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

二.大学生崇拜的偶像呈现多元化
• 如娱乐明星
体育明星
商业巨头
网红等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 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 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三.调查目的
•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状况,深入剖析当前大学生的 心理状况与心理需求,为正确引导与教育大学生建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了解大学生的健 康成长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我们小组深思熟虑选择了此课题,通过随机发放问卷调查及 随机访谈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消费取向,人生观 及价值观等进行调查
四.调查花絮
• 小组正在讨论交流
五.采访花絮
• 现场采访
七.调查情况
1.调查期间,我们在各个年级的Q群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总共有134人参与此次调查(大一28人, 大二96人,大三8人,大四2人) •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2. 同学们选择偶像的条件中,有人格魅力的占83.58%,才华横溢和有个性气质的都占了64.18%, 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占了40.3%,阅历丰富的占34.33%,其他占23.88%
九.调查结论
• 1.偶像之所以成为偶像是因为他们一定有让我们所钦佩的地方, 因此要将偶像多与自我审视相结合,多多学习偶像的优点不断鼓 励并充实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 2.应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找到偶像更良好的作用,例如,参照偶 像的奋斗历程,激励自我学好专业技能,正确客观的缩小自身与 偶像优点的差距等。 • 3.应该广泛关注不同行业名人的优点,关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所 具备的专业技能,以此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全面的发展。 • 4.总之,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喜欢的偶像给自己一个前进动力, 朝着一个目标,迈向成功的自己,这才是我们崇拜偶像的重要目 的!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范文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范文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普遍。

这种现象不仅仅关乎个体的喜好,更是大学生心理成长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反映。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现象、成因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态。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分析1. 现象概述大学生偶像崇拜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某些公众人物产生强烈的崇拜和模仿心理,进而产生一定的情感投入和追求行为。

这些偶像可能是娱乐明星、体育健将、社会名流等,他们的言行举止、成就和风格都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2. 现象成因(1)社会文化因素: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偶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吸引着大学生。

此外,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普及也使得偶像的形象更加鲜活和可接近。

(2)心理需求: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渴望认同和归属感。

偶像崇拜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价值引导。

(3)榜样效应:偶像的成功经历和优秀品质成为大学生的榜样,激励他们追求梦想和自我实现。

3. 现象影响(1)积极影响:偶像崇拜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偶像的正面形象也能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2)消极影响:过度崇拜可能导致大学生忽视现实生活和学业,过度追求外在形象和物质享受,甚至产生盲目的模仿行为。

三、引导策略研究1. 增强理性认知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理性看待偶像崇拜现象,明确偶像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能替代现实生活和个人的成长发展。

2. 培养多元化兴趣鼓励大学生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拓宽视野,关注社会、文化和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以减少对单一偶像的过度依赖。

3. 强化价值观引导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4. 家长和教师的榜样作用家长和教师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榜样。

偶像迷恋社会实践报告

偶像迷恋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偶像文化在我国日益盛行。

许多年轻人对偶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崇拜之情,偶像迷恋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突出。

为了深入了解偶像迷恋现象,本社会实践报告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偶像迷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1. 偶像文化的兴起近年来,随着我国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偶像文化逐渐兴起。

明星、艺人、网红等成为了年轻人追逐的对象。

偶像以其独特的才华、魅力和人格魅力,吸引了大量粉丝。

2. 偶像迷恋现象的普遍性在偶像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年轻人对偶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崇拜之情。

他们不仅关注偶像的演艺事业,还关注偶像的日常生活、情感状态等。

这种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普遍。

3. 偶像迷恋现象的影响偶像迷恋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偶像的正能量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积极进取精神;另一方面,过度迷恋偶像可能导致青少年忽视现实生活,影响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本次社会实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偶像的认识、偶像迷恋程度、偶像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等方面。

2. 访谈本次社会实践还采用了访谈法,对10名青少年进行了深入访谈。

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偶像迷恋的原因、偶像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如何正确对待偶像等方面。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对偶像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青少年对偶像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知道偶像的职业是演艺、体育、电竞等,了解偶像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籍贯等。

2. 偶像迷恋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对偶像有一定程度的迷恋。

其中,轻度迷恋的占35%,中度迷恋的占45%,重度迷恋的占20%。

3. 偶像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偶像对青少年个人成长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积极影响①激发青少年积极进取精神:偶像的成功经历和拼搏精神可以激发青少年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提高审美素养:偶像的形象、气质、才艺等方面可以提升青少年的审美素养。

