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治疗积极性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心内科改善护理服务计划方案及措施

心内科改善护理服务计划方案及措施

心内科改善护理服务计划方案及措施一、改善护理服务计划的目标。

1.1 提高患者满意度。

心内科的患者啊,那都是心里头揣着事儿的。

咱们护理服务要是能让他们满意了,就像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

这满意度可不只是个数字,那是患者对咱们工作的认可,就像老百姓说的“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

1.2 提升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可是咱心内科的生命线。

这就好比盖房子,每一块砖都得严丝合缝。

咱们的每一个护理操作、每一次病情观察,都得精准到位,绝不能含糊。

二、具体措施。

2.1 人员培训。

咱们护士得不断学习。

一方面,要学习专业知识,像那些新的治疗方法、药品知识,得像海绵吸水一样,一股脑儿全吸收了。

另一方面,沟通技巧也不能少。

和患者交流不能像个机器人似的,得有温度。

咱们得会察言观色,患者心里有啥想法,咱得能看出来,然后用暖心的话去安慰他们。

这就叫“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有本事了,才能把护理工作干好。

2.2 优化护理流程。

现在的护理流程有时候就像一团乱麻,得捋一捋。

比如说患者入院,从登记、安排病房到初步检查,得像齿轮一样,一环扣一环,紧凑又有序。

不能让患者像没头的苍蝇似的到处乱转。

还有患者出院的时候,手续要简便,再给他们详细讲讲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就像送朋友远行一样,千叮咛万嘱咐。

2.3 加强患者关怀。

心内科的患者啊,心理负担都重。

咱们护士得多关心他们。

没事就去病房和患者唠唠嗑,问问今天感觉咋样,饭吃得香不香。

要是患者情绪低落,就给他鼓鼓劲,讲几个励志的小故事,让他们有信心战胜病魔。

这就好比黑暗里的一盏明灯,能给患者带来希望。

三、评估与反馈。

3.1 定期评估。

咱们得定期看看这护理服务有没有改进。

不能光埋头干活,得抬头看路。

就像种地一样,得时不时看看庄稼长得咋样。

定期评估就是咱们的“照妖镜”,能把问题都照出来。

3.2 及时反馈。

发现了问题就得赶紧反馈。

不管是护士的问题,还是流程上的问题,都不能藏着掖着。

有问题就像身上长了刺儿一样,得赶紧拔掉。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和护理水平成为评价一个医疗机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医护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观察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和优势。

一、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理念和特点1.专业分工明确: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医生和护士各司其职,形成明确的工作分工,互相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共享流畅:医护一体化模式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3.团队合作精神:医护一体化模式强调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二、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实践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临床实习中的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学生的临床实习中,通过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参与到团队协作中,与医生和其他护士共同工作。

学生可以从中真实体验医生与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自己的医疗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技术操作中的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还可以在技术操作的培训中应用。

通过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参与,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各种实用技巧。

医生可以向学生讲解技术原理,护士则可以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这样的培训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优势1.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医护一体化模式通过加强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从而提高团队的协同作业能力。

2.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医护一体化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3.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医护一体化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等。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医生、护士、病人及其家庭纳入同一团队,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估护理计划,以提高护理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该模式已经在许多医疗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团队合作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关键是团队合作。

在该模式中,医生、护士和病人及其家庭通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个性化护理计划,实现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医生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负责指导治疗方案、药物使用和手术等医疗操作,同时积极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评估。

护士则负责实施护理计划、监测病情变化、协调医护关系,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病人及其家庭是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要积极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并通过交流和合作,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和病人满意度,还可以减轻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该模式强调病人的个性化护理需求,将身体、心理、社交、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纳入护理考虑范围,为病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全面的护理服务。

在该模式中,医生和护士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实施和监测治疗和护理效果,及时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提高病人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同时,该模式还注重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的整合,以提高病人出院后的护理质量和效果。

三、病人中心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又一个特点是病人中心。

该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强调病人的参与和自决性,充分尊重病人的意愿和需求,为其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在该模式下,医生和护士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开展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病人的信任和依赖。

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与效果

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与效果

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与效果目的临床分析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与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对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5.0%,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针对心内科患者,对护理方法进行改进,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增强其法律意识,可降低护理差错率和摩擦率,防止护理事故、护理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标签:心内科;护理方法;改进;效果针对心血管疾病,主要是老年人群多发性疾病,治疗依从性较差,年龄跨度较大,具有高危险性、高死亡率的特点。

