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学术》教案完美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1.了解浙东学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2.了解贯穿于文中的求是求真、经世致用的思想及其治学要“切于人事”的主张。
对应学生用书P81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乾隆进士,官国子监典籍。
学识渊博,史学理论有独到见识,章学诚一生主修、参修各类地方史志十余部,并撰写了大量的志评著作。
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方志立三书议》提出方志分立三书的主张,标志着其方志理论的成熟、修志体例的完备和方志学的建立。
他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思想,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历史学和目录学理论,被梁启超称为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
他曾参与《续资治通鉴》的纂修,又主修《湖北通志》,著有《文史通义》9卷,《校雠通义》4卷,《方志略例》2卷,《文集》8卷,《外集》2卷,《湖北通志检存稿》4卷及《未成稿》1卷,《外编》18卷等。
去世120年后由刘承干搜集整理出版了《章氏遗书》。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
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
“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漠不关心“当世之务”。
究其根本,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结果。
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自题画像说:“官登四品,不为不达;岁开七秩,不为不年;插架图籍,不为不富;研思经史,不为不勤;因病得闲,因拙得安,亦仕亦隐,天之幸民。
”钱氏这种精神状态,是大部分乾嘉时期学者的典型代表。
另一方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为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
《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学力著成的史学论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
全书共九卷,分内篇、外篇两部分。
《浙东学术》教案与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浙东学术》教案与学生学习效果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方式也在逐渐转变。
以教学资源共享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取代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浙江省在教育领域中始终保持着先进的思想和开放的态度,针对学生学习资料的教育资源已经得到了全面发展。
本文就是针对教育资源中的《浙东学术》教案为载体,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共同价值的探究和研究有所帮助。
一、浙东学术教案的发展历程《浙东学术》是浙江省一份风格独具的优秀学术杂志,自出版以来一直以推动浙江省学术成果研究和学术交流为使命。
而《浙东学术》教案自2004年开始发行以来,其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
浙东学术教案以浙江省的高校为载体,以学生的特长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每年为浙江省的大学生准备上千个专业教学教案。
目前,浙东学术教案已经成为浙江省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受欢迎程度和知名度不断上升,不仅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二、浙东学术教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要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技巧,最基本的条件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时教案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浙东学术教案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帮助作用。
1.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浙东学术教案对于学生成绩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点,又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复习和掌握重点内容。
2. 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浙东学术教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少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盲区,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促使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认知。
3. 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浙东学术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浙东学术教案的几点建议虽然浙东学术教案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加知识点理解、强化教师与学生间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显著。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Word版含解析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走近先贤中国“方志之祖”——章学诚1.生平简介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章学诚少年时酷爱文史书籍,且能举其得失。
后寓居北京,游于内阁学士朱筠之门,得以遍览群书,并与钱大昕、邵晋涵、戴震诸名流往来甚密,讨论学术源流及异同。
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典籍。
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等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
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
章学诚虽长于史学,但从未得到清政府的重用。
因此他把自己的史学理论,用于编修方志的实践中。
编修方志在他一生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使他成为方志学建立的极其重要人物。
梁启超把他誉为中国“方志之祖”“方志之圣”。
2.主要成就参与《续资治通鉴》纂修,主修《湖北通志》。
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等。
3.地位影响章学诚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提出了方志分立三书的主张。
他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论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其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
◎背景呈现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
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主张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
“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对“当世之务”漠不关心。
清朝统治者在采取高压政策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通过修史、编书(《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等手段,网罗“人才”,“净化”典籍,就更加助长了考据之风。
另一方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
浙东学术
浙东学术教学目标1、了解浙东学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2、了解贯穿于文中的求是求真,经世致用的思想及其治学要“切于人事”的主张。
3、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一、走近经典《文史通义》是我国清代一部综论文史、品评古今的学术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它也是章学诚的代表作。
