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复习第五讲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合集下载
考点19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11张PPT)
(4)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考虑: ①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 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 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 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 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③生态效益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进行分析。
(3)区域协调效应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 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 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
大气质量 ;
②沿线农村地区: 推广使用天然气, 缓解因 植被破坏 带 来的环境压力。
点知: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西气东输则将西部地区的资 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臵,对于东、西 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不平衡
,各区域
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以 境问题。 ② 北煤南运 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 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
煤炭 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一系列环
③提高天然气等 清洁能源 续发在西部 ①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西多东少 、 北多南少 。
二、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产业转移 (1)表现: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 原生产地 转 移到其他地区。
区域 产业转移 (2)分类 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 生产成本 、扩大 销售市场 ,追求更高 的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往往是具有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共33张ppt)
西部大开发
东西部经济合作: ①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②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加大; ③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
日益密切; ④实现了互相发展,“双赢”。
西部大开发
2、意义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地带 的发展差距。 (2)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富裕。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有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5)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6)扩大国内市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
“南水北调” 工程
电
“西电东送” 工程
气
“西气东输” 工程
算力
“东数西算” 工程
西部大开发
1、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①自然资源丰富
优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和旅游资源);
势 ②政府政策扶植;
③国境线长,利于边境贸易,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劣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势
生态环境脆弱
二、区域协调发展
丰富(如矿产、 油气、 才、技术、资金匮乏
水能、土地等)
(自然条件恶劣)
东北
重化工业发达 (能源丰富)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 源枯竭(人口外流)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西部:加强内外通
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培 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 和特色产业,更要加强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中部:培育优势产
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心 城市和城市群,构建产 业创新、现代服务、综 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1.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 2.东部距海遥远,且为热带雨林区,沼泽河流密布; 3.道路建设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东西部经济合作: ①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②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加大; ③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
日益密切; ④实现了互相发展,“双赢”。
西部大开发
2、意义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地带 的发展差距。 (2)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富裕。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有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5)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6)扩大国内市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
“南水北调” 工程
电
“西电东送” 工程
气
“西气东输” 工程
算力
“东数西算” 工程
西部大开发
1、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①自然资源丰富
优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和旅游资源);
势 ②政府政策扶植;
③国境线长,利于边境贸易,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劣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势
生态环境脆弱
二、区域协调发展
丰富(如矿产、 油气、 才、技术、资金匮乏
水能、土地等)
(自然条件恶劣)
东北
重化工业发达 (能源丰富)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 源枯竭(人口外流)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西部:加强内外通
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培 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 和特色产业,更要加强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中部:培育优势产
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心 城市和城市群,构建产 业创新、现代服务、综 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1.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 2.东部距海遥远,且为热带雨林区,沼泽河流密布; 3.道路建设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地理人教必修三课件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制定合理的 区域发展规 划,明确区 域定位和发 展方向
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提 高区域间的 交通便利性 和信息交流 效率
加强区域间 的产业合作, 推动产业升 级和结构优 化
加强区域间 的环境保护 和生态建设, 实现可持续 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未来发展趋势
区际联系将更加紧密,区 域协调发展将更加重要
增强区域竞争力: 区际联系可以增 强区域竞争力, 提高地区在全球 经济中的地位。
区际联系的方式
经济联系:贸易、投资、金 融等经济活动
交通联系:公路、铁路、航 空等交通方式
社会联系:文化交流、教育 合作、旅游等社会活动
政策联系:区域政策、产业 政策、环保政策等政策协调
区际联系的案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北 京、天津、河北三地 之间的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 交流
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
制定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区域间的交通便利性 和信息互通性
加强区域间的产业合作,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 优化
加强区域间的环境保护和 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 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案例
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长江流域 各省市经济合作,实现绿色发展 和生态保护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缩小地区差距: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提高整体竞争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增强各个地区的竞争力,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将更加注重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高中地理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济增长点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 经济发展
对社 会经 济的 影响
产业结构调 整
基础设施建 设
促进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 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 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 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
