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组成原理2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二单元计算机组成原理一、教学目标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3.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4.熟悉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5.如何使计算机具有上网功能。

6.解常用的几种汉字输入法。

7.掌握拼音和五笔输入法。

二、课时分配本单元6个任务,安排3个课时。

三、教学重点用层次结构的观点并以信息的加工、处理为主线研究计算机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各大部件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及互连构成整机的技术;培养学生对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使用和维护方面的能力,建立牢固的整机思想。

四、教学难点本章概念、名词较多,这些只是为进一步深化学习打下基础,难点是存储器芯片的原理和工作时序,主存的容量扩展技术、cache的分析。

五、教学内容任务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网络套件等应用软件、各种软件包诊断程开发工具、网络软件、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程序s、Un DOS、Window 操作系统系统软件软件系统显示器、打印机、绘图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输入设备磁盘、光盘外部存储器外设ROM、RAM 主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CPU 中央处理器主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任务二 计算机硬件系统各部件主要功能一、运算器和控制器1)运算器(ALU: Arithmetical and Logical Unit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二进制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所以也称算术逻辑单元。

2)控制器(CU :Control Unit )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控制枢纽,用于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地工作。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Central Processig Unit ),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二、存储器(Memory )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记忆装置。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章课件(白中英编-科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章课件(白中英编-科学出版社)
6
计算机组成原理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或十六进制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演示
整数部分转换:用除法
• 十进制数整数部分不断除以基数2或16,并记下余
数,直到商为0为止 • 由最后一个余数起逆向取各个余数,则为转换成的 二进制和十六进制数
126=01111110B 126=7EH
计算机组成原理
7
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或十六进制数
64位双精度规格化浮点数

IEEE 754标准
E=1~2046 e=-1022~+1023 表达的数据范围(绝对值) : 最小值: e=-1022,M=0(1.M=1) 十进制表达:2-1022≈2.23×10-308 最大值: e=1023,M=11…1(52个1) 1.M=1.11…1 (52个1) =2-2-52 十进制表达:(2-2-52)×21023 ≈ 2×21023 ≈1.79×10308
• 整数从左向右 • 小数从右向左 • 每4个二进制位对应一个十六进制位

00111010B=3AH,F2H=11110010B 十六进制数的加减运算类似十进制
• 逢16进位1,借1当16
23D9H+94BEH=B897H A59FH-62B8H=42E7H
计算机组成原理
9
真值和机器数

真值:现实中真实的数值 机器数:计算机中用0和1数码组合表达的数值 定点数:固定小数点的位置表达数值的机器数
目录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存储系统 指令系统 中央处理器 总线系统 外围设备 输入输出系统 并行组织

教案-计算机组成原理(DOC)

教案-计算机组成原理(DOC)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数字媒体专业)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内容简介: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计算机的工作步骤以及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了解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特点及硬件构成;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步骤,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含义及其对计算机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虚拟机的概念;计算机的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工作步骤。

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教学中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系统简介1.计算机的软硬件概念(1)硬件(2)软件(3)软硬件的关系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虚拟机的概念(2)各层虚拟机及与真实机器的层次关系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冯·诺伊曼计算机的特点(2)计算机硬件结构,总线的构成。

讨论、分析直连结构的问题,提出总线思想,并简单介绍总线结构。

(3)计算机的工作步骤提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计算机基本构成部件的介绍(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以计算ax2+bx+c为例分析计算机工作的过程4.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机器字长计算机同时处理的二进制位机器字长与数据总线宽度、存储字长的关系(2)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的单位主存容量辅存容量(3)运算速度几种计算运算速度的方法并对它们进行比较运算速度的表示单位第二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内容简介: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的发展展望。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发展思路;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使用幻灯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教学中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的发展史1.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的研究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发展规律计算机的发展趋势2.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带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3.软件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软硬件的融合,简介嵌入式发展方向二、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通过ENIAC进行计算的一个案例,直观体会计算机的计算能力2.工业控制和实时控制3.网络技术应用4.虚拟现实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一些应用5.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6.多媒体技术7.人工智能三、计算机发展的展望第三章系统总线内容简介:总线的概念;总线的分类;总线的特性和性能指标;总线结构;总线控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课件第二单元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课件第二单元计算机组成原理

