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生产能力增长率的技术进步。在要素相 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单位产品中的劳 动含量减少程度小于资本含量减少程度。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四、经济增长的消费效果: 经济增长会提高消费水平和改变消
费结构,由此消费者偏好的不同特点会 对国际贸易发生不同的影响。 (1)中性消费效果:
2、雷因斯基定理: 在两种产品、两种要素、产品和要素的相
对价格不变、生产技术和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 下,当一种要素增加,而另一种要素保持不变 时,密集使用前者的产品产量会增加,且增长 率大于要素增长率,而密集使用后者的产品产 量会减少。 设(K/L)y>(K/L)x 如果△L>0, △K=0 则△Y<0, (△X/X)>(△L竞争行业
还是出口行业。 扩大出口的经济增长,
会使对外贸易量增加,即产生非逆经济
增长的贸易效果,该国的贸易条件就会
趋于恶化;反之,替代进口的经济增长
会产生逆经济增长的贸易效果,该国的
贸易条件就会趋于改善。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1)中性增长:贸易增长等于经济增长; (2)顺贸易倾向增长:贸易增长大于经济
增长; (3)超顺贸易倾向增长:贸易增长远大于
经济增长; (4)逆贸易倾向增长:贸易增长小于经济
增长; (5)超逆贸易倾向增长:经济增长,贸易
减少。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二、生产要素的增长及雷因斯基定理 1、生产要素增长的贸易效果 设一国为劳动力丰富的国家,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则:(K/L)y>(K/L)>(K/L)x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三、技术进步类型 1、中性技术进步: 指导致劳动与资本生产能力等比率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国际贸易通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的传递,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我将按照步骤逐一阐述这种关系。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带来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最有利可图的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
比如,沙特阿拉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两国通过石油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样的资源优化配置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满足各国不同的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的传递。
国际贸易不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还是技术和知识的传递。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比如,中国的制造业在开放之前相对落后,但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也随之实现了持续增长。
另外,国际贸易还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刺激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可以带来更广阔的市场,使得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同时,国际市场的需求也会刺激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使得中国制造业得以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角色,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最后,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增长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促进资源的配置效率。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进行资源的专业化配置,使得产业链更加完善和高效。
这种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的分工合作,形成了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制造业链,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国际贸易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的传递、市场的扩大和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经济增长的现实理论考察及其国际影响 开放经济中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是经济学家们长期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1)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对本国有利还是有害? (2)当一个国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员时,国内经济的增长会给本国带来更多的利益还是更少的利益?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可能会产生 “利” 和 “弊” 两个方面的影响。
英国酒进口
葡萄牙酒出口
葡萄牙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B’(葡)
总结 经 济 福 利 -------- 经济增长国 英国 葡萄牙 -------------------- 英 国 葡萄牙 --------------------
大米
0
E’
A
B
钢
E
人口多国
人口少国
0
人口少国进口
人口多国出口
人口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少国出口
人口多国进口
大 米
钢
P’
P
G
E
E’
再分析人口多国家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这与前面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是一样的。
也可以总结如下: 经 济 福 利 ----------- 经济增长国 人口少国 人口多国 ------------------------ 人口少国 不确定 增加 人口多国 减少 增加
总结 经 济 福 利 -------- 经济增长国 英国 葡萄牙 -------------------- 英 国 不确定 增加 葡萄牙 减少 --------------------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能够刺激国际贸易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为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益处。
通过国际贸易,国家可以获得更加廉价和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进口商品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也促进了国内产业的提升和升级。
国际贸易还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比较优势原理,国家可以专注于自身擅长的产业,而将其他产业交给其他国家来经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其次,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产出。
出口贸易可以带来就业机会,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额,有助于拓宽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
同时,出口贸易还可以刺激国内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
研究表明,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带来更高的增长率和更为稳定的增长。
