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绪论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 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 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 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 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 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 概况 • 第一个时期(1949年—1958年)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改造旧中国心理学并建设中 国的心理学。 • 第二个时期(1959年—1966年)统一认识, 明确方向,1962年成立了教育心理专业委 员会。 • 第三个时期(1966年—1976年)遭受破坏 • 第四个时期(1976年—)重新恢复、不断 发展的新生时期。
•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 态度的过程。 •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 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 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 能和态度。 •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 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 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 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检验、反思。
• 学习心理——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 教学心理——教师是怎样教学,论述与 学校教育实践紧密相联的心理学问题。 • 学生心理——学生的心理发展 • 教师心理——教师的心理品质和专业素 质
• • • • • • •
• • •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何谓教育中的儿童 论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逻辑 激进建构主义:一个后现代数学教育观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探析 区域教育现代化实践新探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市学校适应问题的文 化审思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个性与攻击行为研究 新任特岗教师的现状与培养建议 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 外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内涵与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第五.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将逐步完整化、系统化, 进而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体系。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原则与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观察法定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言 语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心理学研究方 法。
二、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明确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学 校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规律和促进机 制,它反映了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第二、只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便于 明确区分教育心理学与学科心理学
(二)教育心理学和邻近学科的关系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以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知识为依据,制定教育的
改变人 性的功能。
(二)以知情意行为教育目的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习过程:立志、博学、审问、 思、明辨、时习、笃行
1963年 潘菽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讨论稿)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萌芽时期 (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末)
桑代克 独立 《教育心理学》(1903) 《教育心理学大纲》 (1913)
Edward Lee Th“orn人dik的e 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原因”
一、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以人性可变作为教育的基础
孟子:性本善 荀子:化性起伪
儒家人性观的意义: (1)人性不等于天性,人性是天性与习性的融合; (2)教育对人的成长是必要的,因为教育具有

《教育心理学绪论》课件

《教育心理学绪论》课件

完善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教育心理学进入深化和完善阶段,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和应用 。
重要人物
加涅、斯滕伯格等。
主要成果
将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 方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03
方法
观察法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直接观察被试在教育环境中的行为表现来收集数据的 方法。
要点二

技术辅助研究
利用计算机模拟、大数 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对 教育心理学进行研究, 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精 确度,为教育决策提供
了有力支持。
重视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越来越关注 个体差异,如性别、年 龄、文化背景等对学习 的影响,这有助于实现 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展望
深化理论基础
拓展应用领域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察被试行为的变 化。实验法可以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不同组被试施加不同的条件,观察其行为 变化,以得出研究结论。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设计实验程序、选择合适的样本、
控制实验条件等,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案例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来探究教育问题的本质和 解决方法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05
趋势与未来展望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多元化研究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趋向多元化,包括实验 法、调查法、观察法、 个案研究法等,这些方 法相互补充,提高了研 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跨学科整合
教育心理学与认知科学 、发展心理学、社会心 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为解决教育中的实际 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视 野和更全面的理论支持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求是,切忌受主观偏见的影响。客观性 原则应是一切学科研究应遵循的通则, 但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尤为重要。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选 题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实际的要求,研究情 境的设计要尽可能同实际的教育情境相接近; 研究所得结论要在学校教育实际中得到检验。
E. L. Thorndike 1874—1949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的学者是廖世承(1924年出版)。 1980 年 , 潘菽出版我国第一部 《教育心理学》。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广义的定义: 1、潘菽(198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 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狭义的定义: 1、美国教育百科全书(1970):教育心理学是对教 育过程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 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景的学生的学与教的科 学。 2、彼得罗夫斯基(197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研 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上的任务两个方面: 从理论上说,教育心理学要为发展与完善学 与教的理论提供心理学依据,同时也要为促 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发展提供事实材料与科 学的概括。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
就实践任务来说,教育心理学必须选择业已
形成的理论,将其转化为对教育实际工作的 建议,以提高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成效。 但教育心理学在为教育实践服务时,只能为 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而不能 为解决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准备好可以直 接采用的处方。
(三)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1 夸美纽斯 2 卢梭 3 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4 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付诸 实现 (1)提出意识域和统觉团、统觉过程等概念

