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法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几点思考摘要:汉语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汉语言绵绵流传了几千年,是值得学者们一再研究的优秀文化。

接下来笔者将作为一名语文教育研究者对中学语文的课程教学表达些许个人的观点,对汉语文化加以研究。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书育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引言:中学语文的教学课程中,着力于对学生创造和发现美的能力加以培养,中学语文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现出服务于社会的价值体现,更能对学生整体的性格塑造、品位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中华文化的精髓更能得到发扬光大。

一、中学语文课程教育中的几点问题语文虽是人人从小就习之的科目,但作为中学语文教育老师,我认为语文的教学并不简单,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有待完善的教学体制很多同学刚接触语文这门科目,本来是充满学习热情的,他们很喜欢在语文的文化魅力中徜徉,然而现今流行的应试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将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判教育成效的标准。

这样的评判标准本来就对语文文化的学习具有阻碍作用,迫使学校教育者对学生不断施压,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思想渐渐充斥在各个课堂学习氛围中,堆积如山的作业将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压得越来越弱,更谈不上抽出时间来对语文文化加以研读和创作。

这种教育模式的发展,将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热情消失殆尽,最后只是在课堂上硬生生地学习而已。

(二)教材内容不全面语文课程教材应与实际生活相贴近,教材使用的典例也应该是生动鲜明具有生活色彩的,教育者们讲述教材内容时也应贴合学生们的语言理解能力,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趋向空洞。

只有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贴合语文文化的开放鲜活、兼容并包的特点。

如今的语言文化正发展迅速,只有跟上现代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与互联网的发展相互结合,避免教学内容的偏差,才能更顺利地将语文文化发展传承下去。

(三)语文教学设施有待完善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备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校图书室藏书量少,学生们在图书室可以不断寻找自己喜欢的语文文化书籍加以研读,可是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这一点,在图书室藏书量方面的投入还需加强;其次,校园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力加强,图书馆是学生们培养阅读兴趣、抒发创作灵感的好地方,很多学校图书馆建设并不完善,使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热情难以提高。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中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不断变革和创新的需求。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要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需要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思考、探索和创新。

一、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往往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现代教育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比如,可以引入项目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报告、读书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三、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可以通过写作、演讲、讲故事等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四、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思考。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化的理解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

五、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还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让学生通过学习软件、在线课堂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5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面对《师说》这样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老课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较传统,没有深入开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

有位同学在写《师说》读后感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小学而大遗”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小孩让他学习,大人反倒不学习”,这样,上下文的意思就贯通了。

姑且不论他的理解正确与否,单就这种深入思考,独抒己见的钻研精神而言,是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的,老师应让学生进行探讨。

相比《劝学》,韩愈《师说》此文更具情感性,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诵读的`施教。

叫了几个学生朗读模仿,效果亦是不错。

对于没念好的学生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并同步翻译,效果也出来了。

此种情形只是针对有过预习的并且成绩较好的学生,整个班级气氛较活。

但是对于古文考试的要求可能有点担心。

因此下节课应再次重复一次脉络的整理。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2 半个学期过去,期中考试成绩已公布,我就做了深入的分析。

通过思考,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首先,说说阅读。

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

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

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例如:《行道树》一文作者张晓风,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则在总是微笑轻柔的姿态,永远善意的呈现事与人之间的关系,甜美中不失条理。

二则擅于将身旁切近实际的经验,由小见大,亦由杂乱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灵机与训诫。

行道树是在与环境的和睦相处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娱乐和心灵的满足,那么,我们为什么单单只将它看成一个奉献者呢?它也可以是一个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说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者。

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在中学教学中,最易教的是语文,最难教的也是语文。

语文教学在中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如何教好语文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快掌握课文的内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就语文教学在指导思想上的改革,或是说语文教学观念上的发展等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的必要性。

(1)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准确的认识到,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无利的;凭借新课改“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2)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通过学生的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的教,总是言简意赅,给学生留点思考余地,不越俎代庖,而是给学生一点自己动手的机会,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变对文本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教师注意精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使学生透彻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老师的教,不是把教材完全嚼烂,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

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遐想;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改革总是继承中的改革,语文仍是基础下的语文,事实上,不管是新课改还是旧教研,语文素质的高低,讲究的仍是涵养,即厚积而薄发。

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内涵和外延以及语文特有的学习方法(如积累、盛悟、熏陶、培养语感)等决定的。

