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1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科学。

是培养基配制工、组培接种工、组培技术研发工和组培室(车间)主管必须的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四大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能准确配制培养基,熟练无菌操作,培养出组培苗木,能科学设计培养方案,科学调控培养条件,正确分析解决组培异常问题,保证组培苗质量,获得从事植物组培技术应用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同时具备组织培养工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苗木组培快繁与脱毒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生物科学基础、应用化学、园艺植物识别等理论和实践课程为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1.2.1指导思想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组培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和相关行业标准为依据,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和农业生产特点,校企合作开发行动导向式项目课程,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2基本原则――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

在我校“4-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前4学期主要在校学习,第5学期顶岗实训,第6学期就业实习)改革的大框架下,在完成组培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

――从岗位面向及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与任职条件出发,并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统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结构与体系,体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教学设计的导向性、教学方法手段的适用性、有效性。

――坚持教学内容标准与国家职业资格与技术等级认证和行业、企业标准充分融合。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一组培室设备参观及器皿的洗涤和灭菌一、目的要求:1.通过参观,了解组织培养室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应有的基本设备以及有关仪器的用途与功能。

2.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洗涤剂的配制和各种器皿的清洗和灭菌方法。

二、材料用具:高压灭菌锅、烘箱、超净工作台、双筒解剖镜、酸度测定仪、空调机、控温仪、百分之一与万分之一天平、电炉、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移液管、漏斗、烧杯、容量瓶、试剂瓶、量筒酒精灯),以及镊子、解剖刀、解剖针、手术剪,肥皂、洗衣粉、重铬酸钾、浓硫酸等。

三、说明:在进行各类具体的组培实验前,首先了解组培室的结构及主要设备的用途和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总体上的了解有利于以后各实验的进行以及正确的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为了保证植物外植体不受污染,第一关就是要对各种器皿进行清洗和消毒,使它们保持无菌状态,做这些工作同样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需要熟练的技巧,因此每个学生必须学好这套基本功。

四、方法和步骤:首先在老师带领下参观组培室,并听取讲解,然后配制洗液,称取工业用重铬酸钾40克,溶解在500ml在水中,然后徐徐加入450ml 粗制浓硫酸(或废硫酸)配好的溶液呈红色,铬酸洗液是一种强氧化剂,去污能力强,但玻璃器皿上沾有油脂、凡士林、石蜡等则用此液无效,铬酸洗液可反复使用,直到溶液呈青褐色为止。

此溶液腐蚀性强,洗涤时需注意。

每人清洗部分玻璃器皿,方法:清水洗净一泡入洗衣粉水溶液中进行洗刷f清水反复冲洗f蒸馏水淋一遍f烘干备用。

然后清洗部分较脏的玻璃器皿,方法:采用先碱后酸,即用洗衣粉洗刷后冲洗干净f晾干一侵入酪酸洗液,浸泡时间视器皿的肮脏程度而定f清水反复冲洗干净f蒸馏水淋洗一遍f烘干备用。

带有石蜡或胶布的器皿:先将其除去,再用常规洗涤,石蜡用水煮沸数次即可去掉,胶布粘着物则需用洗衣粉液煮沸数小时,再用水冲洗,凉干后浸入洗液,以后的步骤同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知识清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知识清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识清单一、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让植物细胞能够像在体内一样进行分裂、生长和分化,从而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品种改良以及基因工程等多种应用。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这意味着每个植物细胞都包含着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

细胞分化则是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过程。

在组织培养中,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可以控制细胞的分化方向,使其按照我们的需求发育成特定的组织或器官。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1、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外植体是指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常见的外植体有茎尖、叶片、花药等。

在选择外植体时,要考虑其来源的植物品种、生长状态和健康程度。

消毒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通常使用酒精、升汞等消毒剂对外植体进行处理,以去除表面的微生物,确保培养过程不受污染。

2、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为植物细胞提供营养和生长条件的物质。

它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的需要不同的培养基配方。

例如,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培养基和诱导芽分化的培养基成分就有所不同。

3、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

操作过程要迅速、准确,避免外植体受到污染。

4、培养接种后的外植体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培养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及时处理出现的污染、褐化等问题。

5、诱导分化根据培养目的,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诱导外植体分化形成芽、根或愈伤组织等。

6、植株再生当分化形成的芽和根发育成熟后,将其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促进根系的生长,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7、炼苗与移栽再生的植株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炼苗,使其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教学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2)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包括外植体的选择、消毒、接种、培养等环节。

(3)学生能够识别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增强学生对植物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外植体的消毒和接种方法。

2、教学难点(1)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和调节。

(2)无菌操作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流程,让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外植体的消毒、接种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和方法。

4、讨论法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准备新鲜的植物材料(如胡萝卜、菊花等)、MS 培养基、植物激素、无菌水、75%酒精、01%氯化汞、无菌培养皿、无菌镊子、无菌剪刀等。

