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50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梅花针联合内外用药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梅花针联合内外用药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梅花针联合内外用药治疗斑秃疗效观察目的:分析观察梅花针联合内外用药治疗斑秃的疗效。

方法:现对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斑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在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基础之上加用梅花针联合内外用药治疗。

最后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

结果: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统计,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6%,其中X2=8.1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在观察组中出现了2例,在对照组中出现了3例,对辣椒酊产生了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的患者,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梅花针联合内外用药治疗斑秃产生的非常显著且持久的效果,值得广泛的在临床中进行推广运用。

标签:梅花针;联合内外;斑秃;持久显著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非瘢痕性脱发,常发生于身体有毛发的部位,局部皮肤正常,无自觉症状。

并不是很常见的疾病,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还是以青壮年较为多见。

而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在观察组通过梅花针联合内外用药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体现来证明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斑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在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范围在15—46岁,平均年龄为28.8岁。

在观察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范围在16—48岁,平均年龄为29.3岁。

两组患者在其他条件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对照组中进行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在观察组中采用梅花针联合内外用药治疗,其具体措施如下:用梅花针叩击脱发区,由边缘向中心呈螺旋状均匀轻叩致皮肤潮红而又无出血点为止,然后再从不脱发区向脱发区中心轻轻叩击20—30次,每3天1次,同时用10%辣椒酊外搽脱发区,反复螺旋状轻搽致患处皮肤潮红为止,大约五到十分钟,一天两次,饭后口服乌灵胶囊2—3粒,一天三次,步长脑心通胶囊1—2粒,一天三次[1]。

中药内外合治斑秃临床观察

中药内外合治斑秃临床观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2月 第35卷2期(总第313期)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Vol.35 No.2·163·斑秃为一种毛发突然发生局限性脱落的皮肤病,病因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情绪、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1]。

本病属中医“油风”范畴,多与肝肾有关。

张凤仙等认为斑秃多与脏器虚损、精血失常有关,应从乙癸同源进行治疗[2]。

张自平认为肝肾阴血充盛是头发生长之根本,主张采用滋补肝肾阴血治疗[3]。

本研究自配四物生发汤治疗斑秃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共60例,均为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江西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40岁,平均(34.20±5.69)岁;病程2~10天,平均(3.23±2.18)天。

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38岁,平均(33.73±4.23)岁;病程3~9天,平均(3.30±1.37)天。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4]。

突然初起为1个或数个边界清楚的脱发区,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者形状不规则,脱发区皮肤光滑,无炎症反应。

脱发区边缘脱发松动,拉发试验阳性,拉出的头发呈上粗下细的“叹号”样。

排除标准:曾用药物治疗,过敏体质或对所用药物过敏,合并肝肾脑及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

2 治疗方法两组均外用自配生发酊(补骨脂、骨碎补、何首乌、干姜、当归、红花等密封浸泡于75%酒精中),均匀涂于脱发区,每日2次。

治疗组加用四物生发汤。

当归10g,川芎12g,熟地10g,白芍10g,女贞子15g,制何首乌20g,侧柏叶10g,羌活10g,木瓜20g,鸡血藤15g。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良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良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良方斑秃俗称“鬼剃头”。

表现为头部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状秃发,局部皮肤正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因此常由家人、朋友先发现。

病程经过缓慢,可自行缓解和复发。

若整个头皮头发全部脱落称为全秃;全秃还有全身毳毛脱落的称普秃。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鬼舐头候述:“人有风邪在头,有偏虚处,则发秃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谓之鬼舐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斑秃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自身免疫性因素:斑秃患者常与一些肯定的或可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早期斑秃患者在脱发部位毛囊下端有淋巴细胞浸润。

血清中可发现抗自身组织的抗体,同时T淋巴细胞数与正常相比有明显的减少。

②遗传因素:约有10%~20%的斑秃患者有家族史,遗传过敏性体质者易伴发斑秃。

③精神因素:常是诱发及促使病情加重的原因。

④内分泌因素:有患者在口服避孕药后或月经不调,更年期时发本病。

⑤局部外伤:局部病灶外伤均可诱发本病。

2.病理毛囊下部绕有圆细胞浸润,在毛囊中可有新的毳毛形成,且缺少色素。

圆细胞浸润可侵入毛囊壁,并有发基质细胞的变性。

晚期,供应毛囊的某些血管有血栓形成,而无浸润。

毛球及其真皮乳头均缩小,乳头下的结缔组织呈血管周围变性,基质也缩小,且更显著。

二、中医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多因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而脱发,或因肾气不足,又受风邪所致,或因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因阴虚肝旺所致。