教育心理学第1-2章教育心理学绪论与学习理论概述-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1-2章教育心理学绪论与学习理论概述-PPT课件

第二章
一、学习概述 1、什么是学习


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论
变化、行为、行为潜能、经验、相对持久、稳定 学习是一种生物体极为普遍的现象,人与动物都是具有学 习,只不过二者存在着本质差异。 2、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1)学习内容不同: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2)学习性质不同:消极被动、积极主动、有目的 (3)学习方式不同:不自觉的、自觉、语言为中介、他人 的指导 (4)作用不同:动物的成长过程中,主要是先天成分及成 熟起作用,而人主要是后天成分在起作用。
<一>学习理论主要解答的问题与基本派别 主要解答的问题:
<1>学习的结果:学习要使有机体形成什么 <2>学习的过程: 为了实现学习的结果,有机体进行什么样的加工活动 <3>学习的规律与条件: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加工活动形成特定的结果

所需要的条件
学习理论基本派别 <1>联结派学习理论
<2>认知派学习理论
动力因素(学习动机) 认知因素(智力、元认知与学习策略等) 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 人格因素(认知方式、焦虑、归因等) 社会因素(教师、人际关系、班风等)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对象与基本体系

三、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1、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 (3)成熟时期(60-70年代) (4)完善时期(80年代后) 思考与讨论: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时期的划分? 教育心理学真正达到了所谓的成熟与完善时期 了吗?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论
三、关于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 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PPT课件

案例2
•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 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 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 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 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 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 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 心理学依据?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发展早期: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致使体系凌乱,内容庞杂 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
才能体系稳定,不断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实践意义:对教育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
1949-1958年:改造时期 1959-1966年:发展时期 1966-1976年:停滞时期 1977年至今: 恢复和发展时期
第五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伦理性原则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为了研究人及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心理学家津巴多
是不是这个样子?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请回答一个问题 • 你最欣赏、最喜爱的老师是怎样的?
请再回答一个问题 •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请思考 • 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
受 教 育 者 心 理 现 象 的 变 化 和 发 展 规 律
教 育 者 如 何 对 受 教 育 者 进 行 有 效 的 教 育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注意以下四点: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他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的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③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④学校中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虽然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但只有弄清楚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所以,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2.你认为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个要素和3种活动过程)5种要素:学生:知识的主动吸纳者。

学生这一要素影响教育学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群体的差异和个体差异。

教师:学生学习的的促进者、设计者、帮助者和合作者。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教学中的客体。

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媒体: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

教学环境:学生所接触道德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物质和社会环境,前者指照明座位等。

而后者指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

3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反思过程反映了教师的元认知能力。

三种过程的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名师张大均习题详解

《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名师张大均习题详解

《教育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名师张大均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的学科。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三层意思:①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

②施教者(教师)和受教者(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都是心理与行为的承担者和组织者,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③教育心理学不仅要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和规律,而且要重点揭示有效促进主体健全发展的策略。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二重性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的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a.研究主体(师生)心理活动的一般机制和规律;b.研究指导教与学、促进主体(主要指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或层面a.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体系;b.研究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揭示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c.研究教与学情境中可促进主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d.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e.新兴研究课题,如美育心理问题、教育社会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等。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与体系(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①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兼具有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特点和规范。

②从学科任务看,它既是理论性学科,又是应用性学科,承载着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等方面的理论任务,又肩负着指导教与学并促进学习者健康发展的实践任务。

③从学科属性来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科学的分支学科,又带有明显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色彩,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特点。

教育心理学绪论要点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绪论要点ppt课件
文艺复兴以前:上帝造人,将人“神化” 达尔文提出“人猿同祖论” 行为主义——将人“兽化” 精神分析学派——将人“病态化”
21
3.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P7)
可能的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
现有的发展水平
简述题(04、08、10):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