对于临床护理的各环节,在全过程中贯穿了护理风险。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对护理要求、护理质量也随之提升,对护理方法进行改进,是临床护理的重点研究课题。

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200例,其中患者100例对护理方法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68.3岁,其中22例慢性冠心病、24例心绞痛、15例急性心肌梗死、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8例心律失常。

伴随有10例高血脂症、11例高血压、13例糖尿病。

研究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53~84岁,平均年龄67.9岁,其中23例慢性冠心病、23例心绞痛、16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9例心律失常。

伴随11例高血脂症、15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是指医生和护士之间密切合作,共同负责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这种工作模式可以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减少错误和病患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病患满意度。

目前,在护理领域中,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组织架构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医院组织结构中,医生和护士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群体,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

然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强调医生和护士的密切合作,要求他们共同负责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医院正在调整其组织架构,建立医护一体化的团队。

在这种团队中,医生和护士之间的角色有所模糊化,他们一起制定治疗计划、共同执行治疗、分享信息和资源。

这种新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协作效率,提高病患满意度。

另一方面,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以往,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信息传递和协调工作容易出现问题。

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通过强调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病房中,医生和护士可以一起查看患者的病历,共同讨论治疗方案,共享和更新医疗信息。

医生和护士可以相互监督和提醒,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

此外,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还可以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此外,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也在培训和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的医学教育和培训模式中,医生和护士是分别培养的,缺乏横向交流和互动。

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培训和教育中可以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培训医生和护士合作病例分析和团队协作技能,可以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培训中可以设置模拟演练,模拟真实的临床场景,让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培训模式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工作,增强团队合作和协作意识。

总之,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正在逐步发展。

心内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

心内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

心内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心内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这些新技术和新业务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心内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心内科护理新业务1. 心衰管理心衰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心衰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护理工作,包括病情评估、治疗方案制定、药物管理、心理护理、营养指导等多个方面。

现在,心衰管理已经成为了心内科护理的一项重要业务。

通过合理的心衰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2. 心脏康复心脏康复是一项针对心脏病患者的综合性康复计划,包括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

心脏康复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生活质量。

现在,心脏康复已经成为了心内科护理的一项重要业务。

通过心脏康复,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

3. 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一项对心电图进行持续监测的护理工作。

通过心电监护,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现在,心电监护已经成为了心内科护理的一项基本业务。

通过心电监护,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二、心内科护理新技术1. 远程医疗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技术已经成为了心内科护理的一项新技术。

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可以实现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远程交流和监测,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远程医疗技术不仅能够方便患者就医,还能够减轻医院的负担,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心内科护理的一项新技术。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

3.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了心内科护理的一项新技术。

心内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季度总结

心内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季度总结

心内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季度总结自从心内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启动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本季度,我们在原有工作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细化,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本季度的总结。

一、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素质1. 开展护理人员培训:本季度,我们组织了多次护理培训,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操作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 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我们对护理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完善,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3. 加强护理人员考核:我们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处理,确保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1. 强化基础护理:我们加强了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护理。

2. 加强病情观察: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3. 优化护理流程:我们对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简化了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三、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患者满意度1. 加强服务意识: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 提升服务技能:我们组织了多次服务技能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技能,使他们在与患者沟通、解决问题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3. 优化服务环境:我们注重改善患者住院环境,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四、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1. 定期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我们定期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我们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不断调整和改进护理服务。

3. 引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我们积极引入优质的护理服务理念,如“以患者为中心”、“个性化护理”等,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医护一体化模式总结

医护一体化模式总结

医护一体化模式总结引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医护一体化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旨在整合医疗和护理资源,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效果。

本文将对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总结,包括其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定义医护一体化模式是一种将医疗和护理资源进行整合、协同工作的模式。

它强调医疗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全程护理、全方位医疗”的方式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卫生服务。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特点1.协作性强:医疗和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医疗任务。

2.信息互通:通过共享病历、检查报告等信息,实现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3.全程护理:从入院到出院,医护人员负责全程的卫生服务,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护理等。

