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行政体制沿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行政体制沿革

10城市规划201312

摘要: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改革,对于搞好国家行政管理乃至推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客观实际的变化,既有的行政体制出现了一些不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新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能够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行政体制,从1951年至2008年,中国政府共进行了行政体制的十轮改革。

关键词:新中国行政体制十轮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行政体制构建和变革,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大体上经历了两大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创立和奠基。这一历史时期,建立了新中国各级政权,制定了各项行政管理制度,确立了基本行政体制。经过多次调整和变革,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要求相适应以及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行政体制,为这一历史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提供了行政体制保障。

第二个历史时期,从1979年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不断改革与完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四大之前,主要是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从党的十四大召开到党的十六大之前,主要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大以来,主要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这一历史时期,伴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行政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机构设置和名称大多沿用了民国时期的称谓,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下设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和政务院,政务院下设35个工作部门,管理国家行政工作。全国的行政体系由大区、省、专署、市、县、区、乡构成。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客观实际的变化,既有的行政体制出现了一些不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新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能够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行政体制,从1951年至2008年,中国政府共进行了行政体制的十轮改革。

一、1951年第一轮改革

第一次行政体制改革在1951年~1952年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的背景下进行。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政务院的部门由35个增至42个。通过调整,紧缩上层,充实下层;合并分工不清和性质相近的机构,减少层级;开始划分企业、事业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编制与开支。

二、1954年第二轮改革

第二次行政体制改革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地方政府实行大区制(为

大区——省——县——乡四级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为减少行政层级,中央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并且合并了部分省市建制;政务院更名为国务院;出现了行政机构臃肿庞大、办事效率低的问题,全国范围内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精简,以节约开支、克服官僚主义。由此形成了我国行政体制的基本框架。

三、1960年第三轮改革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59到1961年三年大饥荒对新中国造成沉重打击,同时期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导致外患牵制。在这样的背景下,1960年开始,中央提出精简的任务,并首先在中央部门进行。1962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大精简,这次精简遵循了“减人必须减政”的原则,简化办事手续,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全国国家机关职工由原有的268万余人减为174万余人。

四、1968年第四轮改革

这是一次非正常的机构改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各级党和国家机关的权力机构,集党、政、军权于一身,实行高度的一元化领导。

五、1982年第五轮改革

作为文革时期后的修养生息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迅速发展,需要政治改革以跟上时代潮流。1982年宪法,宪法确立了省——县——乡三级行政建制。这次改革历时三年,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行政体制的努力。通过精简各级领导班子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对于行政管理没有提出全面变革的要求,所以政府机构和人员都没有真正减下来。

六、1988年第六轮改革

此次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这是一次弱化专业经济部门分钱、分物、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能,以达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转向行业管理目的的改革。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就这次改革的成果来看,改革以转变职能为关键,以改革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对各部门首次进行了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改革,“三定”方案的出台,为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做了有益的探索。

七、1993年第七轮改革

这次的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标是: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调整职能配置,通过“三定”方案弱化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分钱、分物、批指标、立项目等具体职能的大量审批事宜,同时强化宏观管理、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等职能,以达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2)协调解决部门间的职责交叉、重复问题,通过明确职责权限达到合理分工;(3)精简机构人员编制。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市地县的党政机构也按照中央的要求作了精简。

这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除了组织结构的调整外,还在两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围绕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传统的财税、金融、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