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淋巴结分区及分期

合集下载

肺 癌 T N M 分 期

肺 癌 T N M 分 期

肺癌T N M 分期
肺癌外侵程度(T)、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N)、远处转移(M)
T—原发肿瘤
T 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或痰支气管灌洗液找见癌细胞但影像学或内镜检查未见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 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3cm以下,周围包以肺组织及脏层胸膜,支气管镜检肿瘤尚未侵及叶支气管(即肿瘤未达主支气管)
T2:任何一个肿瘤具备以下体积和广度时:最大径超过3cm;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嵴2cm或更远,累及脏层胸膜,伴有延及肺门区的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尚未包括全肺
T3:不论肿瘤体积大小,凡直接侵及胸壁(包括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壁层心包;
或肿瘤在主支气管内,距隆嵴不足2cm,但尚未累及隆嵴;伴有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T4:任何肿瘤凡侵及下列脏器者:纵隔各脏器,椎体,隆嵴;或同一叶内有其他肿瘤结节;肿瘤伴恶性胸腔积液
N—区域淋巴结,包括胸内、前斜角肌及锁骨上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支气管周围及(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右转移,包括直接侵犯而累及的
N2:同侧纵隔内及(或)隆嵴下淋巴结转移
N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确定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包括同侧或对侧其他肺叶内肿瘤结节
注:1 不常见的浅表扩展型肿瘤,不论体积大小,侵犯限于支气管壁时,虽可能延及主支气管,仍分为T1。

2 大多数肺癌的胸液是由肿瘤引起,少数患者中胸液多次细胞学检查阴性,即不成血性又不是渗液。

种种迹象包括临床判断说明胸液与肿瘤无关,则应将其排除在分期因素之外,患者任应分为T1、T2、T3。

肺癌淋巴结分期与分组-最新版

肺癌淋巴结分期与分组-最新版
肺癌淋巴结分期与分组
前言

淋淋
巴巴
管系

淋 巴 干
是 循 环 系

胸的
导辅
管助
和部
右分
淋:
巴若
管干


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淋 巴 循 环 的 主 要 功 能 :
淋回
巴收
结蛋
产白
生质
淋、
巴运
细输
胞营
和养
浆物
细质
胞、


保 护 机
体 液 平 衡

胸部淋巴 结分组
肺癌N分期
•N0 :no nodes involved
10 肺门 11-14 组
肺门处,胸膜返折之外,中间支气管以上(右侧) 叶间,段间,亚段,次亚段
1组:最上纵隔 LN
2组:上部气管旁LN
3 区-血管前或气 管后LN
4组-下部气 管旁LN
5组:主肺动 脉窗旁LN
6组:主动脉旁,膈 上(血管前间隙)
LN
7组:隆突下LN
8组:食管旁 LN
•N1 :peribronchial, interlobar, or perihilar lymph ○ nodes involved
•N2 :ipsilateral mediastinal nodes involved
•N3 :contralateral mediastinal or supraclavicular
9组:肺膈韧带周围 LN
10组:肺门LN
11组:叶支气 管间LN
12组-14组:肺段亚段- 次亚段 LN

癌症分期标准

癌症分期标准

癌症分期标准癌症分期是确定肿瘤在患者身体中扩散程度的一种方法。

根据疾病的分期,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计划。

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癌症分期标准是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简称AJ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

一、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通过评估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以及远处转移(M),来确定肿瘤的分期。

具体的标准如下:1. T分期T分期用于评估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的程度,分为T0、Tis、T1、T2、T3和T4六个阶段。

其中,T0表示没有原发肿瘤,Tis表示原位癌,即肿瘤仅限于原发部位,未侵犯周围组织或结构。

T1到T4则根据肿瘤大小的增长和侵犯程度逐渐增加。

2. N分期N分期用于评估肿瘤是否侵犯淋巴结。

根据淋巴结受累的情况,分为N0、N1、N2和N3四个阶段。

N0表示淋巴结无转移,N1到N3表示淋巴结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

3. M分期M分期用于评估肿瘤是否远处转移。

M0表示没有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

通过将T、N和M的分期信息组合在一起,可以确定肿瘤的具体分期,如I期、II期、III期和IV期。

二、癌症分期的意义癌症分期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1.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分期的结果,医生可以了解肿瘤的分布情况,判断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是否适用。