此外,国际贸易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国家可以学习到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自身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国际贸易还可以刺激企业的竞争意识,激发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其中一个主要挑战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可能导致贸易限制和贸易壁垒的增加,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全球贸易摩擦和贸易战也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国际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提供更多选择、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产出、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以开放、公平和包容的态度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和共享。
国际经济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二、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和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B、汇率决定C、国际收支平衡D、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配置2、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 A。
重商主义B。
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 C。
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3、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A.企业B.个人 C。
政府 D.国家 4、生产者剩余是指()A. 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上和纵轴围成部分B. 供给曲线以下,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部分 C。
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上和纵轴围成部分 D。
供给曲线以上,价格曲线以下和纵轴围成部分 5.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A.企业 B。
个人 C。
政府D.国家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二、单项选择题1、在绝对成本说和相对成本说中,机会成本( ) A、不变 B、递增 C、为零 D、递减2、关于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交换比价和国际贸易利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能进行B、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对两个国家都有好 C、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给两个国家带来的好处就相等D、只要国际交换比价处在开放前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之间,则国际贸易就可增加世界总福利 3、下列哪个理论不是建立在比较利益的思想基础之上的()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D、用规模经济来解释贸易原因的新贸易理论 4、“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高度概括,这一理论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A、亚当?斯密B、赫克歇尔和俄林C、大卫?李嘉图D、大卫?休谟 5、属于“贸易三角”构成部分的几何图形是( ) A。
国际比价线 B.提供曲线 C。
国际经济学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稀缺要素劳动增加 人均收入水平——一国的福利水平 假设 只使用两种投入要素,并且规模报酬不变
只有一种投入要素增加,产出增加的比例将小于该 要素增加的比例。
劳动力(人口)增长后,人均收入可能下降,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的福利水平下降。
1 小国情形——贸易条件
小国因为无法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因此,经济增长带 来的贸易量变化,不会影响该国的贸易条件,其福利水 平的变化仅来自经济增长本身。
Y
PW为经济增长
前的相对价格 (贸易条件)
T'
T
先不考虑贸易
条件的变化,
PW不变
相对价格变化,
PW变的更平
坦,贸易条件
O
恶化。
经济增长改善了A
• C ' 国的福利水平。
C •C
•
福利水平降低
纯粹的增长利益
抵消了部分 经济增长
Q Q •
•
PW
T
Q'•
PW
PW T'
以转移支付 的形式为他 国所有
X
如果大国要素增长导致经济增长偏向出口部门(顺 贸易生产效应),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抵消了一部分 因要素增长带来的福利水平的提高,要素增长带来的福 利水平的增长幅度小于小国。
⑤ Y产量增加而X产量减少,偏向于进口部门的增长——超逆贸 易生产效应;
X / X 0 Y /Y ——超逆贸易生产效应
Y
0 X / X Y /Y ——逆贸易生产效应
Ⅳ
X / X Y /YQ'点位于OQ的延长线
上——贸易中性生产效应
Q'
0 Y /Y X / X——顺贸易生产效应
Q
Y /Y 0 X / X——超顺贸易生产效应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答案
《国际贸易》第一章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一、判断题L就生产和交换的关系而言,如果没有生产,也就没有交换,有什么性质的生产,就有什么性质的交换,交换的规模和方式也都取决于生产。
()2.国际贸易是在新形势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的。
()4.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
()5.对外贸易是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
()6.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7.世界贸易额即世界各国进出口总额加总。
()8.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的出口额在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中占的比重。
()9.《国际贸易原理》课的任务是提示各国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规律。
()10.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在概念上没有区别。
()二、单选题1.在人类历史上,对外贸易产生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是( )A. 1973年以前B. 1973年以后C. 1990年以后 D. 2000年以后3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重要促进作用的是( )。
A.对外贸易的扩大B.国际分工的深化4 .国际贸易属于( )。
5 .二战后,世界市场上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的主要变化有()o A.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贸易 B.机械产品比重迅速增长C.成套设备贸易迅速增长,但中间性机械产品贸易增长缓慢D.工业制成品生产增长带动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机械产品贸易增长缓慢6 .西方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理论中,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是:()。
A.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B.对外贸易重要性渐减规律C.生产力的发展D.资本的原始积累A.历史范畴畴B.社会范畴D.经济范畴C.哲学范C.对外贸易乘数原理D.都不是7.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A.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8.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C.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D.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9.在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
