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三章学案第二节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3章第2节DNA的结构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3章第2节DNA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36e8553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5.png)
第2节DNA的结构学有目标——课标要求必明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1.概述DNA结构的主要特点。
2.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过程的交流和讨论,认同交流合作、多学科交叉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①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③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2.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即A+G=T+C。
3.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DNA的任何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等。
[主干知识梳理]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2.构建历程3.新模型的特点及意义二、DNA的结构项目特点整体结构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配对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三、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目的要求: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2.制作程序[边角知识发掘]1.下图为DNA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相应序号表示的物质或结构:①胸腺嘧啶;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⑤胞嘧啶;⑥腺嘌呤_;⑦鸟嘌呤;⑧胞嘧啶。
(2)脱氧核糖中的1′C是指与碱基相连的碳,5′C是指与磷酸基团相连的碳。
(3)从图中看出DNA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依据是:从双链的一端起始,一条单链是从5′端到3′端的,另一条单链则是从3′端到5′端的。
2.在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借鉴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成果?提示:①当时科学界已发现的证据;②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③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的研究成果: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07504ec89eb172ded63b78e.png)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知识导图学法指导1.体会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截距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并由此求直线的方程.2.明确平面上的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3.弄清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和其他几种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形式的适用条件,在解题时注意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4.明确利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判断直线平行和垂直问题的方法.高考导航1.利用两点坐标求直线的方程或利用直线的截距式求直线的方程是常考知识点,分值5分.2.由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或求参数的值也是高考的常考题型,以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分值5分.知识点一直线的两点式、截距式方程1.截距式方程中间以“+”相连,右边是1.2.a 叫做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a∈R ,不一定有a >0.知识点二 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若点P 1(x 1,y 1),P 2(x 2,y 2),设P (x ,y )是线段P 1P 2的中点,则⎩⎪⎨⎪⎧x =x 1+x 22,y =y 1+y22.知识点三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如下:2.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式子: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Ax +By +C =0; 条件:A ,B 不同时为零; 简称:一般式.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其他四种形式的转化认识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方程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2)方程中等号的左侧自左向右一般按x ,y ,常数的先后顺序排列; (3)x 的系数一般不为分数和负数;(4)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与它相对应,即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可以表示任何一条直线.[小试身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x a +y b=1表示.( )(2)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1) (x 2-x 1)=(x -x 1)(y 2-y 1)表示.( )答案:(1)× (2)√2.经过点A (-3,2),B (4,4)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为( ) A.y -22=x +37 B.y -2-2=x -37C.y +22=x -37D.y -2x +3=27解析:由方程的两点式可得直线方程为y -24-2=x --4--,即y -22=x +37.答案:A3.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3的直线方程是( ) A.x 3+y -2=1 B.x 2+y-3=1 C.x -2+y 3=1 D.x -3+y2=1 解析:由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可得直线方程是x -2+y3=1.答案:C4.直线x 3+y4=1化成一般式方程为( )A .y =-43x +4B .y =-43(x -3)C .4x +3y -12=0D .4x +3y =12解析:直线x 3+y4=1化成一般式方程为4x +3y -12=0. 答案:C。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3章第2节 共价晶体学案下学期(解析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第3章第2节 共价晶体学案下学期(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40bfb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d.png)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第一课时 分子晶体1.借助共价晶体模型认识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
2.能够从化学键的特征,分析理解共价晶体的物理特性。
教学重点: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一、共价晶体 1.常见晶体的结构分析(1)金刚石晶体①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以 个共价单键与相邻的 个碳原子相结合,成为正四面体。
①晶体中C-C-C 夹角为 ,碳原子采取了 杂化。
①最小环上有 个碳原子。
①晶体中碳原子个数与C-C 键数之比为 。
①在一个晶胞中,碳原子位于立方体的8个顶点、6个面心以及晶胞内部,由“均摊法”可求出该晶胞中实际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
