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石器时期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3.分类
彩陶最早于1912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中发现,其后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 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地陆续发现。彩陶因时 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1)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 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 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 宁夏等地。
1.含义
半坡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
庙底沟
彩陶
2.分类
马家窑文化
半山彩陶 马厂类型彩陶
1.概况
黑陶
2.分类
河姆渡黑陶 龙山黑陶 良渚黑陶
彩陶
1.含义 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 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 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 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 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 器。
2.发源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 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 明了烧陶技术。 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已有8000年的历史,记载着人 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 息。彩陶文化延续时间长,绵延了5000多年,分 布广泛,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 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 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
2.分类
1)河姆渡黑陶(公元前 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 时代遗址考古中陶器出土 最多、复原率最高的遗址 之一,出土陶器中最具特 色的是早期的夹碳黑陶, 这是河姆渡先民有意识地 在陶土中掺和了炭末,主 要是为了减少陶土粘性, 提高成品率。 猪纹陶钵
2)龙山黑陶 龙山文化的时间为公元前2310——前1810 年左右,分有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 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三类,统称为龙山时代。 龙山时代的陶器有灰、红、黑陶,其中最 著名的是黑陶。
马家窑彩陶
马家窑彩陶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壶九(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壶九(口部)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马家窑文化双耳小陶壶(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马家窑文化双耳小陶壶(正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马家窑文化单耳小陶壶(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壶八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马家窑文化彩陶鸟形壶(图1)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马家窑文化彩陶鸟形壶(图2)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马家窑文化彩陶人形盖罐(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马家窑文化彩陶人形盖罐(图2)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马家窑文化彩陶人形盖罐(图3)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壶六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壶五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壶四(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壶四(口部)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盆五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盆四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豆二(正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豆二(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壶三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豆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壶二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马家窑文化人首柄彩陶盆(图1)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马家窑文化人首柄彩陶盆(图2)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马家窑文化双人首柄彩陶盆(正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马家窑文化双人首柄彩陶盆(内部)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马家窑文化双人首柄彩陶盆(底部)