国际经济学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经济增长的供给效果
供给效果的含义 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变化与贸易效果, 经济增长中的供给变化与贸易效果,称为经济增 长的供给效果。 长的供给效果。 供给效果的类型 1.中性增长 1.中性增长 2.偏于出口型增长 顺贸易倾向增长) 偏于出口型增长( 2.偏于出口型增长(顺贸易倾向增长) 3.超偏于出口型增长 超偏于出口型增长( 顺贸易倾向增长) 3.超偏于出口型增长(超顺贸易倾向增长) 4.偏于进口型增长 逆贸易倾向增长) 偏于进口型增长( 4.偏于进口型增长(逆贸易倾向增长) 5.超偏于进口型增长 超偏于进口型增长( 逆贸易倾向增长) 5.超偏于进口型增长(超逆贸易倾向增长)
三、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发生在资本 密集型产业,使生产要素投入减少, 密集型产业,使生产要素投入减少,但不是 等比例减少。资本用的更少一些, 等比例减少。资本用的更少一些,劳动用的 相对多一些。每单位资本使用更多的劳动, 相对多一些。每单位资本使用更多的劳动, K/L随之减少 这就是节约资本的本意。 随之减少, K/L随之减少,这就是节约资本的本意。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偏 向资本密集性产品的生产。 向资
除了基于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 在本质上是动态的以外, 在本质上是动态的以外,到现在为止讨论 的贸易理论全部为静态的。也就是说, 的贸易理论全部为静态的。也就是说,给 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后, 定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后,我们 就可以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 就可以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 但是,要素禀赋随时间改变, 但是,要素禀赋随时间改变,技术也经常 改进,偏好也可以变化。所以, 改进,偏好也可以变化。所以,一国的比 较优势也会随时间而改变。 较优势也会随时间而改变。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笔记(7第七章 经济周期)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第七章经济周期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1.经济周期的含义(1)定义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经济扩张和经济收缩、景气和不景气交替的过程。
17世纪末以来,人们就用经济周期一词反映商业的繁荣和萧条。
对于经济周期的定义,一般可以理解为:①经济周期是现代社会中的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②经济周期不是局部经济的波动,而是总体经济的波动。
③每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①繁荣阶段此时生产量和贸易量扩大,收入增加,就业率较高;需求扩大,物价上涨;呈利率结构上升的形态;投资增加,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
②衰退阶段经济过了周期内的最高点,进入衰退阶段。
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投资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与此同时,在整个货币市场上到处都是更高的利率结构,这就进一步限制了经济的扩张。
③萧条阶段当经济收缩超过萧条转折点时,就真正进入了萧条阶段。
这一阶段与扩张时正好相反:生产量和贸易量缩减,收入减少,失业率上升;需求减少,商品价格跌落;利率结构下降;投资支出大为减少,企业生产能力萎缩。
④复苏阶段谷底是经济收缩的顶点,过了这一点,经济又开始逐渐转好,进入复苏阶段。
复苏阶段各项经济指标都开始好转并继续上升。
当经济运行过了扩张转折点时,就又进入繁荣阶段。
图7-1 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经济周期各阶段如图7-1所示,经济周期虽然反复出现,但每一次经济周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其时间长短、范围大小、表现形式都不完全一致,具体由当时的经济背景决定。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053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学(实验班)、贸易经济、贸易经济(高水平运动员班)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用国际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问题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他们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教育的三个面向培养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主要进行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在国际间转移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等。
其中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和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要求细讲或精讲,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在国际间转移理论和经济一体化理论等要求选讲。
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等要求学生自学。
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故授课时以课上面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总成绩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为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代国际经济及中国对外经济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考核方法是写论文,而期末考核方法是闭卷考试。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目的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三节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国际经济学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经济学2.简述国际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简述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二章国际贸易的传统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绝对利益理论2.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相对利益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绝对成本—绝对利益论和相对成本—相对利益论的图形分析,相对成本—相对利益论的利益分析,均衡国际市场的图形分析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掌握:相对成本论与比较优势思想复习思考题:1.简述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及政策主张2.试述斯密绝对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价3.试述李嘉图相对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并进行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第一节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第二节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第三节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价格曲线、封闭和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国际贸易利益分解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福利线掌握: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运用:国际贸易利益分解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两国贸易价格在2×2模型中的可能区域及贸易利益的分配2.