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公司分拆上市典型案例—同仁堂

合集下载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 经过以上重大举措,同仁堂为其分拆的子公司同仁堂 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及以后的发展 进军国际社会做了充分准备。
Hale Waihona Puke 分拆上市前期工作示意图五、分拆上市的操作程序
• 其一:定位和重组
中国香港创业板的方案确定后,随之而来的是上 市公司的定位和重组。
经过反复讨论,确立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定位原 则:以科技为先导,实现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目标 ,在保持天然药物特色、保持中药特色的基础上,积 极利用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不断开发出科技含量高 、疗效作用强、预期效益好、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 准入国标准的新产品,并积极介入生物工程药品等健 康产业新领域;利用高新技术改进传统产品,提高质 量水平、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进行现代化的市场运 作拓展营销网络,并将持续致力于发展相关的电子商 务使本公司的产品及销售更具国际竞争能力。
由于日本、韩国的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开 发的“汉方药”,得到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认可,导致我国中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 足5%,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同仁堂 百年老字号,其品牌和优势有足够实力来
改变其被动局面,因此通过分拆上市模式
,利用海外的资本和科技优势,不断开发 与创新,提高竞争力,从而实现战略转型 。
二、何为分拆上市??
• 所谓分拆上市,是指上市公司剥离部分资 产,利用剥离的资产吸引机构投资者入股 ,重新达到上市条件并进行IPO。分拆上市 往往能够扩大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规模 ,引进上市公司所需要的战略投资者,但 是如果设计不当,就会损害原有上市公司 股东的利益,引发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投诉 ,或者由于剥离资产的盈利能力不够,达 不到吸引风险投资并实现IPO的目的。
同仁堂经历了什么, 让它的药品成为了人们
赞不绝口、 家喻户晓、 畅销海内外、 家居必备 良药呢??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一、战略动机1、提高了投资收益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会因为同仁堂科技的成功上市获得巨额的投资收益。

若以市场价格计算同仁堂股份公司对同仁堂科技的投资,按照3.28港元的发行价格,同仁堂股份公司的投资市值将达到3.28亿港元,减去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投资,投资收益达2.28亿元人民币以上。

2、同仁堂科技的分拆上市能使同仁堂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持续、大幅地加强和提升在同仁堂科技利用上市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中,包括与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共同建立中药生产基地及新药研发中心、建立全球医药电子商务系统、进军生物制药等,每一个项目都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具有成长性。

3、降低投资风险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主板市场是以风险低、收益稳定为特征的。

而同仁堂科技上市的创业板不同于主板市场,是一个风险投资的市场,该市场上的投资者愿意投资于高科技、高风险、高成长的风险企业。

同仁堂股份公司分拆部分高科技业务和资产组建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就是利用国际风险投资者的资本发展高科技业务。

投资成功了,同仁堂股份公司的股东将享受绝大部分的高收益;失败了,承担高风险的主要是通过创业板市场投资于同仁堂科技的投资者。

分拆上市能最大限度的控制母公司股东投资高科技的高风险,促进母公司的稳健发展。

4、实施国际发展战略同仁堂科技的分拆上市是迄今已有330多年历史的同仁堂进军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战略部署的关键一步。

一方面,同仁堂拥有了国内、国际两条融资渠道,在利用国际资本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可以借助和记黄埔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机制、经营人才及强大的国际市场营销和推广渠道,加快进军国际医药市场的进程。

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为中药现代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香港是国际金融商业中心,在资金管理、国际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拥有内地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同仁堂科技计划在港建立科技开发基地、生产基地,以香港为基础建全球性的营销网络。

随着这些项目的完成,同仁堂将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科研、生产、市场推广的现代化、科学化体系。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上市
上市决策(2000-1-14) 董事会通过组建同仁堂科技公司的决议 上市前后数据对比结果: 同仁堂科技成立(2000-3-22) 注册资本1.1亿元,股东:同仁堂、中证万融董事长赵炳贤 同仁堂麦尔海成立(2000-5-10) 净资产收益率 同仁堂科技进军生物技术领域 同仁堂和记成立( 2000-10-7) 同仁堂和同仁堂科技均上升,分拆促进了母公司成长, 同仁堂和记由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控股,引进和记经营机制 对于子公司同仁堂科技的业绩也有促进作用 李嘉诚入股(2000-10-16) 研发投资 和记黄埔认购总发行股本近 10% 成为同仁堂科技第二大股 东,赵炳贤持股比例退居第三。 分拆后,通过子公司向研发部分增加投入,减小公司 挂牌交易( 2000-10-31) 压力,增强了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交易。首日开盘价为4.0港元,下 午收盘价为 4.3港元。总共集资约 23亿港币,取得了二十多 倍的超额认购。
1.方案选择 1. 2.利润要求 定位 同仁堂科技公司的税后净利润不能够低于母公司的同期 1.操作内容 遵守法律法规和创业板的规定 3. 以科技为先导,实现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目 税后净利润的 20%,同时预估的净利润也不能高于母公 ( 1 )同仁堂科技得到了母公司同仁堂的二百七十五个优质 2. 确保 A 股公司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失 标,在保持天然药物特色、保持中药特色的基 司的 33% 处方 3. 能够吸引境外的投资者 础上,积极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 2. 技术要求 ( 2 )A股公司以生产颗粒、胶囊、片剂为主体的北京同仁 不断开发出科技含量高、疗效作用强、预期效 4. 能够提高公司资金的募集能力和再融资能力 根据科技含量的多少为标准,把公司内部的所有产品和 制药二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分公司和科研中心等实物 益好、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准入国际标准的 5. 便于公司的管理 业务进行重新的分类,把科技贡献率高的产品或者业务 资产几部分现金(同仁堂集团公司)投入同仁堂科技公司,