(二)IP地址
IP地址被用来给Internet上的电脑一个编号。大家日常见到的情况是每台联网的PC上 都需要有IP地址,才能正常通信。我们可以把“个人电脑”比作“一台电话”,那么“IP 地址”就相当于“电话号码”,而Internet中的路由器,就相当于电信局的“程控式交换 机”。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 节)。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 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例:点分十进IP地址(100.4.5.6),实际上是32位二进制数 (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
(二)Internet 提供的服务
远程登录服务(Telnet) :远程登录是Internet提供的基本信息服务之一,是提供 远程连接服务的终端仿真协议。它可以使你的计算机登录到Internet上的另一台计算 机上。你的计算机就成为你所登录计算机的一个终端,可以使用那台计算机上的资源, 例如打印机和磁盘设备等。
学习目标
●熟悉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一、微机的硬件组成
硬件系统包括主机(主板、CPU、内存)、显示卡、声卡、硬盘、软驱、光驱、鼠 标、键盘、显示器,音箱、打印机等。
通常,计算机硬件设备可分为三大部分: 主机:安装在机箱里面的硬件与机箱,被称为主机。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及手写板等。
一、运算器和控制器
1)运算器(ALU: Arithmetical and Logical Unit)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二进制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所以也称算术逻辑 单元。 2)控制器(CU:Control Unit) 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控制枢纽,用于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地工作。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g Unit),它是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掌握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3. 理解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4. 掌握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5. 了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及其接口技术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的组成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中央处理器(CPU)2.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数制转换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算术运算逻辑运算3. 存储器层次结构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存储器虚拟存储器4. 中央处理器(CPU)CPU的组成和结构指令集和指令系统指令执行过程CPU性能指标5.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设备I/O接口技术中断和直接内存访问(DMA)总线和接口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

3. 使用实验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软件3. 实验设备:计算机、内存条、硬盘等4. 网络资源:相关在线教程、视频、论文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30%)2. 期中考试:测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30%)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40%)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章:8课时第二章:6课时第三章:10课时第四章:10课时第五章:4课时第六章:6课时第七章:6课时第八章:4课时第九章:4课时第十章:4课时2.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输入输出系统及其接口技术2. 教学难点:存储器的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指令执行过程输入输出系统的接口技术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计算机硬件系统概述2. 第二周:数据的表示和运算3. 第三周:存储器层次结构4. 第四周:中央处理器(CPU)5. 第五周:输入输出系统6. 第六周:综合练习与实验九、教学实践活动1. 实验:实验一:计算机硬件组成认识实验二:数据表示与运算实验三:存储器测试实验四:CPU性能测试实验五:输入输出系统实验2. 课堂讨论:讨论话题: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未来发展讨论形式:小组合作、课堂分享1. 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第二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第二章)

