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
连片开发,推进民族贫困地区整体发展

毒0 琴 | 逝 豢 鬻蘩
连片 开发, 推进民 贫困 整 族 地区 体发展
文 /朱 志 民
加 快 少 数 民族 和 民 族 地 区 发 展 、帮 助 少 数 民族 贫 困 群 众 尽 快 脱 贫 ,是 云 南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中 的 一 项 重 要 工 作 。 自上 世 纪 9 年 代 开 0
善 了 生 产 生 活 条 件 , 使 民 族 之 间 更 加 团 结 和 睦 ,为 做 好 全 县 民族 工 作 起 到 了典 型 示 范 作
用 。
民 宗 局 汇 报 ,使 县 民 宗 局 能 够 及 时 发 现 问题 Tl 患 , 采 取 措 施 ,把 矛 盾 于 贫 困 线 下 ,温 饱 没 有 完 全 解 决 , 相 当 部 分 的 群 众 吃 穿 要 政 府
救 济 ,缺 医 少 药 、 因 贫 困 辍
学 等 情 况 较 多 ,居 住 在 茅 草
房 、权 权 房 的 贫 困 户 也 多 数
在 “ 过 区 ” 边 境 沿 线 的 贫 直 。
一
是 生 产 生 活 环 境 恶 劣 区 域 。生 活 在 环
境 恶 劣 地 区 的 少 数 民 族 贫 困 人 口 ,是 扶 贫 2 1 2
作 的 最 大 难 点 。 少 数 民族 贫 困 人 口集 中分 布 在 生 产 生 活 条 件 较 差 的 高 寒 冷 凉 山 区 , 部 Y" S 居住 地生 存 条件 基本 丧 失 。由 于气 温 偏低 ,
区 存 在 的 “ 点 ” “ 点 ” 及 矛 盾 纠 纷 隐 患 热 、 难
进 行 认 真 排 查 , 做 到 心 中有 数 。 每 月 向 市 民 宗 委 和 县 委 、县 政 府 上 报 民 族 地 区 矛 盾 纠 纷 排 查
推动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建议——基于四川省红原县的实地调研

为新一轮扶贫攻坚 的主战 场 , 标 志着我 国扶 贫工作 重心 已从国贫县过渡到连 片特 困地 区 , 扶贫 形式 已从解 决温 饱阶段 转入 巩 固温 饱成 果 、 加 快脱 贫致 富 、 改 善生态 环
境、 提高发 展能力、 缩小发展差距 的新 阶段 。在这 种大背
景下, 我们对 四川省红原 县先后三次进行 了实地调研 , 结
元, 年均 增长 1 6 . 2 %; 三次产业 比重 由 2 0 0 6年 的 4 7 . 7: 1 4 . 5: 3 7 . 8调 整为 2 0 1 2年 的 4 1 . 9: 2 0 . 6: 3 7 . 5 。人均 生产总值达 1 2 8 4 7元 , 是2 0 0 6年 的 1 . 7 2倍 , 年 均 增长 1 4 . 5 % 。全社会 固定资 产投 资完 成 l 3亿 元 , 是2 0 0 6年 的 6倍 , 年均 增长 6 6 . 3 % 。地方财 政收人 1 2 5 8万 元 , 是 2 0 0 6年的 2 . 9 3倍 , 年均 增长 3 0 . 8 6 % 。城镇 居民可 支配
成果。
业走廊 的重要区 域。是红 军长 征时走 过 的草原 , 解 放后 由周恩来总理 亲 自定名 为“ 红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 县幅 员面 积 8 4 0 0 低气 温达零下 3 6  ̄ C, 长 冬无 夏、 无 绝对无霜 期 , 属典 型 的
经济发 展的重要力量。
二、 红 原 县 发 展 中存 在 的 主 要 困难 和 问题
锯钎 碍宪考 考2 0 1 4 年第5 期( 总第2 5 6 5 期
推动 民族贫 困地 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的几点建议
基 于 四川 省 红原 县 的实地调 研 术
2024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2024精准扶贫帮扶计划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贫困问题的日益凸显,政府一直致力于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更好地实现扶贫工作的精准化和有效性,制定了2024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精准扶贫措施和帮扶政策,确保贫困地区人民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
一、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将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通过提供资金、物资、人力等资源,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对贫困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实施就业扶贫政策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就业扶贫政策,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同时,对贫困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支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三、发展产业扶贫在实施精准扶贫帮扶计划过程中,将重点发展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
同时,注重扶持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四、加强教育扶贫教育是脱贫的重要途径,精准扶贫帮扶计划将更加注重教育的发展。
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和补助,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精准扶贫帮扶计划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低保等制度,提供贫困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同时,鼓励开展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孤儿救助等工作,帮助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获得更好的社会保障。
六、加强帮扶力度实施精准扶贫帮扶计划,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引导和组织社会资本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扶贫工作中。
同时,政府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帮扶资金的使用和帮扶政策的落实。
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湖南金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扶
贫龙头企业签订 了意向合同 ,发展以
“ 业 +农 户 ” “ 地 +农 户 ” 模 式 企 、基 为
的订单农业 。 同时 , 还联合县内五家扶 贫龙头企业 ,为接受技能培训的返乡 贫困农 民工提供 5 0个 就业 岗位 , 0 实 现返 乡贫 困农 民工本地就业。并利 用 “ 雨露计 划” 政策 , 进一步 加强埘 劳务 输 出工作 的组织 领 导 和督 查指 导 工 作, 采取 “ 政府 推 、 干部带 、 宣传促 、 政 策引” 的办法和措施 , 不断扩大农村剩
业专 家授课 的柑桔栽培 、生猪养殖和
食用菌种植 、金银花种植等实用技术 课堂培训 ,并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 产基地接受 了实用技术实践培训 。二 是创新模式 , 缓解 就业 压力 。 为有效缓 解返 乡贫 困农 民工 的就业压 力,维护
农 村 发 展 稳 定 的大 局 。县 扶 贫 办 牵 头 组织 了 20 0 0名 有 条 件 的 返 乡贫 农
社会 团体公益活动 , 宣传政府 “ 雨露计 划” 的相关政策 、 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致
富创业相关知识及典型事迹 、宣传和
剖析创业成功范例 、发布相关市场信 息等一 系列不 同形式的宣传发动使这
项 惠民措施深入人心 ,赢得 了社会的 广泛 支持 和关注 。每年在全县不同会
余劳动力转移输 出规模 ,大 力发展劳
务经济 。 通过灵活多样 的培训方式 , 实 现了“ 培训一人 、 脱贫一户 、 带动一片 、 致富一方” 的良好效果。 目前 , 伞县在外 劳务人员占全县总人 口的 2 %以 0
三 、 积极 发 展 各 类 农 民专 业 技 术 经 济 合 作 组 织是 提 高贫 困地 区 自我 发 展 能 力 的 必 要途 径
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力度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各民族共同发展

移 少 数 民族 农 村劳 动力 ,到20 年 所有 民族 自治 08 州 和 自治 县全 部 设 立 了 “ 露 计划 ” 雨 培训 教 学 点 。 黔 南 自治州 罗 甸县创 造 的贫 困地 区农 村 劳动 力转 移 培训 校企 、 乡 、 际 “ 校 校 三个 联盟 ” 功模 式 在全 成
省推 广 。
合 的示 范试点 村也确 定在 民族地 区。
二、 断加大 少数 民族地 区扶 贫开发投 入 不
三是倾斜扶持少数 民族地 区开展产业化扶贫
工作 。全省 3个 草地 生态 畜牧 业 产业 化扶 贫项 目 3 县 中民族 自治地 方 2个 , 0 % , 高 于非 民族 O 占6. 远 6
要 的政 治意 义 。
一
贫致富。根据我省 的贫困状况和扶贫开发 目标任
务 ,重 点帮 助少 数 民族 地 区 和少 数 民族 群 众 改善