【临床表现】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5~40岁之间为多。

两性均可受累,无明显季节关系。

常突然发生,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例在发病初期可有轻度异常感觉。

开始为1个或数个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直径约1~2cm或更大,患处头皮正常。

此时若病程停止进行,则损害边缘处毛发相当坚牢,不易拔出。

若损害继续进行,则损害周缘毛发疏松,易拔出,有的折断约半厘米长,近端的发干萎缩而无色素,游离端粗黑。

若损害再继续增大,数目增多,则邻近的皮损相互融合形成大小、形状不等的斑片。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斑秃心得体会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斑秃心得体会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斑秃心得体会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5例斑秃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地塞米松、匹多莫德口服,班秃患处用梅花针扣刺,并同时外搽哈西奈德溶液综合治疗,共2个疗程,3个月后判断疗效,并与27例局部单纯皮损处外搽哈西奈德溶液患者进行对照。

结果:治疗组3个月后痊愈24例。

显效8例,进步3例,无效0例,痊愈率(68.57%),有效率(91.4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37.03%,6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斑秃,可增加斑秃区的血液循环,促进毛发再生,避免停药后再复发及局部头皮萎缩的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标签:斑秃针灸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是常见的皮肤病,无自觉症状,脱发斑广泛者可融合片,甚至可发展为全秃、普秃。

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除了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外,还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性激素及受体改变、微量元素及微循环改变有重要的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脱发是由精神创伤、情绪紧张影响血管运动中枢,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功能失调,导致头部毛发供血障碍。

本病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来自竞争的压力在增长,其发病率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于2004年5月~2006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复方甘草酸苷、地塞米松、匹多莫德口服,患处用梅花针叩刺,并同时外搽哈西奈德溶液)治疗斑秃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6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秃发区;秃发区直径1.1~5.2cm。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6岁。

病程1周~8个月,平均3.2个月,初发病例20例,复发病例15例,其中多发性斑秃26例(秃发处≥3个);对照组27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17~54岁,平均35.7岁。

斑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斑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如何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病史
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斑秃的患者?是否有桥 本甲状腺炎、糖尿病、白癜风等家族病史?) 患者本人:是否有贫血、结缔组织病、甲状腺
疾病、梅毒等。 用药史 工作学习情况、睡眠。(最近是否有较大的工 作生活压力?是否有较大的情感创伤?睡眠质 量如何?)
糖尿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及其亲属患病的 概率比正常人的明显增高),故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 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的发病机制。 2.遗传素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可能与HLAⅡ型相关, 25%的病例有家族史。 3.神经、精神因素被认为是本病的重要的诱发因素。 比如神经创伤、精神异常。 4.感染病灶。
中医治疗
1.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证治疗,口服中
药汤剂及中成药。 2.艾灸: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补益肝肾。 3.针灸、梅花针结合,辨证选穴,局部用梅 花针扣刺。 4.耳穴:根据病人病情精确选穴,辅助治疗
科室特色治疗
口服:生发丸、发宝冲剂
外用:生发酊、白斑酊
物理治疗:半导体激光、氦氖激光等
感谢聆听!
血液检查
血常规 微量元素(铁、锌) 甲状腺功能 抗
局部皮损内注射或者外涂糖皮质激素 外用2%或5%米诺地尔溶液,可直接作用于毛囊刺激


毛发生长。 局部使用维A酸 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光疗 系统应用免疫调节剂:环孢素、复方甘草酸苷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任何年龄,青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皮损:头发突然脱落,呈斑秃、全秃、普秃。 自觉症状:无,常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精神紧张,
受刺激后发生。 可自愈,易反复,病程迁延,持续数月或更久。
新长出头发多细而柔软,色灰白或淡红,逐渐变为健

八珍颗粒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八珍颗粒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八珍颗粒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疗效观察作者:饶美荣等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第11期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局部皮肤正常,无自觉症状。

