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腊石与绿泥石绿帘石区别

合集下载

叶腊石

叶腊石

叶腊石叶蜡石(Pyrophylite)晶体扁长板状且常呈现歪晶,多以叶片状、纤维状、放射状和片状块体产出。

叶蜡石是粘土矿物的一种,白色、灰色、浅蓝色、浅黄色、浅绿色和绿棕色,条痕白色。

透明到半透明,新鲜面上呈珍珠光泽。

叶腊石触摸时有油脂感。

加热成片剥落,且不溶于大多数酸。

叶蜡石是低温热液蚀变形成的粘土矿物,属单斜晶系,晶体结构高度无序。

自然界纯叶蜡石矿物集合体产出很少见,一般都由类似的矿物呈集合体产出。

矿石以块状为主,也有土状和纤维状的。

主要伴生矿物为石英、高岭石、水铝石、绢云母、黄铁矿等。

主要成因:与滑石、红柱石、硅线石和天蓝石共生于结晶片岩,还与云母和石英等矿物形成于热液矿脉。

分布:中国的叶蜡石矿山多地处福建和浙江两省。

全国叶蜡石年生产能力约14万t,其中雕刻叶蜡石产量仅1000多吨。

主要生产矿山有浙江省的青田叶蜡石矿、上虞叶蜡石矿、福建省福州峨嵋叶蜡石矿、福州寿山叶蜡石矿、闽清白中叶蜡石矿,据估计至2000年,中国对叶蜡石总需求量达90万t,平均每年递增5.8~6.8%。

江西上饶下高洲—龙门矿田断陷盆地酸性火山碎屑岩同生沉积—后生热液喷气蚀变型矿床同上断陷盆地及小型地堑式盆地,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在岛弧后带同生沉积蚀变叠加热液喷气蚀变高岭石、叶蜡石为主,次为石英、地开石、水铝英石、蒙脱石浙江上虞梁岙叶蜡石—高岭石矿床。

浙江临海杜歧叶蜡石—高岭石矿床富铝岩石成岩热液蚀变型矿床富铝沉积岩及浅变质岩板内克拉通靠近岛弧一侧成岩埋藏变质叠加后期热液蚀变叶蜡石、石英为主,伴生绢云母浙江常山芳村叶蜡石矿床。

北京门头沟—叶蜡石矿床含矿热液裂隙充填——蚀变型矿床酸性火山碎屑岩或富铝矿石上述成矿构造背景上,特别是断裂构造发育处含矿热液充填为主,伴有大量近矿围岩蚀变叶蜡石、汞、明矾石、次为黄铁矿、石英,少量蓝晶石、红柱石等浙江临安玉岩山汞矿—叶蜡石矿床。

工业类型:蜡石质叶蜡石主要矿物为叶蜡石,占其成分的90%;其他为玉髓、褐铁矿、水铝石陶瓷、雕刻、填料、涂料及耐火材料。

叶腊石砖用途

叶腊石砖用途

叶腊石砖用途叶腊石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和美观的外观,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下面将介绍叶腊石砖的用途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

一、室内装饰叶腊石砖作为一种高档的装饰材料,常用于室内装修。

它可以用于墙面、地面和天花板的装饰,为室内空间增添了一种独特的自然美。

叶腊石砖的纹理丰富多样,颜色鲜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款式和颜色,打造出各种风格的室内空间。

在室内装修中,叶腊石砖常用于客厅、餐厅、卧室等主要空间的装饰。

其独特的质感和色彩可以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和艺术感,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叶腊石砖还可以用于厨房和卫生间的装修,其耐磨、防水的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选择。

二、室外景观叶腊石砖不仅适用于室内装饰,也可以应用于室外景观。

在花园、庭院、公园等地方,可以使用叶腊石砖铺设路径、铺地砖或修建景墙。

叶腊石砖的耐候性强,不易褪色,可以经受各种气候条件的考验,长时间保持美观。

叶腊石砖作为一种自然材料,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叶腊石砖的不同颜色和纹理,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叶腊石砖打造出仿古风格的庭院,或者利用其独特的纹理和色彩,打造出现代简约的景观空间。

三、建筑外墙叶腊石砖还可以应用于建筑的外墙装饰。

叶腊石砖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在冬季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叶腊石砖的高强度和耐久性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墙体,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叶腊石砖可以根据建筑外墙的设计需求,选择不同的颜色和纹理。

例如,在现代建筑中,可以使用叶腊石砖的大面积铺设,打造出简洁、大气的外观;而在传统建筑中,可以利用叶腊石砖的仿古效果,营造出古朴、典雅的外观。

总结起来,叶腊石砖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多种用途。

它可以用于室内装饰,为空间增添美感;在室外景观中,为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环境;在建筑外墙装饰中,起到保温和保护墙体的作用。

无论是在家庭住宅、商业建筑还是公共场所,叶腊石砖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叶腊石简介

叶腊石简介

K2O,% <0.5
备注
有的 要 求 Al2O3>25% Fe2O3愈低 愈 好
表8 浙江外贸出口叶蜡石标准
http://wwຫໍສະໝຸດ /nmr/%D2%B6%C0%B0%CA%AF.HTM
2006-3-17
叶腊石
页码,4/10
品名 叶蜡 石块 叶蜡 石粉
等级
Ⅰ Ⅱ Ⅲ
SiO2,%
表1 叶蜡石矿床类型及实例
矿床成因