同仁堂案例分析

同仁堂案例分析

指出同仁堂选择分拆上市战略的动因:分拆上市对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以及其子公司都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从同仁堂母公司的角度看,通过分拆出让股权可以以获得大量的IPO(equity carve-out)现金,改善母公司的资产流动性、提高公司资产的增值能力,拓展融资渠道,形成有效经营激励机制和资本优势,分散经营风险。

将子公司分拆上市还会显著地提升母公司短期业绩,使母公司更容易获得潜在的配股和增发机会。

另一方面,从分拆后的子公司角度看,同仁堂分拆上市为子公司打开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从而更好地满足其项目投资需求。

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可以从外部筹集资本,资本来源将不再仅仅限于母公司一条渠道,即不再完全依赖母公司其他业务的收益所产生的现金流的唯一支持。

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可以提高投资收益。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会因为同仁堂科技的成功上市获得巨额的投资收益。

同仁堂科技将成为同仁堂股份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仁堂科技公司有三大块业务:传统中药的现代化改造、高科技生物制品的开发、中药电子商务。

同仁堂二厂是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重点改造项目,分别投资2950万、2960万、2990万元对新剂型车间、提取生产线、颗粒车间进行改造,已在99年底完成,是股份公司里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最高、剂型先进、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现代化企业,2000年将全面进入收获期。

若以市场价格计算同仁堂股份公司对同仁堂科技的投资,按照3.28港元的发行价格,同仁堂股份公司的投资市值将达到3.28亿港元,减去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投资,投资收益达2.28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时,同仁堂科技的分拆上市能使同仁堂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持续大幅地加强和提升。

在同仁堂科技利用上市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中,包括与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共同建立中药生产基地及新药研发中心建立全球医药电子商务系统进军生物制药等,每一个项目都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具有成长性。

第二,分拆上市也有助于原上市公司母体经营业绩的改善。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经典案例——同仁堂a股分拆上市一、当事公司介绍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创始人乐显扬。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享受皇封特权,历经八代皇帝,长达一百八十八年。

300多年来, 同仁堂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作为永久的训规,始终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其产品以质量优良、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同仁堂目前生产中成药24个剂型, 800多个品种经营中药材、饮片3000余种;47种产品荣获国家级、部级和市级优质产品称号。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于1992年8月17日,由原来的国有大型企业同仁堂制药厂改制设立,是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其注册资本为18,900万元.其经营范围包括授权内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投资及投资管理;加工、制造、销售中药材、中成药、饮片、营养保健品、药膳餐饮、化妆品、医药机械并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药用动植物的饲养、种植;购销西药、医疗器械、卫生保健品、建筑材料、五金交电、化工、金属材料;货物储运;出租汽车业务;经营所属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生产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开展对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及补偿贸易业务;经营经贸部批准的其他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是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所属的同仁堂制药二厂、同仁堂中药提练厂、进出口分公司和研发中心四部分进行投资,联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和六位自然人(即赵丙贤、殷顺海、田大方、王兆奇、梅群、田瑞华)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22日,同仁堂科技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领取了注册号为100001124466(2-2)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同仁堂科技公司生产20个剂型,2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并有丰富的已开发新产品和在开发新产品的储备.主要销售产品的剂型为冲剂、水蜜丸剂、口服液剂、片剂及软胶囊剂,主要销售产品有感冒清热颗粒、板兰根颗粒、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片、感冒软胶囊、人参生脉饮等。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谢谢观看。
LOGO
• 5、加强监管:虽然证监会拟定了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 上市的六个条件(即上市公司公开募集资金未投向发行人业务;上市 公司最近三年盈利,业务经营正常;上市公司与发行人不存在同业竞 争且出具未来不竞争承诺,不存在严重关联交易;发行人净利润占上 市公司净利润不超过50%;发行人净资产占上市公司净资产不超过 30%;上市公司及下属企业董、监、高及亲属持有发行人发行前股份 不超过10%。)但对于信息披露、关联交易的认定与监管、母公司股 东的表决权等方面涉及较少,因此同仁堂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借鉴 境内外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规则的制定,从母子公司分拆上市模式、信 息披露、关联交易的监管、新公司股份的分配等方面,完善相应的规 则,并且对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等问题严格执法,以保证股东和投资 者的权益。
Q2:如何规避风险
LOGO
• 1、改变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使得公司的股权结 构和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管理层持股,母公司控股,战略投资者大量 持股,体现了投资方对同仁堂科技的看好和未来盈利的信心,这就对 管理层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管理水平和效率也 是一种考验。在管理上,研制产销自成体系,减少与母公司的同业竞 争,减少关联交易。 • 2、做大持股比例,防止控制权被未来增发股份稀释:香港再融资渠道 广泛灵活,IPO后公司再融资能力会很强,同仁堂股公司持有子公司 同仁堂科技54.7%的股份,大大降低被收购的可能性。 • 3、在不动摇母公司的独立地位的前提下获得更多处方:剥离优质资产 组建同仁堂科技,同仁堂科技获得了275个品种的传统处方,母公司 拥有2000多个,保留了足够的获利产品,分拆优质资产对母公司同仁 堂影响不是很大,而同仁堂的战略业务转型对持有的处方类中药产品 依赖更低,同仁堂科技则可以利用自身科技水平开发这些中药处方产 品。