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 拓宽基本增收门路 、 提高基本 素质。扶贫部门积极参与 、 配合实施《 贵州省少数 民族地 区“ 十一五”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贵州省 和《 扶持人 口较少 民族( 毛南族) 发展专项 规划》扶贫 ,
功经验 引起 广泛关 注 。
额高于其贫困乡村和贫困人 口占全省的比例 , 少
数 民族 地 区 财政 扶 贫 资 金增 幅高 于 全省 的 比例 。 20-2 0年 ,扶 贫 部 门管 理使 用 的财 政扶 贫 资 0 1 07 金投入 少数 民族地 区 ( 3 自治州 、1 自治县 、 含 个 1个 22 民族 乡)1 元 , 5个 3亿 占同期 全省 总 额 的6.6 , 48 % 其 中 , 入 基础设 施 占4 .3 , 投 3 % 种养 业 占3 . , 9 79 社 5
2024年帮扶年度工作计划

2024年帮扶年度工作计划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贫困问题的根本解决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
扶贫工作早已成为了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2024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
为了更好地实施扶贫工作,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我们制定了2024年帮扶年度工作计划。
二、总体目标1. 实现贫困地区脱贫人口再减少10%;2. 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提高贫困地区居民收入水平;3. 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幸福感。
三、工作重点1. 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度,保障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发展农村产业: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升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
鼓励贫困地区发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农产品,推进农民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自主经营能力。
3. 加强教育扶贫: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并增加教育资源配备,包括教师、教材、校舍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覆盖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质量。
5. 实施产业帮扶计划:通过产业帮扶计划,引进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和项目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稳定收入来源。
6. 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能力,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工作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1. 组织开展贫困地区的全面调研,了解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扶贫与少数民族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发展

扶贫与少数民族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发展贫困地区是指相对集中地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地区。
在贫困地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一直是我国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扶贫与少数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通过扶贫政策和相关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扶贫与少数民族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扶贫政策与少数民族1. 扶贫政策的意义扶贫政策是国家针对贫困地区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解决贫困地区的经济困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扶贫政策的实施可以帮助少数民族人民脱贫致富,改善社会发展状况。
2.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地区相比,存在一些独特的发展问题。
其中包括经济基础薄弱、交通条件落后、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方面的差距。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二、扶贫与教育事业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对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而言同样重要。
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投入,可以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1. 提高教育资金投入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需要增加相应的教育资金投入。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学校建设、教育设施改善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从而提高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对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扶贫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育壮大贫困地区的产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改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
1. 发展特色产业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可以根据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选择发展适合的特色产业。
比如,山区地区可以发展旅游业,以山水风光为依托,吸引游客增加收入。
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发展

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发展学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历史渊源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快生态建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是民族宗教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工作中我们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整体规划,统筹组织实施。
重点加强对少数民族企业的帮扶力度,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若干相关产业、积极落实各项免税,使少数民族企业做大做强。
不断不断加强资金投入,着力改善少数民族民众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产、生活条件,鼓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奋发有为的优良作风、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注重重视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朝鲜族文化素质,引导他们争当轻型农民。
及时妥善协调解决涉及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巩固和壮大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新型民族主义关系。
一、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民族意识江泽民同志已曾告诫全党:“民族、宗教工作无小事”。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关系到推进社会主义平等主义和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党的政策、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
