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浅析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和重要环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实例浅析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和重要环节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阅读新闻,目前,处理和收集网络信息再进行传播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新闻类型,即网络新闻。

,如此庞大的受众需求以及信息资源的传播与交流变得更加便捷,网络新闻必然对网络新闻编辑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传统编辑相比,网络新闻编辑具有整合性、全时化、递增性的特点。

编辑的重要环节包括网络新闻的筛选、网络新闻的编辑加工、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和网络新闻专题策划。

关键词:网络、新闻编辑、特点、重要环节
正文:
1.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
1.1网络新闻编辑具有强烈的整合性
第一,网络新闻处理流程的整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编辑的整合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编辑排版软件日益完善,如微软公司office2000软件和金山公司推出的“WPS”系统。

这些编辑软件可以将以往的编辑、排版、校对、发行等诸多工作同步进行或者混合进行,简化和强化了编辑工作。

网络编辑技术的高度整合带来显著的效益,以取代传统人工校对的网络多计较对为例,仅“黑马校对系统”就提供了黑马编校V2002全能版、杂志社专用版、全能多机版等多种版本供网络编辑选择使用。

第二,网络新闻信息源的整合。

网络新闻应该发挥横向联合的优势,整合现有新闻信息资源。

虽然网上新闻媒体之间存在版权方面的限制,但至少可以实行网络媒体内部的合作。

目前,网络新闻资源整合的现况还不理想。

以我国的新闻传媒为例,各集团的子报、网络版与其母报的资源配置滞后,重复向其他媒体购买资源,甚至传媒集团内部的编辑、记者也无法在局域网上进行信息交流或者资
源共享,信息资源的利用凌乱无序。

事实上,集团内各部门、各子报处于一种对等的、相互利用的关系,编辑要加快建设统一标准的网络平台,将各类信息资源科学的整合,制定中期、远期的规划,充分对新闻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进一步通过加强与其他网络媒体的横向联合,达到扩大自己内容的覆盖面与增加报道深度的目的。

第三,网络新闻呈现方式的整合。

编辑人员作为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中介,对材料进行整理、加工排除信息流通过程中可能引起歧义和语义阻隔的部分,理顺予以传输渠道,利用网络传播编辑手段实现信息优化,并通过网络传播中信息的非线性编辑以及超链接的予以提示作用,使网民可以方便快捷的查看背景资料或特定数据,乃至其他网站或媒体的相关信息等,从而得到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和评述。

总之,编辑工作通过整合信息加工流程,使信息的质量和网民的需求对应,并以最佳方式形成推介“界面”。

如中国网络电视台整合央视的权威新闻信息,又有“播客”、“我的电视台”、“纪录片”等众多鲜活、轻松的视频信息,将传统媒体的权威信息源和自媒体的“草根”信息源整合,丰富了报道内容,满足了不同网民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1.2网络新闻编辑的全时化特点
网络的出现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了,在网络上、可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讯息,也可以第一时间更新、修改、删除已经发布的新闻,有的网站还可以在线直播。

比如新浪网站遇到球赛或者重大事件的时候设立“网络直播室”,用文字和图片等即时发布信息;YNET网站和北京青年报联合推出了“红人上网”栏目,每期邀请当下热门文化事业的当事人或热点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做客网站,与网友面对面交流,至今已有数十位“红人”做客YNET网站,受众反映良好。

传统的媒体有的时候也可以做到实时或即时发布新闻,比如在遇到重大活动时,比如中央电视台香港回归直播、澳门回归直播、国庆50周年直播等等。

这种直播声画俱备,场面清晰,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收视效果也不错。

与电视直播相比,网络直播具有受众主动参与的优点,媒体可以根据网友的当下需求即时回复,具有“人本化”的特色。

全时化发布新闻的缺点是不易于新闻的过滤,虚假有害信息易于传播;而且
更新的速度之快易于淹没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造成信息泡沫。

这种情况下,网络编辑就应该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而且必须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和高度的集纳新闻的能力,及时地把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东西突出出来。

具体说来,可以搜索相关资料建立新闻专题,比如法国即将离任总统希拉克成功获选连任一事,人民网及时推出了“法国总统大选”专题,里面又分“法国动态”“各方反应”“分析述评”三个小专题,此专题犹如信息“自助餐”,不同兴趣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极大地满足了网民的求知欲。

