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球囊治疗DEnovo病变3例PPT课件
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及护理常规 ppt课件
变化 降低 升高 升高 降低 降低 增加 增加 下降
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及护理
24
常规 ppt课件
动脉血压波形Aortic Pressure Waveform
120 mm Hg
100
80
重脉切迹 平均压
心脏收 缩
心脏舒张
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及护理 常规 ppt课件
收缩压 脉搏压 舒张压
25
并从球囊腔内取出单向活瓣,将球囊腔的连接部分与反搏 控制器的管道相连;最后将导管上起固定作用的小把手缝 在病人的腿上;开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及护理
31
常规 ppt课件
位置:
气囊位于左锁骨下动 脉开口以下1-2cm和肾动 脉开口之间的降主动脉 内.
确定位置:
可通过胸部X光片观 察导管尖端是否位于第 2-3肋间.
• 增加心输出量
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及护理
16
常规 ppt课件
应用IABP的最终结果
• 左室收缩压和射血阻力降低约10-20% • 左心室舒张末容量下降20% • 心排量增加0.5升/分/平方米
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及护理
17
常规 ppt课件
气囊充气、放气,如何感知?
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及护理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IABP的基本知识
• 一、IABP的原理 • 二、操作及抗凝 • 三、适应症 • 四、禁忌症 • 五、并发症 • 六、IABP撤离 • 七、行IABP失败的原因及辅助IABP的其它
措施
主动脉球囊反搏的工作原理及护理
5
常规 ppt课件
(完整)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IABP工作原理
反搏时气囊导管的尖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分叉 口下端降主动脉内,心脏开始舒张的瞬间气囊 充气膨胀,使小部分血液流向下肢及肾脏,而 大部分血液流向大脑、冠脉及上肢,增加大脑、 冠脉重要器官的灌注。在等容收缩期主动脉瓣 开放前瞬间气囊收缩,使主动脉压力下降,左 室射血阻力降低,后负荷减轻,降低左室收缩 压,减少左室收缩时作功,心脏耗氧减少,心 排增加
有反搏 收缩压
有反搏 舒张末压
© Datascope Corp.
时相错位 - 充气过晚
球囊于主动脉瓣关闭后较晚充气 波形特点:
• 球囊在V 型切口后充气 • 反搏压不足 生理效应: • 冠脉灌注不足
没反搏 收缩压
反搏压
V型切迹
有反搏 收缩压
有反搏 舒张末压
© Datascope Corp.
时相错位 - 放气过早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一项临床上极 为有用的治疗手段,其基本概念是在1953 年由 医生Kantrowitz提出来的,1968年 首次用于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救治,证实了 其临床效果。在此技术应用的早期,需要 外科医生直接切开股动脉来置入,应用受 到一定的限制。
A 后负荷降低
© Datascope Corp.
时相错位 - 充气过早
反搏压
球囊于主动脉瓣关闭前充气 波形特点:
• 球囊在V 型切口前充气 • 舒张压侵占收缩期 生理效应: • 主动脉瓣有可能过早关闭 • 有可能增加PCWP • 增加左室壁压力或后负荷 • 主动脉回流 • 增加心肌需氧
没反搏 收缩压
80年代以来,随着经皮穿刺技术的出现,
IABP植入已不再需要手术切开,成为了临
2024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课件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课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概述•IABP设备结构与功能•IABP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IABP并发症预防与处理•IABP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IABP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概述定义与原理定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通过向主动脉内插入一个可充气的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收缩期放气,以增加心脏输出量和改善组织器官灌注的辅助治疗手段。
原理在心脏舒张期,球囊充气,使主动脉内压力升高,从而增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血流灌注;在心脏收缩期,球囊放气,降低主动脉内压力,减少心脏后负荷,从而增加心脏输出量。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多次技术改进和临床验证,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现状目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心绞痛等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治疗。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适应症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适应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顽固性心绞痛经药物治疗无效;高危PCI患者的辅助治疗;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其他需要改善心脏输出量和组织器官灌注的情况。