它和刘知几的《史通》一起被视为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1.作者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和史学,也提出了编写文史的主张。
他对编纂史书的具体做法,又表现在他所修的诸种地方志之中。
章学诚在这部书中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创立了方志学,从而奠定了章学诚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
章学诚在《与族孙汝南论学书》一文中回忆他的童年时说:“仆尚为群儿,嬉戏左右,当时闻经史大义,已私心独喜,决疑质问,间有出成人拟议外者。
”这说明章学诚自幼对经学和史学理论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所发的议论经常令大人吃惊,在这方面显示出良好的资质。
章学诚十五六岁时,随父亲到湖北应城,从馆师学习举子业。
但他对此却很厌烦,于是偷偷说服了妻子,将金银首饰摘下,卖钱换来纸笔,雇来县里的小书吏,连夜抄录春秋内外传,以及东周、战国时的子、史书,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图,把它们分析开后重新组合,编纂成纪、表、志、传体裁的史书,共100多卷。
可是这些事情还没来得及完成,他便因“馆师所觉,呵责中废”。
可见他在青少年读书时期,主要经历也是用在历史编纂学方面的。
他真正萌生撰写一部史学理论著作的想法,是在他29岁的时候。
章学诚曾说:“尝以二十一家义例不纯,体要多舛,故欲遍察其中得失利病,约为科律,作为数篇,讨论笔削大旨。
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浙东学术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
浙东学术1.连线作者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53岁时助编《续资治通鉴》,并主修《湖北通志》。
晚年目盲,仍孜孜于著述,口授他人代书,卒年64岁。
章学诚终其一生,从事于古今学术的总结批判工作。
由于生活动荡,他在这方面的重要论著,几乎全部撰写于车尘马足之间,死后,才由其子汇刻成《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1920年,他的全部著述被合刻为《章氏遗书》。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继《史通》之后的重要史学理论著作,重在阐发史学的本质意义、论述史学的作用。
2.整体感知《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之力著成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全书共九卷,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
内篇多半泛论文史,外篇阐述修志体例。
其论学主旨,以“考索”与“义理”并重,但反对无目的的考索和空谈义理。
其主要理论是:其一,“六经皆史”论;其二,有关历史编纂学问题;其三,把方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浙东学术》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集中论述了作者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
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穿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气和烈烈激情。
1.识字注音天铎.( ) 桎梏.( ) 蕺.山( ) 迥.殊( ) 2.一词多义(1)事⎩⎪⎨⎪⎧彼不事.所事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吾得兄事之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2)制⎩⎪⎨⎪⎧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其牙机巧制履至尊而制六合(3)果⎩⎪⎨⎪⎧ 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 未果,寻病终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4舍⎩⎪⎨⎪⎧ 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 屋舍俨然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广成传舍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军三舍(5)足⎩⎪⎨⎪⎧ 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 非利足也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6)得⎩⎪⎨⎪⎧则吾不得而知之矣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此言得之 吾得兄事之3.古今异义(1)天人性命..之学 古义:________________。
《浙东学术》教案研究方法探究
浙东学术是一本较为有名的学术杂志,其中不仅涵盖了学术研究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有关教育教学的文章,其中的教案研究更是备受关注。
教案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备受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对浙东学术中的教案研究进行探究,尤其是其中用的研究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教案研究的意义教案研究是教学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教材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和教师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案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教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来探索优秀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教学评价不同,教案研究的重点在于对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反应和教学效果,并总结教育教学法的规律和启示,以便于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教案研究方法教案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
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是教案研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方法,它的主要任务是查找、收集和整理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
为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先确定要研究的主题和方向,具体收集有关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文献材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此来推动教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和提高课程教材的质量。
2. 观察法观察法是教案研究中的另一重要方法,它利用直觉感受、事实记录和数据统计等手段,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反应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
观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视频、录音、记录单等。
观察的重点在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3. 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一种比较系统和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它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和结论的正确性,并且能够进行更为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实验研究方法包括单变量设计、多重因素设计、因果分析和实验组织等,通过将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教学方法优劣的结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浙东学术-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