4.个性化服务: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增强患者的参与感。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优势1.提高医疗质量:医护人员通过合作和协调,能够更准确地制定诊疗方案,提高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提升护理效果:医疗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护理工作,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3.提高患者满意度:医护一体化模式注重个性化服务,满足患者的个性需求,增强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4.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医护人员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需要密切合作,增强了彼此间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创建团队在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前,首先需要组建一个医护团队。

该团队应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团队成员的数量和专业背景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第二阶段:制定工作流程团队成员应共同制定医护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包括病例的交流和共享、多学科会诊、手术安排等。

工作流程应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要求,并确保信息畅通。

第三阶段:加强培训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协作能力,需要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团队合作技巧、病案、资料的管理、沟通技巧等。

医护一体化模式范文

医护一体化模式范文

医护一体化模式范文医护一体化模式是指医生和护士之间建立紧密的工作合作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服务。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目标是优化患者的医疗体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护士将共同参与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环节,形成一个有效的医疗团队。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患者为中心”,也就是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和护士要将患者的需求和权益放在首位,以患者的健康为出发点,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医疗护理服务。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施需要医生和护士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通常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方式。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可以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和效果。

首先,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能够减少医疗差错和误诊的风险,提高医疗决策和治疗方案的准确性。

同时,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提高医疗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诊体验。

其次,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增强患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在医护一体化模式下,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顺畅,医生和护士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这样可以增强患者对医疗过程的掌控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再次,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减少重复工作和冗余资源的浪费,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此外,医护一体化模式还可以促进医疗团队的学习和能力提升,促进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成长。

最后,医护一体化模式还可以促进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有效的医疗团队和沟通机制,医护人员可以实现专业分工和互相配合,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和效益。

医护一体化模式不仅可以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还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医疗行业。

总的来说,医护一体化模式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模式通过建立医生和护士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并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导向,实现医护人员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服务的效能和效果。

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方法和体会

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方法和体会

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方法和体会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组模式在我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管理患者,医生与护士共同参与交接班、共同查房、共同管理患者。

以医护一体化管理患者模式为实验组,以传统的管理患者模式为对照组,分别考核两个组患者管理的质量与数量,且与护士绩效挂钩,并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绩效考核结果显著提高;实验组患者满意99.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96.4%,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5)。

结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专科业务素质,利于更好地深入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优质护理传统的管理患者的模式是医护各自工作,医生与护士之间联系少、沟通少,医护各自收集的患者信息不能及时、完全地分享,甚至不统一,严重影响医疗的服务质量,患者容易因为误会产生医疗纠纷[1]。

为了提高医护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我科于2013年3月实施了一种新的临床工作模式,即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共有16名护士,年龄19~43岁;学历:本科6人,大专10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护师8人,护士7人。

按照年资能力均衡原则,将责任护士1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6名责任护士。

两组护士年资、职称、学历、能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实验组分为两个医护小组,共6名责任护士,每3名护士组成一个小组,与医疗分组人员相结合,组成相对固定医护人员医疗小组,小组内每名护士仍管理6~8个患者。

采取”双查房”形式,首先由护士长带领夜班护士、责任护士查房后,医护一体化小组再共同查房,包括共同参与病案讨论、病历点评、健康教育等。

1.2.2对照组共6名责任护士,每名护士管理6~8个患者,与医疗分组无关联,管床医生不固定,医护各自工作,采取传统单一的、相对独立的患者管理模式。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医生和护士之间形成紧密的协作、协调和互相补充的关系,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种模式强调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合作,使二者可以共同参与医疗决策和协同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护理服务。

同时,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也可以让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互动。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特点、优势和实施方法。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特点:1.协作和协调: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强调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制定共同的目标和工作计划,确保各方在医疗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得到明确和协调。

2.互相补充:医生和护士在医疗过程中互相补充,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护士则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护理操作和监测病情的变化。

这种分工使得医疗服务更加全面和综合。

3.患者为中心: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将患者放在第一位,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医疗计划,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1.提高医疗质量: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避免信息的传递中出现误差,提高医疗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2.增加工作效率: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减少了医生和护士间的冲突和摩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医生和护士可以互相协助和配合,避免重复工作和资源的浪费,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

