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礼貌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礼貌原则使用不同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中西方礼貌现象的分析,会发现这里有一个冲突:汉文化人认为英文化人的迎合方式不够谦逊,自以为是;而英文化人把汉文化人的“否定自贬”看成是自卑虚伪,言不由衷。有时过分谦虚被认为是缺乏自信和力量的表现,这种谦逊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对恭维与祝贺的态度也很不一样,我们看到中国人的谦逊是尽量贬低自己、自己的成就、所有物等。因为汉文化一向强调中庸之道,“不敢为天下先”,不主张炫扭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谦虚使人进步,谦谦君子为人之楷模。所以在得到别人夸奖时,中国人总是说“哪里,哪里”,“过奖”。而西方文化历来强调个体和个人价值、培养个人的自信、对事情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获得成就后的狂喜。如果东西是好的,他们会称赞;面对夸奖赞扬,他们敢于大大方方地接受。所以,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影响到英汉两种
语言的跨文化交际。
对西方来讲,“策略准则”是人们交际时最经常采用的准则。对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以平行或平等的关系为取向的西方社会来说,个人利益、个人权力、隐私、个人自由、个人领域、个性解放或自我实现,都被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人们之间,哪怕上级对下级,父母对子女,教师对学生实施“指示性”言语(诸如“请示“、“命令”、“普告”、“建议”、“劝告“等)行为时,人们必须遵循“策略准则”以减少对别人消极面子的威胁,或尽盆减少语气的强迫性。然而从中国的传统来看,人们的行为是受社会期望所制约的。正所谓“上下有义”、“贵残有分”、“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内外有别”。替如,通常只有长对幼者,上级对下级,教师对学生,父母对子女,老板对雇员实施“指示性”言语。反之则不妥,或被当成不札貌的表现。因此,人们在实施“指示”行为时,通常无需“委婉”、“间接”、“迁回”,只要直接指示(一般惯用祈使句)即可。这种现象是“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所造成的,是“名正言顺.’的具体体现。贾玉新在《跨文化交际学》一书中有如下的总结:在中国社
会,人们在打扰别人时常采用“指示性”言语行为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习惯用“抱歉”性言语行为以示礼貌。说英语的人使用“谢谢”比说汉语的人要普遍得多,而我们说汉语的人不像西方人那样频频致谢,我们对理所当然的服务一般不予致谢。在美国或其它西方社会,因为其文化取向
、社会格局、人际关系与东方截然不同,如在东方国家,人们间路时说“借光”、“劳驾”等“指示性”言语,而在类似情景中,西方人惯常使用类似“excuse me”,的“抱歉”性言语行为表示礼貌,以尽量减少对别人的损失。
中国社会之称呼系统远比西方复杂,中国较为习惯于非对等式(onorecipiocalasymmeterical)的称呼类型,而西方偏爱于对等式(reciprocal-symmetrical);中国非对等式之称呼语的使用表现出一种权势取向,它是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而西方社会,由于受平行社会关系、个人本位取向的影响,人们所祟尚的对等式称呼较充分地体现出来。总之,不同社会对不同准则的选择和侧重是由不同社会间的文化取向、价值观这些因素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