同仁堂分拆上市

同仁堂分拆上市

• 同仁堂分拆上市的原因是分拆上市往往 会给企业带来“多赢”的结果,主要有 以下几个好处: • 第一,有助于公司主业的突出 • 第二,有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三,有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 • 第四,有助于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同仁堂科技选择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和同 仁堂母公司进军中药现代化及生物制药领域的 整体战略调整有关,香港历来就是中药海外流 通的集散地,香港创业板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定 位正适应从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得国际风险资金 支持和国际规范运作经验的需要。
同仁堂分拆上市的案例额 分析
•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同仁堂科技)是由北京同仁堂股 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将其所 属的同仁堂制药二厂、同仁堂中药提练 厂、进出口分公司和研发中心四部分进 行投资,联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 公司和六位自然人(即赵丙贤、殷顺海、 田大方、王兆奇、梅群、田瑞华)共同 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END Thank you !
时间 2000年3月22日 2000年3 月9 日 2000年6月19日 2000 6 19
事件
同仁堂科技登记注册
召开创立大会暨首次股东大会
2000年10月31日
取得《关于同意北京同仁堂科技发 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 股的批复》 在香港联子公司 分拆上市 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 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 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 去,最终出现两家独立的、股权结构相 同的公司。分拆上市实际上涉及两个步 骤 ,即分拆与上市步骤。
分拆上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第一,不可视分拆上市为“圈钱”工具 • 第二,分拆业务的市盈率不可低于母公司 • 第三,不可动摇母公司的独立上市地位 • 第四,不可忽视母公司与子公司现金流量的平 衡。 • 第五,不可忽视股权稀释带来的外来威胁。 • 第六,不可沿用旧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中银国际方案的问题(2)
更要命的是,在这种结构下,同 仁堂品牌等于被完全放到了境外 资本市场,由于企业的再融资受 到限制,且现有管理层对企业的 控制力也将被逐步削弱,控股公 司一旦被境外收购,同仁堂品牌 就有彻底失去的危险。
中证万融的方案
同仁堂股份联合其他投资人设立同仁堂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药二厂 中药提炼厂 进出口公司 科研中心 同仁堂科技到香港分拆上市
同仁堂分拆上市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仁堂) 于1997年在上交所上市。
为实现中药现代化这一核心目标,同仁 堂早在1999年上半年,就专门从中高层 抽调人马,组成了四个工作小组,分别 筹划推进海外上市、中药现代化、生物 制药和全球中药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工作。
同仁堂海外上市的三种方案
里昂证券方案
里昂证券方案的问题
可能损害A股股东的利益而受到了质疑 因为如果增发H股,由于H股的市盈率远远
不及A股高,定价也就会比A股低很多,这 实际上会大大稀释A股股东的权益,不但会 遭到A股股东的反对,能否通过主管部门的 审批也会打上大大的问号 举例来说,假设A股的市盈率为30,H股的 市盈率为15,则同样购买1股同仁堂股份的 股票,A股股东所花的钱是H股股东的2倍 (30/15)

中银国际的方案
中银国际方案的问题(1)
控股公司所筹的资金将会直接投资而不 可能再投入A股公司,其收益也将完全由 H股公司股东所享有,从长远来看将大大 压缩A股公司的发展空间并损害A股股东 的利益。
同时,设立控股公司审批程序很严格。 在国外,控股公司往往出现在多元化企
业之中,单一产业极少有设立控股公司 的例子,这只会徒然增加管理层次并导 致重复纳税。
中证万融方案示意图
采纳分拆上市方案

分拆上市与母公司股权价值研究——“同仁堂”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实证分析

分拆上市与母公司股权价值研究——“同仁堂”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实证分析

分拆上市与母公司股权价值研究——“同仁堂”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实证分析摘要:分拆上市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运作方式,被企业广泛运用。

本文以中国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为例,对其分拆子公司上市进行实证研究,以探讨分拆上市对母公司股权价值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同仁堂通过分拆上市能够提升其股权价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分拆上市对企业及其股东的影响,对相关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分拆上市;母公司股权价值;同仁堂;实证分析一、引言分拆上市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类企业中。

通过将企业的不同业务板块分离拆分成独立的公司,并让其分别上市,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例如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独立经营能力、激活资本市场、提升企业形象等。

然而,分拆上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例如市场波动、品牌削弱、公司治理等问题。

同仁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企业,主营传统中药业务。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同仁堂决定将其旗下的某些子公司分拆上市。

本文以同仁堂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拆子公司上市进行实证研究,以探讨分拆上市对母公司股权价值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事件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同仁堂的分拆子公司上市进行实证分析。

事件研究法以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事件前后的股价变动进行分析,评估事件对企业股权价值的影响。

比较分析法则通过将同仁堂与其他同类企业进行比较,以了解分拆上市对母公司股权价值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结果1. 事件研究结果通过对同仁堂分拆子公司上市相关事件前后的股价变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分拆上市对同仁堂的股权价值有积极的影响。

在分拆宣布之前,同仁堂的股价表现平稳,但在宣布分拆之后,股价迅速上涨。

这表明市场对分拆上市持乐观态度,认为这一举措能够提升同仁堂的整体价值。

2. 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将同仁堂与其他同类企业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分拆上市对于同仁堂的股权价值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同仁堂分拆子公司上市之后,其整体股权价值相较于其他同类企业有所提升。

主板公司分拆上市典型案例—同仁堂

主板公司分拆上市典型案例—同仁堂

主板公司分拆上市典型案例——同仁堂天道并购俞铁成2000年10月30日,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开盘价为4.0港元,最高见5.2港元,全日收报4.3港元,较招股价3.28港元上升1.02港元,涨幅在31%以上。