一是坚持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定为思想政治工作和“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由我们民族宗教部门负责人牵头,与宣传、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和党民族民族宗教政策,宣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使“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
二是通过认真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结合连云港市实际分析研究当前全市民族工作面临实证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便民措施应当采取的新举措,并大会组织召开全市民宗局长会议,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情操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少数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对贯彻落实全面落实会议精神作出具体部署。
关于印发喀什地区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喀什地区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概述:为进一步加强喀什地区的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落实贫困地区扶贫政策,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制定该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明确扶贫资产管理的具体目标、重点工作、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内容。
一、目标:1. 提高贫困群众的资产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
2.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的资产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加强资产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重点工作:1. 增加贫困群众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资金支持、优惠贷款等方式,增加贫困群众的资金投入,帮助其开展生产经营和创业活动。
2. 支持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建立产业扶贫基地,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培训、市场销售等支持,帮助他们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
3. 培育壮大贫困群众的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政策扶持和培训指导,鼓励贫困群众组建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他们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能力。
4. 发展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品牌:加强对农村电商的支持,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同时,鼓励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品牌,增加其附加值和竞争力。
5. 加强资产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监督系统,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建立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扶贫工作的成效。
三、政策措施:1.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比例,确保扶贫项目的充分资金保障。
2. 建立健全贫困户资产管理台账:建立贫困户资产管理台账,确保对每户贫困户的资产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管理。
3. 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建立资金使用申报和审批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符合相关规定,并加强资金的监督和审计。
4. 加强培训和服务支持: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技术培训和产业指导力度,提供相关产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
5.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确保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公开透明。
四、组织实施:1. 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机构和责任人。
2024年扶贫工作计划例文

2024年扶贫工作计划例文一、背景介绍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一直是我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多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____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为了推动我国扶贫工作的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2024年扶贫工作计划。
二、总体目标2024年的扶贫工作目标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使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
三、具体措施1. 完善扶贫政策体系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体系,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脱贫。
2. 发展特色产业为了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我们将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业、乡村文化产业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整合资源,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升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3. 增加就业机会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就业,我们将加强就业培训,提供创业支持,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贫困地区居民通过努力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4. 改善基础设施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我们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包括加强农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5. 提高教育水平为了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我们将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6.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我们将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
加强农村卫生院的建设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保障贫困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7. 强化脱贫监测评估为了确保脱贫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将加强对脱贫监测评估的工作。
怎样做好扶贫工作措施

怎样做好扶贫工作措施怎样做好扶贫工作措施一、引言扶贫工作是国家的立法制度设计和政策沟通,是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今天,我想探讨一下如何做好扶贫工作措施。
