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证 PPT
合集下载
小儿营养不良(疳证)解析PPT共44页
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小儿营养不良(疳证)解析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小儿营养不良(疳证)解析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疳证优质获奖课件
测试
一、填空题
1.按病程与证候特点可将疳证分为 、 、 三大证候及其他兼证。
2.疳证旳病变部位主要在 ,重证可病涉 ;其基本病理变化为 。
3.
,
是引起疳证最常见旳原因。
4.疳证患儿,若脾虚不运,气不化水,水湿泛滥,则可出现
。
二、选择题
5.疳气旳发病机制是( )
A.脾胃虚损,积滞内停
B.脾胃失和,纳化失健 C.脾胃虚衰,
❖ “疳”有两种含义:
❖ 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 损伤脾胃,形成疳证—言其病因;
❖ 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赢 瘦—述其病机和症状
二、疳证旳命名
1、首见于隋·巢元方《诸病 源候论·虚劳骨蒸候》
“蒸盛过伤,内 则变成疳,食人 五脏”,“久蒸 不除,多变成 疳”。
2、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脉证治法》
捏脊
常规捏,重提大椎、脾俞、胃俞。
三、割治疗法
四、刺四缝疗法
急重症西医处理
发生低血糖症者,及时补给葡萄糖。继发感 染者,针对性选用抗生素。
少许屡次输血浆或全血。
酌情选用氨基酸、脂肪乳剂和高价营养液静 脉注射。
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注意有无周围循环衰竭,及早发觉,及时纠 正。
预防与调护
养血柔肝 滋阴明目
石斛夜光丸
2、口疳
症候
治法
清心泻火
口舌生疮,口腔糜 烂,秽臭难闻,面 赤唇红,烦躁哭闹, 惊悸不安,舌红, 苔薄黄。
方药
泻心导 赤散加 味
3、疳肿胀
症候
足踝浮肿,甚则颜面、 眼胞浮肿,面色白光白 无华,四肢欠温,小便 不利,大便溏薄,舌淡 红,苔薄白。 可配合食养疗法,补充高 蛋白饮食,乌鱼、鲤鱼 汤等可起消肿作用
精品医学课件-疳证
[辨证论治]
2、口疳 辨证:全身消瘦+口舌生疮 治法: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减
[辨证论治]
3、疳肿胀 辨证:(先瘦后肿,体重先减后增)形体消瘦+肢体浮肿
按之凹陷难起 。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加减 偏肾阳虚者,可用真武汤加减。
(三)其他疗法
1.辨症使用中成药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健运脾胃为主。不同阶段治法 不同: 疳气:以和为主; 疳积:以消为主,或消补兼施; 干疳:以补为要。
另外,合理补充营养,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本病的康复也至关重要。
[辨证论治]
综合近年有关成方治疗疳证的临床报道,分析其拟 方共同点为补脾助运,组方选药比较平和,无大补大 消之品,均以补脾运脾法同用。用药大致有以下四类: 1.健脾益气药,如党参、黄芪、白术、大枣; 2.健脾化湿药,如薏苡仁、茯苓、苍术、砂仁等; 3.健脾消食药,如谷麦芽、鸡内金、山楂等; 4.健脾行气药,如青皮、陈皮、枳壳等。
按:本例为轻证疳积,有食滞内热之象,故第一方未 用黄芪,因恐脾胃虚弱而不受滋补,故先用枳术丸 加味化滞健脾,推积止泻。第二方用黄芪当归补气 血,脾胃健,气血充,疳积可愈。
医案精选:
2.董廷瑶医案—疳积重证 董某,女,11个月。
初诊:疳积腹胀,按之硬满,口馋嗜食,大便坚硬, 面色萎黄,毛发焦枯,夜眠烦扰,易见汗多,舌红 苔黄。针刺四缝穴液多。
[辨证论治]
三、证治分类:
(一常证:
1、疳气 辨证:初起+形体略瘦、食欲不振、精神欠佳。
(脾胃失和,纳化失健) 治法:调脾健运 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
[辨证论治]
2、疳积 辨证:病情发展+形体明显消瘦、腹大肢细、嗜食异物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5章第4节儿科常见病证护理3疳证
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主要为喂养不当疾病影响及先天禀赋不足。1.喂养不当 乳食不节喂养不当是疳证最常见的病因,由于小儿乳食不知自节,“脾常不足”,常由乳食太过或不及所伤。太过是指乳食失节,饥饱无度,过食肥甘厚腻之品,生冷不洁之物,以致食积内停,积久成疳,正所谓:“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不及是指乳食喂养不足,如小儿生后缺乳,过早断乳,未及时添加辅食,以及因食物数量、质量不足,或偏食、挑食,使营养精微摄取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不足以濡养脏腑肌肤,日久成疳。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4.饮食护理(6)疳肿胀患儿:根据患儿营养不良程度、年龄、食欲及有无并发症而决定其蛋白质的供应量。切忌骤然增加大量蛋白质,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婴乳儿用牛乳、鸡蛋、豆制代乳粉。较大儿童可用豆腐、肉类、肝类,亦可配合乌鱼、鲤鱼烧汤。小便不利者,可选用西瓜、冬瓜、赤小豆等利水之品。重证应暂时限制食盐,水肿消退后及时恢复,以免影响食欲。要注意供给多种维生素和铁质,必要时少量多次输入血浆,输血浆应注意滴数和有无输血反应。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6.对症护理(5)口疳患儿: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或银芩汤清洗口腔 2 次。口腔溃疡者,可用银花液清洗口腔,并涂以冰硼散。口唇干燥者,可涂少量石蜡油。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6.对症护理(6)疳肿胀患儿:因脾病及肾,水溢肌肤而浮肿,在护理时应脾肾兼顾。大便溏薄者,给腹部热敷或药熨,也可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腹胀加刺章门、气海等。下肢水肿明显者,可适当抬高下肢,使局部气血通畅,以减轻水肿。大便次数多者,应指导家长用温水清洗肛门及周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辨证施护
