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病句辨析题考前指导____安乡一中__龚德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语文病句辨析题考前指导
一.答题指导
单句:紧缩主干看成分,成分齐备看搭配,搭配正确看语序,语序正确看结构,结构清晰看表意,表意清楚看逻辑。

复句:首先看看关联词(关联词是否残缺、关联词的搭配和位置、关联词是否错用、滥用),再缩主干看成分。

特别注意主语一致关联词在后,主语不同关联词于前。

(句群同复句)
1.常见语病类型:
①语(词句)序不当(注意多项定语、多项状语语序和句序),
②搭配不当(主干的搭配、修饰语、中心语之间的搭配、关联词语的搭配),
③成份残缺或赘zhuì余(主谓宾残缺、关联词残缺、定语中心语残缺、注意介宾短语前置可能会缺少主语,虚词多余包括堆砌和重复),
④结构杂糅róu(A一句话内含有两个语句——两个谓语结构 B话说一半另起话题 C藕断丝连),
⑤表意不明(代词指代不明,一词多义、缺乏交待、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⑥不合逻辑(自相矛盾、概念不清、分类不当[种属或交叉关系误用]、否定失当和两面一面)
2.解题方法:
①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

②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3.常见13类语病句子模型:
⑴博会机构还对项目方案进行了评审、包装、征集。

⑵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⑶该厂两次获省级大奖,三次被授优质产品称号。

⑷能否做好救灾工作,关键是干部作风要好。

⑸该地区推广用棉籽饼菜籽饼喂猪。

⑹通过大家批评教育,使我明白了这个道览理。

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消费者所欢迎。

⑻县里通知我们15日前去参加培训。

⑼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10)难道我们不应该不向雷锋同志学习吗?
(11)雷锋精神当然应赋予它新的内涵。

(12)句子有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考虑是否语序不当。

(13)有关联词就要注意位置和搭配是否得当。

4.特别注意: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2)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3)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4)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5)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二.高考病句辨析的十一个切入点
1.切入点之一:句首有介宾短语,审视是否缺主语
句首的介宾短语如“通过......”、“经过......”、“在......中(下)”、“从......中”等,一般充当状语,表明原因、理由或时间或处所等,它后面没有主语时,就有可能是缺了主语了。

如1992年全国高考第4题D项:“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句首的介宾短语“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充当句子的状语,后半句的“他”用在使令动词“使”之后,也不能充当全句的主语,全句缺主语。

2.切入点之二:谓语后的宾语部分较长,审视是否缺宾语中心语
在一个句子中,如果宾语部分比较长,要特别注意是否缺宾语中心语。

如2002年高考第6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句中“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是谓语“进入”的宾语部分,稍加分析即可发现:“进入……归属……分成”不能搭配,“进入”应与“阶段”搭配,所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只是残缺的宾语中心语“阶段”的限制成分。

(注:该句错误不止一处)
3.切入点之三:句子成分齐全、搭配合理,审视是否合乎逻辑
如果一个句子成分齐全,搭配合理的话,就要想到检查它是否合乎逻辑,因为这时语法知识是帮不上忙的。

如1995年高考第6题:“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对这道题,用语法知识是检查不出毛病的,我们只有审视它的逻辑。

据该句表述,似乎“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这显然是不符逻辑的,既无法演奏又无法演唱的东西怎能说是音乐作品呢?
4.切入点之四:句中有并列结构,审视其各项能否并列,能否与相关的词语搭配
(一)不合逻辑。

并列结构,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意义上的交叉、范围上的包含与被包含,否则会引起矛盾。

如2000年高考第5题B 项:“我们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句中的“报刊”、“杂志”、“一切出版物”不能并列,因为“报刊”包括了“杂志”,而“一切出版物”又包括了“报刊”。

(二)搭配不当。

并列结构的各项,在句中充当同一成分。

如果充当主语,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是否能与共同的谓语搭配;如果充当谓语,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同的主语和宾语搭配。

如1999年全国高考题第5题A项:“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句中的“消防车、消防官兵”是平列短语,在句中充当主语,它们的共同谓语是“放弃”,可以说“消防官兵放弃休假”,但不能说“消防车放弃休假”。

(三)表意不明(四)语序不当
5.切入点之五:定语或状语复杂,审视其能否与中心语搭配、排序是否恰当
(一)能否与中心语搭配。

如1991年“三南”高考第4题A项:“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句中的“把我国的教育事业”作谓语“达到”的状语,“达到”不是表处置的动词,“把......事业”与“达到”不搭配,可将“把”改为“使”。

