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概述PPT课件
中国海洋渔场概况ppt课件
25
二、主要底层鱼类
1、带鱼 带鱼分布广泛,在我国的渔获量最高,约
占世界该种渔获的70-80%。 带鱼在我国四个海域均有分布,其作业方
式主要为底拖网,目前资源已处于衰退状态。但 产量还较高,1999年曾达85万吨。
8
三、东海渔场
东海为大陆架较宽的边缘海,面积77万km2,平均水深370米。
1.水文条件
东海渔场受台湾暖流、黄海冷水和沿岸水三个水系控制,水文情况较复 杂。近岸海域营养物质丰富,饵料生物充足。
渔场终年温暖,一年中除1-4月近岸区水温较低外,其他月份表层水温, 均在15℃以上。东海渔场浮游生物总量分布呈北高南低;里高外低趋势,生 物量一般较高。
最大深度: 2940米
10
•西部大陆架浅水区,50~60米等深线为界分 为
•西部的内陆架:岛屿众多,三角洲覆盖, •东部的外陆架:地势平坦开阔 •东部大陆坡深水区
11
❖ (一)东海北部、中部渔场
由长江口渔场、江外渔场、舟山渔场、舟外渔场,鱼山渔场、温台 渔场,鱼外渔场、温外渔场组成,是目前我国机轮和机帆船作业的主要渔 场。
15
3.主要渔场
(一)粤东渔场 (二)珠江口渔场 (三)粤西渔场 1.粤西中浅海渔场
2.粤西外海渔场 (四)琼东渔场 (五)北部湾渔场 (六)西、南、中沙渔场和东沙渔场
16
第二节 中国近海重要经济种类 一、主要中上层鱼类
1、鳀鱼 我国黄、东海蕴藏着丰富的鳀鱼资源,资源量超过300万t。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鳀鱼产量直线上升,1998年达到最高的150 万t。目前资源已呈衰退之势。
人工鱼礁概述PPT课件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1 设置海域环境要求
(1)一般条件 ① 水域环境条件
选择适应对象生物各生长阶段的水域环境。
② 生产条件(具备能够进行安全生产且高效率渔获的生产环境条件)
有利于渔业者在鱼礁渔场进行生产; 距离渔港较近; 容易找到渔场; 与其他渔场(天然礁、人工鱼礁)密切相关,可进行计划作业; 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容纳一定的生产船只及一定规模的渔具; 易于使用各种渔具生产; 风、波、潮流较小,能进行安全生产,渔获时间长; 往返航路安全; 易于锚泊; 通讯无干扰。
36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1 设置海域环境要求
(2)地形和水深 ② 水深条件
增殖型鱼礁的配置水深30m以内较适宜; 渔获型鱼礁的配置水深130m以内较适宜,大部分设置水深 20-40m。 水深的选择要考虑鱼种、渔具渔法、鱼礁施工与管理等因素。
(3)水质
PH值:7.8-8.3 COD(有机物耗氧量):2ppm以下 DO(溶解氧): 7.5ppm以上 大肠杆菌:1000MPN/100ml以下 油物污染:无
B级 J=21.789H+1656.252 r=0.711 适用范围:J=1276-
6400m3
47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4)鱼礁规模与设置水深
③ 大型鱼礁(单礁群)投放效果与设置水深的关系
造成渔场面积(S)
S=1099.453H-20192.40 r=0.944
适用范围 H=35-93m S=2400089000m2
34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④ 其他条件
保全性(国土、海洋、水产资源、生态系、景观、历史) 安全性(天灾、人为、人命、设施、生物) 观念性(超长期) 持续性(鱼礁设施、渔场环境) 地域性(地域产业) 经济性(投资额、耐用年限) 机能性(渔场设施、生态系保全设施) 公益性(渔业者、地域居民) 发展性(鱼礁事业) 可行性(技术、资金、制度、材料、施工等) 简易性(较简单、不过于复杂) 泛用性(作为海洋构造物多用的目的)
人工鱼礁施工工艺
人工鱼礁施工工艺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水域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营造水生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
1、工程概况(1)人工鱼礁采用混凝土预制,中间以钢条或硬性竹条为筋作原材料,提前在厂家预制完成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卸载到运输船上,通过水运的方式进行人工鱼礁的投放。
(2)鱼礁群由若干个单位鱼礁有序排列形成,鱼礁单体之间的距离为礁体高度的1至2倍。