(二)护理措施6.对症护理(1)疳气证:可给予捏脊疗法或配合按摩下脘、足三里,也可以针刺四缝、商丘等穴。
疳证PPT课件
35
饮食疗法
⑴茯苓Poria 、山药Yam各300克,芡实goni 、
莲子肉cibum, semina、扁豆hyacintho faba 、薏苡
仁Yiyiren各150克,炒谷麦芽Frixum valle brasii 、
鸡内金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各75克,共研为细末,和粳米粉适量拌匀。每
疳证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 临床以面黄肌廋、毛发稀疏、腹部膨隆、精神 痿靡为特征。
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1
2
3
4
《小儿药证直诀》:“疳皆脾胃病,亡 津液之所作也。”或因乳食失调,甘肥无 节所致。本证病变的关键在脾胃。多见于 营养不良或慢性消化不良和小儿结核病、 寄生虫病及其他慢性传染病的损害。病因 复杂,名目繁多。较常见的,如以五脏分 类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 肺疳、肾疳、疳痨、蛔疳等。以症状命名 的有疳热、疳渴、疳泻、疳痢、疳肿胀、 疳黄等;以病变部位命名的有脑疳、眼疳、 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
13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健脾益胃,消积导滞。取胃的募穴、 下合穴为主。 主穴:四缝(sìfèng;EX-UE10) 中(RN12 ) 足 三里(ST36 ) 脾俞(BL20 )
四缝—是治疳积的经验效穴,能增强多 种消化酶的活性,中脘、足三里、脾俞—中 脘为腑会、胃募,足三里是胃的合穴,合脾
30
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选夹脊穴(第7~17椎)、脾俞、 胃俞。从上而下轻轻叩刺,每次叩打 10~ 20分钟,隔日治疗1次。
31
(2)捏脊法 部位为脊柱及其两侧,使患儿俯 卧,裸露背部。从长强穴向上,用手指捏起皮 肤,一捏一放,交替向上,一般至大椎穴为1 遍。3遍后再从白环俞沿脊柱两侧1.5寸处 捏起,自下向上,随捏随放,至大杼穴,反 复3遍,每日1次。
饮食疗法
⑴茯苓Poria 、山药Yam各300克,芡实goni 、
莲子肉cibum, semina、扁豆hyacintho faba 、薏苡
仁Yiyiren各150克,炒谷麦芽Frixum valle brasii 、
鸡内金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各75克,共研为细末,和粳米粉适量拌匀。每
疳证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 临床以面黄肌廋、毛发稀疏、腹部膨隆、精神 痿靡为特征。
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1
2
3
4
《小儿药证直诀》:“疳皆脾胃病,亡 津液之所作也。”或因乳食失调,甘肥无 节所致。本证病变的关键在脾胃。多见于 营养不良或慢性消化不良和小儿结核病、 寄生虫病及其他慢性传染病的损害。病因 复杂,名目繁多。较常见的,如以五脏分 类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 肺疳、肾疳、疳痨、蛔疳等。以症状命名 的有疳热、疳渴、疳泻、疳痢、疳肿胀、 疳黄等;以病变部位命名的有脑疳、眼疳、 口疳、牙疳、脊疳、鼻疳等。
13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健脾益胃,消积导滞。取胃的募穴、 下合穴为主。 主穴:四缝(sìfèng;EX-UE10) 中(RN12 ) 足 三里(ST36 ) 脾俞(BL20 )
四缝—是治疳积的经验效穴,能增强多 种消化酶的活性,中脘、足三里、脾俞—中 脘为腑会、胃募,足三里是胃的合穴,合脾
30
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选夹脊穴(第7~17椎)、脾俞、 胃俞。从上而下轻轻叩刺,每次叩打 10~ 20分钟,隔日治疗1次。
31
(2)捏脊法 部位为脊柱及其两侧,使患儿俯 卧,裸露背部。从长强穴向上,用手指捏起皮 肤,一捏一放,交替向上,一般至大椎穴为1 遍。3遍后再从白环俞沿脊柱两侧1.5寸处 捏起,自下向上,随捏随放,至大杼穴,反 复3遍,每日1次。
中医儿科学课件-疳证
•疾病影響
失↓治 幹疳(氣血兩虛)
• 先天稟賦不足
失↓調
↓ 口疳(心)
兼證→ 眼疳(肝)
疳腫脹(脾)
【臨床診斷 】
一、診斷要點 1.飲食異常,大便幹稀不調,或肚腹膨脹
等明顯脾胃功能失調者。 2.形體消瘦,體重低於正常值15%-40%,
面色不華,毛髮稀疏枯黃。嚴重者形體乾枯羸瘦, 體重可低於正常值40%以上。
2.積滯: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脹滿, 大便酸臭為特徵,與疳證以形體消瘦為特徵有明 顯區別。但二者有密切的聯繫,若積久不消,影 響水穀精微化生,致形體日漸消瘦,可轉化為疳 證 ,正如《證治準繩·幼科》所言:“積是疳之母, 所以有積不治乃成疳候”。
3. 疳證:臨床必有形體消瘦,伴見面色無華、毛 髮乾枯、精神萎靡或煩躁,飲食異常可見食欲不振, 或食欲亢進,或嗜食異物。疳積證在形體消瘦的同時 有脘腹脹 滿 ,疳氣 和 幹 疳 證 則 一 般 沒 有 沒有脘腹漲 滿 。
中醫兒科學
【概述】
一、概念 疳證是由於餵養不當,或多種疾病的影響,導致
脾胃受損,氣液耗傷而形成的一種慢性病證。臨床以 形體消瘦,面色無華,毛髮乾枯,精神萎靡或煩躁, 飲食異常為特徵。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維生素 營養障礙、微量元素缺乏等疾病。
二、疳的含義
“疳者甘也”,小兒恣食肥甘厚膩,損傷脾胃, 形成疳證——言其病機; “疳者幹也”,病見氣液乾涸,形體羸瘦——言 其病機和症狀。
四、兼證
1.疳腫脹 證候:足踝浮腫,甚則顏面及全身浮腫,面色無華,四肢欠溫, 小便不得,舌質淡嫩,苔薄白,脈沉遲無力。 治法:健脾溫陽,利水消腫。 方藥:防己黃芪湯合五苓散加減。常用藥:黃芪、白術、甘草 補氣健脾,桂枝溫陽通經,茯苓、豬苓、澤瀉、防己健脾滲濕 利水,生薑、大棗和中安胃,調和營衛。