中心型火山构造 酸性火山碎屑岩 热液喷气蚀变型 矿床
断陷盆地酸性火 山碎屑岩同生沉 积—后生热液喷 气蚀变型矿床
富铝岩石成岩热 液蚀变型矿床
含矿热液裂隙充 填——蚀变型矿 床
成矿母岩
富含火山物质 的酸性火山碎 屑 岩,特 别 是 在其上有沉积 岩覆盖的层位
同上
富铝沉积岩及 浅变质岩
石英、玉髓 高岭 石 5-10%
褐铁矿、黄铁矿、 板钛铁矿、夕线 石、水铝石
叶蜡 石 60~ 90%水 铝 石5
~ 40%
石英、玉髓 5%±
褐铁矿、金红石、 蓝晶石、石英、氧
化铁
高岭石
70%± 叶蜡石
水云母、石英 5~ 10%
氧化铁、褐铁矿
20%±
叶蜡石 70~ 80%
玉髓、石英、脱 氧化铁、水铝玉、
2006-3-17
叶腊石
页码,2/10
高岭石质叶蜡石 硅质叶蜡石
铝石,含微量褐铁矿、金红石等 主 要 矿 物 高 岭 石,次 要 矿 物 为 叶 蜡 石,含微量褐铁矿、金红石等 主 要 矿 物 为 叶 蜡 石,次 要 矿 物有 石 英、玉髓,微量矿物有褐铁矿等
陶瓷、耐火材料 陶瓷、耐火材料、填料

绿泥石绿帘石

绿泥石绿帘石

绿泥石化学通式为Y3[Z4O10](OH)2·Y3(OH)6,晶体属单斜、三斜或正交(斜方)晶系,是一族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化学式中Y主要代表Mg2+、Fe2+、Al3+和Fe3+等阳离子,Z主要是Si和Al,少量的Fe3+和B3+。

通常所称的绿泥石是富含镁铁质的绿泥石。

晶体呈假六方片状或板状,薄片具挠性。

集合体呈鳞片状、土状。

浅绿至深绿色。

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透明至不透明。

一向最完全解理。

摩氏硬度2-2.5,比重2.6-3.3。

鉴定特征:绿泥石与云母极相似,但前者具有特征的绿色,有挠性而无弹性。

绿泥石是一些变质岩的造岩矿物。

火成岩中的镁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低温热水作用下易形成绿泥石。

绿泥石,亦称碧石,产于台湾省花莲县七星潭。

该石颜色有黄绿、棕绿或碧绿色。

石肌常呈凹凸、扭转、不规则突球状。

石形多变化,有山、岛屿、湖、动物等。

石质坚硬致密,触感佳。

绿帘石(epidote)绿帘石(epidote)岛状硅酸盐矿物。

成分为Ca2FeAl2[SIO4][SI2O7]O(OH )。

成分中三价铁可被铝完全代替成为斜黝帘石,形成绿帘石-斜黝帘石完全类质同象系列;斜黝帘石的正交(斜方)晶系同质多象变体...绿帘石(epidote)岛状硅酸盐矿物。

成分为Ca2FeAl2[SIO4][SI2O7]O(OH )。

成分中三价铁可被铝完全代替成为斜黝帘石,形成绿帘石-斜黝帘石完全类质同象系列;斜黝帘石的正交(斜方)晶系同质多象变体称为黝帘石。

含锰高的绿帘石称红帘石。

绿帘石为单斜晶系,晶体呈柱状,柱面有条纹;集合体常呈粒状。

颜色呈各种不同色调的草绿色,随铁含量的增加颜色变深,玻璃光泽,底面解理完全。

莫氏硬度6~6.5 ,比重3.38~3.49,随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绿帘石的形成与热液作用有关。

广泛分布于变质岩、矽卡岩和受热液作用的各种火成岩中。

也可从热液中直接结晶。

中国河北邯郸产结晶粗大的绿帘石。

绿泥石和帘石矿物

绿泥石和帘石矿物

绿泥石:(R 2+,R 3+)5~6[(Si ,Al)4O 10](OH)8 层状硅酸盐矿物。

光学特征:横切面假六方形,但多为不规则片状,纵切面呈长条形,其中有一组{001}的完全解理。

大多具有淡绿-亮黄的多色性。

正低突起。

干涉色不高于一级,有的变种呈现靛蓝、锈褐色及丁香紫等异常干涉色。

近平行消光,消光角很小。

成因产状:1.广泛分布于低级区域变质的绿片岩相岩石中;2.岩浆岩中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富铁镁矿物受热液蚀变的次生矿物。

绿帘石:Ca 2Fe 3+Al 2[Si 2O 7][SiO 4]O(OH) 链-岛状结构。

光学特征:浅黄至黄绿色,颜色往往分布不均匀,多色性较弱。

正高凸起。

干涉色随含铁量增加而增大,通常具有鲜艳而明亮的二至三级彩色干涉色,干涉色分布不均匀,有时呈环带状分布。

在绿帘石具有一级干涉色的柱状切面上经常显示灰蓝、姜黄等异常干涉色。

平行b 轴的柱状切面为平行消光,其它切面为斜消光。

由于晶体内外成分的不均匀导致其颜色的不均匀和干涉色的不均匀。

成因产状:1.变质岩中常见矿物;2.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石榴子石等的次生蚀变矿物之一;3.热液作用的产物,常呈细脉状穿切岩石或产于晶洞和杏仁体中。