答: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目 前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经过教师教育和学生自身 努力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构成的区域称为“最 近发展区”。
高等教育心理学
.
1
第1章 绪论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4.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5.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 6.*教师的智力与教育能力 7.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 8.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0
1.2.2.情绪(情感)过程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叫做情绪(或情感)。 基本情绪——喜、怒、哀、乐。
11
1.2.3.意志过程
自觉确定目标,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称为意志过程。
(明)李时珍写《本草纲目》(195万字),耗时35年,查千 种书,访上万人,长年累月在深山老林里采药。
人对感知到的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并揭露其本质的过程,叫 做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认知
9
想象
周邦彦(宋)《蔷薇》: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研究的对象与学科地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其核心是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但不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简单结合,而是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学科的发展历程从教育心理学的诞生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初创期。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

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学习理论一直是这一时期主要研究领域。

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占优势,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形成了许多理论和派别。

这些理论和派别之争充分反映在教育心理学中。

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的教育改革实践对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一时期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如维果斯基等强调教育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移人教育心理学。

其他一些心理学家反对机械地把动物学习的研究搬用到人类情境中去,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重视学科心理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布鲁纳、奥苏贝尔、罗杰斯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心理学 第1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 第1章绪论
实验形式主要有三种: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等。 单组实验
【案例】 刘老师开展了一项“培养中学生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他 首先选取了一个班作为实验样本,在实验前运用《中学生化学创造性思维 能力测试试题》对全体学生进行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前测),并统 计了所得数据;然后根据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模型及化学教学 实际,编写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教程,该《教程》以高二年级化学基 础知识内容为主线和载体,设计若干循序渐进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 教案,每个教案的设计尽量体现启动、探究、归纳、演绎、创新、点评和 练习等重要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原则上一个教案为一个教学课时,一个 课时重点训练一个主题,同时,在课外还适当安排了一些创造性实践活动 。实验时间为一年,一年后,采用事先设计的经过预测的《中学生化学创 造性思维能力测试试题》对实验组所有学生的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进行 一次全面测试(后测),接着比较了前、后测的实验数据。
程序教学和机 器教学兴起,同 时信息论的思想 为许多心理学家 所接受,这些成 果也影响和改变 了教育心理学的 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和完善阶段(20世纪60 年代至今) 美 国
布鲁纳发起了提倡发现学习的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苏 联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 国
中国教育心理学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20世纪我国出现第一本有 关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 教育心理学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一 度中断。70年代末重新繁荣。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内容简介]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提高教育者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教育艺术。

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学习者在本章应着重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确立标志;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在对教育心理学下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我国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并把心理科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

国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较流行的有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

(2)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个知识的体系,而不是一门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

尽管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考察,上述界说揭示出了教育心理学的以下基本含义:(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最新[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讲学课件

最新[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讲学课件
关键词:
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心理规律
(1)“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关人性变化的知识、供其 建立教育理论之用”(桑代克)
(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关 于 教
( П.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 (潘菽《教育心理学》)
育 (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
(《美国教育百科全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五要素 三过程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五要素
•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 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 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
优秀教师的标准:
美国专业标准委员会提出了五项标准
• 1、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承担责。 • 2、教师熟悉所教科目的内容并知道如何把它们教给学生。 • 3、教师有责任管理和组织学生学习。 • 4、教师能系统地对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并从经验中学习。 • 5、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
小结:
• 优秀教师需要掌握所教专业知识,同 时还需懂得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四、测验法
• 用编制好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被试的某一种行为,然 后将测得的数值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 看出被试的个别差异。在心理学中,常用来测量智力和个 性特征。
五、个案研究法
• 个案研究是对少数人或个别人进行研究的一种方 法。个案研究与前述研究方法不同,由于研究的 是个别学生,特别是针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或行 为上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研究,需要深入地了解, 因此,对个案本人的有关资料,必须搜集齐全, 除学校现成资料以外,其他如教师、同学的意见 以及对学生的直接观察和与学生本人的交谈,更 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介绍

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介绍
教育心理学
二O一三年十月
参考书目
1、《教育心理学》主编:莫雷,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主编:李伯黍 燕国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学》主编:张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 4、《学与教的心理学》主编:皮连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
绪论:发展概况、对象和意义等 学生心理:心理发展和个体差异 学习理论:联结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心理:学习动机、知识建构、迁移理论、学习策略、品 德心理等 教学心理:有效教学、课堂管理、课堂测评等 教师心理:教师心理素质、教师威信等
前者侧重一般人,后者侧重特殊学生群体。