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全面脱贫,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财政投入财政投入是扶贫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当增加财政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预算筹措。
政府应当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确保扶贫资金的充足,并制定相关政策要求,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2. 完善扶贫资金监管机制。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扶贫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合规、透明,杜绝贪污腐败行为。
3. 支持贫困地区发展重点产业。
政府应当通过财政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重点产业,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
三、优化扶贫政策扶贫政策是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工具。
政府应当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具体措施如下:1. 根据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政策。
不同地区的贫困原因不尽相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
比如,在贫困地区发展优势产业,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等。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应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包括提供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养老保障等,使贫困人口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
3. 强化政策宣传和培训。
政府应当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宣传,使贫困地区的人民了解并掌握政策信息,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
四、推动教育的发展教育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支持,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措施思考

2017年第2期现代园艺普洱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全市10个县(区)有8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底全市贫困人口36.2万人,贫困人口将近占到全省的8%左右,是云南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1致贫原因分析普洱市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资金紧缺,各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2)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3)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4)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根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5)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2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2.1贫困程度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2.1.1地域之间不平衡。
全市各县(区)、乡(镇)、村(组)之间贫困程度各有所差异,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较好地区,贫困程度要低一些,农户对发展产业积极性较高。
对于深山、边境一线、自然条件差的地区,贫困程度较为严重,而且这些地区农户思想意识、受教育水平低,发展产业难度大,积极性不高。
2.1.2农户之间贫困程度不平衡。
同样是贫困户,交通便利,受教育水平较好地区要比高寒山区贫困程度要低,且贫困资源利用也有所区别。
2.1.3产业之间不平衡。
村与村之间产业发展差别较大,交通较好,立地条件较好,人也更为勤劳的地区,能够发展自己的产业,有自己主导产业的村贫困程度要低。
反之,户与户之间也存在不平衡,没有主导产业的村贫富差距大,不能形一村一品,同时,产业发展的规模也是小而散。
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着质量不高、项目分散,多是粗放经营,受市场波动影响大。
2.1.4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多数贫困村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如西盟县新厂镇各村、宁洱县黎明乡各村等边远地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2.1.5力量不平衡问题。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较好,但也有个别地方、个别单位和个别人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和工作力度不大,总认为扶贫是国家的事,对扶贫政策把握不准,存在喊口号、走过场,实际行动不落实。
扶贫攻坚政府如何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扶贫攻坚政府如何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扶贫攻坚:政府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措施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扶贫攻坚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各级政府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强化资金投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综合扶贫能力和水平。
一、政策倾斜,强化资金支持政策是推动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手段,财政扶贫资金是实施扶贫攻坚和农村基本经营性服务设施等重点任务的重要资金来源。
针对贫困地区户籍人口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各级政府制定了具体的扶贫政策,例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开展危房改造等,使贫困人口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二、完善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公共服务是关乎民生、服务人民的重要领域,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是解决城乡贫困差距的有效途径。
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乡村公路、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贫困地区民生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鼓励创业,增加收入来源创业就业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鼓励和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自主创业、发展特色产业和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
政府积极推进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加强对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的支持。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素质能力教育培训是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升贫困地区人民致富能力。
政府积极加强贫困地区教育和扶贫培训,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专门培训计划和政策,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