(2) 二氧化硅晶体.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以金属铜为例):在铜的晶胞结构中,铜原子不全属于该晶胞,按均摊原则,金属铜的一个晶胞的原子数=8×18+6×12=4。
结合下图,钠、锌、碘、金刚石晶胞中含有原子的数目分别为2、2、8、8。
钠、锌、碘、金刚石晶胞示意图①每个硅原子与相邻的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构成结构,硅原子在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氧原子在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
晶体中Si原子与O原子个数比为。
①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成键,每个O原子与个Si原子成键,最小的环是元环。
①每个最小的环实际拥有的硅原子为,氧原子数为。
①1molSiO2晶体中含Si—O键数目为,在SiO2晶体中Si、O原子均采取杂化。
①SiO2具有许多重要用途,是制造水泥、玻璃、人造红宝石、单晶硅、硅光电池、芯片和光导纤维的原料。
【小结】一、共价晶体1、共价晶体的概念:2、组成微粒:3、微粒间的作用力:4、分类:5、共价晶体的通性①熔点。
共价晶体中,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要使物质熔化就要克服共价键,需要很高的能量。
②硬度。
③一般不导电,但晶体硅是半导体。
④难溶于一般溶剂。
【思考·讨论】(1)SiO2是二氧化硅的分子式吗?(2)观察对比晶体硅、碳化硅、二氧化硅的晶胞,并总结结构特征。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第3章 第2节 第3课时分子晶体晶体结构的复杂性学案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第3章 第2节 第3课时分子晶体晶体结构的复杂性学案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c27d00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c.png)
第3课时分子晶体晶体结构的复杂性课程标准1.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了解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3.能根据分子晶体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计算。
学法指导1.通过学习教材中碘、干冰等晶体结构模型,认识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根据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推断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
3.通过学习石墨等晶体结构,认识晶体结构的复杂性。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知识点一分子晶体1.分子晶体的结构碘晶体干冰晶体冰晶体(1)碘晶体的晶胞是(1)干冰晶胞是(1)水分子之间的主4.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1)分子晶体由于以比较弱的________相结合,因此一般熔点________,硬度________。
(2)对组成和结构________,晶体中又不含氢键的分子晶体来说,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
微点拨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的分子晶体,服从紧密堆积排列原理;分子间存在氢键的分子晶体,由于氢键具有方向性、饱和性,故不服从紧密堆积排列原理。
学思用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氧化硅和干冰虽然是同一主族的氧化物,但属于不同的晶体类型。
( )(2)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水中存在氢键。
( )(3)冰与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 )(4)冰与二氧化硅的晶体类型相似。
( )(5)分子晶体一般熔点较低、硬度较小。
( )2.下列各组晶体都属于化合物组成的分子晶体是( )A.H2O、O3、CCl4B.CCl4、(NH4)2S、H2O2C.SO2、SiO2、CS2 D.P2O5、CO2、H3PO4知识点二晶体结构的复杂性1.石墨晶体(1)石墨晶体是________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个C原子与其他3个C原子以共2.晶体的复杂性(1)物质组成的复杂性导致晶体中存在多种不同微粒以及不同微粒间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6da92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c.png)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教案
教学内容:
1. 运动合成:平行运动的合成、垂直运动的合成、任意方向运动的合成
2. 运动分解:平行运动的分解、垂直运动的分解、任意方向运动的分解
教学目标:
1. 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2. 掌握各种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3. 能够运用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及应用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
2. 实验演示
3. 讨论交流
4. 解题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节运动的合成
1. 引入:通过一段视频展示一辆汽车同时做直线行驶和曲线行驶的合成运动
2. 讲解:平行运动的合成、垂直运动的合成、任意方向运动的合成原理
3. 实验演示:利用滑轮组合实验演示平行运动的合成原理
第二节运动的分解
1. 引入:通过一个足球运动员在传球过程中的动作,引出运动的分解问题
2. 讲解:平行运动的分解、垂直运动的分解、任意方向运动的分解原理
3. 实验演示:利用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实验演示平行运动的分解原理
第三节综合应用
1. 练习:布置一些合成和分解的计算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求解
2. 拓展:讨论如何利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工程问题或运动问题
3.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掌握各种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实验能力,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新教材2020-2021学年生物高中人教版(2019)必修2学案:3.第2节 DNA的结构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生物高中人教版(2019)必修2学案:3.第2节 DNA的结构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1c71e052ea551810a687f5.png)
第2节DNA的结构课堂互动探究案课程标准概述DNA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搜集DNA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素养达成1.了解科学家构建模型的研究历程,领悟模型建构在研究中的应用,体会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社会责任)2.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等,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探究)3.理解并掌握DNA的结构特点,并掌握有关的计算规律。
(科学思维)你知道冷泉港实验室吗?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如今约有300位研究人员在冷泉港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
曾任冷泉港实验室负责人的沃森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奖得主。
请思考:沃森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与图中的结构一样吗?探究点一DNA的结构【师问导学】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仔细阅读教材P48~49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探究下列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借鉴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成果?(2)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错误?二、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四种基本单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写出图中数字的名称。
