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区别

合集下载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8 行动研究法

3 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

行动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可用图8.7表示。

1 2 3 4 5 6 7 8
拟定课题,明确目标 提出总体实施方案 设计第一次行动“计划”并进行活动 对第一次行动进行“观察”记录 对第一此行动“观察”结果进行内容分析 对第一次行动的“反思”评价 制定第二次行动方案 进行第二次行动(行动实践、观察分析、反思评价)
2012-6-23
26
§8 行动研究法

3 行动研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成为我国广大教育技术实践工作者从事教育技术 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式,通常称为“教改实验”或“行动研 究中的试验”。 行动研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它易被广大中小学教师 接受和理解。 行动研究有利于学校的教学改革。 行动研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 行动研究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可以给师范生提供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案例。 行动研究克服了教育技术理论与教育技术实践相脱节的弊 端。
10
§8 行动研究法

1 行动研究的概念和特征

研究的情境—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


行动研究旨在解决研究者所处工作情境中所遇到 的问题,它以行动者的实践情境为依据进行研究。 由于研究情境有其特定性,因而行动研究结果不 宜作情境推论。 实践工作者要实际参与研究工作,亲身投入研究 过程。
11

研究的主体—实践工作者



实验研究侧重于认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 检验假设、发展理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实践主动 的、有控制的变革来达到认识目的。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某一 特定问题的解决,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 具体的区别分析如表8.1 所示—P210 重点在于理解行动研究的科研理念。

研究方法的选择

研究方法的选择

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下面是爱汇网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研究方法的选择,供大家参阅!研究方法的选择:如何选择课题研究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大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选择适当的符合课题研究工作需要的科研方法,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许多种,如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

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用哪种研究方法好,应该看哪种方式方法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选择何种研究方法要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来确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1、行动研究法的起源与发展行动研究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

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于1944年明确提出了这个概念。

他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强调认识和改进社会实践,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合作研究。

该方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较为盛行,80年代初传入我国。

2、行动研究法的涵义“研究”就是探索,而行动就是参与。

所谓行动研究法充分肯定实践者在认识实践和在知识产生中的作用,充分肯定实践对理论、思想的检验作用,鼓励人们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倡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参与协作,共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探索新理论。

这种以教育实际工作者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方法,一般被称为行动研究法。

确切地说,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的主题而进行系统研究,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以科学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专业人员,目的在于建立新理论,发展新规律;另一类是以科学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为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总结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总结

《教育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总结>一、引言总记得小时候老师在教导我们做笔记时常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自己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我慢慢的体会到这句话的价值。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因此我慢慢地喜欢上了用笔尖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

转眼间,我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这里我将记录下我在《教育基于基础理论研究》这门课中的所思所感。

最早是从《教育技术专业英语》这本书起开始知道焦老师的,那时候觉得作者很有才,句子翻译的很优美,一段话中同一个意思竟然可以用这么多不同的词汇,那时专业英语的老师就老用这个教导我们说不要一段话里全是“I think,I think,·I do think“。

研究生刚进来的时候知道有一门课时焦老师上时,很激动,心想“哈哈,这回终于可以见到本尊了“。

二、课程总结1、课程基本情况焦老师在介绍这门课程的课程性质时提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行而上“课程。

于是乎我们就开始了修道之旅。

课程主要内容有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问题(这部分收获颇多)、教育技术学主要实践领域(这部分很有意思)、新兴技术及其教育应用(这部分穿插在第一和第二部分的讲解过程中,很开眼界)、教育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2、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次课,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焦老师在进入主题演讲之前讲的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会用技术变革学习和教育“、“要革别人的命,你得先革自己的命“、“技术像药,看的是疗效“(相当相当的赞同这句,嘿嘿)、“动手能力是第一位的“还有就是“要在实践中做研究,六楼的实验室中是出不来什么好研究的“。

从这开始我开始尝试用技术变革自己的学习。

“要革别人的命,先革自己的命“,我觉得这句话对教育技术实践很有大的意义。

我们总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导学生建构主义等相关理论,但有一天也行我们也成了老师然后我们在用我们老师叫我们的方法教学生什么是建构主义,多么讽刺的情境,但是实际生活中它确实存在。