2、实验设备准备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光照培养箱等。

3、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 PPT 课件,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操作流程、实验结果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组织培养的成果图片(如花卉、蔬菜的组培苗),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植物是如何培育出来的,从而引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课题。

高中生物 2.1《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2.1《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案

专题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设计思路本节课遵循《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来设计。

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与当前生物技术热点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所以本节课应重视学生理解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知识作为本节课的理论基础,将科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并通过设置一些相互衔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相关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生物学素养。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是教学的难点。

2、学情分析虽然必修模块中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和单倍体育种等方面的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相关的实验技术难度较高、过程抽象,这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手段,采用创设情境、层层设疑、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构建,并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重点:细胞的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难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方法和应用;2.能力目标在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联系农业生产实际,培养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课根据生物工程内容的特点,从引导学生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层面进行构建,具体指导以技术操作流程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分析操作的原理(科学),分析应用(社会、环境)与技术的联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种激素5种浓度的实验组合 6-BA mg/L) 0 NAA 0 (mg/L) 0.5 2.5 5 10 0.5 1 6 11 16 21 2.5 2 7 12 17 22 3 8 13 18 23 5 4 9 14 19 24 10 5 10 15 20 25
• 完全试验方案试验因子越多,处理数越多,试验越复杂,消耗的 精力、物力越多。为了减少试验处理,但又能准确全面地获得试 验信息,通常采用正交试验。例如,采用正交设计,在使用此表 时就可以安排4个因子,3种水平的试验,一共做9种不同搭配的试 验,其结果相当于做了27次种种搭配的试验。正交试验虽然是多 因素搭配在一起的试验,但是在试验结果的分析中,每一种因素 所起的作用却又能够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因此,一次系统的试 验结果,就可以把问题分析得清清楚楚,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成倍 的收获。在组织培养研究中,可用于同时探求培养基中适宜的几 种成分的用量,如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糖和其他成分的用量。
四、广谱实验法
• 在广谱实验法中,把培养基中所有组分分为4大类:无 机盐、有机营养物质(蔗糖、氨基酸和肌醇等)、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对每一类物质选定低(L)、中(M)、和高 (H)3个浓度。4类物质各3种浓度的自由组合即构成了 一项包括81个处理的实验。在这81个处理中最好的一 个可用4个字母表示。例如,一个包含中等浓度无机盐, 低等浓度生长素、中等浓度细胞分裂素和高等浓度有 机营养物质的处理即可表示为MLMH。达到这个阶段, 再试用不同类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即可找到培养 基的最佳配方。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生K素和细胞分裂 素对不同植物的活性有所不同。
• 不同的植物对培养基最适pH值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表 2—1),大多在5、6.5左右,一般培养基皆要求5.8, 这基本能适应大多植物培养的需要。 • pH值适度因材料而异,也因培养基的组成而不同。以 硝态氮作氮源和以铵态氮作氮源就不一样,后者较高 一些。一般来说当pH值高于6.5时,培养基全变硬; 低于5时,琼脂不能很好地凝固。因为高温灭菌会降低 pH值(约0.2—0.3个pH值)因此在配制时常提高pH值 0.2—0.3单位。pH值大小调整可用0.1M的NaOH和 0.IM的HCI来调整。lml的NaOH可使pH值升高0.2单 位,lml的HCl可使pH值降低0.2单位。调节时一定要 充分搅拌均匀。

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指导书

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指导书

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指导书《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具备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培养基制备能力、无菌操作能力、组培苗驯化移栽能力及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能力。

实训一:实训室的灭菌与玻璃器皿的清洗一、目的要求1.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各种洗涤液的特性;2.掌握酸液的配制方法和组织培养中常用器皿的洗涤技术;3.通过实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组织培养的无菌意识;4.会配制新杰尔灭溶液。

二、材料用具1.灭菌用具:2%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甲醛、70%酒精、洗涤剂、各种培养皿、工作服、口罩、手套、试管刷。

2.洗涤用具:肥皂液、洗衣粉、重铬酸钾粉末、1%HCL、70%酒精、瓶刷等。

三、方法步骤(一)培养室的灭菌1、地面、墙面和工作台的灭菌2、无菌室和培养室的灭菌(二)玻璃器皿的洗涤(酸洗)玻璃器皿的洗涤一般要经过浸泡、刷洗、浸酸和清洗四个步骤。