(3)单个鱼礁群呈圆形,面积为6660m2,共由5个生态Ⅰ型单位鱼礁、15个生态Ⅱ型单位鱼礁和5个生态Ⅲ型单位鱼礁,5个避敌Ⅰ型单位鱼礁和5避敌Ⅱ型单位鱼礁,以及5个产卵Ⅰ型单位鱼礁、5个产卵Ⅱ型单位鱼礁和5个产卵Ⅲ型单位鱼礁组成。
(4)各单位鱼礁由圆心向四周均匀分布,间距为5-10m,其中生态型鱼礁主要分布在鱼礁群的外围,而产卵型鱼礁和避敌型鱼礁主要分布在鱼礁群的内部。
(5)南角港北侧和南鹰港南侧分别设置1个鱼礁群,间距为1795m,且两个鱼礁群的大小及组成均相同。
(6)人工鱼礁结构1)混凝土混凝土鱼礁主体结构为C30,构筑物底板下垫层为C20,构筑物内填料为C20。
砼抗渗等级:浸水及水处理构筑物为P6。
混凝土用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钢筋混凝土鱼礁采用HPB300、HRB400级钢筋。
型钢、钢板等采用Q235B。
焊条:HPB3005钢筋、Q235B钢材焊接采用E43系列;HRB400钢筋焊接采用E50系列。
2、施工方法(1)施工流程(2)施工方法1)人工鱼礁采用混凝土预制,提前在厂家预制完成后,通过陆上运输至施工现场指定区域,再通过船舶将其运至抛投区域。
2)人工鱼礁吊运(a)人工鱼礁预制件吊装采用四点起吊,吊运存放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养护要达到规范要求。
(b)装运预制礁体前,由质量检测技术人员对预制礁体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应予修整和清理。
(c)吊运预制礁体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不得对构件造成损坏。
人工鱼礁——一项公益事业、系统工程
人工鱼礁——一项公益事业、系统工程近年来,人工鱼礁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推广,人工鱼礁的出现为人为促进海洋生态恢复、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而人工鱼礁既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下面,我将从公益事业和系统工程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公益事业为了更加清晰地论述人工鱼礁是一项公益事业,我们先来明确公益事业的定义。
公益事业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为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居民生活服务的部门、企业及其设施。
而人工鱼礁的建设正体现了公益事业的特征:①外在性。
属于公益事业的部门和企业及其活动一般处在直接生产过程、个别经营活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之外,独立存在、并行运转,并构成相对独立的系统。
人工鱼礁的建设与投放多数都是由相关直属负责部门、研究所等负责,这与渔民的日常生产活动相对独立,这体现了人工鱼礁建设的外在性;②社会性。
大部分公益事业主要依靠社会投资和建设,资金依靠国家财政解决,投资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例如,我国北方第一个公益生态型人工鱼礁项目实施方案在威海市通过评审,通过投放公益性生态型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与刘公岛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逐步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标准的公益性休闲海钓场,同时与“无废城市”建设相结合,在全国率先打造“无废钓场”,将“无废”理念贯穿到海洋的各个领域,加快助推“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和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建设。
再加上人工鱼礁的建设与投放大多数是有国家财政提供资金,这便体现了人工鱼礁建设的社会性;③共享性。
公益事业的服务是为许多单位和居民共享的。
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
投放人工鱼礁,可以有效地保护缺乏保护能力的幼鱼幼虾,提高其成活率,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和索饵场所,有助于渔业资源成倍或数十倍的增加。
同时,人工鱼可以促进海洋环境的净化,投放人工鱼礁后,附近海域的海藻数量成倍增加,海藻可以起到净化海水的作用。