几种常见研究方法

几种常见研究方法

几种常见研究方法1、什么是“行动研究”关于什么是“行动研究”?学者们作出了不同的界定:“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这一定义指出了行动研究的反思性质和行动研究的目的。

“行动研究”是对具体社会情境的研究,它旨在提高该具体社会情境的行动质量。

这一定义指明了行动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行动研究”是为了弄清现场面临问题的实质,引出改善事态的行动,由现场人员和研究者协作进行调查和研究,它最直接的目的在于改善实践。

这是一个行动研究的描述性定义,规定了行动研究的具体过程或程序。

在教育领域,我们认为,“行动研究”就是指研究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开展研究的方式。

这种研究的旨趣在于通过行动反思,不断提高行动质量,进而解决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

(2)“行动研究”的操作规范确定研究主题→拟定行动计划→实施行动→考察行动→反思行动→修正行动计划→全面评价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可以多次循环)“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案例:课堂笔记与学生成绩相关性研究(美国·中学·八年级数学)问题:史蒂芬·金女士班上一名黑人学生斯通智力一般,但数学成绩一直很好,课堂笔记特别认真。

二者之间有联系吗?如有,可找到普遍提升数学成绩的可行路径。

第一轮设计:要求全班学生按教师规定的统一格式做课堂笔记,连续上交课堂笔记一月。

分析结果:第一,成绩特好和成绩特差的孩子课堂笔记比较简单;第二,成绩特差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智力不差于斯通;第三,斯通强调通过笔记的方式强迫自己认真听课,找到并记录教师讲解中不懂的问题,课后想法弥补。

第二轮设计:以斯通等中等智力学生的课堂笔记为基础,形成3种学生课堂笔记范例。

基于设计的研究

基于设计的研究

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育心理学被认为 无法产生有用知识
研究范式的转变 新的研究方法:基于设计的研究
(2)研究者的理论与实践
– 孕育:皮亚杰的“临床访谈法”、维果斯基的 “发生历史方法”、杜威的“实用主义方法”。
– 基于设计的研究( Design-Based Research)最 初缘起于教育心理学领域内的设计实验。 – 其诞生与教育心理与认知科学领域内两位学者 有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著名教育心 理学家安· 布朗( Ann Brown) 和西北大学的知名 认知科学家阿伦· 柯林斯( Allan Collins)。
– 从教学实验到设计实验
• 安· 布朗(Ann Brown)和“促进学习者 共同体项目” • 阿伦· 柯林斯(Allan Collins)建立面向革新 的设计理论
Collins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丰富“ 基于设计的研究”,诞生标志: 《迈向一门设计的科学》 初步提出 1992年 互惠式教学 促进学习者共同体 FCL 探索新的研究方法
习环境来说本质上是一种干预。 ( 2 ) 迭代循环与过程导向:研究是设计、实施、评价、再设 计、理论形成等环节多次迭代循环的过程,它聚焦于学习的 理解和设计的提升,避免输入—输出的认知分析黑箱模式。
( 3 ) 实用主义与效用导向:衡量一个设计的价值部分在于看
它对使用者在现实情境中的实践性。
( 4 ) 贯一性与理论导向:设计是理论驱动的,在相关研究、 理论和实践之间是贯一的,设计的实地检验同时有助于
– 《EducationalTechnology》2005第1期
都陆续用整期刊登设计研究的论文。另外, 如Richey、Klein & Nelson (2004) 以及Akker、Branch、Gustafson、Nieveen & Plomp( 1999) 也发表了相关 文章。

行动研究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区别

行动研究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区别

Design-based research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being just a fancy name for action research.基于设计的研究最接近于行动研究。

二者都可以说是面向实践的、具有强烈实践特色的应用研究;两种研究范式都强调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意愿和实际目标对研究程序、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调整。

二者都是由对问题的诊断开始,但是问题的清晰度和抽象水平、问题是在研究过程的开始是抽象的还是在研究过程结束的时候是抽象的?在基于设计的研究中,问题一开始就是抽象的、清晰的;而在行动研究中,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议:理想的是在一开始就有比较高水平的问题抽象;而通常的情况是问题是以一种情景化方式来确定。