重铬酸钾洗涤(三种)液配制:重铬酸钾50g,加1L蒸馏水,加热溶化,冷却后再缓缓加入工业浓硫酸90ml。

1、新玻璃器皿的洗涤用1%HCL的溶液浸泡一昼夜,再用清水反复洗涤,最后用蒸馏水冲淋一遍,干燥后备用。

2、用过的玻璃器皿先将器皿中得残留物质除去,用清水冲洗,再用洗衣粉洗涤,最后用清水冲洗3~4遍,把字迹擦洗干净,干燥后使用。

3、污染的培养瓶的处理首先经高压蒸汽灭菌,再按(2)的步骤洗涤。

4、用过的吸管、滴管、容量瓶先放在重铬酸钾溶液浸泡2h以上,取出后经流水冲洗30min左右,干燥后使用。

四、实训报告①.植物组织培养室的灭菌方法步骤。

②.写出洗涤液的配置步骤。

③.记录各种培养瓶的洗涤方法。

实训二:组织培养工厂的设计一、目的要求通过实训,使同学们对现代组培苗生产模式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能熟练的根据生产规模设计合理的厂房及工艺流程。

二、材料用具组培苗生产小工厂、绘图纸、绘图笔三、方法步骤(一) 组培工厂的参观1.参观组培实验中心2.组培工厂的组成:准备室、灭菌室、缓冲室、无菌室、培养室、驯化室3.各室内仪器设备的种类及摆放(二) 设计一200m2组培工厂,要求绘出大概的布局图。

高二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高二生物《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基本过程−−−→−−−→→脱分化再分化外植体(离体的组织、器官或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或胚状体完整植株1.外植体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叫做外植体。

一般取植物幼嫩部位(如茎 尖)或花药等。

2.愈伤组织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

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

其特点是:排列疏松、无规则、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具有未分化特性。

知识点睛第10讲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没有叶绿素和叶绿体的形成,所以愈伤组织形成初期不需要充足的光照。

通常使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例在1:l来诱导植物材料愈伤组织的形成。

3.胚状体胚状体是在离体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的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一般专指在组织培养条件下产生的非合子胚。

诱导胚状体需要的条件,因植物种类、部位和培养时组织细胞所处状况的不同而异。

胚状体的诱导与外植体所处生理状况,内源激素的变化及遗传性、倍性等都有密切关系。

①胚状体的产生不需要任何激素,如烟草、曼陀罗和水稻等的花药培养。

②培养中需要生长激素或细胞分裂素或二者的组合,如檀香和石刁柏的愈伤组织培养。

③需先在有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然后转入低浓度激素或无激素的培养基中,如胡萝卜在诱导愈伤组织时需2,4-D,但由愈伤组织诱导出胚状体时,则需在没有2,4-D的培养基培养。

④某些天然产物,如椰乳,西瓜汁,酵母提取物,酪朊水解物或腺嘌呤等都有利于胚状体的发生。

二、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 细胞全能性的定义: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 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3.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含有该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

4. 细胞的全能性高低比较:①一般,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②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③植物体细胞>动物体细胞三、条件1.离体2.无菌3.一定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蔗糖(提供碳源和调节渗透压)、维生素等4.植物激素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使用顺序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 细胞分裂素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 用生长素
同时使用
实验结果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不 利分化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分化频率高
③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用量的比例 对植物细胞发育方向的影响 生长素 > 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根的分化
生长素 < 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芽的分化,抑 制根的分化
需要光
4、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1、培育无病毒植株
2、 培养紫草愈伤组织,提取紫草素(治疗烫 伤和割伤的药物以及染料和化妆品的原料)
3、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 的胚状结构,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 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 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4、基因工程中亦需用到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接种后的锥形瓶最好放在无菌箱中培养。培养 期间应定期消毒。培养温度18~22℃,每日用 日光灯光照12h
(五)移栽
1、打开封口膜 移栽生根的菊花试管苗之前,应先打开培养 瓶的封口膜,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
2、清洗转移 用流水清洗根部的培养基,将幼苗移植到消过 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
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 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人参的愈伤组织
菠萝的愈伤组织
2、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1)植物材料的选择 A、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烟草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较为容易 枸杞愈伤组织的芽诱导比较难
B、同一植物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会影 响实验结果
1、材料的选择 不同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花期早期-初花期) 合适的花粉发育期(单核居中期与靠边期之间) 此外,植株生长条件、材料低温预处理、接种 密度等

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指导书

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指导书

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指导书《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工学结合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具备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培养基制备能力、无菌操作能力、组培苗驯化移栽能力及组培苗工厂化生产能力。

实训一:实训室的灭菌与玻璃器皿的清洗一、目的要求1.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各种洗涤液的特性;2.掌握酸液的配制方法和组织培养中常用器血的洗涤技术;3.通过实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组织培养的无菌意识;4.会配制新杰尔灭溶液。

二、材料用具1.灭菌用具:2%新洁尔灭、高镒酸钾、甲醛、70%酒精、洗涤剂、各种培养血、工作服、口罩、手套、试管刷。

2.洗涤用具:肥皂液、洗衣粉、重铬酸钾粉末、1%HCL、70%酒精、瓶刷等。

三、方法步骤(一)培养室的灭菌1、地面、墙面和工作台的灭菌2、无菌室和培养室的灭菌(二)玻璃器皿的洗涤(酸洗)玻璃器血的洗涤一般要经过浸泡、刷洗、浸酸和清洗四个步骤。