(3)为什么“G—C”含量越多的DNA越耐高温?(4)乙比甲结构更稳定,为什么?(5)不同的DNA分子哪些方面会有所不同?(供选:脱氧核苷酸的数量、碱基种类、基本骨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6)DNA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吗?(7)DNA中,互补链之间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靠什么连接?【智涂笔记】利用数字“五、四、三、二、一”巧记DNA分子的结构“三看法”判断DNA结构【师说核心】1.DNA的结构(1)DNA单链:脱氧核苷酸分子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如图)。
高中地理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2
![高中地理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0871835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b.png)
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习目标1。
以上海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2。
分析该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3.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升级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因素。
学习要点以上海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学习过程一、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_______________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_____________为主的产业结构、以___________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产业构成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3。
产业结构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1。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表现:2。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_____________的转变.以______________为例,3.原因:(1)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起重要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每个国家或地区根据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相比而具有的优势,_____________发展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______________可能逐渐丧失,而______________逐渐凸显,其_________需要转型,___________需要升级。
在这样的时期,____________的引导,往往能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2)从全球来看,_______________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产生一系列的新兴产业。
4。
(1)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①以_____________为主转向以____________为主;②由以____________加工制造业为主,升级为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为主.(2)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1.上海位于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交汇处,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和最大的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学案:3.2.1乙烯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学案:3.2.1乙烯](https://img.taocdn.com/s3/m/6b750d38ec3a87c24128c433.png)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激趣导读] 1864年,美国人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煤气灯泄漏出的气体可使附近的树木提前落叶。
1892年,在亚速尔群岛,有个木匠在温室里无意中将美人蕉屑点燃,其烟雾使温室的菠萝一齐开了花。
1908年,美国有人将康乃馨移植到装有石油照明灯的芝加哥温室中,结果康乃馨一直没有开花。
针对上述事实,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原来这都是乙烯捣的鬼。
[目标] 1.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2.掌握苯的分子结构特征、性质和主要用途。
3.掌握加成反应的特点。
4.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1课时乙烯一、烯烃的概念和组成1.概念: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烃。
2.分子通式:C n H2n(n≥2),最简单的烯烃为乙烯。
二、乙烯1.烯烃的工业制取原理的实验2.乙烯的组成和结构3.乙烯的物理性质4.乙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CH 2+3O 2――→点燃2CO 2+2H 2O。
②乙烯能被酸性KMnO 4溶液等氧化,使紫色KMnO 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a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 CH 2+Br 2―→CH 2Br —CH 2Br 。
b .乙烯与H 2O 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 CH 2+H 2O ――→催化剂加热、加压CH 3CH 2OH 。
c .乙烯与H 2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d .乙烯与HCl 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CH 2+HCl ―→CH 3CH 2Cl 。
(3)加聚反应乙烯能发生自身的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CH 2—CH 2),化学方程式为:n CH 2===CH 2――→催化剂CH 2—CH 2。
必修2第3章第1-2节复习学案
![必修2第3章第1-2节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9d6d03581b6bd97f19ea87.png)
必修2第3章第1-2节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协作指导】1、结合教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它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
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种带回国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