2、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联系:二者之间既相互补充,又有所交叉 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前者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研究范围 涉及儿童的各个方面/教育心理学只限于研究教育过程中的 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


2)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二)国外对教育心理学定义的界定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 (美国1971年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 科学[美国1976年林格伦(H.C.Lindgren)的 《课堂教育心理学》]。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 律的科学(前苏联1984年的加梅佐等主编的 《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 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 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 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 一、心理学思想与教育的早期结合
• 不慎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不慎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不思则罔,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 论语》 子《论语》)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子 中庸》子曰) 思《中庸》子曰)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学也。”“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跬步, 之学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5)

四、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868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人是 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系 统的总结。 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发表 《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1917年十月革命后,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 点发展教育心理学。 20世纪30年代以后,理论探索 为主,贡献较大的是维果斯基、 布隆斯基和鲁宾斯坦。
第一章 绪论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教师 和教育心理学
一、合格教师必须具备 的条件: (一)必须对任教科目 学有所长 (二)懂得教学方法
二、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艺术,就需要天赋、灵感、直觉 和创造性,是不可言传的 ; 科学,就得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 这些都只能通过学习而获得。 三、教师:从新手到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 社会,有的吃,有的穿,还有美女陪着睡!”
“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老师怒问为什 么,为了子孙下一代。”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 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 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
“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回到 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 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问题 2.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揭 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实践
1. 教育现象 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感知、可以认识 的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等。 2. 教育问题 各种教育情景、事实、实践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被人 们议论、评说,企图去分析原因、解决其中的矛盾和疑难 时,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3. 教育规律 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 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4. 教育实践 即具体的教育行为。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教育学与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教育学的任务; 3、了解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5、明确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 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 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 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 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 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 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亚米契斯:教育是 “爱的教育”。
教育现象 (之一 ):义务教育的年限
1998年的《世界教育报告》则显示:在有数据可查的 171个国家中,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非洲的平均 年限已达7.2年,北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年限为 10-12年。
实行13年义务教育的国家:荷兰 实行12年义务教育的国家:比利時、德国、 实行11年义务教育的国家:以色列、英国 实行10年义务教育的国家:加拿大、美国、法国等 实行9年义务教育的国家:中国大陆、韩国、俄罗斯等
教育现象 (之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校在校生总数与相应年龄段 (18~22岁)人口的比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表明了 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综合水平。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002年~2003年度数据的 130个国家(地区)统计,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 31.3%,国际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的有加拿 大、芬兰、韩国、俄罗斯等,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更是超过了80%。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 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这里集粹 如下: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 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 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 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 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一) 教育的含义
1. 广义的教育:
凡是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 成和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分类
2.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在学校中,教育者(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 受教育者(学习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二)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2年,为15%,2004 年达19%,2005年达21%,年达2006年达22%, 2010年600万人。
教育问题
为什么我们不办10年或11、12、13年的义务教育? 为什么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还比较低?
教育规律
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受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育现象 (之三 ):灰色童谣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 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 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 的自由。”
作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这个问 题,对于认清教育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 责、找准前进的方向是大有好处的。这并非什么 咬文嚼字、钻牛角尖。因为没有理性的自觉,是 不可能在实践中做个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的。
“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教学更是有法 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 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
教育问题
为什么学生对学校生活这么不满和厌倦?
教育规律
教育促进适应并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
教育现象 (之四):都是乱改成语惹的祸
“我衣衣不舍地看着小猫被抱走……”前不久,徐 女士在检查孩子作业时发现,女儿错将成语“依依 不舍”写成“衣衣不舍”。可当徐女士指出错误时, 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立马反驳道:“街上的广告牌 都这样写的,怎么会错呢?” 衣衣不舍`````服装店 鳖无所求`````口服液 见伊思迁`````房地产 有杯无患`````磁化怀 默默无蚊`````驱蚊器 咳不容缓`````咳嗽药 码到成功`````发动机 净如人意`````去污剂 骑乐无穷`````摩托车 码到成功`````发动机 无所胃惧`````胃药 一气喝成`````可乐 随心所浴`````浴霸 饮以为荣`````饮料 终身无汗`````空调 无读不丈夫```书店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 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 基础。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 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 展。”
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 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 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 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 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