重铬酸钾洗涤(三种)液配制:重铬酸钾508,加工蒸馏水,加热溶化,冷却后再缓缓加入工业浓硫酸90ml。

1、新玻璃器血的洗涤用1%HCL的溶液浸泡一昼夜,再用清水反复洗涤,最后用蒸馏水冲淋一遍,干燥后备用。

2、用过的玻璃器血先将器血中得残留物质除去,用清水冲洗,再用洗衣粉洗涤,最后用清水冲洗3—4遍,把字迹擦洗干净,干燥后使用。

3、污染的培养瓶的处理首先经高压蒸汽灭菌,再按(2)的步骤洗涤。

4、用过的吸管、滴管、容量瓶先放在重铬酸钾溶液浸泡2h以上,取出后经流水冲洗30min左右,干燥后使用。

四、实训报告①.植物组织培养室的灭菌方法步骤。

②.写出洗涤液的配置步骤。

③.记录各种培养瓶的洗涤方法。

实训二:组织培养工厂的设计一、目的要求通过实训,使同学们对现代组培苗生产模式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能熟练的根据生产规模设计合理的厂房及工艺流程。

二、材料用具组培苗生产小工厂、绘图纸、绘图笔三、方法步骤(-)组培工厂的参观1.参观组培实验中心2.组培工厂的组成:准备室、灭菌室、缓冲室、无菌室、培养室、驯化室3.各室内仪器设备的种类及摆放(二)设计一 200m2组培工厂,要求给出大概的布局图。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件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件

0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实例
快速繁殖技术
快速繁殖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组 织培养技术,快速、大量繁殖
植物种苗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花卉、果树 、林木等植物的快速繁殖,能 够大大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繁
殖系数。
快速繁殖技术还可以通过控制 培养条件,实现植物的定向繁 殖,如矮化、无病毒等。
快速繁殖技术具有高效、环保 、可重复利用等优点,是现代 农业和林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 一。
濒危植物保护与复壮是保护生 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 要手段之一,具有深远的社会 意义和生态意义。
0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技术瓶颈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面临的主要瓶颈包括培养基的优化、外植体的选择与处 理、污染控制以及基因转化效率等。
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新型的培养基成分、优化外植体的选择标准 、开发新型的消毒方法以及改进基因转化技术,以期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效率 和成功率。
指任何一个植物细胞都包含该物种的 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 的潜在能力。
植物细胞全能性证明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 能性,通过离体培养获得完整的植株 ,广泛应用于植物繁殖、品种改良、 基因工程等领域。
许多植物细胞如胡萝卜、烟草、草莓 等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 株,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该 技术将更加注重与基因编辑、合成生物 学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以实现更为精准 和高效的植物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
VS
展望
未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望在农业、园 艺、林业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解决 全球粮食安全、生态恢复等问题提供有力 支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组成、仪器设备及无菌操作技术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原理第四章器官培养技术第五章植物胚胎培养第六章花粉及花药培养第七章细胞及原生质体培养第八章组培培养技术在中药学上的应用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1. 概念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广义上是指无菌条件下,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甚至包括完整植株进行培养的技术。

2.主要特征(1)在培养容器中进行;(2)无菌培养环境,排除了微生物如真菌、细菌以及害虫等的侵入;(3)各种环境因子如营养因子、激素因子以及光照、温度等物理因子处于人工控制之下,并可达到最适条件。

(4)通常打破了正常的植物发育过程和格局;(5)随着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发展,对植物显微结构进行操作成为可能。

二、植物组织培养类型:根据不同分类的依据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根据培养材料不同分为:(1)完整植株培养(Plant Culture):对幼苗和较大植株等的培养。

(2)胚胎培养(Embryo Culture):包括成熟胚、幼胚、子房、胚珠等的培养。

(3)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包括离体根、茎、叶、果实、种子、花器官的培养。

(4)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如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培养。

(5)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指对单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进行培养。

(6)原生质体培养(Protoplast Culture):指对去掉细胞壁后所获得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

2、根据再生途径分为:(1)器官发生途径(Organogenesis):直接器官发生途径:植物器官可以直接由外植体上诱导。

如茎尖培养。

间接器官发生途径:成熟细胞经过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及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过程而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植物组培课程标准

植物组培课程标准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作物生产、园林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曹春英主编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通过无菌培养技术,把植物体的各类组织、器官或者细胞等材料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且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的一套技术和繁殖方法。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将来能从事与组织培养相关的工作,如能够独立设计组培方案、具备培养基的制备、进行无菌操作、植物快繁、控制污染、褐化、玻璃化等不良现象发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够独立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经营管理的工作。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门课程以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学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为适应21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实际,压缩理论课时,精选教学内容,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传授量,增加实验实训课的课时。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使课程教学朝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据植物组织培养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内容模块体系。