画图说明开放条件下一般均衡第四章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第一节相互需求理论第二节马歇尔的提供曲线教学重点和难点:相互需求模型的扩展,马歇尔的相互供求曲线,国际市场的失衡与均衡,需求变化与贸易效应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提供曲线的含义与应用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两国的提供曲线2.画图说明国际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形成第五章要素禀赋、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第一节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第二节 H-O定理与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的经验检验与补充第四节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和难点: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广义和狭义),特定要素理论,里昂惕夫悖论与对悖论的解释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要素禀赋论的观点掌握:特定要素禀赋理论复习思考题:1.试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2.试述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3.简述里昂惕夫悖论4.简述要素密集度逆转说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规模经济理与国际贸易第二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新贸易理论的具体观点应用:会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判断贸易类型复习思考题:1. 画图说明规模经济理论2. 简述生命周期理论3. 产业内贸易指数第七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第一节:雷布津斯基理论第二节: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第三节:贫困化增长与国际贸易教学重点和难点:雷布津斯基理论、技术进步的类型、小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技术进步类型掌握:雷布金斯基定理、小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模型复习参考题:1.简述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内容2.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3.贫困化增长的表现与原因第八章关税第一节小国进口关税第二节大国进口关税第三节名义保护率和实际保护率教学重点:小国进口关税效应、大国进口关税效应、名义关税与实际保护率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关税的概念和作用运用:大国、小国的关税效应、关税保护率复习参考题:1.画图说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2.画图说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3.画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4.画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一般均衡5.推导有效保护率并说明其经济意义第九章非关税壁垒第一节进口配额1.进口配额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第二节补贴与倾销1.出口补贴的经济分析2.倾销第三节新贸易保护主义教学重点和难点:进口配额,出口补贴,进口替代品补贴,倾销,反倾销税新贸易保护主义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倾销、反倾销税掌握:配额管理与关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出口补贴的效应复习参考题:1.画图分析小国实施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2.对实施进口配额和征收等额关税进行比较分析3.画图说明出口补贴的经济分析4.画图说明进口替代品补贴的经济分析5.画图说明倾销和反倾销的理论根据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2.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2.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教学重点和难点:关税同盟理论(大国和小国)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掌握:关税同盟的创造和转移效应复习参考题:1. 什么情况下贸易创造在关税同盟中占主导地位2. 什么是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画图说明小国局部静态关税同盟理论第十二章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第一节资本的国际转移1.资本的国际转移及原因2.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第二节劳动的国际转移1.劳动的国际转移及原因2.劳动的国际转移图解3.劳动的国际转移与劳动力市场教学重点和难点:古典模型国际生产折中论资本流动效应模型劳动的国际转移图解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资本流动的原因掌握:资本和劳动国际流动的效应模型复习思考题:1.简述对外间接投资的古典模型2.论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3.画图说明资本流动效应模型4.画图说明劳动的国际转移第十三章国际收支平衡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1.国际收支2.国际收支平衡表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内容1.经常账户2.资本(金融)账户3.错误和遗漏账户第三节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核算2.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教学重点和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收支的含义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国际收支失衡、自动调节机制复习思考题: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居民非居民2.简述国民收入、国际收入账户余额以及储蓄和投资间的关系3.什么是国际收支失衡,可从哪些角度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分析第十四章外汇与汇率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2.汇率3.汇率的决定第二节外汇市场1.外汇市场2.外汇市场的职能3.外汇市场的效率教学重点和难点:浮动和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决定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外汇、汇率的定义掌握:浮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复习思考题:1.外汇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外汇市场套期保值套汇交易套利交易2.简述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决定第十五章汇率的决定第一节购买力平价论第二节货币理论的汇率决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货币论的汇率决定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一价定理、购买力平价理论掌握: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和货币论的汇率决定复习思考题:1.简述绝对购买力平价2.简述相对购买力平价3.简述货币论的汇率决定第十六章价格调整机制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弹性论1.