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盆三(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盆三(正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瓶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盆二(正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盆二(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盆(正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盆(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小罐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壶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罐(正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罐二(背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双耳彩陶瓶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壶十一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绘陶罐四(正面)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绘陶罐四(侧面)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制陶盆形垫与制陶托盘大地湾文物研究所藏黑彩葫芦瓶甘肃省博物馆藏弦纹镂空大双耳罐榆中县博物馆藏直线三角纹钵甘肃省博物馆藏对三角纹罐甘肃省博物馆藏漩涡纹壶临夏州博物馆藏锯齿菱格纹罐榆中县博物馆藏葫芦网格叶形纹瓮甘肃省博物馆藏花瓣纹壶临夏市博物馆藏变体蛙纹壶甘肃省博物馆藏人面器口漩涡纹壶榆中县博物馆藏叶纹蛇首形铃甘肃省博物馆藏靴形足罐甘肃省博物馆藏。
新石器彩陶的化学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石器彩陶的化学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新石器彩陶是古代陶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上涂抹或喷涂有不同颜色的涂层,使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和装饰。
这种彩陶不仅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具和礼器等领域,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追求。
本文将就新石器彩陶的化学原理进行探讨,揭示其中的奥秘和工艺技巧。
}请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新石器彩陶的历史和制作工艺,介绍文章的结构和撰写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新石器彩陶的历史背景,彩陶的制作工艺以及彩陶的化学原理。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彩陶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展望彩陶的未来发展并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新石器彩陶的制作工艺和化学原理,以及其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1.3 目的新石器彩陶作为古代文明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遗产。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石器彩陶的化学原理,揭示其制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本质。
通过对彩陶的化学原理进行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彩陶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为彩陶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新石器彩陶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贡献。
2.正文2.1 新石器彩陶的历史背景新石器彩陶是中国古代陶器制作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出现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彩陶作为一种艺术品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最早的彩陶出现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如四川、重庆等地,这些地区的陶器因其独特的彩绘技法而闻名。
彩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古代中国陶器制作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那个时代,彩陶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彩绘技法也相对完善,呈现出种种精美的图案和色彩。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彩陶是用黏土制坯,然后彩绘花纹再经火烧制器皿的总称。
彩陶的花纹特征与组合形式,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文字出现以前记录生活,信息交流的方式,图形表达的语言形式,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
彩陶的形式,至今仍在继续生产和使用,但它们的文化性质各不相同,称谓也不尽相同。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的一种形式,分布极为广泛,就艺术成就而言,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主要以半坡——庙底沟彩陶最具代表性。
二是分布于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着重介绍这两个时期的彩陶的特征与历史。
一、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仰韶文化形成于7000年前,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