祖国医学称之为“油风”、俗称“鬼剃头”。

本病诊断容易,治疗困难,部分患者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生,长期影响患者的外观,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压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笔者科室采用八珍颗粒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病例的选择:病例均为笔者科室门诊确诊的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49岁,平均30岁,病程2天~2年,平均9个月,皮损数1~6个,平均3个秃发区,直径1.0~6.0cm,活动期36例,静止期14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8~54岁,平均28.6岁,病程5天~3年,平均10个月,皮损数1~7个,平均3个,秃发区直径2.0~6.0cm,活动期32例,静止期18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皮损数及秃发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梅花针叩刺,用75%的酒精将患者脱发区常规消毒后,再用梅花针反复叩刺脱发区。

叩刺时用力要均匀,由边缘向中心呈螺旋状均匀轻叩致皮肤潮红、充血,甚至轻微渗血为度,每周1次。

同时口服八珍颗粒(国药准字Z33020294),每次3.5g,每日2次冲服;对照组:梅花针扣刺(方法同治疗组),口服胱氨酸片(国药准字H32025797)50mg、维生素B6(国药准字H37020807)20mg,每日3次。

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定及标准:病情活动性判断标准[1],进展期表现为拉发试验阳性,脱发斑不断扩大或仍有新的脱发斑出现;静止期表现为拉发试验阴性,观察1个月以上未见新的脱发斑,可有少量毳毛长出。

脱发面积依据脱发严重程度评分工具(severity of alopecia tool,SALT)评分[2],从头皮的四个方位,依据脱发区占头皮总面积百分比及每一脱发区内脱发百分比对总体脱发情况进行评估,S0:无脱发;S1:脱发面积﹤25%;S2:脱发面积在25%~49%;S3:脱发面积为50%~74%;S4:74%~99%(S4a:75%~95%,S4b:76%~99%);S5:头发全部脱落(S5B0:全秃,即头发全部脱落,S5B1:全秃伴有部分体毛脱落;S5B2:普秃,即头发和体毛全部脱落)。

精乌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精乌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精乌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刘丹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5(7)28
【摘要】目的:探讨精乌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

方法:把5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粒/次,3次/d。

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精乌胶囊,6粒/次,3次/d,治疗8周。

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为66.7%,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8.1%,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乌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疗效确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口服复方草酸苷片。

【总页数】3页(P109-111)
【关键词】精乌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斑秃
【作者】刘丹
【作者单位】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71
【相关文献】
1.精乌胶囊联合氦氖激光治疗斑秃46例临床观察 [J], 丁秋允;王永强;张红岩;鲁楠;张胜逆
2.精乌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J], 周敏;万慧颖;刘杨英
3.补肾益脑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反复发作性斑秃60例临床观察 [J], 王洋;刘颖
4.养血生发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的效果观察 [J], 刘胜利;王勇;李泰
5.养血生发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的效果观察 [J], 刘胜利;王勇;李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的疗效观察

