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耳放

合集下载

AKG K701 K702 对比评测 免费下载

AKG K701 K702 对比评测 免费下载

直观的第一眼,和仔细观察细部的第二,第三眼,都表明K702的外表和做工比K701有退步.有些人是不喜欢K701的白色的,看到K702的黑色也许觉得欣喜,但我个人觉得,这些人里的大多数真的看到实物后,未必会喜欢K702. 我个人觉得同样是黑色,反而是K601比K702好看,设计和配色来得协调.我放大一个细部给大家看. 大家注意一下,右边的K701是一台已经用了近3年的样机,久经自然磨损,而左边的K702是刚拆样的崭新机. 大家觉得中央部位的金属网,哪个看上去亮,看上去新? 还有周围一圈的表面,哪个看上去亮,看上去质感细?竟然是用了近3年的K701!再比较各自的插头部分. 左边的是K702的,采用3.5毫米插头外套一只转换头,做工非常一般. 连黑色的耳机线也很一般.右边的则是K701,6.5毫米插头,配一只著名的金灿灿的转换头.这是K601和K702的对比. 你更喜欢哪个呢? 说到做工,again,K702比起K601都略差一些.声明一下,K702是新机,只听了几个小时. K701是2年多的老机,编号3XXX.对比试听系统: UCD100+Lavry DA10解码+SOLO豪华版/ RudiStor NX-03.断断续续地听了整整一个下午的K702,并对比K701,换耳罩. 老实说我对K702的感觉是: 有好的地方,但就目前状态而言,还是有不小的问题.K702比起K701的优越之处是非常好找的. 它的整体声音透明度要比K701高很多,瞬态出色,清晰度大为提高. K701有时被人的诟病的就是声音太厚,以至于瞬态被妥协,一些细微的质感和瞬变被厚度盖住了,出不来. K702就绝无此问题. 它将K701粘稠浓郁的中高频"打薄",这样中高频的细节就一清二楚; 乐器和人声结像细小,距离比K701要明显较远,这样整体声场也更为打开,而不象K701那样声场能量有向中间拥挤的倾向.与此同时,在反复切换对比和仔细体验之下,K701由于整体厚度带来的好处也愈加凸现了出来: K701是一个底盘沉稳扎实,中高频有厚度,饱满感十分出色的耳机. 音色的水润感就不去说了,因为这在一些"技术派"的观念里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不说"美感"的话题,就说声音的平衡方式和素质.K702打薄了声音厚度后,透明度,瞬态,声场固然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与此同时"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 受到牺牲最大的是底盘. K702的下盘明显是偏空了,偏薄了,没有扎实稳固感,也没有足够的密度. 基本而言我还是更喜欢那种金字塔型的频响分布. K701在良好的驱动下是有金字塔的模样的, 而K702无论怎么说不是金字塔,不是踩高跷就不错了.到这里打住一下,我必须提示一点了: K702这种改变平衡方式的结果,是它比K701难出好声得多,对前端的要求要高得多,特定得多.说老实话,底盘的问题还不算最为主要的. 低频空一些,只要整体能平衡好,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这是雪上加霜的事情来了: K702的高频明显地出现了过分光辉的情况. 这就很难去接受了. 我举几个例子: 比如你听交响音乐里弦乐合奏,只要演奏到比较强的地方,高频的"光辉"就突出来形成困扰. 听录音一般偏亮的流行音乐,也是这个情况. K702的高频,显然是过于光辉了. 与此同时,SOLO驱动下的K701在同样的地方就无此困扰,轻松悦耳,顺滑自如.到了这一步,我不得不更换耳放了. SOLO豪华版驱动K701是非常出色的,但对于K702来说就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放大器. 于是我关闭了SOLO,把两副耳机接到了RudiStor NX-03上进行进一步对比.NX-03在驱动K702这样的耳机时,显然比SOLO更为适合一些,前面所提到的高频光辉感要稍少. NX-03是一台音色很柔美,很顺滑的放大器,在它驱动下K702的高频光辉感确实被减少了,但...... 遗憾的是依然存在. 和K701对比,这是一个问题.K701和K702的听感差异,是否完全是耳罩造成的呢? 我把K701的耳罩拆下,安在了K702身上. 见图.换上了K701耳罩的K702,是否声音就=K701了呢?不是这样的. 虽然换了K701耳罩后的K702,确实声音在向K701的方向靠拢. 但光换耳罩还无法把K701变成K702. 就好比M1换上SR80的耳罩依然不是=SR80.也许是耳罩新旧的问题,K701的耳罩要明显佩带舒服,柔软而包得更贴耳,K702的黑色耳罩无法完全"贴肉",同时从照片上你可以看得出来,它的一圈要薄一些,不象K701的耳罩那么"肉乎乎". 黑色的耳罩也带来一个问题,即容易显得脏. 听了不一会黑色的K702耳罩上就沾染了不少细丝灰尘,细看已经不干净了. K701和K601的耳罩则根本看不出上面沾染的东西. 我的样机们用了2年多也只是变色而已,并不显脏.我觉得K702这副耳机如果不断地煲下去,同时经过使用令它的黑耳罩变得柔软而更"贴肉"之后,低频是会增加的,同时高频的光辉感也许会减少. 但在它变成那样之前,现在的K702,我是不太满意的. 如果随手拿一副耳机欣赏音乐,我肯定找我那副3XXX的老K701.试听后期我拿出德国MB Quart QP450和K702比划了一阵子. 颇有感触,因为K702的高频甚至比典型德系的QP450还要光辉. 这一定是有问题的.我的样机QP450在NX-03的驱动下,底盘比K702扎实沉稳,高频比K702柔暗(光辉感少)但一点不缺细节. 极高频的泛音两者几乎相当,表现都非常好.我不是一个对高频特别过敏的人,但现阶段的K702,确实有着高频过于光辉的问题——即使是在NX-03的驱动下,而且前端Lavry DA10也不是一台高频发亮的解码器.除非它随着煲机的深入底盘能改善,同时高频光辉感减弱,否则的话我可能还是选择容易出好声的K701,尽管它也有自己的问题,但至少听感是舒服的,愉悦的.同时我想现在已经很有把握说这么一句话: K702对前端的要求比K701要高得多. 如果说K701是一副易出好声的耳机,那么K702绝不是.读到这里,请注意,这是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对一副未煲开的新K702做出的初步听感. 稍作总结:声场拉开,结像小(精),透明度高,瞬态好,这些都是K702的优点.不象K701那么易出好声,需要好的前端,这个不算缺点,算是"特点".底盘不够扎实,高频偏亮,有过于光辉的倾向. 这是我目前听到的问题. 希望煲机深入后能消除这俩问题.最后,也许是因为新耳机橡皮筋紧的缘故,这只K702我戴得颇不舒服,比那副老K701差多了. 这副K702我会继续煲机并继续聆听. 如有新的感受,或听感发生值得一提的变化,会将本文更新. 请关注!最后,借用一下美国HEADROOM公司对K701和K702做的频响测试图.第二部分: 2010年3月近日里又拿出K702,和K701对比试听,补充一下这篇1年多前的帖子.K702作为一个被AKG定位于"专业旗舰"的型号,和K701这个"民用旗舰",确实性格是截然不同的. 在AKG的耳机中,K702是比较特别的一款.细细地听K702欣赏了几张唱片,心里油然而生一个念头: 这副以通透,小结像,清亮为特征的耳机,是否与拜亚耳机有些相似呢?确实是如此的. 这个事实本身就是蛮特别的. AKG以前何曾做过会令人联想起BEYER的耳机呢?于是拿出一副老版(皮包版)DT880耳机,和AKG K702做一对比聆赏. 音源用天龙DCD2000AE,耳放用RUDI NX03. 注意NX03这个耳放驱动K702和DT880都是很不错的,声音丰满,柔和,动听.K702和DT880果然显示出某些相似之处. 他们的声底都是略偏清瘦的,注重声音的线条感,细小的结像,良好的瞬态,敏锐的细节解析,音色显得不很丰满. 从传统上说,AKG喜欢做声音丰满,醇厚的耳机. 这一"传统"在K701身上还是很好保留着的,而在K702的身上,却不易找到传统的那种"AKG温醇之声". K702的音色清瘦,清亮,通透,甚至有些接近骨感,更多接近拜亚的风格,而离传统的K240系列,K271系列,K701,之间距离竟大于它和拜亚的距离.在DCD2000AE+NX03的前端搭配下,K702尽管大体上与DT880可说风格相似,但在两个方面明显地压倒DT880一头,占有优势.一是声场宽度. 这是差别明显的一个项目. K702的横向声场宽度明显更为打开,A/B之下,很容易觉得DT880的声场偏窄. 两副耳机的声场深度差异不大,但横向宽度却相差明显.二是中频音色. DT880的中频音色略有些平淡(或者换个讲法叫"质朴"),缺乏一些色彩感,鲜活感,听久了觉得稍显乏味甚至有些压抑,而K702的中频音色要明亮,生动一些,虽然如我前面所一直提到的,它的中高频确实是有些泛亮了,但这种音色是不会沉闷,不会乏味的. 两种中频音色的风格,也许适应不同人的口味,也带给我们不同的主观感觉.在此我引用一下美国HEADROOM做的耳机频响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000赫兹-5000赫兹的中频频段,DT880比较明显是"低谷"状态,正是这个低谷造成了我前面所说的中频音色平淡,缺乏健康色彩感,鲜活感的问题. 这个问题影响比较大的是人声. 影响最大的也许是我个人比较喜欢,比较多拿来试音的一种乐器——萨克斯管. DT880演绎出的萨克斯管音色,实在是我不大要听的. K702的演绎就要正确一些,引人一些.与K701相比,K702有着精细较小的结像,紧凑的低频,明亮的高频,偏清瘦而清晰的整体音色,但不管怎么说,当欣赏音乐时,我还是更乐于用丰满柔美的K701. 而且注意,按我个人的口味,K701,K702,尽管型号只差一,但我绝对会用SOLO耳放搭配K701,而用NX03搭配K702. 不会倒过来搭配.其实K702如果,我是说假如,中高频音色压暗一点,少一点那种清亮感,多一点丰满感,我对它的喜爱会增加很多(不是增加一点!). 有些时候,不,甚至可说很多时候,一件器材声音的设计,是差一点都不行的. 失之毫厘的谚语,大家都知道. K701和K702两者的反差,以我的角度看,是稍稍大了一些. 如果K702作为专业旗舰,声音向现在这个方向走,但不走得那么远,只走到K701和K702差别的一半路程,或许我会非常满意. 不过,另一个问题也许就冒出来了: 两副反差不那么大的耳机,有必要这么并存吗? (对这个问题我个人的回答是: 可以这么并存.)声音的设计,是一件很精细,很微妙的活儿,确实如此!作者:耳机俱乐部小白。