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老三段”模式,打破学科特性,理论知识要求“必需、够用”,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并以此来构建组培课结构和内容体系。

在实践教学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2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强化实训项目的实用性。

本课程一般按照“实验室设计与培养条件要求―培养基制备―无菌操作技术―器官培养―个体植物组织培养与园艺植物栽培”的顺序进行。

二、 课程设计与理念1.以“工种(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改革以“学科”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建立以“工种技能要求”为标准的课程体系,把所有知识整合梳理,按项目要求,分解成各项工作任务,与生产过程组织起来,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规律,有利于培养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技能型复合人才。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稳定、可控的原料来源。
果树脱病毒技术的实践与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果树的脱病毒处理,提高果树的 抗病各种病毒病,导致产 量下降、品质变劣等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果 树的脱病毒处理,通过将感染病毒的果树组织进行离体培 养,再从中选择和繁殖出无病毒的植株。这种方法可以提 高果树的抗病性和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对于果树的健康 生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03 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外植体的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组织 作为外植体,如根、茎、叶、花 、胚等。
外植体的处理
清洗、切割、消毒等步骤,确保 外植体无菌,为后续培养提供良 好的基础。
无菌操作技术
无菌操作环境
在无菌操作室内进行,确保空气经过过滤,减少微生物污染 。
无菌操作工具
智能化监控与管理
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 现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智能监
控与管理,提高培养效率。
对环境与伦理的考虑
环境影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考虑其 对环境的影响,如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等 。
伦理问题
在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时,需要关注伦理 问题,如基因改造和克隆技术的道德争议等 。
06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案例分析
VS
有机化学品生产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生产具有工 业用途的有机化学品,如香精油、色素等 。
植物的脱病毒与复壮
脱病毒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从感染病毒的植株中分离出无病毒的植株,提高植株的健 康水平。
复壮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繁殖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恢复或提高植物的种质资源 价值。

《植物组织培养》电子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电子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电子教案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概述1.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1.2 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与发展1.3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技术2.1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2.2 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技术2.3 植物组织培养的注意事项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3.1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准备3.2 实验设备的准备与使用3.3 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第四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实践案例4.1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4.2 植物品种改良与创新4.3 植物组织的应用前景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的争议与伦理问题5.1 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安全5.2 植物组织培养与环境保护5.3 植物组织培养的伦理问题探讨第六章:植物组织培养的生物学基础6.1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6.2 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6.3 植物基因表达调控在组织培养中的角色第七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进阶应用7.1 愈伤组织诱导与胚胎发生7.2 植物繁殖的新技术:微型繁殖与种子生产7.3 植物基因转化与遗传改良第八章: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领域的应用8.1 作物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8.2 抗病虫害作物的培育与应用8.3 逆境生物学与耐旱抗寒植物的培养第九章:植物组织培养在生物产业的应用9.1 植物制药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生产9.2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9.3 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降解材料的开发第十章:植物组织培养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合成生物学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10.2 植物组织培养与数字农业的融合10.3 植物组织培养在可持续农业中的角色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植物组织培养概述难点解析: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繁殖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技术难点解析: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难点解析:实验操作的细节处理,如无菌技术的应用、外植体选择的重要性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活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内,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连续培养而成的细胞、组织或个体。

这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生物、医药的研究。

美国在20世纪中期应用组培技术而获得的芹菜苗已成苗地取代了种子繁殖的传统方法。

我国目前在番茄、辣椒、马铃薯、生菜、人参和果品生产中也已广泛投产应用。

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也就是说每个植物细胞里都含有一整套遗传物质,只不过在特定条件下不会表达。

组织培养基于此原理就可以将已处于分化终端或正在分化的植物组织脱分化,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再在愈伤组织上形成新的丛生芽。

培养条件1.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必须无菌操作2.材料:刚生长不久,具有高度分裂能力的茎尖,芽尖,感染病毒的机会很小3.植物细胞全能性,确保组织能培养成植株。

4.在无菌操作室中完成接种工作,然后放于培养室[光照(日光灯照射),温度(30度)]中培养。

所以说完成操作后,在培养室中培养时就需要光照条件了。

改良(一)增加遗传变异性,改良作物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培养,从小孢子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获得正常二倍体植株,这是一条育种的新途径。

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年限,节约人力物力,较快地获得优良品种,目前已有四十多种植物获得了单倍体植株。

我国在水稻、小麦、烟草、柏树、橡胶、辣椒等植物的单倍体育种的工作上,处于领先地位。

胚培养、子房培养、胚珠培养:为了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采用胚、子房、胚珠培养和试管受精等手段。

最早成功的例子是两个栽培种亚麻的杂交胚发生败育,利有杂种胚培养克服了一些障碍,得到种子。

现在在棉花、黄麻上也获得成功。

从玉米的离体子房培养,经体外受粉可以得到种子。

突变体的选择和应用:由于植物的单细胞培养成功,可以用这个方法诱发单细胞进行突变,通过筛选所需要的突变体,然后使细胞分化成植株,再通过有性世代使遗传性稳定下来,这是从细胞水平来改造植物的一种途径。