由于其性质稳定是常见的重砂矿物。

黝帘石:Ca 2Al 3[Si 2O 7][SiO 4]O(OH) 链-岛状结构。

光学特征:无色(无Fe 、Mn 等致色成分),正高突起。

平行消光(斜方晶系)α-黝帘石(Fe3+>0.07)干涉色为一级灰,但常具有灰蓝、靛蓝和灰褐色等异常干涉色β-黝帘石(Fe3+<0.07)干涉色为一级灰白,无异常干涉色。

有时由于Fe2O3含量的不同,黝帘石形成环带结构。

成因产状:区域变质和热液蚀变的产物;基性斜长石钠黝帘石化的主要产物之一。

斜黝帘石:Ca 2Al 3[Si 2O 7][SiO 4]O(OH) 链-岛状结构。

光学特征:无色(无Fe 、Mn 等致色成分),含Fe 3+较多时呈很淡的黄、绿色调。

叶腊石

叶腊石

叶腊石编辑词条参与讨论叶腊石是黏土矿物的一种,属结晶结构为2:1型的层状含水铝硅酸盐矿物。

化学结构式为Al2【Si4O10(OH)2。

叶腊石质地细腻,硬度低(1-2),我公司最新开发的叶腊石矿山储藏量达200万吨,其中,含铝量达30%--39%,Fe2O3+TI2O<0.2%,适合做人工合成金刚石用的坯料(模具)、陶瓷、耐火材料、玻璃纤维、雕刻石等。

可广泛应用于陶瓷、冶金、建材、化工、轻工等工业部门。

编辑本段回目录叶腊石 - 基本性质叶腊石为晶体结构,属层状硅酸盐矿物,其晶体结构是每一结构单位层由上下二层(Si-O)四面体层中间夹一层(Al-O,OH)八面体层组成。

结构式为Al2[Si4O10](OH)2,实验式为Al2O3²4H2O,理论化学成分为Al2O3 28.3%,SiO266.7%,H2O5.0%,自然界很少见到纯叶腊石,往往有各种杂质伴生。

叶蜡石是低温热液蚀变形成的粘土矿物,属单斜晶系,晶体结构高度无序。

叶蜡石质地细腻,硬度低(1-2°)密度2.65-2.90g/cm3,耐火度>1700°C,绝缘、绝热性好,化学性能稳定,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被硫酸分解。

叶蜡石矿石常呈淡黄、乳灰白、灰绿等颜色,若含铁的氧化物或汞,则呈现褐红或血红色。

蜡状光泽、有滑感,常为致密块状、叶片状,变种具放射状。

容重2.75~2.80g/cm3,莫氏硬度1.5~2.0。

在600~700℃有一个平衡的吸热反应谷,到1000℃还没有出现放热反应峰,这是由于叶腊石脱水反后结构未被破坏,不发生新的结晶作用和结合的原因。

编辑本段回目录叶腊石 - 工艺性能一般工业上用的矿石含叶腊石50%以上,其矿石类型有石英-叶腊石,高岭土-叶腊石,水铝石-叶腊石,绢云母-叶腊石及比较纯的叶腊石等。

各种叶腊石的粉末均呈白色,一般白度在80%以上,最高可达93%。

随着粉末细度提高,白度值增大,煅烧后的腊石白度提高,最高可达96%。

叶蜡石用途

叶蜡石用途

叶蜡石用途叶蜡石是一种常见的矿物,其化学式为CaCO3,属于碳酸盐矿物。

叶蜡石的颜色多样,有白色、灰色、黄色、棕色等。

它的硬度为3.5-4,比较脆,易于磨制成各种形状的装饰品或者建筑材料。

本文将介绍叶蜡石的用途。

一、建筑材料叶蜡石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可以用于室内和室外的装饰。

它可以制成地面砖、墙砖、台面、窗台、门套等。

叶蜡石的纹理美观,可以用来打造高档的装修效果。

叶蜡石的硬度较高,不易被刮花,使用寿命长。

二、雕刻工艺品叶蜡石可以用来雕刻各种工艺品,如雕像、佛像、花瓶、饰品等。

叶蜡石的颜色多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染色,制成各种色彩的工艺品。

叶蜡石的纹理美观,可以制成栩栩如生的雕刻品。

三、地质学研究叶蜡石是地球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用于地质学研究。

叶蜡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反映地球的化学成分,它的形成和变质作用也可以反映地球的演化历史。

因此,叶蜡石在地质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制药工业叶蜡石可以用于制药工业中,作为一种中性药剂,可以用于制成钙补充剂或者钙剂。

叶蜡石的颗粒细小,易于消化吸收,可以很好地补充人体所需的钙元素。

同时,叶蜡石还可以用于制成消化药或者内服药。

五、化工工业叶蜡石可以用于化工工业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原材料。

它可以用来制造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等化工产品。

叶蜡石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很好地保证化工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六、环保工程叶蜡石可以用于环保工程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治理材料。

它可以用来吸附和分解水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叶蜡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可以很好地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叶蜡石是一种多功能的矿物,可以用于建筑材料、工艺品、地质学研究、制药工业、化工工业和环保工程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叶蜡石的应用范围还将不断拓展。