大学生追星现状实践报告(2篇)

大学生追星现状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追星现象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日益普遍。

追星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情感的寄托。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追星现状的实践调查,分析追星现象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收集大学生追星的相关数据。

2.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同时,对部分追星大学生进行访谈,以深入了解追星现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追星现象普遍存在调查结果显示,9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追星的经历,其中,超过5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经常追星。

这表明追星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2. 追星原因多样化(1)崇拜偶像: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追星的主要原因是崇拜偶像。

他们认为偶像具有优秀品质,如才华、努力、坚强等,值得学习。

(2)寻求共鸣:部分大学生表示,追星是为了找到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从而在心理上得到共鸣。

(3)情感寄托:部分大学生将偶像视为精神寄托,通过追星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3. 追星方式多元化(1)关注偶像动态: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关注偶像的动态,了解偶像的最新消息。

(2)购买偶像周边产品:调查发现,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购买过偶像的周边产品,如专辑、海报、玩偶等。

(3)参加偶像活动:部分大学生会参加偶像的演唱会、见面会等活动,近距离接触偶像。

4. 追星影响(1)积极影响:追星有助于大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消极影响:过度追星可能导致大学生忽视学业,浪费金钱,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四、存在问题1. 追星过度:部分大学生追星过度,影响学业和生活。

2. 追星盲目:一些大学生对偶像盲目崇拜,忽视偶像的负面新闻。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引言在当今社会,偶像崇拜现象日益普遍,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明显。

无论是娱乐明星、体育偶像还是网络红人,大学生通常都有或多或少的偶像崇拜行为。

然而,这种现象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

一、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原因1.社会文化因素偶像崇拜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社会文化因素。

随着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偶像形象在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媒介中不断被推崇和塑造。

此外,消费主义观念的流行也进一步加剧了偶像崇拜的现象,大学生在追逐潮流、追求时尚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偶像的吸引和影响。

2.个体需求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期,心理需求多变。

他们通常面临自我认同、归属感以及追求梦想等方面的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渴望寻找一个可以倾诉、依赖和崇拜的对象,而偶像恰好成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的最佳选择。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影响1.价值观混乱在偶像崇拜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过度追求与偶像一样的外表、服饰、消费品等,甚至盲目模仿偶像的言行举止。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价值观混乱,失去了对自我的正确判断和追求,使得大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发展。

2.时间和精力浪费为了追逐偶像,大学生常常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偶像相关事务上,比如追星、购买偶像周边商品、关注偶像的一举一动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个人发展,还可能导致他们忽略了身边更重要的人和事。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偶像崇拜1.明确偶像的作用大学生应意识到,偶像只是一种情感寄托,不应成为对生活和学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同时,他们也应该理解偶像本身也是凡人,有其局限性和缺点。

明确了偶像的角色和作用,有助于大学生更加理性地对待偶像。

2.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偶像崇拜行为中分辨出真正有价值的部分。

他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追求偶像的同时,不忘初心,将个人的梦想与现实相结合。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自我效能感与归属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范文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自我效能感与归属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范文

《大学生偶像崇拜、自我效能感与归属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偶像崇拜、自我效能感与归属感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

本文先分析其研究背景和目的,然后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干预措施。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偶像崇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偶像崇拜不仅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也是个体自我认知和情感归属的重要体现。

而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作为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偶像崇拜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探讨大学生偶像崇拜、自我效能感与归属感的关系,对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背景及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效能感、归属感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和研究,期望能了解偶像崇拜如何影响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归属,以及如何通过干预措施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研究假设本研究假设:大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偶像崇拜的积极程度越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越强。

同时,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

四、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2. 研究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偶像崇拜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归属感问卷。

3.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五、研究结果1. 大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大学生对偶像的认同度和崇拜程度越高,其自我效能感越强。

2. 大学生偶像崇拜与归属感的关系:同样地,大学生偶像崇拜与归属感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大学生通过偶像崇拜寻找情感寄托和归属,进而增强其归属感。

关于追星的实践调查报告(2篇)

关于追星的实践调查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娱乐产业的繁荣,追星现象在我国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追星,即对某位明星或明星团体进行追捧和喜爱,这种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突出。