马歇尔—勒纳—罗宾逊条件2.J 曲线效应第二节铸币平价伦教学重点和难点:马歇尔—勒纳条件 J 曲线效应铸币平价论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弹性的基本观点、铸币评价掌握:J曲线效应和马歇尔勒纳条件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马歇尔—勒纳条件2.J曲线效应第十七章收入调节和自动调节机制第一节国际收支调节吸收论第二节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第三节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国际收支吸收论、自动调节掌握:外贸乘数及应用复习思考题:1.简述吸收论2.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第十八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开放经济的政策目标和工具第二节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内外均衡第三节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内外均衡教学重点和难点:丁伯根法则米德冲突蒙代尔的政策搭配论斯旺的政策搭配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丁伯根法则、米德冲突掌握: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复习思考题:1.画图说明非充分就业时的IS-LM-BP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的一般均衡2.画图说明非充分就业时的IS-LM-BP模型在浮动汇率制下的一般均衡3.画图说明蒙代尔的政策搭配理论六、主要参考书[1]〔美〕多米尼克·索尔韦托瑞著,朱宝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8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海闻等译.国际经济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以〕埃尔赫南·赫尔曼,〔美〕保罗.R.克鲁格曼著,尹翔硕译.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执笔人:王佃凯教研室主任:刘宏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王军。
国际经济学选择题
第一章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重商主义理论是一种(B)A.国际金融的“乘数理论”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C.国际金融的“杠杆理论”D.国际贸易的“绝对利益理论”2、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A)Λ.斯密B.李嘉图C.俄林D.魁奈3、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4.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的论证过程中,机会成本(D)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不变5、本国生产1、2、3、4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C)A.4、IB.3、2C.1、4D.2、36、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消费偏好的差异C.产品品质的差异D.价格的差异7、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8、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说明(D)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备比较优势B.一个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丰裕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D.国际市场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大量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9、对于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Λ.要素禀赋B.国民收入C.技术D.消费偏好10、第一位系统阐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学家是(D)A.俄林B.赫克歇尔C.凯恩斯D.李嘉图11、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成功地解释了(D)A.发生在除美国以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国际经济学第7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完全竞争理论 —— 规模收益不变 —— 产品同质
不完全竞争理论 —— 规模经济 —— 产品差异化
内容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概述 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不完全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模型 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 倾销和国际贸易 外部经济和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概述
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
贸易所得和贸易分配 (1)行业内贸易使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
生产者成本降低,消费者选择(商品种类)增加; (2)当行业内贸易是各国贸易所得的主要来源时,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将会很小。
六、倾销和国际贸易
价格歧视( price discrimination ) 定义:价格歧视是指企业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
四、垄断竞争模型
市场均衡
(1)厂商数与平均成本 市场需求:Q = S * [ 1/n - b *( P - PA)] 当 P = PA 时,Q = S / n 又知 AC = F /Q + c 则有 AC = n * F / S + c
四、垄断竞争模型
市场均衡
(2)厂商数与价格
由 Q = S * [ 1/n - b *( P - PA)] 可得 Q =( S/n + S*b*PA)- S*b*P 对比 Q = A - B * P
外部经济与收益递增
—— 向下倾斜的供给曲线(forward-falling supply curve) ——在外部经济的作用很重要,而其他条件相同 的情况下,行业规模大的国家将比行业规模小的 国家在该行业中更有效率。也即,行业规模越大, 生产成本越低。
七、外部经济和国际贸易
外部经济与贸易模式
外部经济可能导致一国被“锁定”在某种不利的 专业化生产模式中,甚至可能导致该国因国际贸 易而蒙受损失。
7第七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国际经济学
6
(二)坎姆模型:规模经济和同类国家之间的 国际贸易 说明外部规模经济导致国际贸易从而解释 "北北贸易"的一个模型是由经济学家默 瑞坎姆在1964年提出的.我们可以用坎姆 模型来说明两个技术相同,资源禀赋相同, 甚至需求相同的国家为什么会进行贸易. 在这里,两国贸易的基础是由规模经济带 来的成本差异.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国际经济学 7
为了证明规模经济怎样引起国际贸易,我 们假设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生产两种 产品:X和Y,并假定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行 业都具有外部规模经济.随着行业规模的 扩大和生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下 降.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国际经济学
16
如果由于历史的偶然性或其他原因,A国已经发 展起这种产业,而B国却没有,那么A国会以ACl =P,按Pl的价格为世界提供Ql单位的产品,均衡 点为El.虽然B国的该行业最终有实力能以AC2= P,按P2的价格为世界提供大于Ql的Q2数量的产 品,但是,假定A国的产业已经相当强大,如果B 国要涉足该产业,最初必须按P=AC,即P3的价 格才能生产,而这是市场不能接受的.可以看到, A国具有的规模效应,阻止了B国进入该产业,并 能够保持既有的优势.因此,在外部规模经济存 在的情况下,虽然完全竞争市场并没有被打破, 但是贸易模式并不能依据比较成本的高低确定下 来.对于世界来说,产品的生产不能集中在成本 最低的国家,造成了福利的损失.