五、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政府应优化土地使用结构,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发农民活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收能力,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全民共同富裕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需要跨越区域壁垒,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应抓重点、补短板、推进全面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全民共同富裕。
总之,政府对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的努力是必要的,各项措施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促进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帮扶队伍工作措施

精准扶贫帮扶队伍工作措施精准扶贫帮扶队伍的工作措施是指为了有效实施精准扶贫工作,针对贫困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以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和生活水平。
下面将结合实际情况,详细介绍精准扶贫帮扶队伍的工作措施。
一、制定综合发展规划扶贫帮扶队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基础、自然资源以及居民生活状况等,然后制定综合发展规划。
该规划需要根据贫困地区的特点和需要,确定发展目标、优先发展领域、政策措施等,考虑到地区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精准扶贫帮扶队伍为了保证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精准扶贫帮扶队伍。
帮扶队伍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接受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操作能力。
同时,要确保帮扶队伍成员熟悉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有效开展工作。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保障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
帮扶队伍应加大力度,通过投资建设、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
这不仅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能力。
四、推广农业技术贫困地区往往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因此,帮扶队伍应重点推广农业技术,提高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
这包括推广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兽医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帮扶队伍还可以组织培训班、示范基地等形式,让当地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五、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帮扶队伍应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推动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如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农村电商等。
同时,帮扶队伍应积极引导农民组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经济效益。
六、培养技能人才为了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帮扶队伍应重点培养技能人才。
公务人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公务人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扶贫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为了减少贫困地区的贫困发生率和现有贫困人口数量,公务人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成为一种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
他们投身于农村基层,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扶持教育、改善基础设施,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这些公务人员的参与不仅改善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也提升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获得感。
首先,公务人员积极参与的例子公务人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例子数不胜数。
比如,在农村地区,他们组织边远山区的农民合作社,引领他们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通过联合采购、统一销售,更高效地将农产品销售到城市,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公务人员还帮助农民通过合作社获得贷款和技术支持,增强了他们的发展能力。
这些努力不仅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也为农民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公务人员积极参与的重要作用公务人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利用政府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他们修建道路,改善交通条件,使得大山深处的贫困村寨与外界更加便捷地联系起来。
他们兴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机会。
他们修建水利设施,解决了贫困地区的饮水问题。
这些举措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提升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为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再次,公务人员积极参与的成果和启示公务人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地区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
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明显提高,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
公务人员积极参与的成果,是公义和公平的延伸,切实提升了社会的整体幸福感和满意度。
公务人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他们的努力证明了政府力量在扶贫中的不可或缺性。
新疆精准扶贫工作措施

新疆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新疆精准扶贫工作措施一、引言新疆是我国西部边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也是我国的四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经济基础薄弱以及多民族的特殊性,新疆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疆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推广。
本文章将详细介绍新疆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并分析其成效和问题。
二、新疆精准扶贫工作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 制定背景和目标新疆精准扶贫工作措施的制定是为了推动新疆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
根据国家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和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精准扶贫的措施,以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都能够脱贫致富。