1.3网络新闻编辑的递增性
网络新闻编辑的递增性,就是需要网络新闻编辑设置一些超链接,使人们在浏览新闻的过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扩展新闻,进而增加网络新闻的浏览量。

网络编辑工作的编辑特点几乎都可以归功于Internet中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Hypertext/media)了。

“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按照人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方式)存储、治理、浏览各种信息,它充分利用了信息间的各种关系,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户在浏览过程中能够按自己的需要,灵活地访问各类信息。

”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基础是节点(Node)和超链(Hyperlink)。

在超文本/超媒体中,各节点中存放有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

超链用于描述各节点间的关系。

每一个节点通过超链可以与其他多个节点发生关联。

因此,这种由超链构成的超文本不再是线性和一维的,而成了一种网状结构。

一言以蔽之,超文本/超媒体是由相对独立的节点信息和表达它们之间关系的链所组成的信息网络,所以节点、超链和网络是超文本的三要素。

在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三要素中,节点内容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计算机程序等,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形式。

节点内容的多元化导致了网络编辑元素的多元化。

超链接的编辑方式具有跳跃性的特点。

读者利用网络浏览新闻时,首先看到的是新闻标题,点击标题后,电脑会自动更新页面或者跳出一个新窗口而出现正文内容,于是读者的阅读视野从一个平面跳入到了另一个平面,从一个空间进入到了另一个空间。

这种编辑方式根本不同于纸质媒体的编辑方式,读者阅读报纸时,看完标题后接着看下面的正文,报纸的线性表达方式与网络相比并不具备跳跃性。

网络版面编排强有力地整合了时间与空间两大编辑维度,变偏倚编辑(即时间或空间择一的编辑方式)为整合编辑(时间与空间并重的编辑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者用网络阅读新闻实际上是在时间与空间的两维之中搜寻着他们需要的信息。

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也会导致人们的阅读心理发生一些变化,因为旧有空间的变化意味着原有氛围的消失,新语境的生成,人们对这种新语境的生疏感导致读者与超链接的内容相隔膜,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不认同感由此产生。

这也可能是绝大部分读者不愿意从电脑上直接阅读新闻稿件的一个原因吧。

作为网络编辑,就应该降低这种“隔膜”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比如可以发挥网络编辑元素的多元化这个特长,在正文中较多地嵌入一些直观的图象或者音频、视频、flash等以吸引读者的注重力,究竟赛博空间(syber space)是海量容纳的,不会受到诸如报纸的版面或者广播电视的时段的限制。

网络编辑可以利用网络的海量容纳这个优点来弥补电子阅读的缺陷。

2.网络新闻编辑的重要环节
2.1网络新闻的筛选
我们说,编辑工作的核心是“把关”,即根据读者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来稿进行鉴别和选择。

网络新闻的稿件来源是非常丰富的,一部分来自传统媒体及记者采写和刊载的新闻报道;一部分来自网上的各种渠道(如BBS、网上聊天、新闻组等);还有一部分来自网站记者的原创作品。

不管稿件来自何种渠道,都需要经过编辑反复的认真的选择,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用什么不用什么稿件,不仅能够衡量编辑个人水平的高低,而且体现了一个网络媒体的编辑思想和方针。

常上网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些主流媒体办的新闻网站坚持严格把关,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新闻不仅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且真实、可信,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可读性。

如上海东方网对新闻稿件的选择就作了十分严格的规定,并提出了十个“不可用原则”,即假不可用、险不可用、长不可用、虚不可用、劣不可用、乱不可用、浅不可用、涩不可用、套不可用、恶不可用。

然而,也有一些网站非凡是商业性网站,由于编辑把关不严,黄色的、虚假的、格调低下甚至
有政治错误的新闻在网上恣行,致使网站经常成为虚假新闻的发源地。

(如2001年网上出现的“上海将建300层摩天大楼”,“世界10大污染城市中国竟占8个”,“广西高考状元沦为劫匪”,“汤加出现反华风潮”等假新闻。

)要严把新闻筛选关,除了网络媒体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严格的选稿标题外,作为新闻编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才能对新闻稿件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取舍。