手机音质排行榜_八款音质好的手机推荐

手机音质排行榜_八款音质好的手机推荐

手机音质排行榜_八款音质好的手机推荐一款音质高的手机加一个效果极好的耳机,就可以让我们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其中的妙处也只有那些爱好音乐的人才懂。

现在的智能手机不再是打打电话,更多的是误乐,其中音乐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项,现在市面上也有比较多的音乐手机,谈到高音质,这几款就值得推荐。

三星Galaxy S8在三星大手笔收购哈曼卡顿之后,旗下的旗舰三星S8在音质上的进步可谓跨越式的进步,经哈曼旗下AKG音频团队的专业调校,使得三星S8支持32位的PCM 及DSD64/128回放,特别是搭配专门附赠的AKG耳机,甚至能满足发烧友级别的入耳音质播放享受。

HTCU11对Hi-Res高解析音频的全面支持与优化,配合随手机附赠的HTC智能声纳耳机,便能享受耳机主动降噪和个性化音效带来的Hi-Fi级高保真音质。

除了耳机入耳外的出色音质享受,其外放HiFi升级版BoomSound双扬声器,更能让你体验层次感细腻的外放音质。

vivox20vivo旗下的主力旗舰似乎在对手机Hi-Fi级音质的追求上一直都十分执着,X20也不例外。

在机身上直接搭载独立的AK4376A的Hi-Fi方案,使得手机在开启Hi-Fi功能后,无论是耳机入耳的音质还是直接外放的音质都有着更加真实与饱满的体验。

作为Hi-Res这一顶尖音效定义的提出者,索尼大法自然会在自家旗舰上带来这一顶尖音效的享受与体验。

XZ1手机自身便带有DNC数字降噪技术,让耳机入耳的音质纯净且细腻。

而且Hi-Res高解析度更让音质的细节呈现有着巨大提升;LDAC技术,让蓝牙音频设备展示无损音质成为了现实。

作为专业音频设备起家的魅族,其旗舰机的音质体验也是一向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

PRO7上搭载独立的Hi-Fi模组带来干净有力的耳机音频体验,Smart PA智能功放芯片在调教入耳音效与外放音效时让音质表现细腻而富有层次。

RSA XP7 耳放 制作 资料

RSA XP7 耳放 制作 资料

耳放DIY初级教程——RSA XP7图片:图片:图片:一、Ray Samuels Audio Emmeline XP-7介绍来自美国的RSA厂商在国内没有代理商,故知名度不高。

其比较热门的机器大多集中在随身耳放领域,如The Predator、The Shadow、P51什么的。

还有名气很大的经典机型SR-71,虽然定位为随身,但是推动高阻耳机如HD650等也毫不含糊。

RSA的XP-7定位于台式机耳放,官方定价机身495美刀,外接电源225美刀,一起合买695美刀。

使用两节9V电池作为电源,同时也可使用自配的外置电源。

耳放架构为成熟经典的单运放OP + 缓冲BUF结构,原机搭配运放为AD797AN作为前级放大,缓冲BUF634P作为后级推动。

可以注意到,以两节的9V电池作为电源供电和GRADO RA1的手法很类似,同时自家的SR71也同样为两节9V电池供电,SR71的电路架构也和XP7极其类似,也为OP+BUF形式,只是所用元件都是贴片元件,相当于小号版本的XP7。