浙东学术-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教案背景《人教版选修》是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教材,是广大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其中,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是其中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研读,深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本教案旨在结合浙东学派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对《人教版选修》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经典进行探究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为: - 了解浙东学派的学术思想和方法,并应用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研读中; - 掌握《人教版选修》中所涉及的典籍及其主要思想; - 培养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和解读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程安排第一课:王阳明心学1.教师介绍浙东学派的历史和思想内涵;2.给学生分发王阳明心学相关资料并讲解;3.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思考与讨论;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心得。
第二课:《孟子》1.教师介绍孟子的思想体系和事件背景;2.给学生阅读《孟子》书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阐释其中的思想;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感受孟子思想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课:《诗经》1.讲解《诗经》的起源和历史地位;2.让学生阅读选定的《诗经》,并试图解读其中的意象和象征;3.设计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去感受和表达《诗经》中所表达的情感。
第四课:《大学》1.介绍《大学》的作者和思想背景;2.让学生阅读《大学》中的相关片段,并进行解读;3.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讨论、角色扮演、美术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思想要义。
四、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 - 学生作业的评分和点评; - 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的质量; - 学生课堂表现和主动性。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的教学反思主要包括: - 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得当和有效; - 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是否高; - 教学效果是否理想。
《浙东学术》教案编写指南
《浙东学术》教案编写指南教育是人类文明的核心,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为了保证有效的教育,教师需要制定教案来指导他们的教学。
教案编写是教学准备的首要任务之一,因为它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和方向,使他们的课堂更有组织、更有效。
在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
要编写出良好的教案,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种名为《浙东学术》教案编写指南的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编写教案。
一、教案编写的目的和作用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学前认真分析、备课和设计的产物。
教案的编写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指导教学: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师统筹规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保证教学质量:教案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3.增加教师工作效率:教案可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减少教师备课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提高教师工作效率,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二、《浙东学术》教案编写指南的具体步骤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制定教案的先决条件。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知识、技能和体验。
同时,教学目标要有可参考性,对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明确,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2.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的知识要点、教学的技巧方法和设计的情境等。
在选定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材的要求。
同时,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和实物等,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感性体验。
3.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学方法应考虑到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特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中还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选择,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浙东学术》教案.
《浙东学术》教案2011-02-20《浙东学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浙东学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2、了解贯穿于文中的求是求真,经世致用的思想及其治学要"切于人事"的主张。
3、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一、走近经典《文史通义》是我国清代一部综论文史、品评古今的学术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它也是章学诚的代表作。
它和刘知几的《史通》一起被视为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作者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和史学,也提出了编写文史的主张。
他对编纂史书的具体做法,又表现在他所修的诸种地方志之中。
章学诚在这部书中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创立了方志学,从而奠定了章学诚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
章学诚在《与族孙汝南论学书》一文中回忆他的童年时说:"仆尚为群儿,嬉戏左右,当时闻经史大义,已私心独喜,决疑质问,间有出成人拟议外者。
"这说明章学诚自幼对经学和史学理论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所发的议论经常令大人吃惊,在这方面显示出良好的资质。
章学诚十五六岁时,随父亲到湖北应城,从馆师学习举子业。
但他对此却很厌烦,于是偷偷说服了妻子,将金银首饰摘下,卖钱换来纸笔,雇来县里的小书吏,连夜抄录春秋内外传,以及东周、战国时的子、史书,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图,把它们分析开后重新组合,编纂成纪、表、志、传体裁的史书,共100多卷。
名师精编--《浙东学术》课件2(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经世致用
浙东学术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配人教版)◆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 稽(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酷爱文史书籍, 且能举其得失。后寓居北京,游于内阁学士 朱筠之门,得以遍览群书,并与钱大昕、邵 晋涵、戴震诸名流往来甚密,讨论学术源流 及异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中进士,其后 历主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讲席,纂修 和州、永清、毫州等方志。晚年参与《续资 治通鉴》纂修,又主修《湖北通志》。著有 《史籍考》《文史通义》《校雠通义》等。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配人教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多维探究 激活你的思维 1.浙东学术是怎样一个学术帮派?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 时期?