除细胞外,愈伤组织、花药、原生质体都可诱发突变。

高中生物选修一资源参考1-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高中生物选修一资源参考1-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三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学建议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师最好在课前准备已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和再分化的丛芽等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以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关于培养基,可以让学生通过与微生物培养基配方的对比来认识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的特点。

关于植物激素的使用,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高中必修教材《稳态与环境》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作用。

本课题耗时较长,需要提前做好计划。

有关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培养基高压灭菌、组培苗的培养以及栽培管理等工作,可在课下进行。

如果课时紧张,外植体的消毒和接种也可以在课下进行。

课上学生只需做一些关键步骤的操作,如分化转瓶、丛芽继代、生根转瓶等。

建议第一课时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学习操作方法并使用各种母液配制培养基。

第二课时学习外植体接种或继代转瓶。

此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做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做生根组培苗的移栽。

大田栽培或盆栽管理工作可以在课外组织同学来做。

参考资料1.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植物组织培养不同于扦插、分根、叶插等常规无性繁殖。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所以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

如果不小心引起污染,将可能造成培养工作的前功尽弃。

无菌技术包括培养基消毒灭菌和植物材料(外植体)的消毒灭菌。

对培养材料进行表面灭菌时,一方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

不同药剂、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要区别对待。

建议教师课前积极摸索成功经验,或先组织部分学生做外植体的接种,以培养实验骨干。

课上让骨干学生介绍经验,帮助大部分同学完成任务。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植物组织培养的全部过程拍摄成录像,供其他学生参考。

2.妥善处理被污染的培养物即使对于有经验的操作人员,操作后出现培养物被污染的情况也常有。

一般情况下,细菌污染可能是由接种人员造成的,如未戴口罩,接种时说话,或手及器械消毒不严等。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由于培养基富含营养,外源杂菌进入培养基后会迅速繁殖,产生 的毒素会导致外植体死亡,所以无菌条件对组织培养的成功至关重 要。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灭菌要彻底、外植体的消毒要充分、 接种时的无菌操作要严格。
此外,pH、温度、光照等外界条件对植物组织培养也很重要。
月季的快速繁殖
月季是我国常见的庭院花卉植物,分布广泛(图 5-1-5)。用月季进行组织培养,不仅材料易得,而且 成功率高。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加有植物激素。下表 是培养基中两种激素在不同比例时的实验结果。请 分析回答:
实验分组 激素的种类 及浓度关系
结果
1
细胞分裂素 组织块产生
愈伤组织
2
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愈伤组织 分化出芽
3
细胞分裂素 = 生长素 愈伤组织 不断生长
4
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愈伤组织
有长根的趋势
得各种营养成分。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素和细胞分
图 5-1-3 生根的玉米苗
裂素,在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起 着重要作用。
64













○○○○来自○○○






























第一节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
常用的植物激素
生长素: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70年代快速发展并趋成熟的现代生物技术,是在含有营养物质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中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

它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分化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该技术在品种选育、名特优品种的快速繁殖、自然资源的保护、品种质量的提高、濒危植物种质保存等诸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组织培养前景广阔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诞生就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

它在细胞学、遗传学、农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成了一种常用的生物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育种: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结合诱变育种技术,成功地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如抗黄化叶病的大麦品种;培育出脱病毒的马铃薯、甘蔗品种,使马铃薯产量增加十多倍;选育出早熟(比母本提早15天)、优质(含糖量9.5%)、高产(单果平均重106克)的京早三号桃(中科院植物所培育)等等,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快速繁殖: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使某一个优良品种得到快速繁殖,可在一年内从一个芽或一张叶片,培养与繁殖成几十万或上百万株小苗,使得该优良品种很快得以推广。

如浙江省金华婺东葡萄良品场,1990年将日本引进的葡萄品种栽培成功后,我们通过快速繁殖,使每月的增殖系数达到6~9,可使一个芽在一年之内产生100万个芽。

快繁技术在花卉、果树等经济植物的优良品种繁育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名、特、优、稀植物品种的保存与繁殖:许多名贵植物(如兰花)由于繁殖慢或困难,数量不多;而众多的野生植物(如花卉、药材)由于人们过度的采伐,变成濒危植物。

这些品种的保存与繁殖越来越显得重要与紧迫。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保存种质,还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大量繁殖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