禁忌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的周围血管病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等出血倾向;其他不适合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情况。
02IABP设备结构与功能置于降主动脉内,通过充气和放气来增加心脏输出量和改善冠状动脉血流。
主动脉内球囊用于控制球囊的充气和放气,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动脉压力波形。
控制主机用于连接主动脉内球囊和控制主机,确保充气和放气的顺利进行。
导管和连接管设备组成及作用工作原理及操作过程工作原理在心脏舒张期,球囊充气,增加主动脉内舒张压,从而提高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
在心脏收缩期前,球囊放气,降低主动脉内收缩压,减少心脏后负荷,从而增加心脏输出量。
(医学课件)球囊扩张术
治疗效果及评估指标
血管球囊扩张术
可有效改善血管狭窄引起的血流不畅,减少心绞痛等缺血症状的发生。其主要评估指标包 括心功能改善情况、再狭窄发生率等。
气道球囊扩张术
可有效改善气道狭窄引起的呼吸困难,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其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肺功能 改善情况、哮喘发作次数等。
胃肠道球囊扩张术
可有效改善胃肠道狭窄引起的进食障碍,减轻胃食管反流症状。其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胃排 空时间、反流症状减轻程度等。
将球囊放置在病变部位,缓慢扩张球囊,直 至达到预定大小。
保持扩张状态
撤出球囊
维持球囊扩张状态数分钟,以便对病变部位 造成足够的压迫。
将球囊撤出,压迫止血。
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出血
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需及时止血。
血管损伤
扩张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需立即采取相 应措施。
球囊破裂
扩张过程中球囊可能破裂,需更换球囊。
麻醉诱导和监测
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要,进行麻醉诱导,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
03
手术过程
麻醉方法选择
局部麻醉
适用于简单的球囊扩张术,但患者仍会感到不适。
全身麻醉
适用于复杂的球囊扩张术,需确保患者无痛、无意识。
手术步骤和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大小的球囊
扩张病变部位
根据病变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大小的球囊 。
禁忌症
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肝、肺、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或者合并严重的全身感 染、败血症等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球囊扩张术治疗。
02
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
1 2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饮食习惯等,以评 估手术风险。
球囊导管及护理PPT课件
正常上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下端位于肾动脉近端水平 1. 过高:影响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左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尖
端损伤主动脉内膜造成主动脉夹层。
2. 过低:影响肾动脉血流,肾动脉衰竭
常见报警及处理
触发报警
信息/问题 无触发(No Trigger)
校正IAB导管 (Check IAB Catheter)
穿刺完成后,气囊仍然滞留在鞘管内。
1. 检查IAB 导管上的标记,确保气囊完全脱离鞘管。否 则,将鞘管后退至正确位置。
2. 按压开始键重新开始反搏。
IAB 的气囊未完全打开。
1. 用针筒抽吸导管,确认血液没有通过体外导管返回。 2. 如果使用34、40 或50cc 的IAB,则用针筒向导管内充 入60cc 气体并立即抽回。 3. 如果使用25cc 的IAB,则用针筒向导管内充入50cc 气
球囊打开直径 16.3mm 17.4mm 15.0mm
可植入长度
69.85cm 72.3cm
72.3cm
© MAQUET
特殊规格的主动脉内反搏球囊
2 SENSATION 7 FR. 光纤球囊 使用于所有具备IAB治疗指征的病人,特别是较矮 的成人、妇女、糖尿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病人 1) 球囊部分真正的7Fr导管 2) 光纤技术
IAB 球 囊 导 管 部 分
主动脉内反搏球囊放置的位置
经股动脉穿刺,在病人的降主动脉处 2-3前肋间放置一条球囊反搏导管,在心脏 舒张期开始后(主动脉瓣关闭时),由主动 脉内球囊反搏泵驱动球囊充气,增加冠脉灌 注;在心脏收缩期开始前球囊被迅速排空, 降低病人心脏后负荷,减低心脏做功,减少 心肌耗氧量。