疳积介绍PPT培训课件
06
疳积的饮食调养与护理
饮食调养原则与建议
均衡饮食
少量多餐
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 化合物,同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式,减轻孩子胃肠 负担,促进营养吸收。
避免刺激性食物
增加健脾胃食物
减少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 免加重孩子病情。
适量增加山药、扁豆、莲子等健脾胃食物 的摄入,帮助孩子改善消化功能。
注意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 免感染等导致营养不良的因素
。
04
疳积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原则与选穴依据
调和脾胃
01
针灸治疗疳积的首要原则是调和脾胃,通过刺激相关穴位,促
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恢复。
补益气血
02
疳积患者多伴有气血不足,针灸治疗应注重补益气血,提高患
者免疫力。
选穴依据
03
根据疳积的临床表现,针灸选穴以脾胃经、任脉及背俞穴为主
学习相关知识 协助医生治疗 观察孩子反应 提供心理支持
家长应学习有关疳积的饮食调养和护理知识,了解孩子的病情 和治疗方案。
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给孩子服药、调整饮食 等。
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对治疗的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孩子的病 情变化。
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增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家长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孩子树立榜样。
鉴别诊断
在诊断疳积时,需与厌食症、消化不良等疾病进行鉴别。厌食症主要表现为长期 食欲不振、厌恶进食,而消化不良则表现为餐后饱胀、嗳气等症状。此外,还需 注意与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的鉴别。
02
疳积的中医认识
中医对疳积的理解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疳症PPT课件
22
(2) 辨轻重 疳证初期—面黄发稀,多见厌食,形体略
瘦,大便不调,精神如常,症情较轻—疳 气; 疳证继续发展—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 ,烦躁激动,夜卧不宁,嗜食异物等,为 本虚标实,症情较重—疳积; 疳证后期—极度消瘦,皮肤干瘪,大肉已 脱,精神萎靡,甚则突然虚脱,病情危重 —干疳。
23
《保婴撮要》指出先天禀赋不足是疳证病 因之一。
10
【历代论述】
《幼科发挥》则认为“疳为虚证”, 《幼幼集成》重视“疳之为病,皆虚所致,即
热者亦虚中之热;寒者亦虚中之寒;积者亦虚 中之积。” 因此治疗时应注意患儿体质情况。
以上各家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使疳证 的理论和治法更加充实,更加完备。
喂养不当
太过 不及
食积内停 生化乏源
疾病影响
大病 久病
吐泻时病 反复感染
脾胃不和(疳气)
脾伤 胃津
营养失调
虚耗
损 液 生化乏源
疳 脾虚夹积(疳积)
证
禀赋不足
肾气虚弱
有积不治
脾
肝
疳紫
夜
肿
盲
胀癜
目
翳
气血两虚(干疳)
传之余脏
心
肺
肾
口
干
鸡
舌
咳
胸
生
舌
龟
疮
红
背
15
【诊断要点】
l.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及长期消瘦病 史。
2.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肚腹膨胀 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
3.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值15%~40%, 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形体干枯 羸瘦,体重可低于正常值40%以上。
16
【诊断要点】
疳证-中医PPT课件
(1)黄膳蒸鸡内金:黄膳鱼一条,除内 脏后切碎,撒上鸡内金粉蒸熟食用。能醒胃 健脾消积。
(1)鸭肫粥:谷、麦芽各15克、鸭肫二 个、大米50克煲粥。消积除滞,增进食欲。
(2)淮山扁豆红枣粥:三药各30克加梗 米50克、慢火煲成烂稀粥,健脾养胃。
(3)独脚金10克、加入猪肝或瘦肉适量, 加清水四碗,慢火煲取浓汤约一碗,清肝、 除烦、消积。
健脾和胃为主;疳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 主或消补兼施,干疳以补为要。
(三)分型用药
1. 疳气
主症: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毛发稀疏, 精神欠佳,大便或溏或秘,舌质淡、苔薄微 腻,脉细有力。
治法:调脾健运。 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
2.疳积
主症: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甚则 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 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或动作异常,舌质 淡红,苔厚腻,脉沉细而滑。
疳证演变:
1.病初,脾胃不和,运化不健,脾胃之气未伤,或 胃气未损,脾气已伤,胃强脾弱,仅属功能失调, 属疳气。
2.继之,脾胃气虚,积滞内生,壅塞气机,阻滞脉 络,虚中夹实,属疳积。
3.迁延日久,气血两亏,脾胃衰败,津液消亡,一 派虚象,属干疳。
4.脾胃虚损,诸脏失养,累及他脏,见各种兼证。
四、诊断:
八、临证心得
1.营养不良防重于治: 合理喂养、定时、定量、定质、适时配
合消食导滞;适时添加辅食,适时断奶; 掌握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原则; 纠正偏食,吃零食以及饥饱不均的不良饮 食习惯。