无土栽培:现代正在快速推广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建立在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之上的,特别是无土栽培中的营养液成分,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制基本相似。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基因编辑:利 用组织培养技术, 可以对植物基因进 行编辑,提高植物 的抗病性、抗虫性 等特性。
植物生物反应器: 组织培养技术可以 用于生产生物药物 、生物燃料等,提 高生物产业的发展 水平。
植物修复技术:组 织培养技术可以用 于修复受损的植物 组织,提高植物的 生存能力和生长速 度。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生物反应器技术:利用生物反应器技术,实现植物组织培养的规模化和自动化
生物信息学技术: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合成生物学技术: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和构建新型植物组织培养体系,提高植物组织 培养的效率和成功率。
应用前景
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 可以快速培育出新 的植物品种,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
缺点
技术要求高:需要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操作难度大 成本高:培养基、培养设备、培养室等成本较高 成功率低: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率较低,需要多次尝试 培养周期长:植物组织培养周期较长,需要耐心等待
0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未 来展望
技术创新方向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效率和成功率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 于植物育种、生物技术、植物保护 等领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理: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使 其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脱分化和 再分化,形成完整的植株。
特点:快速繁殖、保持品种特性、 提高生产效率等。
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细 胞、组织或器官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和再生的技 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物生 产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物质 量控制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科学,是培养基配制工、组培接种工、组培技术研发工和组培室(车间)主管必须的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四大核心职业能力之一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能准确配制培养基,熟练无菌操作,科学设计培养方案,有效调控培养条件,正确分析解决组培异常问题,保证组培苗质量,获得从事植物组培技术应用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同时具备组织培养工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从事苗木组培快繁与脱毒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生物科学基础、应用化学、园艺植物识别等理论和实践课程为基础,同时为名优花卉工厂化生产、园艺作物无土栽培、园艺种苗繁育等其它核心课程提供新技术、新方法支持。

二、课程定位1、理念定位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并结合植物组织培养工职业工种鉴定要求和行业、企业标准,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结构与体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来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做考合一,体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科学性、教学设计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有效性。

2、服务面向定位服务组培企业生产一线。

3、目标规格定位培养适应园艺作物组培生产、管理、组培苗木销售与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教学模式定位基于行动导向理论,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培养组培岗位能力。

5、考核评价定位树立“能力本位”现代高职考试观,坚持多元整体评价观,知识、技能与素质同步考核,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通过不同项目和具体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具备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准确配制培养基,熟练无菌操作,培养出组培苗木;能科学设计培养方案,正确分析解决组培异常问题,从而控制组培苗质量;具备组织培养工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最终成为适应组培生产、管理、组培苗木销售与服务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组培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专业能力●熟悉组培含义、类型、特点与具体应用。

●熟悉组培工作程序、组培设施与建造要求,能使用和维护组培仪器设备,会设计组培室,科学管理组培室。

●熟练进行培养基制备、外植体选择与灭菌、接种、培养、组培苗驯化移栽等组培的基本操作。

●会设计与实施组培试验方案、核算组培成本和效益分析。

●能准确观察组培苗长势、长相,科学分析、解决组培的异常问题,有效控制组培苗质量。

●能按照培养方案或生产计划,熟练进行园艺种苗的快繁、脱毒处理及组培苗生产管理,生产出合格组培苗。

●清楚组培岗位及其工作职责、任务与目标,熟悉组培苗木工厂化生产与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

2.方法能力●能自主学习组培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

●能自主搜集、鉴别、处理组培信息,正确分析和解决组培实际问题。

●能独立制定、完善工作计划并有效组织实施。

●能不断积累组培经验,科学优化组培方案与技术要求。

●熟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规程及环保基本要求,并自觉遵守。

●具有求真务实工作态度,具有较好逻辑性和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

●具有较强的工作过程、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与管理、工作评价与总结能力。

3.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严谨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

●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见图1。

五、教学模式本课程为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项目课程,实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考四合一。

教学流程见图2。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根据不同的项目与任务,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手段。

可选择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法、现场操作、直观教学、讨论式、启发式、学导式、引导文式、对比法、情景剧式等;教学手段有动画、视频、照片、CAI 课件、虚拟实训、网络资源平台、职场模拟等,注重方法手段的针对性、适用性。

七、课程考核(一)考核目的课程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进行测量,特别是加强能力考量和素质测评,以鉴别和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是否达到课程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

这是高职教育宗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所决定的。

因此,课程考核要杜绝“为考而考”的不良倾向,同时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最大程度发挥考核的导学促教功能。

(二)考核内容的确定教学内容即为考核内容。

本课程是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一门应用性项目课程。

其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一般技能/能力、核心技能/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因此,考核内容即为上述内容,教学的重点,即为考核的重点。

(三)考核方法1、考核类型本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项目课程,并遵循认知规律、能力形成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进行结构序化,确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驱动和任务导向式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考四合一。

因此,在考试类型的选择上,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合理选择评价性考核、鉴定性考核、形成图2 理实融合式教学流程教师发工单布置任务 学生制定实施方案 学生信息搜集处理性考核和诊断性考核等考试类型。

对于组培产品质量、规划设计图、生产计划、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等级等可采取鉴定性考核;对于职业素质、各项目实施效果、试验或培养方案等可采取评价性考核;对于组吉操作技能/能力、理论知识丰富度等可选择形成性考核;对于自学效果、重点难点掌握程度、技能/能力水平现状等可选择诊断性考核。