切割球囊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保护中的临床应用PPT演示课件
一位70岁男性患者,因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导致心力衰竭。经过充分准备,医生成功地为 患者实施了切割球囊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类型
预防措施
处理方成、再狭窄等。
为降低并发症风险,医生应在术前对 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球囊 类型和药物涂层;术中应精确操作, 避免损伤血管;术后应给予患者规范 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指导。
药物涂层球囊在分叉病变中的优势
降低再狭窄率
药物涂层球囊通过局部释放抗增殖药 物,有效降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 提高血管通畅率。
保护分支血管
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药物涂层球 囊能够减少对分支血管的损伤,降低 分支血管闭塞的风险。
减少并发症
相比传统支架植入术,药物涂层球囊 治疗可减少血栓形成、血管炎症等并 发症的发生。
一旦发生并发症,医生应立即采取相 应措施。对于血管破裂,应立即进行 止血和修复;对于血栓形成,可给予 溶栓药物治疗;对于再狭窄,可考虑 再次进行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等治疗 措施。同时,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未来展望与总结
切割球囊和药物涂层球囊技术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切割 球囊和药物涂层球囊的设计、材 料、制造工艺等方面将持续创新
切割球囊联合药物涂层球囊 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
管保护中汇报的人:X临XX 床应用
2024-01-10
• 引言 • 切割球囊技术原理及优势 • 药物涂层球囊技术原理及优势 • 联合应用策略及操作技巧 • 临床案例分享与讨论 • 未来展望与总结
01
引言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挑战
01
(医学课件)球囊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PPT幻灯片
多中心 Voyager 使用经验++
迂曲血管
16
多中心 Voyager 使用经验
CTO
17
多中心 Voyager 使用经验
对吻球囊术 (6F 指引导管)
18
介入治疗中球囊的作用
经典介入程序: 预扩张 支架释放 后扩张(必要时) 后扩张标准
QCA显示支架内有>30% 的残余狭窄时;
Advanced Endovascular therapy June 19-21, 2003
21
后扩张球囊的选择
良好的高压后扩张能力(高压球囊);非顺 应性球囊
治疗精确性高; 尺寸与支架尺寸相匹配;
波士顿
Quantum Maverick
雅培公司
Quantum Maverick---后扩
钙 化 病 变 (中 /重 度 ) 分叉病变对吻球囊术
多 个 /支 病 变 支 架 内 再 狭 窄 (ISR)
9% 7%
14%
26% 25% 21%
0% 5% 10% 15% 20% 25% 30%
14
多中心 Voyager 评估
总结
评估球囊总数:107个;参与医生人数:18人
病变通过率:100% 总体评价:
中段病变
远端病变
13
多中心 Voyager 评估
结果 2 — 病变类型
高度狭窄病变占25%, 其中50% 为CTO 中度/重度钙化病变占21% 使用对吻球囊术的分叉病变占14%, 87%使用6F 指引导管 同一球囊过多个病变的占9%, 最多被用于3个不同的病变
迂 曲 血 管 (中 /重 度 ) 高 度 狭 窄 (>95%)
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手术策略研究PPT演示课件
05
手术策略优化建议
提高手术精准度方法探讨
术前精准评估
01
通过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和电生理标测系统,精确评估心房颤动
患者的病灶位置和范围,为手术提供个性化方案。
术中实时监测
02
运用三维标测系统和冷冻球囊消融技术,实时监测消融过程中
的温度变化和组织反应,确保消融精准有效。
术后效果评估
03
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手段,及时评估手术效果,为
03
手术策略制定
患者选择与评估
适应症筛选
选择适合接受第二代冷冻球囊消 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如阵发 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 排除禁忌症患者。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 、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 图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 风险。
术前准备及手术流程规划
术前准备
确保患者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凝血功能等。同时,进行术前讨论 ,明确手术目标和方案。
技术发展历程
自20世纪90年代起,冷冻球囊消融技术经历了从实验室研究到临 床应用的发展历程,不断改进和完善。
与传统射频消融比较
冷冻球囊消融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等优点,逐渐 成为心房颤动治疗的重要手段。
研究目的与意义
揭示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手术策略