2.字符串
字符串是指连续的一串字符,通常方式下,它们占用主存中连续的多 个字节,每个字节存一个字符。
[例]将字符串: IF└┘A>B└┘THEN└┘READ(C)
从高位字节到低位字节依次存在主存中。
2.1.4 汉字的表示方法
1.汉字的输入编码 2.汉字内码 为了与英文字符能相互区别,汉字机内代码中两个字节 的最高位均规定为“1”。 3.汉字字模码
自定义数据表示则用数据本身来说明数据类型。表示形式有两种, 标志符数据表示和描述符数据表示。
优缺点
标志符数据表示
标识符
数据
描述符数据表示
描述符 标志位
特征标 记
数据块 长度
数据块起始 地址
区别
(1)标志符与每个数据相连,二者合起来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而 描述符要和数据分开存放。
(2)描述符表示中,先访问描述符,后访问数据,至少增加一次访 存。
(3)描述符是程序的一部分,而不是数据的一部分。
2.1.2 数的机器码表示
真值:书写表示的数
机器数或机器码:符号位和数字位一起编码的原码、补码、 反码、移码等
1.原码表示法
规则:最高位为符号位,正取0,负取1.
最大优点:采用原码表示法简单易懂.
最大缺点:是加法运算复杂。 (1)当两数相加时,如果是同号则数值相加; (2)如果是异号,则要进行减法。 (3)而在进行减法时还要比较绝对值的大小,然后大数减去小 数,最后还要给结果选择符号。
2.2.4 基本的二进制加法/减法器
表2.2 一位全加器真值表
两个二进制数字Ai,Bi和一个进位输入Ci相加,产生一个和输出 Si,以及一个进位输出Ci+1。 输入 输出 Ai 0 Bi 0 Ci 0 Si 0 Ci+1 0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计算机组成原理》第⼆章节:数据表⽰和运算⽅法主要内容:1、⼆进制码与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2、定点数在计算机内的表⽰与编码3、浮点数在计算机内的表⽰4、⽂字和多媒体信息的表⽰与编码5、数据校验码6、⼆进制数值数据的运算算法教学要求:1.掌握数制及数制转换的基本概念,熟练运⽤各种进制数间的转换规则进⾏⼿⼯转换运算;2.掌握原码、反码和补码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并能熟练完成定点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3.理解常⽤⼆-⼗进制数编码的特点,能够说明各种不同编码的实⽤意义;4.理解浮点数在计算机内的表⽰⽅法,能够说明阶码和尾数的位数与数值范围和数值精度的关系;5.了解浮点数的规格化和隐藏位的含义,会判断浮点数的溢出;6.掌握⼗进制数与浮点数间的转换运算;了解⽂字和多媒体信息的表⽰的基本概念;7.理解检错纠错编码的⽤途,能够区分⼏种常见的校验码,能够说明奇偶校验码的实现⽅法,能够说明海明码及循环码实现检错和纠错的道理;8.掌握运⽤定点数的补码加减法运算规则进⾏基本的运算和溢出检查的⽅法;了解定点数的原码⼀位乘、除法的可⾏算法。

教学重点、难点:⼆进制与各进制的转换,浮点数的⼆进制表⽰⽅法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课程导⼊:通过前⼀章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硬件组成、体系结构等,那么计算机内部是如何进⾏数据表⽰的呢?数据是以何种⽅式存储的呢?计算机是以何种⽅式进⾏⼗进制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呢?在这⼀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讲给⼤家介绍计算机的数制转换。

⼀、⼆进制码与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进制到⼆进制数的转换⼗进制与⼆进制数的转换要分为整数与⼩数两种情况分别转换。

①整数的转换:采⽤除2取余,⾼位⾄下,直到商为0时结束。

②⼩数的转换:采⽤乘2取整,⾼位⾄上,位数达到要求或⼩数部分为0时结束。

2、⼆进制到⼗进制数的转换⼆进制到⼗进制数的转换通常按公式(2、2)对⼆进制数各位的实际值累加求和完成。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整体结构,掌握各种计算机组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为后续学习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2)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3)熟悉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及总线系统;(4)学会分析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优化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计算机系统概述(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3)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2.2 计算机指令系统(1)指令的分类和格式;(2)寻址方式;(3)指令的执行过程。

2.3 中央处理器(CPU)(1)CPU的结构和功能;(2)流水线技术;(3)多核处理器。

2.4 存储器层次结构(1)存储器概述;(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只读存储器(ROM);(4)缓存(Cache)和虚拟存储器。

2.5 输入输出系统(1)输入输出设备;(2)中断和DMA方式;(3)总线系统。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举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2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验证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4.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5.2 辅助资料包括课件、实验指导书、案例分析资料等。

