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简明教程

合集下载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在学习电工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的答案往往是我们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程度、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参考。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呈现《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的课后答案,并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电路部分的习题。

在第一章中,关于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的题目,答案的重点在于对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时,我们需要熟练运用欧姆定律,即 I = U / R 。

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电路参数求出未知量。

在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电路的分析方法。

对于复杂电路的分析,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是常用的工具。

在习题答案中,我们会看到如何正确地选择节点和回路,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出各支路的电流和电压。

这需要我们对电路的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接下来是第三章的暂态电路分析。

这部分的课后习题主要涉及到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答案中会详细展示如何利用初始值和时间常数来计算电路在不同时刻的电压和电流。

理解暂态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解决这部分的习题至关重要。

在电机和变压器部分,第四章的习题答案围绕着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参数展开。

我们需要了解电机的电磁关系、转矩方程和调速方法等内容。

例如,在计算电机的转速、转矩和功率时,要准确运用相应的公式。

第五章的变压器部分,课后答案重点解释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比关系和等效电路。

通过习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掌握如何计算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变换,以及如何分析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在电气控制部分,第六章的习题答案涵盖了各种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我们需要学会读懂电路图,理解各种电器元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例如接触器、继电器等。

同时,能够根据控制要求设计出合理的电气控制电路。

第七章的电工测量部分,课后答案主要涉及到各种电工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误差的分析。

2024版年度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2024版年度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目录•课程概述与教学目标•电路基础概念与定律•直流电路分析与应用•交流电路基本概念与性质•三相交流电路分析与计算•电机与变压器基本原理及应用•供电系统与安全用电常识•实验技能培养与操作规范课程概述与教学目标03适用范围适用于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等电气类专业教学01教材内容包括电路基础、电机与变压器、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等内容02教材特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注重实践应用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介绍1 2 3掌握电工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素质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顺序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评估与反馈评估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多种评估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学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电路基础概念与定律电路组成及基本物理量电路组成电路由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等基本元件组成,形成闭合回路以传输电能。

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功率等是描述电路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其中电流表示电荷的流动速率,电压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数所产生的电势差,功率则表示单位时间内转换、使用或耗散的电能。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指出,在闭合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即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应用欧姆定律是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基本定律,可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还可推广至交流电路中的复数表示形式。

电阻串并联及等效变换电阻串联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即R=R1+R2+...+Rn,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电阻并联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即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处处相等。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课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课后答案

(b) 5 2 sin(ωt+36.9°)A (c) 5 2 sin(ωt+53.1°)A
4.用 幅 值 ( 最 大 值 ) 相 量 表 示 正 弦 电 压 u = 537sin(ωt-90° ) V
(
)。
时,可 写 作U&m
(a) U& m = 537∠ − 90 ° V (b) U& m = 537∠90 ° V (c) U& m = 537∠( ωt − 90 ° )V
3 图 示 电 路 中,当 R1 增 加 时,电 压 U2 将 (
)。
(a) 变 大
(b) 变 小
(c) 不 变
R1
+
IS
R2 U 2
-
4 图 示 电 路 中,当 R1 增 加 时,电 流 I2 将 (
)。
(a) 变 大
(b) 变 小
(c) 不 变
I2 +
US
R1
R2
-
5 把 图 1 所 示 的 电 路 改 为 图 2 的 电 路,其 负 载 电 流 I1 和 I2 将(
I
+
U0


+
R0
US

6
U0-US = (R0+3) I 解 得:US =-1 V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1.已 知 某 正 弦 交 流 电 压 的 周 期 为 10 ms,有 效 值 为 220 V,在 t = 0 时 正 处
于 由 正 值 过 渡 为 负 值 的 零 值,则 其 表 达 式 可 写 作 (
效 电 源 代 替,该 等 效 电 源 是(
)。
(a) 理 想 电 压 源

电工学简明教程全部课件(第二版-秦曾煌)