对于早期癌症患者,手术切除可能是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放疗和化疗可能更合适。

2. 预后评估癌症的分期信息可以让医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早期癌症患者的治愈率较高,而晚期癌症患者的治愈率较低。

分期信息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生存期和复发风险。

三、临床应用与展望TNM分期系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癌症分期标准,广泛应用于各种癌症类型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随着对癌症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分期系统的局限性。

肺癌TNM新分期及纵膈淋巴结划分

肺癌TNM新分期及纵膈淋巴结划分
预后评估:根据TNM分期和病理类型,评估患者的预后 随访建议:根据患者的预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随访内容:包括病情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 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评估结果,确定合适的随访频率
TH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TNM分期:肿瘤(T)、淋巴结(N)、转移(M)
淋巴结转移:肺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的过程
TNM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TNM分期是评估肺癌病情的重要指 标,淋巴结转移是TNM分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淋巴结转移对TNM分期的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和位置会影响 TNM分期的结果,从而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
TNM分期:肿瘤(T)、淋巴结(N)、转移(M)
T分期: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和位置
N分期: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位置和状态
M分期: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和部位
最新标准: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和位置,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位置和状态,来判断肿瘤的分期和 预后。
PRT 3
肺癌TNM分期解读
T分期解读
T分期的定 义:根据肿 瘤的大小和 侵犯范围进 行分期
M分期解读
M分期的定义:表示肺癌转移的程度
M1:有远处转移,包括脑、骨、肝、 肾等器官
M分期的分类:M0、M1、M2、M3
无远处转移
M3:有远处转移,包括胸腔内外
PRT 4
纵膈淋巴结划分标准
纵膈淋巴结的解剖位置
纵膈淋巴结位于胸腔内,左右两侧各有一组
左侧纵膈淋巴结包括:左锁骨上淋巴结、左锁骨下淋巴结、左气管旁淋巴结、左支气管旁淋巴结、 左肺门淋巴结、左肺动脉旁淋巴结、左心房旁淋巴结、左心室旁淋巴结、左膈脚淋巴结

整理学习肺癌淋巴结分组分区及镜下清扫

整理学习肺癌淋巴结分组分区及镜下清扫

整理学习肺癌淋巴结分组分区及镜下清扫淋巴结分组第1组淋巴结群:锁骨上区淋巴结,在上纵隔胸腔内上1/3气管的周围,其双侧以锁骨下动脉的上缘作水平线以上,中间与左无名静脉上缘以上为界。

第2组淋巴结群:上气管旁淋巴结,位于第一组淋巴结与第四组淋巴结之间的气管旁两侧。

第3组淋巴结群: 血管前淋巴结(3A)与气管后淋巴结(3P),分为气管前和气管后淋巴结两组。

在气管后面的淋巴结又称为3p组,气管与上腔静脉与无名静脉之间的淋巴结为3a组。

4组淋巴结群: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 )、左下气管旁淋巴结(4L)位于气管与左右主气管分杈后周围的淋巴结,右侧通常在奇静脉下方,而左侧的常在纵隔内主动脉之下。