3.改善患者体验: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满意度,增强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1.建立团队意识:医院要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通过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开展培训和工作交流,增强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制定共同目标:医生和护士应共同制定医疗目标和工作计划,明确各方的角色和职责,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目标的达成。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时间:2021-04-04 09:50 点击:5249次2021年9月,我科第二批进入了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病房进展了护理管理模式创新,试行了“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深入探讨各项优质护理细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开展“医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这一管理模式的开展,除了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还加强了医护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是我们科室在这次优质护理效劳工程中的一个闪光点。

首先是交班制度的改变,现在我科实行的是“医护一体化〞交班,即胸外科所有医护人员同时参与科室的晨交班。

护士首先通过管理查房将护士交班形式和内容进展标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每一个医疗组和护理组都能通过交班明确自己的重点病人。

每日夜班护士交班后,再由值班医生及住院总医师进展补充,这一双层面的交班,使医生与护士交班时间整合,到达了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还使全体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整体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患者得到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效劳提供了保障。

其次,我科新增一个惯例,即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四将进展“医护一体化〞的专科知识讲座及死亡案例讨论。

届时医护人员都会晨间七点到达病房,进展专科的知识讲座,讲座后还有各位医疗组长整理出的死亡病例资料供大家分析讨论。

而胸外科很多当日休息的护士也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拓宽了专科知识面,还加深了解了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配合,从以往案例中总结经历,使胸外科不管在医疗还是在护理方面都能更加进步更加优秀。

最后,自今年开年以来,我科全面启动了“医护一体化〞伤口换药模式。

针对外科手术伤口及各类压疮,我们以各护理小组为单位,以“湿性愈合理念〞为指导,每日对出院患者伤口换药工作,周一、周四对术后伤口换药,随时对特殊伤口经行换药,而对待一些疑难伤口案例那么由医生护士共同商讨并合作完成。

2021年换药达2000多人次,换药治疗费用达近10万元。

也为科室伤口护士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张姣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张姣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张姣摘要】医护一体化模式是指根据护士能力与岗位技术难度、岗位风险将责任护士分为两级,采取个人述职与集体投票的方法竞聘上岗。

每组由二级责任护士以管理重病人为主,一级责任护士以管理轻病人为主。

患者整个住院期间的一切治护活动和出院后的随访与指导均固定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负责,如果再次住院将仍由该组人员负责。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模式;手术室护理质量;作用真正做到了“包病人到人”、“包病人包实”、“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一次住院、终身负责”,也就是每一位护士无论在岗与否、无论白班、夜班,心中总有一组病人,大大地缩短了医护患之间的距离,保证了彼此的沟通与交流畅通,这不仅有利于术后恢复,更有利于医护及时了解病人出院后的状况,给予健康指导,从而极大地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与生存率,保证了治疗效果。

一、医护一体化相关的基础知识1、医护一体化的概念医护一体化制指医生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理医疗服务。

2、美国护理协会的定义医护合作是医生与护士之间的可靠合作过程,医护双方均能认可并接受各自行为与责任范围,均能保护双方利益,并能达到共同实现的目标,同时医护之间有合理分工、密切联系、信息交换、互相协作、补充和促进,并非单纯的医护一起工作。

二、医护一体化与传统模式的区别传统模式是由医生下达医嘱,而医护一体化是由医师结合护士反馈信息下达医嘱;传统模式由护士执行,而医护一体化是护士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然后去执行医嘱;传统模式是一户各行其是,有时关注点不一致,而医护一体化是医护共同管床,共同查房;传统模式,缺乏高效的沟通与协作,而医护一体化下医护相互沟通,共同解决患者的问题;传统模式下患者得到的信息有时不对称,而医护一体化下,医护、医患、护患得到的信息对称。

三、医护一体化的目标1、共同解决患者的问题,提高治疗、护理的成效。

2、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医疗护理业务能力。

医护一体化新模式

医护一体化新模式

医护一体化新模式医护一体化新模式是指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同工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该模式将医生和护士的职责划分变得模糊,注重合作、协作和团队精神,通过共同努力提高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

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注重患者为中心,将医疗团队的不同成员融合在一起,共同参与患者的医疗护理。

在这个新模式下,医生与护士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进行诊断和治疗,护士也参与到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为医生提供必要的辅助工作和护理服务。

1.提高医疗质量:医护一体化模式强调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可以有效避免误诊、漏诊等问题的发生,提高医疗准确性和效果。

2.提高患者满意度:医护一体化模式注重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多层次、全方位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3.优化资源利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医生和护士的专业优势,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和效果,减少资源浪费。

