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本溪南部隐伏花岗岩体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施家堡子熔剂石灰岩矿床特征

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施家堡子熔剂石灰岩矿床特征

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施家堡子熔剂石灰岩矿床特征南芬区施家堡子黑色冶金熔剂石灰岩矿是大型叠加沉积接触热变质矿床,333+334类资源量9174万吨。

其中黑色冶金熔剂石灰岩(大理岩)资源量6957万吨,黑色冶金熔剂高镁石灰岩(白云质灰岩)2217万吨,为本钢、鞍钢地区提供了一处可靠的黑色冶金熔剂资源产地。

标签:叠加沉积接触热变质黑色冶金熔剂大理岩高镁石灰岩矿床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施家堡子石灰岩矿是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于2011年新发现的大型黑色冶金熔剂石灰岩矿床,该矿地处本溪市南芬区,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本溪台向斜、虎皮峪背斜北翼下马塘褶断带上。

区内地层主要出露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细河群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新生界第四系,施家堡子熔剂石灰岩矿赋存在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地层中。

与下伏的奥陶系下统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下马家沟组地层与上伏的花岗岩体为侵入接触。

1矿体地质特征1.1矿体总体分布特征矿体赋存在沉积的奥陶系下马家沟组一段、二段地层中,严格受地层控制。

受滚马岭背斜、太平山堡子向斜、韩家堡子向斜和F 2断裂构造的影响,矿体成缓弧形带状分布。

根据矿体展布特征矿区共划分为Ⅰ、Ⅱ、Ⅲ号计3个矿体,总长度11486 m,出露宽度一般10-60m。

总体产状为倾向350°,倾角一般45-65°。

由于受褶皱影响,矿体成宽缓弧形。

1.2各矿体地质特征(1)Ⅰ矿体特征Ⅰ矿体为黑色冶金熔剂石灰岩(大理岩)ⅠH,矿体长3521m,平均厚度12.92m,厚度变化系数为46.21%。

矿体顶板围岩主要为角岩、底板围岩为花纹状白云质灰岩,矿体与围岩产状一致,倾向335-350°,倾角43-65°。

矿体平均品位CaO 52.06%。

(2)Ⅱ矿体特征Ⅱ矿体由上部黑色冶金熔剂高镁石灰岩(白云质灰岩)Ⅱb1,中部黑色冶金熔剂石灰岩(大理岩)ⅡH和下部黑色冶金熔剂高镁石灰岩(白云质灰岩)Ⅱb2组成,矿体长4380m,平均厚度50.12m。

本溪地区岩相及所指示的区域地质特征 (1)

本溪地区岩相及所指示的区域地质特征 (1)

本溪地区岩相及所指示的区域地质特征1.中太古代:1)清河镇万利村石棚子组片麻岩、南芬铁矿茨沟组磁铁石英岩为代表的鞍山群变质岩,构成了华北板块的基底;2)该变质岩由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片麻岩和磁铁石英岩分别是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的结果2.新太古代:1) 出露于连山关和平顶山大峪沟组粉红色混合花岗岩,代表了鞍山群上部变质岩2)混合花岗岩是混合岩化作用,即超深变质岩化作用的结果。

该作用代表了变质岩向岩浆岩作用转变,与构造运动(鞍山运动)强烈挤压有关。

3.古元古代:1)出露于连山关镇附近千枚岩和大理岩代表了辽河群变质岩系2) 千枚岩和大理岩分别是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的结果,代表了中-浅变质岩系,反映了本地区变质作用减弱。

4.中元古代:1)古元古代盖县组与新元古代永宁组角度不整合2)反映了本区这一时期抬升和剥蚀作用发生5.新元古代:1)出露于南芬地区和平顶山的钓鱼台组石英砂岩代表了本区发生了广泛海侵2)出露于千金岭的南芬组互层的蛋清色泥灰岩和紫色泥灰岩反映了本区海侵进一步加深;3)南芬组与桥头组平行不整合说明本区因海水退出并经历了剥蚀;4)出露于冯家堡细河的桥头组石英砂岩及波痕构造反映了本区再次经历了海侵;5)出露于冯家堡康家组粉砂岩及薄层泥灰岩说明本区海侵加深6.古生代:1)寒武纪碱厂组合馒头组毛庄组合徐庄组以页岩为主,夹灰岩透镜体,盛产三叶虫,代表了潮坪环境。

馒头组和毛庄组紫色页岩指示气候温暖炎热;2)出露于白石砬子的张夏组鲕粒灰岩代表了动荡水环境;崮山组砾屑灰岩具氧化圈边代表了炎热气候;长山组竹叶状灰岩代表了海水动荡环境3)出露于火连寨豆房沟村的凤山组窝卷状灰岩代表了稳定的海水环境4)出露于本溪湖公园和牛毛岭等地的奥陶系冶理组、亮甲山组合马家沟组巨厚灰岩代表了海侵达到了最高峰;5)晚石炭世本溪组与中奥陶世马家沟组平行不整合,说明本地区和华北板块其他地方相似,缺失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反映了该地区抬升和剥蚀作用在这一时期发生;6)出露于牛毛岭的本溪组由砂岩、泥岩、煤线和5层薄灰岩组成,系海陆交互相;7)出露于牛毛岭的太原组及本溪地区山西组、上下石盒子组合石千峰组均为发现海相地层,说明这一时期完全进入陆相地层控制区。

鞍山_本溪南部隐伏花岗岩体地质特征_付海涛

鞍山_本溪南部隐伏花岗岩体地质特征_付海涛
3 3 / 。古生界与中新元古界几乎没有密 为 0. 2 2g c m
1 7 8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表 1 鞍本地区花岗岩岩体同位素测年数据一览表 T a b l e 1 I s o t o i c d a t i n r e s u l t s o f b o d i e s i n A n s h a n e n x i a r e a r a n i t e -B p g g
V o l . 2 8 N o . 2 J u n. 2 0 1 3: 1 7 6 1 8 0 -
: / d o i 1 0. 6 0 5 3 1 4 1 2. 2 0 1 3. 0 2. 0 0 2 . i s s n . 1 0 0 1 - j
鞍 山—本 溪 南 部 隐 伏 花 岗 岩 体 地 质 特 征
9] , 长花岗斑岩 [ 因此出现同一个岩体有多个年龄值
、 , 古元古代岩浆岩有辉绿岩 ( 脉) 辉长岩 ( 墙) 斜长花 石 英 二 长 岩、 石英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和二长 岗岩 、 花岗岩 。 中生代 岩 浆 岩 有 早 三 叠 世 的 橄 榄 岩 、 闪长 岩、 二 长 花 岗 岩, 侏罗纪的二长花岗岩, 白垩纪二长 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等 。 花岗岩 、 1. 4 矿产 区内矿产非常丰富 , 尤其是与太古宇有关的 “ 鞍 山式 ” 铁矿床众多 , 分布有齐大山 、 弓长岭 、 大台沟等 超大型铁矿床 。 除铁矿外 , 古元古界中还赋存 大型 、 有铅锌矿 、 金矿等有色金属或贵金属矿床 。 1. 5 地球物理特征 本次研究主要 使 用 布 格 重 力 异 常 资 料 , 因此在 此仅介绍各 地 质 体 的 密 度 情 况 。 整 体 而 言 , 地层的 密度从老至 新 呈 逐 渐 降 低 的 趋 势 。 太 古 宇 密 度 最 与其他时 代 地 层 均 存 在 明 显 密 度 差 。 古 元 古 界 大,

本溪铁矿_精品文档

本溪铁矿_精品文档

本溪铁矿本溪铁矿是中国辽宁省本溪市境内的一座大型铁矿床,由于其储量丰富且质量优良,被誉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铁矿资源之一。

本文将从本溪铁矿的地质特征、开采历史、产量及用途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地质特征本溪铁矿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距本溪市区大约60公里,占地约600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层主要为上白垩统爱河组和大冲组,属于沉积岩。

铁矿主要分布在伊顿层中的寺岗组,其岩性以砂岩和泥岩为主。

矿床主要形成于白垩纪晚期的断裂构造带中,断层充填物质中含有丰富的铁矿石。

2. 开采历史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本溪地区的铁矿开采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古代人们早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就开始利用本溪铁矿进行冶铁活动。

然而,直到20世纪初,本溪铁矿的规模才开始逐渐扩大。

1921年,本溪铁矿的第一家现代化矿山本溪钢铁公司建成投产,标志着本溪铁矿的正式开采阶段。

自此以后,本溪铁矿成为了中国北方重要的铁矿矿山之一。

3. 产量与储量本溪铁矿的储量巨大,迄今为止已经探明的储量约为10亿吨。

其中,寺岗组为主要的铁矿石产出层位,矿石品位较高,一般在50%以上。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本溪铁矿的年产量逐渐增长,在1960年代达到了近千万吨的规模。

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本溪铁矿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提供了大量的铁矿石资源。