加 神 曲 1 g 白术 l g 0, O 。湿 重 者 减 去 熟 地 、 参 、 杞 子 、 萸 到 固定 头 发 的作 用 。外用 氮 芥 和 地 塞 米 松 是 具 有 抑 制 白细 胞 人 枸 山 肉加 茯苓 l g 泽 泻 1 g 生 薏 苡 仁 3 g O, 0, 0 。上 方 加 水 1 0 — 1 0 增 生 , 00 5 0 调节 机 体 自身免 疫 作 用 。
毫 升 , 沸 后 改 为 文 火 煎 3 ri , 煎 2 滤 渣 取 药 汁混 合 , 煮 0 n共 a 次 每
综 上 所 述 , 用 自拟 养 血 生 发 汤 和 胱 氨 酸联 合 外 用 氮 芥 应 副 口服一 天 , 晚 各 1 , 温饭 后 口服 , 服 8周 , 服用 胱 酒 精 加 地 塞 米松 针 剂 治 疗 斑 秃 , 西 医 协 同 , 外 合 治 , 得 早 次 趁 连 并 中 内 相 氨 酸 片 3次 / ,0 mg 次 。将 盐 酸 氮 芥 5 mg 9 酒 精 益 彰 , 日 10 / 0 + 5 效果 满 意 且 副 作 用 小 , 一 种 有 效 、 全 的 治疗 方 法 值 是 安 l O + 注射 用 地 塞 米 松 1 O ml O支 (mg 支 ) 成 药 液 , 日涂 患 得 I 应 用 。 5 / 配 每 临床 处 2次 。对 照 组 只 应 用 胱 氨 酸 片和 外 用 盐 酸 氮芥 酒 精 加 地 塞 参考 文献 米 松 针 剂 , 量 方 法 回 治 疗 组 。3周 为 1 程 , 剂 疗 4个 疗 程 后 判 [] 赵 辨. 床皮 肤 病 学 I . 3版 南 京 : 苏 科 学技 术 出 1 临 - M] 第 江 定 结 果 。 治疗 期 间不 用 其 它 口服药 或 外 用 药 物 。 版社 ,2 0 . 4 —9 8 0 19 7 4 1 3 临 床 疗 效 判 定 标 准 : 照 W e s 提 出 的 疗 效 标 . 按 i 等 s [ ] 张 志 礼. 2 中西 医结 合皮 肤 性 病 学[ .第 1 北 京 : 民 M] 版 人 准 。痊 愈 : 发全 部 生 长 , 布 密 度 、 新 分 毛发 粗 细 、 泽 同正 常 头 色 卫 生 出版 社 , 0 0 2 7 8 2 0 , 8 —2 9 发 , 发 试 验 阴性 。显 效 : 发 生 长 5 以 上 , 较 多 毳 毛 变 拔 新 O 由 1 ] 杨 红. 胡舒 肝 散 加减 治疗 斑 秃 10例 [] 中国 中西 医 - 3 柴 0 J. 为终 毛 。好 转 : 发生 长 1 以上 ( 括 毳 毛 ) 但 生 长 缓 慢 , 新 O 包 , 结合 皮 肤 性 病 学 杂 志 ,0 5 3 4 :3 2 0 , ( ) 4 拔 发 试 验 阴 性 或 阳 性 。无 效 : 新 发 生 长 或 新 发 生 长 低 于 无 - 4 范 中 女 人 1 % , 继 续 脱 发 。 总 有 效 率 一 ( 愈 + 显 效 ) 样 本 例 数 1] 赵 玉 磊 , 玉 新. 药 黄 芪 、 贞子 、 参 促 毛 发 生 长 的 O 或 痊 /

120例斑秃中医药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120例斑秃中医药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120例斑秃中医药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目的:科学评估出中医药综合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

方法:于本中心脱发专科随机收集符合研究条件的120例斑秃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采用简单随机整群抽样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中医药综合治疗,A组为复方首乌生发丸+复方红花酊组60人,B组为复方首乌生发丸+复方红花酊+适宜技术(梅花针)组60人,共120人,观察周期为6月,用药1月、3月、6月后分别测量、记录秃斑大小、数目及毛发生长情况,完整填写CRF表,做疗效评判。

结果:综合治疗6个月后,根据两组患者的毛发生长情况,做疗效评判,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010.05)。

1.3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斑秃临床诊断标准;无酒精过敏史;年龄12-70周岁者;能确保本研宄规定的疗程的患者;斑秃区局部皮肤正常;病程2年以内;2月内无局部及全身应用激素史;既往无脑、心、肾、胃肠道系统疾病、糖尿病和神经系统及其他内科疾病患者。

1.4排除标准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年龄70周岁者;不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病程>2年者;伴有脑、心、肾、胃肠道系统疾病、糖尿病和神经系统及其他内科疾病患者;不能按时服药治疗,不能按时复诊者;兼用他种药物影响疗效判定者;全秃或普秃者。

2治疗方法中医药综合治疗的周期为6个月。

A组为复方首乌生发丸+复方红花酊;B组为复方首乌生发丸+复方红花酊+适宜技术(梅花针)2.1药物:1)复方首乌生发丸淞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托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三分厂生产。

药物组成:为何首乌(制)、黄芪、黑旱莲、女贞子、桑寄生、首乌藤、鸡血藤等功效:滋养肝肾、调和气血。

用途:治疗斑秃、全秃、普脱及产后脱、病后脱等。

2)复方红花酊淞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托上海运佳黄埔制药限公司生产。

药物组成:鲜侧柏叶、骨碎补等由75%酒精浸泡而成酊剂。

功效:活血行滞。

用途:斑秃、全秃、普脱及产后脱发等。

中西药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中西药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中医美容通讯作者:徐霞,女,3,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西药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疗效观察徐霞,王书良(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泰兴225411)【摘要】目的探讨梅花针在斑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7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中西药治疗,观察组在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主穴:脱发区局部,百会、风池、颈后部。

配穴:脊柱两侧常规刺激部位、腰骶部、太渊、内关、三阴交,血海、背部阳性反应物区。

并根据患者症状给予其他部位针刺,治疗3个月后记录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7.14%。