全日共成交1.25亿港元。

据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透露,本次在港上市的7280万股,仅向专业和机构投资者进行了配售发行,和黄、北大方正集团是其主要机构投资者。

对优势的海外中药市场上,经过日本和韩国商人稍加改头换面的所谓“汉方药”却反客为主,夺走了95%左右的份额。

近年来,天然药物在全球越来越受欢迎,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由于中医药独特的机理和西方的科学理论完全是两套不同的解释系统,难以用符合“国际规范”的“科学标准”来进行定量的阐述,也就一直得不到将信将疑的西方主流社会的认同和接纳。

据统计,全球植物药年贸易额约150亿美元,而中国的中成药仅占其中的3-5%。

中医药若能成功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市场化,将带来相当可观的商业机会,同仁堂则抓住了它。

在接受媒体的书面采访时,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殷顺海表示:“同仁堂并非一家保守的企业,她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能自觉地溶入那个时代,都能自觉地运用当时的人类文明成果促进企业的发展。

”而分拆同仁堂科技到香港创业板上市,正是利用国际资本推进中药现代化,使同仁堂挤进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一次好机会。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同仁堂必须的选择就是将优秀的传统中药产品打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基于此,同仁堂科技应运而生。

根据资产与业务构成不难了解,同仁堂科技目前275种主导产品,是同仁堂800多种产品中最代表现代中药发展方向的部分,集中了同仁堂冲剂、滴丸、片剂、胶囊等先进剂型产品,具有配方比较单一、服用方便、疗效稳定等特点。

其中,同仁堂制药二厂生产的感冒清热冲剂、六味地黄丸等,是同仁堂成药的支柱品种。

同时,在同仁堂制药二厂基础上建立的研发中心,正在研制抗病毒感冒新药、麻仁润肠新药、舒肝和胃新药、六味地黄新剂型产品、心血管疾病新药及更年期综合症新药等。

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候,同仁堂作为我国中药领域的领头羊却发展缓慢,这也是我国中药行业发展的缩影,我国中药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逐年下降,直到2000年10月31日,已经在A股上市的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的分拆旗下的子公司同仁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功的打破了这一尴尬的境遇,将我国的中药产业再次推向了世界。

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家完成分拆上市的上市公司,也是第一家分拆子公司到其他证券市场上市的A股公司。

同仁堂的成功经历及其分拆上市的模式为广大学者分析和研究分拆上市提
供了现实依据,更便于我国的学者研究这种资本运作的新形式,也为其他A股公司的领导者们提供了参考的样本。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分拆上市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国内外分拆上市的现状,分拆上市的利弊及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影响以及公司分拆上市的动机。

对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前后的财务状况及同仁堂科技上市后的财务指标进
行分析并对同行业之间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分拆上市对母公司同仁堂
的影响明显是利大于弊的结论,分拆带来了制度上的创新,提高了投资收益,降低了投资风险,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有利于同仁堂实施国际发展战略,更带来了经济效益上的提升,对企业来说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同仁堂科技在香港上市后财务指标上的良好表现更是说明分拆上市给了同仁堂一次新的生命,这次成功的分拆上市对资本市场有着很好的影响,对资本市场的其他公司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更有利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

同时,通过分析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分拆上市不能以圈钱为目的,不能动摇母公司独立上市的地位,不能忽视股权的稀释,分拆上市以
后也不能沿用旧的管理和经营模式。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报告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报告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报告一、融资方案经过各方中介机构的深入讨论,在进行了利弊权衡之后,确定了最终海外上市方案:同仁堂a股公司分拆部分高科技资产和业务设立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分拆上市一旦成功,公司就能够获得一笔巨大的投资收益;其次是开辟了一个新的融资窗口;再者公司还可以通过发起人股、认股权等方式,为a股公司有关高管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一家著名的上市公司就曾公开提出,要通过分拆上市在几年内造就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同仁堂分拆上市将为国内公司运营带来新的思路。

基于这种国内外的大环境的影响,同仁堂科技应运而生。

(一)确定同仁堂科技股权结构同仁堂科技的股权结构:a股公司中的制药二厂、提炼厂、科研中心和进出口分公司并入在香港上市的同仁堂科技,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以现金出资2910266元,折股290万股,占总股本的2.636%。

(二)引进高管持股方案根据国际惯例,同仁堂科技在股权设置上安排了高层管理人员持股,董事长殷顺海,副董事长田大方、王兆奇,总经理梅群分别出资50余万元持股50万股.(三)确定海外合作者2000年10月7日,在经过了两年多的艰苦谈判后,即将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同仁堂科技,与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全资附属的和记中药投资有限公司及京泰实业(集团)在香港成立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中药行业目前在海外的最大合作项目。

2000年10月11日,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和记黄埔斥资约5000万元,认购即将上市的同仁堂科技总发行股本的近10%的股份,成为最大的战略投资者.此举对股票发行后上市表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经过了以上重大举措,同仁堂为其分拆的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以及其后企业发展并进军国际市场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分拆上市2000年10月31日,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交易,发行价3.28港元,首日开盘价4.00港元,下午以4.30港元报收,全日最高价5.20港元,最低价4.00港元,当天成交量2771.5万股,成交金额12455.2万港元 .同仁堂科技此次在港发行h股7280万股(不含超额认购部分,股票面值1.00元人民币,每股发行价3.28港元,集资二亿三千八百七十八万元港币(不含超额认购部分),获二十多倍超额认购.交易首日以4.30港元报收,比其招股价高出近三成,升幅高达31%.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上市。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完美分析版)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完美分析版)