4. 应用领域由于本溪铁矿石质优良,其铁精矿主要用于冶金领域,用于生产钢铁产品。

本溪铁矿的优点在于其铁含量高,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可选性。

这意味着本溪铁矿可以通过简化选矿工艺,减少生产成本。

因此,本溪铁矿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同时,本溪铁矿还可以用于制备多种工具和机械设备,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5. 环保措施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铁矿石的开采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溪铁矿开采企业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中,包括建设封闭式矿山、精细的尾矿处理工艺和减少排放等。

通过这些措施,本溪铁矿开采企业努力降低了对水体、土地和大气的污染。

鞍本地区典型矿床的重磁特征及成矿预测

鞍本地区典型矿床的重磁特征及成矿预测

鞍本地区典型矿床的重磁特征及成矿预测杨洪明【摘要】辽宁鞍山一本溪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是鞍山式铁矿的重要成矿区带.区内铁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是我国寻找大型铁矿床的优势区域.重磁方法可以结合地质矿产和航磁等资料,运用成熟的2.5D重磁联合反演技术对实测数据进行解析,对区内地质构造进行划分和圈定,筛选一批矿致重磁局部异常,圈定以铁矿为主的找矿靶区,建立以重磁信息为主体的综合找矿标志,进行以铁矿为主的找矿预测.【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鞍本地区;重磁;靶区特征;成矿预测【作者】杨洪明【作者单位】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研究区位于鞍山一本溪铁矿成矿带上,位于二级构造单元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之太子河-浑江台陷()与营口-宽甸台拱()两个三级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四级构造单元为太子河凹陷。

区域上代表性的断裂为抚顺—营口断裂(佟二堡断裂)和偏岭断裂构造。

该有利区北西侧都为第四系所覆盖。

辽阳—宋三台子一线以南为出露区;鞍山群和辽河群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其中太古界鞍山群中发育鞍山式铁矿,该带上已有多个大型铁矿,比如齐大山,陈台沟等;两侧出露太古界混合岩。

西鞍山—大孤山一线鞍山群和辽河群也是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出露有西鞍山,大孤山等大型铁矿;该线南部为近东西向混合岩带,有中生代花岗岩侵入[1]。

以上的区域地质有利条件,是寻找隐伏铁矿床的理想场所(见图1)。

区内岩浆岩比较发育,主要为太古代花岗岩、古元古宙基性岩和中生代早白垩世侵入岩。

铁矿体与围岩(变质岩)有着明显的密度差异。

斜长角闪岩、灰岩、泥灰岩和底砾岩等具有高密度特征;石英岩、变粒岩、紫色页岩密度较低;岩体中花岗岩,混合花岗岩,混合岩密度都在2.58×103kg/ m3,闪长岩为高密度特征,密度都在2.98×103kg/m3。