5.3 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相关学术网站、论坛,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应用成果。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计算机硬件领域必备的基本知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的完善和更新也日趋重要。

因此,本文档旨在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教程第二版的课程设计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以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二、课程设计目标•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其功能;•掌握计算机指令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使用指令语言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了解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基本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原理;•能够分析和设计基本的计算机系统。

三、课程设计内容1.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1)设计一套简单的指令系统,至少应包括:数据传输指令、算术指令、逻辑指令、控制转移指令等。

(2)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运行。

(3)编写微程序,并进行仿真测试。

2.中央处理器设计(1)设计一个8位CPU的基本结构。

(2)设计CPU的控制器,包括时序逻辑设计和状态转移图设计。

(3)编写CPU的指令执行仿真程序,并进行仿真测试。

3.存储器设计(1)设计一个8位存储器,并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2)将存储器与CPU结合起来,实现程序的存储和执行。

(3)进行存储器的容量扩展和速度提升设计。

4.输入输出接口设计(1)设计一个基于串口的输入输出接口,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2)设计一个基于并口的输入输出接口,实现外设的控制和数据传输。

四、课程设计流程1.设计计算机指令系统。

2.设计CPU的基本结构。

3.设计存储器的结构和功能。

4.设计输入输出接口。

5.编写测试程序,并进行仿真测试。

6.优化设计,如扩展存储容量、提高速度、优化指令集等。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完成设计任务的质量(40%):正确性、完整性、优化程度等。

2.实现功能的完备性(30%):完成设计要求中的功能模块和设计扩展功能的完备性。

3.设计过程和文档的精细度(20%):清晰准确的设计文档和测试报告。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优秀5篇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优秀5篇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优秀5篇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以及性能指标。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计算机的组成。

通过学习,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通过实践和学习,为后面学习计算机的组装过程作准备。

3.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的名称和作用。

难点:本活动的教学难点也是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上来分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师生问答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又被称为电脑,这是一种比喻,就好像用电的人脑一样,是人脑功能的延伸和扩充,因此,要了解计算机部件的构成和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请问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计算,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对、很显然是人脑。

好,那么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名字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记忆啊?对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呀,是人脑。

人脑能命令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做出各种活动、是整个人体的中心,那么一个人光有大脑没有四肢和五官,行不行啊?不行他没有办法说话、走路和写字。

是啊,人脑再重要也必须依靠四肢和五官,将自己的功能发挥得尽善尽美。

计算机也同人一样,有相当于大脑的中心部件,也有相当于四肢和五官(二)新课讲授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106-112,边看书边思考:①计算机系统是由哪两部分组成?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三个网络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网络组件的作用;3.认识常见的通信线路和常用的连接设备。

技能目标:1.会安装上因特网必需的网络组件;2.能识别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计算机网络实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培养热爱网络、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定义与发展了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理解计算机的两次重大变革:电子管时代和集成电路时代。

1.2 计算机的分类与性能指标掌握计算机的分类: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熟悉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CPU主频、内存容量、运算速度等。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掌握硬件系统的五大部件: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

第二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2.1 数制与编码熟悉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数制的基本概念和转换方法。

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编码方式,如ASCII码、Uni码等。

2.2 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和运算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整数、实数、字符等。

熟悉计算机中的基本运算:加、减、乘、除、位运算等。

2.3 算术逻辑单元(ALU)了解ALU的功能和结构,包括加法器、减法器、乘法器、除法器等。

掌握ALU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工作原理。

第三章:中央处理器(CPU)3.1 CPU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CPU的结构:控制单元、运算单元、寄存器组等。

理解CPU的工作原理: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写回。

3.2 指令系统掌握指令的格式和分类,如数据传输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等。

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指令的获取、解码、执行和结果的存储。

3.3 处理器调度与并发执行理解处理器调度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进程调度算法,如FCFS、SJF、RR等。

了解多核处理器和多线程技术。

第四章:存储系统4.1 存储器概述熟悉存储器的分类: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缓存存储器等。