的方向发展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 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 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
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人口增加
接受发达国家 产业转移,加 快本国或地区 经济结构调整, 缩短产业升级 时间,加快工
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 型、资源密集 型产业;发展 处于成熟期和 衰退期阶段的 产业,组织产
品的加工
改变区域地理 景观,接受产 业转移的同时 也接受了环境
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 产业转移,有 助于缓解就业
压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五分。
结构调整
分工与合作
环境
业空间分布
原主导产业向 国外转移,使 国内生产要素 集中到新的主 导产业,为产 业结构顺利调
整创造条件
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处 于开发期和增 长期阶段的产 业,进行产品 的设计和组织
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 景观,将环境 污染向外转移, 环境污染状况
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 外转移,减少 了国内就业机 会,引起失业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五分。
(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五分。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五分。
核心点二 西气东输对区域开展的影响
地区项目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资源开发与 经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 经济发展
对社 会经 济的 影响
产业结构调 整
基础设施建 设
促进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 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 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 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
的方向发展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 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 机会,强力拉动相关产业,
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
人口增加
接受发达国家 产业转移,加 快本国或地区 经济结构调整, 缩短产业升级 时间,加快工
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 型、资源密集 型产业;发展 处于成熟期和 衰退期阶段的 产业,组织产
品的加工
改变区域地理 景观,接受产 业转移的同时 也接受了环境
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 产业转移,有 助于缓解就业
压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五分。
结构调整
分工与合作
环境
业空间分布
原主导产业向 国外转移,使 国内生产要素 集中到新的主 导产业,为产 业结构顺利调
整创造条件
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处 于开发期和增 长期阶段的产 业,进行产品 的设计和组织
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 景观,将环境 污染向外转移, 环境污染状况
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 外转移,减少 了国内就业机 会,引起失业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五分。
(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五分。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五分。
核心点二 西气东输对区域开展的影响
地区项目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资源开发与 经济建设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
2019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4)保护生态环境。因为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一经破坏 很难恢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答案:(1)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 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扩大了就业,提高了收入。
(2)东部地区从西部地区得到清洁的能源,缓解了该地区能源紧张 的状况,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了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推动 了产业的升级,更好地发展了经济。
(3)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既加快了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又加强了东、西部地区的联系,实现了共同发展。
构调整 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 电等产业的发展
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基础设 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 推动用户管网等基
施建设 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础设施建设ຫໍສະໝຸດ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有利 影响
不利 影响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 解沿线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 来的环境压力
提高清洁能源的使 用比例,有效改善大 气环境,提高生活质 量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
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 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
易造成破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2】 读西气东输工程的综合效应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上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西部地区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 济的原因。
(2)分析东部地区输出了资金却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3)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西气东输工程是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的? (4)在西气东输工程进行中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记住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说出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 境的影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答案:(1)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 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扩大了就业,提高了收入。
(2)东部地区从西部地区得到清洁的能源,缓解了该地区能源紧张 的状况,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了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推动 了产业的升级,更好地发展了经济。
(3)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既加快了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又加强了东、西部地区的联系,实现了共同发展。
构调整 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 电等产业的发展
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基础设 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 推动用户管网等基
施建设 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础设施建设ຫໍສະໝຸດ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有利 影响
不利 影响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 解沿线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 来的环境压力
提高清洁能源的使 用比例,有效改善大 气环境,提高生活质 量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
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 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
易造成破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2】 读西气东输工程的综合效应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上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西部地区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 济的原因。
(2)分析东部地区输出了资金却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3)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西气东输工程是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的? (4)在西气东输工程进行中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记住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说出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 境的影响。
高三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五节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构成中煤炭占 70%左右,天 然气仅占 2.7%,大量使用煤炭,带来一系列环境 问题。