鞍山-本溪地区富铁矿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

鞍山-本溪地区富铁矿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

鞍山-本溪地区富铁矿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刘陆山;付海涛;刘忠元;冷文芳;武悦【摘要】中国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常以"大、贫"著称,但鞍山-本溪地区许多铁矿床中赋存有富铁矿,其中弓长岭铁矿中的富铁矿资源量超过亿吨.通过对鞍本地区"鞍山式"铁矿的分布特征、典型矿床富铁矿体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本地区变质改造形成的富铁矿分布在一条东西长85 km、南北宽25 km范围内的认识,并认为中生代花岗岩可能也参与了部分矿区富铁矿的形成过程.【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5(024)004【总页数】6页(P341-346)【关键词】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富铁矿;分布规律【作者】刘陆山;付海涛;刘忠元;冷文芳;武悦【作者单位】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辽宁沈阳110032;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辽宁沈阳110032;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辽宁沈阳110032;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辽宁沈阳110032;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辽宁沈阳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鞍山-本溪(以下简称鞍本)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铁矿产区,区内已发现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即“鞍山式”铁矿)总资源量已超过200×108t,约占全国铁矿资源总量的1/3.通常“鞍山式”铁矿以贫矿为主,平均品位30%左右,但其中的弓长岭铁矿却是全国著名的富铁矿床,已累计探明富铁矿石资源量超过亿吨,是国内少有的几个富铁矿床之一.作者在开展“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模型研究”时发现,鞍本地区除弓长岭铁矿外,还有很多铁矿床或多或少分布有富铁矿体.众多专家学者也就富铁矿开展过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1-10].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区内富铁矿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总结,并在成因方面进行探讨.本文所说富铁矿均为与“鞍山式”铁矿有关的富铁矿.研究区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与华北断拗的交接处,横跨下辽河断陷、铁岭-靖宇台拱、太子河-浑江台陷和营口-宽甸台拱4个Ⅲ级大地构造单元[11].区内出露有太古宇鞍山群、古元古界辽河群、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并分布有太古宙、古元古代和中生代3个时代的岩浆岩.区内鞍山群可分为5个岩组,自下而上分别为石棚子岩组、通什村岩组、茨沟岩组、大峪沟岩组和樱桃园岩组,呈规模、大小不等的包体状或孤岛状赋存于太古宙变质深成岩中[11],部分处于隐伏状态.鞍山群各岩组内均有条带状含铁建造分布,其中茨沟岩组和樱桃园岩组是区内“鞍山式”铁矿的重要赋矿层位.研究区内矿产非常丰富,尤其是与太古宇有关的“鞍山式”铁矿众多.目前区内查明的资源量大于百万吨的大小铁矿床已达50余个,按产出位置可大致分为两个矿集区[12],一是鞍山矿集区,二是本溪矿集区(图1).鞍山矿集区包括西鞍山、东鞍山、黑石砬子、大孤山、齐大山、胡家庙子、祁家沟、张家湾、西大背、眼前山、陈台沟、小岭子等矿床,累计探明资源量大于80× 108t.本溪矿集区包括弓长岭、大台沟、思山岭、南芬、北台、贾家堡子、棉花堡子、歪头山等铁矿床,累计探明资源量大于100×108t.区内有9个资源量大于10×108t的特大型铁矿,分布在东西长85 km、南北宽约25 km的区域内.这些矿床有的出露于地表,有的深埋于地表1000 m以下.矿体形态各异,有的平缓,有的陡立.矿体厚度从几米至千米,延深几百米至千米以上.矿床总体特点是规模大、品位低,TFe含量一般在25%~40%之间,平均30%左右.矿石以磁铁矿为主,部分为赤铁矿.“鞍山式”铁矿是我国时代古老、分布广泛的重要铁矿床类型,具有“大、贫、浅、易”的特点[13].提到此类矿床时,人们都会注意其“大、贫”的特点,而对其中的富铁一般不太关注.根据前人资料,作者初步统计鞍本地区至少有10个铁矿床中有富铁矿体赋存(表1),其矿石品位为一般“鞍山式”铁矿品位的1.5~2倍. 已发现的富铁矿均赋存在贫铁矿层内部,呈团块状、脉状、似层状,分布一般无固定层位,有时只是几米大的孤立体[4].有些富铁矿体埋藏较浅或出露于地表,据《奉天通志》记载:“汉武帝时设置铁官”,“辽太祖神册间,曾于鞍山之北首山等处设置铁冶”[18].古人采冶的铁矿应以富铁矿为主,且埋藏不深.据相关资料,齐大山铁矿的樱桃园及王家堡子矿区,1954~1958年累计探明富铁矿1258×104t[18];弓长岭二矿区至1981年累计探明富铁矿11445×104t,2012年新增富铁矿7400多万吨[19];南芬铁矿50×104t;歪头山铁矿至1982年累计探明富铁矿工业储量104× 104t[20].其他矿床的富铁矿或者未进行单独圈定或者可圈定的资源/储量较小.将含有富铁矿的矿床展绘到研究区铁矿床分布图(图1)上,可看出,除歪头山铁矿外,其他有富铁赋存的铁矿床均分布在一个近东西向展布的条带状区域内,其东西长约85 km,南北宽约25 km,与区内特大型铁矿床分布范围相吻合.且除歪头山、大孤山和小岭子铁矿外,其余7个矿床均为资源量超过10×108t的特大型铁矿床.总体来说,富铁矿与矿床的资源总量具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总矿石量大就有可能存在富铁矿.3.1 齐大山铁矿齐大山铁矿(包括胡家庙子铁矿床)含铁建造规模巨大,产状稳定.其平面上呈舒缓波状,控制长5240 m,走向305~335°,地表倾向南西,由北向南逐渐变陡,并有倒转.北段厚100~350 m,中段厚130~210 m,南段厚200~350 m.控制倾斜延深近800 m.该矿床内的富铁矿体分布于含铁建造中北西向走向断层与北东向横断层交会部位,剖面上呈“人”字型,其中平行走向断层的富铁矿体规模较大.平面上富铁矿范围较小,但侧伏延深300~400 m以上.围绕富铁矿围岩蚀变分带较明显,一般由磁铁富矿向外为绿泥岩-绢云母石英岩[16].富铁矿石有磁铁和赤铁富矿两种,前者呈黑色—钢灰色,粒状变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磁铁矿,石英次之,并见有少量闪石类矿物,局部见有散点状黄铁矿不均匀分布;后者呈暗红色—钢灰色,粒状变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矿物组成以赤铁矿为主,假像赤铁矿、石英次之.3.2 南芬铁矿共有3层铁矿体,倾向南西,倾角45°左右,主矿体是第三层矿.矿区内的第二层和第三层矿之中,有两个呈柱状产出的富铁矿体[5],平面上呈近椭圆形的扁豆体,厚10~30 m,走向延长100~150 m,倾向延伸700~800 m,也有资料介绍延深近千米[3],产状与周围贫矿一致.矿石类型为阳起石(镁铁闪石)磁铁石英岩、镁铁闪石磁铁富矿,其中磁铁矿颗粒大小为0.12~0.15 mm,约为贫矿的磁铁矿颗粒(0.04~0.05 mm)的3倍.富铁矿石比较疏松,在开采过程中有时呈粉末状.富铁矿受晚期倾向褶皱控制,在其轴部形成柱状矿体.3.3 弓长岭铁矿弓长岭铁矿是本区探明资源量最大的富铁矿床.矿区铁矿层总长4800 m,延深大于1300 m,走向120~160°,倾向北东,倾角60~85°.矿区6个铁矿层内已探明138个富铁矿体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辽宁省辽阳弓长岭铁矿富铁矿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报告.2008.,多呈似层状,产状基本与贫铁矿层一致.其中RⅠ号矿体为矿区最大的富铁矿体,呈似层状,局部为复杂的脉状,走向长2840 m,延深至-500 m以下,厚2~30 m,其储量占富矿总储量的58.5%,内部有交代残余的磁铁石英岩及蚀变岩夹层;RⅡ号矿体为矿区第二大富铁矿体,下部大,上部小,上薄下厚,走向长1550 m,厚5~30 m,在0~-100 m尖灭,其储量占富矿总储量的14.5%;RⅢ号富铁矿体走向长720 m,厚3~26 m.矿石自然类型分为磁铁富矿和赤铁富矿.磁铁富矿呈黑色,致密块状,呈细粒或粗粒结构,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铁矿,偶见赤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石榴石、镁铁闪石、绿泥石、方解石等,另外,还有极少量的石墨、黄铁矿、黄铜矿、菱铁矿等;赤铁富矿呈钢灰色,稍带暗红,致密块状,矿物组成主要为镜铁矿、石英,偶尔有白云母等.3.4 大台沟铁矿大台沟铁矿TFe大于40%的样品占9.16%,但受勘查网度限制,矿区未圈富铁矿体.根据最新成果,该矿床实际存在磁铁富矿.以ZK1104钻孔为例,全孔见矿660.45 m,有伪厚20 m的富矿(表2),换算成真厚约为13.12 m,175~184号10个样品的mFe/TFe平均达88.8%,其中183号样品mFe/TFe达96.1%,表明该富矿为磁铁富矿.4.1 前人观点关于鞍本地区富铁矿的成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同沉积成因[5-21];热液改造成因,热液来源包括混合岩化热液[1-16]、区域变质热液[10,22-23]、岩浆热液[16];菱铁矿变质成因[24-25].具有同沉积成因富铁矿体的矿床代表有小房身、歪头山等铁矿床,典型代表是歪头山铁矿[5],其富矿与贫矿之间,前者仅常量元素Fe2O3较高、SiO2较低,其他常量和微量元素基本一致.齐大山等铁矿,其富铁矿石中Na2O、Cu、Pb、Zn、Sr、Zr等混合岩的特征组分明显增高,且与富铁矿密切伴生的蚀变岩年龄与周边混合岩化花岗岩的年龄基本一致,表明磁铁富矿的形成与来自混合岩和/或(混合)花岗岩的热液作用关系密切[16,26].最近又有学者对弓长岭二矿区富铁矿进行了研究[10],认为区域变质作用是该矿区磁铁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条件,磁铁富矿的形成与磁铁石英岩、围岩和构造密切相关.磁铁石英岩沉积间歇中沉积的含铝的泥质-粉砂质物质是该区磁铁富矿形成的重要因素,它起到对磁铁石英岩中带出的硅消耗,并形成石榴石、绿泥石、黑云母等的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为磁铁富矿的形成提供了变质热液、储矿空间、变质热液运移动力和矿物转换所需的温压条件. 4.2 中生代岩浆岩参与富矿改造的可能性通过开展“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模型研究”,发现本区含有富铁矿体的铁矿床大部分位于中生代花岗岩体附近.这些花岗岩体为一套花岗杂岩,其岩性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岩、斜长花岗岩为主,有的出露于地表,有的呈隐伏状态产出[27].对出露的花岗岩体采集9件样品进行了稀土分析(表3),结果发现花岗岩8、9号2个样品与弓长岭磁铁富矿2号样品的稀土标准分布型式均为略显右倾的近平直的曲线,形态极为相似(图2).采自三台子和甬子峪岩体的8、9号样品,虽然从地表看离弓长岭铁矿区的距离较远,但据重力资料解译,弓长岭铁矿位于区内一个规模较大且主要呈隐伏状态存在的中生代岩体舌状突出部位[27],三台子和甬子峪等地出露的花岗杂岩只是该隐伏岩体的一部分,实际上为同一岩体的不同部位.此外本区其他花岗岩样品Eu为负异常,而磁铁矿Eu为正异常,只有图2中的3个样品Eu无明显异常.以上分析表明,中生代的花岗岩很可能参与了弓长岭富铁矿的形成或改造过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关于鞍本地区“鞍山式”铁矿中的富铁矿分布及成因,通过上述讨论,可得出以下结论:1)平面上,富铁矿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一条东西长约85 km,南北宽约25 km 的带状区域内,这条带中间部位的弓长岭铁矿富矿资源/储量最大,东西两侧虽然也有富矿,但资源量远小于中间的弓长岭铁矿.2)剖面上,富矿体产状各异,规模相差巨大,有的只有几米长,有的可延长几千米,有的延长大于延深,有的呈柱状延深远大于延长.3)研究区富铁矿石既有赤铁富矿,也有磁铁富矿,磁铁富矿量远大于赤铁富矿量,所有的富铁矿体均与贫矿产在相同的含矿层中.4)富铁矿成因既有原始沉积形成的,也有后期改造形成的,后期改造是富矿形成的主要原因.5)参与富矿形成的热液中,以区域变质热液为主.中生代的花岗岩等很可能参与了弓长岭铁矿富铁矿的形成或改造过程.致谢:研究工作得到了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李尔峰教授级高工和东北大学付建飞博士的支持,在此谨表谢意.【相关文献】[1]程裕淇.中国东北部辽宁山东等省前震旦纪鞍山式条带状铁矿中富矿的成因问题[J].地质学报,1957,37(2):153—180.[2]施继锡,李本超.根据鞍本地区包裹体研究试论弓长岭磁铁富矿的成因[J].地球化学,1980(1):43—53.[3]陈江峰,杨延龄,李平,等.辽宁鞍山-本溪地区富磁铁矿床硫同位素地质研究[J].地质与勘探,1985,21(1):32—37.[4]李鸿业.鞍山式铁矿的氧化和赤铁富矿[J].吉林地质,1986,5(3):1—10.[5]王守伦.鞍本地区鞍山群富铁矿成因类型的讨论[J].矿床地质,1986, 5(4):14—22.[6]王福利.浅谈鞍山式富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吉林地质,2008, 27(2):45—51.[7]黎爱国,王艳平,刘伟.“鞍山式”铁矿富矿的成因[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31(5):462—465.[8]刘军,靳淑韵.辽宁弓长岭铁矿磁铁富矿的成因研究[J].现代地质, 2010,24(1):80—88. [9]刘素巧.辽宁弓长岭条带状铁建造磁铁富矿成因探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71—83.[10]王恩德,夏建明,赵纯福,等.弓长岭铁矿床磁铁富矿形成机制探讨[J].地质学报,2012,86(11):1761—1772.[11]辽宁省地质矿产局.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9:5-32,566-613. [12]刘忠元,付海涛,刘陆山.鞍本地区超大型铁矿床分布规律及特征[J].化工矿产地质,2015,37(2):65—71.[13]杜春林.我国铁矿资源的概况与展望[C]//王可南,等编.中国铁矿综论.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18—22.[14]吕广俊,李鑫磊.辽宁省本溪市思山岭铁矿地质特征浅析[J].硅谷, 2010(14):121—122. [15]孟旭阳,王鹏,张东阳,等.辽宁思山岭铁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12,36(6):1857—1872.[16]郑宝鼎.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太古代花岗质岩石绿岩地体中层控磁铁富矿矿床[C]//王可南,等编.中国铁矿综论.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160—171.[17]洪秀伟,庞宏伟,刘学文,等.辽宁本溪大台沟铁矿地质特征[J].中国地质,2010,37(5):1426—1433.[18]钱大都,张淑伟,王志泰,等.中国矿床发现史·综合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332—339.[19]刘佳.辽阳弓长岭发现1.2亿吨铁矿[N].辽宁日报,2012-03-23 (A02).[20]刘永春,陈诗褫,常绍泉,等.中国矿床发现史·辽宁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6—46.[21]陈光远,黎美华,汪雪芳,等.弓长岭铁矿成因矿物学专辑[J].矿物岩石,1984(2):1—254.[22]关广岳.论变质作用在鞍山式铁矿床富矿形成上的意义[J].地质学报,1961(1):65—76. [23]周世泰.鞍山-本溪地区条带状铁矿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4:220—266. [24]李绍柄.我国铁矿床的一种新类型——弓长岭式含石墨的富磁铁矿矿床及其成因[J].地球化学,1979(2):170—177.[25]李曙光,支霞臣,陈江峰,等.鞍山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铁建造中石墨的成因[J].地球化学,1983(2):162—169.[26]关广岳.论变质作用在鞍山式铁矿床富矿形成上的意义[C]//王可南,等编.中国铁矿综论.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183—192.[27]付海涛,刘陆山,冷文芳,等.鞍山-本溪南部隐伏花岗岩体地质特征[J].地质找矿论丛,2013,28(2):176—180.[28]付海涛.鞍本地区富铁矿分布规律与成因初探[C]//孟宪来,等编.中国地质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上册).北京:中国地质学会,2013:319—323.。