第5组淋巴结群:主动脉下淋巴结,位于主动脉之下的主肺动脉韧带的周围。

第6组淋巴结群: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前面和两侧,迷走神经前面。

第7组淋巴结群:隆突下淋巴结,位于气管与左右主气管分杈下的淋巴结。

第8组淋巴结群:食管旁淋巴结,位于气管与左右主气管分杈下,食管周围淋巴结。

第9组淋巴结群:肺韧带淋巴结,紧贴下肺静脉之下缘,下肺韧带之内的淋巴结。

第10组淋巴结群:肺门淋巴结,从双侧主支气管开口第一个软骨环开始至其刚开始分杈为上下肺叶支气管的最后一个软骨环外的淋巴结。

第11组淋巴结群:叶间支气管淋巴结,位于肺内各肺叶支气管之间的淋巴结,在右侧,上肺叶与中肺叶支气管之间为11s群;中肺叶与下肺叶支气管之间为11i群。

第12组淋巴结群:段支气管淋巴结,位于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

第13组淋巴结群:亚段支气管淋巴结,位于肺段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

第14组淋巴结群:次亚段支气管淋巴结,位于亚段支气管起远端周围的淋巴结。

淋巴结分区1区锁骨上区域1 下颈部、锁骨上和胸骨颈静脉切迹淋巴结2区纵隔淋巴结上区2R 上气管旁(右)2L 上气管旁(左)3a 血管前3p 气管后4R 下气管旁(右)4L 下气管旁(左)3区主动脉淋巴结AP区5 主动脉下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旁) 4区隆突下区7 隆突下5区纵隔淋巴结下区8 食管周围(隆突下)9 下肺韧带6区 N1淋巴结肺门/叶间区10 肺门11 叶间7区周围区12 叶内13 段内14 亚段内淋巴结转移分期NX:区域淋巴结转移无法确定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和肺内淋巴结,包括肿瘤直接侵犯N2:转移至同侧纵膈和(或)隆突下淋巴结N3:转移至对侧纵膈、对侧肺门淋巴结,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

肺癌淋巴结图谱

肺癌淋巴结图谱

10区:肺门淋巴结,包括临近主支气管与肺门血管淋巴结。在右 侧自奇静脉下缘至叶间区域,左侧自肺动脉上缘至叶间区域。
特定区域淋巴结图解如下:
图2
1区,锁骨上淋巴结:包括下颈部、锁骨上、胸锁颈静脉切迹区域。
上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界:锁骨与胸骨柄上缘。气管中线是1R 与1L的分界线。
图3
2R区. 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淋巴结延伸至气管左侧旁。上界:
图16
10区.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临近肺叶淋巴结及纵隔胸膜反折,
在右侧临近中间段支气管。10-14区淋巴结不位于纵隔内,因此均 为N1期淋巴结。
下面再完整的了解一下淋巴结在CT图片上的准确位置:
纵隔镜可以检查到的淋巴结:
食管超声可以发现的淋巴结:
图5
3A区,血管前间隙淋巴结,右侧气管旁淋巴结,即4R淋巴结。
图6
4R区.右侧下部气管旁。上界:无名静脉足侧与气管交界区,下界:
奇静脉。4R淋巴结可以延伸至气管左侧。
图7
4R区,气管旁淋巴结,主动脉弓外侧淋巴结,即第六区淋巴结。
图8
4L区.左侧下部气管旁。4L淋巴结位于下部气管左侧缘,水平上界
为主动脉弓上缘,在左上叶支气管上缘延伸至左侧主支气管。包 括位于动脉韧带内侧气管旁淋巴结。5区(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 于动脉韧带侧面。
图9
肺动脉主干上方层面显示下部气管旁多发淋巴结,此外还有第三、
五区淋巴结。
图10
气管下部隆突上层面,气管左侧4L淋巴结,位于肺动脉主干与降
主动脉之间,由于是位于动脉韧带内侧,不算主肺动脉窗内淋巴 结,肺动脉干外侧的属于第五区淋巴结。
图13
8区.食管旁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延伸至横膈。

肺的淋巴结分组

肺的淋巴结分组

肺的淋巴结分组
1. 前胸淋巴结组
前胸淋巴结组是指位于肺门两旁和气管旁的淋巴结。

这个组里的
淋巴结分布比较广泛,包括了中心淋巴结、内侧淋巴结、外侧淋巴结
和下面淋巴结等。

其中,中心淋巴结是最重要的淋巴结,它位于气管
和左右肺主支气管的汇合处,是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首选站。