③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 体特征是 西多东少 、北多南少。
(3)西气东输的意义: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 经济优势 ,促进经济 ①对西部地区 发展
发展的影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拉动 相关产业发展
加经济收入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
高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图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2014·浙江高考 )南水北调东 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 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 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 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
[思维模板] 角度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答题思路为:
(2012·山东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 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 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 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 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解析
C.①③
D.②④
“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类”题目解答规范
资源调配意义类题目设问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结合具体区 域(输出地或输入地)说出“对输出地的意义”或“对输入地的 意义”;二是“对两地协调发展的意义”;三是具体到某方面的 意义,诸如“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影响” 等。此类问题常见于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内容,如我国的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也经 常迁移运用于世界上其他区域的调水、调能、输电工程等。
人教版必修3 地理: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复习课件
的灌溉面积。可推广滴灌、喷灌等农业技术,尽量采取措施节约用水。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原因及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
是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 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 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 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具体如下表所示:
练习3 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包括福特、通用在内的汽车 巨头在中国设立了研发机构,大力发展汽车工业。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我国2010~2013年汽车产销量(单位:万辆)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汽车生产量
1826
1841.89
1927.18
汽车销售量
1806
1853.34
1930.35
2.实现产业转移必须具备的条件 (1)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 产业转移。 (2)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推动经济 发展的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较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 有了更高级别的产业类型后,原有产业的比重就会逐 渐降低,欠发达地区往往就成为这些产业的接收地。
构,减轻环境污
机会;③缩小东
广东、上海、江 南线:红水河(水 染;③减轻铁路运 西部差距,对社
苏、浙江和京津唐 电)→珠江三角洲 输压力 等电力紧缺地区 工业基地
会安定起重要作 用
2.南水北调
概况
总体规划东线、 中线和西线三条 线路。通过与长 江、黄河、淮河 和海河四大江河 的联系,构成以 “四横三纵”为 主体的总体布 局,以利于实现 我国水资源南水 调配、东西互济 的合理配置格局
2019版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必修三(讲解)课件: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5-2(62张PPT)
(1) 促 使 佛 山 陶 瓷 产 业 向 外 转 移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佛 山 ( ) A.产业结构调整 C.市场需求减小
解析
B.原材料枯竭 D.企业竞争加剧
依材料可知,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主城区范
围,主城区不适宜发展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2)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足 C.产业基础好
价格较低廉
产业转移并非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 家投资建厂。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 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 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同时,也存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 国家的产业转移。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 产业结构 调整。
分工与合作 2.促进区域产业 3.改变区域 地理环境 。
。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 空间分布 。
1.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 转入,对中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有哪些影响?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 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会增加,迁出会减少。产业转入带 动了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 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在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 别处于哪些发展阶段?
发达国家处于产业的开发期和增长期,发展中国家处 于产业的成熟期和衰退期。
板块二 考点深度研析 高频探究 知能演练
考点 1 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 1.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产业转移的直接表现是部分或全部生产在地域空间上 发生变化, 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 可分成国际产业 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两类, 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 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虽然目的相同但原因 或影响因素并不相同,具体现象应该具体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ppt课件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1
内容概要
5
都是在一定的地域进行的。自 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当前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程度空前
紧密。本章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阐述了资源的跨
区域调配,以东亚地区为例,阐释了产业转移。每 一节的知识结构,都是由现象入手,溯“因”(原因) 释“果”(结果或影响)。
• 之后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西气东 输的积极影响和注意问题。第二节“产业转移”, 结合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大量具体资料,逐一分析 了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及产业转移对产业 结构调整、产业分工与合作、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 布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结构简明清晰。
•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都是资源的跨区域 调配工程,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重大工程,是地 理学习的重点,也是热点。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 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将日益广泛和活跃。因 此,该部分知识是我们高考备考的热点之一。
学法点拨
• 本章内容理论性较强,同时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比 较紧密。要注意案例分析方法的掌握,从案例分析
中掌握地理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与综合性特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PPT课件
仅一线工程就为西部注资340 亿元和大量的财政收入,仅新 疆每年因西气东输带来的直接 财政收入就有10亿多元。
每年可输送500亿吨天然气相当于5000万吨原油、相当于 6000万吨标准煤,可以少排放100多万吨粉尘
拉动钢铁、装备、电子、冶金、机械等相关行业的需求
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对环境压力
8500万用户受益,加上沿途受 益,可以达到4亿人受益。另外 还刺激当地机械制造和建筑安 装业的发展。
二三、、西西气气东东输输对对区区域发域展发的展有的利影影响响
地区 项目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资源 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缓解能源短缺推动
经 与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济 经济
经济发展
效 益 相关
拉动相关产业(钢铁建材、化工)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
——将长江富裕的水资源引入缺水的华北 和西北地区
中哈输油管道
●
●
里
海
●
● ●
为什么苹果的组装工厂要转移到中国?