国际经济学 5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 期2010年3-6月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加大贸易需求。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
《国际经济学》复习要点第1章略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1.重商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The more gold a nation had,the richer and more powerful it was.”●贸易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提供国际收支顺差的机会。
出口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因为它可以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并导致贵金属的流入。
●相反,进口却是一种负担,因为它减少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
这不仅会导致国内就业的下降,而且还会使贵金属流失。
●贸易的性质:零和博弈(zero-sum game)2.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贸易基础——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国在同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那么该国具有该产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
●贸易模式:两个国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出口用来交换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贸易所得: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产出增加,福利水平提高。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贸易的性质:正和博弈(可以双赢)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更有效率(绝对优势),可以专业化生产小麦来交换英国的布匹;英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更有效率,可以专业化生产布匹,来交换美国的小麦。
如果美国用6蒲式耳的小麦来交换英国6码布匹,结果会怎样?3.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大卫.李嘉图●贸易基础——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贸易模式——每个国家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美国和英国将各自生产什么产品? 美国和英国产品交换的比率如何确定?只有当两国间产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在封闭条件下各自国内两种产品的交换比率时,互惠贸易才能发生。
国际交换比率与该国国内交换比率相差越大,则贸易利益越大,反之越小。
只要两国工资率之比介于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两国产品就存在绝对价格差异,就有了贸易基础。
国际经济学 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简答 萨瓦尔多
17.运输成本或物流成本
指把货物从一处运到另一处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运费、储藏费、装卸费、保险费及货物在运输期间的利息费用。
18.非贸易商品与劳务
补充: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里昂惕夫用来进行检验的1947年距离二战太近,没有代表性。
2)里昂惕夫使用的是两要素(劳动、资本)模型,忽略了其他要素如自然资源(土壤、矿藏、森林)的影响。
3)美国的关税中,受贸易保护最严密的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影响了美国的贸易模式,降低了美国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程度。
29.有效保护率
前提假定:商品和进口要素的国际价格不受关税影响。且投入生产中的要素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按公式P202。国家经常对原料进口免税,或只征收比用进口原料才能生产的最终产品低的关税,在这种情况下,有效保护率大于名义关税税率。有效关税保护率对生产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0.禁止性关税
指一个国家对一种商品征收关税后,使得该商品价格回到该国未开展贸易时生产与消费自己自足的价格。高于禁止性关税临界点的关税仍是禁止的,该国将继续在自给自足的点生产和消费。
14.产业内贸易指数
P146,注意缺陷
15.技术差距模型
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以新产品和新工序的引进为基础的。这使得发明厂商和国家在世界市场上暂时处于垄断地位。但是,当外国生产者获得新技术后,它们就能凭借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最终占领外国市场。技术差距模型强调模仿过程中的时间滞后性,但它能解释技术差距的大小,也没有给出技术差距产生和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的原因。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版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四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思考题:1. 画图分析说明什么是贫困化增长及其发生的条件。
2. 什么是罗伯津斯基定理?讲课要点及思路:第一节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一、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与国际贸易: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是生产要素增长的一种特殊情形,是指一国不改变要素相对丰裕度或比例生产要素增长。
这种类型的增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衡量,表现为该曲线平行地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结果,新旧两条曲线各点的斜率相等。
二、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是指在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
三、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是指一国出口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超过了进口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