但是,基于设计的研究与行动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区别:第一、行动研究通常是以一线实践者的参与为特色,以解决实践问题为目标的。

两种研究途径都强调问题解决;两种研究途径都依赖于对理论概念和其他情景的反思与概括;在行动研究中,研究团队成员中实践者是至关重要的。

而基于设计的研究并不一定突出实践者的参与。

第二、行动研究追求的是实践问题的解决。

而基于设计的研究尽管也追求现实问题的解决,但是它同时有比较强烈和明显的理论追求和技术手段。

第三、行动研究是基于设计的研究与具体实践活动之间的桥梁。

在相关的研究范式中,实验研究最规范、严谨,其次是基于设计的研究,再次是行动研究。

这也就是“系统”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理论的作用。

在行动研究中,是否预先需要一个理论还存在争议;而在基于设计的研究中,理论观点并不是开始一个研究过程的前提条件,理论观点通常出现在设计过程中;第五、用户的作用:在行动研究中,永远都有一个用户(实践者);在基于设计的研究中,既可以有一个现有的用户(为具体的组织情景进行系统设计),也可以是假设的用户。

此外,重复、循环和反复在行动研究与基于设计的研究中都倍受重视,但是总体来说,它们在基于设计的研究中比在行动研究中更为频繁。

教育行动研究法名词解释

教育行动研究法名词解释

教育行动研究法名词解释教育行动研究(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EAR)是指一种通过学校或课堂实践来进行教育研究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探究教育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

该方法通过研究者和从业者的合作来实现教育改革的目的。

下面将基于该方法的名词解释来进行分步骤的阐述。

1. 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以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育研究。

它是一种涵盖着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评估体系、学生人群以及学校运作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 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指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入观察与研究,来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

在研究问题过程中,需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内容、范围和深度,以确定研究的重点,并为后续的实践和研究提供指导。

3. 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指在研究问题基础上,通过分析问题根源及相关环境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研究方案可包含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如课程改进方案、师资培训计划、学生管理方案等,以促进实践教育改革。

4. 实践过程实践过程是指在研究方案指导下的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包括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评估学习效果等。

实践过程旨在通过实践探索、试错与修正等方法,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5. 总结评估总结评估是指对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估,根据实践过程与成果的实际效益对研究方案的理论和实践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并找出所产生的变化和意义。

以上是围绕“教育行动研究法名词解释”进行的一篇文章。

教育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尤其强调了实践与反思的紧密联系,促进了真正改进教育的目的。

第七章教育设计研究EDR

第七章教育设计研究EDR

第七章教育设计研究(EDR)返回测验列表大项 1 of 3 - 10.0 得分题目 1 of 7 10.0 得分1、下面哪项不是EDR的别称()A.基于设计的研究B.发展研究C.形成性评价D.设计研究答案关键: C大项 2 of 3 - 二、填空题40.0 得分题目 2 of 7 20.0 得分1、EDR的全称是,又称为,或。

答案关键: 教育设计研究(Education Design Research)|教育设计研究|Education Design Research,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 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题目 3 of 7 20.0 得分2、基于设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92年和,他们在文章中最早使用了术语。

答案关键: Brown, Collins, 设计实验大项 3 of 3 - 三、简答题50.0 得分题目 4 of 7 14.0 得分1、EDR与一般的学术研究方法具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参考简短答案:答题要点:1、研究目的的双重性;2、研究情境的自然性;3、研究人员的多元性;4、研究方法的整合性;5、研究过程的形成性;6、研究结论的推广性。

EDR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一情境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普遍意义的教学问题。

题目 5 of 7 14.0 得分2、EDR与行动研究有何区别?参考简短答案:答题要点:(1)目的不同:EDR旨在解决实践问题并促进理论发展;行动研究旨在解决实践问题。

(2)情境不同:EDR 强调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可以是当事人的,也可以不是);行动研究是在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中。