提示:浙江自古为“文化之邦”,宋明以后,更是人才辈 出,学派林立,文化繁荣,形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浙 东学派”。这个学派在宋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史上占有主导地 位,对近世中国也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从大致上看,浙东学 派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宋时期,这是浙东 学术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是南宋时期,这时形成了浙东诸学 派。 第三阶段是明代,这个时期主要是以阳明心学的兴起为主 要内容。第四阶段是清代的浙东学派。这个时期是浙东学术的 全盛时期,主要代表有一代大儒黄宗羲、史论大家章学诚、史 学纂修专家邵晋涵等。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配人教版)◆ 2.明清之际的浙东学术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①浙东学术是适合商品经济发展的观念形态。黄宗 羲明确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认为凡“不切于民用”的 皆为“末”,批评“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这 显然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思想。②浙东学术在客观上起到了 破除传统观念的思想解放作用。如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以明白 的语言,肯定“良知”“吾心”是判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这 在当时可说是对儒家传统和经典的权威性的大胆挑战,对于冲 破长期被程朱理学控制的局面,活跃学术空气,解放人们思想,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③渐东学术的主体道德意识学说在中国伦 理思想史上有积极作用。④浙东学术为我国的教育思想史积累 了宝贵的财富。浙东学派的各代表人物不仅是深刻的思想家, 而且也是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⑤浙东学术特别是阳明心 学促进了明清之际及以后的启蒙思想。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九单元 浙东学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分古今 不可.以.空言讲也(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 而空言义理以.为.功(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古义: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行为; 办事,做事)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古义:人世间的事。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 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名词,事件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名词,事情 事 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动词,做 阳明得之为事功 名词,事业 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动词,取得 其制稍异于前 名词,规格,形式 制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动词,规定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动词,统率 履至尊而制六合 动词,控制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副词,仍旧
广故数言欲亡 副词,故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而为经世之书 名词,著作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名词,奏章 书 素不闻诗书之训 名词,泛指经书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名词,《尚书》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动词,写字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动词,治理 知有史而不知有经 名词,经学 经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形容词,整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动词,经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经书
浙东学术
-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Y预习导引 UXIDAOYIN
H核心归纳 EXINGUINA
《文史通义》是一部综论文史、品评古今的学术著作,它凝聚了 作者大半生的心血。《浙东学术》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 一篇,集中论述了作者所持的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 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 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串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气和烈 烈激情。学习本文,要了解章学诚反对“空言问学”、提倡“切于 人事”的学术思想,体会浙东学术的务实精神。
高中语文《浙东学术》教学参考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浙东学术》教学参考文化背景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
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
“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漠不关心“当世之务”。
究其根本,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结果。
清初以来接连不断的文字狱,通过杀戮和流放来禁锢人们的思想,迫使知识分子不敢再有独立的思考,甚至不敢谈论“清风明月”,噤若寒蝉,不得不放弃经世致用的理念,割断学术与政治的纽带,一头钻到故纸堆里,做起了考证的学问。
清朝统治者在高压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通过修史、编书(《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等手段,网罗“人才”,“净化”典籍,就更加助长了考据之风。
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自题画像说:“官登四品,不为不达;岁开七秩,不为不年;插架图籍,不为不富;研思经史,不为不勤;因病得闲,因拙得安,亦仕亦隐,天之幸民。
”钱氏这种精神状态,是大部分乾嘉时期学者的典型代表。