人工鱼礁建设后,相当于在沿海营造一批小型的良性人工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海域生产力。
人工渔礁概况2
人工渔礁概况06水产文万侥06408011摘要:本文概要讲述了人工渔礁的发展史,介绍了人工渔礁的类型及发展趋势,并对人工渔礁建设的注意事项做了相关讨论。
关键词:人工渔礁类型发展趋势1. 人工渔礁的发展史人工渔礁是指人工设置的诱使鱼类聚集、栖息的海底堆积物。
设置的目的在于改善沿海水域的生态环境,为鱼、虾类聚集、栖息、生长和繁殖创造条件;也可作为水下障碍物,用以限制某些渔具在禁渔区内作业,从而促进水产资源的增殖。
人工鱼礁作为人类在水下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其最大特点是能使生物量显著增加,鱼礁体各式各样的结构、众多的空隙,为喜礁性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场所,鱼礁区形成的上升流、涡流等复杂的流态,有利于提高水域肥沃度,形成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生态环境[1]。
1.1 国外发展情况现代人工渔礁起源于日本,早在18世纪,日本年渔民就发现,在沉船内部及其附近,往往聚集大量鱼群,为当地渔民提供了大量的鱼类资源。
有鉴于此,一些渔民或渔民团体开始自发把石块、土管、土袋、竹木之类投于海中,诱使鱼类前来聚集,从而进行捕捞生产,这就是最初人工鱼礁。
1804日本已用石块、树枝等天然材料建造原始的人工鱼礁[2]。
人工鱼礁在日本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1952年日本开始把人工鱼礁作为沿岸渔业振兴政策纳入国家事业来实施,1954年开始由政府有计划地投资建设规模较小人工鱼礁。
为了改善沿岸水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渔业资源,形成稳定的渔场,保障沿岸近海渔业持续稳产高产,1958年着手较大规模的人工鱼礁建设。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后,世界沿海国家相继实施200海里经济专属区,限制外国渔船作业,维护渔业权益。
这一形势迫使日本加速了人工鱼礁建设进程,开始了大规模的沿岸整治工程。
1974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对渔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沿岸渔场整修开发法》,1976 年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沿岸渔场整治开发事业,包括沿海人工鱼礁建设、增养殖场建设和环境保护。
日本政府农林水产厅根据《沿岸渔场整修开发法》制定了“实施渔场整修的长期计划”,并获准实施。
第1章海水养殖学介绍及概论(2)精品PPT课件
解放前:欧美归国学者的推动 解放后:相关国家级机构成立, 文革后进入低谷 20世纪80年代后:养殖新品种 引进前所未有
鱼
???
贝
藻
虾
2. 发展现状
海水养殖一般又称为海水增养殖。养殖是指从育苗、养成到收 获完全在人的管理之下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增殖是指通过人工 措施,如放流苗种,建立人工鱼礁改造渔场环境等,使资源得 到增加的活动。海水增殖和养殖技术包括育苗、饵料、防治病 害、改造渔场环境,以及其他增养殖工程技术等。我国的海水 增养殖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有些领域比较先进。例如,50年代 海带育苗和人工养殖技术获得成功,使海带养殖业从北到南迅 速展开,海带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60年代 紫菜育苗技术获得突破;70年代贻贝育苗技术获得突破,形成 大面积养殖业。80年代对虾工厂化育苗和养殖技术成功,在全 国沿海兴起了养虾热。扇贝、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成功之 后,在辽宁、山东等省又兴起了扇贝热、鲍鱼热。以后,网箱 养殖鱼类在广东、福建兴起了新的热潮。但是,在养殖品种的 选育和改良、鱼类苗种的大量繁育和养殖、配合饵料的开发、 贝藻类产品加工方面,其技术和方法相对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 从而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海水养殖学
第一章 绪论
二、我国发展海水养殖的有利条件
1.有丰富的滩涂和水域资源
全国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水域1200万公顷,滩涂200万公顷.
