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资料.docx
城市规划原理C复习篁点第一章城市与城铁化(6. 25%)1.城市的定义一一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现代城镇的三个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3.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依据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僚以上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β4.城镇化的含义:(11人口职业转变: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2)产业结构转变:农业产业转换为非农产业(二、三产业);<3)土地与地域空间变更: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4)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5.理解城镇化的含义要从人口、产业、空间和文化四个方面。
6.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城镇化定义: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与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8.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悬,不仅是建立在其次、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9.绘制城镇化发展的S 形曲线,10.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其特征:起步阶段一一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一一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不长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一一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己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11城慎化测度方法:人口指标法、第合指标法12.当前我国所处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6.25%)1.《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占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上海市考研城乡规划复习资料城市发展与规划原理梳理
上海市考研城乡规划复习资料城市发展与规划原理梳理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各个城市都在不断扩张和完善。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上海这座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城市中,城乡规划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系统梳理上海市考研城乡规划复习资料,重点关注城市发展与规划原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城市发展与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城市发展与规划原理是指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各个方面的原理和理论。
1. 城市发展原理城市发展原理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原理、均衡发展原理和协调发展原理。
其中,可持续发展原理强调城市发展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均衡发展原理要求城市间的发展要均衡,避免出现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差异过大的问题;协调发展原理强调城市发展要与人的需求相协调,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文关怀。
2.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城市规划需要遵循的原则和理念,包括功能分区原理、布局合理性原理和可行性原理。
其中,功能分区原理要求城市内不同功能区域互相独立,有机衔接,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布局合理性原理要求城市各个部分的布局要合理,兼顾功能布局、环境布局和交通布局等方面;可行性原理强调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脱离实际,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
二、上海市城发规原理的实践案例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其城市发展与规划原理在实践中有着丰富而具体的案例。
以浦东新区为例,其规划和发展体现了上海市城发规原理的实践。
1.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发展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市的新兴经济区,以起步区、开发区为导向,通过规划与发展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良好形态。
在规划方面,浦东新区坚持功能分区原则,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划定和规划,形成了以商务区、金融区、科技创新区和居住区为主的多功能区域。
在发展方面,浦东新区注重均衡发展,通过引入国内外优质资源和资本,推动了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城市间的平衡增长。
城市规划原理 总复习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专项控制和有机组成部分。
3. 区域规划 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 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 作出的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安排。 4.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一化二系三结构”。
2.3 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2.3.1 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 提出功能融合,否定雅典宪章提出的机械分区。指出人的相互作用 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提出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 之间基本的动态的统一性,并且要明确邻里与邻里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
2. 土地利用规划 基本内容包括土地用途分区和总体指标确立。
全国、省级、地级土地利用规划应划定主要的农田保护区、土地管理 区、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区等
县乡级划定土地用途分区,按农业用地区、种植园用地区、林业用地 区、牧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 区、自然与人文景观区及其他用地等九类用地划界。
4.3.4 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
用地适用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 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 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
表:我国地形的分类
名称 极高山 高山 高中山 中山 低中山 低山 绝对高度(m) >500 3500~5000 1000~3500 1000~3500 1000~3500 500~1000 相对高度(m) >1000 >1000 >1000 500~1000 200~500 200~500 名称 高丘陵 低丘陵 高原 高平原 低平原 绝对高度(m) 200~500 >200~500 >1500 200~1500 <200 相对高度(m) >200 50~200 <200 20~50 <20
上海市考研城乡规划学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与实践案例分析
上海市考研城乡规划学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与实践案例分析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上海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的大都市中,城乡规划学的学习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城市规划原理与实践案例的分析,为上海市考研城乡规划学的复习提供资料和参考。
二、城市规划原理1.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从整体角度考虑城市发展,科学性原则强调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民主性原则体现了人民的参与和意见的尊重,可持续发展原则则着重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均衡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
均衡性原则要求合理分配城市的功能、用地和资源,合理性原则强调城市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灵活性原则则强调城市规划的因地制宜和适应性。
三、城市规划实践案例分析1.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规划与设计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上海市规划和设计的典范之一。
该乐园的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了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注重了游客的体验和参与度。
通过分析该案例,可以深入了解城市规划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塑造的重要性。
2. 上海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要成就。
该区的规划充分考虑了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
通过浦东新区的案例,可以了解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3. 上海地铁的规划与扩建上海地铁的规划和扩建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重要举措。
通过分析上海地铁规划和扩展的案例,可以深入了解城市规划在交通领域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不同规划方案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四、结论城市规划原理与实践案例分析是上海市考研城乡规划学复习的重要资料和参考。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居民点〔PP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化〔城市规划原理P12: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三个方面。