2.健脾不在补贵在运: 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脾伤正。“运”
属和法,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 消不伤正,有行、转、旋、动之义。运其 精微,化其水谷。常用苍术、陈皮、川朴、 山楂、六曲等。
(1)鸭肫粥:谷、麦芽各15克、鸭肫二 个、大米50克煲粥。消积除滞,增进食欲。
(2)淮山扁豆红枣粥:三药各30克加梗 米50克、慢火煲成烂稀粥,健脾养胃。
(3)独脚金10克、加入猪肝或瘦肉适量, 加清水四碗,慢火煲取浓汤约一碗,清肝、 除烦、消积。
健脾和胃为主;疳气以和为主,疳积以消为 主或消补兼施,干疳以补为要。
(三)分型用药
1. 疳气
主症: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毛发稀疏, 精神欠佳,大便或溏或秘,舌质淡、苔薄微 腻,脉细有力。
治法:调脾健运。 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
2.疳积
主症: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甚则 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 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或动作异常,舌质 淡红,苔厚腻,脉沉细而滑。
疳证演变:
1.病初,脾胃不和,运化不健,脾胃之气未伤,或 胃气未损,脾气已伤,胃强脾弱,仅属功能失调, 属疳气。
2.继之,脾胃气虚,积滞内生,壅塞气机,阻滞脉 络,虚中夹实,属疳积。
3.迁延日久,气血两亏,脾胃衰败,津液消亡,一 派虚象,属干疳。
4.脾胃虚损,诸脏失养,累及他脏,见各种兼证。
四、诊断:
八、临证心得
1.营养不良防重于治: 合理喂养、定时、定量、定质、适时配
合消食导滞;适时添加辅食,适时断奶; 掌握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原则; 纠正偏食,吃零食以及饥饱不均的不良饮 食习惯。
2.健脾不在补贵在运: 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脾伤正。“运”
属和法,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 消不伤正,有行、转、旋、动之义。运其 精微,化其水谷。常用苍术、陈皮、川朴、 山楂、六曲等。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疳症ppt课件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疳 症ppt课件
目录
• 疳症概述 • 小儿推拿疗法介绍 • 独门特效疗法介绍 • 病例分享与效果展示 • 总结与展望
01
疳症概述
疳症的定义
疳症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健,水谷精 微不能正常吸收,形成积滞的一种慢性疾病 。
疳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脾胃疾病,多见于1-5 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
3. 持之以恒
推拿效果需要时间和坚持,家长需耐心操作。
独门特效疗法的疗效和适用范围
疗效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对缓解疳症症 状有显著疗效,能够改善宝宝食欲不 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适用范围
适用于0-6岁患有疳症的宝宝,尤其对 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担心药物副作用的 家长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04
病例分享与效果展示
病例一:治疗过程与效果
病例概述
患儿,男,3岁,因食欲不振、消 瘦、腹部胀满等症状就诊。诊断 为疳症。
治疗过程
采用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以健 脾和胃、消食化积为主要治疗原则。 具体操作包括揉板门、推四横纹、 摩腹等手法。
治疗效果
经过10次治疗,患儿食欲明显改善, 腹部胀满缓解,体重逐渐增加。
病例二:治疗过程与效果
科学研究与探索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疳症的理论和实践仍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探索, 以深入了解其治疗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
03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传统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疳症的基础上,应鼓励创新和发展新
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医疗需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疳症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疗法,起源于古代,经过多年的 实践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目录
• 疳症概述 • 小儿推拿疗法介绍 • 独门特效疗法介绍 • 病例分享与效果展示 • 总结与展望
01
疳症概述
疳症的定义
疳症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健,水谷精 微不能正常吸收,形成积滞的一种慢性疾病 。
疳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脾胃疾病,多见于1-5 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
3. 持之以恒
推拿效果需要时间和坚持,家长需耐心操作。
独门特效疗法的疗效和适用范围
疗效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对缓解疳症症 状有显著疗效,能够改善宝宝食欲不 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适用范围
