名。
小行星编目小行星的命名是通过为其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来实现的。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负责管理小行星的编目。
首先,小行星被临时命名为一系列数字和字母的组合,例如”A1”、“B2”等。
随后,小行星观测到的位置越来越多,使得其轨道可以被准确计算出来。
一旦小行星的轨道被准确确定,它就会被赋予一个正式编号,如”1 Ceres”。
命名规则确定小行星的命名规则经过了长期的讨论和发展,最终在IAU的管理下得以确定并实施。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小行星命名规则的具体内容。
命名原则小行星的命名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尽量避免命名与现实中的人物、事件或地点相同,以避免混淆和争议。
2. 优先考虑对天文学和航天事业有重要贡献的人物,比如科学家、探险家等。
3. 尽量保持命名的简洁明了,易于识别和记忆。
4. 还可以使用符合特定语言和文化的名称,以体现多样性和包容性。
命名流程小行星的命名流程如下: 1. 首先,小行星的发现者需要向IAU的小天体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提交一个命名建议。
2. 命名建议需要包括小行星的编号、发现时间、发现者的详细信息以及所提议的名称。
3. IAU的小天体中心将评估并审核这些命名建议。
4. 如果命名建议符合规定,并且没有重复命名或其他争议,那么该名称就会被正式接受并记录在IAU的小行星数据库中。
命名实例小行星的命名例子举例如下: 1. “1 Ceres”是最早被发现的小行星,它以罗马神话中的农业女神命名。
2. “2060 Chiron”是命名以希腊神话中的半人马教师命名的小行星。
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命名来源
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命名来源从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的行星的命名几乎全都和希腊神话、罗马神话有关,详见以下内容Mercury 水星【罗马神话】墨丘利神第一个行星叫做Mercury水星。
Mercury是罗马神话中“商业之神”和“旅行之神”的名字。
水星则是大行星中运行最快的行星,所以它与罗马神话中的这个神有相似的地方,因此被命名为Mercury.神使赫耳墨斯(Hermes):赫耳墨斯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罗马名字墨丘利(Mercury),九大行星中的水星. 赫尔墨斯商业、发明、灵巧之神,盗贼的保护神,也是众神的信使、书吏及报信者. 他是宙斯最忠实的信使,为宙斯传送消息,并完成宙斯交给他的各种任务。
他行走敏捷,精力充沛,多才多艺。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
符号是上面一个圆形下面一个交叉的短垂线和一个半圆形,是墨丘利所拿魔杖的形状。
在第5世纪,水星实际上被认为成二个不同的行星,这是因为它时常交替地出现在太阳的两侧。
当它出现在傍晚时,它被叫做墨丘利;但是当它出现在早晨时,为了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它被称为阿波罗。
毕达哥拉斯后来指出他们实际上是相同的一颗行星。
Venus金星【罗马神话】维纳斯神Venus [罗神]维纳斯, [天]金星【罗马神话】The goddess of sexual love and physical beauty. 维纳斯性爱和形体美的女神。
金星分别在早晨和黄昏出现在天空,古代占星家一直认为存在着两颗这样的行星,于是分别将它们称为“晨星”和“昏星”。
在英语中,金星——“维纳斯”是古罗马的女神,像征着爱情与美丽。
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
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
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
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八大行星的定名方法[最新]
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从内到外分别为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Tellus、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和海王星Neptune。
从汉语来看,前五个星名“金木水火土”乃是我们祖先根据五行理论给星体所取之名。
据说古人观星,注意到金星色白、木星色青、水星色灰、火星色赤、土星色黄,故对应我国古老的阴阳五行理论分别给他们取名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
而天王星海王星分别是对西方名称的翻译。
从英语的角度来看,行星的命名乃是使用罗马神话中的神明来命名的,主要原因是受古老的拜星文化所影响,这些神明都是神话中最主要的神明,信使之神Mercury、爱与美之神Venus、大地女神Tellus、战神Mars、主神Jupiter、农神Saturn、天神Uranus和海神Neptune。
下面我们对于神明和行星对应的原委和相关知识进行解说。
水星。
♀Mercury乃是罗马神话中的信使之神,说白了就是主要负责跑腿给主神送情报什么的,所以是神话里面最能跑腿的。
水星距离太阳最近,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离太阳最近的天体跑的最快,因此以Mercury命名水星实属合情合理。
Mercury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Hermes。
具体内容我们已经在《星期三的生意人》中讲过,不再赘述。
水星没有卫星。
在中国,最早将水星称为辰星,因为它在地球轨道内,我们能看到它的机会很少,只有大清早或黄昏时距离地平线不过一辰的区域内(一日有12时辰,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故一辰为三十度),所以称为辰星。
金星。
♀Venus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之女神,被认为是最漂亮迷人的女性。
天空中的金星是所有星星中最亮的一颗,其视星等可达-4.4等,而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视星等才不到-1.4,观察亮度相差十倍。
因其如此之美,闪耀夺目,故以最美之女神Venus命名。
Venus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Aphrodite。
具体内容我们在《星期五大美女和文化差异》中已经讲过,不再赘述。
小行星的命名
小行星的命名
佚名
【期刊名称】《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一颗由中国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赵九章星”。
赵九章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空间科学和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中国国防科技和人造卫星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这颗小行星是由中国科学院1982年2月2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7811号。
【总页数】1页(P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85.7
【相关文献】
1.小行星命名纪实 [J], 王星;
2.我国首位以小行星命名的当代石油科学家 [J],
3.一颗小行星“擦肩而过”科学家命名“2019 OK” [J], 本刊(整理)
4.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建三江星” [J],
5.小行星的发现与命名 [J], 赵经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复习:小行星的命名方法和中
国命名的行星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
在地球上60亿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人获得以自己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殊荣。