辽宁省本溪市卧龙地区稀土矿地质特征

辽宁省本溪市卧龙地区稀土矿地质特征

辽宁省本溪市卧龙地区稀土矿地质特征摘要:勘查目的是归纳总结出辽宁省本溪市卧龙地区稀土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赋矿规律、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

力求发现矿产地,为进一步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字:稀土;普查;本溪市1、目的任务以寻找稀土元素为主攻矿种,本着绿色勘查的理念,合理选择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方法,在充分研究工作区以往稀土元素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测量、化探测量综合调查,并结合槽探、钻探等方法手段,初步查明普查区内稀土矿矿床类型、数量、规模、产状、分布、赋存状态及矿石质量变化情况等。

开展综合研究工作,加强稀土矿产成矿规律认识,归纳总结出辽宁省本溪市卧龙地区稀土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赋矿规律、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

力求发现矿产地,为进一步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投入工作量(1)1:1万地质测量3.12km2。

(2)1:1万土壤剖面测量完成5.80km。

(3)槽探工程完成工作量1514.61m3,采刻槽样品175件。

(4)钻探工程完成工作量1007.08m,采集岩芯样156件。

(5)基本分析样项目为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Sc,完成331件。

(6)光、薄片样完成0件。

(7)能谱分析完成8件。

(9)人工重砂完成5件。

3、地质特征普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柴达木-华北板块(Ⅲ)—华北陆块(Ⅲ-5)辽东新元古代-古生代坳陷带(Ⅲ-5-7)—太子河新元古代-古生代坳陷(Ⅲ-5-7-2)中部。

区域内地层出露较齐全,分布广泛。

主要为新太古界鞍山-本溪小区鞍山岩群茨沟岩组、大峪沟岩组;太子河地层小区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南芬组;太子河地层小区南华系桥头组、康家组;古生界寒武系碱厂组、馒头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古生界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中生界白垩系小岭组、大峪组及第四系。

其中太古界、太子河地层小区寒武系发育。

辽宁省鞍山西部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寻找隐伏矿产评价

辽宁省鞍山西部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寻找隐伏矿产评价

区 内基本 上 以 (O 3) 1 1S的重力 场变化 , 成北 东走 向的重 力 1一 8× 01 5/ 2 1 形 高场 与海城 东 西向重 力低场 相接, 西侧 为规模 较大 的北 东向带状 重力低 区域 场, 反映 出下辽河 断陷带 的特征 。 部重力 场出现北 东 向梯 级带和 东西 向梯 级 局 带, 根据 重力 等值线 的同 向、异 向扭 曲等特 征, 反映 出断裂构 造特征 ( 2 。 图 )
科 学 论 坛
I ■
辽宁省鞍 山西部地 区重磁异 常特征 及其 寻找隐伏矿产评价
赵瑞 坤
( 辽宁省 物测勘 查院 辽宁 沈阳 1 0 2 ) 11 1 [ 摘 要 ] 在重 力和航空磁 法测量 时, 鞍 山市的西侧 发现 _规 模较 大的 c 5 — 7 磁异常 和东 四方 台一 汤 岗予重力 低异常 , 过对鞍 山西部地 区的重 力资 在 , 85 航 通 料 和航空磁 测资料 的反复 认识和 多次推断 解释, 在大 面积 的第 四系覆 盖之 下, 分布较 广泛 的太古代 变质岩 系 中, 藏着特 人型铁矿 和丰 富的地下 热水资源 。辽 C 蕴 一 5 7 磁异 常综合解 释为鞍 山式 铁矿 引起, 85 航 并估算物 探储 量为 2 . 亿 吨 。东 四方 台一 汤 岗子重 力低异 常综 合解释 推 断为隐 伏花 岗岩体并 且很有 可能成 为耿 41 庄 和汤 岗子 温泉 的热储 。 [ 关键 词] 重力 航磁 推 断解释 隐伏 铁矿 中图分类号 :6 1 P 3 文献 标识码 : A
岗子重力低 异常 。近年 来不 少学者对 它们深 为重视 , 笔者认识 肤浅, 作为抛 就
砖 引玉 吧。
1鞍山 西部 地区地 质概 述 本区处在 太子河一 浑江 台陷带 与营 f- 宽甸隆起 过渡 部位 的西端 。中生 ]- _ 代 以来浜太 平洋 活动带激 烈作 用下 , 成 了下 辽河 断陷 。本区 既是辽 河断 凹 形 ( ) 的东缘, 是凤城断 凸( ) 又 f 的西端, 所以本区 的断裂构造及 岩浆活动都

辽宁本溪清河城富民铁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辽宁本溪清河城富民铁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辽宁本溪清河城富民铁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辽宁本溪清河城富民铁矿位于鞍山-本溪铁矿成矿带内,属太古代鞍山式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床,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矿床地质进行总结,分析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对矿床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帮助。

标签:鞍山式铁矿找矿标志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富民铁矿1区域地质概况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铁岭—靖宇台拱抚顺凸起南部与太子河—浑江台陷毗邻部位。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新元古界细河群、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及新生界第四系等。

区域上断裂构造按展布方向可分为EW向、NE向、NW向及SN向;褶皱较发育,呈NNW-SSE方向延伸,具多级组合特点。

区域岩浆岩仅见燕山晚期的花岗岩体,呈岩株状侵入太古界片麻岩中。

区域矿产主要为太古界鞍山群层状变质岩系中的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新元古界细河群及新生界第四系等。

其中与铁矿化相关的地层为鞍山群地层。

鞍山群地层仅见有通什村组。

鞍山群通什村组,分布于矿区中部,呈弧状以残留体形式赋存于太古代黑云母花岗岩中,主要岩性为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等。

2.2构造矿区褶皱构造主要表现为极为发育的层间褶曲,通过工作推断为两期:第一期褶皱构造为轴向SSE向的同斜褶皱,以弯滑褶皱作用为主,使得区内岩层中角闪片岩与磁铁石英岩多呈现楔形互层;第二期褶皱构造是受近SN向挤压应力作用下迭加在SE向褶皱之上的NE向宽缓褶皱,使区内鞍山群层状变质岩系地层呈弧状分布,并且让矿体在褶皱轴部增厚,两翼变薄。

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强烈,以脆性为主,主要表现为继承性的近SN向、NE 及近EW向断裂,规模一般不大,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性。

3矿床地质特征区内铁矿赋存于太古界鞍山群通什村组中,总体分上部和下部两个含矿层,含矿层呈层状,层面平行于围岩片层理。

上部含矿层在走向及倾向上厚度变化较大,中部厚(垂厚),最厚处大于100m,两边薄(约10m左右),其内的薄层状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夹层较发育,沿走向及倾向多呈楔形分布,使含矿层内的铁矿体具多层性,各层之间基本平行;下部含矿层厚度较稳定,平均垂直厚度约70m,局部为90m,向两侧仍具变薄现象。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12.1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我国东北地区鞍山、本溪、海城、辽了和抚顺等地,广泛分布含铁石英岩矿床。