4.加强团队合作:医护一体化模式侧重于团队合作和协作,鼓励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加强沟通与协作:医生和护士应加强沟通和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避免重复工作和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2.鼓励专业交流:医生和护士应积极参与专业交流活动,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和能力。

3.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医护人员应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4.注重培训与学习:医生和护士应不断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适应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工作需要。

总之,医护一体化新模式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它可以提高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医护团队的合作和凝聚力,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

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

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医护一体化成为世界各地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目的是通过整合医疗与护理服务的资源,提高医疗保健的成本效益和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本文将介绍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医护一体化的意义医护一体化是医疗与护理的全面融合,它的意义在于:1.提高健康与医疗服务的质量医护一体化使得医生和护士能够一起工作,共同关注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2.减少医疗保健成本医护一体化使得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并可避免重复的检查和治疗,降低了医疗保健的成本。

3.提高护理质量医护一体化可以使得护士与医生合作,共同确保患者的照护和康复过程能够良好开展,提高护理质量。

4.促进医护人员的专业发展医护一体化能够使得医护人员的技能得到充分发挥,培养跨专业的技能,扩张工作领域,增加专业成长的机会。

二、医护一体化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为了实现医护一体化,需要采取如下措施:1.整合医疗与护理服务整合医疗和护理服务可以使得医疗资源充分利用,并能够避免重复的检查和治疗的情况,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2.建立科学、高效、协调的医疗保健机制建立科学、高效、协调的医疗保健机制可以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让医护工作更加协调,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效果。

3.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增加医护协作的层次和质量,增加医疗保健的成本效益和质量。

三、可能面临的挑战医护一体化也会面临着一些挑战:1.医护人员的协作医护一体化需要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作,这需要医生和护士之间相互信任、尊重,以及相互理解。

2.医疗保健资源配置实现医护一体化需要医疗保健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医疗保健机制和流程,使得所有的资源可以更好地利用。

3.管理与监督实现医护一体化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与监督,这包括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管理以及各种机制的协调和监督。

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方案

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方案

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方案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热门话题——医护一体化模式。

别担心,我不会给你上课,只是想跟大家唠唠这事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咱们的医疗系统也得与时俱进,不然可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其实,医护一体化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把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整合在一起,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就像“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出点力,病人才能快点好起来。

2. 医护一体化的好处2.1 提升医疗效率首先,咱们先说说效率。

谁不想快点看病、快点好起来呢?如果医生和护士能密切配合,信息沟通得当,患者的就诊流程就能大大缩短。

就想象一下,病人刚一进门,医生和护士就像老朋友一样,立马就知道他需要什么,治疗方案直接对上了。

这样,病人能少受折腾,医护人员也能省去不少麻烦,简直是双赢的局面,真是太棒了。

2.2 增强患者满意度再者,医护一体化模式还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谁都希望在医院能得到温暖的关怀,而不是像走马灯一样,进了这个房间又跑到那个房间。

通过一体化,医生和护士可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需求,给予更加个性化的照顾。

想象一下,病人在医院里像是被家人照顾一样,心里那叫一个舒坦!这样,患者回家后肯定会觉得“这医院真不错”,下次再来就不会犹豫了。

3. 实施步骤3.1 制定培训计划当然,光有想法还不够,咱们得具体落实。

首先,得给医护人员制定一个培训计划。

通过各种课程和研讨会,让大家都明白一体化模式的好处和重要性。

比如,医生需要了解护士的工作流程,护士也要知道医生的诊疗思路。

大家互相学习,互相理解,简直是如鱼得水,心灵相通。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咱们多花点时间学习,最后一定能提高工作效率。

3.2 强化团队协作接下来,就是强化团队的协作。

毕竟,医护一体化模式就是讲究一个“合作”嘛。

可以定期举行团队建设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

比如,周末一起去烧烤、打篮球,甚至是简单的聚餐,这样可以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感情。

医护一体化方案

医护一体化方案

医护一体化方案引言在传统医疗模式中,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通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导致了患者的照料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传递不畅、手续繁琐等问题。

为了提高医疗效率、改善患者体验,医护一体化方案应运而生。

该方案整合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系统,实现了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无缝协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护一体化方案的概念、优势、实施步骤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给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帮助医疗机构顺利实施医护一体化方案。