(3)研究主体不同:EDR研究主体是研究者、管理者和实践者;而行动研究的研究主体是实践工作者。

(4)研究的应用者:EDR应用者是一线教师;行动研究的应用者是行动研究者。

管理科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

管理科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

管理科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管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探讨和研究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管理科学的研究中,有着不同的范式和方法,这些方法多种多样,但都以数据和实证研究为基础。

一种常见的管理科学研究范式是基于定性研究方法的。

这种范式将重点放在对人类行为和组织文化等非量化因素的研究上。

研究者通过访谈、观察和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了解组织内部的现象和关系。

例如,一位研究员可能会通过观察和深度访谈来了解某个公司的文化特征和员工之间的互动方式。

这种定性研究方法提供了质性的数据,有助于理解组织内部的动态和变化。

另一种研究范式是基于定量研究方法的。

这种范式以统计数据和量化分析为基础,通过收集数据来验证理论和假设。

研究者会利用问卷调查、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特定问题进行量化研究。

例如,一位研究员可能会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员工对于公司新政策的接受程度。

这种定量研究方法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帮助研究者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推断。

除了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管理科学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研究范式。

比如,行动研究是一种基于参与性方法的研究范式,它强调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研究者会与组织内部的参与者一起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际实施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计算机模拟和系统动力学也是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和模拟实验来研究组织系统的行为和演化规律。

研究者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的策略和决策,预测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总的来说,管理科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多样,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

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可以提供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而行动研究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则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管理科学的研究都需要严格的理论支持和实证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科学研究可以为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设计研究”纷杂概念的界定及与相关方法的比较

“设计研究”纷杂概念的界定及与相关方法的比较

“设计研究”纷杂概念的界定及与相关方法的比较设计研究(DBR)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正在兴起的一种研究新范式,近年其思想陆续被引入国内教育技术学界,掀起了研究和讨论热潮。

从它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最早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学习科学研究领域。

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反对传统基于实验室的学习研究范式,认为这些研究剥离了真实情境很难迁移到现实的学习中。

因而,他们开始走出实验室,转而关注在自然场景中进行学习环境的革新设计,并对发生其中的学习作出阐释。

它的目的非常明确:聚焦学习、革新实践,产生“可用的”设计知识。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学习科学的兴起,设计研究逐渐发展成为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

由此同时,这些领域研究者基于各自不同的研究背景产生了关于“设计研究”的纷杂术语以及多元的定义。

鉴于此,本文将基于“设计研究”兴起的源头——学习研究为原初视角对这些纷杂术语和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相关方法进行比较,以帮助大家真正理解并走进“设计研究”。

一、设计研究的术语界定1设计研究纷杂的术语在教育领域,与设计或发展研究相关的术语林林总总,目前来看,主要可归为以下两类:一是在学习科学领域,人们最早使用了这种被称作“设计科学”的研究方法论。

此类带“设计”的称谓有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简称DBR),最初被称为“设计实验”(design experiments),后又有人称作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或design study)。

这些与“设计”相关的术语逐渐从聚焦学习研究的学习科学研究共同体中逐渐扩展到教育技术等其他教育领域。

二是在课程与教学、媒体与技术、教师教育等领域,人们使用了与“发展”相关的术语。

如发展研究(development research)、发展性研究(developmental research)。

此外还有教学设计学者使用的形成性研究(formative research)等术语。

(20)--第十章教育行动研究评价检测参考答案

(20)--第十章教育行动研究评价检测参考答案

第十章教育行动研究【评价检测】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行动研究简要的发展历程。

(1)“行动研究”这个术语源自美国。

1930年代,时任美国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的科利尔(J.Collier)为探讨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关系的方案,让局外人士参与到研究过程,与他和他的同事合作,他称这种方式为“行动研究”。

(2)最早对行动研究进行比较系统阐述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他在1940年代的著作中系统阐发了行动研究的概念、目的、方法和步骤。

(3)1950年代,行动研究的思想被广泛介绍到教育领域,“教育行动研究”在美国风靡一时。

(4)1970年代以后,行动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英国,斯腾豪斯(L.Stenhouse)于1970年代中期提出的“教师即研究者”和“研究成为教学的基础”的思想为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背景;在美国,施瓦布(J.J.Schwab)1970年代提出课程探究的“实践模式”的思想。