为什么?⑵为什么我国东北地区的耕作之地是一年一熟而海南岛的可以一年三熟呢?⑶天山山麓的绿洲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⑷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当地人民发展基塘农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⑸荷兰的鲜花点缀世界许多大城市,中国北方的城市出现南方的水果,说明什么?⑹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城市近郊地区的农田纷纷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蔬菜、花卉等农产品,这说明什么问题?2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回答,请你归纳总结影响农业生产与布局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拓展训练】一单选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自然条件、气候资源B、热量、光照、水分C、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D、气候、市场、交通2、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A、光热B、水源C、地形D、土壤3、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4、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主要区位因素是A、市场B、地形C、土壤D、水分5、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B、因为自然因素可以改造,所以任何地区都能发展种植业C、城市周围农业生产的重点主要是粮食、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D、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政府政策有关6、目前,农民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时主要考虑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B、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C、市场需求的变化D、流动人口的变化7、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经济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粮食作物②粮食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经济作物③水稻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小麦种植④小麦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水稻种植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8.下列不属于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区位条件有( )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水陆运输发达,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9.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是( )A.小麦和玉米混合农业B.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混合农业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D.牧牛和牧羊混合农业10.下列各组国家中,是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区的是( )A.丹麦、法国B.新西兰、南非C.美国、加拿大D.阿根廷、巴西11.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一种( )A.种植业农业B.养殖业C.自给农业D.混合农业12.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C.单产低,商品率低D.资金投入多13.下列符合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的是( )A.人口稠密,劳动力素质高B.科技水平较高C.夏季高温多雨或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D.小农经营二双选14美国的弗罗里达州利用光热优势,重点生产蔬菜、花卉,供应东北地区,主要依赖于()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B.市场的需求C.政策D.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15我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A.平原地形为主B.雨热同期的气候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D.农业技术的推广。
人教高中英语必修2Unit 3 The Internet学案2:Discovering Useful
![人教高中英语必修2Unit 3 The Internet学案2:Discovering Useful](https://img.taocdn.com/s3/m/1b54f94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7.png)
Unit 3The Internet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核心单词1.function n.功能;作用;机能vi.起作用;正常工作;运转(教材P30)They've built a kind of new PC with more functions.他们制造了一种功能更多的新电脑。
the function of a policeman 警察的职责the function of a clock 钟表的功能the function of the heart 心脏的功能perform/serve vital function 起重要作用function as 起……作用;具有……功能function as a mobile phone 具有移动电话的功能❶In your new job you will perform a variety of functions.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你将要履行许多不同的职责。
❷The sofa also functions as a bed.这沙发还可当床用。
❸Flights in and out of Taipei are functioning normally again.进出台北的航班又恢复正常了。
联想拓展:perform/fulfill a(n)...function履行……职责,发挥……作用perform a variety of functions履行多种职责function well/normally运转良好/正常即学即练单句语法填空/完成句子①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ones, they have three new unique ________ (function).②Although the electricity was cut off, the hospital continued to ________________ (正常运转).③To put it another way, his advice ________________ (起……作用) part of the solution.2.confirm vt.确认;使确信;证实;证明;批准confirmation n.证实;确认书;证明书(教材P30)Have you confirmed the Wi-Fi password?你确认Wi-Fi密码了吗?confirm that/wh-证实……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已经证实……confirm sb. in sth. 使某人确信某事confirm sb. as sth. 任命某人担任某职位❶What you have said confirms my prediction.你的话证实了我的预测。
高中物理 第3章 抛体运动 第2节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2-鲁科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
![高中物理 第3章 抛体运动 第2节 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教学案 鲁科版必修2-鲁科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https://img.taocdn.com/s3/m/341ddc2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3.png)
第2节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一、竖直下抛运动 1.定义物体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下抛出后,只在重力作用下而做的运动,叫做竖直下抛运动。
2.性质: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运动规律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g 表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那么有v t =v 0+gt ,s =v 0t +12gt 2,v t2-v 02=2gs 。
二、竖直上抛运动1.定义:只在重力作用下,具有与重力方向相反的初速度的物体的运动。