表象的城市化过程〔百度:注重于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数量、城市规模等硬性指标的数值,忽视对城市化质量的考量。
〔而这种发展路径不可避免的产生"被城市化"现象——即在城市化指标中"被计入"的现象。
邹德慈指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人口迁移型",农村人口通过直接<打工、经商>或间接<上大学毕业、参军复员后留城>两种方式迁居城市,每年流向大中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1亿以上。
这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在统计上"被城市化",计入了所在城市的城市化率中,但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业人口,不能享受政府为当地人口提供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成为常年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候鸟"人群,最多只能做城市中的"过客",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这种城市化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不自觉、被动的过程,仅仅作为"城市化"数据的贡献者存在<PPT>①直接的城市化过程——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②间接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革命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带形城市"理论:带型城市是十九世纪四大城市设计〔田园城市,1903;工业城市,1904;带形城市,1882;方格形城市,1811理念之一。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逆城市化:即由于人口在城市大量聚集,环境品质变差,城市问题突出,中高层收入的人群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现象。
3.过渡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4.诺萨姆曲线: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四个阶段●城镇化启动阶段(1949-1957):这一阶段是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的时期,重点是建设工业城市,形成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的城镇化。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剧增,工人新村迅速崛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生了许多新型工矿城市。
●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该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
1958年在大跃进的号召下,为了追求高速度,各地盲目扩大基本建设摊子,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
但由于宏观政策的失误,加上天灾人祸造成国民经济萎缩,此时国家又采取了调整政策,通过行政手段精简职工,动员城镇人口回乡,并同时调整了市镇设置。
●城镇化的停滞阶段(1966-1978):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当时的城市甚至无法容纳因自然增长而形成的城市人口,再加上大批知青和干部下方到农村,城市人口下降,大量工业配置到“三线”,分散的工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优势来发展城镇。
重庆市考研城市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城市发展与规划原理
重庆市考研城市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城市发展与规划原理一、引言城市发展与规划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重庆市是中国内陆城市的代表,近年来在城市发展和规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探讨重庆市的城市发展与规划原理,以期为考研学生提供相关复习资料。
二、城市发展与规划原理的概念城市发展与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并加以实施的原则。
它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重庆市的城市发展与规划原理1. 适应地理环境: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势复杂多样,充满挑战和机遇。
在城市规划中,重庆市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的影响,采取合理的布局和建设方式,以便更好地发挥地理优势。
2. 积极引导产业转型:重庆市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科学规划,重庆市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均衡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中,重庆市注重均衡城市发展,不只关注城市中心区域的建设,也注重发展城市的边缘区域,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交通规划,使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发展相对平衡。
4. 保护环境资源:重庆市高度重视环境资源的保护,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重庆市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5.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中,重庆市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
在交通、水、能源等方面加大投资,加快城市建设的pace,为城市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重庆市城市发展与规划案例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这一规划与重庆市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原理紧密相关。
两江新区的规划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为主要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上海市考研城市规划学复习资料城市设计与规划原理
上海市考研城市规划学复习资料城市设计与规划原理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旨在协调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提高城市的质量和人居环境。
城市设计与规划原理是城市规划学的基础知识,是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
二、城市设计原理1. 人本设计原则人本设计原则是城市设计的核心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感受。
加强社区和居住环境的规划,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和生活舒适度。
2. 空间组织原则空间组织原则是指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等的布局。
合理的空间组织可以提高城市的通行效率和生活便利度。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空间、水资源和交通网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文化保护原则文化保护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三、城市规划原理1. 综合规划原则综合规划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
要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协调各个领域的规划工作。
2. 区域规划原则区域规划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和组织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
例如,将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进行分区,并合理布局,以提高城市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3. 交通规划原则交通规划原则是指规划和设计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交系统等。
要考虑城市的交通需求和通行效率,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4. 生态环境规划原则生态环境规划原则是指规划城市的绿地空间、水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合理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城市设计与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以上海市考研城市规划学复习资料为背景,对城市设计与规划原理进行了探讨。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一、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1.城市规划的定义和涵义2.城市规划的基本目标3.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4.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二、城市规划过程和方法1.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2.城市规划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3.城市规划的设计和调整方法4.城市规划的评估和监测方法三、城市规划的空间结构1.城市规划的功能区划2.城市规划的路网和交通组织3.城市规划的景观和绿地布局4.城市规划的建筑密度和高度控制四、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考虑1.城市规划的人口和就业控制2.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和福利保障3.城市规划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4.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五、城市规划的环境和生态保护1.城市规划的空气和水质保护2.城市规划的噪声和污染控制3.城市规划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4.城市规划的灾害防治和应急预案六、城市规划的文化遗产保护1.城市规划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2.城市规划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保护3.城市规划的文化活动和创意产业布局4.城市规划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参与七、城市规划的居民生活质量1.城市规划的居住环境和住房保障2.城市规划的教育和医疗设施布局3.城市规划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4.城市规划的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八、城市规划的跨界合作与全球影响1.城市规划的跨部门合作和政策协调2.城市规划的国际交流和合作3.城市规划的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4.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九、城市规划实践案例分析1.国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分析2.国际典型城市规划案例分析3.城市规划的成功和失败案例研究4.城市规划的创新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复习并取得好成绩。