5.2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由原 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70年代 硅谷
2009年
成都
80年代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新疆气区
鄂尔多斯气区
青海气区
川渝气区
稳定东部 发展西部
东北、华北我等国主天力然油气气资田源开分采布已到了中后期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新疆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长三角
福建沿海
每年可输送500亿吨天然气相当于5000万吨原油、相当于 6000万吨标准煤,可以少排放100多万吨粉尘
拉动钢铁、装备、电子、冶金、机械等相关行业的需求
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植被破坏对环境压力
8500万用户受益,加上沿途受 益,可以达到4亿人受益。另外 还刺激当地机械制造和建筑安 装业的发展。
二三、、西西气气东东输输对对区区域发域展发的展有的利影影响响
地区 项目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资源 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缓解能源短缺推动
经 与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济 经济
经济发展
效 益 相关
拉动相关产业(钢铁建材、化工)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
——将长江富裕的水资源引入缺水的华北 和西北地区
中哈输油管道
●
●
里
海
●
● ●
为什么苹果的组装工厂要转移到中国?
5.2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由原 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70年代 硅谷
2009年
成都
80年代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新疆气区
鄂尔多斯气区
青海气区
川渝气区
稳定东部 发展西部
东北、华北我等国主天力然油气气资田源开分采布已到了中后期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新疆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长三角
福建沿海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ppt复习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图 5-2-13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答案】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 地、能源供给充足,街道成本低(也可以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 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 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 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 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以从安 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
【真题 5】(2010 年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 5-2-13,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 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 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 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 2023 年远景 目标》指出,2005 年全省外出人员达 1 000 万左右。把人口发 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 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 响。
【答案】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 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 断提高。
珠三角地方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不高,珠三角地区企业 转移发展的积极性也不高。
材料二:广东省为破解产业转移难题,省委、省政府近日 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 见》)。《意见》共包括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创新园区管理和合 作共建机制、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和规 划工作、强化产业转移园区综合竞争优势、加快园区产业建设、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政务服务和督促检查等 8 项内容 28 条政策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 对环境的影响 _大__气__质__量__;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
缓解因植__被__破__坏____带来的环境压力
南水北调示意图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我国水资源总量 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__罗__斯___、加拿大、美__国___、印 度尼西亚。 2.分布 不平衡,_南__多_北__少,东多西少,水土资源不协调。 3.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原因 (1)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流量稳定。 (2)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近 严重缺水的_华__北__平__原__。
2.产业转移的方向
因此,从转移方向上说,国际上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 转移,国内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产业类型上说, 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然后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 重工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产业转移的意义 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地区 _经__济__发__展__的重要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 其差异如下表所示。
业结构调整,
产业转移,有
中
展处于成熟期 也接受了环
缩短 国
和衰退期的产 境的负面影 助于缓解_就___
家 产__业__升__级__时 业,组织产品 响
_业__压__力_
间,加快工
的加工
业化进程
(一)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及主要驱动因素 1.路线
2.主要驱动因素 (1)劳动力成本变化是国内产业转移最基本的 动力。 (2)政策引导、_市__场__拓__展__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3)其他因素,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物__流__速__度___ 和物流成本等。
二、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_原__生__产__地__ 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_国__际__产__业__转__移___、区域产业转移。 3.目的:追求更高_利__润__,扩大销售市场。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原因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 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_高__,发展中国 家内部交易成本_低__,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__内__市__场__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会 开辟国际市场。 (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 1.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 劳动密集型产 _资__源__密__集__型___产业和 技术密集 业和轻工业 ―→ 资金密集型产业 ―→ 型产业
材料二 下图为河北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示意图。
(1)简析秦唐沧沿海地区承接北京重化工业转移的优势区位 条件。