在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变或增加速度比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慢的情况下,出口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将降低该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降低出口品的生产成本。
四、罗伯津斯基定理与贫困化增长: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同时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则下降。
第二节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一、技术差距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在1961年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贸易的发生的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发表了《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对技术差距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扩展,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节需求变动与国际贸易一、恩格尔定律与国际贸易: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恩格斯特·恩格尔提出的,用来描述家庭收入变化与最基本生活品食物消费变动关系的规律。
二、示范效应与国际贸易:人们的消费水平不仅受自身收入水平的限制,也受周围与自己收入水平相近的或相同的人群消费模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从左上方 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且递减。
PS: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Isocost line)
(一)含义: 在成本和生产要素的P既定的条件下, 生产者所能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 大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函数:C=PLL+PKK 斜率:-PL/PK PL---L的价格 K A PK---K的价格
3、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capital-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 技术进步是生产每单位产品的 资本要素比其他要素获得较大 幅度的减少。 X X′ L
M′
A A′
O
三、技术进步
(二)技术进步与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Y
PX/PY PX/PY
O
X 两种商品均有中性技术进步的情况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原因
一、生产要素的增长
(一)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 概念
一国不改变要素相对丰裕程度或比例的生产要素量的增长
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描述 生产可能性曲线将按两要素的增长比率以不变的斜率向外 移动。这就是平衡增长(balanced growth),也可称为中性 的生产要素增长
(一)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
代劳动,在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条件下资本/劳动 比率上升。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与劳动节约型的技 术进步结果相反。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本章小结
4、生产和消费可以是产生贸易的(如果它们导致 贸易在不变价格下以更大比例增加),反贸易的,
或中性的。如果出口商品增加的比例超过进口商品 增加的比例,生产是产生贸易的。若进口商品消费 的增加比例超过了出口商品消费增加的比例,则消 费是产生贸易的。增长过程中对贸易量的影响取决 于生产和消费的净效应。
企业预算空间:AOB
O
B
L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者均衡)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K A E——均衡点 E Q2 Q2 L
KE
(LE,KE)---要素最佳组合
Q1
LE
B
三、技术进步
K M
(一)技术进步的类型
1、中性的技术进步 nertral technical progress 新技术的采用使生产一单
“小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提供曲线的说明
(三)大国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Y I I1´
I´
E´
E T´ T C C´ B B´
PX/PY O T
(PX/PY)´ T´ X
“大国”的出口替代型增长
(三)大国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Y 商 品 数 量 B A E C
PX/PY
(PX/PY) ′
H K N
O
X商品数量
M′ A′
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 A X′ X 同比例减少
O
L
三、技术进步
K M
(一)技术进步的类型
2、劳动节约型技术 labor-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 技术进步使生产每单位产品 的劳动要素比其他要素获得 较大幅度的减少 X
M′
A′
A X′
O
L
三、技术进步
K M
(一)技术进步的类型
价格放大效应是斯托尔伯 -萨 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两个著名的放大效应: 生产放大效应是指某一要 缪尔森定理的要以所在 素的变化会引起生产中 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生 • 一个是价格放大效应 产更大幅度的变化
•
这就是罗布津斯定理的核 另一个是生产放大效应。 心内容
这两个放大效应之间是一种对称关系,它们反映了要素禀赋 变动的产出效应和产品价格变动的投入效应之间的对称性。 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琼斯论证了这两种效应的存在性 和对称性,因而它们也被称为琼斯放大效应。
Y
T′ T S1 S2 O T T′ X
(3)埃奇沃思盒状图
L O′ O´ ´
K
X2 Y2
K
X1 Y1 E O L
E﹡
(二)小国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Y I
I´ E´
E T´ T C B C´ PX/PY O T T´ B´
PX/PY X
“小动
Y 商 品 数 量