最初购入XP7的原因是为了歌德PSK寻找耳放,纵观市场,合适歌德的低阻耳放并不多见,RA1推力合适但是声音素质有限。

SOLO声音透明中空,适合又蒙又闷的HD650但不适合歌德,莱曼不用考虑直接KO掉,RUDI的万金油RPX33没试过,估计还可以但是不会出彩,意大利的味道和美国歌德味也不一定对路,RUDI RP8一位朋友在安润试过,推歌德也是很不满意。

德国的SPL推歌德素质还可以但是比较白开水,会冲淡很多歌德味,不过这耳放推什么都开水。

日本ATH HA2002是有名的低阻耳机,但是甜美细腻的风格也明显不对歌德的胃口。

日本另外一个低阻耳放是P1,风格上也不会很适合美国声。

另外本人对胆机比较抵制,EMP和HP-4这些东西就不考虑了。

国内耳放作品几乎90%都是推高阻的,推低阻耳机都是不给力的感觉。

SR71和XP7让我眼前一亮,直觉告诉我这种电源的推力很适合歌德,同时又是美国佬的东西,风格上和歌德一定搭调。

8款经典耳放介绍

8款经典耳放介绍

OCL放大器由于去除了隔断直流的输出 电容,所以中性点电压必须为零,否则 过大的直流偏移电压就会造成耳机的 损坏。为了保证中性点电压为零,本机 的末级电路首先是对胆管精密 配对,然后再采用直流负反馈
起的失真。这是这款耳放的主要卖点 使之更加稳定,决不能单靠直
之一。它具有很宽的频率响应、极低的 流负反馈或直流伺服电路将中
CayinHA-1A 耳放的输入级采用双 三极管 12AX7 作双声道放大、12AU7 作 双声道驱动,然后分别接入两只俄罗 斯 6 п 14 п(相当于 6P14、EL84)分别 作左、右声道的功率放大,最后经两只 输出变压器去推动耳机发声。
它的输出变压器共有五个抽头, 除共用端外,其余四个分接到切换开 关上,可以使输出阻抗在 6~32 欧姆、 33~64 欧姆、65~120 欧姆、121~300 欧姆分四档选择,以适应多种阻抗耳 机的配接。当输出阻抗选择在6~32欧 姆时,在8欧姆的负载上可以获得最大 2.2W 的功率输出,这足以推动一组灵
主要性能指标: 输入灵敏度:210~300mV 输入阻抗:220k Ω 输出功率:1.3 ~1 . 9 W 输出阻抗:6~32 Ω、33~64 Ω、 65~120 Ω、121~300 Ω 总谐波失真:2 % 信噪比:88~96dB 电子管:12AX7(6N4)1 只、12AU7
6.Creek OBH 克插口 电子管:12AU7(6N10) 1 只、6P14 (6 п 14 п、EL84) 2 只 体积:190(L)× 145(W)× 112 (H )m m 重量:7kg 参考售价:2200 元
4.斯巴克 Cayin HA-1A 电子 管耳机放大器
当于EL84)工作,功率管的屏极负载就
输出功率:> 1 0 m W

莱曼耳放浅析

莱曼耳放浅析

莱曼耳放浅析<Lehmann black cube liner>话入正题,本文意图通过莱曼耳放对元件的值和型号的选择,结合耳放的声音表现来推理莱曼的设计理念和他认为正确的声音。

莱曼耳放配合森海高阻耳机表现的声音明显的带有德意志的民族审美取向。

内敛,中庸。

聆听时间越长越能领悟到它的内涵。

它不像某些器材一耳朵上来让人惊艳,激情过后不是淡然无味就是听觉疲劳。

它就像是凌晨的一朵花蕾,随着太阳的初升,从你开始聆听起,慢慢展露出她的芳华。

是一台可以放大HD650特质而不改变其风格的耳放。

一:拆机:因为坛子上莱曼的拆机图已看过多次,第一次拆开原机时并没什么惊奇的东西。

PCB板是由波峰焊生产线上组装生产的、不像是小作坊里手工焊接。

这点比SOLO看着舒服一些。

焊点灰暗,估计RoHS认证还没通过。

耳机座,拔码开关,信号输入输出等引线由手工焊接。

松香用的不少,恶心了一回。

1.1.焊接面:1.2.元件面:借用一张图片。

具体会在后面的线路分析中说明厂牌和参数。

元件的PDF文档也会附上。

注:所有元件参数实测与标示值一致。

2.1.电源部分:2.1.1.环牛,电源牛铁芯接地。

而我使用的则是箭猪小牛牛。

2.1.2.与整流管并联的四个西门子MKP 0.1U电容,减少电源的开关噪音。

2.1.3.四只3.3oem在这里其实是当做保险丝在用的,有几位DIYER都是这几个电阻冒烟了。

2.1.4.主滤波电容:飞利浦BC4700U/40V。

附图是元件参数和FARNELL网站上的报价。

2.1.5.一级阻容稳压.对电源是有正面提升的.2.1.6.WIMA 0.15U 与LM317和337这里几个电容用得非常好。

LM317和337高频响应是较差的.在产品文档里面是建议使用10UF电容并联,而这里使用的两只0.15u电容刚刚好能弥补稳压管的高频响应.特别是15KHZ以上高频。

2.1.7.LED电源状态指示灯。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对电源部分通过4.7K电阻来点亮两只乳黄色LED灯感到困惑,我认为主要是为了标示电源状态。

60赫兹的牛,放到50赫兹用当然要发热了

60赫兹的牛,放到50赫兹用当然要发热了

写在前面的话作为一名音响发烧友我越来越发现,音响DIY是一个无底洞,怎奈中毒已深回天乏术了。

我是上大学之后才开始玩耳机的,从K512到K271MKII再到DT880,一路走来蓦然发现我竟然一直是未发挥出他们的真实实力,怎么办?上耳放,可是作为一名学生SOLO A1 莱曼离我似乎太为遥远,但是作为一名DIYer,自制一台又有何难?和朋友一起做了3个版本(47,RA1,1969)声音始终让人不甚满意,但是在摸索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没有明确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声音,监听的,或是偏流行的。

因此经过总结和反思最终设计了第四个版本,请看下文。

本机(目前暂时是实验版)采用类似莱曼的电路构架,采用运放加晶体管扩流的经典设计,这是莱曼的线路图我们不难看到制约莱曼的声音提高的瓶颈在于输入耦合电容和那个10K的限流电阻,就目前的元器件来看制作直流放大器早已不是问题,而且运放的性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耦合电容有时便不再只是进行耦合更多的是进行校声(典型例子就是RA1),但是高性能耦合电容体积巨大不仅浪费PCB而且价格高昂,因此舍弃它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