具体目标包括:2018年实现新疆地区的整体脱贫,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2. 精确定位和分类施策根据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将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定位,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两类。
对于绝对贫困的贫困人口,采取直接帮扶的方式,力争使其脱贫。
对于相对贫困的贫困人口,采取增加收入的方式,提高经济水平。
3. 多元化扶贫产业的发展新疆地区因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限制,农业产业发展相对较弱。
为了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新疆地区重点发展多元化扶贫产业。
包括:养殖业、旅游业、工业等。
通过发展这些产业,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水平,使贫困人口能够自力更生、自谋发展。
4. 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为了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新疆地区对于贫困地区实施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包括加大投入,减轻贫困地区的财政压力,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等。
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三、新疆精准扶贫工作措施的成效与问题分析1. 成效新疆精准扶贫工作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新疆地区近年来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明显降低。
特别是在多元化扶贫产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养殖业、旅游业、工业等扶贫产业逐渐壮大,为贫困地区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经济收入。
扶贫工作措施有那些

扶贫工作措施有那些扶贫工作措施是指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的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一系列帮助和支持政策。
扶贫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措施,消除贫困现象,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扶贫工作措施。
1. 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基础教育条件的一项重要措施。
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增加学校和教师数量,提供免费教育资源,改善校舍设施,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
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2.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活质量。
此外,也可以通过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推动贫困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
3. 医疗保健扶贫建立健全医疗保健体系,是保障贫困人口健康权利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和医保体系,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
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保健意识。
4. 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来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措施。
政府可以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培训技术人员,引导贫困地区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农村经济和非农业产业,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5. 社会保障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是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对贫困人口进行救助救济和保险保障的措施。
政府应设立临时救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为贫困人口提供应急救助和长期保障。
6.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指通过科学的贫困识别、精确的帮扶计划和有效的帮扶措施,将扶贫工作更加集中和精细化的措施。
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调查研究,确保帮扶对象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行动方案,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和有效性。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关于加快施甸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

的 各 项 方 针 、政 策 ,严 格 执
行 省 、市 对 民族 地 区 的 扶 持
1 4 元 的 4 % ;人 均 占 有 粮 食 86 2 30 斤 ,为 全 县 人 均 占有 粮 0公
扶 贫 等 综 合 扶 贫 措 施 ,民 族 政 策 和 措 施 ,把 扶 贫 开 发 工 贫 困 地 区 人 民 群 众 生 活 水 平 作 与 加 强 民 族 乡 、村 党 的 建
工 作 ,在 全 县 上 下 形 成 了 党
人 口 总 数 13 上 的 自 然 村 有 /以 12 , 居 住 着 彝 族 、 布 朗 2个
族 、 回 族 、 傣 族 、佤 族 等 2 2 种 少 数 民 族 。 20 0 6年 底 , 全 县 少 数 民族 人 口 25 万 人 , 占 .5
村 的 自 然 、 民 族 文 化 资 源 情 作 领 导 小 组 , 对 扶 贫 工 作 进 别 是 少 数 民 族 特 困 户 进 行 帮 况 , 以 改 善 民 族 群 众 生 活 条 行 安 排 部 署 ,做 到 工 作 到 村 、
件 、增 加 收 入 为 重 点 , 以 区
榔 乡 大 中 村 扶 贫 综 合 开 发 项
目 、小龙 潭 易 地 搬 迁 工 程 ,
分 别 由 两 乡 的 责 任 人 负 责 项
目的组 织 实 施 和 资 金 管 理 ,
完善 了 项 目的法 人 管 理 机 制 ,
确 保 了 工 程 质 量 、进 度 和 施
工 安全 。
食 3 7 斤 的 7 % 。 民 族 地 区 得 到 较 大 提 高 , 民 族 乡 、 村 设 结 合 起 来 , 把 会 管 理 、 懂 8公 8
经济 社 会发 展任 务 艰 巨 。
扶贫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意见5篇

扶贫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意见5篇篇1一、扶贫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扶贫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我们严格按照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对贫困户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排,建立了完善的贫困户档案,实现了贫困户的精准识别。
同时,我们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扶措施,确保了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
2. 产业扶贫成效显著我们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扶持、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目前,已有许多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3.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进展我们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饮水安全等问题。
通过实施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4.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我们注重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实施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文化扶贫等措施,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特别是通过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推动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下是我们的工作安排意见:1. 持续深化精准扶贫我们将继续加强贫困户的摸排工作,确保贫困户的精准识别。