电工学简明教程全部课件(第二版-秦曾煌)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旳发展概况
1785年 库仑拟定了电荷间旳相互作用; 1826年 欧姆得出了欧姆定律; 1831年 法拉第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3年 楞次建立了拟定感应电流方向旳定律; 1864年-1873年 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 1923年 制成了电子二极管; 1923年 发明了电子三极管; 1948年 发明了晶体管; 1958年 出现了集成电路旳第一种样品。
考核:
试验
(20%)
平时及作业 (20%)
期末考试 (60%)
课程学习措施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旳特点是信息 量大、速度快,所以希望大家在课堂上仔细听讲、主 动思索、主动学习。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 原理和分析措施。
经过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旳了解,并培养分析 能力和运算能力。注意解题措施和技巧,书写整齐。 独立完毕作业,按时交作业。
预习时,在试验报告上完毕全部试验预习习题 六、试验报告要求
做完试验后完毕有关思索题
答疑安排
时间
平时:每七天三9-10节课 考1
教材及参照书
教材:
电工学简要教程. 秦曾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照书:
电工学. 唐介.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与电子学. 叶挺秀.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工学(上下册). 秦曾煌.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绪论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旳作用和任务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旳发展概况 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旳应用 课时旳分配及考核 课程旳学习措施 试验教学计划 答疑安排 教材及参照书
课程旳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旳理论和 应用旳技术基础课。
经过此课程旳学习我们应该掌握必要旳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将电工技 术与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旳 一定能力。

电工学简明教程

电工学简明教程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1章电路及其分析方法1.1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1)组成;电源.负载.中间环节2)作用;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1.2电路模型1)电路模型简称电路1.3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1)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常可任意选定某一方向作为电流的参考方向.所选的电流的参考方向并不一定与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2)在参考方向选定之后,电流之值才有正负之分1.4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额定电压=U N 额定电流=I N 额定功率=R N2)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实际值不一定等于它们的额定值1.6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两个串联电阻可以用一个等效电阻R来代替,等效的条件是在同一电压U的作用下电流I保持不变.2)等效电阻等于各个串联电阻之和.R=R1+R23)两个并联电阻也可用一个等效电阻R来代替4) 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1/R=1/R1+1/R2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2.1正弦电压与电流1)正弦量变化一次所需的时间(秒)称为周期T.每秒内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F,它的单位是赫[兹](HZ)2)正弦量在任一瞬间的值称为瞬时值;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如i,u及e分别表示电流,电压及电动势的瞬时值.瞬时值中最大的值称为幅值或最大值,用带下标m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Im,Um及Em分别表示电流,电压及电动势的幅值.3)正弦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大小往往不是用它们的幅值,是常用有效值(均方根值)来计量.4)t=0时的相位角称为初相位角或初相位5)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角之差或初相位角之差,称为相位角差或相位差,用φ表示6)在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同相的(相位差φ=0)7)在电感元件电路中,在相位上电流比电压滞后90°(相位差φ=+90°)8)在电容元件电路中,在相位上电流比电压超前90°(φ=-90°)9)在电阻元件电路中,电压的幅值(或有效值)与电流的幅值(或有效值)之比值,就是电阻R10)在电感元件电路中,电压的幅值(或有效值)与电流的幅值(或有效值)之比值为ωL它的单位为欧[姆]11)在电感元件电路中,电压的幅值(或有效值)与电流的幅值(或有效值)之比值为1/ωC它的单位为欧[姆]12)阻抗的实部为“阻”,虚部为“抗”13)对电感性电路(XL>XC),φ为正;对电容性电路(XL<XC),φ为负14)在交流电路中,平均功率一般不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有效值的乘积,如将两者的有效值相乘,则得出所谓视在功率S,即S=UI=∣Z∣I²。

