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word教案文档:聚落的形成

合集下载

聚落形成的地理背景教案

聚落形成的地理背景教案

聚落形成是一项重要的地理学问题,它涉及到人类社会演化、城市和村庄的形成以及地理景观的演变等多方面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聚落形成的地理背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本文将从聚落形成的概念、地理背景以及教学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

一、聚落形成的概念聚落是指一定数量的人群在一定区域内聚居形成的地方,其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聚落形成具有不同的规律和方式,可以按照发展阶段划分为原始社会聚落、古代城邦、中世纪城镇以及现代城市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聚落形成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聚落形成的地理背景聚落形成的地理背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城市和村庄的演化过程,掌握城市化和乡村发展的规律,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地理因素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以下是聚落形成的地理背景的几个主要方面内容:1、区位因素聚落的位置和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

水源、交通、土地肥沃、气候等因素决定了聚落的位置和规模。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实地调查或者照片等方式来展示不同地理条件下的聚落形成情况,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环境对聚落形成的影响和作用。

2、资源因素聚落形成与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密不可分。

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类型和方向,进而影响了聚落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例说明资源对聚落形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交通因素交通条件是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交通状况对人和物的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了聚落的交流和联系程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交通条件及其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4、文化因素不同文化对聚落形成和发展方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化的多元性是形成不同聚落类型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历史文化遗产的介绍和当地文化传统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文化对聚落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影响。

高中地理教案:聚落的形成2篇

高中地理教案:聚落的形成2篇

高中地理教案:聚落的形成高中地理教案:聚落的形成精选2篇(一)教案:聚落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聚落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聚落形成的条件和过程;3. 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聚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教学内容:1. 聚落的定义和作用;2. 聚落形成的条件和过程;3. 不同类型的聚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等素材,让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类会聚居在一起?聚落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聚落的定义和作用:聚落是指一定范围内有集中分布的人类住房,并形成经济与文化交往的地方。

聚落有助于人类互助合作,促进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2. 聚落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聚落形成的条件包括水源、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等。

聚落的形成过程一般经历“创业阶段、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和衰退阶段”。

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1. 农业聚落:例如农村村庄。

原因:农村村庄的形成源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主要集中在农田周围,便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

特点:农业聚落向外延伸,村庄规模较大,以农田为中心发展。

2. 工业聚落:例如工业城市。

原因:工业聚落的形成源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形成于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

特点:工业聚落向外扩展,城市规模庞大,以工厂为中心发展。

四、小结与讨论(10分钟)小结聚落的形成条件和过程,总结不同类型聚落的原因和特点。

然后,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你能发现哪些类型的聚落?为什么人们选择在那里聚居?聚落的形成对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五、拓展练习(10分钟)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选择一个具体的聚落进行深入了解,并制作一份调查报告。

报告中要包括聚落的类型、形成原因、特点等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拓展练习的调查报告,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内容。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教案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教案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2.掌握聚落与区位、区域的关系。

3.理解聚落的类型和分布。

4.掌握聚落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聚落的关注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尊重现实生活及环境、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2.聚落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1.聚落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2.聚落的发展和演变。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1.通过呈现具体的场景和实物等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问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研究现象的兴趣。

2.通过比较、归纳与概括等分析方法,获得概括规律的能力。

课堂讲解法1.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并提问解答。

2.有针对性的引导分析讨论,认真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聚落的概念和类型1.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聚落的概念。

2.分组讨论,学生自主探讨聚落的类型和特点,并做出分类表格。

3.教师课堂讲解,对聚落的类型和特点进行概括。

第二步:聚落的形成和演变过程1.通过地图、实物等方式,呈现聚落的分布和区位。

2.引导学生讨论聚落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并做出分类表格。

3.教师讲解聚落的演变,介绍聚落由单个村庄到现在的城镇聚落演变。

第三步:聚落发展与区位、区域的关系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聚落的区位和区域的联系。

2.课堂分析不同区域的人口流动,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3.教师讲解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对聚落的发展形成影响。

第四步:课堂小结1.教师复习并概括课堂内容。

2.学生反思总结,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解答。

3.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激励和引导的作用下,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掌握聚落的概念、类型与分布规律。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地理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地理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晓聚落的概念和分类;2.学习聚落形成的原因、演变历程和发展模式;3.熟悉聚落的布局和结构特征,理解聚落的功能和影响。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聚落形成的原因、演变历程和发展模式;2.能够识别出不同类型的聚落;3.能够解释聚落的战略地位、聚落结构和影响。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好地理、关注生活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人类居住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聚落聚落是指人类为了生存需要,通过自愿或被迫的形式,集中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互相勾连和相互作用的社会群体,是人类在地球上的主要居住形态。