变质岩类型

变质岩类型
似层状、透镜状
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
云英岩
石英、白云母、电气石、萤石、黄玉
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沿气成热液石英脉的两侧发育
酸性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蛇纹岩
蛇纹石、滑石、磁铁矿
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不规则透镜状及脉状
超基性岩
次生石英岩
石英、绢云母、明矾石、高岭土、叶腊石、黄铁矿、赤铁矿
隐晶——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泥质岩
变质砂岩、砾岩、石英岩
绢云母、绿泥石、红柱石、赤铁矿、磁铁矿
变余砂状结构、变余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岩
结晶灰岩
大理岩
方解石(透闪石、阳起石、硅灰石、透辉石)
粒状变晶结构、纤维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碳酸盐类岩石






矽卡岩(接触交代岩)
石榴子石、辉石、符山石、绿帘石
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类型
变质岩
主要变质矿物
结构、构造
产状及其它
可能原岩





(斑点、石墨)板岩、红柱石角岩、角岩、堇青石角岩
绢云母、红柱石、堇青石、黑云母、石墨
变余泥质结构、鳞片变晶结构、板理发育,斑点构造。角岩结构,块状构造。
围绕岩浆岩侵入体产生围岩的热变质圈,愈靠近侵入体变质程度愈强,变质矿物出现比较多,晶体长的也比较大,原岩的结构、构造有较大的改造,多形成变晶结构。反之,远离侵入体,则原岩改造的程度比较弱,岩石的结构则以变余结构为主。
中基性岩浆岩
斜长角闪岩
斜长石角闪石
纤维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或块状构造

绿泥石小知识

绿泥石小知识

绿泥石小知识
绿泥石chlorite一族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通常所称的绿泥石,指主要为Mg和Fe的矿物种,即斜绿泥石、鲕绿泥石等。

绿泥石是一些变质岩的造岩矿物。

火成岩中的镁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低温热水作用下易形成绿泥石。

绿泥石颜色随含铁量的多少呈深浅不同的绿色。

玻璃光泽至无光泽,解理面可呈珍珠光泽。

主要是中、低温热液作用,浅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的产物。

在火成岩中,绿泥石多是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蚀变的产物。

富铁绿泥石主要产于沉积铁矿中。

由海相沉积而成的鲕绿泥石,达到工业利用指标的,可作铁矿石开采。

绿泥石有十种之多,含有铬离子的绿泥石称为铬绿泥石,颜色发紫,可作工艺品和装饰物。

绿泥石与云母极相似,但前者具有特征的绿色,有挠性而无弹性。

绿泥石原岩产于大渡河上游的大山中,是绿色玄武岩形成的卵石,它的硬度为6,嫩绿色至深绿色,呈粒状、板状、块状,由于岩石包裹发育,最易形成各种形态。

绿泥石质地细润光滑,颜色油绿,极富雅气,可分为造型石、画面石(墨画石)、葡萄石、梅花石、绿釉石(类彩陶石)等几种。

造型石较易形成罗汉、人物、头像、各种动物等型,总体圆润秀美,有浅绿、黄绿、深绿等色,型纹结合,似天雕神塑,石表又有天然包浆,独具长江石之特色,形状各具风姿;葡萄石石面颗粒分布如葡萄,石型多呈瓜果状,石体上布满了白色、黄色、浅绿的凸起图纹,似葡萄熟了,供人玩赏品味,还有一种少见的梅花石,由小颗粒圆状纹路凸起形成,间或有条状枝杆,酷似绿萼梅花,华贵典雅,美不胜收;绿泥墨画石石面的纹理或图案颇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墨画石格调高雅,黑色线条极似素描钢笔画。

绿泥绿帘石化二长花岗岩描述

绿泥绿帘石化二长花岗岩描述

绿泥绿帘石化二长花岗岩描述
绿泥绿帘石化二长花岗岩是一种具有独特外观的岩石。

它的颜色主要呈现出绿色和灰色的混合,其中既有明亮的绿色,又有深沉的灰色。

岩石表面通常会呈现出丰富的纹理和斑点,这些斑点大部分是由石英、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

绿泥绿帘石化二长花岗岩的质地坚硬而均匀,具有高度的抗压和抗磨损能力,使它成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它的石纹可以形成粗糙、细腻或混合的纹理,这取决于其中矿物的分布和抛光的程度。

这种花岗岩通常用于室内和室外装饰,如地板、台面、墙壁和柱子等。

其独特的纹理和颜色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元素,能够为空间增添自然和艺术的氛围。

同时,它的优良物理性质也使其在工业建筑和摩擦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围岩蚀变理论性总结

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围岩蚀变理论性总结

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围岩蚀变理论性总结一、基本概念蚀变作用:泛指岩石、矿物受到热液、地表水、海水以及其它作用的影响,产生适合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新的矿物或矿物组合的过程。

围岩蚀变、化学风化和变质交代作用,都属于蚀变作用的范畴。

围岩蚀变:指在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围岩受到流体和热液的作用影响所发生的各种交代变质作用。

影响围岩蚀变的因素主要为热液或流体的性质、成分、温度、压力、围岩的性质和成分等。

围岩蚀变的种类很多,如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钠长岩化和碳酸盐化等。

交代蚀变形成的围岩,成为蚀变围岩。

如云英岩、矽卡岩、钠长岩等。

蚀变围岩:在热液作用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他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