同时,我们将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变化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帮扶措施,确保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
2. 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贫困户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
同时,我们将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帮助贫困户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先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在出行、饮水、用电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扶贫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扶贫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扶贫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扶贫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产业扶贫1.发展特色产业针对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特点,发展特色产业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我们推广发展贫困地区适宜的农、林、牧、渔特色产业,如种植特色水果、养殖珍稀动物、开展生态旅游等。
这些特色产业不仅可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还能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以西藏自治区为例,该地区生态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政府鼓励种植草莓、藏药材和高原蔬菜等特色作物,并加强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西藏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大幅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推进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产业扶贫基地建设是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当地资源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政府通过持续投入和政策支持,在贫困地区建设了一批产业扶贫基地。
这些基地通过提供土地、技术、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农民和企业参与特色产业的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提高贫困户的就业和收入水平。
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大量茶叶、中药材、有机蔬菜等产业扶贫基地。
通过提供种苗、培训、购销渠道等支持,吸引了大量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
这些基地的建设使得当地贫困户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教育扶贫1.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教育扶贫是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长期减贫的关键。
政府出台了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为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包括免除学杂费、提供免费教科书和图书、提供免费营养餐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2.教育培训计划为了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竞争力,政府还推行了教育培训计划。
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活动,帮助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保山市扶贫开发办公室(2005年10月)2000年在全市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市扶贫办被地委、行署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这次全市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又再次被推荐为“模范集体”,这是市委、市人民政府对扶贫办多年来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及市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市扶贫办始终把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工作放在重要位臵,急民族贫困地区群众所急,想民族贫困地区群众所想,不断深入贫困地区与干部群众一起共商脱贫大计,谋求发展,千方百计加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投入,认真组织易地扶贫、民族乡综合开发、安居温饱村建设和重点村综合开发、茅草房改造、小额信贷、沼气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教育扶贫等等,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从2001年到2004年末,累计在少数民族贫困乡、民族村社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亿元,占全市扶贫资金投入的26%。
为少数民族地区改造了茅草房8765户,修建乡村道路392公里,解决6.1万人饮水困难,架设高压输电线路35公里,解决了1800户生产生活用电,修建农田灌溉沟渠94公里,建设沼气池3505口,扶持养殖种猪3100头、母牛950头,种植经济作物3.3万亩、经济林果1.2万亩,建设小学21所,卫生室12所,开展科技培训5.1万人。
今年1—10月份以来,我们继续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加大投入和支持,倾斜项目和资金4000多万元,进一步支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改造茅草房、实施安居温饱村和重点村、建设沼气、发展产业、开展劳动力培训和输出。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民族贫困地区绝对贫困人口减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一、把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发展放在扶贫工作的重要位置少数民族贫困问题是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少数民族群众不脱贫,扶贫攻坚任务难以完成,扶贫目标就实现不了。
全市15个少数民族乡有11个是贫困乡,118个少数民族村,大多是贫困村,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23万人中有三分之二是贫困人口,其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市绝对贫困人口总数的31%。
为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问题,办领导经常率领扶贫系统一班人不辞辛劳、顶风冒雨、徒步下乡、进村入户,访贫问计。
每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深入民族贫困地区调查研究、访贫问苦。
不断组织人力深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调研,分析贫困现状,帮助制定村级发展规划,瞄准贫困群众,结合实际和群众意愿制定一户一策的脱贫措施,尽力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最迫切的各种困难和需求。
在研究扶贫项目规划、编制计划时,优先考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在制定十五扶贫计划中,把11个贫困民族乡全部纳入省、市计划盘子予以优先扶持。
在各项政策执行中把民族地区作为重点给予倾斜,项目计划及资金优先安排到民族地区,优先组织实施,有新的扶贫举措和好的经验,优先在民族地区试验、示范和推广。
在全市首批实施的6个安居温饱试点村时就首选了木老元乡水沟脚、摆榔乡摆榔村、瓦房乡水沟洼、珠街乡比此村等4个少数民族贫困村进行示范。
为使每一个项目和每一笔资金都能达到预期目的,从项目前期准备,到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毫不松懈。