另一方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想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
他出生于中小地主家庭,少时多病,家道衰落,读书也很迟钝,背诵能力很差,却对史书情有独钟。
他后来回忆说:“史部之书,乍接于目,便似夙所攻习然者,其中利病得失,随口能举,举而辄当。
”(《家书六》)他小的时候还曾对《左传》《春秋内外传》等书改换体例,加以缩编。
由于他率真自得,学问“不合时好”,不肯作时文讨好考官,自22岁至30岁,四次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都榜上无名,穷困潦倒,靠给人家编写地方志为生。
然而在精神上他却是昂扬向上的,“意气落落,不可一世”,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用了三年时间购齐23部历代正史。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九单元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1.了解浙东学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2.了解贯穿于文中的求是求真、经世致用的思想及其治学要“切于人事”的主张。
对应学生用书P81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乾隆进士,官国子监典籍。
学识渊博,史学理论有独到见识,章学诚一生主修、参修各类地方史志十余部,并撰写了大量的志评著作。
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方志立三书议》提出方志分立三书的主张,标志着其方志理论的成熟、修志体例的完备和方志学的建立。
他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思想,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历史学和目录学理论,被梁启超称为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
他曾参与《续资治通鉴》的纂修,又主修《湖北通志》,著有《文史通义》9卷,《校雠通义》4卷,《方志略例》2卷,《文集》8卷,《外集》2卷,《湖北通志检存稿》4卷及《未成稿》1卷,《外编》18卷等。
去世120年后由刘承干搜集整理出版了《章氏遗书》。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
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
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
“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漠不关心“当世之务”。
究其根本,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结果。
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自题画像说:“官登四品,不为不达;岁开七秩,不为不年;插架图籍,不为不富;研思经史,不为不勤;因病得闲,因拙得安,亦仕亦隐,天之幸民。
”钱氏这种精神状态,是大部分乾嘉时期学者的典型代表。
另一方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为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
《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学力著成的史学论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
全书共九卷,分内篇、外篇两部分。
高中语文 第九单元 浙东学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十二页,共35页。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xìngmìng)之说 “名本词”的,意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
_以__…__…__为__本___________
后人贵经术 “贵”,_形__容__词__活__用__为__动__词__,__看__重_ 朱陆异同,干戈门干户戈 “干戈”,_名__词__(m__ín_g__c_í)_活__用__为__动__词__,动 不得不殊门户 “殊”,_形__容__词__活__用__为__动__词__,__另__外__建__立__
第十九页,共35页。
5.下列(xiàliè)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切:切合
B.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究:考究
C.知史学之本于《春秋》 本:根本
D.不特无门户可持
特:只是
答案: C C项,“本”在此句中是动词,意思是“发源 (fāyuán)、来源”。
第二十页,共35页。
第四页,共35页。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经:动,治理
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名词,经学
经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形容词,整 既 六窈 艺窕 经.以传寻皆壑通(, 习jīn之亦ggu崎名ò)岖词,而经经.书丘动词,经过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动词,治理
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名词,事件(shìjiàn)
第十页,共3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东学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浙东学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2、了解贯穿于文中的求是求真,经世致用的思想及其治学要“切于人事”的主张。
3、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走近经典
《文史通义》是我国清代一部综论文史、品评古今的学术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它也是章学诚的代表作。
它和刘知几的《史通》一起被视为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作者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和史学,也提出了编写文史的主张。
他对编纂史书的具体做法,又表现在他所修的诸种地方志之中。
章学诚在这部书中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创立了方志学,从而奠定了章学诚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
章学诚在《与族孙汝南论学书》一文中回忆他的童年时说:“仆尚为群儿,嬉戏左右,当时闻经史大义,已私心独喜,决疑质问,间有出成人拟议外者。
”这说明章学诚自幼对经学和史学理论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所发的议论经常令大人吃惊,在这方面显示出良好的资质。
章学诚十五六岁时,随父亲到湖北应城,从馆师学习举子业。
但他对此却很厌烦,于是偷偷说服了妻子,将金银首饰摘下,卖钱换来纸笔,雇来县里的小书吏,连夜抄录春秋内外传,以及东周、战国时的子、史书,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图,把它们分析开后重新组合,编纂成纪、表、志、传体裁的史书,共100多卷。
可是这些事情还没来得及完成,他便因“馆师所觉,呵责中废”。