医护一体化方案的概念医护一体化方案是指通过整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系统,实现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无缝协作,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一种解决方案。

该方案旨在打破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信息壁垒,提供实时的交流和合作平台,以便更好地协调患者的照料和治疗。

医护一体化方案的优势医护一体化方案具有如下优势:1.提高患者照料的效率:医护一体化方案可以实现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实时交流和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信息传递的延迟和错误。

医生和护士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患者照料的效率。

2.改善患者的体验:医护一体化方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通过该方案,患者可以更方便地与医生和护士进行交流,减少手续的繁琐程度,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

3.提高医疗质量:医护一体化方案可以强化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协作,促进医疗团队的合作精神。

通过共享医疗信息和数据,医疗团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提供更科学、更精确的诊疗决策,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医护一体化方案的实施步骤要成功实施医护一体化方案,需要以下步骤:1.需求调研和分析:在实施医护一体化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调研和分析医院的现有情况和需求。

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流程、信息沟通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量身定制适合该医院的医护一体化方案。

2.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根据需求调研和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合的技术平台来实现医护一体化方案。

技术平台可以包括手机应用、在线协同工作平台等。

_医护一体化_护理新格局

_医护一体化_护理新格局

_医护一体化_护理新格局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协作和合作,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医疗效果。

目前,医护一体化的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和诊所等医疗机构,并逐渐形成了护理新格局。

医护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有效地优化医疗资源。

在过去的医疗模式中,医生和护士往往是分开工作的,医生专注于诊断和治疗,护士则负责患者的护理。

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把握不全面,护士对医疗方案执行不到位,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而医护一体化则可以通过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密切合作,使得医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护士可以更好地执行医疗方案,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医护一体化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往往存在问题,导致患者的护理质量下降。

而医护一体化可以使得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及时和准确,从而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同时,医护一体化在临床操作中的配合默契也可以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另外,医护一体化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够紧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工作不满意度增加。

而医护一体化可以使得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工作形成一个良好的协作机制,医生可以更好的将自己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传达给护士,从而减少工作重复和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医护一体化的实施也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增加护士的自主决策权和责任感,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在医护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要及时、准确、明确,要建立合作的信任关系,提高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效率。

其次,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发展潜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医护一体化的要求。

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研究

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研究

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目的:针对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价值的分析。

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在研究初期,使用随机抽取法将1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内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患者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在患者满意度方面,采用协同护理的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上,护理后的观察组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效果显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价值心内科为我院重点建设科室,因心内科相关疾病,在临床具有疾病发展速度快,并且需要进行长期治疗这不良特点,故在临床治疗期间应配备相应护理方案。

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延续患者康复质量。

在进行康复护理中应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按照相应协同护理标准,建立有效协同护理措施,加强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机体状况进行系统性评估后。

对患者的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

本次就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心内科护理治疗的患者100例,并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5.36±2.21)岁;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5.98±2.2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两组实验对象之间的护理内容1.2.1 对照组病患的主要护理措施本组病患实施心内科临床常规的护理内容即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入院之后的常规生活指导、疾病相关的健康宣讲以及遵医嘱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并叮嘱病患及家属治疗及服务药物的注意事项,避免异常情况导致病患出现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一声进行急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治疗积极性的效果分析目的:探索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病房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的作用。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8例患者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就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积极性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积极性4个方面的概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生存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病房中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提高治疗积极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今后还应进一步深化一体化护理模式的研究。

标签:一体化护理模式;心内科;生存质量;治疗积极性;满意度心内科收治的患者病情多较为危重,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化护理模式是一种全面的护理方法,充分考虑到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全面护理服务,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1]。

为研究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心内科的价值,笔者所在科特开展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11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58例患者,男39例,女19例,年龄43~74岁,平均(58.3±12.5)岁;22例冠心病患者,18例心绞痛患者,13例心肌梗死患者,5例心力衰竭患者。

对照组57例患者,男36例,女21例,年龄45~72岁,平均(59.4±13.1)岁;20例冠心病患者,18例心绞痛患者,12例心肌梗死患者,7例心力衰竭患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即病情观察、心电监护、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并发症处理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具体方法为:(1)护士长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整合,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专业技能水平等进行设岗分级,选择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及专业技能水平高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组长,成立一体化护理小组,针对心内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一体化护理的理念,优化护理流程和护理项目、内容,同时在实践护理工作中持续性改进优化,实现对患者的全方位整体性管理。