(5)舍恩(D.Schon)1980年代提出的“反思的实践者”思想,也为行动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1980年代以来,受德国哈贝马斯(Herbemas)提出的“批评的社会科学”思想的启发,以英国的卡尔(F.Carr)等人为主要代表提出的“批判的教育学”的思想,促进了行动研究的发展;最近几十年来关于教师的“个人知识”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行动研究的理解。

(6)行动研究在中国引起重视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

自此,人们开始日常地谈论行动研究,不少研究者和小学教师也纷纷从事行动研究,比较典型的包括上海的“经验筛选法”、“大学-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北京的“行动研究课程”,等等。

其中,“经验筛选法”借鉴了行动研究的“反馈机制”并以“假设-检验”模式改造行动研究法;“大学-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强调“从调查学校历史实践与现实状况入手”;“行动研究课程”则明显地具有“课程行动研究”特色。

关于小课题研究几点思考

关于小课题研究几点思考
面议论多——科学方法少; • 提出原则多——可操作的少;提
出误区多——解决办法少; • 名词概念多——问题解决少;引
用他人多——注明出处少; • 介绍别人多——自己观点少;提
出模型多——能实现的少。
(引自黄荣怀《教育技术学中的研究方法》)
/sundae_meng
的结论 结论归因不当:多变量控制不当 统计方法不当:以均值、总分来说明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
的成绩好差,忽略均值差异要学会用标准差、均值差异 分析方法单一化:过于注重定量分析,或者过度依赖质性分
析数据,忽视两者的结合
/sundae_meng
选题三忌、三要: 忌高(目标过高,口号式),要实(切实 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忌大(针对性不强),要小(宜深入) 忌全(囊括一切,全方位出击),要精 (以小见大,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
关于小课题研究 的几点思考
/sundae_meng
一、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规范性
课题表述的规范性 研究过程的规范性 研究方法的规范性 研究结果的规范性
/sundae_meng
常用教育科研方法
主要环节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组、控制组,自变量、因变 量)——实施实验过程——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统计分 析——验证假设
/sundae_meng
(4)基于设计的研究 教育研究的新取向:自然情境下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为了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管 理者、研究者、实践者和设计者等共同努力,在真 实自然的情境下,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和综合运用 多种研究方法,根据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 直至排除所有的缺陷,形成可靠而有效的设计,进 而实现理论和实践双重发展的新兴研究范式,其研 究的核心要素是教育干预的设计、实施、评价和完 善。

教育的行动研究法名词解释

教育的行动研究法名词解释

教育的行动研究法名词解释教育的行动研究法(Action Research in Education)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研究方法,以教师和学生为研究主体,通过实地行动和反思来改善教育实践。

行动研究侧重于解决具体问题,促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政策的增效与改进。

一、行动研究的定义与特点行动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的实践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实施行动和不断反思,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比,行动研究更加注重解决问题,更具实践性和应用性。

行动研究的特点包括:参与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循环性和转化性。

行动研究的研究者通常是教育实践者,他们通过与学生和同事的互动合作,进行问题定义、行动计划、实施反思等一系列过程,从而实现教育实践的改进。

二、行动研究的步骤与过程行动研究通常包括问题选择、问题诊断、行动计划、实施行动、反思总结和知识转化等步骤。

1. 问题选择与诊断行动研究的第一步是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并进行问题诊断。

问题可以是教学中的困惑、学生的学习困难、教育政策的执行效果等。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确定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2. 行动计划与实施在明确问题之后,行动研究者制定行动计划,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尝试解决问题。

行动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3. 反思总结与评价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行动研究者要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

通过观察和收集数据,对教育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

这包括自主反思、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4. 知识转化与分享行动研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实践的学习,产生对教育实践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更广泛的教育实践中。

行动研究者可以将实践经验、研究结果转化为教材、教学策略、教育政策等,与其他教育者分享。

三、行动研究的应用领域行动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困难解决、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等多个方面。