其次这款耳放供电采用的是+-15V,虽然有稳压电路但是对于某些最高供电电压为18V的来说还是有些危险,同时一般耳机对于高电压输出的要求不高因此采用+-12V供电是一个较为安全的选择,当然如果是K240M K240DF之类高阻耳机还是建议选用+-15V供电。

莱曼的电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GAIN和BOOSTER是分开的,这是基于晶体管高精度配对之后的做法,对于我们实际使用中晶体管配对是很困难的因此采用大环负反馈是一种不得已的妥协,只有这样才能在晶体管配对不佳的情况下保证中点电压。

因此我设计的电路如下:由于该电路还不太成熟需要进行反复调整因此先使用洞洞板制作了一个实验板,输出管选用PHILIPS BD139 BD140,推动管选用2N5041 2N5551,运放采用国半的LF356N(图片中使用的是CA3140),由于是实验版昨天制作了一个声道,今天做另一个电路分析简单分析一下我这款机器的电路,从图中看输入信号经过音量电位器的衰减,通过一个1K的限流电阻同时这颗电阻还可以和一颗小电容(暂时未安,并联在47K电阻上就行了一般100P要用独石或银云母)组成滤波器来滤除高频杂音,然后信号进入OP,OP输出信号给推动管(2N5401 2N5551,如嫌不够发烧可以换用A42 A92)推动管接成共集电极放大的形式推动一对互补管(BD139 BD140也可以采用B649 D669)做射极输出,本机器采用大环负反馈,闭环放大倍数5.7倍。

eversolo 高解析度音频解码耳放一体机 使用说明书

eversolo 高解析度音频解码耳放一体机 使用说明书

高解析度音频解码耳放一体机High Resolution DAC & Headphone AmplifierEversolo Audio Technology Co.,Ltd性能参数Specifi cation 硬件端口介绍Hardware Introduction 基本操作与设置Basic Settings 资源下载File Download产品简介 Introduction 目录/ContentP4P17P8P21P2P15P1P1402020101030304040505P113P26产品简介感谢您购买艾索洛Eversolo DAC - Z6高解析度音频解码耳放一体机。

DAC - Z6是一款做工优良、外观精巧的高性能解码、全平衡前级及耳放一体机。

DAC - Z6 解码方案采用了XMOS 316音频处理器与双ES9068 DAC芯片,解码格式最高能够支持DSD512、PCM 768Khz@32Bit及MQA格式解码,并能够确保以极低的噪声和失真进行D/A转换,提供卓越解码品质。

DAC - Z6使用了两声道独立解码的设计,左右两个声道信号分别对应两枚ES9068 DAC独立进行D/A转换输出,更有效避免声道之间的干扰。

加上高精度阻容元件和全平衡的电路设计,确保XLR、RCA以及耳机输出信号的无损放大,改善通道分离度,并大幅提高声音动态范围与完整性,可获得更出色的信噪比、动态范围等指标。

DAC - Z6丰富的输入接口适用于各种高规格数字音频的输入解码,USB DAC输入,可以搭配电脑、数播进行高规格音乐的解码;也专为移动设备设计了Type-C输入接口,可以很方便的连接手机或平板等移动设备进行解码;支持光纤同轴输入,也可以搭配各类数播或者CD机进行解码;支持蓝牙5.0音频接收,可通过蓝牙连接移动设备作为高清蓝牙解码器使用,支持APTXHD、LDAC等;DAC - Z6内部设计了专业的耳机驱动电路,拥有出色的指标与强劲的驱动力,可作为高性能解码耳放使用,支持高低两档的增益输出选择,可以轻松驱动16-300欧姆阻抗的各种类型的高保真耳机。

47耳放_完整版(转自中国音响DIY)

47耳放_完整版(转自中国音响DIY)

47耳放完整版(2010年参赛作品)网通发贴表示压力很大之前一直折腾功放听桌面音箱,半年前忽然打算用用耳机了,于是入了森海的HD595。

虽然50欧的阻抗不算高,但是要发挥出设备的实力耳放还是少不了的。

所以,决定自己动手做一个耳放。

这期间参考了大量关于耳放的资料,最终决定以47耳放电路为基础并加以改进制作一个比较完美的耳机放大器。

便动手做了起来。

下面分贴发一下耳放各部分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个大家分享。

、因为本人对电路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文章中存在大量文字存在自己的主观性理解可能错在大量问题希望高手及时指出虫虫小林2010-12-07 23:12:49一放大部分47耳放是一位外国人设计的电路,电路如图。

图1.gif因为电路中有较多以47为参数的元件所以称作47耳放。

传说中的47耳放结构其实是很简单的,第一级运放进行负反馈控制放大倍数进行比例放大,第二个运放进行电压跟随,降低放大器内阻,增加了输出电流,并做声音修饰。

两个运放输出经过两个47欧匀流电阻输出致耳机。

因为反馈取样点在47电阻之后,所以不用考虑电阻带来的损耗。

曾经在网上看过很多47耳放的PCB设计,虽然47耳放的电路十分简单,但是很多PCB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布线问题,有些抗干扰能力不是很强,甚至在淘宝上看到很多看似很漂亮的板子却有很大的交流声。

所以自己决定做一个比较完美的47耳放以便把这个电路的能力发挥出来。

于是,开工了。

首先是线路见图图2.jpg电路没有添加音量电位器,只做了放大部分。

这样一来功能比较独立,方便以后的各种组合。

47原设计使用的运放是OPA2132,这个运放是FET输入型的,所以内阻极高。

而且在低电压下可以正常工作,失调电压与失调电流极小,算是比较高档的运放了。

当然OPA2132的价格也是很高档的。

我作为0收入人士必然不能把这种高档传承下去,于是我选用了这年头满大街都是的NE5532。

NE5532虽然指标相对于OPA2132较差,但是工作于+-15V 时音色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讨人喜欢的。

转载 国产精品解码器MDAC5

转载 国产精品解码器MDAC5

转载国产精品解码器MDAC5原文地址:国产精品解码器MDAC5作者:小白国产解码器MDAC5我最早是在3月份的上海音响展上看到工程样机的。

当时此样机就放在安润的展房里,接一台笔记本电脑开声,3天展会期间过来听的人也不少。

我简单地听了一下,很容易判断,这是一台声音品质很好的解码器,但限于时间和环境,也没有过多细听。

定性地判断一个产品是好、还是不好,对我来说是无须费很多劲、反复听半天的。

之后厂家询问我有什么意见,我只简单地回答了一句:是台好机器,希望早日看到量产上市!于是厂家加紧了量产工作,终于在五一节前夕把它的首批成品搞出来了。

下图是目前在我店里的MDAC5成品样机,我特地拿了一台MDAC2放在它上面,可以直观地比较体积的大小,不难看出,电源分体设计的MDAC5,其体积正好是MDAC2的两倍,也就是说它的主机、电源,都和MDAC2大小完全相同。