问题一:选择分拆上市的动因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科技
借助分拆上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高新技术改 进传统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增加国际市场占有份额,提高经济效益。
提升母公司(同仁堂)的业绩
分拆上市可以将子公司(同仁堂科技)获得的收益注入 母公司,增加母公司的现金流,从而提升了母公司的业绩。
2000年10月31日由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并控股的北京同仁堂科技 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闪亮登场,这是大 陆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成功完成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第一家。
案例问题
问题一:同仁堂选择分拆战略的动因是什么?
问题二:同仁堂分拆上市应如何规避风险?
问题一:选择分拆上市的动因
案例启示
分拆上市不 可的 外来威胁
分拆上市不 可沿用旧的 管理模式和 经营机制
谢谢!
问题二:同仁堂分拆上市应如何规避风险
转换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
安排高层管理人员持股,董事长、副董事长等高层 管理人员分别出资50余万元持股50万股,充分体现他 们对公司未来的信心,转换管理模式 在企业管理上,科研、生产、销售自成体系,有效 地避免同仁堂科技与A股公司的同业竞争,尽量减少关 联交易,同时也可以使同仁堂科技的收益具有稳定性 和独立性
国际发展战略的需要
同仁堂急需走现代化、国际化道路,利用海外 资本和科技优势,以现代化中药进军国际医药主 流市场,改变我国中药的国际市场占用率不足5% 被日本、韩国的“汉方药”挤得难以立足的局面 。
融资需要
同仁堂通过分拆的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在香港上市,利用了香港融资渠道广泛、灵活的 特点,为其打开了新的融资窗口,拓宽了融资渠 道,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改变由于投资者、管理者信息不对称导致 同仁堂价值被低估的现状

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研究_基于对同仁堂分拆上市的案例分析_周黎

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研究_基于对同仁堂分拆上市的案例分析_周黎

CASE STUDY案例研究·综合(中)2009年第7期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研究———基于对同仁堂分拆上市的案例分析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周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亚男分拆是指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最终出现两家独立的、股权结构相同的公司。

分拆出来的子公司上市与一般公司上市在具体操作上其实并无差异,只要原有股东决议同意,并符合上市的标准,即可以按程序申请上市。

中国大陆不少企业集团都是通过分拆,优先将子公司或业务单位实现上市;狭义分拆指的是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或者某个子公司独立出来,另行公开招股上市。

当前为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所热衷的正是狭义的分拆上市,也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

一、案例资料2000年10月31日,由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并控股的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闪亮登场。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的分拆上市第一股,同时也是唯一成功完成分拆上市的公司。

在国内创业板紧锣密鼓筹备阶段,在国内A股市场,虽然许多上市公司不久前还雄心万丈地计划分拆上国内创业板,但都遭遇了政策障碍,于是同仁堂科技香港创业板挂牌便尤为引人瞩目。

在上市方案上,同仁堂主要考虑了三家公司的意见,即法国里昂证券提出的同仁堂A股基础上增发H股方案,例如科龙电器模式是先在香港发H股,而后在国内发A股,而该方案是先在国内发A股,再到香港发H股;中银国际提出的在同仁堂A股公司之上构筑一家控股公司去香港上市方案,类似于在香港上市的长城科技控股深科技、长城电脑模式;中证万融公司提出的同仁堂A股公司分拆部分高科技资产和业务设立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香港创业板。

1999年上半年,拥有享誉全球的品牌影响力,且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已两年,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绩优资产基础的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反复研究比较,最终选择了中证万融公司提出的同仁堂A股公司分拆部分高科技资产和业务设立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香港创业板的方案,确定了在香港上市的战略方针,并开始了艰苦的实际操作。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四、操作标准
分拆时应遵循的标准
1 同仁堂科技预计税后利润应在原A股公司同期净利润1/3与 1/5之间。 2 将科技含量高的业务或产品收入并入同仁堂科技。 3 同仁堂科技从科研、生产到销售尽可能自成体系。
解决好同仁堂和同仁堂科技的关系
基于既要保证A股的股东根本利益,又要对境外投资者有吸引 力的原则,分拆重组还要使A股收益大幅提升,要确保同仁堂科 技的成长性和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战略动因
二、具体战略动因分析
从北京同仁堂股份公司角度分析
1.传统的中药急需走现代化,国际化道路。 目前,我国中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足5%,被日本、韩国的 “汉方药”挤得难以立足。而作为中药第一品牌的同仁堂来讲,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同仁堂必须选择将优秀的传统中药产 品打入国际主流市场,基于此,同仁堂科技应运而生。 2. 分拆上市有助于原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 由于股票发行时通常是采用溢价发行的方式,上市公司作为发起 人将享有这部分溢价所得,同时,经过一定期限后,上市公司还 可变现其分拆公司的部分股份。从而获得资本增值收益。
战略动因
3.同仁堂科技将成为同仁堂股份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仁堂科技公司有三大块业务:传统中药的现代化改造、高 科技生物制品的开发、中药电子商务,这是上市募集资金额 重点改造项目,分别投资2950万、2960万、2990万对 新剂型车间、提取生产线、颗粒车间进行改造。已经在 1999年底完成。2000年进入全面收获期,这些项目都进 过长时间筹备,都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4.目前上市公司发展高科技业务已成为一种潮流。 同仁堂认为,A股市场是一个主板市场,而主板市场的投资 行为是以风险低、收益稳定为特征的,而创业板市场是一个 高风险的市场,将生物制药项目放在同仁堂科技。用风险投 资的资本开发高科技业务,既可以相对降低同仁堂A股股东 的风险,又有望分享到高科技带来的高回报。