祝你考试顺利!。
考研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与城市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
罗马帝国盛时的为于今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保存的最完整。
商都“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聚落。
魏邺称以一条东西干道将城市划分为两部分。
罗马帝国代表为公元69年火山爆发所掩埋的庞贝(Pomoeii)城。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4.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出现《管子》(城市选址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孙子兵法》和《商君书》《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图题:周王城平面想象图,曹魏邺城(实现了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平面图,唐长安复原图,元大都复原图。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存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1.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3.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4.博立叶“法郎吉”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都把“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的城市规划,所制定了的个《城市规划大纲》叫《雅典宪章》。
大纲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城市规划原理-浙大考研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随着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品有了剩余,就产生了交换条件,而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和交换次数的频繁,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交换的场所也有临时的改为固定的市2、为了进一步扩大交换,劳动分工得到加强,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与手工业从农村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发生了分化,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成为城市的雏形。
3、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城市大多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出现的。
有的城市为了巩固私有制,还修建了防御性的构筑物。
1、城市与防御要求中国古代城市的一些平面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都城则有三道城墙,城外有深而宽广的城壕,这些从防御要求出发的假设影响到城市发展。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社会阶级的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面积,与一般居民区严格区分。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常常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超经济的手段,按照其政治军事目的,新建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都城。
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史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交汇点,往往形成一些商业都会,在封建社会后期,形成了一个沿运河及长江中下游的城市带;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内地沿江河的城市或地区性的中心城市。
1、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2、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
1、不能走一些国家曾出现的情况,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大城市,在大城市外围形成圈层式的大量的环境恶劣的贫民区。
浙江省考研城市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原理
浙江省考研城市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原理浙江省考研城市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原理一、引言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了达到城市发展的目标,城市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城市发展的背景,探讨城市规划的原理和目标,并分析其在浙江省的应用。
二、城市发展的背景1. 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
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其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壮大。
2.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所需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也逐渐增大。
浙江省的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三、城市规划的原理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要素,协调各方利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城市的现状和潜力,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
2. 结构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性原则,即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和规模,达到城市结构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3. 适应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和优化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应该是动态的、可调整的,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四、城市规划的目标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各功能区的位置和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2. 提升城市品质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城市的品质,创造更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打造绿色、智慧、文化的城市形象。
3. 实现社会公平城市规划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提供公共服务设施,解决居民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平正义。
五、城市规划在浙江省的应用1. 优化杭州市区空间布局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城市规划在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考研习题笔记
城市规划考研习题笔记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1、区域理论佩鲁—1950年—增长极核理论—极化效应及扩散效应2、经济学理论基础产业(主要满足城市以外的需要。
为关键)服务性产业(满足本市的需要)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竞争和互相依赖4、交通通讯理论古登堡—1960年—可达性—交通;迈耶—1962年—《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通讯。
5、经济全球化理论控制、管理—空间集聚;制造、装配—空间扩散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工业化初期);相对集中(工业化成熟期)—工业化社会(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相对分散(后工业化初期);绝对分散(后工业化成熟期)—后工业化社会(郊区人口增长占主导)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1、城市的物质构成——公共领域(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非公共领域(社会个体)2、城市的物质环境的优化——可达性(与道路系统和交通网络有关)和外部效应(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3、城市的产业构成——英国——费希尔、克拉克——三种部类——第一、二、三产业美国——贝尔——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有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地理学——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四、城市与区域发展1、城镇体系的概念——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具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2、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主要指——物流、人流、信息流3、城镇体系的特征——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4、城乡在发展中形成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周礼。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