适用于0-6岁患有疳症的宝宝,尤其对 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担心药物副作用的 家长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04
病例分享与效果展示
病例一:治疗过程与效果
病例概述
患儿,男,3岁,因食欲不振、消 瘦、腹部胀满等症状就诊。诊断 为疳症。
治疗过程
采用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以健 脾和胃、消食化积为主要治疗原则。 具体操作包括揉板门、推四横纹、 摩腹等手法。
治疗效果
经过10次治疗,患儿食欲明显改善, 腹部胀满缓解,体重逐渐增加。
病例二:治疗过程与效果
科学研究与探索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疳症的理论和实践仍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探索, 以深入了解其治疗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
03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传统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疳症的基础上,应鼓励创新和发展新
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医疗需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疳症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疗法,起源于古代,经过多年的 实践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疳 积(课堂PPT)
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指纹淡。多见于本 病之初期。 治则:调理脾胃,理气和中。 处方:基本方加运土入水,运水入土;运内、外八卦;推七节骨;揉脾脾 俞、胃俞。 2.疳积 症候:明显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或面白无华,腹胀膨隆,腹有青筋,纳呆, 烦躁易怒,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大便下虫。 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细滑,指纹紫滞 。多 见于本病之中期。 治法:化积导滞,健脾。 处方:基本方加掐揉小横纹;揉脾脾俞、胃俞;退下六腑与上三关同用, 但以退下六腑为主;拿肚角。
赤,或发热,舌红,舌薄黄,脉细数。 ❖❖ 治法: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 处方:基本方加清天河水,退六腑;请心境、掐总筋、揉内劳宫、清小
肠;推天柱骨。 ❖❖ (3)疳肿胀 ❖❖ 症候:面浮肢肿,目胞浮肿,下肢浮肿按之凹陷难起,腹部胀大,神倦,
肢冷,小便短少,面白无华,舌质淡嫩。苔薄白。 ❖❖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 处方:基本方重点腹部操作。加调五脏;揉脾脾俞、肾俞;补肾经、揉
2
病因病机
❖ 病因 ❖ 1.喂养不当
❖ 由于小儿乳食不知自节,‘脾常不足’,常因乳食太过或不及所伤。太过导致 食积内停,积久成疳,即‘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不及则营养精微摄取不足, 气血生化乏源,不足以濡养脏腑肌肤,日久成疳。
❖ 2.疾病影响
❖ 小儿长期患病,尤其是呕吐,慢性腹泻,长期便秘等,导致脾胃虚弱,津液不 足,气血俱虚,久而成疳。除了脾胃疾病外,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喘、肺结核、肺 纤维化,肾系疾病如发育迟缓、解颅,肝系疾病如慢惊,心系之汗出太过等都可 以影响营养吸收障碍而成疳。
❖ 4.兼证 ❖ (1)眼疳 ❖ 症候:两目干涩,畏光羞明,时常眨眼,眼角赤烂,目精失泽,甚则黑睛混浊,
赤,或发热,舌红,舌薄黄,脉细数。 ❖❖ 治法: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 处方:基本方加清天河水,退六腑;请心境、掐总筋、揉内劳宫、清小
肠;推天柱骨。 ❖❖ (3)疳肿胀 ❖❖ 症候:面浮肢肿,目胞浮肿,下肢浮肿按之凹陷难起,腹部胀大,神倦,
肢冷,小便短少,面白无华,舌质淡嫩。苔薄白。 ❖❖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 处方:基本方重点腹部操作。加调五脏;揉脾脾俞、肾俞;补肾经、揉
2
病因病机
❖ 病因 ❖ 1.喂养不当
❖ 由于小儿乳食不知自节,‘脾常不足’,常因乳食太过或不及所伤。太过导致 食积内停,积久成疳,即‘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不及则营养精微摄取不足, 气血生化乏源,不足以濡养脏腑肌肤,日久成疳。
❖ 2.疾病影响
❖ 小儿长期患病,尤其是呕吐,慢性腹泻,长期便秘等,导致脾胃虚弱,津液不 足,气血俱虚,久而成疳。除了脾胃疾病外,肺系疾病如慢性咳喘、肺结核、肺 纤维化,肾系疾病如发育迟缓、解颅,肝系疾病如慢惊,心系之汗出太过等都可 以影响营养吸收障碍而成疳。
❖ 4.兼证 ❖ (1)眼疳 ❖ 症候:两目干涩,畏光羞明,时常眨眼,眼角赤烂,目精失泽,甚则黑睛混浊,
下疳护理PPT课件
下疳治疗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2023
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
01
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02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
03
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胸腺肽等,
传播途径:主要通 过性接触传播,也 可通过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性活跃 人群、免疫力低下 人群、孕妇等
