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磷,硫,铁丝燃烧的现象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走进化学世界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2)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1)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2)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3)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2.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仪器使用和操作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 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 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 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3. 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1. 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液体药品滴入接收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2. 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常见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1. 燃烧的定义回忆木炭、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发光、放热、生成新物质。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注意:(1)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燃烧都有火焰产生,那些不易挥发的、不易分解的固体,如红磷、铁丝等燃烧时就没有火焰。
2. 燃烧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人们利用可燃物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热来照明、取暖、烧煮食物、冶炼钢铁等,燃烧能够造福于人类,但是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据2000年到2006年统计,每年大约有5万人次死于火灾,随着人数的增长,科学的进步,现在已经降低到2-4万人次,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3. 燃烧的条件先来看一个实验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说明:(1)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否则燃烧不能发生;(2)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燃烧本身是一个化学反应,燃烧的条件实质就是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4.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不充足)(2)物质完全燃烧的条件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燃料完全燃烧的意义1)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2)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危害人体健康。
当固体燃料不充分燃烧时还会增加烟尘的排放而加重环境污染。
注意:虽然燃烧需要足量的空气或氧气,但这些气体的通入量也要适当,否则,过量的气体会带走部分热量,同样会造成浪费。
5.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管道煤气泄漏等都会增加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名师选题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名师选题单选题1、2021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3%,改善幅度为“十三五”以来最高。
下列举措不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A.开发利用新能源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C.提高森林覆盖率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答案:DA、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C、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废气还是排放到了空气中,还是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B.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C.空气中的氧气极易溶于水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答案:CA.空气中的各成分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即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该选项说法正确;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该选项说法正确;C.氧气不易溶于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不需放少量水的是A.硫磺B.红磷C.铁丝D.蜡烛答案:DA.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所以要在瓶中放水吸收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较高温度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要在瓶中放水吸收五氧化二磷的热量,防止瓶底炸裂,不符合题意;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高温四氧化三铁固体,所以要在瓶中放水吸收四氧化三铁的热量,防止瓶底炸裂,不符合题意;D.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水,所以瓶内不能有水,否则会干扰水雾的观察,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D.结束时停止加热答案:A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插入水槽液面以下,双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B、加热时排出的气体很大一部分是试管和导管中的空气,故加热后不能立即收集气体,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B不正确;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满氧气后应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好再和集气瓶一同取出水面,故C不正确;D、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中再移去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故D不正确。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 (空气的成分)复习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空气的成分》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自学整理、形成知识网络】1、请你说出空气中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并简述这些主要成分的性质及其用途。
2、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如何防止空气的污染?【典例分析、归纳方法思路】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里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氧气B、空气是一种化合物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主要污染物2、围绕“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讨论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剩余的主要是什么气体?实验说明该气体具有哪些性质?(3)红磷为什么要过量?若红磷的量不足,实验结果会怎样?(4)打开止水夹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要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5)通过这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如用木炭应如何改进?(7) 该实验的设计原理是什么?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样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实例应用、培养解题能力】1、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常温下的空气和白磷,已知当温度达到40℃时白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 5 cm 处。