了解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容量、速度、功耗等。

4.2 随机存储器(RAM)与只读存储器(ROM)掌握RAM和ROM的原理和特点,如动态RAM、静态RAM、PROM、EPROM 等。

4.3 存储器层次结构理解存储器层次结构的概念,包括层次的划分和各级存储器的组织方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第二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第二章)

最小负数值=-(215-1)10=(-32767)10
1
111 111 111 111 111
例6]假设由S,E,M三个域组成的一个32位二进制字所表示的非零规格 化浮点数x,真值表示为: x=(-1)s×(1.M)×2E-128 问:它所表示的规格化的最大正数、最小正数、最大负数、最小负 数是多少? 1)最大正数 0 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
2.1.1 数据格式
计算机中常用的数据表示格式有两种
一是定点格式,数值范围有限,要求但的处理硬件比较简单。
二是浮点格式,数值范围很大,但要求硬件比较复杂。
1.定点数的表示方法
定点表示:约定机器中所有数据的小数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x0:符号位,0代表正号,1代表负号):
纯小数和纯整数
目前计算机中多采用定点纯整数表示,因此将定点数表示的运算 简称为整数运算。
00000001 0000000011
(2).压缩的十进制数串形式
每个数位占用半个字节(即4个二进制位),其值可用二-十编码 (BCD码)或数字符的ASCII码的低4位表示。 符号位也占半个字节并放在最低数字位之后,其值选用四位编 码中的六种冗余状态中的有关值,
1 2 3 C
(+123) 0 1 2 D
2.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浮点表示法:把一个数的有效数字和数的范围在计算机的一个 存储单元中分别予以表示,这种把数的范围和精度分别表示的 方法,数的小数点位置随比例因子的不同而在一定范围内自 由浮动。 9 × 10-28=0.9 × 10-27
N=Re.M M :尾数,是一个纯小数。
e :比例因子的指数,称为浮点数的指数,是一个整数。 R :比例因子的基数,对于二进计数值的机器是一个常数 ,一般规定R 为2,8或16。

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授课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班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2.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理解计算机指令系统、寻址方式、总线结构等基本概念;4.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1.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3. 计算机组成原理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二、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2.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3. 存储器:主存储器(RAM)、辅助存储器(硬盘、光盘等);4. 运算器: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等;5. 控制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等。

三、计算机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1. 指令系统:指令的格式、指令类型、指令操作码和操作数;2. 寻址方式: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等。

四、总线结构1. 总线的定义和功能;2. 总线结构:单总线结构、双总线结构、多总线结构;3. 总线控制信号: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它在我们学习计算机科学中有什么作用?2. 回答: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讲解教学内容1.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2. 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3. 计算机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4. 总线结构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系统,说明其组成部件及其功能;2. 分析指令系统中的寻址方式,举例说明其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判断题: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单选题: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设备是()。

A. 输入设备B. 输出设备C. 存储器D. 运算器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布置作业: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完成课后习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定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相互作用,为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理解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交互过程;掌握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2. 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表示和运算方法存储器层次结构中央处理器(CPU)组成与工作原理输入输出系统3. 指令系统指令格式与分类寻址方式指令执行过程4. 计算机体系结构冯·诺依曼结构哈佛结构堆栈式结构5. 总线与接口总线概念与分类总线协议接口技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计算机系统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设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配置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设备,如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五、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48课时,包括32课时理论教学,16课时实验教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周下-定点加减法运算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周下-定点加减法运算
丢掉
[y]补= 1 1 0 1 1 10 0110
所以
x+y=+0110
6
例: x=-11001 ,y=-00011,求 x+y=?