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一颗小行星后,不能立刻确定它是否为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可以先给它一个临时编号。
当这颗小行星在不同的夜晚被观测到,并报告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是新发现的小行星之后,即可得到一个国际统一格式的“暂定编号”。
当一颗小行星至少四次在回归中心被观测到,并且精确测定出其运行轨道参数后,它就会得到国际小行星中心给予的永久编号。
如“南京大学星”的永久编号为“3901”、“吴键雄星”的永久编号为“2752”等。
发现者拥有对小行星的命名权,命名权在10年内随时可以行使。
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选取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后来演变为发现者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形式,绝大多数小行星的命名成为对特定人物、地点、组织或事件的纪念。
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须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公布于世成为该天体的永久名字,并为世界各国公认。
第一颗小行星是1801年元旦之夜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的,被命名为“谷神星”。
截至2001年底,全世界共有20957颗小行星获得永久编号。
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
当年,23岁的中国青年张钰哲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学,成为中国第一个学天文的留学生。
1928年冬,张钰哲终于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
他经过大量准确的计算,并通过权威的小行星中心站鉴定,最后证实:他发现了一颗从未被人发现的小行星。
按惯例,发现人自己可以给这颗小行星命名。
张钰哲面对自己的成功,想到的是祖国当时正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要为中华民族争光,于是毅然决定以“中华”来命名这颗小行星。
这颗小行星的国际编号是“1125”,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新中国成立后,张钰哲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长。
在紫金山天文台的行星研究室,天文学家近40年来有过近万次对小行星的成功观测,陆续发现了近千颗历史上没有编号的小行星,其中有120多颗多次被观测到,并精确地推算出了它们的轨道,得到了国际上的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20世纪70年代,先后有一批小行星以我国古代人的名字如著名科学家张衡、祖冲之、郭守敬、沈括等命名。
1990年3月11日,为表彰旅美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对人类的杰出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编号为“2752”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这是我国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之后,一批小行星陆续以当代杰出科学家,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周光召,著名数学家
陈景润,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等命名,使他们从此不仅在地上广为世人景仰,在天空亦光芒四射。
2001年12月21日,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联合举行的“钱学森星”命名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一天,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3763”的小行星就正式永久地以钱学森的名字命名了。
作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的名字,进入了宇宙星空,在太空铭刻下炎黄子孙对人类的科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999年10月26日,“巴金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作为中国文坛巨匠的巴金,曾被国际笔会第47届大会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他从事文学创作70年,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以“巴金”命名的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观测中心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11月25日发现的,而11月25日刚好是巴金先生的生日。
这颗星的国际永久编号是“8315”。
与“巴金星”一起遨游太空的“文学家之星”还有“金庸星”。
2001年7月8日下午,“金庸星”命名典礼在浙江大学隆重举行,著名文学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金庸接受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和“金庸星”轨道运行照片。
至此,我国用科学家和文学家等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达100多颗,这是对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和创新精神的高度赞誉。
1999年12月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
编号为3611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大埔星。
这是首颗以我国县名命名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是紫金山天文台于1981年12月26日在双子座发现的。
大埔是广东省的一个县,它是这颗小行星发现者杨捷兴先生的故乡。
山川秀丽的大埔县具有独特的客家文化特色,陶瓷和茶叶是这里的特产,在旅居海外的侨胞中,出自大埔县的有50多万人,超过目前全县总人数,大埔县也因此被称为“侨乡”。
2000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观测中心、中国2000年委员会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4147”的小行星命名为“温岭曙光星”,以纪念中国大地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浙江温岭市石塘镇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2002年5月16日,南京大学隆重举行“南京大学星”命名暨纪念雕塑揭幕仪式,这颗满载着南京大学百年辉煌的“南京大学星”国际编号为“3901”,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58年4月7日发现的,为我国早期发现的少数几颗小行星之一。
此前,星号一直被珍藏着。
据了解,目前我国发现的小行星中,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的已有近400颗。
起初,我国发现的小行星陆续用一些省份、城市等的名字命名,如北京、广东、香港、澳门、台湾、河南、上海、西藏、广州、深圳等,使华夏大地进入宇宙星空。
“中华星”、“北京星”、“延安星”、“喜马拉雅星”、“希望
工程星”等璀璨的“中国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广袤无垠的太空遨游,与日月星辰争辉,光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