实现由“近岸养殖”向“外海养殖”转移 实现由“水面养殖”向“水下养殖”转移 实现由“单一养殖”向“综合养殖”转移 实现由“养殖”向“养殖+观光+休闲”转移 实现由“农业化”向“牧业化”转移 实现由“养殖”向“养殖+加工”转移
《礁和礁相》PPT课件
2021/8/17
20
5)丘礁:孤立地分布,近似半球状。是波基面以下较深水
碳酸盐堆积而成。圆丘礁或宝塔礁用来指示大陆架边缘或盆地 内的单元岩隆。
6)层状礁:也称为带状礁和滩礁,分布面积较大,礁高
二叠世长兴期生物礁气藏等。
近几年在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坡折带发现了
奥陶系生物礁型大型油气藏,控制油气储量上亿
吨。 2021/8/17
2
第一节 礁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一、礁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分类 二、礁的形成及生物造礁作用 三、礁形成的控制因素
2021/8/17
3
一、礁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分类
1.礁的概念
2021/8/17
31
2021/8/17
32
2021/8/17
33
地质历史时期的造礁生物是 变化的,前寒武纪至早古生 代主要是蓝绿藻、海绵和古 杯,中古生代为珊瑚和层孔 虫,晚古生代为结壳的藻、 苔藓虫以及海绵和水螅,白 垩纪为厚壳蛤,第三纪为珊 瑚和藻。
2、礁相灰岩
骨架岩
粘结岩
障结岩
粘结生物:附着于其它生物之上的结壳状、板状的 具有粘结能力的生物,如藻类、苔藓虫等
障积生物:在浪基面附近生长的茎枝状、棒状生物, 可降低水的流速利于灰泥沉积的生物,如海百合等。
2021/8/17
30
附着式:藻类等可以附着在骨架生物上造成结壳, 起到加固作用。
胶结式:藻类生长在洞穴或孔隙内,产生胶结作用, 同时起到加固作用,有许多碳酸盐颗粒都是被海藻 胶结成岩的。 大部分生物礁都是这几种生物作用结合起来形 成的,很少是某种单独的作用造岩。
天津—人工鱼礁
天津人工鱼礁资料汇总(2005.6.13)为尽快改善渤海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天津将建设全国首个浅海生态鱼礁示范工程。
在未来三年内,天津市将通过投放大量人工鱼礁的方式重建“海底森林”,为鱼虾及贝类提供庇护、栖息、索饵及产卵场所,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环境,使天津沿海重新成为富饶的海洋牧场。
据了解,在未来三年内,天津市将在驴驹河外海建设人工鱼礁1.44平方公里,并有计划地对中国对虾、梭子蟹、牙鲆、毛蚶等品种进行增殖放流。
经测算,通过合理开发和管理,每年可产出优质海产品1060吨,其中一周年回捕产量可达135吨,产值1000余万元,不仅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而且也提高了渔民的收入。
(2006.6.12)近年来,海洋水生动植物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素有“鱼虾摇篮”之美称的渤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导致传统渔汛基本消失。
为修复和保护渤海近海生态资源,天津市决定采取国际公认的设置人工鱼礁培育渔业资源的有效方法,即把废旧渔船及相关水泥构件沉到海底,以营造出一批小型海洋人工生态系统。
该项目将使渔业生物资源得到较好修复,甚至对于整个渤海近海生物资源的修复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目前,该项目已经初步实施,天津市水产局准备在未来三年在塘沽区驴驹河外海域投放100多条报废渔船制成的人工生态鱼礁,重建“海底森林”,为鱼虾及贝类提供庇护、栖息、索饵及产卵场所。
(2007.3.1)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将分别在汉沽、大港附近海域建设五大“海洋特区”,即两个海洋特别保护区和三个渔业资源恢复增殖区。
目前,其中汉沽浅海生态系统海洋特别保护区已进入实施阶段。
规划中的汉沽浅海生态系统特别保护区位于大神堂以南的大、小沙岗及其边缘海域,总面积34平方公里。
从海底地形上看,一道东北——西南走向的椭圆形沙岗,被正中间一条50~100米宽的软泥带一分为二,形成了独特的浅海地貌。
它主要用来保护浅海生态环境、并兼具底栖生物增殖地、浅海生物多样性基因库的作用。
第四章 人工鱼礁
金乌贼产卵礁材料试验对比-1
附 卵 后 的 柽 柳 附 着 基
投放前的柽柳附着基
金乌贼产卵礁材料试验对比-2
附卵后的黄花蒿附着基
投放前的黄花蒿附着基
浮鱼礁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条件下的波、流及附着生物量 构件所受外力的设计与计算 构件的疲劳载荷与海水腐蚀 鱼礁体周围的流场与水团的变化