(2)入院教育。

患者一入院,护理组长立即了解患者的疾病種类、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情况、发病原因、治疗方案等,同时在小组内就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职业背景、性格爱好等进行个性化的入院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护理流程等,重点讲解疾病的诱因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积极鼓励患者提出疑问,耐心的回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焦躁、紧张、担忧等不良心理,使其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配合医务人员治疗护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3)早期访视干预。

在患者入院后到治疗前的这段时间,护理小组成员主动访视患者,向患者做自我介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心理护理方案。

(4)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根据治疗进展以及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分阶段的健康教育,将面对面宣讲、集体授课、专业知识讲座、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等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循序渐进的提升患者对疾病各方面知识的认知水平[2]。

如:在患者病情好转后,给患者做个性化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危险因素指导等,让患者对疾病的诱因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健康饮食、健康作息、健康用药和适量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规避诱因,控制病情进展。

(5)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

心内科患者多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老年患者,护士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社会角色,在生理恢复的同时也促进心理的康复,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心理[3],同时对于担忧医疗费用的患者,详细为患者讲解目前的医疗政策等,必要情况下可为患者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减轻医疗负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早日康复[4]。

(6)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

本次研究的对象年龄普遍偏大,患者一方面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不高,一方面身体机能在减退,体质较弱,故而在很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风险事件[5]。

因此,笔者所在科室一体化护理小组总结过去常见的安全风险事件类型,同时加强安全护理。

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对安全有所认识,提高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从各方面加强安全防护,如:设置床栏,保证地板的干燥,在显眼的位置贴安全温馨提示等。

(7)出院后的护理。

出院时由一体化护理小组成员将患者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疾病类型、诊断、住院号、家庭成员等信息记录在案,并把科室电话、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随访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告知患者,给患者发遵医行为追踪卡,要求患者或家属按时填写。

在患者出院后,每周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在电话中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遵医行为、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等,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建议。

每月开展一次上门随访,全方位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其居家护理、自我护理管理等方面做出针对性指导。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治疗积极性、护理满意度。

其中生存质量评分采用WHOQOL-100量表进行,该量表分成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这4个维度,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量表的讲解后让其按照真实情况填表,30 min后回收表格并进行统计分析,分数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

治疗积极性采用笔者所在科室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分成合理饮食、合理用药、适度运动、危险认知4个方面,统计这四个方面两组患者的例数。

护理满意度使用笔者所在科室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涉及内容主要包括对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全面性、护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满意度,每个条目采用1~4分制,共有25个条目,分数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存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积极性对比观察组治疗积极性的各项指标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5.8±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心内科患者的疗程较长,且患者病情反复,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患者很容易產生抑郁、懈怠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到治疗积极性[6]。

一体化护理模式从整体、全面角度出发,结合以往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了解患者生理、心理各方面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制定系统的护理方案,在患者一入院立即进行病情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循序渐进的给患者开展各项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护理,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生存质量[7-8]。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所在科室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成立一体化护理小组,由小组成员给予心内科患者专业化的、全面性的、整体性的临床护理服务。

通过入院教育和早期访视干预让患者对疾病有清醒的认识,纠正患者过往对疾病的不正确认知,重点让患者对疾病的诱因有所了解,促进患者不良情绪消除的同时起到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主动配合治疗护理的效果。

通过住院期间循序渐进、系统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使患者心理上达到最佳舒适度,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积极性。

通过住院期间的安全管理有效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出院后系统的随访帮助患者进行良好的居家护理和自我护理管理,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规避诱因,控制病情。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在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生存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更好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1]李燕.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治疗积极性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8-10.[2]孙爱云.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心内科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4):126-127.[3]熊芳,金春莲,胡菊兰,等.家庭-社区一体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遵医行为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9):84-85.[4]黄淑萍,单颖.温馨提示卡在全责一体化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0):45,48.[5]寇洁,陈文静.医护一体化模式在PCI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4):29-31.[6]金金花,陆琴,杨英,等.SWOT分析法在心内科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62-63.[7]陶明,肖祖碧,孙全林,等.心内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691-692.[8]邵爱萍,冀增娥.个性化护理改善心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36):4553-45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