而这是的中学语文教学有似乎平地坚起的一座塔,塔身人为地建起若干层平台,而塔的底部有三圈基础,自内而外是课内、课外校内和社会。

换句话说,我们的教师只有把我们的学生这座塔基打宽、打厚,学生都会拾级而上,实现整体提升,才有真正的素质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值得我们思考。

一倡导综合性习,加强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从而拓宽基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强调这一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要。

以语文问题为中心,以语文活动为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1)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要求,如今人类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一切都在发展变公之中,在这个大社会环境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必将发生时间、空间、方式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即面向变化中的整活世界。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改革一定会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由于受到多种原因及“唯分论”的影响,过去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忽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

把自己孤立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

强调“闭关主义”忽视“拿来主义”使语言教学及改革出现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

(3)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已不是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什么,而是老师首先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教师能够提出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能提出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语文深究方向。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之空间,引导生确立探究的主题,例如在教《鸿门宴》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项羽在鸿门上的表现难道是一种诚信吗?”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探讨当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及虚伪性,应以诚信为前提。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一点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一点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一点思考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语文成绩不佳的情况普遍存在。

这需要我们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

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问题:课堂教学和阅读教学。

一、课堂教学1.积极营造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阅读兴趣进行差异化教学,适当减少生硬的知识点讲解,增加故事、名句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培养语文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应以启迪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考能力为目标。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探究语言、文化、历史等多元要素,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3.强化练习与检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语文练习,如书写、口头演讲、作文等,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语文考试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文缺陷,帮助学生迅速提高语文水平。

二、阅读教学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阅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训练,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2.拓展阅读视野阅读教育的目标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维境界。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多种文体和题材的文章,令学生通过阅读反思人生、探究人类命运、感受文学艺术等领域,从而吸收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力量。

3.促进文化交流阅读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应讲解和解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名著和佳作,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交流和了解。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多元、包容、互识的文化格局。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阅读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兴趣,建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实现成长。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优秀8篇】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优秀8篇】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优秀8篇】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一一、课文教学“教什么”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

“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在这个问题上,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

所谓“空泛化”,就是教师讲授一篇课文,无论是滔滔不绝地“分析”,还是狂轰滥炸地“提问”,教学的着重点都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

什么划分结构、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等,这些看起来好像很有条理,而实际上没有体现出语文的“特色”来,课上得很空。

而这些属于课文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方面的知识,学生只要认真读一两遍课文基本上都能把握。

该教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却不厌其烦:教师条分缕析,讲得口干舌燥,做的是无用功,学生呆若听书,恍坠五里烟云,过后只留梗概。

一个又一个宝贵的45分钟,就这样白白地耗费掉。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点上。

所谓“纯知识化”,就是教师在讲课文时,眼光聚焦在“这是什么”的层面上,如“这个字”怎样读音,“这个词”怎样解释,“这篇文章”分几段,每段是什么意思,中心思想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等等,内容繁多,面面俱到,一篇课文恨不得放到嘴里先嚼个稀烂,然后再吐出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把语文课上成“告知”课,学生只须记住就是了。

所以导致上述现象的存在,就是相当数量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课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记住文中字、词等知识。

应该说,这是课文教学的一个任务,但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终极目标。

笔者在听课中经常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他的教案中,都把“理解课文内容”列为“教学目标”中的一项。

而在实际教学中,落得最实的,教师最卖力气解决的也是这一项。

我们说,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这只是课文教学的低层次要求,而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内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才是课文教学的高层次要求和根本任务。

中学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

中学语文教学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中学语文教学论培训。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学方法有了新的思考。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在当今社会,语文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4. 塑造学生的品格。

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品格,使他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1.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 强化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朗读教学。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2)精读教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手法。

(3)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兴趣。

3. 重视写作教学。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写作指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写作难题。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1篇)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1篇)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1篇)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一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教育大师,他的“助产术”教育思想自建立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课堂提问成为语文课上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提问的方式,实现对事物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认识,催生出真理。

可以看出在教学上它主要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他在与人对话的过程中,总是引导人们离开个别去思考普遍,通过揭露对方的矛盾,寻求事物的底蕴,意在得出某种定义或概念,然后再以一般的概念应用于特殊的事物,而概念便被称为是认识事物的指导原则。

这一过程的具体步骤是“反讥——助产——归纳——定义”:“反讥”指从所讨论的论题出发提出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不断地提出反问,即使学生答错也不立刻纠正,而是接着提出补充问题加以引导,使之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否定自己所肯定过的错误意见。

“助产”指以暗示性的语言和相关示例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新知识并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进而得出结论并获得知识。