发病机制:梅毒螺 旋体侵入人体后, 引起皮肤、黏膜、 骨骼、神经系统等 组织的炎症反应, 导致下疳等症状。
症状
01
局部红肿:下 疳病灶部位出 现红肿、疼痛、
瘙痒等症状
03
淋巴结肿大: 下疳病灶附近 淋巴结肿大,
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 的隐私和尊严
2. 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 求和期望
3.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 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4.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提高他 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5. 提供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 病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下疳预防措施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避免与患者接触:减 少与患者共用物品、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增强 身体抵抗力
增强免疫力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02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乐观、积极、自信等
04
避免接触传染源,如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疳证
学习要点
➢了解疳证的概念,发病情况,疳证的调护。 ➢熟悉疳证的病因病机。 ➢掌握疳证的辩证要点,主症与兼证的分证治疗。
主要内容
概 述 病因病机 诊 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与护理 测 试
[ 概述]
一、定义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多 种疾病的影响(病因),使 脾胃功能受损(病位),气 液耗伤(基本病机)而逐渐 形成的慢性病证。临床上以 形体消瘦,饮食异常,面黄 发枯,精神萎糜或烦躁为特 征。
病因病机 病因:
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生冷;偏食;饥饱不匀;过
补、不定时定量、辅食添加不及时;
数量质量不足)
疾病影响 先天禀赋不足 病机:脾胃受损,气阴耗伤,受纳运化功能 失调。
疳证病因病机示意图
喂养不当 疾病影响 禀赋不足
太过不及 大病久病 肾气虚弱
食积内停生 化乏源
吐泻时病 反复感染
脾伤 胃津 虚耗 损液
[分证论治]
一、常证
1、疳气
症候 (1)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食欲
不振或消谷善饥。 (2)精神欠佳,易发脾气,大便或溏或秘。 (3)舌淡,苔薄白或微黄,脉细。
治法 和脾健运。
方药 资生健脾丸加味。参苓白术散 + 藿香、白豆 蔻、泽泻、山楂、麦芽、芡实、黄连、橘红
▪ 疳证—脾胃虚损已极—虚不受补,不可 “大补”“纯补”,
[辨证论治]
▪ 1、辨证要点 ▪ (l) 辨病因 ▪ 饮食喂养不当 ▪ 多种疾病影响 互相参杂 ▪ 先天禀赋不足 ▪ 辨别主要病因,掌握重点
二、治疗原则
疳证的治疗原则以顾护脾胃为本。
疳证属虚,扶正为正治法。 ▪ 疾病的不同阶段,针对各自主要病机治之 ▪ 脾运失健—疳气以和为主 ▪ 脾虚挟积—疳积以消为主 ▪ 脾胃气阴俱伤—干疳则以补为主
❖ 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宋.钱乙1100±)指出; “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认识到疳证的 病位、病机变化主要在脾胃。脾胃受损,津内耗, 运化失职,机体失养。并指出大病,吐泻、误治均 可致疳,钱乙对小儿疳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见 解,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病因病机]
疳证的病因主要是喂养不当,疾病影 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其病机主要是 脾胃损伤,气血亏耗,受纳腐熟运化 功能失调。 一、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是发生疳证的最主要病因, 小儿时期“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 节,过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妄投 杂品,过于滋补,形成饮食无节,乳 食的质量、数量紊乱,可发生伤乳、 伤食。若反复伤害,经久不愈,可变 成积,积久不消,迁延失治,误诊可 转化成疳。所以有“积为疳之母,无 积不成疳”之说。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导致阴竭阳 脱,卒然变险。
❖ 古人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四、范畴: ❖ 营养不良 ❖ 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
❖ 历史沿革:
❖ 疳之病名,首先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 其指出:“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入五 脏。”“久蒸不除,多变成疳。”认识到疳为内伤 慢性疾病,可涉及五脏。
尚好,一般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预后 良好。 ▪ 积滞:积滞与疳证同为脾胃疾患。积滞以 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嗳吐酸腐乳食,大 便酸臭或便秘,腹部胀满为特征。与疳证 以形体消瘦为特征有明显区别。二者有密 切的联系。 ▪ 《证治准绳.幼科.疳》说:“积为疳之母, 所以有积不治乃成疳侯”。积滞为实证, 积久可成疳。 ▪ 但临证所见疳证,并不是都是由积滞转化 而成。疳证有夹积滞者,称之为疳积。 ▪