为了深入了解追星现象的特点、影响以及背后的原因,我们开展了此次实践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追星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1. 问卷调查: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问卷内容涵盖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追星经历、追星方式、追星原因、追星消费等方面。

2. 访谈:选取了10位追星族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追星动机、追星行为和追星经历。

3. 文献分析:查阅了相关书籍、论文和新闻报道,对追星现象的历史、现状和影响进行了梳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追星群体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追星族以青少年为主,其中18-25岁的群体占比最高,达到60%。

此外,大学生、白领等群体也参与了追星活动。

2. 追星原因追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偶像魅力: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偶像具有独特的才华、外貌和气质,是其追星的主要原因。

- 情感寄托:部分追星者将偶像视为精神寄托,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寻求偶像的力量。

- 社交需求:追星可以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通过参加粉丝活动、交流心得等方式,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3. 追星方式追星方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关注偶像动态:通过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关注偶像的最新动态。

- 购买偶像周边产品:购买偶像的唱片、海报、周边产品等。

- 参加粉丝活动:参加演唱会、粉丝见面会等。

- 创作同人作品:创作偶像的同人小说、漫画、视频等。

4. 追星消费追星消费已成为一种趋势,被调查者中,超过80%的人表示在追星过程中有过消费行为。

其中,购买偶像周边产品和参加粉丝活动是主要的消费方式。

5. 追星影响追星现象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成长:追星可以激发个人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二)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二)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二)引言:大学生追星热潮在当今社会越来越盛行,对于大学生而言,偶像明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追星的现象及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大学生追星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和影响。

概述:本报告基于对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追星的原因、行为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

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追星行为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和日益增长的趋势。

同时,追星现象也对大学生的学习、职业规划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正文:一、追星行为的原因1.明星形象的吸引力:大学生追星行为往往源于对明星个人魅力和形象的迷恋。

2.情感共鸣的需要:追星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于情感寄托和认同感的需求。

3.社交媒体的引导:追星行为在社交媒体的宣传和推广下得以加强和扩大。

二、追星行为的模式1.收集和分享明星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聚会等方式,大学生们积极收集和分享与明星相关的信息。

2.参与线上活动:大学生通过参与明星的线上活动,与其他追星者互动交流,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社交互动。

3.参与现场活动:大学生参与明星的现场演出和见面会等活动,享受与明星近距离接触的乐趣。

三、追星行为的影响因素1.社交认同压力:大学生在追星行为中受到同伴和社交圈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社交认同压力。

2.学业压力的分散:追星行为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学业规划存在一定的分散影响。

3.消费观念的改变:部分大学生在追星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消费行为,对个人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追星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1.情感满足与情绪调节:追星行为能够让大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并有效地帮助他们调节情绪。

2.社交关系的建立和拓展:追星行为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和拓展社交关系,增加与同伴间的互动。

3.个人形象塑造:大学生追星行为可以通过与明星的关联来实现自身形象的建构和展示。

五、总结:大学生追星热潮在当下社会呈现出多样化和日益增长的趋势。

偶像崇拜社会实践报告

偶像崇拜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偶像崇拜现象愈发普遍,青少年群体尤为明显。

偶像不仅代表着时尚、潮流,更成为年轻人追求梦想、自我认同的重要符号。

为了深入了解偶像崇拜现象,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分析偶像崇拜的成因、影响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技术的发展,偶像崇拜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显著。

我国青少年群体对偶像的崇拜程度也日益加深,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消费观和人生观。

因此,有必要对偶像崇拜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2. 活动目的(1)了解偶像崇拜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遍程度及其成因;(2)分析偶像崇拜对青少年价值观、消费观和人生观的影响;(3)探讨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偶像,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活动内容与方法1. 活动内容(1)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普遍程度、偶像类型、崇拜原因等;(2)文献研究:查阅相关书籍、论文,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偶像崇拜现象的研究成果;(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偶像崇拜案例,分析其影响及原因。

2. 活动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青少年进行随机抽样调查;(2)访谈:邀请青少年、家长、教师等不同群体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偶像崇拜现象的看法;(3)文献研究:查阅相关书籍、论文,进行归纳总结。

四、活动结果与分析1. 结果(1)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普遍存在,崇拜对象包括明星、网红、企业家等;(2)崇拜原因多样,包括追求时尚、认同感、情感寄托等;(3)偶像崇拜对青少年价值观、消费观和人生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分析(1)偶像崇拜现象的成因①社会环境:互联网、媒体等渠道的普及,使得偶像信息传播迅速,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偶像;②心理需求: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寻找自我认同,偶像成为他们追求梦想、自我实现的象征;③家庭因素: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盲目崇拜偶像。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范文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范文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愈发普遍。