2. 腔隙淋巴结组
腔隙淋巴结组包括了肺门上和下的淋巴结。

肺门上淋巴结主要位
于肺上叶,肺门下淋巴结主要位于肺下叶和胸膜下组织中。

这个组淋
巴结的功能主要是接收来自肺部的淋巴液和胸膜淋巴液。

3. 纵隔淋巴结组
纵隔淋巴结组是指分布于纵隔内部的淋巴结。

这个组里的淋巴结
跨越了整个胸腔,包括了喉部、气管、食管、心脏、大血管等结构。

其中,气管旁淋巴结和食管旁淋巴结是最容易受到肺癌转移的淋巴结。

纵隔淋巴结组也是肺癌手术中常见的切除部位。

4. 腹膜后淋巴结组
腹膜后淋巴结组是指分布于胸腹腔之间的淋巴结。

这个组淋巴结
接收来自胃、肠道和胰腺等器官的淋巴液,并与其他淋巴结组交汇。

其中,大隐窝淋巴结是淋巴瘤和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首选站。

总结:
淋巴结是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过滤、清除、识别和抵御感染的作用。

肺的淋巴结分布广泛,包括前胸淋巴结组、腔隙淋巴结组、纵隔淋巴结组和腹膜后淋巴结组。

不同的淋巴结组对应着不同的肺癌转移途径和手术治疗方式。

因此,深入了解肺的淋巴结分组对于肺癌的防治非常重要。

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
• 王长利 尤健 孙承军报道: • 术前胸部CT扫描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中,术 后病理报告阳性者占48.2%;CT扫描淋巴结阴 性者中,术后病理报告阳性者占22.1%。术前 胸部CT的结果不能作为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 结论上叶肺癌应常规清扫肺门、隆凸下及上纵隔 淋巴结,如果无隆凸下淋巴结转移可不清扫8、9 区; • 下叶及右中叶肺癌,无论有无肺门或隆凸下淋巴 结转移,均应广泛清扫上、下纵隔淋巴结。
跳跃式纵隔转移。
• 不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称为跳跃组;伴有肺门淋巴结转 移,称为非跳跃组。 • 文献报道王思愚 吴一龙 等 将纵隔淋巴结分为3个区域, 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其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在跳跃组中,有49例(92.5%)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限于1个 区域(L1),而在非跳跃组中有45例(36.6%),纵隔淋 巴结转移扩至2或3个区域L2或L3),跳跃组的5年生存率 为29.3%,高于非跳跃组(12.2%,P=0.038),且在同一L1 上,跳跃组5年生存率(32.1%)亦高于非跳跃组 (15.3%,P=0.042)。结论 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跳跃性 转移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病变中独特的一个亚群。 • 其中上叶肺癌仅出现上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下叶肺癌 及右中叶肺癌则可出现上、下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PET显示第八区淋巴结FDG摄取,对应的CT图像淋巴结未见增大(蓝箭),由 于PET对非增大淋巴结转移的摄取特异性高于增大淋巴结。
9区.肺韧带淋巴结,肺韧带淋巴结位于肺韧带内,包括下肺静脉后壁及下方淋巴结。 肺韧带是纵隔胸膜在肺门部反折向下延伸所致。
临床淋巴结分区
• 10区.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临近肺叶淋 巴结及纵隔胸膜反折,在右侧临近中间段 支气管。10-14区淋巴结不位于纵隔内,因 此均为N1期淋巴结。 • 在肺癌中,如10-14区有淋巴结转移属N1, 如1-9区淋巴结有转移属N2,当有对侧或锁 骨上淋巴结转移时为N3淋巴结。

胸部淋巴结的国际标准分区

胸部淋巴结的国际标准分区
11
胸部淋巴结的国际标准分区
第3组
血管前(3A) 气管后(3P)组 位于中线的淋巴结
应属于同侧的淋 巴结
12
胸部淋巴结的国际标准分区
4区 下气管旁淋巴结
右侧下气管旁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上 缘至右上叶支气管上缘和右主气管相 交处水平线之间,气管中线之右侧; 左侧下气管旁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上 缘至左上叶支气管,上缘和左主支气 管相交水平线之间,气管中线之左侧, 动脉韧带上内侧。
6区 主动脉旁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上缘水平线以下的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无名动脉之前方 或外侧。
15
胸部淋巴结的国际标准分区
第5组
主动脉弓下淋巴结 (主肺动脉窗淋巴 结) 淋巴结位于动脉韧 带、主动脉和左肺 动脉的外侧,左肺 动脉第一分支的近 侧,并位于胸膜反 折点以内。
16
胸部淋巴结的国际标准分区
20
胸部淋巴结的国际标准分区
第9组
肺韧带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肺
韧带内,包括 位于下肺静脉 后壁和下部的 淋巴结。
21
胸部淋巴结的国际标准分区
10区 肺门淋巴结 指叶近端部淋巴结,位于 纵隔胸膜反摺外,右侧者 邻近中间段支气管
11区 叶间淋巴结 淋巴结位于叶支气管之间 12区 叶淋巴结 淋巴结 邻近远侧叶支气管 13区 段淋巴结 淋巴结邻近段支气管 14区 亚段淋巴结 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主动脉淋巴结
– 5主动脉下(主-肺动脉 窗)
–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 或膈神经旁)
下纵隔淋巴结
– 7 隆突下 – 8 食道旁(隆突水平以
下)
– 9 肺韧带
N1淋巴结
– 10 肺门 – 11 叶间 – 12 叶 – 13 段 – 14 亚段