“归纳”指通过对具体现象、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本质,再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定义”是助产术对话教育的目的,它将所讨论的具体现象、具体事物抽象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它们的普遍性认识并表达出来。

这四个步骤又可归纳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破的阶段”,即在对方认识真理之前,首先清除错误观点,在这种情状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思维的强度加大,思维的频率加快。

第二阶段为“立的阶段”,通过问答,“精神助产”,定义的归纳,让学生叙述自己的见解,并最终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这是一种特殊的谈话法,实质是师生间平等的辩论方法,从他的'谈话题目就可看出,如“勇敢与怯懦”、“节制与放纵”、“善与恶”……他以学生自以为知出发,破其知而使其不知,然后立知。

他既破又立,普遍概念、定义、真理是他谈话的目的。

例如:他向学生提出“友谊”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自由阐述对“友谊”这个概念的认识,苏格拉底则通过反讽的方法,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认识自己的错误,接着鼓励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引导其接近核心概念,达到这种引导学生敢于怀疑自己和积极探索新知的学习精神,正是新课程改革中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

中学语文亲情主题作品的教学思考

中学语文亲情主题作品的教学思考

(中学语文亲情主题作品的教学思考)引言:亲情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珍贵的情感之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亲情主题作品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探讨亲情主题作品的教学价值、教学策略、学生参与和反思评价,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教学价值:亲情主题作品的重要性亲情主题作品涉及家庭、亲子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交流等话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人文价值。

这些作品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生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个人素质。

此外,通过亲情主题作品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策略:多样化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通过创设与作品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受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家庭短剧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庭生活的点滴。

2.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亲情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3.朗读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亲情文字,感受作者对亲情的赞美和思考。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亲情散文、诗歌等作品,组织学生朗读、品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4.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亲情主题作品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1.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提前预习亲情主题作品,了解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质疑等环节,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3.课后拓展:布置与亲情主题相关的拓展性作业,如写一篇亲情作文、拍摄一部家庭短片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亲情主题的理解。

四、反思评价:教学反馈与改进1.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亲情主题作品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2.反馈交流:鼓励学生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一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

作为语文教师,反思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

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师生互动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

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学生通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会深入理解课文,丰富了课外知识的。

由此,我就启发学生:文选内容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充实、完善,健全中学语文知识结构是课内课外等综合因素建构而成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

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

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学生的兴奋点如果被激活了,那么他们对课文会进行再创造的。

如果每天都是轻松愉悦的上课,那么学生的灵感和情感会得到激发的。

此外还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变教学思路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读学的思路。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在当今社会,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素养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导向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反思,以期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改进。

首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内容单一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只
注重传授语文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能力。

这导致学生学习语文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对语文的热爱。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多样化教学,通过讲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品味文学作品。

其次,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考试导向的问题。

由于学生升学的压力和对分
数的追求,语文教学往往只围绕考试内容展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既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积极性,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文学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激发自己的潜能。

相信通过改进,我们能够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对语文热爱、文学情感丰富的学生。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优秀6篇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优秀6篇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优秀6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篇一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人文科学,在各门学科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更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而写应该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课外多积累词语、句子和文段,以此打下写作的基础。

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而学生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忽略了课外阅读。

长期以来,学生对阅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平时学得不错,临上阵前再搞突击,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作积极思考,很少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来充实自己,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如在课前要求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语故事及优秀文章等,并且要求其他同学在本子上作好记录,这样不仅能督促学生了解更多课外知识,积累更多名言名句,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也能培养写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坚持写日记、随笔、读后感,也是提高写作的关键。

虽然一直以来都在倡导创新作文,强调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但在实际中,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使得学生只是为了作文而写作,没有让学生养成自觉、自愿的构思作文的习惯,作文内容往往空洞无物,有的只是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很少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

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鼓励学生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发自内心地、主动而又积极地去写作,做到有感而发,多写多练,通过日积月累的锻炼提高写作能力。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思考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涉及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又涉及到文化传承和思维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文是交流的工具。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流畅、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日常交际、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语文是思维的工具。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语文是文化的传承。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形式和结构,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多数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乏味。

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较传统,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但现实中常常以讲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教材内容过于堆砌知识,缺乏实质性的思考和教育意义。

目前的中学语文教材大部分是注重知识点的罗列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思维训练和人文关怀。

三、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建议要改进中学语文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运用。

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做语文老师应该是最有幸福感的,因为语文教育是对学生心灵的陶冶,所谓“乐由中出,礼自外作”,语文教育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文学是人学,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语文老师却没有感觉到幸福,语文课堂教学的光泽在褪色。