人工鱼礁单体 单位人工鱼礁 (≥400m3) 人工鱼礁群渔场 人工鱼礁带渔场
人工鱼礁的效果调查
观察法 鱼探仪调查法 试验渔获的调查方法 标志放流法 生物遥测调查法 统计调查法
第四节 礁体的制造与投放
礁体的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钢
材、天然材料、工业与建筑废弃物等
设礁前的调查步骤
对象生物的调查:渔场,洄游路线,卵、仔幼
鱼的分布。
饵料生物的调查: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的种类
与数量,营养盐等。
海区环境的调查:海底地形,海流,温、盐,
底质,波浪,气候条件。
社会调查:当地居民收入,渔船、动力、渔具和
渔法,渔获物的流通情况。
人工鱼礁的规模及配置原则
吸引多种鱼、虾、贝类鱼礁诱集效果 为鱼、虾、贝、藻类提供附着基 形成鱼、虾、贝类及其幼体的庇护所 为鱼、虾、贝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附着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小鱼虾等
形成独特而稳定的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三节
内波产生机理示意鱼礁的波流效应
鸟取县真鲷洄游路线调查1
鸟取县真鲷洄游路线调查2鱼礁的波流效应
鱼与鱼礁的关系
水流、振动Ⅲ
接触、隐蔽Ⅰ 饵料
人工鱼礁概述.
② 生产条件(具备能够进行安全生产且高效率渔获的生产环境条件)
有利于渔业者在鱼礁渔场进行生产; 距离渔港较近; 容易找到渔场; 与其他渔场(天然礁、人工鱼礁)密切相关,可进行计划作业; 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容纳一定的生产船只及一定规模的渔具; 易于使用各种渔具生产; 风、波、潮流较小,能进行安全生产,渔获时间长; 往返航路安全; 易于锚泊; 通讯无干扰。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1 设置海域环境要求
(2)地形和水深 ② 水深条件
增殖型鱼礁的配置水深30m以内较适宜; 渔获型鱼礁的配置水深130m以内较适宜,大部分设置水深 20-40m。 水深的选择要考虑鱼种、渔具渔法、鱼礁施工与管理等因素。
(3)水质
PH值:7.8-8.3 COD(有机物耗氧量):2ppm以下 DO(溶解氧): 7.5ppm以上 大肠杆菌:1000MPN/100ml以下 油物污染:无
压缩
3
拉伸
10 13
弯曲
组成成分
SiO2,CaO, Al2O3等 C,Si,Mn,S P(碳素钢)
耐久性
可
腐蚀速度
溶出物 或毒性 无
备注 δcd设计基 准强度
1 2.3-2.4 δ ca 1 δ cd 1 1 δ ca δ ba δ cd 30
钢材
加 工 橡胶
7.8
普通钢材(允许强度) 1200 1200 1200
旧轮胎的规格和重量
车型 大型卡车 轮胎规格(mm) 内径 外径 厚度 重量 (kg)
508 508
405 405 360 355 355 329 304
1010-1040 990-1040
760-800 750-790 700-740 550-600 550-650 550-600 530-570
人工鱼礁
• 四是人工鱼礁有育苗场的功能,人工鱼礁为一 些鱼类提供了产卵、孵化、鱼苗育肥的良好环境 生态条件。
人工鱼礁类型
人工鱼礁建造材料有混凝土、钢材、石
块、废旧船、旧轮胎、贝壳等等。按礁体
材料不同,可将人工鱼礁划分为若干类型,
目前主要类型有:
(1)混凝土人工鱼礁:混凝土鱼礁所占的 体积较大,比重也大,且有改变海域海流 流向和海浪的作用,所以这种鱼礁较为普 遍。我国鱼礁目前以混凝土鱼礁为主。
海洋牧场(Marine Ranching)
海洋牧场是在一个特定的海域,为了有计 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 场,是一种基于生态系统的生态文明型和环 境友好型的增养殖渔业生产模式。
形象地说,就是对于特定的鱼贝类资源, 就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使其在自然海域 里生长,然后再按人类的意图捕捞收获。
•(2)废旧船改造型人工鱼礁:根据海底底质 状况选择船型,为了防止沉陷,礁体型式宜 大不宜小,以空方大、自重小、与海底接触 面积大为好。
• (3)钢人工鱼礁:具有造型可塑性大、制造工期短、投 放方便及造价低、容易附生海藻吸引鱼群、适宜建造高度 大单体轻的礁体等优点。由于近海海底氧气稀少,腐蚀速 度较慢,测算出的年腐蚀速度为0.2毫米。
通过优化海域的生态环境、优良品种的选育驯化和科学 的管理,可以为鱼类的生长、栖息、索饵、繁殖提供了良 好的场所,可以大幅度增加渔业资源。
2.建设海洋牧场可以改善养殖生物的质量
海洋牧场中的海洋生物都是生活在自然状态下,其本身 病害极少;活动空间大,运动量充分, 且主要摄食海洋中的天 然饵料,投喂的饵料主要是吸引鱼群的手段,也不使用化学 药品。因此,海洋牧场生产出来的水产品完全可以与自然 野生品种相媲美,满足人们对水产品质量方面的需求。