( 1 )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 _________ __ 。
( 2 )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为:①白磷(足量)_____________ ;②活塞向(填左、右)_ ___ 移动。
( 3 )实验结束,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 _______cm 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精讲)
典例精讲
6 .(2021湖南中考)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是学 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污 染:
⑴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①主要污染物:气体有 CO 、 SO2 、 氮氧化物 ,CO2 不是污染物; 粉尘:可吸入颗粒。
②来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 、 工厂排放的废气 、 地面扬尘 。
⑵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 、 臭氧层破坏 、 酸雨 等与也空气污
染有关。
目的: 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试灯管,使试管炸裂 。
新课讲解
5、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__中__,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排 水 法: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则收集满
验满:
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_口__,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检验
注意: 小木条的位置
验满
新课讲解
九、催化剂
2. 药品替代物的选择:
药品 木炭 硫粉 铁丝
能/否
均 不 能
理由 生成物是气体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新课讲解
3. 选择的药品需满足三个条件: (1)药品要足量; (2)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 (3)生成物最好为固体,若产生气体,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吸收
NaOH 溶液
新课讲解
1. 改进点燃方式
②碳在氧气中燃烧时,木炭应 由瓶口向下缓缓 插 入。
新课讲解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填空)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空气,氧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和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为、二氧化碳为、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和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和。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 ,(2) (3)灭火的方法:①隔绝空气②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属于,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6、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溶于水,液氧是的。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剂。
氧气的用途:①②氧气的化学性质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
化学方程式为:②(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火焰,在氧气中的火焰,生成气味的气体SO2。
化学方程式为: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用于发令枪)化学方程式为: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
(用于照明弹等)化学方程式为: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化学方程式为:⑥氢气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一氧化碳的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
红磷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
利用某些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让水进入容器。
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和方法
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以水槽中水水面为基准线,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同时塞紧橡皮塞,观察红磷燃烧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3、实验现象
(1)钟罩内充满白烟;(2)片刻后白烟消失,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占钟罩体积的1/5。
4、实验结论
红磷燃烧消耗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实验注意事项
(1)可用来反应的物质必须是易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如红磷),木炭、硫不能用作测定氧气含量的反应物。
(2)若所用液体不是水,而是碱溶液(如NaOH溶液),用碳、硫作反应物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生成的气体CO2、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
(3)所用来反应的物质必须足量或过量。
(4)容器的气密性必须良好。
(5)应冷却到室温时才测定进入容器内的水的体积,否则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钟罩容积的1/5。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加热铜绿时,绿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A解析:A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加热铜绿时,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的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将蔗糖溶于水得到糖水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给水通直流电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D解析:DA、将蔗糖溶于水得到糖水,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物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
C、给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C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D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稀有气体可用来制作节日的霓虹灯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D.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解析:C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选项说法正确;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稀有气体可用来制作节日的霓虹灯,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目前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选项说法错误;D、工业上根据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
木炭 磷 硫 铁丝燃烧的现象
磷燃烧
在空气中 1、发出黄色火焰 2、有大量白烟生成 3、放出大量的热
象
在氧气中 1、发白光 2、有大量白烟生成 3、放出大量的热
1、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1、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燃烧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3、放出大量的热