营养失调 生化乏源
疳 证
脾胃不合(疳气) 脾虚夹积(疳积) 气血两虚(干疳)
脾
心
肝
疳 肿 胀
紫 癜
口 舌 生
夜 盲 目
疮
翳
肺
肾
干
鸡咳ຫໍສະໝຸດ 胸舌龟红
背
诊断
一、诊断要点
▪ 1、饮食异常,疳证患儿的饮食不同于正常小儿,
常有3种异常的不同表现: ➢ 不思乳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这种情况应与厌
食病相区别。 ➢ 偏食、异食。偏食多为不良饮食习惯所为,也可能
❖ “疳”有两种含义:
❖ 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 损伤脾胃,形成疳证—言其病因;
❖ 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赢 瘦—述其病机和症状
二、疳证的命名
1、首见于隋·巢元方《诸病 源候论·虚劳骨蒸候》
“蒸盛过伤,内 则变成疳,食人 五脏”,“久蒸 不除,多变成 疳”。
2、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脉证治法》
诊断要点: 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
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 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 调及长期消瘦病史。 5、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 细胞数都减少。血清总蛋 白大多在45g/L以下,血 清白蛋白大多在20g/L下, 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营养不良分度
诊断
二、鉴别诊断 ▪ 厌食:食欲不振,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
“疳皆脾胃病, 亡津液之所作 也”,认识到 疳证病变在脾
胃
❖ 关于分类问题,古代医家认识不一:
❖ 五脏分类—脾疳、肝疳、心疳、肺疳、 肾疳;
❖ 病因分类—如蛔疳、食疳、哺乳疳; ❖ 患病部位分类—如眼疳、鼻疳、口疳等。
❖ 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大证候及 其他兼证。
❖ 三、发病情况
❖ 1、季节:无明显季节性。 ❖ 2、年龄:5岁以下小儿多见。 ❖ 3、预后: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迁延难愈,
▪ 调理脾胃为本。调脾兼以和胃,健脾佐以 助运,补益勿碍气机,在补虚的同时,以 恢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 忌用伤脾败胃之品。
▪ 兼有标实证时,分清主次,权衡轻重,灵 活运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的 治疗法则。
2、疳积
症候 (1)形体消瘦明显,肚腹膨胀,
甚则青筋暴露。 (2)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
是由于体内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所致。异食如喜食木 炭、泥土、生米等,多为虫积所致。
➢ 嗜食,常表现为多食多便。胃有虚火则多食,脾 虚失运则多便,即胃强脾弱证候。
大便干稀不调,或肚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 能失调者。
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 正常值15%-40%,面 色不华,毛发稀疏枯 黄。严重者形体干枯 羸瘦,体重可低于正 常值40%以上。
精神不振或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 或伴动作异常。
(3)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舌淡, 苔薄腻,脉细数。
学习要点
➢了解疳证的概念,发病情况,疳证的调护。 ➢熟悉疳证的病因病机。 ➢掌握疳证的辩证要点,主症与兼证的分证治疗。
主要内容
概 述 病因病机 诊 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与护理 测 试
[ 概述]
一、定义
疳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多 种疾病的影响(病因),使 脾胃功能受损(病位),气 液耗伤(基本病机)而逐渐 形成的慢性病证。临床上以 形体消瘦,饮食异常,面黄 发枯,精神萎糜或烦躁为特 征。
病因病机 病因:
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生冷;偏食;饥饱不匀;过
补、不定时定量、辅食添加不及时;
数量质量不足)
疾病影响 先天禀赋不足 病机:脾胃受损,气阴耗伤,受纳运化功能 失调。
疳证病因病机示意图
喂养不当 疾病影响 禀赋不足
太过不及 大病久病 肾气虚弱
食积内停生 化乏源
吐泻时病 反复感染
脾伤 胃津 虚耗 损液
[分证论治]
一、常证
1、疳气
症候 (1)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食欲
不振或消谷善饥。 (2)精神欠佳,易发脾气,大便或溏或秘。 (3)舌淡,苔薄白或微黄,脉细。
治法 和脾健运。
方药 资生健脾丸加味。参苓白术散 + 藿香、白豆 蔻、泽泻、山楂、麦芽、芡实、黄连、橘红
▪ 疳证—脾胃虚损已极—虚不受补,不可 “大补”“纯补”,
[辨证论治]
▪ 1、辨证要点 ▪ (l) 辨病因 ▪ 饮食喂养不当 ▪ 多种疾病影响 互相参杂 ▪ 先天禀赋不足 ▪ 辨别主要病因,掌握重点
二、治疗原则
疳证的治疗原则以顾护脾胃为本。
疳证属虚,扶正为正治法。 ▪ 疾病的不同阶段,针对各自主要病机治之 ▪ 脾运失健—疳气以和为主 ▪ 脾虚挟积—疳积以消为主 ▪ 脾胃气阴俱伤—干疳则以补为主
❖ 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宋.钱乙1100±)指出; “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认识到疳证的 病位、病机变化主要在脾胃。脾胃受损,津内耗, 运化失职,机体失养。并指出大病,吐泻、误治均 可致疳,钱乙对小儿疳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见 解,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病因病机]