肺癌TNM新分期及纵膈淋巴结划分通用课件

肺癌TNM新分期及纵膈淋巴结划分通用课件

03
n分期介绍
n0期
无淋巴结转移 N0期表示肺癌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即肿瘤未扩散到淋巴结。
n1期
肺癌转移到肺门淋巴结
N1期是指肺癌已经转移到肺门淋巴结,即肿瘤已经扩散到肺附近的淋巴结。
n2期
01
肺癌转移到支气管周围或肺内淋 巴结
02
N2期是指肺癌已经转移到支气管 周围或肺内淋巴结,即肿瘤已经 扩散到肺内的其他淋巴结。
不同分期的肺癌患者预后不同,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也需要 考虑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存质量。例如,对于晚期肺癌患者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 2
03
T1a期
肿瘤最大径≤1cm,局限 于肺和脏层胸膜内,未累 及支气管壁
T1b期
肿瘤最大径>1cm且 ≤2cm,局限于肺和脏层 胸膜内,未累及支气管壁
上纵膈淋巴结包括胸廓入口至主动脉弓上缘 之间的淋巴结,中纵膈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 上缘至肺动脉分叉处的淋巴结,下纵膈淋巴
结位于肺动脉分叉以下至膈肌的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评估
淋巴结转移评估是肺癌分期的重要依据,根据淋巴结 转移的部位和数量,可以判断肺癌的分期和预后。
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判断标准为淋巴结组织学检查发现 癌细胞,或者淋巴结短径大于10mm,且PET-CT检查 SUV值大于2.5。
tnm分期是肺癌临床研究的标准,有 助于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评估 新药的效果。
预后评估
tnm分期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即生 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一般来说,早期 肺癌患者的预后较好,晚期肺癌患者 的预后较差。
分期与治疗选择
TNM分期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 例如,对于T1N0M0期的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 法;对于T3N2M0期的患者,手术切除可能不适用,需要采 用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

最新版肺癌淋巴结分组和分期图谱(Lung cancer-lymph node map-update)

最新版肺癌淋巴结分组和分期图谱(Lung cancer-lymph node map-update)

• 10-14区:肺门、肺叶及其主要分支淋巴结, 属于N1淋巴结。 10区:肺门淋巴结,包括临近主支气管与
肺门血管淋巴结。在右侧自奇静脉下缘至 叶间区域,左侧自肺动脉上缘至叶间区域。
特定区域淋巴结图解如下:
图2
• 1区,锁骨上淋巴结:包括下颈部、锁骨上、 胸锁颈静脉切迹区域。上界:环状软骨下 缘,下界:锁骨与胸骨柄上缘。气管中线 是1R与1L的分界线。
图3
• 2R区. 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淋巴结延伸至 气管左侧旁。上界:胸骨柄上缘,下界: 无名静脉与气管交汇处。
2L区.左上气管旁。上界:胸骨柄上缘,下 界:主动脉弓上缘。如图2所示气管前第二 区淋巴结,血管前3A淋巴结。
图4
• 3区.血管前与椎前淋巴结,第三区淋巴结不 像第二区淋巴结那样靠近气管,它们位于 血管前或食管后椎体前。纵隔镜对第三区 淋巴结的发现无帮助,食管超声可以发现 3P淋巴结。
在左上叶支气管上缘延伸至左侧主支气管。 包括位于动脉韧带内侧气管旁淋巴结。5区 (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侧面。
图9
• 肺动脉主干上方层面显示下部气管旁多发 淋巴结,此外还有第三、五区淋巴结。
图10
• 气管下部隆突上层面,气管左侧4L淋巴结, 位于肺动脉主干与降主动脉之间,由于是 位于动脉韧带内侧,不算主肺动脉窗内淋 巴结,肺动脉干外侧的属于第五区淋巴结。
图11
• 5区,主动脉弓下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内, 主动脉弓下或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于动脉
韧带或主动脉、左肺动脉外侧,并且接近 左肺动脉第一分支。
6区.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前方或 侧面,主动脉弓上下缘之间。
图12
• 7区.隆突下淋巴结,位于气管隆突下,与肺 内下叶支气管、动脉无关。在右侧向下延 伸至中间段支气管,左侧延伸至下叶上界。 图示第七区淋巴结位于食管右侧。