3、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事项及原因
注意: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 原因:①防止集气瓶炸裂
②吸收白烟五氧化二磷 注意: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 原因: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 硫
1、发红
木炭燃烧
2、放热 3、有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生成
1、剧烈燃烧、发白光 2、放出大量的热 3、有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生成
注意: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原因:防止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把
氧气排出瓶外。
铁丝燃烧
不能燃烧
注意: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
一层细沙。
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原因:防止高温的熔化物溅落下来
使集气瓶炸裂。
1、发出黄色火焰
石蜡燃烧
2、放热 3、火焰分三层
、、、、、、
1、烧的更旺、发白光 2、放出大量的热 3、火焰分三层
、、、、、、
1、发出耀眼的白光 镁带燃烧 2、放出大量的热
(CO2)
点燃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O2)
(Fe3O4)
点燃
石蜡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O2)
(CO2) (H2O)
点燃
镁MgO)
点燃
铝 + 氧气——→ 氧化铝
2024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2024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七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用下列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氢气,其中不可取的是()A. 分别检验气体的可燃性B. 分别通入石灰水C.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D. 分别填充气球放飞2、下列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A. 用加水的方法将NaCl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B.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2是否收集满C.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 用加入过量Zn粉、再过滤的方法,除去ZnSO4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稀H2SO43、蜡烛、红磷、铁丝、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共同点是()A. 都能生成固体B. 都是化合反应C. 都有火焰出现D. 都会放热、发光4、同学们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有的现象明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rm{(}rm{)}A. 没有打磨铁丝B. 排水法收集前先将集气瓶装满水C. 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D. 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5、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A. 二氧化碳B. 空气C. 氢气D. 氧气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 液态氧气B. 过氧化氢C. 空气D. 氯酸钾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稀盐酸的酸碱性B.稀释浓硫酸C.加热液体D.洗涤试管8、维生素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B. 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C.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D.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4.5%9、钛和钛合金是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材料,广泛用于导弹、航天飞机、船舶、化工、通信设备等.如图是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钛原子非常活泼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C. 钛的核外电子数为4D. 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10、用盐酸和酚酞混合液浸过的滤纸,分别在滤纸上滴入下列溶液,滤纸上不会出现红色的是()A. 石灰水B. 稀硫酸C. 氯化钠溶液D. 氢氧化钠11、有一种“消字灵”,是由甲、乙两瓶溶液组成的.甲瓶中溶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高锰酸钾,乙瓶中溶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亚硫酸.高锰酸钾溶液有氧化性,而亚硫酸溶液有还原性.使用时,先用甲瓶中的高锰酸钾溶液将字迹中的色素氧化而除去,高锰酸钾生成二氧化锰而显棕色,再用乙瓶中的亚硫酸溶液将二氧化锰还原成无色的物质,便完成了消字的过程.下列墨水书写的字迹用这种消字灵肯定不能消去的是()A. 纯蓝墨水B. 蓝黑墨水C. 碳素墨水D. 墨汁12、量取18mL的稀盐酸需要用到的仪器有()A. 20mL量筒。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答案解析)(1)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C.白磷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都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溅,生成四氧化三铁2.在盛有空气的密封容器内,蜡烛燃烧至熄灭过程中的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了COB.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C.此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3.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B.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水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D.密闭装置内燃烧一定质量的镁条,装置内固体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4.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双氧水遇二氧化锰后会迅速分解,水遇二氧化锰不分解催化剂C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A.A B.B C.C D.D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
选用45mL的18×180mm的试管和针筒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①图Ⅰ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②图Ⅰ实验等到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答案不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答案不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学习目标: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2. 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领会氧气化学性质的活泼性。
4、会检验氧气存在和氧气收集验满。
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的概念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课前预习: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燃烧的气体是 [ ]A.空气 B.氧气C.氮气 D.二氧化碳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A.碳 B.硫 C.镁 D.磷3.把铁丝、木炭、镁条、红磷、蜡烛和硫分别在氧气中燃烧所产生的现象与其物质对应起来:铁式,7.(1)写出镁带燃烧,铜在空气中加热,木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2)分析上述四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情境导入1.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
2.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