一定的热液矿床常与某些类型蚀变围岩共生。

因此,蚀变围岩不仅是研究热液矿床成因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某些特殊的蚀变围岩,如明矾石化的火山岩本身就有开采利用的价值。

二、主要蚀变作用— 1—褪色作用:指在热液作用影响下,导致岩石中的深色矿物消失,铁镁组分淋失,使得原来岩石变成浅色的蚀变作用。

碱质交代作用:内生含碱质(如钾和钠)的成矿溶液对围岩所进行的各种交代作用。

在这种作用过程中,形成由碱性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碱性角闪石、碱性辉石、云母、方柱石、霞石等碱性硅酸盐矿物组成的交代蚀变岩石,表现出碱质在溶液及其交代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碱金属的不同,可分为钾质交代和钠质交代两大类。

钾质交代,包括钾长石化、云母化、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等;钠质交代,包括钠质辉石化、钠质角闪石化、钠长石化、钠长-更长石化、霞石化、方柱石化及部分沸石化等。

碱质交代作用常有冥想的成矿专属性。

例如与钾质交代最密切的是钨、锡、钼、铜、金、钽、铌重稀土元素、铷、铯和硼等;与钠质交代最有关的是铁、钒、黄铁矿、轻稀土元素、钴、铌和某些金、铀等矿床。

钾质交代作用:碱质交代作用的一种。

即含钾的溶液在对岩石作用过程中,使得交代蚀变岩石产生含有各种钾质矿物的交代作用。

绿泥石

绿泥石

绿帘石的形成与热液作用有关。

广泛分布于变质岩、矽卡岩和受热液作用的各种火成岩中。

也可从热液中直接结晶。

叶蜡石(Pyrophylite)叶蜡石是低温热液蚀变形成的粘土矿物,属单斜晶系,晶体结构高度无序。

晶体扁长板状且常呈歪晶,多以叶片状、纤维状、放射状和片状块体产出。

叶蜡石矿石常呈淡黄、乳灰白、灰绿等颜色,若含铁的氧化物或汞,则呈现褐红或血红色。

蜡状光泽、有滑感,常为致密块状、叶片状,变种具放射状。

条痕白色。

透明到半透明,新鲜面上呈珍珠光泽。

叶蜡石质地细腻,触摸有油脂感。

硬度低(1-2°),密度2.65-2.9加热成片剥落,且不溶于大多数酸。

与滑石、红柱石、硅线石和天蓝石共生于结晶片岩,还与云母和石英等矿物形成于热液矿脉。

叶蜡石常与石英、高岭石、蒙脱石、地开石、绢云母以及蓝晶石、红柱石、刚玉等矿物共生。

围岩蚀变wall rock alteration在热液下,近矿与热液发生反应,而产生的一系列旧物质为新物质所替代的交代作用。

围岩蚀变可产生在沉淀之前、同时或之后,其结果使得围岩的化学成分、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等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面目全非。

围岩蚀变的范围变化很大,有的在矿脉的两侧只有几厘米宽,有的围绕着矿体形成数十米宽的晕圈。

许多蚀变晕圈呈现出矿物集合体的分带现象,这是由于热液在通过围岩时性质发生改变引起的。

决定蚀变围岩的类型和蚀变作用强度的因素有:①围岩的性质,包括围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粒度、物理状态(如是否受力破碎)、渗透性等;②热液的性质,包括热液的化学成分、浓度、pH、Eh、温度和压力条件,以及它们在热液作用过程中的变化。

最常见的围岩蚀变有如下几类。

矽卡岩化主要是由(钙铝石榴子石-铁铝石榴子石)、(透辉石-钙铁辉石)及其他一些钙、铁、镁的铝硅酸盐矿物所组成的岩石。

它主要产生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或其附近,在中等深度条件下,经气水热液的高温交代作用形成的。

在夕卡岩中常有一些含挥发份的矿物,如斧石、等,以及如、及钙、铁、镁的碳酸盐等热液矿物,金属矿物则以铜、铅、锌的硫化物等为主。

安徽铜陵大姚村—杨家湾段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安徽铜陵大姚村—杨家湾段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安徽铜陵大姚村—杨家湾段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作者:王慧吴苑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3期[关键词]安徽铜陵;大姚村-杨家湾段;多金属;成因1. 区域地质研究区处于铜陵隆起北缘,属铜陵矿集区与繁昌火山岩盆地过渡地段。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大地构造位置上,槽台学说划归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贵池-繁昌凹断褶皱束,地洼学说认为是燕山期活化带。

依据板块构造理论,研究区区域上属于扬子陆块北缘,碰撞造山期为大别造山带的前陆褶冲带和前陆盆地,陆内变形期的应力转换阶段区内形成一系列火山岩盆地,至断陷阶段铜陵地区属于铜陵-马鞍山断隆。

矿集区四周由近东西向与北东向深断裂围限,呈近似菱形。

研究区在区域上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之芜湖-石台地层小区。

出露的最老地层为志留系,除缺失中-下泥盆统及上三叠统外,晚古生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发育基本齐全,累计厚度在4500 m以上[1]。