肺癌淋巴结分组

肺癌淋巴结分组

位于肺动脉韧带的外侧或主动脉的外侧或左肺动脉外侧,处于左肺动脉第一分支的近端。 位于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侧前方,主动脉弓上下缘之间。
主动脉肺动脉区(AP 区):包括主动脉下淋巴结(5)、主动脉旁淋巴结(6)
下纵膈淋巴结:7:隆突下淋巴结、8:食管旁淋巴结、9:肺韧带淋巴结
上界:气管隆突末端,下界:右侧延伸至右肺中叶支气管下缘末端,左侧延伸至左肺下叶支气管上缘末端。 位于隆突下淋巴结之下,直至膈肌。 位于肺韧带之间的淋巴结,包括下肺静脉下段和后壁的淋巴结。
肺门淋巴结
01
叶间支气管淋巴结
02
12-13-14:段-亚段-次亚段支气管淋巴结
03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XX/XX
汇报人姓名
单击添加大标题
肺癌淋巴结分组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XX/XX
汇报人姓名01来自020304
05
肺癌N分期
肺癌N分期
肺癌淋巴结一览图
肺癌淋巴结一览图
肺癌淋巴结一览图
2R:上界:胸骨柄上缘;下界:头臂静脉与气管交叉点的横截面。延伸至左侧边界。 2L:上界:胸骨柄上缘;下界:主动脉弓上缘。
锁骨上区淋巴结(1)和上气管旁淋巴结(2)示意图
2R
血管前淋巴结(3A)与气管后淋巴结(3P)示意图
3A:血管前淋巴结,位于血管的前面,不与气管紧邻。
3P:气管后淋巴结,位于食管后脊椎前,不与气管紧邻
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 )、左下气管旁淋巴结(4L)示意图
4R :位于气管的右侧。上界:头臂静脉尾端与气管交叉点的横截面;下界:奇静脉的下界,4R 延伸至气管的左边界。 4L:位于气管的左侧。包括所有位于肺动脉韧带内侧的气管旁淋巴结,从主动脉弓的上缘到左主肺动脉的上缘。

肺癌的分期

肺癌的分期

T分期(T2)
部分肺不张
完全肺不张
T分期(T3)
6.6cm • T3:肿瘤最大径>5cm,≤7cm;直接侵犯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胸壁(包含
肺上沟瘤)、膈神经、心包;同一肺叶出现孤立性癌结节。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 即归为T3。
T分期(T4)
• T4:肿瘤最大径>7cm;无论大小,侵及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纵隔、心脏、大血 管、隆突、喉返神经、主气管、食管、椎体、膈肌;同侧不同肺叶内孤立癌结节。
• 8区:食管旁淋巴结,是3P向下的延续,自隆突下沿食管延伸至膈肌食管裂孔。 • 9区:肺韧带淋巴结,位于肺韧带区,包括下肺静脉后壁及下方淋巴结。
纵隔淋巴结分区(10-14区)
• 10区:肺门淋巴结,包括临近主支气管与肺门血管淋巴结。在右侧自 奇静脉下缘至叶间区域,左侧自肺动脉上缘至叶间区域。
• 11区:肺叶间淋巴结 12区:肺叶淋巴结。 • 13区:肺段淋巴结 14区:肺亚段淋巴结。
M分期(M1b)
Mlb:远处器官单发转移灶。
M分期(M1c)
M1c:多个或单个器官多处转移
IASLC第八版TNM分期
小结
IASLC第八版TNM分期
谢谢
右肺肿瘤N分期:
• N1: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淋巴 结10R-14R。
• N2: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 2R,3aR,3p,4R,7,8R,9R。
• N3:对侧纵隔和/或肺门,以及任何 锁骨上淋巴结。
• 1,2L,3aL,4L,5,6,8L,9L, 10L-14L。
左肺肿瘤N分期:
• N1: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淋巴 结10L-14L。
• M分期:
• MX:远处转移不能被判定。 • M0:无远处转移。 • M1:远处转移。 • M1a:局限于胸腔内,包括胸膜播散 (恶性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或