《电工学简明教程》课件

《电工学简明教程》课件

在电工实践操作中,应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电工实践操作规范是指导电工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准则,它规定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遵循操作规范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同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质量。
常见的电工工具和仪表包括螺丝刀、钳子、电笔、万用表等。每种工具和仪表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仪表可以有效地解决电路故障、安装电气设备等问题,同时也能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03
现代应用
电工学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01
早期探索
从静电学到电流的发现,再到电磁感应定律的提出,电工学逐渐形成。
02
近代发展
随着电力工业的兴起,电工学在发电、输电、配电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02
CHAPTER
电工基础知识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详细描述
04
CHAPTER
交流电与电机
正弦交流电的定义
正弦交流电是指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流。
三相交流电是由三个相位差为120度的单相交流电组成的电源系统。
三相交流电的定义
三相交流电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如电动机控制、输电和配电等。
三相交流电的应用
三相交流电具有对称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优点。
电流的形成
电路由电源、负载、开关和导线等组成,用于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电路的组成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I=U/R。
欧姆定律
电压是电场中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是推动电荷移动的力。电压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同(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一章总结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一章总结
第1章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1.1 基本要求
1.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意义; .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意义; 2.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了解电源的有载工作 、 开路与短路状态 , 并能理解电 .了解电源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 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4.掌握 R、L、C 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 . 、 、 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 5.理解基尔霍夫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理解基尔霍夫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6.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分析电路 .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 的方法; 的方法; 7.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8.了解电路的暂态与稳态以及暂态过程的分析方法。 .了解电路的暂态与稳态以及暂态过程的分析方法。
(1)理想电压源(恒压源) )理想电压源(恒压源) 特点: 是由它本身确定的定值, 身确定的定值 特点:输出电压 U 是由它本身确定的定值,而输出电流 I 是任意的,是由输出电压和外电路决定。 是任意的,是由输出电压和外电路决定。 注意: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元件, 注意: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元件,其两端的电压等于理想 电压源的电压 电压。 电压源的电压。 (2)理想电流源(恒流源) )理想电流源(恒流源) 特点: 是由它本身确定的定值, 身确定的定值 特点: 输出电流 I 是由它本 身确定的 定值, 而输出电压 U 是任意的,是由输出电流和外电路决定。 是任意的,是由输出电流和外电路决定。 注意: 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元件, 注意 : 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元件 , 其电流等于理想电流 源的电流 电流。 源的电流。 (3)无源元件 R、L、C ) 、 、 在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一致的前提下, 、 、 在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一致的前提下, R、L、C 两端的 电压、 电压、电流关系分别为

电工学简明教程完整版

电工学简明教程完整版
PLC 的程序有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两种。 系统程序用户不能修改。
用户程序是用户根据控制要求,利用 PLC 厂家提供的程 序编制语言和指令编写的应用程序。
6.2.1 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
PLC 的编程语言以梯形图语言和指令语句表语言最为常 用,并且两者之间一一对应,可以相互转换。
1.梯形图
梯形图是一种从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图演变而来的图形语 言。它是借助于继电器的动合触点、动断触点、线圈以及串联 与并联等术语和符号,根据控制要求连接而成的表示 PLC 输 入和输出之间逻辑关系的图形。
6.外部设备接口
外部设备接口将外部设备与主机相连,以完成相应操作。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6.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方式
PLC 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 其工作过程分为输入取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 三个阶段, 并进行周期循环。示意图如下:








输 入 状 态 寄 存

程 序 执 行
CPU 是 PLC 的核心,主要用来运行用户程序,监控 输入/输出接口状态。
系统程序存储器 PLC 内部存储器 用户程序及数据存储器
系统程序存储器,主要存放系统管理和监控程序及 对用户程序作编译处理的程序。用户不得更改。
用户程序及数据存储器,主要存放用户编制的应用 程序输入输出变量及各种暂存数据和中间结果。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 PLC 硬件系统结构图
编程器
打印机
计算机 磁带机 扫描仪


PL主C机


存储器
接 口
系统 用户 数 程序 程序 据
按钮

电工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电工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电工学是一门研究电流、电压、电场等电学现象的学科。

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家庭用电、工业生产还是通信技术,都离不开电工学的知识。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文提供了一些电工学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帮助读者加深对电工学的理解。

第一题:如何计算电流?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单位时间内的流动量,通常用安培(A)来表示。

计算电流的公式为:I = Q/t,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通过导体的电荷量,t表示通过导体的时间。

例如,如果通过一个导体的电荷量为10库仑(C),通过导体的时间为5秒(s),则电流为2安培(A)。

第二题:如何计算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通常用欧姆(Ω)来表示。

计算电阻的公式为:R = 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例如,如果电压为10伏特(V),电流为2安培(A),则电阻为5欧姆(Ω)。