通过对不同手术策略的研究和比较,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操作指南。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研究成果回顾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 动效果显著
通过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代冷冻球 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 低的复发率。
安全性得到验证
在严格的操作规范下,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显示出良 好的安全性,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药物球囊治疗DE novo病变3例
主要终点
6个月LLL: 0.16±0.38mm vs. 0.63±0.73mm
6个月LLL: 0.08 ± 0.38 mm vs. 0.29 ± 0.44 mm
(P非劣效性=0.001,P优越性=0.001)
9个月LLL: 0.37 ± 0.59 mm vs. 0.35 ± 0.63 mm
9个月LLL: 0.38±0.46mm(主干); 0.21±0.48mm(侧枝)
• PACCOCATH-ISR 结果发布:与POBA相比, 紫杉醇涂层球囊显著降低晚期
2006 管腔丢失(LLL),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2009 • 首款拥有循证证据的DCB 新普力®(SeQuent®Please)上市
DCB治疗冠脉疾病已获得多项指南及共识推荐
病例1
• 心电图
病例1:
• 入院诊断:
• 1.冠心病
•
不稳定型心绞痛
•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 3.2型糖尿病
• 4.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 5.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
• 6.脂肪肝(轻度)
• 7.肝囊肿
病例1
• 治疗:药物+介入 •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片+替格瑞洛片 • 调脂:瑞舒伐他汀钙片 • 抗心肌缺血:硝酸异山梨酯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 降压: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 降糖:阿卡波糖片
药物球囊治疗De-novo病变3例
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郭瑞华
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历程
普通球囊
金属裸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洗脱球囊与生物可 降解支架
未来:药物洗脱球囊以及生物可降解支架
治疗宗旨“治疗完之后不留下任何东西在体内”
医学冠脉介入球囊支架的选择及基本操作技巧培训课件
切割球囊与传统球囊的比较
囊的比较
切割球囊
-损伤仅发生在划痕处 -血管中膜的仍是完整的,没有 明显的损坏。 -内膜保持完好无损
传统球囊
-当普通球囊使血管膨胀时,其整个 表面都和血管膜是紧紧相连的。 -多处裂缝出现在病变的中间地区 -内膜完全破坏,并可见损伤后的血 肿
-防止切到支架外正常组织 -弥漫长病变(防止刀片卡住支架) -可多次扩张 ● 谨慎处理远段病变 ● 扩张压力10ATM
右冠脉中段支架再狭窄
切割球囊
3.0×10 mm (10 atm)
LCSA= 1.6 mm2
LCSA= 7.2 mm2
male 57yrs/UAP
Baseline
●After predilation
以Sprinter 2.0×20mm球囊扩张后造影RCA再通(右图)。
After 3 Stents
Female 67y OMI 1 Year Baseline
After Dilation
After Stent
切割球囊的应用
★ 未扩张前,刀片紧裹于经特殊折叠的球囊 折缝之内
★ 扩张后,刀片伸出并垂直竖立于球囊表面 并最先嵌入病变组织中
55% 51%
冠状动脉支架
◆ 1993~1994 美国开创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
● 提供永久治疗可能性 ● 再狭窄率降低至13%~21%
回顾介入治疗的历史
影响推送性的因素
* 坚硬的近端杆及其设计 * 坚硬的远端杆 * 近端和远端推送杆之间的过渡
球囊导管的结构
球囊的推送能力
近端推送杆的设计
-双腔
-单腔
-一体设计
嵌入的钢丝腔 半月形加压减压腔
钢丝腔 加压减压腔 坚硬的金属一体腔
介入治疗中球囊作用及进展教学讲义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 介入治疗概述 • 球囊介入治疗简介 • 球囊在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 球囊介入治疗进展 • 球囊介入治疗的展望
目录
01
介入治疗概述
介入治疗定义
01
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 引导下,通过导管、穿刺等非开 放性手段进入人体内,对病变部 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技术。
05
球囊介入治疗的展望
球囊介入治疗未来发展方向
创新球囊材料
研发更具有柔韧性、可塑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球囊材料,提高治疗 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精准定位与导航技术