氧气的物理性质自学探究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氧气___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色,固态氧为____色。
以上性质是氧气的____性质。
2.请指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并写出化学反应的表达式(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化学反应的表达式(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互学探究:学生讨论交流展示(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已制备好的氧气,正放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观察其物理性质。
1. 通常情况下,是色味的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同一条件下)【演示】实验2-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生蛮洋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现象分析及结论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置于空气中会有何现象)氧气:空气:小贴士:此方法通常用于氧气区别于其它气体的鉴别。
江苏省启东中学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填空题专项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要留一定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
(2)做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立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______。
(3)做铁丝燃烧实验前要将铁丝缠绕在火柴梗上,其作用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4)在做镁条燃烧实验前要先打磨镁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吸收产物减少空气污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引燃铁丝铁十氧气四氧化三铁去除表面氧化物解析:吸收产物,减少空气污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引燃铁丝 铁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去除表面氧化物(1)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要留一定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做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立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做铁丝燃烧实验前要将铁丝缠绕在火柴梗上,其作用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4)在做镁条燃烧实验前要先打磨镁条的目的是去除金属表面的“锈”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膜。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安全火柴必须擦在火柴盒上才会燃烧起来。
安全火柴头主要成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易燃物(如硫)等物质,火柴盒侧面主要由红磷、玻璃粉等组成,当划火柴时,火柴头和火柴盒侧面摩擦发热,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产生少量氧气,使红磷发火,从而引起火柴头上易燃物(如硫)燃烧,这样火柴便划着了。
写出在此过程中:(1)生成氧气的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
(2)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硫+氧气二氧化硫解析: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 分解反应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1)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该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填: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2.2.2化合反应及氧化反应》学案
一、学习目标1. 会判断化合反应、氧化反应2. 知道缓慢氧化及相关事例二、自主预习案1.写出红磷、木炭、蜡烛、硫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实验编号反应前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木炭蜡烛硫粉铁丝2.比较上述五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相同点:3.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是物质跟___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不仅仅是跟氧气。
4.缓慢氧化:例如:三、当堂检测1.下列变化中,有氧气参加化学反应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动植物的呼吸 C.各种燃料的燃烧 D.风力发电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没有氧气参加的是()A.电灯发光 B.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C.食物腐烂 D.金属器皿锈蚀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 .氧气具有可燃性D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4.木炭、红磷、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共同现象是( )A .都产生了白烟B .都放出了热量C .都有火焰出现D .都有气体生成 5.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碱式碳酸铜 加热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 .镁+氧气 氧化镁C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D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如:①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②白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③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关于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都需要点燃 B .都生成氧化物 C .都属于化合反应 D .都是非金属跟氧气反应 7.在下列变化中: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水→氢气+氧气C.磷+氧气→五氧化磷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列现象或变化与氧气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春季潮湿环境中金属锈蚀 B .夏季食物腐败 C.秋季山林着火 D .冬季河水结冰9.有ABCD 四种物质。
常见化学反应现象
1. 镁带燃烧 ↑+2O 2M g 2M g O 点燃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放热.2. 铜绿受热分解 ↑++22322CO O H 2CuO ΔCO (OH)Cu 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试管壁出现小水珠,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放热.3. 木炭燃烧 22CO O C 点燃+(氧气充足) 2CO O 2C 点燃2+(氧气不足) 现象:空气中,红光;氧气中,白光;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放热.4. 硫燃烧 22SO O S 点燃+ 现象: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放热.5. 磷燃烧 522O 2P 5O 4P 点燃+ 现象:产生白烟,放热.6.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32O Fe 2O 3Fe 点燃+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7. 实验室制氧气↑+2233O 2KCl ΔMnO 2KCL0 ↑++22424O MnO MnO K Δ2KMnO 8. 通电分解水 ↑↑+222O H O 2H 2通电 现象:①正氧负氢 ②V 正:V 负=1:29. 实验室制氢气 ↑++2442H Z n S O SO H Zn10. 锌和盐酸 ↑++22H Z n C l 2HC l Zn11. 铁和盐酸 / 硫酸 ↑++22H F e C l 2HC l Fe ↑++2442H FeSO SO H Fe现象:铁片上有气泡,铁片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12. 