仰韶文化是以红陶、彩陶为特色的文化。
仰韶文化的历程很长,大约存在于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左右,延续约2000年之久。
在2000年的发展过程中,仰韶文化彩陶在造型、纹样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装饰美感。
彩陶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
彩陶的装饰是最能体现原始装饰设计成就的。
仰韶文化中的彩陶,其中其在色彩搭配、花纹风格都是千姿百态,不一而足的。
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
半坡彩陶与庙底沟彩陶各具特色。
半坡类型陶器中许多盛食物的钵、装水的盆、汲水的尖底瓶、藏谷物的罐上,用黑彩或红彩画着写实的鱼纹、鹿纹、蛙纹、人面纹和花叶纹,还有由三角纹、波折纹组成的古朴而美丽的几何图案装饰。
纹饰或简朴或神秘。
鱼纹是半坡类型彩陶十分流行的纹饰,不仅有许多写实的鱼纹,也有许多变体形式,更有许多象征形式。
半坡彩陶的鱼纹,显示了写实的特征,但以剪影似的图案简化形式而存在。
美术鉴赏-(第二章新石器时代)第一节 陶器
罐和圈足碗。部分钵形器的口沿外绘有
紫红色宽带纹,个别陶器内壁也有简单
的彩纹,这是我国已知的史前最早的彩 陶。
大地湾文化陶器
❖(二)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渭河、汾 河、洛河等黄河支流汇集的中原地区 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 南到湖北省西北部,东到河南省东部, 西抵甘肃与青海两省相邻地带,其存 在的时间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间。
仰韶文化蛙纹和鸟纹的演变
拟蛙纹和拟日纹的发展
4、生殖崇拜说
❖1988年第一期《中国社会科学》发 表赵国华的论文《生殖崇拜文化略 论》
❖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了赵国华的专著《生殖崇拜文化论》
❖ 第五章 “中国原始社会的女性生殖 器崇拜”,其中把仰韶文化彩陶的鱼纹、 花卉纹,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到半山马厂文化的蛙纹等,都解释为对女性生 殖器官的象征表现。
苏秉琦先生的庙底沟类型彩陶花卉说:
❖ 1965年第1期《考古学报》发表《关于仰韶文 化的若干问题》首先提出所谓“圆点勾叶弧三 角”图案,其实是花卉纹样。
❖ 1986 年,《纪念仰韶村遗址发现65周年》: “这种图案是花卉,而且我国是它们的原产地。 第一种是覆瓦状花冠,属蔷薇科的玫瑰(或月 季);第二种是合瓣花冠,属菊科(花)。
半 山 类 型 彩 陶 壶
半 山 类 型 彩大 陶圆 壶圈 纹
半山类型彩陶瓮
马厂类型彩陶壶
❖ 半山-马厂文化彩陶动物母题
只有拟蛙纹一种。这类拟蛙纹的 造型别具神密的意味。
半 山
-
彩 陶 壶
马 厂 文 化
马 厂 类 纹型 图彩 谱陶 大 圆 圈
1
马
厂
中国彩陶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国彩陶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国彩陶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陶器装饰技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历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
中国彩陶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中国彩陶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彩陶的起源期,主要表现为黑陶和灰陶。
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主要陶器类型,器型有罐、壶、罐、盆、碗等,还出现了石器器形的陶器,如石形陶盖、石形陶耳等。
灰陶是黑陶的主要变种,器形和加工工艺上更加精细,烧制温度更高,表面呈灰黑色,制作工艺更加精细。
2.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中国彩陶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仰韶彩陶、龙山彩陶、马家浜彩陶等系列。
仰韶彩陶是中国最早的彩陶,体现出了高超的雕刻技术和鲜艳的色彩。
龙山彩陶是中国彩陶的代表作之一,器物造型优美,色彩斑斓,釉面光洁,是青铜时代陶瓷工艺的典范。
3.铁器时代铁器时代是中国彩陶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王莽风格、汉代风格、唐代风格的彩陶,器形多样,釉色丰富,成为中国陶瓷装饰技艺的巅峰之作。
二、技术特点1.彩绘技术中国彩陶以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绘画风格而闻名,其彩绘技术主要包括描铅、写黑、彩绘、镂雕、刻磨等多种手法,通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器物表面充满了生动的人物、动植物、神话传说等图案。
2.装饰技法中国彩陶的装饰技法主要包括封窑装饰、彩绘装饰、贴花装饰、镶嵌装饰、刻轧装饰等多种手法,通过不同的装饰技法,使器物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3.烧制工艺中国彩陶的烧制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用、研磨制胎、装饰与釉质、烧制过程等多个环节,凝练出了独特的烧制工艺,使器物表面色彩鲜艳、釉质光滑、胎体坚实。
4.形态设计中国彩陶的形态设计主要包括器型造型、器物结构、器物大小、器物比例等多个方面,形态设计上追求简洁、流畅、舒展,每个造型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出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三、艺术特色1.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国彩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各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技法和装饰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彩陶工艺。
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最新资料).docx
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
那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彩陶文化属于哪个范畴?是的,工艺美术的范畴。