当然,颜色完全改了,从MDA2的银白色变为纯黑。

下面是MDAC5解码器的背面。

左边的是分体式的电源,右边的是主机。

图中的MDAC5接着平衡XLR输出。

红色的线缆是厂家提供的电源线,从分体电源连接到主机。

再仔细看下MDAC5的主机,它有一对RCA输出、一对XLR平衡输出、一只同轴形式的数字输出、以及5组跳线(中间部位红色的东西)。

这5组跳线可以用于控制:1)输出电平是固定还是可变;2)相位正反;3)数字滤波模式;4)去加重电路的开关;5)超取样倍数(默认状态是64倍,但可设置为32倍或128倍)。

MDAC的厂家从一开始就对外包装很用心,包括一千多元的MDAC2,其外包装也是非常正规的,毫无国产HI-FI产品包装上常见的"山寨味道"。

这部新出的MDAC5,其外包装也是设计得很用心的,方方正正的纸盒,虽说不上十分漂亮,但扎实、质朴、实用。

这台MDAC5样机已不是全新机,在我之前已经有两位烧友玩过一把。

接下来我稍微说说这台MDAC5在我手中的使用情况。

基于NE5532的小型耳机功率放大器

基于NE5532的小型耳机功率放大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数字电路课程设计题目:基于NE5532的耳机功率放大器专业:生物医学班级:07221******学号:********指导教师:时间:2009年11月基于NE5532的耳机功率放大器一、引言“耳放”即耳机放大器。

耳放主要功用就是在前端提供充足的放大功率。

帮耳机推出足够音量,尤其是遭遇上高阻抗、低灵敏度的专业耳机时,耳放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当然它的作用不仅止于放大功率,依据电路设计,使用的放大组件等,都会对各频段的音色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使用真空管作为放大组件的胆机具有音染较明显的特色,虽然略微失真但声音却更温暖悦耳。

因此耳放其实也具有调音的效果。

随着现代生活品质的上升,用耳机欣赏音乐的人群日趋增加,但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直接用耳机连接随身听、音乐手机等小型音源的方式为主。

可是这类音源通常受限于产品体积、成本等各方面因素,仅能容纳简单的电路设计,难免会有输出功率不足,无法推动耳机,音质还原效果不佳的疑虑存在。

所以在耳机系统中,在音源与耳机之间加入一个耳机放大器的环节,可以改善音质、调整系统的音色走向,这已经在耳机发烧友中形成共识。

但是耳机放大器的市场售价普遍偏高,机型偏少,而且所采用的进口货中最便宜的也不低于2000元,如英国“音乐传真”的X-CANS、GRAHAM的SOLO和美国RADORA1,贵的可达数万元人民币,如美国HEADROOM的新旗舰售价为3333美元。