聚落可以是村庄、城镇、城市或是大都市。

2. 聚落的分类聚落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三种:1.按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程度分类:根据聚落的人口规模和发展程度,可以分为村庄、城镇和城市等不同类型;2.按地理位置分类:根据聚落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陆地聚落和海洋聚落两类;3.按功能分类:根据聚落的功能,可以分为居住型、工业型、商业型等不同类型。

3. 聚落的形成原因人类建立聚落有多种原因,主要有:1.生计需要:考虑到生存问题,人类会集中在一起,如集中种植、集中打猎、集中捕鱼等;2.文化需求:考虑到文化需求,人类会在相互交流中建立聚落,如为了宗教信仰或文化交流等;3.保护需求:考虑到自身安全,人类会建立聚落,如为了在固定场所活动和保护自身免受天灾人祸。

4. 聚落的演变历程和发展模式聚落的演变历程和发展模式有如下几种:1.资源利用型聚落:即为了满足需要而集中在一起生活,交换资源和信息;2.交通型聚落:即为了方便交通和交换而集中在一起;3.沿海型聚落:即为了方便海上交通和贸易而集中在沿海地区;4.历史性文化型聚落:即为了宗教、文化和历史等多种因素集中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文化和风貌;5.军事型聚落:即为了军事需要而建立的聚落。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集体备课(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集体备课(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交通
特点
人口
分布
建筑
特点
生产
活动
城市
乡村
【引导】城市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发展空间,然而城市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你听到看到的,说说城市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承转】聚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读课本P52页图,思考:
①村庄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它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D.当地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5、将下列不同地区与建筑物对应连线。
A.东南亚 ①竹楼
B.陕北 ②冰屋
C.西双版纳 ③四合院
D.内蒙古 ④土楼
E.北极 ⑤高脚屋
F.北京 ⑥窑洞
G.福建客家 ⑦蒙古包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概括本节知识要点: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
两者的差别;
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分析】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场所。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提问】请几位同学说说你到过哪个城市,它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而乡村呢?
【幻灯片】城乡对比图,思考:什么是城市?什么是乡村?完成下表:
3、多媒体辅助教学
主 备
补备
师生活动
师生活动
师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在农村,有的人居住在城市,请同学们说说农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不同?
一、聚落的形态

高中地理聚落教案

高中地理聚落教案

高中地理聚落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和形成机制;•掌握聚落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特点;•能够分析聚落的发展与变化。

2. 教学内容2.1 聚落的概念和类型2.1.1 聚落的定义聚落是指人们集中居住的区域,包括城市、镇、村等地方。

聚落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区域。

2.1.2 聚落的类型聚落按规模可分为城市、镇、村庄;按功能可分为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等;按区位可分为沿海城市、内陆城市等。

2.2 聚落的形成机制2.2.1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地质等自然地理条件对聚落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2 社会经济条件聚落的形成与社会经济条件息息相关。

如农村地区会因耕地使用时间的延长、交通变化等因素而形成新的聚落;而经济发达地区则可能演变成大城市。

2.3 聚落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特点2.3.1 空间结构聚落的空间结构包括空间形态、分布、密度等特征。

2.3.2 功能特点聚落的功能特点涵盖生产、生活、文化等多个方面。

2.4 聚落的发展与变化2.4.1 聚落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聚落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加。

2.4.2 聚落的变化聚落的变化同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城镇化、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等。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聚落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4. 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通过指定一个城市或者村庄,让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地理研究中的聚落。

4.2 讲授(30分钟)通过开豁课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形成机制以及空间结构和功能特点等知识。

4.3 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现代聚落的特征,如城市、社区等,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

教师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信息筛选和知识交流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学术素养。

4.4 练习(2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课堂案例中的聚落。

4.5 拓展(10分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聚落实例,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

高二地理教案:《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相关素材》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教案:《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相关素材》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教案:《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相关素材》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method!高二地理教案:《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相关素材》教学设计浅谈城市的起源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人类最初是没有城市的,在部落与部落之间不断的思想交流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交易市场。