对照组痊愈率34.61%,治疗组有效率为96.42%,对照组有效率为75%,二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中西药梅花针刺法可促进气血津液的生化,使毛发得以濡养,再生新发,不易脱落。

【关键词】中西药;梅花针;斑秃;鬼剃头斑秃(a l o pe ci a a r e at a )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

由于头发局部的脱落,严重影响人的美观,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社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生活环境的改变,也造成斑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斑秃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不确定,副作用也较多。

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中西药联合梅花针叩刺的方法治疗斑秃10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皮肤科门诊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斑秃的患者108例,其中男:72例,女:36例;年龄:14岁~62岁,平均年龄(32±5.5)岁;病程15d ~21个月,平均:(57±32.5)天。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2例,治疗组56例。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根据头部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该处皮肤正常,无自觉症状;中医辨证标准;突然出现头发脱落,伴有性情急躁易怒,头部、胸胁胀痛或刺痛、暖气,善太息,睡眠差等症状,舌质淡红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姜黄消痤搽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50例

姜黄消痤搽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50例

姜黄消痤搽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50例刘健;刘莉【摘要】@@%目的:观察姜黄消痤搽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疗效.方法:采用姜黄消痤搽剂(姜黄、重楼、杠板归、一枝黄花、土荆芥、绞股蓝、珊瑚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35.0%、12.5%,有效率分别为80%、47.5%.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姜黄消痤搽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疗效好.【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3(034)003【总页数】2页(P326-327)【关键词】斑秃/中西医结合疗法;姜黄消痤搽剂;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应用【作者】刘健;刘莉【作者单位】河北省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任丘 062552;河北省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任丘 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71斑秃是皮肤科常见病,多见青少年,笔者应用姜黄消痤搽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80例斑秃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符合斑秃的诊断标准[1]。

其中男48例,女32例。

年龄15~48岁,平均27.75岁。

病程在1年以内。

皮肤损害为1片或数片,边界清楚,秃发总面积均<10cm×10cm。

活动期48例,静止期32例。

排除假性斑秃、雄激素性秃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次,3次/d,同时外用姜黄消痤搽剂(姜黄、重楼、杠板归、一枝黄花、土荆芥、绞股蓝、珊瑚姜等,国药准字Z20025149),2次/d,疗程3个月。

对照组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国药准字H20073723),用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22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22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220例临床观察
李义;何智义;谭武才;杨延辉;张信江;罗义云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1999(008)002
【摘要】@@ 斑秃,是指头发非外伤性的呈斑块状脱落而言.因其发脱较快,常于一夜之间成片脱落而使头皮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光亮脱发区,民间俗称"鬼剃头".重者头发可全部脱落而成光头(全秃),甚至累及眉毛、胡须、腋毛、阴毛、毳毛等(普秃).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共治疗220例斑秃患者,同时还就其中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260-262)
【作者】李义;何智义;谭武才;杨延辉;张信江;罗义云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遵义市,563003;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遵义市,563003;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遵义市,563003;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遵义市,563003;遵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遵义市,563003;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院,5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96例临床观察 [J], 武德珍;刘世峰;岳永焕
2.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220例临床观察 [J], 雷晋
3.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220例临床观察 [J], 王闯
4.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挫裂伤220例临床观察 [J], 邱海东;朱景哲
5.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89例临床观察 [J], 罗德军;吕罗荣;颜厚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条温和灸治疗斑秃50例