解:[x]补=1 0 0 1 1 1, [y]补=1 1 1 1 0 1
[x]补=1 0 0 1 1 1 +
丢掉
[y]补=1 1 1 1 0 1 11 0 01 0 0 由以上三例看到,补码加法的特点: (1) 符号位要作为数的一部分一 起参加运算。 (2) 要在模2n+1的意义下相加, 即超过2n+1的进位要丢掉!
13
[例16] x=-1101, y=-1011,求x+y。 [解:] [x]补=10011 [y]补=10101 [x]补 + [y]补 [x+y]补 10011 10101 01000
两个负数相加的结果成为正数,这同样是错误的。 之所以发生错误,是因为运算结果产生了溢出。两个正数相 加,结果大于机器所能表示的最大正数,称为正溢出。而两个负数 相加,结果小于机器所能表示的最小负数,称为负溢出。

21
常见的门电路

1.与门 真值表表示的两输入端与门如表2-1所示,逻辑符号如图 2-1所示。从与门的逻辑关系上可以看出,如果输入端A 作为控制端,则A的值将会决定输入端B的值是否能被输 出到端口Y。
Y AB
A
B
Y=AB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表2-1 两输入端与门的真值表
27
5.或非门

真值表表示的两输入端或非门如表2-5所示,逻辑符号如 图2-5所示。可以利用或非门的输入端A来控制输入端B。 当A=0时,(输入信号被反相输出);当A=1时,则不管 B的值是什么,Y都为0。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PPT学习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PPT学习教案
处理的数据的二进制位数,它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计 算精度、功能和速度。
2、运算速度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 是平均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次/秒)来描述。
时钟频率是决定运算速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微处理器 在单位时间(秒)内发出的脉冲数。时钟频率越高, 其运算速度就越快。一般时钟频率用兆赫(MHz)为 单位。如Pentium III 800的主频为800MHz。
2.1.2 计算机工作原理
地址
00400 00401 00402 00403 00404 00405 00406 00407 00408 00409 0040A 0040B
指令或数据
01
1
00407
04
1
0040A
03
1
00408
04
1
0040A
03
1
00409
02
1
0040B
FF
a
b
c
x
y
说明
取数:R1←a 乘法:R1←a×x 加法:R1←ax+b 乘法:R1←(ax+b)x 加法:R1←(ax+b)x+c 存数:0040E←y
第27页/共67页
2.2.1 中央处理器CPU
CPU的性能指标
3.兼容性:
特定CPU的机器语言必须使用该CPU的指令集(告诉CPU如何操作的具体 指令集合)。
由于各处理器都有特定的指令集,为某种计算机设计的程序在另一种计 算机上可能无法运行。可在给定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即与该计算机的处 理器兼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
会计学
1
2.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即硬件 系统和软件系统。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章-运算方法与运算器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章-运算方法与运算器
按编码不同又可分为原码、反码、补码、移码……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5
2.1 数据与文字的表示方法
2.1.1 数据格式 2.1.2 数的机器码表示 2.1.1 数据格式 2.1.3 字符与字符串的表示方法 2.1.4 汉字的表示方法 2.1.5 校验码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6
2.1.1 数据格式——定点数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3
2.0 数据的类型(1/2)
按数制分:
十进制:在微机中直接运算困难;
二进制:占存储空间少,硬件上易于实现,易于运算;
十六进制:方便观察和使用;
二-十进制: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进制数,转换简单。 按数据格式分:
真值:没有经过编码的直观数据表示方式,其值可带正负号, 任何数制均可;
-8 1000 0000 -7 1001 0001 -6 1010 0010 …… …… ……
可以比较直观地判断两个数据的大小; 0 0000 1000
浮点数运算时,容易进行对阶操作;
+1 0001 1001
表示浮点数阶码时,容易判断是否下溢; …… …… ……
当阶码为全0时,浮点数下溢。
+7 0111 1111
优点 与真值对应关系简单;
缺点 参与运算复杂,需要将数值位与符号位分开考虑。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11
补码表示法的引入(1/3)
要将指向5点的时钟调整到3点整,应如何处理?
5-2=3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5+10=3(12自动 丢失。12就是模)
12
补码表示法的引入(2/3)
继续推导: 5-2=5+10(MOD 12) 5+(-2)=5+10(MOD 12) -2=10(MOD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结合中学对计算机的学习,谈一谈对计算机结构的了解,以及自己想买一台电脑,该配置什么设备。