研究区整体处于铜陵隆起北部边缘、繁昌火山岩盆地西部及荻港隆起西南部结合部。

研究区地质构造复杂,发育网格状构造系统,现有构造格局是中生代强烈的褶皱和断块构造变动所致,可分为基底断裂及盖层构造两个层次。

繁昌火山盆地为上叠式盆地,火山岩系厚220~2250 m。

整个火山岩系的化学成分为玄武质-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粗面质岩石组合,火山岩具有介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橄榄安粗岩系列的特点。

根据火山喷发-沉积特征,划分为中分村、赤沙、蝌蚪山三个旋回。

火山活动从早到晚由裂隙式向中心演变;火山喷发由凹陷盆地边缘向中心蔓延,晚期向盆地边缘迁移或向盆地边缘收缩;岩浆压力由强-弱-强-弱,具有收缩-膨胀、沉积-喷溢-爆发的岩浆演化动态。

火山活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间断性。

整个火山岩系碱质(Na2O+K2O)含量普遍高,绝大多数K2O>Na2O,火山岩化学成分总体上具有富钾的特点;岩系指数1.84ϵ5.13,绝大多数在2.50~4.50之间,属钙碱性-碱钙性系列。

绿帘石

绿帘石

绿帘石英文名称epidote一种可能具链状阴离子的羟基硅酸盐矿物。

单斜晶系。

晶体呈柱状、棒状,少数为三向等长状;柱面有纵晶纹,断面为平行四边形;也常见粒状、放射状和平行棒状集合体。

常呈各种绿色及黄、黑、灰等色。

含铁愈多色愈深。

半透明-不透明。

玻璃光泽。

透绿帘石英文名称oisanite 一般指透明度较好的绿帘石。

也有人把斧石和锐钛矿误称为透绿帘石。

铅绿帘石英文名称hancockite 一种含铅和锶的绿帘石。

化学式:(pb,ca,sr)2(a1,fe)3[si2o7][sio4]o(oh)。

呈绿褐-黑色。

折射率ng=1.830,nm=1.810,np=1.788;重折率0.042。

多色性:红-淡黄褐。

相对密度4.03。

已知的唯一产地是美国新泽西州的弗兰克林。

但晶体细小。

铁绿帘石英文名称ferriepidote 富铁的绿帘石变种,呈暗绿-绿黑色。

铬绿帘石英文名称chromepidote。

也称“度冒石”,一种舍铬的深绿色(似祖母绿)的绿帘石。

显示强烈的多色性:祖母绿色-鲜黄色。

因发现于缅甸的度冒而名。

也见于津巴布韦的丰威(fungwe)。

黄绿色绿帘石英文名称delphinite 法国产的一种黄绿色绿帘石。

橙色绿帘石英文名称whitamite 一种罕见的黄色-红色的绿帘石变种。

绿帘石猫眼英文名称epidote cat’s eye 因含有平行纤维状包体而可具有猫眼效应的绿帘石。

绿帘岩英文名称epidosite 一种由绿帘石和石英混合组成的岩石。

常用于磨制弧面型宝石。

绿帘花岗岩英文名称unakite 一种含绿色绿帘石、粉红色长石和乳白色石英的彩色花岗岩。

因最初采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尤纳卡(unaka)岭而名。

不同颜色的矿物呈斑点状分布。

常用于磨制素面型的小饰品及项珠,也用于雕琢。

除美国外,也见于爱尔兰加勒威(galway)湾、津巴布韦和南非北角的奇莫斯(keimos)、坦桑尼亚等地。

度冒石英文名称tawmawite 铬绿帘石的别称。

叶蜡石砖

叶蜡石砖

叶蜡石砖一、叶蜡石化学矿物组成叶蜡石是一种含水的硅酸盐矿物,化学式为Al2[Si4O10](OH)2或Al2O3·4SiO2·H2O,其理论组成为Al2O3占28.3%,SiO2占66.7%,H2O占5%。

由两层六方硅氧四面体网层夹一层氢氧铝石八面体,层间靠氢键连接而成复杂的层状结构。

我国蜡石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火山岩发育地区,其中福建、浙江等地有多处矿点。

我国叶蜡石按矿物成分划分的矿石类型如表1所示:表1 我国叶蜡石的矿石类型叶蜡石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杂质,如Fe2O3,CaO和R2O等,表2为我国主要蜡石矿的化学组成。

表2 我国部分蜡石矿的化学组成产地Al2O3SiO2Fe2O3CaO K2O Na2O 灼减浙江上虞23.68~39.55 49.2~69.1 0.65~0.93 0.14 0.35 0.33 14.5~5.34 浙江青田27.60~31.75 59.00~63.80 0.72~0.84 0.06 0.11 0.25 7.23~6.01 福建寿山23.40~27.72 65.5~68.85 0.65~1.16 0.11 0.11 0.10 5.66~5.32 福建峨眉17.18~42.16 48.02~78.19 0.13~0.38 0.26 0.27 0.07 9.86~3.59 北京门头沟29.79 65.93 0.65 ——— 5.01二、叶蜡石的基本性质叶蜡石是含水铝硅酸盐矿物中含水最少的矿物,因而在加热过程中因脱水而产生的体积收缩也非常小,叶蜡石的脱水过程比较长,一般从550℃一直持续到1100℃,图1所示为不同矿物类型的蜡石差热曲线,由于矿物组成不同,它们的差热曲线明显不同,存在不同的吸热峰和放热峰。

