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系统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理论是电子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描述了在信号传输中由电磁场在电缆中引起的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缆和电磁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个理论的根本是在于电磁场的传播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出传输效率和电路中信号传播的延迟等结论。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描述复杂的传输线系统,以及信号的传播机制和特性。

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电磁场、电路参数、电路模型和信号传输。

其中电磁场涉及到电磁波的定义,以及电磁波如何在电缆中传播。

电路参数涉及到传输线性特性,其中包括电阻、电抗和电纳,以及传输线的阻抗和频率特性。

电路模型描述了信号在电路中的传播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输线的性质,以及电路模型的参数如何影响信号的传播。

最后,信号传输涉及到信号的电压、功率和噪声,以及信号如何传播到另一端。

传输线理论的应用可以分为电缆和微波传输等两大类别。

电缆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电缆的阻抗、损耗、线形、幅值放大和信号延迟等参数,常用来研究电缆的电性和磁性特性,以及电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特性。

微波传输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微波传输线和微波设备的参数,用来研究微波系统的功率波形特性和传输系统的效率、噪声比等参数。

传输线理论的研究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如网络、无线电等。

网络中的应用涉及到以太网、光纤网络等,以及其对应的传输介质参数和性能。

无线电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电台、天线和通信电缆的传播特性,旨在研究信号如何在空中传播,以及传播距离和信号强度等参数。

综上所述,传输线理论是电子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可以应用于电缆、微波、网络和无线电等多个领域,以研究信号的传播机制和特性。

它的基本概念包括电磁场、电路参数、电路模型和信号传输,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信号如何在介质中传播,以期获得更好的传输效率和信号延迟。

通信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通信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通信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工程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至关重要。

因此,课后答案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针对通信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进行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

1. 什么是信号的能量和功率?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有什么区别?答,信号的能量和功率是描述信号特性的重要参数。

信号的能量可以通过对信号的幅度平方进行积分求得,而功率则是信号的能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值。

能量信号是指信号的能量有限,而功率信号是指信号的功率有限。

在时域上,能量信号的幅度随时间趋于零,而功率信号的幅度在某一范围内变化。

2. 什么是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答,线性时不变系统是指系统具有线性和时不变两个特性。

线性性质体现在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满足叠加和缩放的关系,即输入信号的线性组合对应于输出信号的线性组合;时不变性质则表示系统的性质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稳定性、可预测性和易分析性等特点。

第二章传输系统。

1. 请简要介绍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

答,数字传输系统是指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等过程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最后再经过解码、重构等步骤将数字信号恢复为模拟信号。

数字传输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稳定等优点。

2. 什么是调制?调制的作用是什么?答,调制是指将要传输的数字信号通过改变载波的某些参数来实现信号的传输过程。

调制的作用是将低频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传输介质的特性。

调制技术有助于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同时也能够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第三章数字通信系统。

1. 请简要介绍数字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数字通信系统是指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将要传输的信息经过采样、量化、编码等步骤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上进行传输,最后再经过解调、解码等步骤将数字信号恢复为原始信息。

最优传输理论

最优传输理论

最优传输理论
最优传输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用于分析如何最有效地传输信息。

它涉及到数据传输的几个重要概念,例如信道容量、信噪比、概率和熵。

最优传输理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信道容量来构建最优的传输系统。

最优传输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提高传输系统的效率,减少信息传输中的误差和失真。

这一理论的关键思想是,在信道内传输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紧凑,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传输中的误差和失真。

最优传输理论首先要求建立信道容量的模型,以便了解信道的特性和其传输性能。

信道容量模型的基本思想就是确定信道的最大传输量,以便在信道内尽可能传输更多的信息。

最优传输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信噪比,它反映了信息传输中信号与噪声的比率。

信噪比越高,说明信号越强,噪声越低,信息传输的效果就越好。

最优传输理论还涉及到概率和熵的概念。

概率是指在信道内传输的信息的概率。

熵是指信道内传输的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混乱程度。

通过概率和熵的分析,可以确定信息传输的最佳效果。

最优传输理论是一种基础性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最有效地传输信息。

它涉及到信道容量、信噪比、概率和熵等几个
重要概念。

最优传输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提高传输系统的效率,减少信息传输中的误差和失真。