第三题:如何计算电压?电压是电场力对电荷施加的作用力单位电荷量,通常用伏特(V)来表示。

计算电压的公式为:V = W/Q,其中V表示电压,W表示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Q表示电荷量。

例如,如果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为20焦耳(J),电荷量为5库仑(C),则电压为4伏特(V)。

第四题:如何计算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通常用瓦特(W)来表示。

计算功率的公式为:P=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例如,如果做的功为100焦耳(J),时间为5秒(s),则功率为20瓦特(W)。

第五题:如何计算电能?电能是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通常用焦耳(J)来表示。

计算电能的公式为:E = P*t,其中E表示电能,P表示功率,t表示时间。

例如,如果功率为10瓦特(W),时间为2小时(h),则电能为20千焦耳(kJ)。

通过以上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和电能是电工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在学习电工学这门课程时,课后答案对于我们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成果以及解决疑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作为一本广泛使用的教材,其课后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学习者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在这一部分的课后答案中,我们会遇到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计算和理解。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已知各个电阻的阻值和电源电压,通过欧姆定律就能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

课后答案会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和结果,帮助我们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同时,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如短路和断路的区别,答案也会给出清晰的解释,加深我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在电路分析方法方面,课后答案能够帮助我们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等。

以基尔霍夫定律为例,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和答案的参考,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来求解复杂电路中的未知量。

答案中会展示如何建立方程组、如何求解方程,以及如何对结果进行合理性的检验。

接下来是交流电路的部分。

在这一章节,我们会接触到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如幅值、频率、初相位等。

课后答案会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如通过已知的电压或电流表达式计算其有效值、平均值等。

对于交流电路中的阻抗、功率等问题,答案会给出详细的推导和计算过程,让我们明白如何进行功率因数的提高以及无功功率的计算。

在电机与电器部分,课后答案对于我们理解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十分有帮助。

比如,对于一台异步电动机,通过课后习题的计算和答案的对照,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根据给定的参数计算其转速、转矩等重要性能指标。