人工鱼礁介绍
人工鱼礁介绍人工鱼礁——指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在海洋中设置的构筑物。
它是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人工鱼礁是利用生物对水中物体的行为特性,将生物对象诱集到特定场所进行捕捞或保护的一种设施。
人工鱼礁的设置可改善鱼类生存环境,为鱼类建造良好的“窝巢”。
鱼礁是海底的隆起物和堆积物,其上附着和生长着大量饵料生物,诱使鱼类积聚,有“海洋牧场”、“鱼类粮仓”之称。
一、人工鱼礁建设的必要性说起人工鱼礁,很多人并不陌生,在渔业资源不断衰退的今天,作为海洋牧场的重要组成,这些人为在海中放置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
它们不仅能保护、增殖鱼类,还能修复区域生态,且有改善水质、减少赤潮、阻止海底拖网作业等作用。
人工鱼礁为什么能够达到吸引鱼类的效果:这是因为迎流面附近产生上升流,海底丰富的营养物质随海流被带到上层水体,提高礁体附近水域营养物质的含量;人工鱼礁表面还能附着大量海洋生物,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从而达到吸引鱼类的效果。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或海洋农牧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鱼礁的建设对整治海洋国土、建设海洋牧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陆源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海洋,造成近海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目前频发的赤潮现象就是强有力的信号。
而人工鱼礁建设能形成一个生物保护圈,利用各种营养物质的循环关系,各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一种和谐互利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利用不同材料和构造的人工鱼礁,能为各种微生物提供附着基,形成天然的生态系统。
而礁区形成的上升流、线流、涡流又利于水的循环,久而久之,改善区域内海洋生态环境。
过度捕捞是造成海洋渔业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
虽然我国通过实行禁渔区、禁渔期、休渔期、自然保护区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过度捕捞,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恢复。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场的配置
四、真鲷(Pagrosomus major)
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底质为礁石、砂砾或 贝藻丛生的海域,性喜集群,游泳速度快。世界900余种, 我国20余种。我国近海均产之,但近年产量不多。黄、渤 海渔期为5~8月份
和10~12月份;东海闽南近海和闽中南部沿海渔期为10~ 12月份,11月份是盛产期。
第五章 人工鱼礁场的配置
鱼礁单位: “空立方米”(m3 ·空),即各单体块的鱼礁框架 外缘包围的总体积。
一、 人工鱼礁的计算单位、投放规模
1. 鱼礁单体 一个人工鱼礁礁体称为鱼礁单体,或称单体礁。鱼礁
单体的结构要求因对象鱼种不同而异。
日本人工鱼礁制造业提供的各种型式的鱼礁产品已达 百种,主要采用的约10多种,广东省人工鱼礁建设推荐预 制礁体有42种大样。
包括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财务估算 与经济评价等。
9.建设期限、实施进度 10.招标方案 11.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 12.项目总体评价及结论
从项目的建设地点及建设单位的选择、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几个方面对项目的 可行性得出结论。
主要解决问题
礁体设计 平面布置 投资估算和财务分析
五、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Basilewsky)
为广温、广盐性、暖温性浅海底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 和沙泥底质的清水环境中。黑鲷为肉食性鱼类,成鱼以贝类 和小鱼虾为主要食物。
我国沿海均产之,以黄、渤海产量较多。主要渔场在山 东沿海,常与其他鱼类混杂一起被捕获。渔期在春、秋两季。