偶像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大学生们追求梦想、寻找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

然而,偶像崇拜并非单纯地追求名利或外在形象,它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

因此,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概述1. 偶像崇拜的定义与特点大学生偶像崇拜是指大学生对特定人物或团体的崇拜、追捧和模仿。

这种崇拜往往伴随着情感投入和价值认同,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导向。

偶像的特点包括年轻化、多元化、个性化等,往往具有较高的颜值、才华、能力等特质。

2. 偶像崇拜的成因与影响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得偶像的塑造和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同时,大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对自我认知和价值追求处于探索阶段,偶像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三、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引导策略1. 家庭引导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偶像崇拜现象,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偶像的价值和意义。

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学校引导学校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不同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社会引导社会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文化选择。

同时,媒体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某高校为例,该校针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开展了一系列引导活动。

学校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偶像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学校还组织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现实,从而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偶像崇拜调查报告(一)

偶像崇拜调查报告(一)

偶像崇拜调查报告(一)引言: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现象,近年来在社会上越来越普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偶像崇拜对人们的影响以及背后的原因,本文进行了一项偶像崇拜调查。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深入探讨了偶像崇拜现象的特点和影响。

正文:1. 偶像崇拜的定义和起源a. 定义偶像崇拜,它是指人们对某个个体或群体情感依赖和崇拜的一种现象。

b. 探究偶像崇拜的起源,揭示偶像崇拜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2. 偶像崇拜现象的特点a. 群体性和集体性:偶像崇拜往往具有群体行为和集体跟随的特点。

b. 崇拜对象的共识:很多偶像崇拜现象都有着明确的崇拜对象。

c. 情感依赖与关注度:偶像崇拜的核心是人们对偶像的情感依赖和高度关注。

d. 社会认同与身份塑造:偶像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社会认同和个人身份。

3. 偶像崇拜的心理和社会影响a. 心理满足和情感依赖:偶像崇拜对人们的心理满足和情感依赖具有积极作用。

b. 社会认同和集体认同:偶像崇拜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社会认同感和集体认同感。

c. 个人发展与社会秩序:偶像崇拜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秩序均有一定影响。

4. 偶像崇拜的原因探讨a.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大众媒体宣传等对偶像崇拜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b. 个体因素: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以及内外部环境等对偶像崇拜的原因具有重要作用。

5. 偶像崇拜的负面影响与应对策略a. 过度崇拜与盲目追随:对个体和群体产生了盲目从众和缺乏独立思考的影响。

b. 偶像崇拜的心理偏差:可能导致心理依赖、自尊心脆弱、心理不平衡等问题。

c. 应对策略:教育宣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提供多元化的榜样等,可以减轻偶像崇拜的负面影响。

总结:通过本次偶像崇拜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偶像崇拜现象的特点、心理和社会影响以及形成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偶像崇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这些研究成果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偶像崇拜现象提供了重要参考。

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

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

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引言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偶像崇拜行为。

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本报告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来自不同学校和学龄段的学生的意见和观点。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将问卷发送给多所学校的学生进行填写。

问卷包括了关于学生喜欢的偶像类型、原因和影响的问题。

共收到了100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喜欢的偶像类型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学生对偶像类型的喜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68%的学生喜欢音乐偶像,认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外貌魅力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

但也有26%的学生喜欢电影或电视剧明星,因为他们表演出色和角色形象深入人心。

此外,还有6%的学生喜欢体育明星,因为他们的运动才华和竞技精神。

学生崇拜偶像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崇拜偶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偶像的才华和能力:学生认为偶像的才华和能力是值得他们崇拜的关键因素。

2)偶像的形象和外貌:学生会受到偶像的外貌和形象吸引,认为他们是自己的榜样。

3)偶像的励志故事:偶像的成功经历和励志故事能够激励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

4)偶像的社交媒体影响:学生经常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偶像的动态,与其他粉丝互动。

这种近距离接触让他们感觉更亲近自己的偶像。

学生崇拜偶像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崇拜偶像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1)情感寄托:许多学生把偶像当作情感的寄托,通过喜欢偶像来排解负面情绪。