国内产品中目前已经实现商品化生产的国产耳机放大器有北京清华大学吴刚设计制作的A1SE(晶体管)及T2A(电子管)、北京欧博的Cyber 20。

在平时的生活中通常以下几类人对音响有着发烧级的要求:①音响发烧友,这类人群对于音响有很深的认识,对器材非常的了解,以“玩音响”听音乐为人生乐趣。

②对音质有较高要求的人群,在听音乐的同时会去在乎整个音响系统的音色取向,是市场最大的潜在人群。

③追求高生活品质,有着高收入的人群,他们不在乎东西的好坏,只注重物质追求和独特的的个人品味。

EARHP4耳放听感

EARHP4耳放听感

EAR HP4耳放听感前言:这是一篇旧文了,2009年1月发于耳机俱乐部论坛,现把它整理收入我的博文。

这是一台名机. 英国著名的高级胆机耳放.HP4这台英国耳放,个子不小,大致和RKV,RP7两者相仿,比较重,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它的设计是采用输出牛的,这点和RKV,RP7都不同.它很具特点的一个地方是有4个耳机插口,2个高阻,2个低阻. 背后同时具备XLR和RCA输入口,是比较好的地方(RP7,RKV都只有RCA 输入). 当然它的线路并非全平衡设计,虽然具备XLR平衡端子,但那是"假平衡"的.这台耳放比起RKV来有一点好,就是暖身时间较短. 这点和RUDI RP7有点象,也就是每次听,开机一个小时就进入状态了,之后变化并不很大. RKV开机一小时的时候声音还让你觉得"没睡醒".它的基本声音当然还是胆机的音色,不是"胆机石声",这点大家放心.总的来说它和RKV,RP7都颇不相同,但如果一定要找个伴儿,我会把它归入RP7那类,换言之我认为它和RKV的区别是蛮大的.RKV是那种典型的德国式审美观: 重量感,密度感,饱满扎实,动态张力,这些是它最擅长的地方,而音色之美和细腻度就并非所长. 有些象柏林爱乐的做派.HP4和RP7则可归入不那么讲究"重量""力度"而更讲究细腻度,柔美感的流派,更象是维也纳爱乐.然而HP4毕竟和RP7还是有不同的. 简而言之就是RP7更注重音色的唯美,有时具有一种"梦幻般的美感",而HP4虽然身具胆机的温暖流畅音色,但单纯说"音色",比起RP7来还是收敛一些,美化不那么浓郁,显得有些"小家碧玉"的美感.同时我对一点感到有些困惑: HP4的声音从HI-FI素质方面说,别的无大问题,但声场却不令我感到满意——它的声场显然是不够宽大的,作为参考我把它和SOLO几次比对过,就声场这项而言,推几乎所有耳机,都是SOLO的声场延伸感反而略好. 即使说得保守一些,我也能断言,HP4的声场延伸至少肯定不比SOLO好. 考虑到其身价,这点是使我首先感到不满足的地方.就我试过的耳机而言,HP4确实更适合低阻耳机. 高阻耳机我试过两副: HD650, DT880,但虽然成绩都不能说差,却也不算出彩.HP4驱动HD650相对不那么理想. 主要问题是主奏乐器/独唱的结像过大,乐队的群奏则结像过"散"(密度不缺). 我打个比方,你听一首协奏曲,那么会发觉主奏乐器是凑得很近而且形体偏大了,乐队则是满天飞舞的,弦乐群不够凝聚. 我认为好的重播方式下弦乐群应该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形体的,而不是到处都是. 当然问题的根源可能更多是在于HD650,因为HD650的声音本就有这些特点: 结像近而大,乐队群感偏散,但HP4可能是以本身的特点去加强了耳机的这些特点.我特意把HP4驱动HD650和SOLO豪华版反复切换比较多次,最后认为,保守地说HP4没有明显好过SOLO. 事实上更准确地说,SOLO驱动下的HD650,和HP4驱动下,可说是各有千秋,互有长短.单就驱动HD650这副耳机而言,只能说HP4的表现是一般的(客气的说法). 如果有人买回HP4专门推HD650,我认为是个错误.传说中的HP4更适合低阻耳机的说法是正确的. 但HP4并非适合每部低阻耳机. 传说中它是RS1的良配,但我实际试听下来,觉得它更加适合的是MPRO,GS1000和K701. 试听的前端是UCD100+DA10解码.RS1在HP4驱动下的问题主要是声音过于浓郁和强烈,对比度过大,有点象一张对比度调得过强的照片,看上去不太舒服自然.这点倒令我想起,以前试过RP7推RS1也不甚满意,主要问题也是在于音色过于浓郁. (RP7同样驱动MPRO效果更好.)RS1在HP4驱动下声音饱满,有力,密度和质感都不缺,但就是感觉"过"了一些. 同样是胆机,EMP推RS1就声音不过,十分好听. 看来传说中的事,还是要具体分析. 就我而言,会用HP4听MPRO但恐怕不会选RS1.下一个问题: HP4驱动GSK如何呢? 恐怕不少人是寄希望于HP4能把GSK推得如何如何的.我个人的回答是: HP4确实是比较适合GSK耳机的一部耳放,但如果说它是GSK的绝配,还是夸张的.HP4以输出牛胆机特有的温醇细腻的音色,使得GSK的中频饱满而突出一些,同时质感优异,听人声时确实效果好于其他很多耳放,听小提琴独奏,擦弦的细节之多和质感之强也令人吃惊.但GSK的自身特点是异常顽固的. 它的低频就是很强的. Big Bass. 不要指望哪个耳放能从本质上改变这个低频方式.GSK总的来说还是最适合声音柔和醇厚,中频饱满而质感好,驱动力强的耳放(我听过的其他耳放里RPX33,RPX100都可以). HP4确实是现有耳放中适合GSK耳机的一部,但它不可能改变GSK的一些固有特质. 我还是那句老话: 如果你喜欢GSK的这些特质,就可以买它; 如果不喜欢这些特质,不要碰它,因为任何耳放都无法"扭转"它的.下面老朋友又出场了——K701. 很有意思的是,我颇喜欢HP4驱动下的K701,尽管那效果和前几周听过,记忆尤新的RKV驱动下的K701,完全是两副形貌.RKV驱动下的K701,声音是扎实饱满的,力度十足的,风格上一改K701本身的柔美格调,使这副偏向柔美的耳机有了几分刚劲. 结果就是刚柔相济的好声. 这是RKV之所以驱动K701出色的原因.HP4远没RKV那么刚劲. 但它使K701细腻精致文雅,有一种小家碧玉式的轻松美感. 喜欢"弹跳""力度""动态",喜欢以力气论英雄,以动态判高下的,可以先回避一下. 需要进来的是懂得鉴赏声音美感的人.HP4驱动下的K701,我个人认为是远胜(HP4驱动下的)HD650的. 它把HD650衬托得粗,重,散. HP4驱动下的K701是精细的,凝聚的,优雅而细腻的. 它没有发挥出K701的动态潜能,但确实把K701本身的美质都发扬了出来.我注意到有趣的一点是: HP4驱动K701好于K601,而RP7则是驱动K601好于K701.HP4和RP7两个耳放,一个更擅长低阻,一个更拿手高阻,所以有这样典型的结果(K601阻抗120欧,在高低阻划分之间应算高阻).小结:HP4这台耳放从整体风格来说,是一种细腻精致,小家碧玉式的美感,声音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芬芳",与RP7的松弛,大气,醇美,以及RKV的重量,威猛,动态,都颇为不同. 声场在高档耳放里比较特别,收得比较窄,不象一般常见的高档耳放那么宽大深阔. 这一特质甚至会影响它驱动的所有耳机,令一些以声场著称的耳机到了HP4上也出现声场的收缩现象. 开机暖身需要的时间较短,进入状态较快,这是它作为胆机的一个优点(相比起暖身很慢的RKV).它确实驱动低阻耳机好于高阻耳机. 试过的几副高阻耳机: K601,QP450,DT880,HD650都不太令人满意. 声音呈现凝聚不好,发散的现象,程度不一. 程度最重的是QP450(这副耳机对前端非常灵敏). 驱动HD650没有超越SOLO豪华版(有些地方还不如). 驱动K601不如K701得心应手. 驱动DT880一般.试过的几副低阻耳机里,爱丽丝MPRO,歌德GS1000,天龙D2000,AKG K701,是我比较满意的. 搭配RS1反而不是特别喜欢,声音过于强烈,对比度过大过烈.所以这是一台蛮挑剔,需要仔细考虑的耳放! 它绝不是百搭,甚至相反,是要仔细考虑搭配的,同时也要仔细考虑声音的审美.。

转载 国产精品解码器MDAC5

转载 国产精品解码器MDAC5

转载国产精品解码器MDAC5原文地址:国产精品解码器MDAC5作者:小白国产解码器MDAC5我最早是在3月份的上海音响展上看到工程样机的。

当时此样机就放在安润的展房里,接一台笔记本电脑开声,3天展会期间过来听的人也不少。

我简单地听了一下,很容易判断,这是一台声音品质很好的解码器,但限于时间和环境,也没有过多细听。

定性地判断一个产品是好、还是不好,对我来说是无须费很多劲、反复听半天的。

之后厂家询问我有什么意见,我只简单地回答了一句:是台好机器,希望早日看到量产上市!于是厂家加紧了量产工作,终于在五一节前夕把它的首批成品搞出来了。

下图是目前在我店里的MDAC5成品样机,我特地拿了一台MDAC2放在它上面,可以直观地比较体积的大小,不难看出,电源分体设计的MDAC5,其体积正好是MDAC2的两倍,也就是说它的主机、电源,都和MDAC2大小完全相同。

当然,颜色完全改了,从MDA2的银白色变为纯黑。

下面是MDAC5解码器的背面。

左边的是分体式的电源,右边的是主机。

图中的MDAC5接着平衡XLR输出。

红色的线缆是厂家提供的电源线,从分体电源连接到主机。

再仔细看下MDAC5的主机,它有一对RCA输出、一对XLR平衡输出、一只同轴形式的数字输出、以及5组跳线(中间部位红色的东西)。

这5组跳线可以用于控制:1)输出电平是固定还是可变;2)相位正反;3)数字滤波模式;4)去加重电路的开关;5)超取样倍数(默认状态是64倍,但可设置为32倍或128倍)。

MDAC的厂家从一开始就对外包装很用心,包括一千多元的MDAC2,其外包装也是非常正规的,毫无国产HI-FI产品包装上常见的"山寨味道"。

这部新出的MDAC5,其外包装也是设计得很用心的,方方正正的纸盒,虽说不上十分漂亮,但扎实、质朴、实用。

这台MDAC5样机已不是全新机,在我之前已经有两位烧友玩过一把。

接下来我稍微说说这台MDAC5在我手中的使用情况。

耳放DIY初级教程——RSAXP7(转载)