学习要求
结合电子教案提出本章的学习要求:
1.熟悉PC机的物理组成及其内存器的功能和作用
2.了解芯片组与其他部件的关系
3.理解I/O总线、I/O控制器、I/O接口及I/O设备的功能与相互关系
主要讲解:
概述
•PC机的物理组成
–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器等
•机箱内包含
–主板、硬盘、软驱、光驱、
电源、风扇等
•主板上安装
–CPU、芯片组、内存条、
总线插槽、I/O控制器、
I/O端口、扩充卡等部件
1、主板、芯片组和BIOS
首先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呈现计算机的母板---主板作一介绍,使同学们对其有一感性的认识。

然后介绍主板上的两块主要芯片:BIOS和CMOS的主要作用,以及了解其他一些芯片的作用。

1、主板
主板:又称母板,在主板上通常安装有CPU插座、CPU调压器、主板芯片组、第2级高速缓存(有的已做在CPU中)、存储器插座(SIMM 或DIMM)、总线插槽、ROM BIOS、时钟/CMOS、电池、超级I/O芯片等。

主板上有两块特别有用的集成电路芯片:
1.ROM:存放BIOS,它是PC机软件中最基础的部分。

2.CMOS存储器:存放用户对计算机硬件所设置的一些参数,包括当前的日期和时间,系统的口令,系统中安装的软盘、硬盘驱动器的数目、类型及参数等。

CMOS 是易失性存储器,必须用电池供电,才能使计算机关机后数据不丢失。

2芯片组( Chipset )
集中了主板上几乎所有的控制功能,把以前复杂的控制电路和元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几个芯片内,是构成主板电路的核心。

一定意义上讲,它决定了主板的级别和档次。

例如,Intel 850芯片组的组成:
82850E(存储控制器)
连接CPU总线、存储器总线,
AGP图形显示接口
82801BA(I/O控制器)
连接82850E、I/O总线、USB接口、硬盘接口、局域网接口、5.1数字环绕立体声接口、BIOS ROM芯片
3.BIOS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它是存放在ROM芯片中的一组机器语言程序,具有启动计算机、诊断计算机故障及控制低级输入输出操作的功能。

讲解其包含的四个主要程序:
加电自检
系统自举程序
CMOS设置程序
基本外围设备驱动程序
在启动过程中,若按下Del键(或其他键),进入CMOS设置程序,允许用户修改系统硬件的部分配置信息。

一般来说,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启动CMOS设置程序对系统进行设置:–PC机组装好之后第一次加电
–系统增加、减少或更换硬件或I/O设备
–CMOS芯片因掉电、病毒侵害、放电等原因造成其内容丢失或被错误修改
–用户希望更改或设置系统的口令
–系统因某种需要而调整某些设置参数
在本小节中,可采用计算机重新启动的方法让大家对对计算机的BIOS能有一个印象深刻地认识。

同时启动过程可采取进入CMOS给学生讲解。

并指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重新启动CMOS设置程序。

2、存储器:
用于存放计算机工作过程中需要操作的数据和程序。

主要包括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由CPU直接控制,所以存取速度快,一般128MB~2GB
主要包括:
随机存储器(RAM):可以随时由CPU进行读写,但是断电后信息丢失
只读存储器(ROM):只能由CPU进行读操作,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
多采用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制成。

易失性。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如内存条)
–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如CACHE)
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
–不可在线改写内容的ROM。