2)动力激励:学生认为崇拜偶像可以激发他们追求梦想和努力学习的动力。

3)塑造行为:部分学生会模仿偶像的行为方式,包括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

4)降低自尊心:一些学生对自我价值感较低,通过崇拜偶像来弥补自己对自身价值的认知。

结论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在当今社会广泛存在,不同学生对偶像的喜好和崇拜原因有所不同,并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偶像迷恋社会实践报告(2篇)

偶像迷恋社会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偶像文化在我国日益盛行。

偶像不仅代表着时尚潮流,更是青少年追求梦想、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

然而,偶像迷恋现象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过度消费、盲目崇拜、心理依赖等。

为了深入了解偶像迷恋现象,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旨在分析偶像迷恋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共发放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访谈对象包括青少年、家长、教师及心理咨询师等。

调查对象覆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和文化背景,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偶像迷恋现状调查结果显示,80%的青少年表示有偶像,其中男性青少年偶像迷恋程度略高于女性。

偶像类型多样,包括歌手、演员、运动员、网红等。

青少年迷恋偶像的主要原因包括:追求梦想、自我认同、情感寄托等。

2. 偶像迷恋原因(1)心理需求: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渴望被关注、被认同。

偶像成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寻求情感寄托的途径。

(2)社会环境:媒体宣传、网络传播等因素使偶像文化日益盛行,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家庭因素:家长对青少年偶像迷恋的态度不一,部分家长过于干涉,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3. 偶像迷恋影响(1)积极影响:偶像激励青少年追求梦想,提升自我价值感;部分偶像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引导青少年关注社会热点。

(2)消极影响:过度迷恋偶像可能导致青少年忽视学业、工作,甚至出现心理依赖;盲目崇拜偶像可能导致价值观扭曲,影响人际交往。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正确引导青少年认识偶像,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 完善媒体监管:加强对偶像文化的宣传和管理,杜绝低俗、不良信息传播,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策略研究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策略研究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愈发严重,很多大学生对于明星、名人、网红等偶像存在着极高的崇拜和追捧行为。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且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分析1. 偏爱娱乐明星大学生对娱乐明星的偶像崇拜现象较为普遍。

这些娱乐明星不仅在影视剧、综艺节目中表现出色,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粉丝进行互动,使得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

这种贴近感让大学生产生对偶像的崇拜情绪,并且愿意模仿、追随偶像的行为言谈等各个方面。

2. 网络红人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网络红人逐渐成为了大学生们新的偶像。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网络上获得了大量的粉丝,成为了一些大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他们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生活态度吸引着大批大学生的追捧,甚至有人因为偶像崇拜而模仿其生活方式。

3. 名人公众人物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名人和公众人物也成为了大学生们的偶像。

这些名人和公众人物往往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魅力,他们的成功不仅吸引了大学生们的目光,更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于成功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种种情况,都说明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1. 影响学习大学生对偶像的过度崇拜会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忽略不顾,而过分追寻偶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内核,甚至可能影响到日常学习和考试,使得逐渐增长的舆论宣传导致社会评价过度偏离理智和事实。

2. 影响人际关系对偶像的盲目崇拜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他们很可能在追捧自己的偶像的同时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

这种行为将其陷入孤立和冷漠的状态,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让自己沉浸在自我崇拜的状态中。

三、引导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策略1. 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等社会机构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通过开展一些有益于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活动,扩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对向上向善的思想觉悟。

《2024年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范文

《2024年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范文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进步,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原因及影响,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校青少年,收集其偶像崇拜的相关信息;访谈则针对家长、教师及社会工作者,了解他们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看法;观察则主要针对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对偶像的追崇行为。

三、调查结果1. 偶像类型及来源调查发现,青少年偶像主要来自影视明星、音乐人、网络红人及体育明星等。

其中,影视明星和音乐人仍是最受欢迎的偶像类型。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红人和网络文化也成为了青少年崇拜的对象。

2. 偶像崇拜行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多种多样,包括购买偶像周边产品、关注偶像动态、模仿偶像言行等。

部分青少年还会为了见偶像一面,参加各种演唱会、见面会等活动。

3. 偶像崇拜的影响(1)积极影响:偶像崇拜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许多青少年通过崇拜偶像,学会了勤奋、坚持、勇敢等优秀品质。

(2)消极影响:过度崇拜偶像可能导致青少年忽视学业,过度消费,甚至产生盲目追星、攀比等现象。

部分青少年因过度追星而影响正常生活,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四、原因分析1. 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和文化。