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和导航系统,实现更精确的球囊定位,提高治 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球囊介入治疗方案,满 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总结词
预防血栓形成
详细描述
在植入支架后,使用球囊进行压迫 和冲洗,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降 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球囊在肿瘤栓塞中的作用
总结词
阻断肿瘤供血
详细描述
通过将球囊放置在肿瘤供血动脉内,可以阻断 肿瘤的血液供应,使肿瘤缺血坏死。
总结词
缩小肿瘤体积
详细描述
通过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可以使肿瘤体积缩小, 减轻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症状。
。
球囊介入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总结词
球囊介入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介入治疗领域进步的重要力量。
详细描述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球囊介入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例如,药物洗脱球囊的应用 提高了血管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扩张球囊和可回收球囊的出现为复杂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而智 能球囊和药物涂层球囊等新型技术的研发则进一步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正式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pptPPT文档
充气与排气时间
正确的充气期开始于主动脉瓣关闭时,相当 于心电图T波的后半部分,即在主动脉压双 重波的缺口(图1),如果监测挠动脉压, 则充气点应于双重波前30-40 ms,监测股 动脉压,则充气点应于双重波前120ms。
正确的排气期应在等容收缩期,开始于主动脉 瓣开放前瞬间,相当于心电图R波时触发( 图1)。
应用身高估测:身高<152cm,选用 25ml;152~163cm,选用34ml; 163~183cm,选用40ml;>183cm ,选用50ml。
驱动气体
二氧化碳最早应用,密度较大,因其 价廉又无气栓危险,目前仍有应用
氮气拥有最小的层流和很快的扩张性 ,应用最广
病人的生理、病理状态与
IABP
触发方式---用于分辨心脏周期
的信号
ECG触发模式:心电图R波时触发,为最常选用 的触发方式
压力触发模式:动脉波形的收缩压上升波触 发
固有频率触发模式:在非同步辅助时,触发 由内部信号发生器产生。
起搏(器)触发模式:由人工起搏信号触发
球囊的选择
原则上,球囊的容量应选择相当于心 脏每搏量的50%。
充气过早,可使主动脉瓣提前关闭,减少了本次心排 量,增加了下一心搏的前负荷和耗氧量。使IABP的应用 效果不佳,甚至加重病情。若存在左向右房或室分流,将 加重分流量(图2)。
充气过晚,既减少了舒张期加压时间,使冠状动脉灌 注时间缩短,又降低了灌注压(图3)。
尿量>30ml/小时; 目前多采用球囊压力监测,一旦出现漏气,IABP马上停止工作; 心功能改善前不能直接改善肾、脑、肢体的灌注,有人观察到IABP 5分钟后,肾血流下降5%。 MAP大于40mmHg时,使用IABP才能升高MADP。 ECG触发模式:心电图R波时触发,为最常选用的触发方式 治疗大面积的心肌梗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CB临床应用中,病人筛选和使用方法与支架治疗有较大区别, 亟需推出针对国人的使用指导意见
• 为使DCB新技术尽快应用于我国冠脉疾病治疗,由霍勇教授、葛 均波院士牵头组织国内26位知名专家起草,《DCB临床应用中国 专家共识》于2016年2月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及 《Cardiology Plus》杂志双语发表。
1997 • Axel 首次证实单次紫杉醇暴露持续抑制血管SMC的迁移和增殖
• Scheller验证了局部紫杉醇和碘普罗胺给药的疗效
2003
• Scheller 率先报告了DCB 预防猪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与普通球囊相比,
2004 紫杉醇涂层球囊可显著降低ISR发生率
2004 • 首个DCB治疗ISR的临床研究(PACCOCATH-ISR)启动
DCB Only策略 结论
•使用DCB治疗可以接受即刻小于30%的残余狭窄 • 使用DCB治疗后4-6个月,管腔可以显著增大 • 这是血管自身重塑的治疗理念:“无异物植入是最好的 介入治疗方式””介入无植入”
Concept of natural vessel restoration, „no stent is the best stent“
• PACCOCATH-ISR 结果发布:与POBA相比, 紫杉醇涂层球囊显著降低晚期
2006 管腔丢失(LLL),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2009 • 首款拥有循证证据的DCB 新普力®(SeQuent®Please)上市
DCB治疗冠脉疾病已获得多项指南及共识推荐
BMS-ISR De-novo
ISR
小血管病变
口服抗凝药具有高 风险的患者
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分支病变患者
内皮功能紊乱或血 管痉挛的患者
BMS-ISR DES-ISR
《DCB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起草背景
• 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的、成熟的介入治疗技术,已 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处理