2.性质:初速度向上,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3.研究方法分段法⎩⎪⎨⎪⎧⎭⎪⎬⎪⎫上升阶段: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4.运动规律1.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包括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都是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下抛运动初速度方向向下,满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t =v 0+gt ,位移公式s =v 0t +12gt 2。
3.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向上,满足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速度公式v t =v 0-gt ,位移公式s =v 0t-12gt 2。
4.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在同一位置速度等大反向。
(1)速度的大小⎩⎪⎨⎪⎧上升阶段:v t =v 0-gt下降阶段:v t ′=gt ′(2)位移的大小⎩⎪⎨⎪⎧上升阶段:h =v 0t -12gt 2下降阶段:h ′=12gt ′2(3)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 =v 0g(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022g1.自主思考——判一判(1)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都在减小。
(×)(3)竖直下抛运动可分解为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4)竖直上抛运动和竖直下抛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但速度变化方向相反。
浙江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三章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浙江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三章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7ec5370740be1e650e9ab0.png)
1.DNA 是由四种不同的(A 、G 、C 、T)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2.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①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构成DNA 的基本骨架;②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3.DNA 分子中碱基之间一一对应,遵循卡伽夫法则 (碱基互补配对):A 一定与T 配对,A 和T 的分子数相等;G 一定与C 配对,G 和C 的分子数相等;但A +T 的量不一定等于G +C 的量。
依据卡伽夫法则可以确定是双链DNA 还是单链DNA 。
4.不同生物的DNA 碱基对的数目可能相同,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肯定不同。
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对应学生用书P491.DNA 的化学组成(1)基本组成元素:C 、H 、O 、N 、P 五种元素。
(2)基本单元:脱氧核苷酸。
(3)脱氧核苷酸分子组成: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 脱氧核糖碱基(A 、T 、G 、C )磷酸 (4)脱氧核苷酸的种类:①碱基组成: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②种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巧学妙记] DNA 结构的“五、四、三、二、一”五种元素:C 、H 、O 、N 、P ;四种碱基:A 、G 、C 、T ,相应的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两条长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一种螺旋: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提示: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少量分布。
2.双链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有什么关系?提示: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
3.每个DNA 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数是多少?磷酸数∶脱氧核糖数∶含氮碱基数的比例是多少?提示:(1)2个;(2)1∶1∶1。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案第3章第2节DNA的结构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案第3章第2节DNA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98baae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f.png)
第2节DNA的结构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遗传信息。
1.生命观念:说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2.科学思维:思考在DNA分子中碱基的比例和数量之间的规律,总结有关碱基计算的方法和规律。
3.科学探究:动手制作模型,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
2.构建过程3.新模型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这样组成的DNA分子具有恒定的直径。
(2)意义①能解释A、T、G、C的数量关系。
②能解释DNA的复制。
③模型与X射线衍射照片完全相符。
二、DNA的结构1.平面结构(如图)基本组成元素↓组成物质↓基本组成单位↓DNAC、H、O、N、P[①]碱基,[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脱氧核苷酸,共4种两条链反向平行(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称作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3′端,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一条单链是从5′端到3′端的,另一条单链是从3′端到5′端的。
(2)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三、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某学习小组,利用材料制作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请将合理的制作顺序排列起来③①②⑤④。
①组装“脱氧核苷酸模型”②组成多核苷酸长链③制作若干个磷酸、碱基和脱氧核糖④获得DNA分子的立体结构⑤制作DNA分子平面结构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经历了相同碱基配对到嘌呤与嘧啶配对的过程。
2020-2021学年高中创新设计物理教科版必修2学案:第3章 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
![2020-2021学年高中创新设计物理教科版必修2学案:第3章 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aa42c5746bec0975f465e2e7.png)
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阅读教材第45页“与引力有关现象的考虑〞局部,讨论猜测什么力维持天体的运动。
1.猜测: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的规律。
2.推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约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的1602。
3.结论:自由落体加速度和月球的向心加速度与我们的预期符合得很好。
这说明:地面物体所受的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遵从一样的规律。
思维拓展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但没有被吸到地球外表上,是因为月球受力平衡吗?图1答案 不是。
是因为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提供了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使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二、万有引力定律 引力常量阅读教材第46~47页“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局部,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理解引力常量的测定。