那么,什么是工艺美术?(环顾四周)工艺美术是指制作手工艺品的艺术。
一个国家的工艺美术史,反映的是这个国家各时代的思想,体现的是各时代的社会的生活方式。
我国的工艺美术是历代劳动人民、匠师、艺人伟大的创造和智慧的结晶,种类繁多,技艺精湛,作为制陶者,我们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为了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认识和掌握前人的创作经验,从而促使我们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的工艺美术。
彩陶文化(陶瓷艺术、漆器艺术)的发展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了解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原始社会陶器彩陶这部分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陶器?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制作方法以及表面加工的方法是什么?陶器指的是粘土制坯,经800℃~1000℃以上高温烧成。
那个时期陶器制作的方法还是比较朴实的,小一点的器型直接用手捏制成型,较大的器型则进行泥条盘筑这样的成型方式,或者把几个部分相接,然后表里抹平,再加以修正。
陶器表面的加工方式有很多种:压模,也就是一些平滑的石子在陶坯上进行压磨,使陶坯变得更加的光滑。
压印,用特制的工具在陶坯上压出绳纹或者条纹,这个手法既可以使陶壁更加的坚实,又可以留下这个压纹,使之成为装饰。
也可以施加陶衣后进行彩绘。
其次,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品种有很多,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彩陶文化。
这是我们课程的教学重点。
彩陶:它指的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而这个时期称之为“彩陶文化”,因彩陶最早在河南淹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成为“仰韶文化”。
彩陶大多都是用手捏制而成的,所绘的红色、黑色分别是赤铁矿颜料和猛化物颜料。
彩陶造型优美、装饰精巧。
在当时分布的地区很广。
我们来根据时间先后,艺术风格的特点不同来进行分类介绍,这次我们课程教学难点。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华古玩网来源:转载导语:中国的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瓷器自有其绚烂夺目的光彩,同样陶器也有其不可磨灭的印迹。
它同样代表着中国文化高踞于世界文明之巅的一种骄傲。
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升温,古陶器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为此,本栏目将在以后的投资版中陆续为您介绍一些有关古陶器的收藏知识。
今天我们就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讲起。
解说: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
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分布相当广泛,南北各地均有大量文物资料出土。
主要分布区域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及北方地区等。
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彩陶闻名,下游地区以工艺精致的白陶和黑陶著称,东南沿海地区以印纹硬陶为代表,北方地区则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造型而令人追捧。
同期: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王“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进入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陶器作为当时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更加成熟,它主要是手制,就是用手捏塑而成,然后用慢轮修复,规整后来又出现了轮制技术,轮制技术就使器型更加规整,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彩陶艺术和陶塑艺术达到了最高峰。
”解说:说起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仰韶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
仰韶文化主要发源于我国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
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通过900到1000度的高温烧造彩陶。
在陶器未烧以前先画上颜色,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表面而且不易脱落。
彩绘以黑色为主,亦兼用红色。
有时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的陶衣作为衬底,以使彩绘出来的花纹更为鲜明。
同期:烟台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王“所谓彩陶就是在红色陶底上用各种颜料绘制出不同花纹。
从西部的仰韶文化到东部的大汶口文化都有炫丽多彩的彩陶艺术,彩陶从技法上注重色彩对比,阴阳结合,还有同一种花纹巧妙的多重重复。
图案主要有花朵纹、卷云纹、圆点纹、斜扎纹等等。
初三美术课件-新石器时代陶器彩绘 最新
新石器时代陶器彩绘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彩绘是我国最早的工艺类绘画。
其彩陶大多是红色陶质的盆、瓶、盘、豆一类盛器,原始艺术家用一种刷笔,醮了黑色、白色以及红色画在器表上。
制作的年代在大约距今3000年至5000年间。
着色可分为单色装饰纹样和彩绘装饰纹样两样;彩绘内容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抽象的图案,一类是具象的人、动物或昆虫。
其纹饰的种类也非常多。
常见的有水波纹、旋转纹、圈纹、锯齿纹、网纹等十几种。
线条画得规整流畅,图案的组织讲究对称、匀衡、变化,疏密得体,并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则。
这些图案匀称、流畅,十分精彩,比较集中的反映了中国原始时期陶器艺术的辉煌成就,也是现存的中国绘画中最原始图形。