对于变压器,我们可以通过答案掌握其变比、效率等的计算方法。

在电子技术基础部分,涉及到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运放等元器件的特性和应用。

课后答案会帮助我们分析各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例如,在放大电路中,答案会指导我们计算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等参数,让我们能够准确判断电路的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R第一章习题答案A 选择题1.4.1 ( A ) 1.4.2 (C ) 1.4.3 (C ) 1.4.4 (B ) 1.5.1 (B ) 1.5.2 (B ) 1.6.1 ( B )1.6.2(B ) 1.8.1 (B )1.9.1 ( B )1.9.2 (B )1.9.3 (B )1.11.1(A) 1.1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 1.4.5 ( 1)略 (2)元件 1 和 2 为电源 ,元件 3, 4 和 5 为负载(3)( -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1.4.6 380/(110 2/8+R)=8/110 ,所以 R ≈3.7K , W =(8/110 )2× 3.7K ≈ 20W1.4.7 电阻 R=U/I=6/50* 103=120,应选者( a )图.1.4.8 解: 220/ (R1+315)=0.35A ,得 R1≈ 314 .220/ (R2+315)=0.7A , 得 R2≈ 0 .1.4.9(1) 并联 R2 前, I1=E/(R 0 +2R e + R 1 )=220/ (0.2+0.2+10 )≈ 21.2A.并联 R2 后, I2=E/(R 0 +2R e + R 1 ∥R 2 ) ≈ 50A.(2) 并联 R2 前, U2=R1*I1=212V,U1=(2R e + R 1 )*I1=216V.并联 R2 后, U2=(R 1∥ R 2)*I1=200V,U1=2R e +R 1∥ R 2=210V.(3) 并联 R2 前, P=212*21.2=4.5KW.并联 R2 后, P=200*50=10KW.1.5.3 I3=I1+I2=0.31 uA ,I4=I5-I3=9.61-0.31=9.3u A , I6=I2+I4=9.6 uA.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 S 断开还是闭合 =200 .R ab = R 5 ∥(R 1 + R 3 )∥( R 2 + R 4 )1.6.4 解: U a =U 1 =16V,U b =< [(45+5) ≈5.5]+45 >× 16/ <[(45+5) ∥5.5] ∥5.5+45 > ≈ 1.6.U c =( 45+5) ∥ 5.5 × U b / R 总 ≈ U b /10=0.16V , 同理 R d ≈U c /10=0.016V.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 U 2=(R1+RP ) U 1 / (R1+RP+R )2 ≈ 8.41V.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 U 2 =R2*U 1 / (R1+RP+R )2 ≈ 5.64V.所以输出范围为 5.64-8.14. 1.6.611.7.1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方程: IL=I1+I2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带入数据得 I1=I2=20A,IL=40A1.8.2 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 R1 上的电流分成两个分电路 ① U 1 单独作用:解I ' R 1 (R U 1 2 //R 3 ) R 4 1 2 A 1 1 1 5 2II2 R I 1 3② I S 单独作用:分流'' R 411* 2 4 SAR 4 R 1(R 2 // R 3 ) 1 1 0.55所以 I 1' '' 113 6 A , 5I 30.5 * I 1A 51.9.4解:根据 KCL 得则I 3I 2 - I 12 - 1 1AU 1 R 1I 320* 1 20V, U 2U 1 R 2 I 220 10 * 2 40V1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 : P 1U 1I 120 * 1 20WP 22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 :-U 2 I 2 -40 * 2 -80WR 1电阻吸收功率 : P R1220* 1220WR 2 电阻吸收功率 : P RR 2 210* 2240W1.9.5解:将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如下图则I11 2 1 1 (1//1)3 ,I35A1.9.6 解:将两个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2I稩 II8 - 21A 2 1 1 21.9.7 解:设E单独作用u ab’ = E/4 = 1/4 ×12 = 3V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 ab ’’= u ab - u ab ’=10-3=7V1.10.1 解:设1Ω电阻中的电流为I (从上到下)U oc =4×10-10 = 30VR eq=4ΩI=30/(4+1)=6A1.10.2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AU OC R eq 2 8 6V 4则IU OC R eq 21A1.10.3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 I 1, I 220 I 1 10 I 1 U OC 10I 2 150 14I 2 I 1 I 25 A 5 20 10I 1 1204 I 250VR eq0 IU OC R eq 105 A1.10.4解:先用网孔法求出I1(R3 I2R4) I1I 2 AR4 I2 U I 28I12 A2 I210I7A1 4U OC REQ U R2IR2 410 8 2该R1的电流从下到上为I11.10.5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则(a)图等效为有U1=E1=4V(b)图等效为有I 1=2E1/2R1=4/R1=1A =>R1=4ΩI=4/4+1=4/5A1.11.4 解:V AV B VAV AV C V B1.12.9解:1. 开关第一次动作uc(0+)=uc(0-)=10v从1-72 后, uc(--)=0, t 放=RC=10ms Uc(t)=10exp(-100t)V(0<=t<= )Uc(t)=10exp(-1)v=3.68v2. 开关第二次动作Uc(t+)=uc(t-)=3.68vUc(--)=10, t 充=10/3msUc(t)=10-6.32exp(-300(t-0.01))vUc(2*10E-2s)=10-6.32exp(-3)v=9.68v3. 开关第三次动作Uc(0.02+)=uc(0.02-)=9.68vuc(--)=0 t=10msuc(t)=9.68exp(-100(t-0.02))1.12.10 解:i(0+)=i(0-)=-6/5AI(--)=6/5AT=i/R=9/5sI(t)=6/5-12/5exp(-5/9t)A利用叠加法得:i(t)=9/5-8/5exp(-5/9t)A1.11.2 解:S断开时,UA243 3.9X 20 12205.8V S闭合时,UA1223.9X 20 12 2V1.11.3 解:利用叠加定理计算1.50v单独作用VA' R2 // R3 X 50 100R1 (R2 // R3) 72. 50v单独作用VA'' R2 // R3 X ( 50) 200R2 ( R2 // R3) 7VA VA' VA'' 100 / 71.12.6 解:(a)i(0+)=i(0-)=0,i( )=3A(b)i(0+)= i(0-)=0,i( )=1.5A(c)i(0+)= i(0-)=6A,i( )=0(d)i(0+)= i(0-)=1.5A,i( )=1A1.12.7 解: uc(0+)=uc(0-)=R3I=60VUc( )=0=RC=[(R2//R3)+R1]C=10mSUc(t)=60e-100ti1(t)=Uc(t)/(R1+(R2//R3))=12e-100t mA1.12.8 解: uc(0+)=uc(0-)=54VUc( )=18v=RC=4mSUc(t)=36e-250t+181.9.9解: (1) 利用叠加定理求 I U1 单独作用 :I ’=U1/(R1+R)=5A IS 单独作用 :I ’ =R1/(R1+R) IS=1A I=6A(2) KCL: IR1=IS-I=-4AIR3=U1/R3=2A IU1=IR3-IR1=6A UIS=RI+R2IS=10V(3) PU1=60W PIS=20WPR3=20W PR1=16W PR2=8W PR=36 PU1+PIS=PR1+PR2+PR3+PR=8功0W 率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习题 A 选择题第 2.2.2 题B 基本题2.2.3U=220V,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有配套辅导书——《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配有数字化资源论和电机应用技术的脉络更加清晰,电子技术部分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 的概念,掌握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每小节的【练习与思考】更具启发性、概念性、思考性和实 用性,每章的习题分为“选择题”“基本题”和“拓宽题”三个层次,具有灵活性,对教师选留作业和学生自学 比较有利。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及各部分内容的基础点讲解清晰透彻;叙述和分析思路清楚,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科学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文字流畅,简明易懂,详略恰当;图表配合得当,含义明确。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201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5 教材特色
07 作者简介
目录
06 获得荣誉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是由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3月16日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书适用于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少学时(总学时约为80学时,其中讲授约为60学时) 电工学课程,也适用于高职高专及成人高等教育的非电类专业。
谢谢观看
2015年3月16日,《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该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15章,上篇电工技术包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电动 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电工测量,下篇电子技术包括半导体器件、 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模拟量和数 字量的转换。