比如Mask ROM(掩膜ROM)
PROM(Programmable ROM)和EPROM(Erasable Pr ogrammable ROM)
–Flash ROM(快擦除ROM,或闪速存储器)
一般使用DRAM芯片组成
存储容量
含义:指存储器所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总数
单位:MB(1MB=220字节)或GB(1GB=230字节)
每个存储单元(一个字节)都有一个地址,CPU按地址对存储器进行访问
存取时间
含义:在存储器地址被选定后,存储器读出数据并送到CPU(或者是把CPU数据写入存储器)所需要的时间
单位:ns(1ns = 10-9秒)
同时指出CPU只能访问内存,不可访问外存。

为了提高CPU访问内存的速度,增加了Cache.
3.I/O总线与I/O接口
I/O操作的任务:将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送入内存的指定区域,或者将内存指定区域的内容送出到输出设备。

特点:1、慢
2、多个I/O设备必须能同时工作
3、数量、品种、性能差别很大
4、操作控制的复杂程度大
每个(类)I/O设备都有各自专用的控制器
1.CPU执行I/O指令,向I/O控制器发出启动命令
2.I/O控制器接受命令,负责对I/O设备进行全程控制
3.当需要传输数据时, I/O 控制器发出请求
4.I/O控制器获得授权后,直接向(从)存储器传输数据
5.所有数据传输完毕后, I/O控制器向CPU报告I/O操作完成
I/O总线:
也叫主板总线,是各类I/O设备控制器与CPU、存储器之间相互交换信息、传输数据的一组公用的信号线。

I/O总线上有三种信号:
1.数据信号(总线)--是CPU与内存、输入/输出接口之间传输数据的通道
2.地址信号(总线)--用于传送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地址数据,CPU 按此地址寻找数据
3.控制信号(总线)--传送CPU发出或接收的控制信号
总线带宽:也称总线数据传输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送的数据量。

4、I/O设备接口
I/O设备接口:计算机中用于连接I/O设备的各种插头/插座以及相应的通信规程及电器特性,就称为I/O设备接口。

简称I/O接口。

I/O接口是CPU与外部设备间的桥梁和通道。

不同的外设要与主机相连都要配备不同的接口。

CPU和外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不能直接交换数据,必须通过“接口”设备来转接。

输入输出接口要解决的问题:
速度匹配 CPU高速度与I/O设备低速度的匹配,通过缓冲区来解决;
信号的驱动能力 CPU需要的是低电平1~5V,而外设需要高电平,通过电平转换器、驱动器解决;
信息格式问题 CPU总线传送的是8、16、32位并行二进制数据,而外设使用的数据格式、方式可能不同;
接口的功能
数据缓冲寄存
信号电平或类型的转换
增加信号的驱动能力
对外设进行监测、控制管理、中断处理等
从数据传输方式来分:
–串行(一次只传输1位)
–并行(8位或者16位、32位一起进行传输)
•从数据传输速率来分:
–高速
–低速
从是否能连接多个设备来分
–总线式(可连接多个设备,被多个设备共享,例如,USB接口)
–独占式(只能连接1个设备)
从是否符合标准来分
–标准接口(通用接口 , 例如 USB)
–专用接口(专用接口例如 VIDEO 视频口)
USB接口:通用串行总线式接口(Universal Serial Bus )
高速、可连接多个设备、串行传输
传输速率:
–USB的1.1版:1.5 Mb/s和12 Mb/s
–USB2.0版:高达480Mb/s(60MB/s)
使用4线连接器,体积小,符合即插即用规范(Plug & Play,即PnP)使用“USB集线器” 扩展机器的USB接口,最多连接127个设备
可通过USB接口由主机向外设提供电源(+5V,100~500 mA)。

关于IEEE-1394接口
•IEEE-1394接口用于连接高速传输大量数据的音频和视频数据
•传输速率可达400MB/S
•和USB一样支持即插即用规范
•共有六根线分别以差分信号传输数据
用级联方式连接外部设备最多可以接63个设备
•多用于便携机上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内容:
1.p61 复习题(3)(5)
2.查阅资料,课后通过报看或网络等形式阅读CPU的相关资料
要求:
独立完成,按时提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