1-高岭石质蜡石2-水铝石质蜡石3-叶蜡石质蜡石4-石英质蜡石图1 蜡石的差热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3、4曲线蜡石脱水缓慢,放热谷比较宽大;1、2曲线拉屎中由于高岭石、水铝石急剧脱水,因而放热谷窄而尖锐。

绿帘石_精品文档

绿帘石_精品文档

绿帘石绿帘石,一种神秘而美丽的矿物,它以其独特的颜色和纹理而闻名。

这种石头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不仅在艺术品和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还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具有特殊能量的宝石。

本文将深入探讨绿帘石的形成过程、化学性质、用途以及它在文化和灵性领域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绿帘石的形成过程。

绿帘石是一种由矿物透闪石和云母类物质组成的变质岩。

它形成于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下,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结晶过程才得以形成。

绿帘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中的透闪石矿物,其颜色可以因其中的杂质、光线和切割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其次,让我们了解一下绿帘石的化学性质。

绿帘石的化学式为(K,Na)3(Fe, Al,Mg)5Si8O20(OH)4·8H2O,它主要由硅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钾、钠、铁、铝和镁等元素组成。

它的硬度在2.5到4之间,比较柔软,这也使得它在雕刻和加工方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绿帘石的密度约为2.7至3.3克/立方厘米。

在现代社会,绿帘石在建筑和艺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墙壁、地板、台面等室内装饰,也可以用于雕塑和景观设计。

由于其天然的美丽颜色和独特纹理,绿帘石常被用作装饰品,如吊坠、手链以及戒指等。

在艺术品制作中,雕刻家利用绿帘石的独特性质创造出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除了在建筑和艺术领域中的应用,绿帘石在灵性和文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许多人相信绿帘石具有一种特殊的能量和灵性。

据说,长时间接触绿帘石可以平静心灵,平衡情绪,并增强个人的洞察力和直觉能力。

因此,一些人选择佩戴或摆放绿帘石作为一种灵性保护和引导工具。

此外,绿帘石在一些文化中被视为吉祥和富有财富的象征,因此在婚礼和庆典中经常被用作吉祥物或礼品。

总结起来,绿帘石是一种独特而神秘的矿物,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它的形成过程和化学性质使得它在建筑和艺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绿帘石还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具有特殊能量和灵性的宝石,它在灵性和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泥石

绿泥石

绿泥石【摘要】绿泥石[1]chlorite一族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通常所称的绿泥石,指主要为Mg和Fe的矿物种,即斜绿泥石、鲕绿泥石等。

绿泥石是一些变质岩的造岩矿物。

火成岩中的镁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低温热水作用下易形成绿泥石。

绿泥石颜色随含铁量的多少呈深浅不同的绿色。

玻璃光泽至无光泽,解理面可呈珍珠光泽。

主要是中、低温热液作用,浅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的产物。

在火成岩中,绿泥石多是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蚀变的产物。

富铁绿泥石主要产于沉积铁矿中。

由海相沉积而成的鲕绿泥石,达到工业利用指标的,可作铁矿石开采。

绿泥石有十种之多,含有铬离子的绿泥石称为铬绿泥石,颜色发紫,可作工艺品和装饰物。

绿泥石与云母极相似,但前者具有特征的绿色,有挠性而无弹性。

绿泥石-奇石-硕果累累绿泥石原岩产于大渡河上游的大山中,是绿色玄武岩形成的卵石,它的硬度为6,嫩绿色至深绿色,呈粒状、板状、块状,由于岩石包裹发育,最易形成各种形态。

绿泥石质地细润光滑,颜色油绿,极富雅气,可分为造型石、画面石(墨画石)、葡萄石、梅花石、绿釉石(类彩陶石)等几种。

造型石较易形成罗汉、人物、头像、各种动物等型,总体圆润秀美,有浅绿、黄绿、深绿等色,型纹结合,似天雕神塑,石表又有天然包浆,独具长江石之特色,形状各具风姿;葡萄石石面颗粒分布如葡萄,石型多呈瓜果状,石体上布满了白色、黄色、浅绿的凸起图纹,似葡萄熟了,供人玩赏品味,还有一种少见的梅花石,由小颗粒圆状纹路凸起形成,间或有条状枝杆,酷似绿萼梅花,华贵典雅,美不胜收;绿泥墨画石石面的纹理或图案颇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墨画石格调高雅,黑色线条极似素描钢笔画。

[编辑本段]矿石介绍化学组成可表示为Y3【Z4O10】(OH)2·Y3(OH)6,晶体属单斜、三斜或正交(斜方)晶系的一族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化学式中Y主要代表Mg、Fe2+、Al和Fe3+,在某些矿物种(如镍绿泥石、锰绿泥石、锂硼绿泥石等)中还可以是Cr、Ni、Mn、V、Cu或Li;Z主要是Si和Al,偶尔可以是Fe3+或B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腊石与绿泥石绿帘石区别
叶腊石晶体主要为单斜晶系,通常为片状,放射状集合体,带珍珠状晕彩或为隐晶质鳞片状致密块体,一般为白色,微带浅黄色或淡绿色、条痕白色,从玻璃光泽、珍珠光泽、蜡状光泽到无光泽、性柔,具滑腻感,
透辉石是辉石中常见的一种,属单斜晶系,它属于硅酸盐矿物,是钙和镁的硅酸盐。