疳证的病因主要是喂养不当,疾病影 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其病机主要是 脾胃损伤,气血亏耗,受纳腐熟运化 功能失调。 一、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是发生疳证的最主要病因, 小儿时期“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 节,过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妄投 杂品,过于滋补,形成饮食无节,乳 食的质量、数量紊乱,可发生伤乳、 伤食。若反复伤害,经久不愈,可变 成积,积久不消,迁延失治,误诊可 转化成疳。所以有“积为疳之母,无 积不成疳”之说。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导致阴竭阳 脱,卒然变险。
❖ 古人视为恶候,列为儿科四大证之一。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四、范畴: ❖ 营养不良 ❖ 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
❖ 历史沿革:
❖ 疳之病名,首先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 其指出:“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入五 脏。”“久蒸不除,多变成疳。”认识到疳为内伤 慢性疾病,可涉及五脏。
尚好,一般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预后 良好。 ▪ 积滞:积滞与疳证同为脾胃疾患。积滞以 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嗳吐酸腐乳食,大 便酸臭或便秘,腹部胀满为特征。与疳证 以形体消瘦为特征有明显区别。二者有密 切的联系。 ▪ 《证治准绳.幼科.疳》说:“积为疳之母, 所以有积不治乃成疳侯”。积滞为实证, 积久可成疳。 ▪ 但临证所见疳证,并不是都是由积滞转化 而成。疳证有夹积滞者,称之为疳积。 ▪
营养失调 生化乏源
疳 证
脾胃不合(疳气) 脾虚夹积(疳积) 气血两虚(干疳)
脾
心
肝
疳 肿 胀
紫 癜
口 舌 生
夜 盲 目
疮
翳
肺
肾
干
鸡咳ຫໍສະໝຸດ 胸舌龟红
背
诊断
一、诊断要点
▪ 1、饮食异常,疳证患儿的饮食不同于正常小儿,
常有3种异常的不同表现: ➢ 不思乳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这种情况应与厌
食病相区别。 ➢ 偏食、异食。偏食多为不良饮食习惯所为,也可能
❖ “疳”有两种含义:
❖ 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 损伤脾胃,形成疳证—言其病因;
❖ 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赢 瘦—述其病机和症状
二、疳证的命名
1、首见于隋·巢元方《诸病 源候论·虚劳骨蒸候》
“蒸盛过伤,内 则变成疳,食人 五脏”,“久蒸 不除,多变成 疳”。
2、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脉证治法》
诊断要点: 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
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 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有喂养不当,或病后失 调及长期消瘦病史。 5、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 细胞数都减少。血清总蛋 白大多在45g/L以下,血 清白蛋白大多在20g/L下, 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营养不良分度
诊断
二、鉴别诊断 ▪ 厌食:食欲不振,无明显消瘦,精神状态
“疳皆脾胃病, 亡津液之所作 也”,认识到 疳证病变在脾
胃
❖ 关于分类问题,古代医家认识不一:
❖ 五脏分类—脾疳、肝疳、心疳、肺疳、 肾疳;
❖ 病因分类—如蛔疳、食疳、哺乳疳; ❖ 患病部位分类—如眼疳、鼻疳、口疳等。
❖ 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大证候及 其他兼证。
❖ 三、发病情况
❖ 1、季节:无明显季节性。 ❖ 2、年龄:5岁以下小儿多见。 ❖ 3、预后: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迁延难愈,
▪ 调理脾胃为本。调脾兼以和胃,健脾佐以 助运,补益勿碍气机,在补虚的同时,以 恢复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 忌用伤脾败胃之品。
▪ 兼有标实证时,分清主次,权衡轻重,灵 活运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的 治疗法则。
2、疳积
症候 (1)形体消瘦明显,肚腹膨胀,
甚则青筋暴露。 (2)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
是由于体内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所致。异食如喜食木 炭、泥土、生米等,多为虫积所致。
➢ 嗜食,常表现为多食多便。胃有虚火则多食,脾 虚失运则多便,即胃强脾弱证候。
大便干稀不调,或肚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 能失调者。
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 正常值15%-40%,面 色不华,毛发稀疏枯 黄。严重者形体干枯 羸瘦,体重可低于正 常值40%以上。
精神不振或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 或伴动作异常。
(3)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舌淡, 苔薄腻,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