第四组-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第四组-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3、为了提高投资收益。分拆出让股权可获得大量资金, 同时还可以显著提升母公司短期业绩,提高投资收益。 4、降低投资风险需要。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部分高 科技业务和资产组建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就是为了吸收和利用国际风险投资者的资本,来发展 高科技业务,降低投资风险。
分拆上市如何规避风险?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第四组
案例问题:
一、同仁堂分拆上市战略动因是什么? 二、同仁堂分拆上市如何规避风险?
一、分拆上市战略动因有以下考虑:
1、传统中药急需走现代化、国际化道路。 我国中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足5%,被日本、韩国的“汉 方药”挤得难于立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同仁堂必须 选择的就是将优秀的传统中药打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而 和记黄埔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机制、经营人才及强大的国 际市场营销和推广渠道,可以为同仁堂进军国际医药市场 提供很大的帮助。 2、融资需要。 中药进军国际市场需要不断开发出符合标准的新产品,并 积极介入健康产业新领域,这都需要大量资金。香港再融 资方式广泛、灵活,上市后公司再融资能力会很强。因此, 应充分利用海外资本优势。
4. 维持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现金流量平衡。既不能使子公司 过度缺钱,也不能投入过去优质资产影响母公司发展。 5. 防止股权稀释带来的外来威胁。上市后股权会被稀释从 而会增大被收购的风险。 6. 创新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科研、生产、销售自成体系, 使同仁堂科技的收益具有独立性和稳定性,减少大股东 进行价格操纵的嫌疑。在与国际接轨之后,必须及时做 出管理与经营的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稳健发展。 7. 中介机构持股,高管持股,中证万融董事长成为公司大 股东之一。充分体现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投资者对公司 未来的信心,有利于社会投资者对公司认可,股票发行。

同仁堂分拆上市分析

同仁堂分拆上市分析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分析2000年10月31日,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交易,发行价3.28港元,首日开盘价4.00港元,下午以4.30港元报收,全日最高价5.20港元,最低价4.00港元,当天成交量2771.5万股,成交金额12455.2万港元。

同仁堂科技此次在港发行H股7280万股(不含超额认购部分)股票面值1.00元人民币,每股发行价3.28港元,集资二亿三千八百七十八万元港币(不含超额认购部分),获二十多倍超额认购。

交易首日以4.30港元报收,比其招股价高出近三成,升幅高达31%。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上市。

同仁堂决定海外上市时,考虑了三家公司的意见:法国里昂证券提出在同仁堂A股基础上增发H股方案;中银国际提出的在同仁堂A股公司之上构建一家控股公司去香港上市;中证万通公司提出的同仁堂A股公司分拆部分高科技资产和业务设立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式上香港创业股。

若采用里昂证券提出的方案,H股发行价预计为2-3港元,但在沪市已经达到20多元,这样使国有资产流失,而且股权稀释过大,因此,同仁堂否认此方案。

若采用中银国际的方案,则可获得数额较大的融资,而且港沪两地没有直接利益冲突,但是,易造成管理结构复杂,且A有被外国公司收购的威胁。

同样,同仁堂否认了此方案。

同仁堂最终选择中证万通公司提出分拆上市的方案。

分拆上市是指一家公司(母公司)以所控制权益的一部分注册成立一个独立的子公司,再将该子公司在本地或境外资本市场上市。

同仁堂分拆部分高科技资产和业务设立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

1、分拆出让股权,可以获得大量的IPO现金,改善母公司的资产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对于公司的发展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拆出让股权,使同仁堂有更多的流动性资金,对于实施经营计划是非常有用的。

2、将子公司分拆上市能够显著提升公司业绩。

若分拆上市成功,公司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加主营业务的利润以及净利润。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

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篇一: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主板公司分拆上市典型案例——同仁堂天道并购俞铁成2000年10月30日,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开盘价为4.0港元,最高见5.2港元,全日收报4.3港元,较招股价3.28港元上升1.02港元,涨幅在31%以上。

全日共成交1.25亿港元。

据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透露,本次在港上市的7280万股,仅向专业和机构投资者进行了配售发行,和黄、北大方正集团是其主要机构投资者。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00085)控股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交易,这是大陆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成功完成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第一家。

业内人士预言,此举将引发国内更大范围的分拆上市热。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由偏重收购兼并到分拆上市成为热点,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资产重组正在走向深入,这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同仁堂的有关背景资料在海内外的华人世界里,同仁堂也许是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少数几个品牌之一了。

在中医药领域,一向恪遵传统、稳健低调的同仁堂几乎成了信誉和质量的代名词;在海外,这也是一块颇受人们(包括医药监管当局)尊崇的一块金字招牌,在不少人眼里,同仁堂就是中药,中药就是同仁堂。

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同仁堂”金字招牌享誉中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消费者越来越要求中成药能够实现高效、安全、小剂量,这对传统中药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同仁堂有世界性的品牌和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潜力,但却不具备世界级企业的规模和现实资质,即使按照中国的标准来看,迄今仍然不过是一家中型企业而已。