艾条温和灸治疗斑秃50例

免 疫 组 化 研 究 _] 临床 皮 肤 科 杂 志 ,0 2 3 ( ) 2 — J. 2 0 ,1 1 :7
28 .
[] 康瑞花 , 4 高顺 强 , 保 亭 , . 管 内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在 赵 等 血
斑 秃 皮 损 中 的表 达 [] 临床 皮 肤 科 杂 志 ,0 2 3 ( ) J. 2 0 , 17 :
作 者 : 桂 兴 ( 9 4 ) 男 , 主 任 中 医 师 。 研 究 方 向 : 灸 治 疗 神 经 黄 15 , 副 针
系 统 疾 病 , 、 椎 疾 病 及 针 灸 减 肥 。 E ma :8 0 8 0 @ 1 6 cr 颈 腰 — i h 8 5 0 6 2 .o l n
[] 张谊芝 , 敏 , 琳 , . 秃皮损 中 F s F s 体 的 3 张 王 等 斑 a及 a配
机 不 畅 , 血瘀 阻 日久 , 失所 养是 导致本 病 的主要 气 发
原 因。
现代 医学对 斑 秃 的病 因不 十 分 清楚 , 目前 多数
十' + ,I 一+T ,+ 、、 C 晦一 经一 验一 + 证一 . , 径 约 1 I 或更 大 , ~2 若处 于进 展 期 , 发 区周 围毛 脱
续 治疗 约 3 O天 。 3 治 准 。痊 愈 : 发 全 部 长 2 头 出 , 分布 密度 及色 泽均 正 常 , 其 拉发 试 验 ( ; 效 : 一) 显
发 新生 7 % , 括 密度 、 细及 色 泽 均 接 近正 常 ; O 包 粗 有
3个 。
1 2 诊断 、 入标 准 . 纳
风盛 血燥 , 能荣 养肌肤 , 情志 不 畅 , 不 或 多思 易怒 , 气
诊 断标准 参 考杨 国亮 、 王侠 生 l 主编 的《 1 ] 现代 皮 肤病 学 》 斑秃 的诊 断标 准 。 纳 入标 准 : 毫无感 觉 突然 的头 发成 片脱 落 , 初 起 为 1个 或数个 边 界 清楚 的 圆形 或 椭 圆形 脱 发 区 , 直

中药联合米诺地尔酊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米诺地尔酊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孟凡海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桐乡 3 1 4 5 0 0
斑秃 ( a l o p e c i a a r e a t a , A A) 是 一 种 非 瘢 痕 性 的 炎 处 按 摩 3 m i n , 1 天 2次 。联 合 治 疗 组 给予 中药 联 合
%米诺 地 尔 酊 治疗 ( 药物 、 用 法 同上 ) 。 嘱 患 者保 持 症性脱发性疾病 ,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部出现边界 5 清晰 的圆形 斑状 脱 发 , 大 约半 数 患 者病 情 反 复发 作 , 心 情舒 畅 , 尽 可 能早 睡 , 避 免过 度劳 累 。 每 2周 复查 1 记 录不 良反 应 , 治疗 l 2周后 进行 疗效 判定 。 其 中有 些患 者 可迁 延 数年 或 数 十年 。斑 秃 可发 生 在 次 ,
浙江 中西 医结合杂志 2 0 1 3年第 2 3 卷第 1 0期
Z h e j i a n g J I T C WM( V o 1 . 2 3 N o . 1 0 2 0 1 3 )
中药联 合米诺地尔 酊治疗斑秃疗效 观察
闵建强 刘改荣 陆 明 王兵兵
关键 词 斑 秃 米诺 地 尔来自 中药 任何年龄 , 但以 3 0 ~ 4 0 岁多见。 笔者应用中药联合米
诺 地 尔酊 治疗 斑 秃 , 疗效满意, 现 报道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 般 资料
统 计学 方法 : 应用 S P S S 1 7 . 0软件 , 计数 资料 采用 检验 。 P < 0 . 0 5为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压等疾病。 剔 除标 准 : 治疗 期 间合 用 其 他 治疗 脱 发药 物; 未 按 规定 用药 。
2 治 疗 方法

梅花针叩刺加温和灸治疗斑秃50例_朱崇安

梅花针叩刺加温和灸治疗斑秃50例_朱崇安

斑秃为一种局限性斑片状脱发,骤然发生,以头发成圆形、椭圆形斑状脱落,一片或数片,大小不一,皮肤光滑而亮,无自觉症状为临床特点。

严重者头发全部脱落,甚至累及眉毛、胡须、腋毛、阴毛等,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与生活。

近年来,本科通过梅花针叩刺加温和灸治疗斑秃5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50例斑秃患者全均为本科门诊病人,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6~46岁;病程3天~4年。

诊断要点:(1)本病起病突然,以头发迅速成片脱落,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明显,皮肤光滑而亮,常于无意中发现或被他人发现为临床特点[1]。

(2)脱发区边缘头发松动,易拨出,近端发干萎缩,呈上粗下细的“惊叹号”样。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青年人,往往于精神过度紧张后发生,两性发病率无差异。

(4)需排除假性斑秃、黄癣、早秃等。

2 治疗方法2.1梅花针叩刺 操作:常规消毒后,在脱发区用七星梅花针速度均匀地叩刺,针尖起落要与脱发区呈垂直方向,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