弓长岭铁矿是其中著名的矿田之一,分几个矿段(图12-1)。

图12-1 鞍山—本溪地区地质略图1.第四系2.中生界3.二叠系4.石炭—二叠系5.奥陶系6.寒武系7.震旦系8.前震旦系结晶片岩、千枚岩9.花岗片麻岩10.花岗岩11.闪绿岩12.铁矿床一、区域地质概况二、矿床地址特征(一)矿区地层矿区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Ⅲ. 上混合岩层:岩性与下混合岩层基本相同,厚约100m,同位素年龄1600Ma。

~~~~~侵入接触~~~~~Ⅱ5·石英岩厚30-100mⅡ4·上含铁带⑤第六层铁矿(Fe6),即主要富铁矿层(50-60m)④上斜长角闪岩层6-22m③第五层铁矿(Fe5)10-15m②下斜长角闲岩层10-40m①第四层铁矿(Fe4)Ⅱ3·中部黑云母钠长石变粒岩层夹第三层铁矿(Fe3)70-190m图12-2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地质图1.第四系2.麻峪花岗岩3.上浅粒岩4.硅质层5.上角闪岩6.黑云变粒岩7.铁1片岩组8.铁2片岩组9.下角闪岩10.下浅粒岩11.弓长岭花岗岩12.磁铁矿声能13.赤铁矿层14.矿体15.断层16.地质界线及产状Ⅱ2·下含铁带④第二层铁矿(Fe2) 2-27m③中部片岩层2-12m②第一层铁矿(Fe1) 2-18m①下部片岩层3-36mⅡ1·角闪岩层~~~~~侵入交代接触~~~~~Ⅰ.下混合岩层:主要为条带状混合岩,厚度大约1500m,同位素年龄20亿年。

(二)矿区构造弓长岭型富铁矿床产于本区的中、上鞍山群中 , 其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 , 在本区以外的下鞍山群中尚未发现这种类型的富铁矿床。

富铁矿的产出与构造的关系非常明显。

富铁矿常产于断裂构造中或其附近 , 或产于褶皱间隙之中。

由于许多矿床中条带状铁矿层两盘常有走向断裂存在 , 故而常可见铁矿层两侧有富铁矿产出。

本溪野外地质认识实习(采矿)

本溪野外地质认识实习(采矿)

中生界 Mz
白垩系 K
上 下
白垩纪末的构造运动使已形成的本溪向斜褶皱加剧,发生倒转 ,形成了现在的地质构造格局。 火陆 山相 活沉 动积
大 峪 组 下部为紫色凝灰质砾岩夹少许红色砂岩;上部为红色砂岩,夹有少量 K1d 的红色及黄绿色薄层砂质页岩。
侏罗统 J

大明山组 紫色粉砂岩夹泥灰岩透镜体。其底部时而含有灰岩和石英砾石。上部 J3 d 为紫色页岩。
3 岩石
3.1 变质岩:太古宇(Ar) 混合花岗岩,岩性、成因 3.2 岩浆岩: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原生柱状节理玄武岩, 说明成因 4 地质构造 4.1本溪大型倒转向斜盆地 4.2平顶山逆断层
4.3 平顶山推覆构造(逆掩断层),
4.4 钓鱼台组节理与平顶山成因 4.5大明山组小东沟层与马家沟组角度不整合

张夏组∈2z 徐庄组∈2x 当十组
鲕状灰岩
海侵范围最大
下部为灰绿色、紫色云母质页岩和砂岩;中部为厚层鲕状石灰岩;上 部为灰黄色、灰绿色、砂岩、页岩。

毛庄组∈1mo 馒头组∈1m 俯君山组∈1f
石桥组
暗紫色(猪肝色)云母质纸状页岩,夹灰岩透镜体 砖红色粉砂质页岩夹泥灰岩
开始海侵
碱厂组
豹皮状灰岩 黄褐色石英砂岩,泥质铁质胶结 紫色、黄绿色页岩、夹黑灰色泥质灰岩 灰白色石英砂岩,硅质胶结 混合花岗岩

山西组 P1s 石炭系 C 上 太原组 C3t 黄旗组
下柳塘组 下柳塘砂岩:白色中粒砂岩;下柳塘煤系:暗灰色砂岩及黑色页岩互 层,夹有厚煤层 下层为黄旗砂岩,细粒石英砂岩;上层为黄旗煤系,底部以煤层为主;
(二)岩浆岩
本区内岩浆岩 的岩性以流纹 岩和玄武岩为 主;脉岩型的 有辉绿岩、煌 斑岩和伟晶岩。

辽宁本溪地区关门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辽宁本溪地区关门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辽宁本溪地区关门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石绍山;尤洪喜;成龙;魏明辉;宋运红;姚远;王宇利【摘要】对辽宁本溪地区关门山岩体正长花岗岩主量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显示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具有中等亏损的负Eu异常,模式图总体呈“海鸥式”分布.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K,贫高场强元素(HFSE)Ta、P、Ti.正长花岗岩微量元素组成表明本区的花岗岩岩浆形成压力小于1.0 GPa,源区物质存在于30~40 km的地壳深处,属于减薄型地壳.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当时辽东陆块处于陆内伸展环境.【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4(023)005【总页数】6页(P440-445)【关键词】地球化学;构造环境;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辽宁省【作者】石绍山;尤洪喜;成龙;魏明辉;宋运红;姚远;王宇利【作者单位】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研究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行政区划隶属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的主要辖区.其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华北陆块构造增生带太子河拗陷之辽阳-本溪凹陷(图1).在地层分区上属华北地层区太子河小区[1].区内出露地层有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的变质石英砂岩和沉积岩,古生界寒武系碱厂组、馒头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的灰岩,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的灰岩,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含煤系沉积岩,中生界侏罗系北庙组、长梁子组、转山子组、大堡组、小东沟组沉积岩,白垩系小岭组火山岩和第四系.关门山岩体以正长花岗岩为主,位于关门山水库周围,呈环带状分布(图2).关门山岩体正长花岗岩多为肉红色,多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花岗结构.其中斜长石为自形板状,聚片双晶,核部绢云母化强烈,边部土化,粒径为0.4~1.0 mm,占5%~10%.条纹长石为宽板状,条纹斑点状,粒径为0.68~1.24 mm,占20%~30%.石英为他形粒状,粒径为0.12~1.1 mm,占15%~20%.斑晶主要特点:条纹长石具条纹结构,细脉状、细纹状条纹,布丁状斜长石嵌晶,粒径为3.2~5.2 mm,占30%~40%.斜长石为自形板状、环带状,外围环带土化更明显,具聚片双晶,绢云母化、土化,粒径为3.6~4.2 mm,占3%~5%.石英为他形粒状,边缘碎裂熔蚀,粒径为1.6~2.9 mm,占10%~15%.角闪石为自形菱形、半自形柱状,具多色性,Ng—绿,Np—黄绿,褐铁质成分沿解理缝交代析出榍石.粒径为0.12~1.02 mm.占3%~5%.关门山岩体正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见表1.本文投点图采用Geokit完成[2].3.1 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关门山岩体正长花岗岩主量元素中SiO2含量为68.42%~71.87%(平均69.99%),Na2O 4.36%~5.62%(平均4.77%),K2O 3.80%~4.72%(平均4.32%),里特曼指数σ=2.68~3.43(平均3.08%),Na2O-2<K2O,在K2O-SiO2图上(图3)所有样品都落入高钾钙碱性系列区域内,表明岩石为高钾钙碱性岩石.Al2O3/(CaO+ Na2O+K2O)的值在1.36~1.61之间,平均1.48,说明岩石为过铝质岩石.MgO含量为0.49%~0.96%(平均0.62%),Mg#=11.63~19.16(平均13.94),Al2O3含量为13.03%~15.27%(平均14.25%).3.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关门山岩正长花岗岩体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4)整体呈右倾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K,贫高场强元素(HFSE)Ta、P、Ti.Nb/ Ta 比值在12.8~29.0之间,高于上地壳Nb/Ta(12)[3]. Sr含量为126×10-6~319×10-6(平均含量178×10-6).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上(图5)关门山岩体岩正长花岗岩总体呈“海鸥式”分布,稀土总量较高(ΣREE=211.59~382.44,平均2821.78);富集轻稀土(LREE=196.45~356.85,平均259.12);岩石的轻重稀土比(LREE/HREE)=10.00~13.95(平均11.49),岩石的(La/Yb)N=8.44~17.23(平均12.21),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强烈;具有中等亏损的负Eu异常,δEu=0.41~0.67(平均0.51),岩浆的分异程度强.4.1 岩石成因本溪地区关门山岩体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平均含量为69.99%)、贫铝(Al2O3平均含量为14.39%)、低Sr(平均181×10-6)、高Yb(平均3.28×10-6)、贫Ta、P、Ti高场强元素(HFSE),标准稀土元素分配图呈“海鸥式”分布,具强负Eu异常(δEu平均0.51).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张旗等[4]和苏玉平等[5]定义的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基本相一致,但与典型的A型花岗岩相比,Al2O3含量高,δEu高[4].在花岗岩Sr-Yb分类图上[6](图6),所有花岗岩点位均落入浙闽型花岗岩上,岩体属于低Sr高Yb(Sr<400×10-6,Yb>2×10-6)型.斜长石是主要的Sr富集矿物且Eu异常主要受控于长石,斜长石在岩浆源区残留或分离结晶会使熔体Sr含量降低、Eu负异常增强,本区花岗岩低的Sr含量和中等的Eu负异常特征暗示斜长石在岩浆源区主要作为残留相存在.花岗岩根据Sr-Yb 含量按照压力分类属于在低压下形成[7],在低压下斜长石稳定存在,无石榴子石,残留相为角闪岩相(斜长石+角闪石+辉石)的岩石.综上所述,可以推断源区的主要残留物为斜长石.依据熔体与残留相平衡理论,浙闽型花岗岩浆平衡的残留相主要是斜长石,其形成时压力应小于1.0 GPa[8].4.2 构造背景本溪县关门山岩体正长花岗岩其时代归属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宽甸幅❶辽宁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二分队.