耳放DIY初级教程——RSAXP7(转载)

耳放DIY初级教程——RSAXP7(转载)/read.php?tid=984394&fpage=0&toread=&page=1耳放DIY初级教程——RSA XP7图片:图片:图片: 一、Ray Samuels Audio Emmeline XP-7介绍来自美国的RSA厂商在国内没有代理商,故知名度不高。

其比较热门的机器大多集中在随身耳放领域,如The Predat or、The Shadow、P51什么的。

还有名气很大的经典机型SR-71,虽然定位为随身,但是推动高阻耳机如HD650等也毫不含糊。

RSA的XP-7定位于台式机耳放,官方定价机身495美刀,外接电源225美刀,一起合买695美刀。

使用两节9V电池作为电源,同时也可使用自配的外置电源。

耳放架构为成熟经典的单运放OP + 缓冲BUF结构,原机搭配运放为AD797 AN作为前级放大,缓冲BUF634P作为后级推动。

可以注意到,以两节的9V电池作为电源供电和GRADO RA1的手法很类似,同时自家的SR71也同样为两节9V电池供电,SR71的电路架构也和XP7极其类似,也为OP+BUF形式,只是所用元件都是贴片元件,相当于小号版本的XP7。

最初购入XP7的原因是为了歌德PSK寻找耳放,纵观市场,合适歌德的低阻耳放并不多见,RA1推力合适但是声音素质有限。

SOLO声音透明中空,适合又蒙又闷的HD650但不适合歌德,莱曼不用考虑直接KO掉,RUDI的万金油RPX33没试过,估计还可以但是不会出彩,意大利的味道和美国歌德味也不一定对路,RUDI RP8一位朋友在安润试过,推歌德也是很不满意。

德国的SPL推歌德素质还可以但是比较白开水,会冲淡很多歌德味,不过这耳放推什么都开水。

日本ATH HA200 2是有名的低阻耳机,但是甜美细腻的风格也明显不对歌德的胃口。

日本另外一个低阻耳放是P1,风格上也不会很适合美国声。

另外本人对胆机比较抵制,EMP和HP-4这些东西就不考虑了。

SOLO耳放分析,带PCB布线

SOLO耳放分析,带PCB布线

SOLO耳放SOLO耳放分析:输入电容:LC1、RC1这个电容的大小会直接影响信号输入到运放时的失真,按这个电路而言,2是一个100P的电容,当1是1UF时,运放输入端信号,方波从300HZ开始,已经开始失真。

表现为放电时电容容量不够,也就是说,低频响应不够好。

当这个电容加到10UF时。

低频从30HZ才开始失真,这是才保证了输入信号的保真。

反馈电容:LC4、RC4这个电容的大小也直接影响低音的动态和丰满度,越大越好,图上的470UF根据实验和仿真,是一个比较中性的值。

存在一定失真,但已经很小的,如果继续减小这个电容到100UF,会发现,低频的结束相当快,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低频结束后,电容上能快速响应,而且按照要求把电容的电放完,那就是比较完美的低音,如果还没放完,稍微拖一点,那就是有点厚的中音和低音,如果很长时间都没放完,那就是肥了,拖泥带水,收不住了。

所以这个电容的冲放电速度很要紧,如果是冲放电速度很快的电容,可以尽量取大点,来保证低音,但如果是垃圾电容,则可以有范围选择容量,用小容量来拟补电容放电不够快的缺点。

这样就会有两种声音趋向了,一个是干净有力度的,一种是浑厚的。

而且听感比较明显。

旁边的0.47UF的电容,就是为了拟补大电容在高频的瞬态响应不足。

因为SOLO用的是大环路反馈,反馈直接从最后的输入端取信号。

所以反馈电路上的瞬间响应直接关系到声音好坏,大电解在这里可以对低频和中频响应的比较好,但高频就需要高速的小电容来帮忙,这也是为什么SOLO的高音那么出色的原因,而莱蔓的听感会厚实,温暖些。

因为莱蔓没用大环路反馈。

后级的缓冲会降低高频的响应。

反馈电阻:LR6、8,RR6、8 就是电路的信号“放大倍数"输出缓冲电阻 LR7、RR7 这个电阻比较有可玩性,耳机实际上是一个电感并上一个电阻,在前面串上一个纯电阻,会使声音有十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低阻耳机,加了电阻回减少高频,但音色会暖一点,至于具体多少,要大家自己根据自己的耳机调试。

【笔耕翻译组】王者之战——56只旗舰耳机的决战(7)

【笔耕翻译组】王者之战——56只旗舰耳机的决战(7)

结论/总评篇参评耳机五十六,笔者最爱奥菲斯。

STAX声音杀手级,前十他家站前三。

声海800排第六,笔者最爱动圈机。

Audez'e头领真不赖,平板复兴最给力;Jade声音很牛B,虽然质量保不齐。

索尼R10很给力,只是Q010很不喜。

全线不错AKG,传奇的KK出问题。

三角打个翻身仗,W3KANV很强力;只是W5K不给力,弄来弄去也不行。

歌德当数HP2,停产不做很可惜;现产耳机也不错,顺便做个代工壳(Alessandro);代工产品也不不赖,声音好听战歌德。

拜亚确实很可怕,全部价位都制霸。

拜亚动力在不同价位上均有上佳表现。

新出700通透差,不及600、650。

极致旗舰价位高,没事儿尽把批评招。

舒尔进军大耳机,只是没使出全力。

天龙7000很不错,就是丰达代工滴。

菊花13我最爱,进门就把定制带;ES5我也爱,出门还把定制带。

性价比也有四大,声海三角男拜亚。

结语篇耳机和器材的保存方面笔者考量颇多。

正如大家在图中所看到的一样,这个柜子是笔者设计专门用来存放耳机的,整个内饰都采用闭孔海绵,器材柜附加层为开孔海绵。

笔者的定制可以存放在柜子下方小抽屉里,这里也用于存放线材。

为了保持整洁笔者将线材卷起,用维可牢捆扎起来。

所有的耳机存放在收纳柜左侧,这样堆放起来挺不满意,但现阶段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展示区左侧的六只耳机架从左到右分别为:Stax HPS-2; Edition 10原装架; Stax HPS-2; Woo Audio HPS-R Silver耳机架; Qualia原装耳机架; Sieveking Sound Omega 斑马木耳机架.当然,耳放的防尘也是必做的功课,因此笔者采用静电吸尘器,电子鼓风机,掸子,和抹布相结合的手段,作为预防手段,还使用空气净化机。

其他耳机以下是笔者曾经拥有或评测过的耳机列表,请注意这个列表中的耳机并非未达到要求而被裁剪掉的,下表中锁含耳机仅仅是笔者拥有过或试听过的列表,现在笔者收藏中没有这些耳机,无法与其他耳机对比。