如果不换一种思路,同仁堂无疑仍将继续维持目前这种缓慢但是稳健的增长势头,不过即使是在国内市场恐怕也难有突破。

而市场是不会等人的。

国内市场已经开始成为国内外医药公司寸土必争的主要角力场,而在中国制药企业本来应占绝对优势的海外中药市场上,经过日本和韩国商人稍加改头换面的所谓“汉方药”却反客为主,夺走了95%左右的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板公司分拆上市典型案例——同仁堂天道并购 俞铁成2000年 10月 30日,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开盘价为 元,全日收报 4.3 港元,较招股价 3.28 港元上升 1.02 港元,涨幅在 亿港元。

据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透露, 本次在港上市的 7280 万股, 了配售发行,和黄、北大方正集团是其主要机构投资者。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600085)控股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同仁堂科技) 在 香港创业板挂牌交易,这是大陆1 0 0 0多家上市公司中成功完成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第一家。

业 内人士预言,此举将引发国内更大范围的分拆上市热。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由偏重收购兼并到分拆上市成为热点, 场上的资产重组正在走向深入,这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 同仁堂的有关背景资料在海内外的华人世界里, 同仁堂也许是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少数几个品牌之一了。

在中医 药领域, 一向恪遵传统、 稳健低调的同仁堂几乎成了信誉和质量的代名词; 在海外, 这也是一块 颇受人们(包括医药监管当局)尊崇的一块金字招牌,在不少人眼里,同仁堂就是中药,中药就 是同仁堂。

同仁堂始创于 1669 年, “同仁堂 ”金字招牌享誉中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广 泛应用于制药行业, 消费者越来越要求中成药能够实现高效、安全、 小剂量, 这对传统中药构成 了巨大的挑战。

同仁堂有世界性的品牌和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潜力, 但却不具备世界级企业的规模和现实资质, 即 使按照中国的标准来看, 迄今仍然不过是一家中型企业而已。

如果不换一种思路, 同仁堂无疑仍 将继续维持目前这种缓慢但是稳健的增长势头,不过即使是在国内市场恐怕也难有突破。

而市场是不会等人的。

国内市场已经开始成为国内外医药公司寸土必争的主要角力场, 而在中国 制药企业本来应占绝对优势的海外中药市场上, 经过日本和韩国商人稍加改头换面的所谓 “汉方 药”却反客为主,夺走了 95%左右的份额。

近年来,天然药物在全球越来越受欢迎,市场规模 也越来越大, 但由于中医药独特的机理和西方的科学理论完全是两套不同的解释系统, 难以用符 合“国际规范 ”的 “科学标准 ”来进行定量的阐述, 也就一直得不到将信将疑的西方主流社会的认同 和接纳。

据统计,全球植物药年贸易额约 150 亿美元,而中国的中成药仅占其中的 3-5%。

中医药若能成功实现现代化、 国际化和市场化, 将带来相当可观的商业机会, 同仁堂则抓住 了它。

在接受媒体的书面采访时,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殷顺海表示: “同仁堂并非一家保 守的企业, 她在每个历史时期, 都能自觉地溶入那个时代, 都能自觉地运用当时的人类文明成果 促进企业的发展。

”而分拆同仁堂科技到香港创业板上市,正是利用国际资本推进中药现代化, 使同仁堂挤进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一次好机会。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同仁堂必须的选择就是将优秀的传统中药产品打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于此,同仁堂科技应运而生。

根据资产与业务构成不难了解, 同仁堂科技目前 275 种主导产品, 是同仁堂 800 多种产品中最代 表现代中药发展方向的部分,集中了同仁堂冲剂、滴丸、片剂、胶囊等先进剂型产品,具有配方 比较单一、服用方便、疗效稳定等特点。

其中,同仁堂制药二厂生产的感冒清热冲剂、六味地黄4.0 港元,最高见5.2 港 31%以上。

全日共成交 1.25 仅向专业和机构投资者进行 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证券市丸等,是同仁堂成药的支柱品种。

同时,在同仁堂制药二厂基础上建立的研发中心,正在研制抗病毒感冒新药、麻仁润肠新药、舒肝和胃新药、六味地黄新剂型产品、心血管疾病新药及更年期综合症新药等。

另外,今年10月7日,同仁堂科技与和记黄埔及京泰实业签约,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中药行业目前在海外的最大合作项目,总投资达2 亿港元。

据了解,同仁堂和记将利用同仁堂品牌、技术实力以及和记黄埔谙熟国际中药市场的优势,在香港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药研究开发和销售中心。

按国际GMP 标准开发天然药物、中药及保健新产品,并对有市场前景的传统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同时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广至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同仁堂上市三年,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据中报披露,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完成5 亿元,同比增长25.25%;主营业务利润完成2.3 亿元,同比增长27.57%。

其中重点产品销售增长迅速,如同仁乌鸡白凤丸系列产品销售同比增长82.41%;国公酒销售同比增长1.29%;牛黄清心丸销售更是增长了116.59%。

公司预计同仁乌鸡白凤丸和国公酒的全年销售收入可上亿元。

同样从中报可以了解到,公司募集资金投资计划已完成三分之二。

其中投资于同仁堂制药二厂的三个项目已经完成,包括新产品新剂型车间改造、提取生产线技术改造和颗粒车间改造项目。

这些项目的完工,为同仁堂科技上市之后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保障。

由此也不难看出,三年来借助于来自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得益于企业机制、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的更新,同仁堂不仅具备了组建同仁堂科技的实力,而且可望由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的上市,赢得新的辉煌。

同仁堂分拆上市的要点同仁堂科技成立于今年3月22 日,由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后称同仁堂)以同仁堂制药二厂、同仁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分公司和研发中心等实物资产出资,与其他发起人共同设立,注册资本1.1 亿元。