地质图说明书K- 51-ⅩⅪⅩ(宽甸幅). 1976.将其划归入晚侏罗世.此次工作获得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28±2)Ma(项目组未发表数据)将其归入早白垩世.华北东部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岩,对于中国东部中生代酸性岩浆岩的环境问题有各种观念,最为流行的说法是中国东部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产于岛弧环境,与太平洋板块的向西俯冲有关[9-12];是华北克拉通下地壳拆沉作用的产物[13];和陆内伸展作用的影响[14-15].侏罗纪以来,辽东地块受到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性的改造,尤其是在白垩纪达到鼎盛阶段.这一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性,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的结果,尤其是在晚中生代,伸展作用异常强烈,辽南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发育为其提供了有利的证据[16].近年来对A型花岗岩的研究也为我国东部早白垩世处于伸展构造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辽东半岛有千山和四平街岩体,通辽地区以岗山岩体为代表的A型花岗岩有近十个岩体,以及在燕辽带中的A型花岗岩,大都在120~130 Ma形成的[15].花岗岩用来判断地壳的厚度主要考察Na2O/K2O的比值,如果该比值接近1,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或钾玄岩系列,可以用来判断地壳厚度[17].本溪县地区正长花岗岩Na2O/K2O平均值等于1.11,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根据正长花岗岩形成的压力在0.8~1.0 GPa,推测本区的花岗岩岩浆形成时源区物质存在于30~40 km的地壳深处[8],地壳较薄.在Rb-(Y+Nb图)(图7)解上落入板块内环境中,反映辽东陆块当时处在造山后期,陆内伸展环境中.(1)本溪县正长花岗岩具有富Si、贫Al、高Sr、低Yb,中等负Eu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2)本溪县正长花岗岩形成于早垩世,属于浙闽型花岗岩,其形成源区主要残留相为斜长石,形成压力在0.8~1.0 GPa之间.(3)根据花岗岩的性质,推测本溪县地区早白垩世地壳厚30~40 km,处于后造山期陆内伸展环境中,与太平洋板块的向西俯冲无关.【相关文献】[1]辽宁省地质矿产局.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2]路远发.GeoKit:一个用VBA构建的地球化学工具软件包[J].地球化学,2004,33(5):460—464.[3]Taylor S R,McLennan S M.The Continental Crust:its composition andevolution.Oxford: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shers,1985.[4]张旗,冉,李承东.A型花岗岩的实质是什么?[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31(4):621—626.[5]苏玉平,唐红峰.A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5,24(3):245—251.[6]张旗,王焰,李承东,等.花岗岩的Sr-Yb分类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6,22(9):2249—2269.[7]张旗,王焰,李承东,等.花岗岩按照压力的分类[J].地质通报,2006, 25(11):1274—1278.[8]张旗,金惟俊,李承东,等.花岗岩与地壳厚度关系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35(2):259—269.[9]Zhou X M,Li W X.Origin of Late Mesozoic igneous rocks in SoutheasternChina:Implications for lithosphere subduction and underplating of mafic magmas [J].Tectonophysics,2000,326:269—287.[10]吴福元,杨进辉,张艳斌,等.辽西东南部中生代花岗岩时代[J].岩石学报,2006,22(2):315—325.[11]陈斌,田伟,翟明国,等.太行山和华北其它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浆成因和地球动力学意义[J].岩石学报,2005,21(1):13—24.[12]杨进辉,吴福元,柳小明,等.辽东半岛小黑山岩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龄和铪同位素证据[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7,26(1):29—43.[13]Gao S,Rudnick R L,Yuan H L,et al.Recycling lower continent al crust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J].Nature,2004,432:892—897.[14]Li X H,Chung S L,Zhou H,et al.Jurassic intraplate magmatism in southern Hunan-eastern Guangxi:40 Ar/39Ar dating,geochemistry,Sr-Nd isotop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SE China[A]. Malpas J,Fletcher C J N,Ali J R,et al.eds.Aspects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China.Geol Soc London:Spec Publ,2004,226:193—225.[15]郭春丽,吴福元,杨进辉,等.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伸展构造性质——以辽东半岛南部饮马湾山岩体为例[J].岩石学报, 2004(5):1193—1204.[16]刘俊来,纪沫,申亮,等.辽东半岛早白垩世伸展构造组合、形成时代及区域构造内涵[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41(5):618—637.[17]张旗,金惟俊,李承东,等.三论花岗岩按照Sr-Yb的分类:应用[J].岩石学报,2010,26(12):3431—3455.。

辽阳弓长岭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地质特征及地质作用演化

辽阳弓长岭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地质特征及地质作用演化

辽阳弓长岭地区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地质特征及地质作用演化鞍本地区出露的太古宙地质体由约70%的花岗质杂岩和约30%的含铁岩系组成。

弓长岭地区位于鞍山至本溪之间,是这两种地质体出露的发育区,具一定的代表性。

在弓长岭地区茨沟岩组形成之后,岭根底片麻岩的原岩花岗岩侵位。

由于推覆或埋深等地质作用,这些岩石发生了区域性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后期随着地壳减薄岩石由高压环境向低压环境转化,形成了第一期的韧塑性顺层剪切变形,同时伴随着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受地壳的持续减薄作用等构造作用影响,在古陆核边缘地带形成了上地幔隆起,热的地幔物质使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中酸性岩浆侵位(瓦子沟花岗岩、弓长岭花岗岩)。

标签:弓长岭太古宙变质深成岩花岗岩侵位变质作用部分熔融0引言鞍本地区出露的太古宙地质体由约70%的花岗质杂岩和约30%的含铁岩系组成。

弓长岭地区位于鞍山至本溪之间(图1),是这两种地质体出露的发育区,具一定的代表性。

在借鉴前人资料和弓长岭地区1:5万区调工作的基础上,笔者对该区太古宙变质深成岩的地质特征及地质作用做进一步探讨。

1岩石单位的划分根据最新的同位素年龄研究结果,鞍本地区太古宙花岗质杂岩划分为:始太古代白家坟奥长花岗岩(38.04亿年)和古太古代陈台沟花岗岩(33.06亿年);中太古代花岗岩包括立山(31.42亿年)、东鞍山(29.97亿年)和铁架山花岗岩(29.7亿年);新太古代齐大山花岗岩(25.2、24.73亿年)。

太古宙不同阶段的花岗岩具不同的野外宏观地质外貌特征及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

弓长岭地区太古宙花岗质岩体呈东西向展布,面积约108Km2,同位素测年结果全部为新太古代。

依据野外宏观地质特征及岩石类型划分为:岭根底片麻岩、瓦子沟花岗岩、弓长岭花岗岩。

岭根底片麻岩出露面积约4Km2。

岩石中可见变质表壳岩包体,表明其侵入表壳岩。

瓦子沟花岗岩出露面积约44Km2。

侵入茨沟岩组和岭根底片麻岩(图2)。

弓长岭花岗岩出露面积约60Km2。

鞍山-本溪地区太古宙结晶基底埋深

鞍山-本溪地区太古宙结晶基底埋深

鞍山-本溪地区太古宙结晶基底埋深王予;薛林福;彭冲;马燕妮【摘要】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ata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y field in scale of 1∶200 000,borehole and measuring density in Anshan --Benxi area.Through the method of 2 --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ve inversion under the geological section data constraints,the authors complete the deeply geological structural inversion of 14 profiles.The inversion results confirm the constitution of Archean crystalline basement in Anshan--Benxi area,in which the maximum buried depth is about 4 500 meters in Xialiaohe Basin,while the shallow area of the buried dept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Benxi City.In speculation,Tianshifu town and south of Pingdingshan town may have concealed iron ore.%利用鞍山—本溪地区1∶20万重力资料及航磁资料、钻孔数据,结合实测岩石密度数据,采用地质剖面约束下的二维人机交互反演方法,完成了14条剖面的深部地质结构反演,确定了太古宙结晶基底的埋深。