聚落形成与人类生存教案

聚落形成与人类生存教案

聚落形成与人类生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作用;2.掌握聚落形成的几种方式,并了解每种方式的优缺点;3.认识人类生存与聚落的关系,思考聚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聚落的概念及作用2.聚落的形成原因3.聚落的分类及其优缺点4.人类生存与聚落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述,引导学生进入关于人类社会的探究。

2.知识点1:聚落的概念及作用1)定义:聚落指一定数量的居民居住在具有完整内部结构的区域内,并形成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的地方。

2)作用: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具有以下作用:①社会作用:提供社会交往场所和交流渠道;②生产作用:在固定区域内从事耕作、畜牧、渔业等聚居产业;③防御作用:形成天然屏障,能够抵御外敌入侵;④文化作用: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

3.知识点2:聚落的形成原因1)环境因素:水源、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居住和生产方式。

2)生产力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从游牧生存方式转变为聚居生存方式。

3)互动因素:人类在时空范围内相互交流,形成经济、文化、政治上的互动,促进了聚落的形成。

4.知识点3:聚落的分类及其优缺点1)村落形成方式:由于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们聚居在村庄进行耕作、畜牧。

优点:聚落稳定,交流便捷。

缺点:发展受限,交通不便。

2)城市形成方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人们聚居在城市中。

优点:发展潜力大,文化交流广泛。

缺点:发展不稳定,人口过于密集。

3)集镇形成方式:在商贸经济的影响下,商家为了方便贸易往来,而形成的聚落。

优点:交流捷,商旅繁荣。

缺点:经济单一,发展受限。

4)边境形成方式:由于安全因素,人们在边界处聚落。

优点:防御作用强,商贸交流较为频繁。

缺点:交通不便,发展受限。

5.知识点4:人类生存与聚落的关系1)聚落促进人类生存:聚落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物质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使得人类能够依托聚落发展生产力。

高中地理《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地理《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聚落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2、了解城市聚落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3、通过比较分析,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各自的特点本讲重点:1.影响聚落形成的环境因素2.聚落和环境之间的关系2.城市的形成本讲难点:城市的发展知识结构聚乡村聚落及其分布的特点落聚落的形成城市聚落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形成世界城市发展的主要阶段与城市的发展发中国城市发展历程的主要特点展第一课时一、聚落的概念与分类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

(一)聚落1.概念:2.类型和概念:(1)乡村(2)城市3.乡村聚落特点① 分为和两类② 规模、功能、对的依赖程度、流动性较③乡村聚落与周围的关系极为密切,如(二)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2.乡村聚落形态: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北方聚落系统南方聚落系统西部聚落系统住宅形式多平房,住宅有院落多斜顶,房前屋后都是农田或菜地帐幕式住宅规模、密度大型聚落、密度较小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小型聚落、密度最小聚落形式团状聚落团状、带状各占一定比例散居、流动性村落农业生产旱作为主水田为主灌溉农业、草场牧业、高寒农牧业自然环境特征平原地区、河网较稀平原、丘陵地区、河网较密干旱、半干旱地区第二课时(三)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城市特点:(1)以人为主体(非农业人口居住地)(2)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如高度集中。

(3)城市拥有雄厚的基础和大批。

(4)是一定范围内、、、、中心。

(5)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2.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的标志。

城市的形成条件(补充):(1)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2)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3.城市的功能城市的功能也就是城市的作用,前面已经涉及到了,(请同学思考后回答),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阶段,城市的功能各不相同,功能也是城市形成的原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教案:聚落的形成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高中地理教案:聚落的形成
[学习要求]
知识目标:
1.理解聚落的概念及分类
2.分析乡村、城市的起源和条件
3.理解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能力目标: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聚落形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德育目标:
通过聚落的形成,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
[教学重点]乡村的形成和城市的起源
[教学难点]聚落的概念
[教具]电脑多媒体
[课型]新授课
[教法]图例分析引导法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

居住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与人类获取食物的历史同样久远。

人类聚居(集中居住在某一区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整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新授]
一、聚落及其分类
[结合图片聚落,理解聚落的定义及分类]
1.聚落房屋建筑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2.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过去我国乡村居民几乎全是农民,所以乡村又称农村。

乡村
城市
人口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规模
较小
较大
联系
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
3.研究意义
聚落,尤其是城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自然对人类社会反馈的区域。

聚落是人类适应、
利用自然的产物。

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它的形式与规模,既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也要有利于生产和生活。