肺癌分期及预后

肺癌分期及预后

肺癌分期及预后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一、T N M分期TNM分期在临床上用的最多,也是国际通用的分期方法。

T 代表原发肿瘤,数字后缀表示肿瘤体积和侵犯的部位;N 代表区域淋巴结,数字后缀表示侵犯淋巴结的水平;M 表示有无肿瘤的远处转移。

(一)关于 T 的具体分期T表示的是原发肿瘤情况。

Tx 表示原发肿瘤不能评估或痰、支气管灌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气管镜没有可见的肿瘤,如隐原性肺癌就属于这一类型。

T0 表示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Tis 意思是原位癌没有突破基底层,是原位的早期癌症。

T1 表示原发肿瘤≦3cm,而且肿瘤周围被肺或者脏层的胸膜所完整包绕,支气管镜下肿瘤侵犯没有超出叶支气管也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T1 又可分为 T1a 和 T1b。

T1a 指的是肿瘤的最大径≦2cm,而 T1b说明肿瘤最大径﹥ 2cm ,但≦ 3cm 。

T2 表示肿瘤大小或范围符合以下任何一项:( 1 )肿瘤最大径﹥ 3 cm ,但≦ 7cm;( 2 )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 cm (此时还有切除的机会);( 3 )累及脏层胸膜;( 4 )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如果满足四项中任何一项,在临床分期时就属于 T2 的范畴。

T2 又可分为 T 2a 和 T2b 。

T 2a 指的是肿瘤最大径≦ 5cm,且符合以下任何一点:(1)肿瘤最大径 > 3 cm ;(2)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 cm ;(3)累及脏层胸膜;(4)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b 则指的是肿瘤最大径 > 5cm,且≦ 7cm。

T3 指的是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经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1)侵犯胸壁(包括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心包;( 2 )肿瘤位于距隆突 2cm 以内的主支气管,但尚未累及隆突;(3)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4 )肿瘤最大径﹥ 7cm;(5)与原发灶同叶的单个或多个的卫星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的最新分期(第7版)淋巴结分组
锁骨上区域
1 下颈部、锁骨上和胸骨颈静脉切迹淋巴结
纵隔淋巴结
上区
2R 上气管旁(右)
2L 上气管旁(左)
3a 血管前
3p 气管后
4R 下气管旁(右)
4L 下气管旁(左)
主动脉淋巴结
AP区
5 主动脉下
6 主动脉旁(升主动脉或膈神经旁)
纵隔淋巴结下
隆突下区
7 隆突下
下区
8 食管周围(隆突下)
9 下肺韧带
N1淋巴结
肺门/叶间区
10 肺门
11 叶间
周围区
12 叶内
13 段内
14 亚段内
注意:
1、所有病人须标出术前的临床分期 cTNM 和术后的病理分期 pTNM。

2、送标本前,把10、11组淋巴结从标本上取下单独送(如可能,包括12组)。

3、左侧清扫: 5、6、7、8、9、10、11、“12、3a、4L”组
右侧清扫: 2、4R、7、8、9、10、11、“12、3a、3p”组
肺癌的最新分期(第7版)
T1:肿瘤最大径≤3厘米,被肺或脏层胸膜包绕,未侵及叶支气管近端。

T1a:肿瘤最大径≤2厘米
T1b:肿瘤最大径>2厘米但≤3厘米
T2:肿瘤最大径>3厘米但≤7厘米,或具有以下任一特征:侵犯主支气管,距离隆突≥2厘米、侵犯脏层胸膜,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波及至肺门区域,但未累及一侧全肺T2a:肿瘤最大径>3厘米但≤5厘米
T2b:肿瘤最大径>5厘米但≤7厘米
T3:肿瘤最大径>7厘米
或直接侵及胸壁(含肺上沟瘤)、膈肌、膈神经、纵隔胸膜、壁层心包或肿瘤位于主支气管内距隆突<2厘米,但未侵及隆突或相关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波及至一侧全肺或分开的肿瘤病灶位于同一肺叶
T4:任何大小的肿瘤侵犯下列结构:
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食管、椎体、隆突或分开的肿瘤病灶位于原发肿瘤同侧的不同肺叶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包括直接侵犯
N2: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N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
M1a:分开的肿瘤病灶位于对侧肺叶内伴有胸膜结节或出现恶性胸膜或心包积液
M1b:远处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