可见他在青少年读书时期,主要经历也是用在历史编纂学方面的。
他真正萌生撰写一部史学理论著作的想法,是在他29岁的时候。
章学诚曾说:“尝以二十一家义例不纯,体要多舛,故欲遍察其中得失利病,约为科律,作为数篇,讨论笔削大旨。
”(《与族孙汝南论学书》)
章学诚在太学志局的不幸遭遇,是促使他下决心着手撰写《文史通义》的直接原因。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章学诚进入太学志局,参与《国子监志》的编修工作。
但他一旦进入志局,便感到处处受牵制,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干。
尤其令他气愤的是,志局监领嫉贤妒能,倚仗自己手中的权力,颠倒是非,排挤和打击真才实学之士。
数年之后,章学诚忍无可忍,于是愤然离开志局。
离开志局后不久,他给曾任顺天乡试考官、一向很关心和器重他的朱春浦先生写了一封长信,通过叙述刘知几在史馆里的遭遇,不仅暗示了自己离开志局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了自己开始撰写《文史通义》的原因和动机。
1772年,时年35岁的章学诚开始动笔写《文史通义》。
由于章一生贫穷,为了生计常常要四处奔波,使他不可能安稳坐下来从事学术研究,所以《文史通义》一书的写作时断时续,进展十分艰难和缓慢。
章学诚逝世前一年,因为积劳成疾,已经双目失明,即使这样,仍笔耕不辍。
但天不假年,他早已列入计划的《圆通》、《春秋》等篇还未及动笔,便遗憾地死去。
可见,《文史通义》一书的写作,自章学诚35岁起,至他64岁逝世时止,共历时29年。
但严格说来,仍没有写完。
关于浙东学派
狭义浙东学派,指清初以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为代表研究经学兼史学的经史学派,因这些代表人物均系浙江东部故名。
广义的浙东学派包括狭义浙东学派,及浙江其他地区的学术派别,如宋今浙中(浙江中部地区)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今浙南(浙江南部地区)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
(注:古以钱塘江为界,分为“浙西”、“浙东”,今杭嘉湖地区古为“浙西”,而宁(甬)绍、台温、金丽衢地区均属“浙东”地区)
狭义的浙东学派指今绍兴、宁波、台州一带学者所发展的学术,盛于明清,源头可追溯至两宋。
因学人籍贯及活动范围多在宁绍(今宁波绍兴)地区,地处浙江之东部(注:古以钱塘江为界),故名。
阳明学派及浙东史学或包含其中。
二、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故其见于世者见:通“现”,表现。
2、词类活用
后人贵经术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3、古今异义
而空言义理以为功。
以为:古义:把……当做。
今义:认为。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人事古义:人世间的事。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讲学者古义:谈论学问的人。
今义:教授知识的人。
不可以言讲也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三、合作探究
1、探究第一段
原文:
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
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译文:
研究天与人、性与命的学问,不可用抽象的言辞来讲啊。
所以司马迁本着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写出了有益于治国安邦的著作(《史记》)。
儒者想尊崇人的天赋禀性,却又抽象地谈论义理来作为(治学的)功绩,这就是宋明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所讥讽的原因啊。
原文:
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
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
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
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
译文:
孔子说:“我要把我的思想托付于空洞的理论,倒不如在叙述具体历史事件中体现出来深切彰显啊。
”这就是《春秋》为什么可以有助于治国的缘故啊。
圣明像孔子,言语代天行教化,尚且不以空洞的话取胜,何况别人呢?所以善于说天与人、性与命,没有不切合于社会现实的。
夏商周三代的学术,只知道有史学而不知道有经学,是因为它切合社会现实啊;
后人看重经术,(也)因为它就是三代的历史啊;近代儒者谈论经学,好像在社会生活之外,另有所谓的义理啊。
浙东学术,谈论性与命的必考究于历史,这是它卓然自立的原因啊。
2、探究第二段:
原文: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究其所以纷论,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
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
故其见于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
译文:
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为门户之见大加攻伐,(他们的争论)是多年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所在,也是多年以来(阻碍)学术的荆棘林啊。
推究他们争论的缘故,是因为他们只是空话沸腾而不切合世事罢了。
明了史学本于《春秋》,明了《春秋》是可以用来治理国家的,就应该知道性与命的学问不能空说,而谈论学问的人一定要有实事可做,不但是没有门户之见可持,而且没有渠道持门户之见啊。
浙东学术,虽然源流是一样的,但因为他们的境遇不同,所以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同),王阳明发挥它而立了功绩,刘宗周发挥它而成就了气节,黄宗羲发挥它而隐居不仕,万氏兄弟发挥它而治经著史。
原文:
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
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译文:
虽然同出于一个源头,而表现出来的形态却有很大差别,这是因为他们各自有事可做的缘故啊。
那些不做应该做的事,而只是空论天赋禀性,空谈学问,(他们的学说)就像黄茅白苇,面目非常相像,不得不创立不同的门户,来表示自家的见解而已,所以只有浅陋的儒者才争门户之见啊。
原文:
或问事功气节,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曰: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
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
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
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
译文:
可能有人说:功绩气节,真的可以和著述相提并论吗?回答说:史学之所以可以资治,(因为它)本来就不是空洞的著述啊。
例如六经,同出自孔子之手,儒家先辈认为成就没有大过《春秋》的,正是因为它切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啊。
后来的人说到著述的,舍弃今世而迷恋古代,舍弃社会现实而谈论性命天人,则是我不得而知的了。
治学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不足以言史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