电工学简明教程教案5公开课获奖课件

电工学简明教程教案5公开课获奖课件

M 3~
第4页
用组合开关起停电动机接线图
手柄 静触片 动触片 转轴
M 3~
转动手柄,转轴就 可将三个触点(彼此相差 一种角度)同步接通或断 开,从而控制电动机起 动或停止。
组合开关有单极、 双极、三极和四极几种, 额定持续电流有 10 A、 25 A、60 A 和 100 A等多 种。
第5页
5.1.2 按钮 常5.1用.3按钮交有流接LA触等器系列
第15页
采用复式按钮笼型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QS
FR
FU
SB1
SBF
KMR KMF
KMF
KMR
KMF SBR
KMF KMR
FR
M 3~
KMR
此电路要想变化电动机转向,可不必须先 按停止按钮。请自已分析线路动作次序。
第16页
5.4 行程控制
行程控制,就是当运动部件抵达一定行程位置时采 用行程开关来进行控制。
5.1.5 热继电器
另见动画教学 “热继电器”
第7页
5.1.6 熔断器 熔断器俗称保险丝,是最简便并且最有效短路保护电 器。熔断器中熔丝或熔片用电阻率较高易熔合金制成。线 路正常工作时,熔体不应熔断,当电路发生短路,熔体立 既熔断,以保护电路及用电设备不遭损坏。
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 FU
选择熔丝措施
SQa KMR1 KMF1
炉门开
SQb KMR2 KMF2
推料机进
SQc KMF2 KMR2
推料机退
SQd KMF1 KMR1
炉门闭
KMR1
第22页
加热炉自动上料控制线路动作次序
按 SB2 → KMF1 通电 → M1 正转 → 炉门开