透辉石无色至浅绿色,具有玻璃光泽。

长柱体、粒状或片状。

硬度: 5.5~6.5
比重: 3.3-3.5
解理: (110)解理中等至完全,解理交角87度
断口: 不整齐
颜色: 无色至浅绿色
条痕: 白色,略灰或略绿色
透明度: 半透明至不透明
光泽: 玻璃光泽\
[编辑本段]鉴别特征
颜色:绿色、黄褐色、黑色
RI:1.67-1.70DR0.025二轴(+)
SG:3.30(3.26-3.32)
绿泥石是一些变质岩的造岩矿物。

火成岩中的镁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低温热水作用下易形成绿泥石。

绿泥石颜色随含铁量的多少呈深浅不同的绿色。

玻璃光泽至无光泽,解理面可呈珍珠光泽。

绿泥石与云母极相似,但前者具有特征的绿色,有挠性而无弹性。

绿泥石是一些变质岩的造岩矿物。

火成岩中的镁铁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低温热水作用下易形成绿泥石。

绿泥石,亦称碧石,产于台湾省花莲县七星潭。

该石颜色有黄绿、棕绿或碧绿色。

石肌常呈凹凸、扭转、不规则突球状。

石形多变化,有山、岛屿、湖、动物等。

石质坚硬致密,触感佳。

多色性:明显
内含物:放大观察可见双影象,晶体包体,星光透辉石可见黑色的拉长状磁铁矿。

光谱:铬透辉石显示铬谱
绿帘石(Epidote)Ca2(Fe3+,Al)3[SiO4][Si2O7]O(OH) :绿帘石是一种硅酸盐类矿物,它们通常为深浅不同的绿色,也有无色或黄绿色。

如果绿帘石中含锰量高,则被称作红帘石。

绿色的深浅不同,是由于含铁量的不同。

铁越多,颜色越深。

绿帘石晶体为柱状,晶体的集合体一般为粒状.
矿物棱镜状,常有纹理,扁平,大块/颗粒状,或纤维状;很少生成双晶。

物理性质
硬度: 6~6.5
比重: 3.38~3.49
解理: (001)解理完全
断口: 不整齐
颜色: 一般呈各种不同色调的绿色
条痕: 不明显至灰色
透明度: 透明至半透明
光泽: 玻璃光泽
、黄、黄绿、绿褐或近于黑色,颜色随铁含量增高而变深,少量Mn 的类质同象代替使颜色显不同色调的粉红色。

玻璃光泽。

透明。

解理{001}完全,{100}不完全。

硬度6。

相对密度3.38~3.49。

偏光镜下:黄、绿色,二轴晶(-)。

2V=14~90?。

Ng=1.734~1.797,Nm=1.725 ~1.784,Np=1.715~1.751。

多色性:Ng黄
绿至绿色;Nm无色至黄绿;Np无色至黄色。

[产状与组合] 广泛见于变质岩和各种热液蚀变岩石中。

[鉴定特征] 柱状晶形、特征的黄绿色等。

[工业应用] 绿帘石的透明晶体可磨制成刻面宝石。

凝灰岩(tuff):是一种火山碎屑岩[2],其组成的火山碎屑物质有50%以上的颗粒直径小于2毫米,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外貌疏松多孔,粗糙,有层理,颜色多样,有黑色、紫色、红色、白色、淡绿色等,根据其含有的火山碎屑成分,可以分为:晶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

火山凝灰岩简称。

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在颜色和形态上有点像混凝土。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

质软多孔隙。

按火山碎屑物的物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及混合型凝灰岩。

玻屑凝灰岩一般在时代较新的尚未受强烈变动的地层中容易保存下来,其蚀变作用多从脱玻化开始,常见的产物是膨润土及漂白土。

可作建筑材料与水泥原料[1]。

凝灰岩是火山喷出地表,颗粒比较细(可以随风漂移,可距离火山口较远)下落地表的火山灰,堆积固结成岩的产物,主要以中酸性
为主,大部分出露于晚侏罗系。

在福建“南园”地区出露最完整,所以命名为南园组。

在江西,上饶鹅湖岭附近出露最完整,故命名为鹅湖岭组。

主要为一套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安山岩、粗面岩的火山岩系地层。

1.晶屑玻屑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晶屑玻屑含量小于10%,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玻屑含量3-10%,玻璃质。

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

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2.凝灰岩:灰白色为主,晶屑特征同上,只是晶屑含量10-30%。

凝灰结果,块状构造。

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远地带。

3.熔结凝灰岩:晶屑特征同(1),灰-深灰色,熔岩结构,块状构造,胶结物为熔岩胶结,岩石致密坚硬。

4.流纹质凝灰岩:晶屑特征同(1),灰-深灰色,流纹条带(黑白相间)清晰,流纹结构,块状构造,熔岩质胶结,产于距离火山口较近地带,岩石致密坚硬。

其他还有中性火山岩为:安山岩、粗面岩,不含石英为其主要特征。

基性和超基性(含辉石、角闪石)的火山岩较少见,这些岩石与题目不符,这里不描述。

不同类型矿体之间的流体包裹体在类型上有一定的区别,成矿温度略显分带性,凝灰岩与凝灰熔岩的区别就在于其流体包裹体,后者主要富含火山玻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