同时,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部分青少年通过追星来寻求心理寄托。

2. 家庭因素: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导致孩子通过寻找偶像来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心理需求: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渴望得到认同和关注。

偶像的成功经历和优秀品质,往往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五、建议措施1. 加强媒体监管:媒体应加强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引导,传播正能量,避免过度炒作和负面信息的影响。

2. 家庭教育: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偶像崇拜现象。

大学生追星问题实践报告(2篇)

大学生追星问题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追星现象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大学生追星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和社会认同的体现。

然而,过度追星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时间精力投入过多、经济负担加重、心理健康问题等。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追星现象,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象为某高校1000名大学生。

问卷内容涵盖追星动机、追星方式、追星花费、对学业的影响、心理感受等方面。

访谈对象为5名热衷于追星的大学生,旨在深入了解其追星经历和感受。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追星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追星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娱乐放松:78%的学生表示追星是为了娱乐放松,缓解学习压力。

2. 崇拜偶像:56%的学生认为追星是对偶像的崇拜和追随。

3. 社交互动:40%的学生表示通过追星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社交圈。

4. 自我认同:28%的学生认为追星可以体现自己的品味和个性。

(二)追星方式大学生追星方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网络追星:通过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关注偶像动态,参与线上互动。

2. 购买周边产品:购买偶像的专辑、海报、应援物品等。

3. 观看演出:参加偶像的演唱会、见面会等活动。

4. 话题讨论:在论坛、贴吧等平台上与其他粉丝交流。

(三)追星花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追星花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流量费用:用于观看偶像的视频、直播等。

2. 周边产品购买:购买偶像的专辑、海报、应援物品等。

3. 演出门票:购买偶像的演唱会、见面会等活动门票。

4. 交通住宿费用:参加外地演出时的交通和住宿费用。

(四)对学业的影响追星对学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时间精力投入过多:部分学生过度追星,导致学业受到影响。

2. 经济负担加重:购买周边产品、演出门票等导致经济压力增大。

3. 心理健康问题:过度追星可能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范文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范文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愈发普遍。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偶像崇拜行为不仅关乎个人的价值观塑造,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文化趋势。

因此,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引导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成因1.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等。

这些文化现象中涌现出的明星、网红等偶像,成为大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

2. 心理需求因素:大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有着强烈的自我认同和归属感需求。

偶像崇拜能满足他们追求个性、追求认同的心理需求,成为他们释放情感、减轻压力的途径。

3. 家庭和教育因素: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

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成长缺乏引导,学校教育过于功利化,导致大学生在寻求精神寄托和价值观认同时,更容易倾向于偶像崇拜。

三、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影响1. 积极影响:偶像崇拜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榜样力量,促使他们向偶像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偶像崇拜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 消极影响:过度偶像崇拜可能导致大学生盲目追随,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一些不良偶像的负面影响也会波及到大学生,导致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四、引导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偶像崇拜现象。

2. 学校教育引导: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

3. 社会环境优化:社会应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弘扬正能量,推崇优秀的人才和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念。

大学生偶像调研报告

大学生偶像调研报告

大学生偶像调研报告大学生偶像调研报告引言:偶像文化在当前社会非常流行,在大学生群体中尤其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本调研报告将会就大学生对偶像的追捧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解大学生对偶像的热情和追捧程度,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并收回了450份有效问卷。

问卷的内容包括了对偶像的了解程度、追星行为以及对偶像的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研结果分析1. 大学生对偶像的了解程度根据调研结果显示,97%的大学生表示会关注偶像的相关信息。

这意味着大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偶像有着较为详细的了解。

其中,30%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喜欢的偶像非常熟悉,了解其个人资料、经历等。

2. 大学生的追星行为调研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会参与偶像的粉丝活动,如购买偶像的周边商品、参加偶像的见面会等。

这一现象表明,大学生对偶像的追捧已经超出了仅仅欣赏和喜爱的范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依附。

3. 偶像对大学生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偶像对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约60%的大学生表示,偶像的努力和成功经历激励着自己奋发向上,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此外,30%的大学生认为偶像的形象和风格对他们的穿着打扮产生了影响,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审美观。

4. 对偶像的评价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偶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80%的大学生认为偶像是正能量的代表,能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力量。