刚开始时,脱发区皮肤光滑如亮,毫无毳毛生长,则宜重叩,微出血为度;如见稀疏嫩发,则宜轻叩,隔日或间隔2日1次,15次为1疗程。

2.2艾条温和灸 操作: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脱发区,距3~5cm左右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施灸时,患者要将自己的食指中指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来感知施灸的温度,防止烫伤患者,每个施灸部位施灸10min左右,以皮肤微红或患者耐受为度。

治疗期间,可给予患者一定数量的丹参片、多种维生素片、养血生发胶囊口服。

3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脱发区先有新生绒毛生长,以后逐渐长长、增粗、变黑,其分布密度、粗细及色泽均正常,拉发试验阴性;好转:治疗后脱发区有新生绒毛长出,有黑色、白色或黑白相间毳毛生长,以后逐渐长长、增粗、变黑、其分布密度、粗细及色泽接近正常,拉发试验阴性;无效:治疗观察2个月,脱发区未见明显的新生绒毛长出,新发生长不足到30%或继续脱落,拉发试验阳性[1]。

中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63例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63例疗效观察

中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63例疗效观察(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中医院皮肤科湖北郧县442500)【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口服复方甘草酸苷(25mg/片)3片,每日3次,治疗3个疗程;同时和单用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中西医结合组32例患者,痊愈22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31例患者,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1.61%。

两组经x2检验,痊愈病例比较x2=6.99,p<0.01,总有效率比较x2=5.08,p<0.05,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中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明显。

【关键词】中医;辨证论治;复方甘草酸苷;斑秃【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83-01 斑秃是一种有免疫反应参与的毛发损伤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精神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1],目前病因尚不清楚[2]。

可发生于头皮任何部位影响美观,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可反复发生。

2007年6月—2010年4月笔者用中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6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3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15—30岁间36例,31—40岁间21例,41岁以上者6例,平均为30.5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2年,平均为2月;头部皮损1—3片不等,共78片,直径1—5cm。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考有关文献[3],患者表现为毫无感觉的突然头发成片状脱落,初起为一个或数个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直径约1—2cm或更大。

若处于进展期,脱发区周围的毛发疏松,易拔出;恢复期损害边缘处毛发相当坚固,不易拔出。

中西药综合治疗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药综合治疗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药综合治疗斑秃临床疗效观察杜丹【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口服胱氨酸片、复方甘草酸苷片、活力舒口服液及配合外擦中药复方当归生发酊;对照组40例,仅口服相同剂量的胱氨酸片、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2个月后分析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口服及外擦治疗斑秃比单纯的西药口服治疗效果好.%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i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treating alopecia areata( AA ). Methods 80 A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cystine tablet(50 mg tid p.o), compound of glycyrrbizic acid (75 ing tid p.o), vigor comfortable oral liquid ( 10 mL qn p.o), compound angelica breed-hair tincture (painted on the bald skin q4h/d) for two months. And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ystine tablet(50 mg tid p.o), compound of glycyrrhizic acid(75 mg tid p.o) for two month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5.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5.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 ).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AA is better than taking western medicine only.【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2(011)004【总页数】2页(P222-223)【关键词】斑秃;中西药联合治疗【作者】杜丹【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攀枝花6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71斑秃(alopecia areata,AA)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的脱发[1],目前病因尚不清楚。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32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32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32例疗效观察
王洪波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1(30)3
【摘要】笔者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斑秃,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63例本院门诊斑秃患者,男34例,女29例;年龄15~30岁36例,
【总页数】2页(P182-183)
【关键词】斑秃;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作者】王洪波
【作者单位】临沂市皮肤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87.1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J], 曹玉杰
2.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的疗效观察 [J], 普惠英
3.中西医结合疗法及综合护理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J], 王聪敏;张华;周双琳
4.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3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罗云玲;梅期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疗效分析
于腾阳;王善霞
【期刊名称】《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13)004
【总页数】1页(P40)
【作者】于腾阳;王善霞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71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J], 曹玉杰
2.杨顶权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斑秃经验 [J],
3.杨顶权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斑秃的临床经验 [J], 秦春芳; 罗莎; 刘青武; 寇然; 段欣欣; 杨顶权
4.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3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罗云玲;梅期钰
5.斑秃丸联合胱氨酸治疗斑秃31例疗效分析 [J], 路永红;周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