它们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最集中的地区是青海、甘肃,陕西南部和河南北部。
其主要出土地点和类型如下:1、半坡型彩陶:仰韶文化中的一种。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
2、庙底沟型彩陶:仰韶文化中的一种,因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而得名。
它晚于半坡型彩陶。
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
此外还有敛口浅腹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或平底瓶等。
彩绘主要用黑或紫黑色,纹饰有几何形图案,如圆点、勾叶、弧线、三角带状纹、平行条纹、回旋钩连纹、网格纹等。
同时也有仿生纹和植物纹等。
3、马家窑文化彩陶:最先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分支,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050年。
它上承庙底沟文化,下启齐家文化。
马家窑彩陶多为红陶,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
彩绘幅面很大,与其它彩陶比较,其画彩的部位更加广泛,不仅在许多细泥陶的外壁和口沿布满了花纹,而且在许多大口径器物的里面和其他夹砂的炊器上画上彩纹。
还盛行内彩,纹饰绘于器物内壁。
甚至一些作为炊器的夹砂陶也有彩绘,极为少见。
其花纹繁缛瑰丽,富于变化而有规律。
大多数的夹砂陶表面饰以绳纹,少数饰数道平行线、折线、三角或交错的附加堆纹。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的一种形式,分布极为广泛,就艺术成就而言,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主要以半坡——庙底沟彩陶最具代表性。
二是分布于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
本文从分析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彩陶的艺术特征,初步探究早期文化艺术的特征,对认识悠久的文化艺术史,促进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彩陶是用黏土制坯,然后彩绘花纹再经火烧制器皿的总称。
彩陶的花纹特征与组合形式,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文字出现以前记录生活,信息交流的方式,图形表达的语言形式,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
彩陶的形式,至今仍在继续生产和使用,但它们的文化性质各不相同,称谓也不尽相同。
一﹑彩陶纹样的起源中国彩陶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新石器时代中期,以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彩陶得到长足发展,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彩陶,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彩陶,分别代表了这些地域彩陶的发展水平。
彩陶花纹,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再到衰退简化的发展过程。
从早期的宽带纹,以及符号形式的示意表现,到后来花纹带的演变,以多种花纹的组合形式再现其寓意象征。
花纹寓意的扩展使花纹形式变得异常丰富,结构形态显示了复杂错落的多种变化。
二﹑花纹演变的形式基础彩陶花纹的形式多样,花纹结构十分复杂,花纹演变的认识非常困难,花纹演变的形式基础也很难探寻。
彩陶花纹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动物纹样﹑人形纹样和几何纹的形式。
1﹑彩陶花纹中的动物纹,主要有鱼纹﹑鸟纹﹑蛙纹﹑犬纹﹑猪纹﹑蛇纹等形式。
动物纹中以鱼纹与鸟纹最为流行,并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鱼纹主要出现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鸟纹主要存在于其后的庙底沟类型彩陶,但两类纹饰有无法割舍的姻缘,成为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奇特现象。
下面以鱼纹﹑鸟纹和鱼鸟结合这三类为例。
鱼纹是半坡类型彩陶十分流行的纹饰,不仅有许多写实的鱼纹,也有许多变体形式,更有许多象征形式。
天马行空的新石器彩陶纹样
天马行空的新石器彩陶纹样走进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展厅,你会发现,中国人最早的画,很可能是画在陶器上的。
我们现代人画画多半是用笔画在纸上,但是纸是人类相当晚的发明。
最早的绘画,既不用笔,也不用纸,而是用石头、树枝画在泥土、沙地上。
很遗憾,古人的这些绘画作品无法长久保存,能保存到现在并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是用泥土烧制成的陶器。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已经会用泥土制作器皿了。
古人们没有碗,吃饭喝水都用手。
直到有一天,出现了一个聪明的家伙,他或许就像童年时的我们,喜欢玩泥巴。
他灵光一现,把泥巴捏出了一个凹陷的坑,于是人类第一只碗就问世了。
但泥巴捏的碗很软,很快就损坏了,这家伙就把它扔一旁,不再管它。
或许又有一天,出现了一场意外的火灾,这个被扔一边的泥碗被烧硬了。
那家伙把它捡起来盛水,发现居然滴水不漏……古人很高兴自己发明了制陶工艺,觉得陶器是他们珍爱的物品,于是就开始在陶器上画画。
这些画作就是博物馆陈列的陶器上各种天马行空的纹样。
在博物馆展厅内,古人们设计的丰富的纹样着实让人啧啧称奇,天马行空的螺旋、漩涡、圆圈条纹,高度抽象的飞禽走兽。
既简朴,又大胆。
既写实,又夸张。
形象鲜明,稚拙纯真。
但你很难把这些纹样跟数学联系起来。
这是因为,博物馆里的陶器陈列方法,往往只方便人们看侧视图。
此时,你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如果换成俯瞰的角度,你就会看到一个不同的数学世界。
此时,陶器上的纹样就会展现出严整的旋转对称性。
图11I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壶的俯视图。
中央黑色的圆是壶口。
位于肩部的主体纹样以四个圆形定位,左右弧线作旋转式,圆与圆之间衬以绵密的斜向平行线,整体形成一种旋转的感觉,非常生动、别致。
图1.1.2同样是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壶。
它的主体纹样是折线锯齿纹,从顶部俯视可以看到一个放射结构的圆形纹样,形如花叶。
图111图112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巨匠达•芬奇就已经知道了这样的设计,并把它归为两类。