尽管同仁堂在有关公告中没有就此使用“分拆”上市的字眼,然而一家已上市的公司,剥离出一部分资产和业务,组建或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再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这种资本运营模式,无疑是同仁堂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为深沪1000 余家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全新案例。

作为同仁堂科技发起人之一,投资银行家赵炳贤先生告诉媒体,同仁堂科技的非现金资产与业务,都是从同仁堂分离出来的。

公开发行前,同仁堂持有同仁堂科技90.9%的股份;发行后,该比例仍达到54.7%。

这与之前青鸟天桥旗下青鸟环宇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情况不同。

首先,青鸟天桥不是青鸟环宇的控股股东,该公司目前仅持有青鸟环宇7.98%的股份,居第五大股东位置。

再有,青鸟环宇的资产和业务也不是来自青鸟天桥。

因此,同仁堂科技上市的操作方法,在目前深沪市场中是第一例,不妨将之称为“同仁堂模式”。

赵炳贤认为,假如同仁堂继续单独运作现已注入同仁堂科技的这部分资产和业务,100%的权益,但其成长性在现有格局下不可能有很大变化,也就是目前每年25%左右的增长率。

有了和记黄埔的加盟,在新的格局下,同仁堂54.7%股权所获得的收益,将远远超过虽然可以享有25%,甚至数倍于此。

事实上,虽然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同仁堂模式”是将同仁堂“分拆”上市,是同仁堂将七分之一的净资产“分拆”出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将同仁堂科技的未来收益也“分拆”出去了。

以同仁堂的持股比例,在今后的年度合并报表中,投资者将能够继续分享到同仁堂科技对同仁堂主业收入与利润的贡献。

此前,同仁堂科技所创利润可以占到同仁堂利润总额的三分之一。

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后,除进一步发展现有的中药现代化业务外,主要的投资立向是开拓生物制药领域。

今年5月,同仁堂科技与德国麦尔海生物技术公司投资500 万美元,共同组建了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该公司以脂质体技术为基础,建立相应的生物技术生产基地,生产经营生物技术产品,并推进新产品的产业化。

目前上市公司发展高科技业务已成为一种潮流。

同仁堂认为, A 股市场是一个主板市场, 而主板 市场的投资行为是以风险低、收益稳定为特征的,所以不适宜将 A 股股东的资本直接投资于高风险项目,尤其是投资于与现有主业并无密切关系的项目。

而创业板市场是一个风险投资的市场, 将生物制药项目放在同仁堂科技, 用风险投资者的资本开发高科技业务, 既可相对降低同仁堂 A 股股东的投资风险,又有望分享到高科技带来的高回报。

分拆上市也有助于原上市公司母体经营业绩的改善。

由于股票在发行时通常是采用溢价发行的方式,上市公司作为发起人将享有这部分的溢价所得。

同时, 在经过一定期限之后, 上市公司还可 变现其分拆子公司的股份, 从而获得资本增值收益。

按照现行相关会计准则, 上市公司投资所获 得的股权投资差额的收益摊销期可超过10年。

这样,母公司的业绩在大幅提升的基础上, 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比如,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后, 同仁堂就完全可以市场价格计算其对同仁堂科技的投资。

按照已确定的3.28港元的发行价,当同仁堂科技发行股票时,同仁堂的投资市值将达到3. 2 8亿港元,减去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投资,投资收益达2. 2 8亿元人民币以上。

按同仁堂目前总股本2.4亿计算,其每股投资收益将近1元人民币。

同仁堂科技将成为同仁堂股份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仁堂科技公司有三大块业务: 传统中药的现代化改造、 高科技生物制品的开发、 中药电子商务。

同仁堂二厂是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重点改 造项目,分别投资2 9 5 0万、2 9 6 0万、2 9 9 0万元对新剂型车间、提取生产线、颗粒车 间进行改造,已在99年底完成,是股份公司里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最高、 剂型先进、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现代化企业, 2000年将全面进入收获期。

此外, 同仁堂科技的募集资金 投向主要在抗病毒感冒新药、 心血管疾病新药、 治疗更年期疾病新药研制及建立销售网络等项目 上,这些项目都经过长时间筹备,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三、分拆分工———关于同仁堂股份与同仁堂科技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分析 同仁堂A 股公司在分拆资产和业务、 设立同仁堂科技公司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避免同业竞争和关 联交易的问题。

在产品、业务、经营方向上都作了妥善的安排,并本着对股东负责的态度,以公 平和公允的市场原则确定关联交易关系。

两公司间不会出现不公平的同业竞争和关联竞争。

香港 联交所对此等事项的审查非常严格, 科技公司获准上市本身, 已充分说明两公司在这些方面不存 在任何问题。

从根本上讲,A 股公司是主板上市公司,理应给A 股股东以持续稳定并比较高的回报, 科技公司 是利用香港创业板的风险资本, 从事高科技、 高风险业务的公司, 她给股东的回报也将是伴有巨 大风险的高回报。

香港在科技、资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建设香港科研基地。

A 股公司的科研成果中若有涉及科还可 就主营业务而言,A 股公司是中成药的科研、生产和销售,科技公司作为A 股公司“一盘棋”中 的“一步棋”,其经营宗旨是以科技为先导,实现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目标。

在产品品种上,A 股公司与科技公司各有侧重。

科技公司的产品为:冲剂、滴丸、片剂和软胶囊 等能被海外投资者接受的、 能与西药产品竞争的新型产品,如感冒清热冲剂、 六味地黄丸、 牛黄 解毒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