50%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的偶像拥有优秀的才艺和专业能力。

然而,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对偶像的过度包装和炒作表示不满,认为这种偶像文化是虚假的。

三、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对偶像的了解程度较高,对追星行为充满热情。

2. 追星行为不再只是单纯的喜欢和追捧,而是形成了一种情感依附和特殊的关系。

3. 偶像对大学生的生活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

4. 大学生对偶像的评价以积极正面为主,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对偶像文化持有较为负面的看法。

大学生实践报告关于追星(2篇)

大学生实践报告关于追星(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追星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日益普遍。

追星不仅仅是粉丝对偶像的喜爱,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当代青年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

本实践报告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追星现象的观察、调查和分析,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娱乐圈发展迅速,偶像文化盛行。

许多大学生成为明星的忠实粉丝,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偶像的动态,参与偶像的各类活动,甚至为之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

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实践目的(1)了解大学生追星现象的现状和特点;(2)分析大学生追星的原因和影响;(3)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追星,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实践方法与过程1. 调查方法本次实践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对象为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访谈对象为5位热衷于追星的在校大学生。

2. 调查过程(1)设计问卷:根据实践目的,设计了一份包含10个问题的问卷,内容涉及追星的原因、方式、时间、花费等方面;(2)发放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发放问卷,确保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3)回收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回收问卷,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4)访谈:针对问卷中的部分问题,对访谈对象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追星的具体情况和内心感受。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追星原因分析(1)追求时尚:许多大学生认为偶像代表着时尚潮流,追求偶像可以让自己紧跟时代步伐;(2)精神寄托: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追星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3)情感共鸣:大学生对偶像的喜爱往往源于对偶像人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产生情感共鸣;(4)社交需求:追星成为大学生之间交流的话题,满足其社交需求。

2. 追星方式分析(1)关注偶像动态:通过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关注偶像的最新动态;(2)购买偶像周边产品:购买偶像的专辑、海报、周边产品等;(3)参与偶像活动:参加偶像的演唱会、粉丝见面会等;(4)网络互动:在粉丝群、论坛等网络空间与其他粉丝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报告
报告名称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年级 2013级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物理学(师范)
学号 13028078 13028042 13028036
13028069 13028019 13028029 姓名崔琳琳任艺彬陈海波
赵胜男杨衣林张晓北
任课教师刘润
完成时间 2014年11月05日
成绩
(报告在给出成绩的同时须由评阅人写出评语)
年月日
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沈阳师范大学
摘要:偶像崇拜一直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价值观的体现。

而今,大学生的偶像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明星、商业人士、作家诗人、父母亲人等。

偶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的生活,然而偶像也有两面性,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敏感的群,偶像崇拜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状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世界,为大学生的未来规划出更好的道路,更加利于他们的发展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大学生偶像崇拜人生观价值观
一、大学生日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的背景
生这一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偶像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古代人们对所谓妖魔鬼怪的信仰到近代对毛泽东、周恩来伟人的崇拜再到现如今对各类体育明星、电影明星的青睐,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状态也在发生改变。

虽说偶像可以激励人上进,可是也有令人担忧的方面。

偶像崇拜在高校内普遍存在,因此通过了解当前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从而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需求,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为正确引导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基础。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人才,他们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偶像崇拜在高校广泛存在,且因偶像崇拜有利有弊,因此及时了解并掌握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动态,审看他们偶像崇拜的担忧和评价,审视我们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套餐,推进我国中学生阶段的人生辅导和素质教育应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

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当前大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他们的偶像崇拜会呈现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偶像崇拜?偶像崇拜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状况可以深入剖析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心理需求,为正确引导与教育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调查方式
采用无名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方式
四、调查对象
沈阳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50人,随机发放问卷;随机访谈10人;通过电话、QQ 对身边同学抽取10人进行随机调查。

五、调查时间
2014年11月1日至2014年11月9日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的具体结果调查期间,我们选取随机抽样方式发放问卷,结果调查到男生21人(大一有6人,大二有10人,大三5人),女生49人(大一有11人,大二有23人,大三15人),调查结束后,经过整理并审核问卷后,最终有效问卷数量为70份,即男生21份(大一有6份,大二有10份,大三5份),女生49份(大一有11份,大二有23份,大三15份)。

及分析如下
(一)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通过表中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从男生或女生等角度看,还是从统计的整体上去看,有崇拜偶像的学生比没有偶像崇拜的人明显多得多。