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聚落也是重要的文化景观。

它是人类的居住活动所创造的最为典型的人文环境。

聚落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形成的,作为人文环境的聚落,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也受到风俗、文化等人文因素的控制与作用,如西方乡村聚落景观与东方不同,同属工业社会的西欧与北美,其城市景观也不相同。

聚落的形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规划、建设并管理好聚居环境。

二、聚落的形成
〔一〕乡村的形成:
1.聚居是人类的本性和需求
乡村聚落的形成首先是人类聚居的本性和需求。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

在人类早期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人们发现共同生活在一起,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开展互助合作,更好地实现防御、繁衍、获取资源等方面的目的,由此形成聚居。

人类聚居的发展是和人类生存进化分不开的,是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并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结果。

从穴居野外到筑室成居,人类经历了百万年的漫长过程。

2.形成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分工是指原始畜牧业、农业先后起源。

第一次大分工后,人类社会进入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

3.乡村的发展
聚居→穴居和逐水草而居→分散的乡村聚落(半固定)→固定的乡村→聚落(定居地)
其中,农业生产水平逐渐提高,使乡村聚落由分散、半固定形式,逐渐稳定,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

4.地理环境对乡村形态的影响
村落的形态各异,不管是带状村落,还是多边形村落,都是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乡村的形态,能反映地理环境的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也必然造成聚落形态的差异,这体现聚落的环境适应性。

圆形或多边形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流较少、平原面积大、地形完整、开阔和平坦。

这样的自然环境,一般在以水源、交通路口等中心地带易形成乡村聚落。

带状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
〔二〕城市的起源:乡村→集市→城市
1.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
a.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剩余产品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城市出现之前,人类农业生产才起步,耕作方式落后,属迁移农业,所以乡村形成,只能是半固定的原始棚舍。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固定乡村的同时,农业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这就是说,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与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所以说,城市与定居农
业也是同时出现。

b.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了非农业人口和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进而出现商品交换和集散的场所──集市,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地域的进一步扩大,集市就有可能进一步演变为城市。

2.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读课本图6.4思考:
a.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出现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中美洲等地。


b.第一批城市出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中低纬度地区,光热条件好,大河冲积平原,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自古以来,这些地方,农业耕作业发展十分理想,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世界早期城市临河分布,也是因为用水、运输方便。


c.古城市的分布与古文明的联系?(古城市的出现是古代文明的一种象征。

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也就是人类古文明起源的地区。

)3.古代城市的发展受农业自然经济的限制
读图6.6,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废墟,为什么不能延续到今天?古代城市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古代城市的发展水平一直很低。

同时摩亨佐·达罗的消失,也意味着环境的变味,人类曾经在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地区创造了灿烂的古文明,可是人类在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中毁坏了天
然的生态系统,使之荒漠化,同时也使古文明在此消失。

小结
一、聚落
1.概念
2.分类:乡村与城市
二、聚落的形成
1.乡村形成的原因
(1)人类聚居的本性和需求
(2)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
(3)乡村的发展
(4)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的起源
(1)城市出现必备的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的分工
(2)世界早期城市的分布
课后思考
1.讨论我国南、北方乡村景观的形态差异及其原因。

2.讨论早期城市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课堂巩固]
单项选择题
1.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错误叙述是()
a.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
b.城市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d.乡村和城市是同时出现的
2.关于乡村聚落的正确叙述是()
a.世界上开始有了人类就出现了乡村
b.世界上开始出现畜牧业就出现了乡村c.最初的村落是半固定的、分散的
d、村落的形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不大
3.关于村落的形成与地区环境的关系的正确选项是()
a.平原地区的乡村,平面形态多呈圆形和不规则的多边形b.沿河谷分布的乡村,平面形态多块状
c.平原地区的乡村,因自然条件相对均一,平面形态多点状
d.黄土高原上的乡村多为带状平面形态
4.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其原因是()
a、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条件
b、暖湿的气候,密集的人口
c、丰富的矿产,先进的技术
d、便捷的交通,悠久的历史
5.世界上首批城市多数诞生在()
a.河流中上游山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
c.中低纬度和沿海
d.资源丰富的内陆
6.关于城市和乡村景观差别的错误叙述是()a.城市建筑密度大,乡村建筑密度小
b.城市建筑高大,乡村建筑低矮
c.城市道路纵横交错,乡村道路四通八达
d.城市人口多,乡村人口少
(答案:d c a a b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