(二)进口替代性增长和出口扩张型增长 (import replacing growth and export expansion growth)
1、进口替代型增长
概念
进口替代品产品生产部门相对于出口产品生产部门表现出更快的
增长速度,使得一国整体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而减少了对原本 进口商品的需求。 逆贸易型增长和超逆贸易型增 ——进口替代型增长
PS: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 (一)含义: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同一产量 (二)特点
1、等产量曲线上各点的产量相同。 K 2、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 曲线,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 3、同一平面上,任何两条等产量曲 线不相交。 Q1 Q2 Q3 L
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同组合的点的轨迹。
Y
PX/PY PX/PY
O
X
移动前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与从原点出发的 射线相交的各点有着相同的PX/PY
(二)劳动要素的增长
Y
O
X
移动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横轴的交点的 外移幅度要远大于与纵轴交点的外移幅度
(三)资本要素的增长
Y
O
X
移动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纵轴的交点的 外移幅度要远大于与横轴交点的外移幅度
二、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二)“小国”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1、罗伯津斯定理
(1)定理的基本内容 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和要 素价格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其他生
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将导致密集使用该生
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同时导致另外一种产 品的数量减少。
(2)罗伯津斯定理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图形说明
B P A O
(2)
S4 ′ S1 ′ S′ S2 ′ S3 ′ S A′ P B′
(1) (3)
N
(4)
P′
X商品(可出口商品)产量
以ΔX表示X商品产量的增加量,以ΔY表示Y商品产量的增加量 (1)如果ΔX/X=ΔY/Y,可进口商品的国内生产增长率等于可出口
商品的国内生产增长率,这种增长被称为中性的贸易增长。
二、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一)“小国”和“大国”
所谓“小国”,是指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其 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国家。对于小国 而言,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的。 所谓“大国”,是指那些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很大,
其进出口变动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涨跌的国家。
划分“小国”和“大国”的依据是根据其对商品国际 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 大国和小国的区别还表现在具体商品上
(2)如果ΔX/X<ΔY/Y,可进口商品的国内生产增长率大于可出 口商品的国内生产增长率,这种增长被称为逆贸易型增长。
(3)如果ΔX/X>ΔY/Y,可出口商品的国内生产增长率大于可进 口商品的国内生产增长率,这种增长被称为顺贸易型增长。
(4)如果ΔX>0,ΔY<0,即可出口商品的产量增加,可进口 商品产量下降,这种增长被称为超顺贸易型增长。 (5)如果ΔX<0,ΔY>0,即可出口商品的产量下降,可进口 商品产量增加,这种增长被称为超逆贸易型增长。
原因
进口商品生产所需要的主要资源(生产要素)的增加
(二)进口替代性增长和出口扩张型增长 (import replacing growth and export expansion growth)
2、出口扩张型增长
概念
指出口产品生产部门相对于进口替代品产品生产部门表现出更快
的增长速度,出口部门生产和出口的扩张提高了一国经济整体生 产能力 顺贸易型增长和超顺贸易型增长 ——出口扩张型增长
(二)“福利恶化性增长”
钢
P U1
U2 C1
S1
S2 S2 S1 PX/PY P1 (PX/PY )1 P2 D 大米 O Q
C2
O
“福利恶化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条件的恶 化,如果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失 超过本身带来的利益,就会出现“恶化增长”。
造成“福利恶化性增长”至少要具备两个条 件: 第一,这种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部门,而该 国的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必须是举足 轻重的,因为只有大国才会出现出口增 加价格下跌的情况。 第二,国际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 须是很低的,当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跌 时,需求量并没有因而增加多少,过剩 的商品会使价格继续猛跌直到很低的水 平。
三、技术进步
(二)技术进步与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Y
O 一种商品中性技术进步的情况 X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一、经济增长的类型 (一)五种类型的经济增长 • 中性的增长 • 逆贸易型增长 • 顺贸易型增长 • 超顺贸易型生产增长 • 超逆贸易型生产增长。
P′
(5)
M
Y 商 品 ( 可 进 口 商 品 ) 产 量
本章小结
1、前几章讨论的贸易理论主要是静态的,
也就是说,给定要素禀赋、技术和偏好,我
们着手确定一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所得。然 而,要素禀赋随时间变化,技术通常在改进, 偏好也可能改变。因而,在本章我们考察了 这些变化对均衡位臵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
比较静态分析。
本章小结 2、在规模效益和价格不变条件下,如果劳动和资 本同比例增长(平衡增长),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 线将以与要素增长相同的比例均匀地向所有方向移 动,而每一工人的产量保持不变。若劳动比资本增 长的块,生产可能性曲线将以更大的比例朝劳动密 集型商品方向转变,且每一工人的产量下降。如资 本的增长超过劳动,则发生相反的情况。雷布津斯 定理假定,在不变价格条件下,一种要素禀赋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