病例1
• 辅助检查:
• 化验: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凝血系列、 电解质等正常。
•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普遍导联T波低平。
• 心脏彩超示:心内结构大致正常,左室舒张功能减 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 腹部彩超示:脂肪肝(轻度),肝囊肿。
• 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右侧 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
2014年9月 ESC/EACTS
2014版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
(IA)
BMS-ISR
BMS-ISR
不能再植入支架
尽可能缩短使用氯 吡格雷疗程的冠脉
狭窄
BMS-ISR 小血管病变
分支病变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1. Eur Heart Cardiothorac Surg. 2010; 38 Suppl: S1-S52 2. https: 3. EuroIntervention. 2011; 7: K125-K128 4. XX 5. Clin Res Cardiol. 2013; 102(11): 785-797 6. Eur Heart J. 2014; 35(37): 2541-2619.
药物球囊治疗De-novo病变3例
临汾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历程
普通球囊
金属裸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洗脱球囊与生物可 降解支架
未来:药物洗脱球囊以及生物可降解支架
治疗宗旨“治疗完之后不留下任何东西在体内”
DCB的作用机制及其特点
作用机制
向冠脉血管壁释放抗增殖药物(紫杉醇),抑制血管内 膜增生 单次释放即可实现:快速吸收及长效抑制效果
特点优势
无异物植入,保留了后续治疗的机会 无聚合物基质、无金属网格残留,减少血管内膜炎 症反应,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缩短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DAPT仅需1-3个月) 克服了:通过性差、再狭窄率高、DAPT时间长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 24(2): 24-30
药物涂层球囊(DCB)发展大事记
2010年9月 ESC/EACTS
2010版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
2010年12月 英国NICE
新普力治疗ISR指导文 件 (社会经济学)Biblioteka 2011年5月 德国共识专家组
DCB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第一稿)
2011年10月 德国心脏病学会
冠脉药物球囊声明(社 会经济学价值)
2013年8月 德国共识专家组
DCB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更新稿)
病例1
• 心电图
病例1:
• 入院诊断:
• 1.冠心病
•
不稳定型心绞痛
•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 3.2型糖尿病
• 4.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 5.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
• 6.脂肪肝(轻度)
• 7.肝囊肿
病例1
• 治疗:药物+介入 •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片+替格瑞洛片 • 调脂:瑞舒伐他汀钙片 • 抗心肌缺血:硝酸异山梨酯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 降压: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 降糖:阿卡波糖片
病例1
• 患者李××,女,62岁。 • 主因“发作性胸骨后憋闷不适50天,再发1天”入院。 • 既往史:患“高血压病”15多年,测血压最高达
“180/100mmHg”,平日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 平片5mg/次 1次/日”治疗,糖尿病史5年,平时口服 “阿卡波糖片 50mg/次 3次/日 ” • 体格检查:无特殊。
《DCB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制定过程
26位国内知名专家
研读>60篇相关文献
2次集体讨论,6次修改
(2015年1月17日第一次讨论、2015年7月18日第二次讨论)
首个DCB中国专家共识于2016年2月 在《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及
《Cardiology Plus》杂志双语发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 24(2): 24-30
中国专家共识DCB的临床适用人群
支架内再狭窄 (ISR)
BMS-ISR DES-ISR
冠脉原发病变 (De-novo)
小血管病变 分叉病变
其他适用人群
不适合长期双联抗血小 板治疗的患者(高出血倾向 风险患者,口服抗凝药物的 患者,近期进行外科手术患 者) 拒绝体内植入异物的患 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 24(2): 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