2、考核形式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是由农业高职教育不同学习领域课程的性质、特点、目标,以及教学与考核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化所决定的。

在课程考核实践中可采取小组积分制考核、现场操作、技能比赛、作业(或实训报告、培养方案、计划书、设计图等)批阅、论文或问题答辩、情景剧策划与展示、笔试、口试、产品鉴定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多角度考核,体现考核的效度和信度。

3、考核实施主体课程教学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组织实施,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引导、指导作用。

因此,改变过去考核实施主体单一化的垄断作法,实行学生个体、学习小组和指导教师多元参与的考核机制,使考核更加公开、公正和透明,同时便于考核结果的直接反馈。

(四)考核策略1、坚持开放、多元化整体评价观。

加强过程考核、动态考核、跟踪考核,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对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素质现状作出整体性评价,同时评价主体做到多元化,既有(专职或兼职)教师、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个别项目或实训有企业人士的参与,同时明确企业评价的重要性和导向性。

2、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并重,同步考核,以考促训,以赛促练,考核常态化,将考核变为一种特殊的实训过程,以此更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学促教功能。

3、单项技能逐项考核达标,综合技能实行综合考核,注重实操质量和理实融合式的问题考核,素质考评贯穿项目实施和教学的全过程。

4、坚持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考核管理机制,对于组培协会和兰花协会内考核优秀的学生由会长推荐,可免于课程的实操考核和素质考评,成绩同样定为优秀级别;对于参加省、国家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可免于课程期末考核,其成绩定为优秀级别;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和综合评价较好的学生给予加分鼓励。

5、过程考核主要以项目、小组为单元进行考核,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均纳入考核内容,实行学生个体考核和小组积分制考核相结合的策略,小组项目考核成绩可由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任课教师、项目指导教师、兼职教师多方评定,按比例纳入考核成绩。

6.学生顶岗实训与就业实习期间的考核以组培企业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成绩不合格者将重新参加校外实训(习),直到考核合格为止,否则将延期毕业。

7、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省里组织的国家组织培养工种鉴定,否则认定技能不合格,需要重修。

(五)课程考核标准1、学生个体考核(1)课程考核实施方案表1 课程考核实施方案(2)课程考核标准表2 课程考核标准(参考)2、小组考核对小组考核实行积分制考核。

考核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项目评价,以组为考核对象,分项目评价。

各项目评价标准见各项目评价单。

每个项目或任务结束后,进行评价;二是组员平时考核成绩纳入小组积分。

小组项目评价装订成册,其平均值加上组员个人累加成绩为小组一学期平时总积分。

各小组总积分最低零分,最高为小组成员数×100分值。

3、学生平时个体成绩个人平时总成绩=(小组总积分÷组员数+个人总积分÷考核次数)/2(六)课程考核的时、空间要求在考试时间安排上,变期中、期末1~2次考试为多次平时考试与时间固定的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

平时过程考核要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适应,时间安排相对灵活,教学考结合,使考核常态化,成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和过程,但又不能频次太多、占用教学时间过多,否则会增加教学压力和学生负担。

职业素质测评可与教学同步观察考核。

在考试空间安排上,一是加强硬件建设;二是平时考核前做好充分准备,妥善处理好考核与教学的关系,应根据考核内容、考试类型和考试形式合理安排。

如现场的操作考试、口试、技能比赛等考试方法可在实践教学与管理相对空闲时,利用当下的场地、设施设备就地进行;如果班型过大,可在同一场地或不同场地分批分组轮流交叉进行。

教师要注意同一班级和平行班不同批次学生考试样本的难易度,考试结果做到公平,便于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

八、教学资源利用1、本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现已开发出全套教学资源,并上传至校园网精品课程网站,可供师生共同使用。

此外,还建有网络虚拟实训系统,供上网自训自考。

2、本课程主教材采用课程负责人主编的《植物组织培养教程》工学结合式课改教材,并提供相关教学参考资料选用。

3、学校建有300m2的组培实训室(实训中心一楼)和6000m2的兰花育苗工厂(东大门附近),是日常课程教学的主要场所。

实训室可提供实验员助手岗,校企合作兰花基地可提供短期实践工作岗位。

利用寒暑假,也可以到与我校紧密合作的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实践锻炼。

5、课程组教师全部为双师型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有着多年的组培教学与技术研发经验。

课程负责人为省教学名师,课程组所在专业教学团队被省评为优秀教学团队,所在专业被评为省品牌专业。

九、学生现状分析与学习建议本专业生源来自高中或职教中心,高中生源中有文科生、理科生。

无论生源类型如何,对植物组织培养知之甚少,并且高中文科生化学基础较弱,相对而言,高中理科生有化学操作基础,学习本课程难度较小,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与化学课程之间的沟通,注重文科生的重点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