鞍山—本溪地区结晶基底的最大埋深约为4500 m,在下辽河盆地埋深最大;埋深较浅的地区主要位于本溪市以南地区。

鞍本地区隐伏岩体地质特征

鞍本地区隐伏岩体地质特征

矿床地质鞍本地区隐伏岩体地质特征*付海涛,刘陆山,冷文芳,刘忠元(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辽宁沈阳110032)鞍(山)本(溪)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铁矿产区,该区沉积变质型铁矿——俗称“鞍山式”铁矿已探明的资源量约占全国总资源量的1/4左右。

在开展“鞍本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模型研究”时,通过对区域重力资料进行处理解译,发现该存在大面积的隐伏岩体。

对这些隐伏岩体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该区地质体的演化过程以及这些侵入岩是否参与了对铁矿床的改造。

本文所讨论的隐伏岩体是指中生代侵入的酸性岩体。

1 区域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本区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与华北断坳的交接处,跨四个Ⅲ级大地构造单元,即:西部为下辽河断陷,东北角为铁岭-靖宇古隆起,中部为太子河-浑江台陷,东南部为营口-宽甸台拱。

1.1 地层本区是辽宁省地层出露比较齐全的一个区域,除缺少泥盆和志留系外,其它时代地层均有出露。

其中,太古界主要是鞍山群红透山岩组、茨沟岩组、大峪沟岩组和樱桃园岩组,是“鞍山式”铁矿的主要赋矿层。

研究区南部出露有古元古界辽河群,东北部出露有中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震旦系,中东部出露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出露范围很小,有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新生界分布在西部平原区和东部沟谷之中。

1.2 构造本区构造非常发育,断裂构造主要有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

其中,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对地层分布的控制作用比较明显,而北东向断裂则大多是地质体内部的断裂。

除断裂构造外,褶皱构造也十分发育,太古界多为单斜,古元古界表现为褶皱轴近东西向的向斜,中上元古界与古生界一起构成多个褶皱轴为北西或北东向的背斜或向斜。

总体来说,本区地质构造复杂而多样。

1.3 岩浆岩本区分布有三个时代的岩浆岩。

太古代片麻岩的原岩被认为是一套深成侵入体,也是本区最古老的岩浆岩,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

古元古代岩浆岩出露有辉绿岩脉、辉长岩岩墙,以及斜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

鞍山—本溪地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铁矿时代、物质来源与形成环境

鞍山—本溪地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铁矿时代、物质来源与形成环境

鞍山—本溪地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铁矿时代、物质来源与形成环境作者:张连昌代堰锫王长乐刘利朱明田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4年第04期摘要: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s)蕴含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记录了早期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

鞍山—本溪地区发育巨量的太古宙BIFs。

鞍山—本溪地区BIFs由互层的硅铁条带组成,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含少量赤铁矿、黄铁矿及菱铁矿等。

围岩与BIFs呈整合接触,具有变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BIFs属于阿尔戈玛型,其变火山岩围岩年龄可大致代表BIFs沉积时代。

锆石UPb年代学显示,鞍山—本溪地区至少发育约3.10 Ga及约2.55 Ga两期BIFs沉积成矿事件,后者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发育。

鞍山—本溪地区BIFs地球化学具有以下特征:①低的TiO2与Al2O3含量及高场强元素负异常,表明沉积过程中陆源碎屑物质加入量很少;②PAAS标准化REE配分模式显示重稀土元素富集,La、Y及Eu正异常,暗示BIFs沉积自海水与海底高温热液的混合溶液;③接近同时代亏损地幔的εNd(t)值(3.0~4.7),表明Fe可能来源于海底热液活动淋滤洋壳;④BIFs中仅发育少量黄铁矿,基本不显示Ce负异常且富集铁的重同位素(δ(57Fe)值为(0.13~2.73)×10-3),暗示古海洋整体处于低硫、缺氧环境,BIFs的沉淀可能与富Fe2+溶液遭遇环境突变有关。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大孤山与陈台沟围岩具有弧火山岩特征,南芬与歪头山围岩类似于弧后盆地玄武岩,因此,鞍山—本溪地区BIFs沉积于火山弧相关构造背景。

关键词:条带状铁建造;太古宙;物质来源;形成机制;构造背景;鞍山—本溪地区;华北克拉通中图分类号:P618.31文献标志码:A0引言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s,BIFs)是指全铁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大于15%,由富铁矿物(以磁铁矿或赤铁矿为主)和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组成的具有条带状或条纹状构造的化学沉积岩[12]。

鞍山-本溪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稀土元素特征

鞍山-本溪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稀土元素特征

矿床地质鞍山-本溪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稀土元素特征*杨秀清1,李厚民2,刘明军1,李立兴2,陈靖2(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条带状铁建造(简称BIFs)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铁矿资源类型。

我国大部分BIFs都属于阿尔戈马型,由于都经历了区域变质或者混合岩化改造而称之为沉积变质型铁矿。

鞍山本溪地区(简称鞍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资源基地,铁矿查明资源储量达125亿t,占全国的24%(李厚民等,2012),故称为“鞍山式铁矿”,例如著名的西鞍山铁矿床、东鞍山铁矿床、齐大山铁矿床、弓长岭铁矿床、歪头山铁矿床等。

1 地质概况鞍本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胶–辽–吉断裂带以南。

其形成的构造模式为陆–弧–陆碰撞模式,BIFs沉积于大陆边缘的火山沉积盆地,浅–中水环境,主要产于基性火山凝灰岩和中酸性杂砂岩之间的过渡层位和含少量基性火山岩的沉积岩中,岩石遭受了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万渝生,1993,2005;沈其韩,1998)。

鞍本地区太古代岩石呈弧形分布,其东部以郯庐断裂为界,西部以抚顺片麻岩与清原绿岩带相邻,总面积达6000余平方公里,由约30%的含铁岩系和70%的花岗质岩石组成,含铁岩系呈透镜体状分布在花岗岩之中。

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宙鞍山群,矿体主要出现在中、上鞍山群,其次还可见元古宙辽河群、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其中对该区地质构造影响最大的是NNE向的郯庐断裂、NE向的寒岭断裂、NW向的石桥子断裂和EW向的太子河断裂等。

鞍本地区的岩浆岩不发育,出露的主要有前震旦系超基性岩、基性岩和和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周世泰,1994)。

鞍本地区铁矿主要分布于四个矿集区:(1)歪头山矿集区:隶属于本溪市,矿体产出在中鞍山群,自东向西依次有山城子矿带、歪头山矿带和烟龙山矿带,这三个矿带呈NNE向分布,矿层西倾,矿层通常以不同形态的褶皱产出。

本溪市南芬区思山岭铁矿区地质特征

本溪市南芬区思山岭铁矿区地质特征

本溪市南芬区思山岭铁矿区地质特征宫长胜;梁家铨【摘要】本溪市南芬区思山岭铁矿赋存于太古代鞍山群大峪沟组地层中,呈单斜层以包体形式分布于大面积的太古宙花岗岩中,地质构造复杂,变质变形作用明显,含磁铁角闪石英片岩一般铅垂厚2-126m,最厚达170m,赋存于黑云角闪变粒岩中,与其呈整合接触。

【期刊名称】《电大理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铁矿;鞍山群大峪沟组;磁铁角闪石英片岩;南芬区【作者】宫长胜;梁家铨【作者单位】辽宁省第八地质大队本溪 117000;辽宁省第八地质大队本溪117000【正文语种】中文矿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Ⅱ)、太子河~浑江台陷(Ⅲ),四级构造单元为辽阳~本溪凹陷南缘(Ⅳ)。

区内为基岩分布区,地质构造复杂,变质变形作用明显,岩浆活动频繁。

区内出露地层有太古宙鞍山群,古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及第四系等。

太古宙鞍山群在区域上主要出露有大峪沟组和茨沟组,大峪沟组出露于区域的西、东部,走向北西向,倾向南西,倾角45-50°。

茨沟组主要出露于区域中南部,较零散,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50-55°。