今天的数学家将其称为循环群和二面体群Cn和Dn,其中n是整数。
中华陶瓷发展史(二):多彩的童年——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中华陶瓷发展史(二):多彩的童年——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距今约12000-9000年)就发明了陶器。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从陶质区分,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还有一些过渡性的间色,如红褐陶、灰褐陶、灰黄陶、灰黑陶等。
正是这些不同的类别,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姿的陶器文化。
陶色的差异,通常与制陶原料和烧成气氛等有关。
陶土含铁量较高,在氧化气氛中就烧成红陶;在还原气氛中则烧成灰陶;倘若火焰控制不佳,灰陶发色就不纯,呈灰黑色或灰褐色,质地也较疏松;黑陶的烧制较为复杂,开始用氧化焰,使胎体硬结;其后控制为还原焰,并用浓烟熏,经渗碳而成黑陶;白陶用一种类似瓷土的白黏土作胎,因氧化铁含量低,烧成后呈白色。
如陶土中钙、镁、钾等元素的含量偏高,则可能烧成黄陶或橙黄陶。
红陶&灰陶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红陶,烧成技术最容易,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最常见的陶器品种,中期以后逐渐减少。
随后出现的灰陶为灰黑色。
在还原气氛中烧成为灰陶,技术要求比红陶高,质量也较好,到龙山文化时代已取代红陶而居于主要地位,此后绵延不绝,成为我国历史上陶器的生产主流。
举个例子,我国北方流行的红砖就是红陶,南方用的青砖就是灰陶。
两种陶的原料差不多,普通黏土而已,左右其颜色的是铁元素。
无论陶器还是瓷器,铁都是影响颜色的关键因素,千百年来,历代陶瓷工匠,都在努力控制胎体中的铁。
泥质红陶双耳三足壶(高139厘米,口径6厘米。
1978年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
距今约7000年,为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典型陶器)黑陶黑陶不同于灰陶,黑色不是来自铁,而是碳。
在烧窑的最后阶段用浓烟熏,让碳元素渗进陶胎里,再打磨光亮就成了黑陶。
黑陶最早出现于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时代,而盛行于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即新石器时代晚期。
由于制作精致,产量不高、沿续时间也不长,后世的粗制黑陶,已不可同日而语。
龙山文化黑陶高足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彩陶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广泛流行的一种精美陶器,其主要特征是在陶胎上用红、黑、白等颜色进行描绘,再经压磨后烧制而成,其彩绘不易脱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石器时期彩陶
仰韶文化——其年代为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
仰韶文化是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的一个文化体系。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辅以采集、渔猎和饲养牲畜。
仰韶文化因时间、地区的差异而被考古学家分成不同的类型,诸如关中、豫西、晋南地区的半坡、庙底沟类型;豫北、冀南地区的后岗、大司空村类型;郑州、洛阳地区的王湾、大河村类型。
以半坡、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器型与纹饰最富有特色、最具有代表性。
彩陶:仰韶文化的陶器中,彩陶所占比例虽小,但文化与艺术价值很高。
彩陶上的彩绘颜料系天然的赭石、红土和锰土,有的器皿在彩绘之前还加施一层红色或白色的陶艺作衬底,最后入窑经1000摄氏度左右高温烧成。
由于窑室封闭不够严密,陶土中的氧化铁得以充分氧化,故烧成后的陶器是橙黄、红或红褐色,纹饰呈黝黑或殷红色。
1.半坡类型
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以圆底或平底的盆较多,小口长颈瓶和圆唇直口鼓腹罐也有一些,造型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一般都施于器物最显眼的部位,多施黑彩,并流行施内彩的装饰风格。
彩绘纹饰多以人面、蛙、鹿等形象最引人注意。
常见的几何纹有宽带、波折、三角、斜线、菱格、网形纹等,它们单纯而富于装饰效果。
纹样的造型结构,由于较好地处理了虚实、阴阳、正反、疏密关系,虽为简单的反复却能给人以变化丰富的印象。
人面、鱼、鹿以单独纹样两相对应地装饰在敞口盆的内壁,非常醒目。
有些鱼纹则以顺序平列构成带状施于外壁。
在各种鱼形纹样中,呈现出从较写实到抽象的演变过程,这对探求一些抽象的几何纹的渊源和含义很有启发。
2.庙底沟类型
以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代表器形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
盆较大,口部有折沿,造型挺秀饱满,轻盈稳重。
碗较小,直口。
彩陶比率增加,纹饰大都为黑色,一般装饰在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和口沿上。
纹饰大多为两端相交的弧线组成的新月形、叶形、花瓣形纹,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构成的三角形纹。
弧线的内侧空白,外侧填以黑色,这样构成二方连续纹样,黑白各自成形,有阴阳双关、虚实相生之妙。
造成纹样构成变换微妙,还包括加进的黑圆点和并列直线,以及用斜向交错的细线构成的网纹等因素。
特别是以花瓣形纹组成的菱花饰带,空间相互借用,构思尤为出色,格调华丽优美。
以鸟为母题的纹饰亦多,有侧面和正面鸟纹,有作展翅飞翔状的鸟纹,有三足鸟以及鸟与日纹复合图像。
有研究者对鸟纹进行排列分析,认为它与半坡鱼纹一样,也有一个由写实到写意,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
而晚期那些不对称的钩羽圆点纹,很有可能就是鸟纹意象化的表现。
马家窑文化——年代为公元前3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
分布于甘肃、青海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展示出新石器时代彩陶工艺的发展与成就。
马家窑文化是以最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的,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很可能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所派生。