电工学简明教程ppt课件

电工学简明教程ppt课件
电气控制技术
包括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线路的 基本环节、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分 析等。
电工学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与自动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工学将更加注重智能 化设备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新能源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政策的推动,电工学将在新能源领域 (如太阳能、风能等)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工学特点
电工学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突 出、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 是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 。
电工学发展历史
早期电学发展
从静电现象的研究开始,逐步发展到对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 学概念的认识。
电磁理论的建立
19世纪初,奥斯特、法拉第等科学家发现了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奠 定了电磁理论的基础。
电磁感应的应用
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阻碍产生它的磁通 量的变化。
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都是基 于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电磁波传播与辐射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 形成电磁波并向远处传播。电 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 光速。
电磁波的辐射
电磁波可以由振荡的电荷或电 流产生,并向外辐射。辐射的 强弱与振荡的频率、振幅以及 观察点的距离有关。
电力电子技术
05
电力电子器件概述及分类
电力电子器件定义
用于电能变换和控制的电子器件,具有处理高电压、大电 流的能力。
分类
根据控制信号类型,可分为电压控制型和电流控制型;根 据载流子类型,可分为单极型、双极型和复合型。
常见电力电子器件
二极管、晶闸管、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晶体 管(GTR)、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 MOSFET)、绝 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

2024版电工学简明教程(秦曾煌)ppt课件

2024版电工学简明教程(秦曾煌)ppt课件
29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简介
励磁系统作用
为发电机提供直流励磁电流,建立发电机主 磁场,并通过调节励磁电流的大小和相位, 实现对发电机输出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调节。
2024/1/29
励磁系统组成
主要包括励磁电源、励磁调节器、励磁变压 器及灭磁装置等部分。其中,励磁电源为发 电机提供直流电源;励磁调节器根据发电机 运行状态和电网要求,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励磁变压器将控制信号转换为适合发电机的 励磁电流;灭磁装置用于在发电机停机或故
4
教材作者秦曾煌简介
2024/1/29
5
课程目标与要求
2024/1/29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 实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为后续 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工作打 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电路的分析方 法和实验技能,了解电路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同 时,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024/1/29
9
电源与负载
2024/1/29
电源
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 的装置。在电路中,电源提供电能, 驱动电荷流动。
负载
负载是指连接在电路中的电源两端 的电子元件。在电路中,负载消耗 电能,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 量。
10
03
直流电路分析方法2024/1/2911电阻串联与并联
2024/1/29
特殊应用场合
除了上述应用外,变压器还被应用于一些特殊场合。例如,在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为了减 小对通信线路的干扰,需要使用高阻抗变压器;在电子测量仪器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和提 高测量精度,需要使用精密电压互感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 电源有载工作
a
c
++
I
2.功率与功率平衡
UI = EI – R0I2 功率 P = PE – P 平衡式
E_
U
R 电源输 电源产 内阻消
R0
_
b
出功率 生功率 耗功率
d
电源产 生功率
=
负载取 用功率
+
内阻消 耗功率
1.电压与电流
I
=
R
E + R0
U = RI
功率的单位:瓦[特](W) 或千瓦(kW)
当开关断开时,电源则处于开路(空载)状态。
a
++
E_
U0
R0
_
b
c
电源开路时的特征
I
I=0
R
U = U0 = E
P=0
d
1.4.3 电源短路
当电源两端由于某种原因连在一起时,电源则被短路。
a IS
c
电源短路时的特征
+
U=0
E_
I = IS = E/R0
UR
P=0
R0
PE = P = R0IS2
电流过大,将烧毁电源!
1.4.1 电源有载工作 3.电源与负载的判别 [例 1] A I 已知:图中 UAB = 3 V, I = – 2 A
N 求:N 的功率,并说明它是电源还 是负载
B
[解] P = UI = (–2) 3 W= – 6 W
因为此例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同
而 P 为负值,所以 N 发出功率,是电源。 想一想,若根据电压电流 的实际方向应如何分析?
b
d
为防止事故发生,需在电路中接入熔断器或自动断路
负载
电源或信号源的电压或电流称为激励,它推动电路工 作;由激励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称为响应。
1.2 电路模型
实为际了的便电于路分是析由与一计些算按实需际电要路起,不在同一作定用条的件元下件常或忽器 件略所实组际成部,件如的发次电要机因、素变而突压出器其、主电要动电机磁、性电质池,、把电它阻看器 等成,理它想们电的路电元磁件性。质是很复杂的。
R0
在电路图中所标电压、电流、电动 势的方向,一般均为参考方向。
+I
U
R
+I
U
R或
–I
U
R