主要岩性为绢云绿泥石英片岩、黑云片岩、黑云变粒岩、黑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夹角闪磁铁石英岩,黑云浅粒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等。

古元古界辽河群在区域内主要出露有底部浪子山组地层,不整合覆于鞍山群大峪沟组、茨沟组、混合花岗岩之上,出露于区内的西、南部,走向北东、北西,倾向北西、南西,倾角30-40°,主要岩性为千枚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等。

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地层主要分布于区内的西北角,走向呈北东—北东东展布,倾向北—北西,倾角30-50°,主要岩性为石英岩、砂岩、页岩、泥灰岩、鲕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等。

大峪沟组(Arandy3)矿区内大峪沟组三段地层呈单斜层以包体形式分布于大面积的太古宙花岗岩中。

鞍山陈台沟地区太古宙花岗岩组成与构造特征

鞍山陈台沟地区太古宙花岗岩组成与构造特征

鞍山陈台沟地区太古宙花岗岩组成与构造特征李斌;金巍;张家辉;王亚飞;蔡丽斌;王庆龙【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3(32)2【摘要】鞍山陈台沟地区出露有大量太古宙花岗质岩石和变质层状岩系,是研究太古代地壳形成与演化的经典地区之一.通过对该区岩石单元、构造特征研究,较系统地划分了岩石单元,具体分析了各单元组构及构造变形特征.细粒奥长花岗质糜棱岩、似斑状花岗质糜棱岩和中-细粒花岗质片麻岩具有古太古代花岗质岩石的特点,共同经历地壳中-深部层次的韧性变形改造.细粒奥长花岗岩为中太古代岩浆事件的产物,表现为非透入性的变形方式和部分韧-脆性形变组构.鞍山群层状变质岩石主要记录了新太古代中-浅部地壳层次的强烈变形事件.中粗粒白云母花岗岩就位,标志早期不同的构造变形作用在新太古代末期基本结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区太古宙地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Mass of Archean granite rocks and metamorphic layered sequence exposed in Chentaigou area of Anshan are typical for studying Archean crustal formation and evolution.We systematically divide the rock units and analyse their rock fabric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chean rocks,with focusing on their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al features,in the Chentaigou area.Fine-grained trondhjemitic mylonite,porphyritic granitic mylonite and medium-fine grained granitic gneis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leoarchean granitic rocks,and underwent ductile deformation of middle-deep crust level.Fine-grained trondhjemite is a product of the Mesoarchean magmatic events,showingimpervious deformation and partial of ductile-brittle deformation fabric.Metamorphic layered rocks of the Anshan Group mainly recorded the Neoarchean strong deformation event of middleshallow crust level.The intrusion of the medium-coarse grained muscovite granite marked the end of early-phase different structural deformation processes in the Late Neoarchean.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Archean crust in the Chentaigou area are also discussed.【总页数】9页(P191-199)【作者】李斌;金巍;张家辉;王亚飞;蔡丽斌;王庆龙【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2;P588.12【相关文献】1.辽宁鞍山地区陈台沟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 [J], 余超;田毅;王广伟;豆世勇;鲍东明;杨玉伟2.鞍山市陈台沟地区鞍山群与辽河群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J], 夏富富3.鞍山地区太古宙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J], 郭智添4.鞍山地区陈台沟变质表壳岩的年龄 [J], 宋彪;伍家善5.鞍山3.3Ga陈台沟花岗岩地球化学和Nd,Pb同位… [J], 万渝生;伍家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的 1 / 4左 右 。 。 j 。在 开 展 “ 鞍 本 地 区沉 积 变 质 型 粒 岩 、 碳 质板 岩 、 大 理岩 等 ; ③ 中新元 古界 : 分 布 于东 铁矿 控矿 条件及 找矿 模 型研究 ” 中, 通过对 区域 重 力
北部, 出露 有 青 白 口系 钓鱼 台组 、 南 芬组 、 桥 头 组 和 古 生界 : 分布在 中东 部 , 出露 面积较 大 , 有 寒武 系 、 奥 陶系 、 石炭系、 二叠系 , 主要 岩 性 有 灰 岩 、 页岩 、 粉 砂 岩、 砂岩 及煤层 ( 线) ; ⑤ 中生 界 : 分 布 在东 南 角 和下 达河、 新 寒岭 、 本 溪 市 区附近 , 出露 范 围很 小 , 有 三叠 系、 侏 罗 系和 白垩 系 , 主要 岩性 有 中酸性 熔 岩 、 火 山 碎 屑岩 、 火 山岩质 砾 岩 、 页岩、 砂 岩等 ; ⑥新生界 : 分
区 内出露地 层 比较 齐 全 , 除 时代 地层均 有 出露 ( 图1 ) 。① 太 古宇 : 鞍
向断裂则 大 多 是 地 质 体 内 部 的 断裂 。除 断 裂 构 造 山群 通 什村 岩组 、 茨沟 岩组 、 大峪 沟岩 组和 樱桃 园岩 外 , 褶 皱 构 造 也 十分 发育 , 太古 宇 多 为单 斜 , 古 元 古 组, 主要 岩性 为 一套变 粒 岩 、 浅粒 岩 、 斜长 角 闪岩 、 片 界 表 现为 褶 皱 轴 近 E w 向 的 向斜 , 中新 元 古 界 与古
浑江 台陷 , 东 南 部为 营 口一 宽甸 台拱 _ 4 ] 。
1 . 1 地 层
区内构 造非 常发 育, 断裂 构造 主要 有 近 E W 向、 NE向和 Nw 向 3组 。其 中 , 近E w 向和 Nw 向
断裂 构造 对 地层 分 布 的 控 制 作 用 比较 明显 , 而 NE
陵 大街 2 9号 ; 邮政 编 码 : l 1 0 0 3 2 ; E — ma i l : l n f h t @1 6 3 . C O I T I
( 辽 宁省 地 质 矿 产 勘 查 局 , 沈阳 l 1 0 0 3 2 )
摘要 : 鞍 山一 本 溪 地 区是 我 国著 名 的 铁 矿 产 区 。通 过 解 译 鞍 山一 本 溪 南 部 布 格 重 力 异 常 , 结 合 区域 地 质 资 料 , 认 为存 在 隐伏 的花 岗岩 体 , 而 且 隐 伏 岩 体 的 范 围远 大 于 出 露 岩 体 的 范 围 , 并 提 出了 现 已发 现 的大 型 或 特 大 型 铁 矿 均 分 布 在 隐伏 岩 体 之 上 或 花 岗岩 边 部 的认 识 。
Vo 1 . 2 8 NO . 2 J u n . 2 0 1 3: 1 7 6—1 8 0
船 第 年 ∽ 一 I m

一 第 2 一 6一 一 _ [ 鞍
一 ∞
山一 本 溪 南 部 隐 伏 花 岗 岩 体 地 质 特 征
付 海涛 , 刘 陆 山, 冷文芳 , 刘 忠元
铁矿 产 区 , 该 区沉 积变 质 型 铁 矿—— 习惯 上 称 之 为 群 浪子 山岩 组 、 里尔 峪 岩 组 、 高家 峪 岩 组 、 大 石桥 岩
“ 鞍 山式 ” 铁矿 已探 明 的资 源量 约 占全 国铁 矿 总资 源 组 、 盖县 岩组 , 主 要 岩 性有 千 枚 岩 、 片岩、 变粒岩 、 浅
研 究 区位 于 中朝准地 台胶 辽 台隆与华 北 断坳 的
布 在西部 平原 区和 东部 沟谷 之 中 , 出露第 四系 , 主要 交接处 , 横 跨 4个 Ⅲ级大 地构造 单元 : 西部 为下 辽 河 岩 性为玄 武岩 、 黄土、 亚 黏土 、 粉砂 、 砂砾 石等 。 断陷, 东北 部为 铁岭一 靖 宇古 隆起 , 中部 为太 子河一 1 . 2 构 造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 7—0 3 ;
改 回 日期 : 2 O 1 2—1 2 —2 7 ;
责任编辑 : 王传 泰
基金项 目: 国 土 资 源部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 编号 : 2 0 1 1 l 1 0 0 2 —0 2 ) 资助 。 作 者 简介 : 付 海 涛 ( 1 9 5 9 一 ) , 男,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博士, 主要 从 事 成 矿 预 测 、 “ 3 s ” 技 术 应 用 等 工作 。通 信 地 址 : 辽 宁 省 沈 阳 市 皇 姑 区北
岩 和磁铁 石英 岩 , 其 原岩 是 一 套 以火 山岩 为 主 的火
0 引 言
鞍 山~ 本溪 地 区 ( 简 称鞍本 地 区) 是 我 国著名 的
山一 沉积 岩 系I s - 6 ] , 分布 零 散 , 出露 面积 最 大不 过 2 0 0 k m。 , 是 本 区“ 鞍 山式 ” 铁矿的主要赋矿层 ; 此外 , 还 有一 套太 古宙 片 麻 岩 , 分 布在 研 究 区的 东北 部 和 中 部; ② 古元 古 界 : 分 布在 研 究 区 的南 部 , 出露 有 辽 河
资料 进行 处理解 译 , 发 现该 区存 在 大 面积 的 隐伏 花 震旦 系康 家组 , 主要 岩性有 页 岩 、 泥 灰岩 、 砂岩 等 ; ④
岗岩 岩体 。对 这 些 隐伏 岩 体 进行 研 究 , 将 有 助 于 了 解该 区地 质体 的演 化过程 。
区域 地 质 及 地球 物理 特 征
关键词 : 隐伏 岩体 ; 地质特征 ; 铁矿; 鞍本地 区; 辽 宁省 中 图分 类 号 : P 5 8 8 . 1 2 ; P 6 1 8 . 3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i 0 0 1 —1 4 1 2 ( 2 0 1 3 ) 0 2 — 0 1 7 6 ~0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