(2)保定侧重于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等, 简述这对保定发展的意义。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 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 效益。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 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 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促进了该地区生 态环境建设等。 (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 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
2.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以煤炭 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②_北__煤__南__运__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 ③提高天然气等_清__洁__能__源__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
(3)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_西__多__东__少__,北多南少。 ②陆上四大气区:新疆、_青__海__、_川__渝__和陕甘宁。 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_东__部__,发展_西__部__。
[答案] (3)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技术难度大;穿越 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
(4)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 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 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 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 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 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 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1)简述左图 A 处地貌 的形成过程。
(2) 分 析 太 行 山 东 侧 山 麓地区“盛产”古都的自 然原因。
[解析] 第(1)题,A 处为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在河 流出山口处形成的。第(2)题,太行山东麓在气候、地形、地 势、水源等方面都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 (1)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 阔,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泥沙在山前(山麓)堆积。
[例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太行山脉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其东 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的 大走廊。2014 年 12 月 12 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时 11 年终 告完成,正式通水。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 黄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 促进区域产业 改变区域地
整
分工与合作 理环境
发 达 国 家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 移,使国内的生产要 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 业,为_产__业__结__构__顺 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相应优势 产业,发展处 于开发期和增 长期的产业, 进行产品的设 计和组织营销
将_重__化__工 业向国外转 移,环境污 染状况得到 改善
③针对天然气输送工程,主要分析天然气输出地区资源 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等;天然气输入地区的能源问题、 环境问题等。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位于青藏高原上,可_自__流__供__水_,但水量有限, 西线工程 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_西__北__地__区__和华北部分地
区补水 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可自 中线工程 流供水给__华__北__平__原__大部分地区 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因地势北 东线工程 高南低,需_抽__水__北送
广东边远地 区的产业集 群效应
珠三角地区生产成 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
本上升,经济效益 相对落后地区扩散,_缩__小_
下降
地区差别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
2.从地域分布来看 使欠发达地区的 环境污染 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
基础落实练 点击此处
题型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
(二)近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类型
主要原因
影响
沿海企业向 寻求廉价_资__源__和 促进迁入区发展,也会对
内地的迁移 低成本
_生__态__环__境___造成不利影响
台湾产业向 大陆转移
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
大陆经济的发展, 投资环境改善
和_高__技__术__产__业__的发展, 创造_就__业__机__会__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的线路 (1)一期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 轮南 油气 田,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 后到达 上海 。 (2)二期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 霍尔果斯口岸,向西 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 广州 。
[温馨提示] 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线走向的因素很多,如地形、地质条 件、河流、补充气源地等,而城市的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市 场消费量,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之一。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发 展的影响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_经__济__优__势__,促进经济发展;
②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__就__业__机__会__,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_投__资__环__境__,吸引更多国内外资 金;缓解争水矛盾,利于_社__会__安__定___。 (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 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_地__面__沉__降__。
题型二 产业转移
[例 2]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 年 7 月 11 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 全会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其中一项重要的内 容是:对推动产业升级转移任务作出安排。为承接北京产 业转移,河北确定了 40 个承接平台,天津确定了“1+11” 个承接平台用以对接产业转移。
(2)太行山东麓夏季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增加降水量; 冬季太行山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减弱冬季风的侵袭,使气温 不至于太低;东麓处于山前冲积扇(பைடு நூலகம்带),地形平坦;地势略 有倾斜,便于排水,少洪涝;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3)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 (4)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解析] 第(3)题,主要是中线工程要穿过多条山脉和河流, 工程量和技术难度较大。第(4)题,南水北调为华北地区提供较 为充足的水源,对其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