1.内容: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作用的引力,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这两个物体之间间隔 的平方成反比。
2.表达式:F =G m 1m 2r。
3.引力常量G :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量得出,常取G =6.67×10-11N·m 2/kg 2。
思维拓展天体是有质量的,人是有质量的,地球上的其他物体也是有质量的。
请考虑:图2(1)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吗?“两个物体之间的间隔 r 〞指物体哪两局部间的间隔 ?(2)地球对人的万有引力与人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吗? 答案 (1)都存在 质心间间隔 (2)相等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 问题2 问题3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要点归纳]1.万有引力表达式F =G m 1m 2r2的适用条件(1)两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万有引力,可用公式计算,此时r 是两个球体球心的间隔 。
(2)—个质量分布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可用公式计算,r 为球心到质点间的间隔 。
2015【步步高-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3章-第2节-第1课时-乙烯
![2015【步步高-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3章-第2节-第1课时-乙烯](https://img.taocdn.com/s3/m/f1ea0cef964bcf84b8d57b9a.png)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乙烯[学习目标定位] 1.会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了解烯烃的概念。
2.知道乙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3.知道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乙烯与H2、HCl、Cl2、H2O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石蜡油分解产物的实验探究1.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B中溶液紫红色褪去C中溶液红棕色褪去D处点燃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实验结论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上述实验结果显示,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有不同于烷烃的物质产生,即烯烃。
2.请你说明上述实验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烯烃可以[归纳总结]2.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它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从石油中可以获得大量乙烯,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它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活学活用]1.下列物质属于不饱和烃的是()2===CH—CH38H18答案 C二 乙烯的分子结构按要求填空[归纳总结][活学活用]2.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2===CH 2答案 D三 乙烯的化学性质(1)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 现象点燃乙烯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热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 答案 C 2H 4+3O 2――→点燃2CO 2+2H 2O ,乙烯燃烧时有较浓的黑烟是因为乙烯分子里含碳量(85.7%)比较大,未完全燃烧,产生碳的小颗粒造成的。
(3)乙烯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可以使生果实尽快成熟,但是用浸泡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与果实或花朵放在一起,可以延长果实或花朵的成熟期,达到保鲜的目的。
请你解释其中的奥秘。
答案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1)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无答案):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导学提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无答案):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导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21d6ed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1b.png)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小组: 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P47“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了解科学家构建模型的研究历程,体验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2.结合教材49页图文,准确描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3.能解答DNA结构相关的计算题。
【重点难点】重点: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2.DNA分子结构的有关计算规律。
难点:DNA分子结构的有关计算规律。
问题记录【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和主要特点★阅读教材47-48页,独立思考,完成下列1-2:1.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2.DNA分子的结构(1)写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2)从图中可以看出,和A 配对的一定是T ,和G 配对的一定是C ,碱基对之间靠________连接。
其中A -T 之间是________个氢键,G -C 之间是________个氢键。
(3)双螺旋结构特点①DNA 分子是由两条链构成的,这两条链按___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DNA 分子中的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_____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
碱基配对的规律是:________与T 配对,________与C 配对。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________________原则。
★二、DNA 双螺旋结构有关的计算规律★3.结合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归纳有关计算规律:(1)腺嘌呤与_______嘧啶相等,鸟嘌呤与________相等,即A =________,G =_______。
高中物理 第3章 圆周运动 第2节 科学探究:向心力学案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鲁科版高一第二册物理学案
![高中物理 第3章 圆周运动 第2节 科学探究:向心力学案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鲁科版高一第二册物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a8909acaaedd3382c4d323.png)
第2节科学探究:向心力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学科探究科学思维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2.理解向心力的效果、来源,并会分析向心力。
3.掌握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并会相关的计算。
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不同情况下向心力的来源。