2.2网络新闻的编辑加工
一般说来,未经编辑加工处理的新闻稿件只能是原材料或半成品,只有经过编辑精心整理加工后的稿件才能成为新闻产品进入传播领域。

对来稿进行加工,是编辑最日常的业务,在这方面,网络新闻的编辑与传统媒体的编辑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编辑对稿件的加工主要包括对新闻事实的核实、订正;对思想政治上的差错的校正;对文字的修改和对辞章的修饰等等。

网络新闻具有“全时化”的特点,网络新闻的编辑工作也是“全天候”。

因此,有时编辑为了抢时间,“萝卜快了不洗泥”,一些未经认真加工的稿件便有可能仓促地出笼,结果是漏洞百出,惨不忍睹。

语法不通,逻辑混乱,错别字连篇,已成了某些网站的家常便饭。

因此,网络新闻编辑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和杜绝稿件中差错的发生。

值得注重的是,传统媒体的编辑一般分工都很细,有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组版编辑、音像编辑等。

网络传播是多种传播手段的结合,网络编辑不但需要具备驾驭文字的能力,而且还需具备驾驭有声语言和对画面进行艺术处理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这就对网络编辑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网络新闻标题制作
网络新闻标题的拟定,易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要使网络新闻标题回归新闻本源,需要各方面努力。

给网络新闻拟定一个既贴切,又吸引眼球的标题是网
络时代对编辑的要求,也是体现编辑业务水平和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盲目跟风,保持自身特点。

标题是网络新闻的灵魂,而当前的网络新闻标题同质化严重,跟风趋势明显。

一个新颖的标题,在一则新闻上可能发光发彩,但用到另一个新闻中时,会造成阅读疲劳。

当前普遍流行的夸张、耍怪的网络新闻标题模式,受众早已见怪不怪,甚至产生排斥感。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自己的新闻风格就很有必要了,使新闻标题贴上自己的标签,读者看到某种形式的新闻标题,就会下意识地想到某家媒体,这样可以形成自身特有的受众群体,打造品牌效应,在激烈的互联网新闻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多拟实题,少些哗众取宠。

网络媒体需要生存,就需要拟定吸引眼球的新闻标题。

网络编辑必须要有沙里淘金的眼光,能从无数条稿子中筛选出有意义的稿子,找出文中亮点提炼标题,网络标题要尽量做到实而不虚,网络媒体大可以借鉴传统媒体的做法,尽量将标题实题化。

这样不仅可以清楚传达新闻大意,还可以增强网络新闻的严谨可靠性,受众读新闻,是想获取真实的信息,如果一味追求娱乐,他们也不会去看新闻。

这种实题化虽然少了些文学色彩,但也没有了那种夸张渲染、低俗谄媚等扰乱视听的“杂质”,可以有效地增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改变公众对网络新闻的看法。

如此处列举的搜狐网首页“搜狐视频”专栏中7个标题中只有两个标题相对平时、规范,其他5个都存在哗众取宠倾向。

本拉登称中国是他唯一不攻击的国家
今中午那个日专列已开往北京时速70公里
南京一校长主动任裸模艳照遭曝光
河南所长政府大院内强奸夜班女员工
安徽台《天生王牌》周五开播
金鹰纪实《青春三部曲》正在热播
王菲被人紧抱粉丝怒喊“砍手”
(三)坚持新闻原则,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我国网络新闻标题呈低俗化、色情化、暴力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市场经济法规不够健全,长久以来,网络执法一直是我国政府的“盲区”。

不法商家和部分专业素养不高的网
络编辑就看准了这一漏洞,用虚假、不健康信息做标题来抢占市场,这种局面的改变仍任重道远。

“十八大”之后,新一届政府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出台了多项互联网法规,网络实名制也在快速地推行中,多个在互联网上传播不实信息的网络“大V”也得到了应有的处理。

由此可见,国家对网络新闻的管理是逐步加强,单纯靠哗众取宠博眼球毕竟不是长远之计。

网络媒体终归是媒体,网络新闻标题制作也会逐步贴近传统媒体的标准。

维护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从业者的基本原则,进行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更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大纸质媒体开办网络版,也开了一个好头。