1. 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技术研究中的设计科学——基于设计的研究

教育技术研究中的设计科学——基于设计的研究

教育技术研究中的设计科学——基于设计的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研究中的设计科学,它很好的结合了设计和研究,很好的兼顾了技术和理论,在国际教育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章从设计科学的发展历史出发,论述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内涵、其设计科学特征、实施的一般步骤以及与教育技术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种新兴的研究方法论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借鉴意义。

标签:设计科学;基于设计的研究;干预;教育技术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以下简称DBR)是一个国际性的前沿课题,国内学者对DBR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DBR属于设计科学的范畴,作为一种整合设计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方法论,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设计科学概述1969年西蒙在《人工科学》中,将自然科学与人工科学加以区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计科学这一门类。

他认为要研究人类,在相当大程度上就要研究设计科学,因为它不仅是技术教育的专业要素,也是每个知书识字人的核心学科。

同时指出设计科学是关于设计过程的学说体系,它在知识上是硬性的、分析的、部分可形式化的、部分经验性的、可传授的。

1994年Van Aken提出了一种更广泛的科学分类,他根据不同的研究范式,将科学分为三类:形式科学、解释科学、设计科学[1]。

形式科学几乎没有经验性元素,它们的研究范式是测试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如数学、哲学。

解释科学包括大部分的自然科学和一些社会学科,它们的研究范式是通过描述、解释现象,尽可能的预知该领域内可观察到的现象,如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

设计科学是生产知识去支持设计、产品开发、系统建构,它们研究范式是开发出明确的适应性理论去适应实践的目的,如医药学、工程学等等。

1995年March和Smith在西蒙对设计科学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科学的六个特征:设计科学研究是由研究者发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需要参与者之间的紧密协作;构造和评价是设计科学两项主要活动;通过建立行为,形成知识、使用知识、评价知识;设计科学产生四种知识:概念、结构、模型和方法;产生技术人造物;通过价值或效用来评价产品[2]。

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一、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实践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方法强调实践者在研究中的主体性,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达到对实践的深入理解和改进。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包括:
1. 实践经验为基础:行动研究法强调实践者在研究中的主体性,以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实践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2. 不断反思和调整:行动研究法要求实践者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调整,以深入理解和改进实践。

3. 研究与应用相结合:行动研究法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研究与应用相结合,注重实际效果。

二、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实验来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来探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法的特点包括:
1. 控制实验条件:实验研究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以探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 观察结果变化:实验研究法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 科学性和可重复性:实验研究法要求实验设计科学、合理,实验结果可重复验证,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三、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一种基于经验证据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方法强调客观性、可验证性和科学性。

实证研究法的特点包括:
1. 客观性:实证研究法强调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以实际数据为依据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可验证性:实证研究法要求研究结果可验证,可以通过重复实验或调查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1.行动研究的含义: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它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探索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构建理论体系、归纳规律,而在于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行动来加以解决,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现在行动研究被广泛接受的观点之一为学者卡尔与凯米斯(Carr&Kemmis,1986)所界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于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使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

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行动研究被定义为“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行动研究按照参与研究成员成分的不同,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合作模式:专家与教师一同提出问题,一同制订研究计划,共同进行研究;(2)支持模式:研究动力来自教师自己,专家作为咨询者;(3)独立模式:即研究者和实践者于一人,教师自己进行研究,不需专家的指导。

2.行动研究法的特点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征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特征如下所列。

(1)实践性。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最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法将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发展成课题,设计出解决方案,并逐个实施,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合作性。

行动研究将从事两种不同性质活动的主体——实践者与研究者结合起来,倡导教育理论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或教师群体内部的合作。

十种课题研究方法概述

十种课题研究方法概述

十种课题研究方法概述文章标题:十种研究方法概述:探索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课题引言: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科学领域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课题并做出准确的结论。

本文将概述十种常见的课题研究方法,分别探讨它们的优点、局限性以及适用的场景。

一、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一种用于控制和操作变量的方法。

它通常通过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变量的引入等方式来探索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法具有高度控制的特点,能提供可靠的实证结果。

然而,它的局限性在于实验环境常常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可能不太适用。

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通过撰写问卷,让受试者填写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受试者的态度、看法和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问卷调查法成本较低且易于分析,但是受试者的回答可能存在主观性或记忆偏差等问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会受到影响。