这其中究竟是谁出了错?第一,中学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些年来整个社会重智轻德、重理轻文的倾向日益明显,一些人提出我们的学生正在迷失社会核心价值观,其实,我们的语文教育应承担一部分责任。

我们要扪心自问为什么今天的语文课枯燥乏味,无法令学生产生兴趣?为什么人们会说如果要毁掉美好的事物请让它参加考试吧?我们只重视阅读分析、咬文嚼字、分析语法词汇、背诵权威人士的标准答案。

是的,我们不得不这么做是因为学生要参加考试。

老师们昂起头仰望一下我们的语文教育,语文首先要教人学做人、教人做真人,其次才是传授语文知识。

语文教学有一个高度,它让我们点燃学生知性的火焰,它是人文性和知识性兼顾的,其中的平衡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探索求真,我们不得不带着镣铐跳舞。

第二,语文的觉醒,需要教师率先革命。

语文教师要站到一个高度去看待自己所教的学科,我们要抽身从我们一贯的做法中解脱出来,从仅仅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书、一个备课本中走向多元立体的教科书,思想的扩展是课堂丰富的前提。

只有我们先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双重责任和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定性的教学思维所导致的教学行为,语文教学才有希望。

据调查,很多老师尤其是中年以上的老师对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行为从心底是拒绝改变的,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花样繁多的教育模式是不屑一顾的。

时代变了,教育也要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

如果还不改变自己提出更高的追求,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将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第三,回归真实的“语文人文教育家常课堂”。

当我们弄清楚语文要教什么以后,我们就要知道语文要怎么教。

丹麦当代语言学家叶斯柏森说:“学习语言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里去游泳。

对中学语文教学几点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学几点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学水平是“水平”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可以在这个“水平”上波动,但都不能脱离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好,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作为根本。

教学水平更多的不是指教学中的量,而更多指的是质的方面,光有量不行,一个教学水平不高明的老师,纵然付出一百担的口水,学生也终难听进去一个字,因此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如下:一、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有助于改善教学水平老师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这句话往往用来针对学生,老师们却忘了,老师变得没了兴趣,整天上课照本宣科,平淡无奇,枯燥无味。

“兴趣是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

”我们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已经麻木了,变味了,这是目前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问题,要不然也不会有“教书匠”的说法。

二、作好课前备课,有助于增强逻辑思维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

一个好的教师,随时随地都要为备课做准备。

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

所以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

作好课前备课可以引导教师知道该讲什么,加强对教案的熟悉程度且增强自我教学的逻辑思维,在上课中才不会卡壳。

经调查发现,有些课堂教学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是有的教师备课不够认真,抓不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有的教师不备课就上课等。

为了提高备课的质量,为了使备课落到实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做到四个保障:1.每周保障有充足时间让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2.每学期各学科组制定备课进度,有专门负责人。

3.规定备课内容和学习地点。

4.教导处在理论上进行指导,在教学方法上提供指导,在工作上提供方便,保证备课的质量。

三、改变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圣地,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成绩的主阵地、主战场。

初中语文课堂反思与改进

初中语文课堂反思与改进

初中语文课堂反思与改进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许多学生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觉得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语文课是最无聊的一门学科。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

二、问题分析
首先,当前的语文教学方式可能存在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学生被 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

这种单向传授的方式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教材内容可能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学生往往觉得课本上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脱节,难以产生共鸣和兴趣。

这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改进措施
为了改善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创新教学方式。

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丰富教学内容。

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选取
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
乐和启发。

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的反思与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学
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
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希望我们
能够共同努力,为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从2000年秋季启动以后,到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个时候,我们更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正确处理。

传统教学理论的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传授为中心。

走进新课程,新的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握,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相结合;拓展开发语文课程新资源而不是只局限于教科书;提出不要把师生紧紧束缚在课堂上,语文教学要从封闭形式转变为开放形式。

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对于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贯彻执行新课程理念时,要用辩证的思维而不能形而上学。

提倡三维度学习形式,但也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出现走过场而流于形式;不以教师为中心,但要保持教师正确的教学主导;不以课本为中心,但要保持教科书是课改的重要资源,文本是教学的重要依据,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不能远离文本另搞一套。

语文教学从封闭形式转变为开放形式,课堂教学仍然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原点,班级授课制还是教学的根本组织方式。

课堂教学的改革不能是功利的,不能是浮躁的,不能是形式主义的。

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中存在如下问题1. “一刀切”的小组讨论课堂上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是学生自己阅读一遍课文,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针对问题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是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当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不断地插话,使学生的回答不断地趋于正确。