(二)排序是否恰当。

多项定语的排序顺序一般是:①表所属的名词、代词(表示“谁的”);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表示“哪一个”或“多少”);③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怎样的”);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表示“什么样的”);⑤表示性质或性别的名词(表示“什么”)。

多项状语的排序顺序一般是:①条件;②时间;③处所;④语气;⑤范围或否定;⑥程度;
⑦情态;⑧对象。

当试题中的定语或状语不止一个层次时,
就应该考虑其排序是否恰当。

如1998年高考第5题D项:“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句中的“几个学校”充当“领导”的定语,“几个”表数量,“学校”表领属,按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表领属的定语应放在表数量的定语之前,即“学校的几个领导”。

由于多项定语排列不当,句子产生了歧义。

6.切入点之六:句中有肯定与否定(或正面与反面)相叠的短语(如能否、优劣、好坏等),审视是否需要配套使用类似的短语
请看1995年上海高考试题第3题A项:“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前半句中的“好坏”是正面与反面相叠的短语,而后面的“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是从肯定这一角度讲,没有从否定的角度讲。

这个句子应改为:“机器质量的好坏是能否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7.切入点之七:如果是否定句或反问句,审视否定是不是恰当
汉语语法上有如下规律:单重否定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因为反问格式相当于一重否定),单重否定句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

当一个句子既是否定句又是反问句时,尤其要谨慎辨析。

如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6题B项:“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后一个句子既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否认......不”是双重否定),又是一个反问句(“谁又能......呢”),因为双重否定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需要学习雷锋了”。

显然该句否定不当。

8.切入点之八:句中有表数量或程度的词语,审视它是否与其他词语矛盾
请看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2题甲项:“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句中的“都”是范围副词,用来总括前面提到的各项,但前面的“平均”只能有一个数,故“都”与“平均”矛盾。

句末的“90分以上”是约数,也与前面的“平均”矛盾。

9.切入点之九:句子初读感觉特别别扭,审视是否句式杂糅
在表达一个意思时,说法可能不止一种。

如果在表达一个意思时,不是选择一种说法而是把两种说法糅在一起,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结构混乱,不伦不类。

这样的句子读起来会很别扭,如2002年全国高考第6题B项“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在创作。

”这句话读起来很别扭的原因就是将“本栏目是将各地电视台。

进行的再创作”和“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

进行了再创作”两种说法杂糅到了一起,造成了结构混乱。

10.切入点之十:句中有敬辞谦辞,审视是否用错对象
现代汉语中,用“光临”称宾客到来,用“惠临”指对方来到自己这里,用“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用“令尊”、“令堂”称对方的父亲母亲。

这些都是敬辞,适用于对对方,不能用于自己。

另外用“寒舍”对人称自己的家,用“家父”、“家母”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母亲,用“犬子”和“小女”对人称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这些都是谦称,只用于自称。

11.切入点之十一:如果是复句,可作如下五方面的审视
(一)关联词是否需要
(二)关联词的位置
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就放在主语后面;当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两个分句关联词均放在句首,否则,就会因关联词位置不当而影响表达。

如1988年广东省高考试题D项:“不但他能够领会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能够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句中的主语“他”是两个分句陈述的对象,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他”的后面。

(三)关联词语搭配
请看1992年全国高考第4题C项:“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句中的关联词“无论”不与表并列的“和”配套,而与表选择的“还是”配套,组成“无论......还是(或)......都......”的结构形式,表示条件不同而结论(结果)一样。

(注:本句错误不止一处)
(四)两个分句的句序是否恰当
请看1997年上海高考题:“......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这是个递进复句。

递进复句后一个的范围应比前一个分句进一层(即扩大),但句中“人类”的范围比“中华民族”大,应将之改为:“.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且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


(五)分句较多,审视是否中途偷换主语而使句意不明请看2000年全国高考第5题D项:“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这个复句共有4个分句。

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这家工厂”,表意明确。

第三个分句没有主语,是承前省略,由“这家工厂”作主语吗?显然不能,因为“这家工厂”不能“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仔细审视全句可知,“三次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只能是这家工厂生产的某一种或几种“产品”。

这个句子犯了偷换主语的毛病。

三.高考回顾
1.(2010年高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níng檬
méng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2.(2011年高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B.微博一经推出,就以其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它正有力地介入我们的社会生活。

C.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