由于一定的偶然性可能会有些误差存在。

但是从表中大学生偶像崇拜状况看,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此外,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学男女生偶像崇拜中,男生达21.42%,女生达64.29%,依据统计检验,男女生崇拜偶像状况基本上一致,并无太大差异。

(二)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对象趋于统一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的偶像崇拜对象主要是娱乐明星、体育明星以及科学家,女生的偶像崇拜对象主要是娱乐明星、家人朋友,而虚拟人物最不为大学生所追崇。

从整体上看明星在大学生心目中占据的位置非常重要,大学生的偶像对象趋向统一。

(三)大学生选择偶像条件趋于水平化
经过调查统计,有49.1%的大学生选择偶像是因为出众的外表,只是想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20%选择偶像是因为有个性,喜欢偶像的个性;9.98%选择偶像是因为他们才华出众,和谐偶像能够激励大学生奋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11.85%选择偶像是因为他们在其所在领域内有突出成就,这些大学生也想成为他们偶像那样的人;而剩下的9.07%选择偶像是因为其他原因。

大学生们追求自己偶像时多数关注的还是表面的东西,追星族依旧占主要;当然也有部分人追求深层次的东西,关注的是偶像的个人经历成就及他们的个人理想追求,都注重精神方面的提升与发展。

(四)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在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两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形成两方面。

很多大学生认为,偶像是自己生活的引航,他们买和偶像同款的包包、鞋帽、饰
品等。

还有很多大学生认为偶像对自己的价值观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的所作所为被大学生一直关注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们。

(五)大学生对于偶像的态度理化
不同于以往,目前疯狂不理性地崇拜自己的偶像的这种现象几乎不存在。

通过采访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理性对待自己的偶像;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也显示,在购买
偶像产品方面90%的人是无花销,只有10%的人能够在此方面有所花销,每月在50元以下。

因此,偶像崇拜在大学中呈现出良好的状态,学生们日渐理性,不易意气用事。

七、问题分析及相应建议
(一)问题分析:
90后大学生选择偶像崇拜更受自我意识的影响
这体现在两个阶段当中。

青少年时期,90后受成长环境影响,与80后不同,接触的文化,接受的信息更广;再加上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逐步推进,90后多身处独身子女家庭,从小个性意识强烈,因此在青少年阶段,在选择偶像时就受自我的意识的影响。

在偶像类型和条件上均有表现。

90后成功愿望强烈,崇拜偶像的动力类型以自强、主宰型为主
他们,崇尚发展自我、展现自我、成就自我,希望自己是那个影响别人发展的偶像。

个人的影响力是他们想事做事的力量,他们自信,偶像能做到的,自己当然要努力学习,向他追赶,并且在追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你做出来的,我要比你做的更好,永远是他们的信条。

从追求偶像方面也可以看出90后做事渴望结果,却不愿过程的积累。

具体表现为在人生选择或择业倾向时,喜欢社会关注度高且能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工作,轻松自由是他们最重要的心理择业标准。

即使能产生重大贡献,但工作繁琐,依然不喜欢。

有上进心,却少了份稳重与踏实。

他们追求自我,却也易受影响,容易偏执。

自我的发展,应逐步形成理性客观包容的态度。

太过于以个人为中心,往往导致的是人际关系、成长发展的巨大挫折。

容易偏执,就不能听到更广更多的声音,让自己在自己的一方领域里困兽自己,得到的也只是事业与人生落后与倒退。

(二)相应建议:
1 要自我也要团队,崇尚自我的同时,也应注意更好的融入集体。

2 重新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标。

3 渴望成功,重在艰定的追寻与努力。

4 有时过程比结果更可爱,踏踏实实才能走好未来。

5 再读传统,对传统的文化我们知道的只是皮毛,用理性的思维考量自己。

6 摆脱由压力带来的理性,做人要有原则,如果是信仰更好。

7 做一个宽容的自己,宽容别人,有时也宽容一下自己,偏执在哪都不好。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主编:《心理学与人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黄希庭、郑涌等著:《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郑日昌主编:《大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 张厚粲著:《大学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74页。

[5] 章志光,赵玲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 贾晓明,陶恒著:《大学生心理健康——走向和谐与适应》,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 刘红委,牛殿庆主编:《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版。

[9]欧居湖、徐建奇主编:《心理学与大学生》,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5年版。

[10]吴继霞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