最后教师作出小结。

教师认为这样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甚至成了目前语文各类评优课、公开课的“时髦”。

这种课同样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脱离文本进行分析讨论,实际上是游离于“根本”,学生脱离了语言文字的熟练掌握,任何讨论都没有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3-08-15T16:48:28.28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9月上供稿作者:郭小霞[导读] 语文教育是一种思维教育、生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本身的教育。

郭小霞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较大的问题, 所以各界呼吁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而改革关键在于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更新观念,借鉴他人经验,努力地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考前言:近年来,有关中学语文改革的呼声可谓此起彼伏、连绵不断,上至国家教育部制定、出台了不少加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政策,冷静回顾和总结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改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深入进行语文教改的方向和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1 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国内中学语文教育都未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虽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讨论和改革,但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众所周知,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先梳理问题,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改革应该在充分研究问题和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方向、改革目标,然后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吸收一线中学语文教师的意见,才有可能出台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较长时期以来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

①教学目标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表述得不明确。

许多条文多采用模糊性的语言来描述,不便于操作,造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教师各行其事的现象比较严重,防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992 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及近期发布的《高中语文标准》后,情况有所改善,但广大教师对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认识还有一段距离。

②大纲中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的拟定还未能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未能突出它作为“基础中的基础”、 “先行中的先行”的特点。

这恐怕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长期徘徊不前的首要原因。

2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建议
2.1 加强中学语文教材建设。

中学语文教材缺乏科学性。

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层级体系,这个体系的底层是“字”、“词”教学。

学生进学校学习语文主要是学习书面语,这样才能读书,才能有文化,才能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书面语来规范和提高自己的口语,进而提高听说能力。

而学生学习掌握书面语,就要从学习“字”和“词” 开始,并以学习字词作为基础性的学习任务。

所以“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一个基础的地位,并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可是正是在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上,不少教材的编写者似乎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比如,目前初中的语文课本不注意跟小学语文课本的衔接。

2000 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小学要认识到2500 个常用字,初中要认识到3500 个左右的常用字。

而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共列出3215 个字,常用字2387 个,占出现总字数的95.48%。

按教育部的规定中学还应再学1 千多个生字,并还要巩固小学学过的生字。

可是过去的初中语文教材就没有充分考虑这些问题,2001 年全国新版本的语文教材也没有考虑和解决这些生字的教学问题,而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216 个常用字,如“贸、饲、锈、镰”等,初中语文教材竟不再出现,这些字的回生率肯定会很高。

这样就使初中阶段继续识字的教学任务难以落到实处。

2.2 改革中学语文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目前,在语文课的讲解上不少教师还停留在并习惯于“把语文课首先作为思想教育课”的讲授思路和教学方法。

如某位教师讲解鲁迅的《祝福》,首先介绍说明鲁迅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一位勇猛的斗士;接着详细介绍鲁迅《祝福》的时代背景;之后先解释课文中一些生字、生词,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一遍;而后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边讲解、边提问、边讨论,分析说明《祝福》的篇章结构、段落大意、主题思想;最后给学生分析几个多重复句,等等。

应该承认,多数教师备课都很认真、很充分,讲课也很注意教学方法,相信学生听了教师的这些讲解也会有一定收获。

但是这样教课文,从学生获得语文技能的角度说估计获益甚小。

事实上这篇课文中有些段落、有些词句是应该而且值得给学生分析讲解的。

比如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里作者对他在街上所遇到的祥林嫂,“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这一段描写,特别注意语句的运用。

这一句包含了三个分句,我们能否把这个句子改为内容与之相当的、但变成了一个包含长定语的单句“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为什么?
2.3 完善考试评价改革体系。

长期以来,评估教学的标准主要是考试成绩,这与“大语文教育”和“语文活动课”等改革实验是相矛盾的。

要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的这种矛盾状态,就必须完善考试评价体系,彻底改变以前“改而未破”的做法,做到“换汤还要换药”。

首先,考试内容要“宽”起来,要把对知识的考查与生活中应用联系起来。

其次,考试评价方法要“活”起来。

考试应该多样化,评价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发掘,只要 “言之有理”就应该给予肯定。

3 结论
语文教育是一种思维教育、生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本身的教育。

作为教育者必须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及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险明. 要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中小学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1(6)
2 江明.语文教材的建设与思考[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3 肖灵.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点思考 [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5)
4 宋利清.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第九中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