北方沿海常见的小型鱼类,又名黄鱼。属冷水 性的近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沿岸浅水岩礁石砾地 带。六线鱼在岩石多且海草茂盛的海底,静静地 生活着,因其体色和四周的岩石很像且不好动,
人工鱼礁树的结构特点与集鱼效果
人工鱼礁树的结构特点与集鱼效果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1983(000)008
【摘要】在海洋中,能吸引和聚集鱼类的物体,称为鱼礁;用人工将沉鱼礁与浮鱼礁连结起来,悬浮部分伸展如树状的物体,称为人工鱼礁树。
【总页数】1页(P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53
【相关文献】
1.人工鱼礁的环境功能与集鱼效果 [J], 陈勇;于长清;张国胜;张硕
2.江门三号人工鱼礁集鱼效果初步评价 [J], 袁华荣;陈丕茂;黎小国
3.澄海莱芜人工鱼礁集鱼效果初步评价 [J], 王宏;陈丕茂;李辉权;陈应华;贾晓平
4.廉江龙头沙人工鱼礁区初显集鱼效果 [J], 陈应华;陈丕茂;李辉权
5.几种不同类型人工鱼礁的稳定性和集鱼效果比较 [J], 张云岭;赵祺;齐遵利;张秀文;叶敏;崔晨;石保佳;侯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牧场模 式图
16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海洋牧场结构图
17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海洋牧场实例图
18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海洋牧场效果图
19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20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21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⑥ 嗅觉、味觉效果
付着生物分泌的有机物 饵料生物分泌的有机物 同种及近缘种鱼类产生的有机物
9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产卵保护 人工生息场 海洋牧场
10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枪乌贼产卵保护礁
11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人工生息场
12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人工生息场
13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人工生息场
34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④ 其他条件
保全性(国土、海洋、水产资源、生态系、景观、历史) 安全性(天灾、人为、人命、设施、生物) 观念性(超长期) 持续性(鱼礁设施、渔场环境) 地域性(地域产业) 经济性(投资额、耐用年限) 机能性(渔场设施、生态系保全设施) 公益性(渔业者、地域居民) 发展性(鱼礁事业) 可行性(技术、资金、制度、材料、施工等) 简易性(较简单、不过于复杂) 泛用性(作为海洋构造物多用的目的)
(2)洄游在鱼礁周围的鱼类与鱼礁形状、大小的关系
对于栖息在鱼礁内的鱼类,鱼礁的形状对其无大影响,但单体 礁和群体礁的空间大小对其有影响; 单体礁的空间不宜过大,中间结构越复杂集鱼效果越好; 鱼礁高度不宜过高,3m左右为宜。从集鱼效果来看,增大鱼 礁的高度不如增大鱼礁的面积。பைடு நூலகம்
7
人工鱼礁的集鱼功能
3 鱼礁的集鱼理论
(1)鱼的本能
鱼礁是鱼类隐蔽的场所、休息的场所、逃避敌害的场 所。
(2)诱引刺激
① 饵料效果 ② 阴影效果 ③ 涡流效果 ④ 视觉刺激效果
8
人工鱼礁的集鱼功能
3 鱼礁的集鱼理论
(2)诱引刺激
⑤ 音响效果 由潮流引起的震动音 由涡流引起的水分子变动 付着生物发出的声音 鱼贝类(饵料)发出的声音 同种及近缘种在鱼礁附近的摄饵、捕食音
35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1 设置海域环境要求
(2)地形和水深 ① 地形条件
海底接近平坦的地形; 以增殖渔获为目的较宽广的地形 尽量远离天然礁渔场(凸地形), 接近近海深沟凹地形,生物密度较 小且未形成渔场的水域; 等深线流畅的地形; 等深线虽有隆起,但水团或地貌被 分为2个的地形; 海底坡度平缓的地形; 投放鱼礁后地形变化相对较大的地 形。
33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③ 社会条件