+
图A
图B
图C
欧姆定律: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U、I 参考方向相同
U、I 参考方向相反
表达式 U = R I
U = – IR
图 B 中若 I = –2 A,R = 3 ,则 U = – (––2) 3 V = 6 V
U = E – R0I
1.4.1 电源有载工作 3.电源与负载的判别 根据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别,若 U 和 I 的实际方向相反,则是电源,发出功率; U 和 I 的实际方向相同,是负载,取用功率。
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 若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同 P = UI 为负值,是电源,发出功率; P = UI 为正值,负载,取用功率。
第1 章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第 1 章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1.2 电路模型 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1.4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1.5 基尔霍夫定律 1.6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1.7 支路电流法 1.8 叠加定理 1.9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1.10 戴维宁定理 1.11 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1.12 电路的暂态分析
例如:一个白炽灯在有电流通过时
消耗电能 (电阻性) R
i
产生磁场 储存磁场能量
L
忽略 L R
(电感性)
1.2 电路模型
开关
+
电源
E–
负载
R0
连接导线
S R
电路实体
电路模型
用理想电路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为实际电路的 电路模型。
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时,不仅要算出电压、电流、 功率值的大小,还要确定这些量在电路中的实际方向。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任意假定。 电流的参考方向用箭头表示;电压的参考方向除用 极性“+”、“–”外,还用双下标或箭头表示。 当电压、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其值为
正,反之则为负值。
I
例如:图中若 I = 3 A,则表明电
+
流的实 际方向与参 考方向相同 ;反之,
E–
若 I = –3 A,则表明电流的实际方与参 R 考方向相反 。
...
话筒
放大 扬声器 器
2.电路的组成部分
电源:提供 电能的装置
负载:取用 电能的装置
发电机
升压 输电线 降压
变压器
变压器
电灯 电动机 电炉
...
中间环节:传递、分 配和控制电能的作用
2.电路的组成部分
信号源: 提供信息
话筒
信号处理: 放大、调谐、检波等
放大 扬声器 器
直流电源: 提供能源
直流电源
第 1 章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分析方法是电工技术和电子技 术的基础。
本章首先讨论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如电路 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 电源的工作状态以及电路中电位的计算等。这些内容是 分析与计算电路的基础。
然后介绍几种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有支路电流法、 叠加定理、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的等效变换和戴维 宁定理。
电压与电流参 考方向相反
电流的参考方向 与实际方向相反
11.4.4.1 电电源源有有载载工工作 作、开路与短路
a
1.c4.1 电源有载U 工作
++
E_
U
R0
_
I
E
R0I
R
U
O
I
b
d
1.电压与电流
I
=
R
E + R0
U = RI 或 U = E – R0I
电源的外特性曲线
当 R0 << R 时, 则 U E 说明电源带负载能力强
但是,在电路中各处电位的高低、电流的方向等很 难事先判断出来。因此电路中各处电压、电流的实际方 向也就不能确定。为此引入参考方向的规定。
习惯上规定 电流的实际方向为:
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 荷运动的反方向;
电压的实际方向为: 由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 电动势的实际方向为: 由低电位端指向高电位端。
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最后讨论电路的暂态分析。介绍用经典法和三要素 法分析暂态过程。
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电路是电流的通路,是为了某种需要由电工设备或电
路元器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1.电路的作用 (1) 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发电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升压 输电线 变压器
(2)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降压 变压器
电灯 电动机 电炉
1.4.1 电源有载工作
I
4.额定值与实际值
+
额定值是为电气设 备在给定条件下正常运
电源 U
S1
S2
S3
行而规定的允许值。

电气设备不在额定 条件下运行的危害: P
电源输出的电流和功 率由负载的大小决定
不能充分利用设备的能力;
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设备。
1.4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1.4.2 电源开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