定期不定期派人深入现场指导、检查、督促,确保工程质量,力求把民族地区的扶贫工程建成亮点工程、示范工程、德政工程。
随着大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在民族地区投入和实施,广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少数民族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有效地改善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穷落后面貌,维护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进步。
二、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多渠道争取投入扶持民族地区发展为优先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我们千方百计加大投入,积极为少数民族地区多渠道争取扶持。
一是从易地开发扶贫项目中扶持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
缺乏生存条件或难以通过常规途径实现脱贫的地方,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地区,我们把易地扶贫的扶持和搬迁安臵对象重点瞄准少数民族群体。
“九五”期间,分别从耈街、珠街、瓦马、汶上、木老元、摆榔、等少数民族地区搬迁安臵到小街子、大沙坝、勐连、老坝娥、勐糯、碧寨等开发区的少数民族达13000多人。
进入2001年以来,全市又相继有龙陵木城等养、施甸摆榔小龙潭、隆阳区芒宽勐林、杨柳大沙坝、潞江赛林、腾冲中和高田等6个乡9个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易地开发项目得到省立项扶持,帮助民族地区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少数民族实现易地开发扶贫。
同时在实施其他贫困地区易地开发中我们坚持以贫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为主要对象安排移民搬迁。
2001—2005年又有3000多名少数民族完成了易地搬迁,扶贫投入达2170万元,1.1万人受益。
移民搬到迁入区后,建盖了安居房,土地落实,水电路三通到户,有的还建了沼气池,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逐步摆脱了贫困,实现了“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如在木城边境民族贫困乡实施易地搬迁开发扶贫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修建了安定大沟及花椒支渠、木城支渠,全长41公里,总投资达900万元,改善了全乡1.2万亩土地灌溉条件,大大改变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仅大力扶持了该乡甘蔗、烤烟等各项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境外劳动力转移,由原来的木城富余劳力集中到缅甸务工转变为缅甸边民争相到木城打工,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是实施重点村整村推进和安居温饱文明村建设着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2001年以来,扶贫部门以少数民族贫困村为主战场,少数民族贫困户为主要对象,实施“三通、三改、三建,一发展”的扶贫安居温饱文明村建设和扶贫重点村综合开发。
努力改善贫困地区面貌,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实现稳步脱贫。
共计实施94个自然村,投入扶贫资金1771万元,受益人口达63200人。
帮扶1.5万户少数民族群众,带动2万人脱贫。
建设乡村道路106条、240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45件、管道长1100公里,建设沼气池1920口,卫生厕所2500个。
如:隆阳区杨柳乡水沟洼、腾冲县新华梅子坪村、龙陵县黄连河村、昌宁县右甸勐廷村、湾甸芒岗村等少数民族村寨,通过实施重点村和安居温饱村实现了村社公路弹石化,家家户户修建了房屋,通了电,用上了自来水,沼气灶,改造了院场,建了厕所,建盖修缮了学校、卫生室、文化室,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协调发展。
三是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改造茅草房。
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茅草房数量多、集中连片的特点,扶贫部门把少数民族贫困户作为茅草房改造的重点对象,分年度分步实施。
迄今已为8765户少数民族群众改造了茅草房,建房57.8万平方,按每户补助3000元的标准,共补助资金1442万元,贫困程度深的甚至补到4000元、5000元。
如隆阳区瓦房乡白龙井村、浪嘎村、杨柳乡茶花村、汶上乡新寨保和村、摆榔乡鸡茨大平地村等一大批少数民族村祖祖辈辈住在茅草房中,通过实施茅草房改造,家家户户住进了新瓦房,村容村貌发生较大改善,使少数民族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安全、卫生的瓦房,实现了贫困地区各族群众祖祖辈辈的夙愿。
少数民族群众高兴地说:“扶贫工程确实是民心工程,茅草房改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落实到了老百姓心坎上”。
四是认真组织实施特困民族乡综合开发项目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2001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在施甸木老元、昌宁珠街两个少数民族贫困乡实施特困民族乡综合开发项目,财政扶贫补助资金累计达551万元,受益8个村11300人,解决了4500人饮水困难,建设卫生圈7860间。
其中:木老元乡项目投资补助达440万元,修建了乡村道路20.5公里,修建农田灌溉沟渠5.5公里,解决了1500人饮水困难,改造103户茅草房,发展鱼腥草种植1000亩,泡核桃等经济林果960亩,建设小学教学楼一幢、304平方,村级卫生室4所,开展科技培训4000人。
珠街乡项目投资补助达110万元,改造120户茅草房,发展泡核桃1000亩,经济作物2800亩,修建人畜饮水管道5.3公里,解决了900人饮水困难,修建农田灌溉沟渠980米、小水窖230口、沼气池230口,科技培训7500人。
为少数民族贫困乡的发展打牢了基础。
五是把隆阳区西山片作为重点区域给予倾斜扶持。
隆阳区西山五个少数民族贫困乡,尽管贫困程度非常深,茅草房集中连片触目惊心,但是因隆阳区整体未列入贫困县,一部分针对贫困县的项目进不了。
2001年以来,经市、区各级多方协调和反映,先后争取到专项扶持资金560万元,在瓦房白龙井、杨柳乡、老营旧寨等少数民族贫困乡村实施,受益8.9万人,累计改造茅草房460户,搬迁安臵65户、260人,改扩建道路9条、45公里,架设输电线路5.5公里,解决人畜饮水1100人,修建灌溉渠6公里,建沼气池155口,改厩、改厕210户,培训300人实施新法养猪,扶持620户饲养种猪1240头,扶持种植良种包谷2.7万亩,促进了西山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西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六是积极投放信贷扶贫资金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扶贫办一方面积极向少数民族地区投放小额信贷资金,支持少数民族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各种经济作物,另一方面扶持龙头企业在民族地区投资办厂,发展甘蔗、咖啡、茶叶、香料烟、山葵等经济作物,吸纳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户增收。
五年间,先后投放信贷资金达8000万元,其中:小额信贷5000万元,大额贷款3000万元。
先后有猴桥集镇、上街村、珠街从岗茶厂、湾甸自来水厂,怒江农场及潞江、芒宽的多个咖啡厂得到扶持,为少数民族地区培植壮大了支柱产业,增添了致富渠道,拓宽了就业门路,拉动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2001年以来,市扶贫办建议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市直国家机关各部门开展挂钩扶贫,把部门工作和扶贫工作相结合,发挥行业优势开展行业扶贫。
积极发动和协调党政机关、驻保单位、群众团体深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挂钩扶贫、进村到户结对帮扶,增添了贫困地区发展机遇,加大了投资强度。
同时,市扶贫办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省直赴我市挂钩扶贫机关的联系,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国际援助机构的支持,努力为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实际困难,使国家、省的一些机关部门和一些社会群团组织成为我市扶贫攻坚的重要支持力量。
先后组织市级100多个部门到100个少数民族贫困村定点帮扶,有3000多名党员干部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结对3000多户,帮助2500户1万多名少数民族脱贫。
挂钩单位帮助协调资金150多万元,扶持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