要求得到该海域关系者的同意; 能够理顺与渔业除外的权力、法律、制度的关系; 能够理顺渔业内部的各种关系,特别是具有直接或 间接利害关系之间; 投放鱼礁的社会效益,明确受益范围或增大资源或 改善水域环境; 不仅要明确行政区域,还要明确管理的内容和范围; 要考虑扩大其渔场时的一些限制条件。
3
人工鱼礁的种类
1 按照材料分类
(1)石头鱼礁
(6)旧车体鱼礁
(2)钢筋混凝土鱼礁(7)木竹制鱼礁
(3)钢制鱼礁
(8)工程塑料、
(4)旧轮胎鱼礁 礁
玻璃钢鱼
(5)沉船鱼礁
(9)陶管鱼礁
4
人工鱼礁的种类
2 按照功能分类
(1)产卵保护礁 (3)集鱼礁 (2)幼鱼保护礁 (4)渔获管理礁
3 按照设置水层分类
Ⅲ型鱼类:洄游于中上层水域或 大洋水域,中上层及大洋性 鱼类。如竹夹鱼、鲐鱼、鰤 鱼、金枪鱼、鲣鱼等。
6
人工鱼礁的集鱼功能 2 鱼礁的形状、结构、规格和鱼种的关系
(1)中上层鱼类与鱼礁形状、大小的关系
人工鱼礁与天然礁集鱼效果不同,人工鱼礁越高越好,而天然 礁越宽越好; 单体礁和群体礁越大集鱼效果越好; 鱼礁的形状对中上层鱼类的集鱼效果并不重要; 鱼礁的设置水深在40m以上,鱼礁越高诱集效果越好,40m以 下时,鱼礁的高度为1-2m和3-4m的诱集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别。
人工鱼礁概述
1
人工鱼礁
定义:人工长时间设置在某一固定 水域的、使鱼类聚集或洄游于该 水域的一种设施。
功能:集鱼、改善水域环境、保护 水产资源、渔获管理
2
人工鱼礁
一、人工鱼礁的种类 二、人工鱼礁的集鱼功能 三、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四、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五、人工鱼礁的材料、构造、设计与施工
32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1 设置海域环境要求
(1)一般条件 ① 水域环境条件
选择适应对象生物各生长阶段的水域环境。
② 生产条件(具备能够进行安全生产且高效率渔获的生产环境条件)
有利于渔业者在鱼礁渔场进行生产; 距离渔港较近; 容易找到渔场; 与其他渔场(天然礁、人工鱼礁)密切相关,可进行计划作业; 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容纳一定的生产船只及一定规模的渔具; 易于使用各种渔具生产; 风、波、潮流较小,能进行安全生产,渔获时间长; 往返航路安全; 易于锚泊; 通讯无干扰。
22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23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24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25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26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27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28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29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30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31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下沉式鱼礁(底鱼礁)、浮鱼礁
4 按照构造分类
正六面体、四面体、圆筒、角形、 台形、组合形
5
人工鱼礁的集鱼功能
1 鱼礁和鱼类的位置关系
Ⅰ型鱼类:使身体的大部分或一 部分接触鱼礁,一般具有较 强的趋触性。如鳗鱼、鲆鲽、 六线鱼、鲉科鱼类等。
Ⅱ型鱼类:身体不接触鱼礁,但 栖息或洄游在设置鱼礁水域, 多属岩礁性鱼类。如石鲷、 马面鲀、七斑石斑鱼等。
14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人工生息场
15
人工鱼礁作为增殖手段的应用
海洋牧场:是一种增养殖渔业系统。在某一海域内,建设适应水产 资源生物的人工生息场,采用增殖放流和移植放流的方法将生物种 苗经过中间育成或人工驯化后放流入海,利用海洋自然生产力和微 量投饵育成,并采用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和环境监控技术对其进行
36
人工鱼礁的设置条件
1 设置海域环境要求
(2)地形和水深 ② 水深条件
增殖型鱼礁的配置水深30m以内较适宜; 渔获型鱼礁的配置水深130m以内较适宜,大部分设置水深 20-40m。 水深的选择要考虑鱼种、渔具渔法、鱼礁施工与管理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