三、访谈法:访谈法通过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或通信设备交流,了解他们的经验、观点和意见。

访谈法可深入了解受访者的思维过程,并获取详细的信息。

然而,访谈法受制于受访者的主观意见和研究者的解释,结果可能受到双方主观因素的影响。

四、文献综述法:文献综述法通过搜集、分析和综合已有的文献,以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文献综述法可以提供广泛而全面的资讯,并帮助确定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然而,文献综述法可能受到文献选择的主观性和研究者对文献解读的偏差影响。

五、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一个或多个个案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探索其中的关键问题。

案例研究法可以提供详细的描述和解释,适用于探索复杂的现象和过程。

然而,案例研究法往往基于特定的情境,结果的可推广性和普适性可能受到限制。

六、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并与实用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达到改进现状的目的。

行动研究法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检验和验证理论,并产生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一、行动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一)兴起“行动研究”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术语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情。

“行动研究”一词有两个来源[1]:一是在1933—1945年之间,柯利尔(Coller,J.)等人在研究如何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提出的。

他们认为,研究的结果必须能为实践者服务,研究者应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

这种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被称为“行动研究”。

二是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Lewin,K.)与其学生在研究不同人种之间的人际关系、并致力于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时提出的。

他们当时与犹太人和黑人合作进行研究,非常关注社会冲突的实践背景。

这些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到研究工作中,积极地对自己的境遇进行反思,并力图改变。

1946年,勒温将这种结合了实践者智慧和能力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

他认为,行动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参与、民主、对于社会知识及社会变化的同时贡献。

他将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其中包括“计划”、“发现事实”、“监察”、“实施”、“评价”等步骤。

后来,这些步骤被其他学者明确地解释为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计划的循环。

20世纪5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考瑞(Corry,S.M.)等人正式将行动研究引入了美国教育领域,并应用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

他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一书中,对教育中的行动研究做了系统阐述。

他指出:“所有教育研究,只有由研究结果的应用者来主持,才会使研究结果不致白费;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以及家长等支持者不断检讨学校措施,才能使学校适应生活。

故上述人员必须以个别或者集体形式采取积极态度,发挥创造性思维,提出合适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且讲求研究方法,有系统地收集资料,以确定新措施的效果,这种方法便叫做‘行动研究”。

自此,行动研究在美国教育实践中产生广泛的影响,被专家和教师广泛运用于解决课程编制和教师业务提高等问题。

基于设计的研究_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基于设计的研究_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2007年第10期(总第174期)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张文兰,刘俊生(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基于设计的研究通过为特定的场合设计学习环境,采用“逐步完善”的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

基于设计的研究因其独特的研究理念和操作方法成为国外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关注点。

本文通过对教育技术学几种研究范式的回顾,主要分析了作为一种新的综合研究范式———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内涵、特征及其研究过程,并进一步指出了基于设计的研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价值及实际研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研究方法;研究范式;教育技术研究[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基于设计的研究是近几年国外教育技术界比较流行的一个术语,有人将其看作一种研究方法,有人将其称为一种研究取向,还有人将其视为一种研究范式。

如果从研究方法论的层面考虑,根据低层方法论是高层方法论的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将基于设计的研究视为一种研究方法或研究取向完全合理,但是通过对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论的考察,我们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称谓更为贴切。

目前,国外已有不少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典型案例,如哈佛大学的“RiverRity”项目,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开发探究型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课程;加拿大Athabasca大学的“CallCentreInnovation”项目,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增强了远程教育中师生间的人际交互。

而国内目前尚无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仍是一个非常薄弱或空白的领域。

国外对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实践表明,该研究范式将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取向。

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研究范式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为获取研究对象的数据信息而采用的手段与途径,研究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组合运用逻辑,研究范式是研究共同体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遵循的模式与框架。

自然科学是“求真”的科学,研究范式是替代性的,例如遵循了日心说的研究范式就必须否认地心说的研究范式,两者只能取其一;而人文科学是“求优”的科学,研究范式是累积性的,不存在绝对的对错,因此在认同建构主义的同时,也不能否认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只是它们在不同的场合有着各自的优势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sign-based research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being just a fancy name for action research.基于设计的研究最接近于行动研究。