二者时间有先后,分布地区也不同,因而也被称为“甘肃仰韶文化”,以示与中原仰韶文化的区别于联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可分为四种类型: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这四个类型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地域上由东向西延伸。
1.石岭下类型:
以甘肃武山石岭下遗址出土的彩陶而得名,其中心区域在天水、武山一带。
陶器的制作以泥条盘叠手制的居多,器形有壶、罐、瓶等。
其彩陶纹饰大致分几何和动物纹两种,多为黑色彩绘,构图舒朗。
几何纹有单行线或多线平行条纹、波浪纹、锯齿纹、叶形纹、垂弧纹等;动物纹有鲵鱼和各种不同姿态的鸟纹。
它们的文化内涵既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因素,又有马家窑文化的成分,显示出甘肃地区马家窑文化受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影响而发展的明晰线索。
2.马家窑类型:
以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而得名,集中分布在武威以东的甘肃境内和青海东部。
陶器的制作也是以泥条盘叠手制。
器型较前丰富,有翁、壶、罐、盆、钵、盂、碗等,大容积器皿增多。
陶器的装饰以彩绘为最多,主要是黑彩,也有一部分在黑彩中施红彩。
彩绘装饰的面积大,有的饰满器体全身。
盆、钵、碗等器物往往内外加彩绘。
纹样多为波状纹、垂幛纹或漩涡纹,流利生动;图案构成丰富繁密而多变,装饰带有主次之分。
有些作品吸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在并列直线之间和波状、垂幛纹单位的两端点缀墨黑圆点的办法,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3.半山类型:
以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而得名,其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洮河、庄浪河流域。
半山类型彩陶代表着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半山类型彩陶器型最有特点的是长颈(或段颈,或无颈而有折沿)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比例权衡和外廓线的转折变化都非常考究,形象浑厚,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成功的造型之一。
彩绘以黑为主,黑红兼用的也颇多。
装饰面积较大,装饰带往往多至四五条,主次之分更明显,主次之间互相配合呼应,形成一个多样而统一的装饰整体。
纹样结构严谨,描画规整而又灵活自然。
装饰纹样大多都是各种各样的几何纹,如螺旋形纹、波状纹、平行线纹、菱格纹、方格纹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螺旋形纹。
在螺旋形纹、大圈纹或葫芦形纹的中间,往往
填以网纹或点线,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4.马厂类型:
以青海民和县马厂塬遗址出土的彩陶而得名,分布范围与半山类型大致相同。
马厂类型代表性的器型为小口折沿宽肩罐。
有的与半山型陶罐相似,但其形体比较高耸,双耳增大,外廓线不及半山型的紧凑和富于弹性感。
纹饰一般显得粗犷简约,有的流于草率,到晚期尤甚。
最具特色的纹样是大圆圈纹、卷曲纹、勾连纹和蛙形纹。
在作为二方连续单位纹样的大圆圈纹内,都填有不同的纹饰。
大圆圈纹似乎为后来广泛流行的“开光”法的先驱。
卷曲纹和勾连纹可能是夏商两代青铜器和陶器上的云雷纹和回纹的前身。
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因1928年首次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发现遗址而得名。
龙山文化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生产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手工业初步从农业中分出,制陶、琢玉以及石器、骨器制作都展现出新的水平。
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也有红陶、灰陶和白陶,器型种类较彩陶明显增多,有碗、盘、豆、杯、罐、鬲、鬶、鼎等,制作技术已采用快轮成型。
龙山文化的陶鬶多为白陶或灰陶,它的三个袋形足扩大了受热面,加快了炊煮速度,还起着稳定的支撑作用。
其腹部丰满,上接筒状的颈,颈口有斜出的流,颈和腹的一侧安装有绳纹把手,犹如一只昂首挺胸的立兽,美观而有气势。
造型规整,胎体厚薄均匀。
1.黑陶
乌黑光亮的黑陶是烧成后在窑顶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所致,在陶色上具有特殊风格。
黑陶工艺具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色,即色调五黑;器表光亮如施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在0.1厘米至0.2厘米之间,俗称“蛋壳陶”;转折关系清楚明确,有的器物上有凹凸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纽鼻。
黑陶以造型取胜,不施彩绘。
陶色单纯古朴,它是继彩陶之后在制陶工艺上的又一次突出创造。
2.彩绘陶
陶寺类型,属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因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而得名。
同类遗址现已发现70余处,主要分布在晋西南的汾河、浍河流域。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陶寺类型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上居新石器时代晚期,下接夏代前期。
陶寺类型出土的彩绘陶斑斓陆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征。
此外,遗址中还出土有装饰着繁缛纹样的彩绘木器和玉、石礼器。
陶寺类型的陶器主要有灶、斝、罐、壶、瓶、盆、盘、豆等,个别墓中有鼎和觚。
绝大部分陶器都有彩绘,它们以黑彩为地,上施红、白、黄彩,或以红彩为地,上施黄、白彩。
纹样有圆点、条带、涡纹、云纹、回纹、蟠龙纹、变体动物纹等。
彩绘蟠龙纹陶盘是其最富有特征的器物,盘内蟠龙蜷曲,口衔植物,为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蟠龙图像标本。
除此之外,这里的彩绘陶壶亦有特色。
陶寺类型的彩绘陶器多为陪葬器或礼器,它们的一些纹样构成与后来青铜器上的纹样构成接近。
从这些彩绘陶器上,我们能接触到史前陶器装饰向夏商周青铜器装饰转变的一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