镁和盐酸 / 硫酸 ↑++22H M g C l 2HC l Mg ↑++2442H MgSO SO H Mg13.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O H O 2H 2222点燃+ 现象:淡蓝色火焰,放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出现小水珠.14. 氢气还原氧化铜 O H Cu ΔCuO H 22++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试管壁出现小水珠.15.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 ↓++2424C u (O H)SO Na CuSO 2NaOH 现象:生成蓝色沉淀16. 氧化汞受热分解 ↑+2O 2Hg Δ2HgO17. 木炭还原氧化铜 ↑++2CO Cu 2CuOC 2高温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18..一氧化碳燃烧222CO O 2CO 点燃+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热, 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1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2CO Cu ΔCuOCO ++ 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2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工业炼铁) 2323CO 2Fe O Fe 3CO 高温++ 21. 二氧化碳欲灼热的炭反应 2C O CO C 高温2+22.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3222CO H O H CO +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3. 碳酸分解 O H CO CO H 2232+↑24.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O H CaCO Ca(OH)CO 2322+↓+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25. 煅烧石灰石 ↑+23CO CaO CaCO 高温26. 生石灰制熟石灰 22Ca (OH)O H Ca O =+27.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223CO O H CaCl 2HCl CaCO28. 灭火器原理 ↑+++2232CO O H 2NaCl 2HCl CO Na29. 甲烷燃烧 O 2H CO 2O CH 2224点燃++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30. 酒精燃烧 O 3H 2CO 3O OH H C 22252点燃++31. 甲醇燃烧 O 4H 2CO 3O OH 2CH 2223点燃++ 32.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u FeSO CuSO Fe 44++ 现象: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33.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2434CO 3Fe 4CO O Fe 高温++34. 盐酸除铁锈 O 3H 2FeCl 6HCl O Fe 2332+=+ 现象:铁锈消失,形成黄色溶液.35. 盐酸跟氧化铜反应 O H Cu Cl Cu O 2HCl 22+=+ 现象: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36. 盐酸跟氢氧化钠 O H Na Cl Na OHHCl 2+=+ 无明显现象 37. 盐酸跟氢氧化铜 O H 2CuCl Cu(OH)2HCl 222+=+ 现象:蓝色固体溶解,形成蓝色溶液38. 盐酸跟硝酸银溶液 33HNO AgCl AgNO HCl +↓=+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39. 硫酸除铁锈 O 3H )(SO Fe SO 3H O Fe 23424232+=+ 现象:铁锈消失,形成黄色溶液.40. 硫酸跟氧化铜 O H Cu S O Cu O SO H 2442+=+ 现象: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41. 硫酸跟氢氧化钠 O 2H SO Na 2NaOH SO H 24242+=+ 无明显现象42. 硫酸跟氢氧化铜O 2H CuSO Cu(OH)SO H 24242+=+现象:蓝色固体溶解,形成蓝色溶液43. 硫酸跟氯化钡溶液 2HCl BaSO BaCl SO H 4242+↓=+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4. 硝酸跟氧化锌 O H )Z n (NO Z n O 2HNO 2233+=+45. 硝酸跟氧化铁 O 3H )2Fe(NO O Fe 6HNO 233323+=+46. 硝酸跟氧化钙 O H )Ca (NO Ca O 2HNO 2233+=+47. 硝酸跟氢氧化镁 O 2H )Mg(NO Mg(OH)2HNO 22323+=+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48. 硝酸跟碳酸钡 ↑++=+22333CO O H BaCO BaCO HNO49. 氢氧化钠溶液跟二氧化碳 O H CO Na CO 2NaOH 2322+=+50. 氢氧化钠溶液跟二氧化硫 O H SO Na SO 2NaOH 2322+=+ (Na 2SO 3为亚硫酸钠)51. 氢氧化钠溶液跟三氧化硫 O H SO Na SO 2NaOH 2423+=+52.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溶液3NaCl Fe(OH)FeCl 3NaOH 33+↓=+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53.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溶液2NaCl Cu(OH)CuCl 2NaOH 22+↓=+现象:生成蓝色沉淀54. 氢氧化钙溶液跟碳酸钠溶液(工业制氢氧化钠) ↓+=+3322CaCO 2NaOH CO Na Ca(OH)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55. 氢氧化铁跟硫酸溶液 O 6H )(SO Fe 2Fe(OH)SO 3H 2342342+=+ 现象:红褐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56. 碳酸钠晶体风化 O 10H CO Na O 10H CO Na 232232+=⋅57. 胆矾受热分解 O 5H CuSO ΔO 5H CuSO 2424+⋅。
九年级化学:专题:”氧气的化学性质“知识综合练习题
专题:”氧气的化学性质“知识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共16题;共32分)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则该气体是()A. 氮气B. 空气C. 二氧化碳D. 氧气2.(2021•漳州)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 氧气B. 稀有气体C. 氮气D. 二氧化碳3.下列能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而不引入其他气体杂质的是()A. 红磷B. 硫磺C. 木炭D. 细铁丝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A. 木炭B. 铁丝C. 硫磺D. 红磷5.我国的“神州”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使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火箭发动机里使用液态氧的作用是()A. 作燃料B. 供给宇航员呼吸C. 保护发动机D. 用作火箭的助燃剂6.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1:1:1C. 实验前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D. 该反应用方程式表示为:S+O2SO27.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B. 铁、硫、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C.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D.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8.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A. 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B.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 将铁丝放入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9.下列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 无色无味B. 不易溶于水C. 能液化D. 能支持燃烧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C.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11.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并不混入其他气体,在其中燃烧的可燃物应选()A. 木炭B. 铁丝C. 镁条D. 红磷12.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是A. 无色无味B. 不易溶于水C. 密度比空气大D. 能与红磷反应13.