(四)精简、浓缩标题。

新闻标题的精简、浓缩适用于各种新闻写作,但对时新性更强、版面要求更为严苛的网络新闻媒体的意义更为重大。

实题化并不是啰啰嗦嗦,网络新闻要做到惜字如金。

当前网络新闻主要以消息写作为主,为了适应读者需要,网络新闻也更为简短,这就更要求新闻标题的精简、浓缩,如果整个新闻篇幅不长,标题过于累赘的话,会显得不妥当,不美观。

对于网站编辑来说,则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操作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

(五)充分体现多媒体特点,新闻标题从属于大的专题构架。

交互性强,是网络媒体很重要的一个特点,甚至可以诠释为竞争力。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是其互动性强,新闻底下的评论栏可以及时得到受众反馈过来的信息,新闻写得怎么样,是不是受关注,一目了然。

在发生重大事件时,报纸的专题报道方式是多天持续报道,信息更新慢,网络可以说在事件专题报道上有其绝对优势,快捷及时的信息,大量一手视频,都是其优势所在。

专题报道中的新闻标题制作不能只顾眼前之利,忽略了事件的整体性,要承接上次报道,也要给下条新闻留有余地。

2.4网络新闻专题策划
新闻专题是对新闻的一种深度挖掘,兼具了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等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制作的优劣,不仅成为衡量网络媒体专业水平和实力的重要尺度,也成为网络媒体能否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

因此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新闻的专题强势是通过选题策划和内容及形式的有机组合实现的。

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中最为重要的是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即什么样的新闻事件才能成为专题的制作对象。

网络新闻专题的对象是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或者重大的新闻话题。

根据不同类型的题材需要采取不同的报道方式和报道侧重点。

同时专题的策划根据网站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站的资源,使网络新闻专题具有贴近性,本地化,时效性的特点。

(一)可预知重大事件
可预知的重大事件指的是已经有明确的发生时间或者时间段,整个事件的大体安排和走向都已基本明确的或预知的新闻事件。

可预知性事件的策划重点不是报道的事件和对象,而是报道的时机、规模和角度、手段等等。

如时政类专题2010年黑龙江省两会的策划报道共分十二个栏目展现,在栏目设置时体现大而全的特点。

(二)重大突发事件
重大突发事件对于媒体品牌的塑造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重大突发事件也带给新闻网站更多的压力,因为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快的反应。

做专题还是一般新闻、专题应该如何做、怎样才能与众不同?这些问题需要策划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应当首先强调时效性,其次是突出后续报道的跟进。

事件突发时。

受众最想获知的是事件必要的5要素(Who What When Where Why),在获知这些信息之后,受众更为关注的是事件背后的诱因及事件的发展态势。

新闻专题人员必须尽可能快地获取突发事件的各方面信息,加以充分整合并及时传播出去。

在追踪事件发生态势的同时,应当着手事件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

突发重大事件的前期策划重点在于内容的跟进而不是版面、声像、包装的雕琢。

专题策划人员的精力是有限的,策划人员需要做到编辑的有序性,遇事不乱、突出主次轻重。

在与同类型的专题网站竞争时,最快、最全的网站势必会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

(三)社会热点话题
不同于事件性报道,重要话题的专题策划更侧重于社会生活中受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近期发生的与百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如新政策措施的出台等。

对于重要社会话题类的隐性话题的挖掘需要从编辑方针、栏目构架等诸多因素出发,整合已有的新闻资源。

进行“再加工”。

因此,策划人员的解读观点、解读思路对于网站专题的特色化极为重要,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的策划是网站专题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非事件性的专题策划需要有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报道倾向于“程式化”,重点在于对新点、热点、冰点的推陈出新,策划上趋于主动(可预知重大事件和突发重大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是趋于被动),其报道重点更为明确,报道效果也更为明显。

(四)网站的宣传活动
借助商业活动是网站扩大品牌知名度常用的手段之一,对于此类活动网站也会推出相应的网络新闻专题。

这种专题在某种程度上应该称之为宣传而不是报道,其宣传性和针对性极为突出。

此时的网站拥有双重身份――作为活动的主体和作为媒体的报道者。

宣传专题重点在于突显网站的特色。

扩大品牌效益,尽可能多地创造经济效益。

同时,与受众的互动也是保证专题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

2.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面临着更多地挑战。

新形势下,要规范网络新闻编辑的工作,并掌握其工作的重点。

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对新闻稿件有所了解,并针对读者意见展开互动,以便能够有效地满足网络新闻的具体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