二者都可以说是面向实践的、具有强烈实践特色的应用研究;两种研究范式都强调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意愿和实际目标对研究程序、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调整。

二者都是由对问题的诊断开始,但是问题的清晰度和抽象水平、问题是在研究过程的开始是抽象的还是在研究过程结束的时候是抽象的?在基于设计的研究中,问题一开始就是抽象的、清晰的;而在行动研究中,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议:理想的是在一开始就有比较高水平的问题抽象;而通常的情况是问题是以一种情景化方式来确定。

但是,基于设计的研究与行动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区别:第一、行动研究通常是以一线实践者的参与为特色,以解决实践问题为目标的。

两种研究途径都强调问题解决;两种研究途径都依赖于对理论概念和其他情景的反思与概括;在行动研究中,研究团队成员中实践者是至关重要的。

而基于设计的研究并不一定突出实践者的参与。

第二、行动研究追求的是实践问题的解决。

而基于设计的研究尽管也追求现实问题的解决,但是它同时有比较强烈和明显的理论追求和技术手段。

第三、行动研究是基于设计的研究与具体实践活动之间的桥梁。

在相关的研究范式中,实验研究最规范、严谨,其次是基于设计的研究,再次是行动研究。

这也就是“系统”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理论的作用。

在行动研究中,是否预先需要一个理论还存在争议;而在基于设计的研究中,理论观点并不是开始一个研究过程的前提条件,理论观点通常出现在设计过程中;第五、用户的作用:在行动研究中,永远都有一个用户(实践者);在基于设计的研究中,既可以有一个现有的用户(为具体的组织情景进行系统设计),也可以是假设的用户。

此外,重复、循环和反复在行动研究与基于设计的研究中都倍受重视,但是总体来说,它们在基于设计的研究中比在行动研究中更为频繁。

什么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一、行动研究法概述(一)行动研究概念介绍1、教育学家的定义库尔勒·勒温: 行动研究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

凯米斯: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加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2、综合定义一: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3、综合定义二: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4、行动研究概念注释* 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

* 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

* 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

就是活生生的课堂。

* 行动研究计划具有发展性,开展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为行动研究增添了新质。

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起来,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依托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二)行动研究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1.行动研究的类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

分为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

2.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

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

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

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

具体表现为:* 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 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学校管理评价;* 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三)行动研究的特点1、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主体:教师。

强调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3、研究方式:强调教师与专家相结合。

开展群体教科研。

协同攻关、共同研究。

4、研究程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

5、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

6、价值评估:重在应用推广。

重在实效。

7、样本小,个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鉴。

8、研究性质:属于应用研究。

强调自我反思。

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集各种研究方法于一体。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典型就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

9、研究策略:边教学边研究。

理论与实践间地有效转换。

因枝振叶、沿波溯源、探骊得珠。

10、研究问题:直接性(师生同步学习);特殊性(冷中求热、热中求冷:记忆、背诵、技能训练);微观性(开口要小、挖掘要深)。

11、研究环境:课堂。

(广义:学校、家庭、社会)但要以学校课堂作为统摄研究全过程的枢纽。

二、行动研究的一般操作步骤和程序要点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一)四环节(四阶段)模式: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

1.计划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

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

"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一、二步行动。

2.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

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

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3.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

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

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

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录像、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4.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

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二)六步骤模式具体步骤为: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

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

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

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

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

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

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三)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1、确立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课题。

要求:开口要小、开掘要深。

2、查阅文献: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3、制定方案:标题、绪论、目的、假设、对象(范围)、方法(步骤)、资料(信息)、物质保障(经费、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等)、时间、参加人员及能力分析人员分工等。

4、实施行动:(1)假设的设立及验证。

借鉴应用实验假说。

教育研究的假设有别于自然科学实验假设的设立,不能通过科学观察和实验直接进行观测。

(2)研究措施与资料(信觯┑氖占⒋怼⒆酆稀9鄄臁⑽示怼⒌鞑椤⑹笛椤?/DIV> (3)及时反馈、多方反思、不断校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