(2021•南京一模)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 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B. 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C. 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D.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14.关于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B. 能确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 说明氧气的浓度越大,木炭的燃烧越剧烈D. 说明所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都不相同15.下列关于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相关描述不合理的是()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 硫燃烧是剧烈氧化反应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D. 集气瓶底部留有的少量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16.(2021•衡阳)下列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 N2B. O2C. CO2D. CO二、填空题(共8题;共28分)17.有下列物质,请选择填空: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1)医疗急救时需要________(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3)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________(4)可以作为燃料的气体________18.如图是我们研究常见物质组成、性质的几个实验,根据图示实验回答.①实验A中观察到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 ,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熔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实验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集气瓶的容积是100mL,实验成功则量筒里的水将会减少约________ mL.③实验C是通过水的分解证明水的组成,其中________ (填“a”或“b”)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管内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___ ;科学家还用化合的方法证明水的组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上述两种方法都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④实验D说明: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1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________A.都放出热量B.生成物都是固体C.都产生蓝紫色火焰D.________.20.某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右图所示),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22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一、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不易溶于水。
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氧气相关实验(讲义及答案word版)
一、知识点睛氧气相关实验(讲义)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进入装置内的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药品选用条件①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与反应;②燃烧后生成物所占的空间体积可忽略不计。
a.生成物若为固态或液态,装置中可盛放水;b.生成物若为气态,装置中需要盛放能够吸收该气体的溶液,如 SO2、CO2 均能被吸收。
(2)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要过量;②装置气密性良好;③弹簧夹需夹紧胶皮管;④点燃红磷后需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3)实验误差分析当装置内的压强变化不只因为氧气被消耗,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时,会产生实验误差。
①装置内外压强差减小,测定结果。
a.装置;b.红磷量;c.反应后没等装置就打开弹簧夹。
②装置内外压强差增大,测定结果。
a.弹簧夹没有; b.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伸入集气瓶中过慢或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4)刻度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使装置内外产生,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动刻度器上的活塞移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12. 物质燃烧(1)木炭、硫粉、红磷、铁丝等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2)物质燃烧时集气瓶中加水或细沙的作用。
①集气瓶中加水的作用a.;b.。
②集气瓶中加细沙的作用3.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不使用催化剂制取氧气:;加热并使用催化剂制取氧气:;常温下制取氧气:。
(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氧气的检验、验满关键点:带火星的木条所放的位置。
(4)催化剂相关实验探究①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二、精讲精练1. 如图甲、乙两个集气瓶的燃烧匙中分别装有足量红磷和木炭,两个集气瓶中原来均集满了氧气,弹簧夹夹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丝燃烧
不能燃烧
注意: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 一层细沙。 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原因:防止高温的熔化物溅落下来 使集气瓶炸裂。 1、烧的更旺、发白光 2、放出大量的热 3、火焰分三层 、、、、、、
点燃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O2) (Fe3O4)
1、发出黄色火焰 2、放热 石蜡燃烧 3、火焰分三层 、、、、、、 1、发出耀眼的白光 镁带燃烧 2、放出大量的热 3、有白色粉末状固体生成 铝燃烧 不能燃烧
点燃 石蜡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O2) (CO2) (H2O) 点燃 镁 + 氧气——→ 氧化镁 (Mg) (O2) (MgO)
1、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2、放出大量的热 3、生成白色粉末固体
同铁丝燃烧
点燃 铝 + 氧气——→ 氧化铝 (Al)(O2) (Al2O3)
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点燃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点燃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点燃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S)(O2) (CO2)
1、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1、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燃烧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3、放出大量的热 3、放出大量的热 1、发红 2、放热 木炭燃烧 3、有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生成 1、剧烈燃烧、发白光 2、放出大量的热 3、有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生成
现 在空气中 1、发出黄色火焰 磷燃烧 2、有大量白烟生成 3、放出大量的 3、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事项及原因 注意: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 原因:①防止集气瓶炸裂 ②吸收白烟五氧化二磷 注意: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 原因: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二氧化 硫 注意: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原因:防止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把 氧气排出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