知识点一向心力[观图助学]物体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是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是什么力使汽车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又是什么力让“水流星”做圆周运动呢?这些力有什么特点?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指向圆心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称为向心力。
2.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总是与运动方向垂直。
3.作用效果向心力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4.来源向心力可能是弹力、重力、摩擦力也可能是某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一个力的分力。
[思考判断](1)向心力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2)向心力既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又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
(×)(3)向心力可以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也可以是物体受到的合力。
(√)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需要有指向圆心的力用于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所以向心力不可能是恒力。
向心力始终与速度垂直,向心力不做功。
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以说是重力与弹力的合力,也可以说是弹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
知识点二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探究过程(1)m、r相同,改变角速度ω,则ω越大,向心力F就越大。
(2)m、ω相同,改变半径r,则r越大,向心力F就越大。
(3)ω、r相同,改变质量m,则m越大,向心力F就越大。
4.结论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半径成正比,与角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5.公式F =mrω2或F =m v 2r。
[思考判断](1)研究某一物理量的大小与多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 (2)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质量越大,所需要的向心力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第三章学案第二节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知识要点:
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热量——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
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地形——地形影响水、热、光照条件,不同的地形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也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可以发展立体农业。
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土地资料是有限的。
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或牧业。
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
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2、农业地域类型
①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按投入状况分为集约农业和粗放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地中海式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等。
③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域分布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降水丰富的地区。
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劳动力、生活习惯等。
小麦:耐寒耐旱,气候适应性广,主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主要种植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法国等,是一种旱地作物。
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区位因素有气候、市场需求、生活习惯等。
玉米: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
区位因素有气候(雨热同期的
气候)、市场需求(常做饲料)、国家政策等。
基础练习:
1.《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劳动力C.气候D.市场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
当地1月平均气温为3℃。
据此完成2~3题。
2.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
3.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
回答4~5题。
4.棉花及其制成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美国棉花―→巴基斯坦纱―→中国布―→意大利印染―→法国服装设计―→土耳其制造―→跨国百货销售。
该模式中法国所占据的位置主要依靠本国的()
A.原料B.技术C.市场D.政策
5.在上题的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A.耕地面积广大B.生产成本低
C.区域专业化生产D.劳动力素质高
6.“大棚产野菜”已成为时下某些城市郊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棚野菜的生产不可能是()
A.自给农业B.密集农业C.商品农业D.种植业
7.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集约农业—商品谷物农业—自给农业
B.粗放农业—游牧业—商品农业
C.集约农业—热带作物种植园—商品农业
D.集约农业—亚洲水稻种植业—商品农业
读下表,完成8~10题。
地区种植业
比重
畜牧业
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
动力数量
①86% 14% 20% 多
②45% 55% 90% 少
③8% 92% 89% 少
8.
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种植园农业
9.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D.墨累—达令盆地
10.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读“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____________;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1)宏观角度分析原则
根据经纬度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习性进行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林业——山地与丘陵;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或水库;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湿润的亚热带;甜菜——气候温和的中温带;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或水分充足的沙漠绿洲;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等。
(2)微观角度分析原则
①地价的高低——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家禽等)。
②单位面积产值——距城镇距离不同——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或蔬菜、果园、粮棉等。
③需水量——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等。
④对运输的迫切性需求——靠近城镇及交通便利的地方——花卉、乳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