中国不是HIFI强国

中国不是HIFI强国

我当然不是说国外的HI-FI设计者就都是音乐家,但我可以安全地做一个判断:国外的HI-FI音响设计师这个群体,他们的整体音乐素养、对音乐的了解和热爱,是超过国内的HI-FI设计者队伍的。有这个差距存在,再加上国内的很多师傅压根儿没有认识到、拒绝认识这个问题,那我们的国产HI-FI,又怎么去好声,怎么去达到高水平重放音乐呢?
即使是叶先生的成名之作8P系列耳放,事实上虽然综合素质不错,但还是受到了一些材料方面的局限。假如他有条件使用高素质的进口变压器,我相信机器的声音会更好,更向上突破。
就象国内工业的问题一样,关键问题是出在基础薄弱,最基本的元件质量不好。所有的工业产品、电器产品、HI-FI产品,都是由很多基本元件组成的,那些基本元件质量不佳,整机又怎么达到高质量呢?这是国内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而且很难解决。对于HI-FI制品来说解决办法之一是采购进口元件,但那样整机的成本就大为提高,而且目前国内厂家要批量地、自由地采购到优质进口元件,还不是一件容易和畅通的事!
很多国内的师傅会不认同我的这个观点。他们会说,懂电路、精通电路、有丰富的实际焊机经验,就能做出好声的器材,根本不需要师傅懂什么“音乐”。但这样想的师傅越多,中国的HI-FI就越是没有指望和未来。就只能沦为、能演奏乐器、能指挥乐队,但我们必须要求音响设计师在精通电路之外,对音乐之美、乐器之美、人声之美,有深刻的领悟,有深入的体验。一句话,要熟悉音乐,要热爱音乐,要懂得音乐。
关于5532/5534以前还有过一个流传很广的“神话”,说的是德国MBL的一款几万元的高档前级用的也是5532/5534,但深究下去呢?人家用的5532/5534,就是国内可以几块钱买到的吗?完全不是!人家的是特选级别的芯片,一种说法是几百片里才选出一片。
HI-FI是很多元件组成的,优质的元件是器材达到高品质的物质保障。恰恰在这个物质保障上,国内的厂家和DIY者们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是我分析的原因之一。即使一些国内机器在某些地方用了所谓“补品元件”,下了重料,但HI-FI器材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象足球队一样是一个team-work,光凭有一两个球星,其余的都是小鱼小虾,是无济于事的。很多厂家喜欢在宣传时强调突出它所用到的少数“补品元件”如何强悍,其实,在一个业余水准的球队里塞入一两个世界级球星,有多大作用呢?整体球员的水准才是决定性的。

国外耳机放大器品牌介绍

国外耳机放大器品牌介绍

国外耳机放大器品牌你又知道多少呢,朋友!今天我跟大家介绍下国外相当知名的几个耳放品牌,和大家共同交流下耳放的知识!对耳机比较熟悉相对比较发烧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耳放在国外是产量较少而且性价比不高的音响产品,而且现在国内的耳放行业很是成熟了,所以你要选择购买耳放的话还是挑大品牌,专业评价好而且有档次的高档产品最佳。

(耳放品牌一)RudiStor这是一家成立在意大利,在美国设有实验室的高档耳放品牌,近年来在欧美的高级耳机发烧友圈内有着很高的口碑和地位。

品牌即其老板及设计师的名字Rudi Stor。

其主要产品包括被德国极致(ULTRASONE)指定为顶级耳机EDITION9官方搭配的RPX33、平衡方式驱动的NX33、RPX100、高级胆机耳放RP7、RP5.3、顶级耳放RP010B、旗舰级概念耳放RP1000、静电耳机驱动器Egmont、Coriolan等。

是欧洲高级耳放的代表品牌。

2011年产品线改版后,目前的产品包括RP030、RPX303、RPX35、RP8.1(胆机)、NX-03等。

(耳放品牌二)GRADO GRADO唯一的一款耳放RA1采用漂亮的木壳,运放设计,音色上与GRADO自身的耳机极为相配,在美国制造。

有电池版、交流电版、高输出版。

(耳放品牌三)RAY SAMUELS这位是美国近年来很出名的一位耳放设计师,商业上很成功。

产品包括小型耳放HORNET、SR71,台式耳放STEALTH、RAPTOR、APACHE等,档次为中高档。

(耳放品牌四)BENCHMARK美国BENCHMARK公司以一台DAC1解码器而着名。

后来BENCHMARK又将其耳机放大部分单独抽出,制作了一台纯耳放H1。

此机仅有平衡输入,电源部分外置。

(耳放品牌五)SUGDEN英国SUGDEN公司是专业制作放大器的公司,其产品线中有一款耳放兼前级名为HEADMASTER,被公认为很优秀的晶体管耳机放大器,在英国本土制造。

国外耳机发烧界对其评价都很好。

SOLO耳放制作

SOLO耳放制作

SOLO耳放SOLO耳放分析:输入电容:LC1、RC1这个电容的大小会直接影响信号输入到运放时的失真,按这个电路而言,2是一个100P的电容,当1是1UF时,运放输入端信号,方波从300HZ开始,已经开始失真。

表现为放电时电容容量不够,也就是说,低频响应不够好。

当这个电容加到10UF时。

低频从30HZ才开始失真,这是才保证了输入信号的保真。

反馈电容:LC4、RC4这个电容的大小也直接影响低音的动态和丰满度,越大越好,图上的470UF根据实验和仿真,是一个比较中性的值。

存在一定失真,但已经很小的,如果继续减小这个电容到100UF,会发现,低频的结束相当快,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低频结束后,电容上能快速响应,而且按照要求把电容的电放完,那就是比较完美的低音,如果还没放完,稍微拖一点,那就是有点厚的中音和低音,如果很长时间都没放完,那就是肥了,拖泥带水,收不住了。

所以这个电容的冲放电速度很要紧,如果是冲放电速度很快的电容,可以尽量取大点,来保证低音,但如果是垃圾电容,则可以有范围选择容量,用小容量来拟补电容放电不够快的缺点。

这样就会有两种声音趋向了,一个是干净有力度的,一种是浑厚的。

而且听感比较明显。

旁边的0.47UF的电容,就是为了拟补大电容在高频的瞬态响应不足。

因为SOLO用的是大环路反馈,反馈直接从最后的输入端取信号。

所以反馈电路上的瞬间响应直接关系到声音好坏,大电解在这里可以对低频和中频响应的比较好,但高频就需要高速的小电容来帮忙,这也是为什么SOLO的高音那么出色的原因,而莱蔓的听感会厚实,温暖些。

因为莱蔓没用大环路反馈。

后级的缓冲会降低高频的响应。

反馈电阻:LR6、8,RR6、8就是电路的信号“放大倍数"输出缓冲电阻 LR7、RR7 这个电阻比较有可玩性,耳机实际上是一个电感并上一个电阻,在前面串上一个纯电阻,会使声音有十分明显的改变,特别是低阻耳机,加了电阻回减少高频,但音色会暖一点,至于具体多少,要大家自己根据自己的耳机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