通过这一理论,可以确定信道容量,以及传输信息的最佳效果。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简称TLT,是有限的电子单元电流和电压的研究,构成电子系统的基础。

TLT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设计和分析简单或复杂的电路,尤其是复杂的多路径电路,比如电磁波传输线和低频无线系统。

TLT涉及到不同电子元件的耦合和交互作用,这可能影响电路的性能。

TLT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对某种类型传输线的整体特性的理论分析,以及一种特定的传输线特性的数学模型。

首先,TLT涉及到分析整体电路特性,尤其是了解传输线阻抗和复数频率响应的表现。

传输线的阻抗取决于电流限制,因此,可以用它来确定一个传输线的最大功率。

此外,它也可以描述在特定频率下,传输线的特性是怎样的,也可以用这个技术来识别电路中的损耗和噪声。

其次,TLT提供了一种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征不同类型传输线的特性的方法。

通过用各种类型的装置,可以计算各个元件和电路参数,如电容或电感,可以进一步确定电路的性能。

TLT也可以用来模拟时变电路,以更准确地模拟传输线和系统的行为。

最后,TLT与其他领域的研究有着重大的关联性。

物理,光学和无线技术等领域,可以通过TLT来明确传输行为,以帮助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好的网络服务。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将机械和电气特性调整到要求的值,来改善系统的性能。

总而言之,TLT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在设计电路时,
帮助我们分析电路特性,并保证传输可靠性与质量。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开发出质量良好的电路,还可以用来表征传输线的性能,以帮助改善系统的性能,从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TLT的优点也可以用在更多其他领域,比如物理学,光学和无线电,从而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效果。

传输线理论基础知识..

传输线理论基础知识..
由上面式子可知,传输线上任意位置的复数电压和电流均有两部 分组成,即有
根据复数值与瞬时值的关系并假设A1、A2为实数,则沿线电压的瞬时 值为
现在研究行波状态下电压和电流的沿线变化情况。为讨论方便,距离 变量仍然从始端算起,由于U2 − Z0 I0 =0,A2=0,U r(z) =0。考虑到γ =α + jβ ,因此公式(2-14)和(2-15)简化为:
( 2)工作频带要宽,以增加传输信息容量和保证信号的无 畸变传输; (3)在大功率系统中,要求传输功率容量要大; (4)尺寸要小,重量要轻,以及能便于生产和安装。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需采用不同型式 的传输线。在低频时,普通的双根导线就可以完成传输作用,但是, 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 , 由于导线的趋肤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增大使 它的正常工作被破坏 .因此,在高频和微波波段必须采用与低频时 完全不同的传输线形式)
解得:
将上式代入式(2-6)第一式和式(2-7),注意到l − z = z′ ,并整理求得
2.2.2 已知均匀传输线始端电压U1和始端电流I1
将z=0、U(0)=U1 、I(0)=I1代入式(2-6)第一式和式(2-7)便可 求得
将上式代入式(2-6)和式(2-7),即可得
2.3 均匀传输线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
几种典型传输线的分布参数计算公式列于表1-1中。 表中μ0、ε分别为对称线周围介质的磁导率和介电常数。
有了分布参数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均匀传输线分割成许 多微分段dz(dz<<λ),这样每个微分段可看作集中参数电 路。其集中参数分别为R1dz、G1dz、L1dz及C1dz,其等效电 路为一个Γ型网络如图1-1(a)所示。整个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是无限多的Γ型网络的级联,如图1-1(b)所示。

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核心基础课程,它涉及到了从噪声到网络线路的控制和处理,从而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理论1. 信号在信号与系统中,信号是指随时间或空间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或信息的载体,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

模拟信号是连续的信号,它在任意时刻都可以取到任意值,在信号处理时需要进行采样和量化。

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信号,它在某个时刻只能取到有限个值,因此可以用计算机等离散系统处理。

2. 系统系统是指任何接受几个输入信号,并通过某种处理机制产生一个输出信号的过程。

在系统中,可以将输入信号表示为x(t),输出信号表示为y(t),系统可以表示为y(t)=f[x(t)],其中f表示系统的处理过程。

在信号与系统中,可以对系统进行分类,比如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等。

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遵循叠加原理,时不变系统是指系统在时间轴上的平移不会影响系统的输出。

3. 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将时间域信号转换到频域的数学工具。

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转换为复数域中的函数,方便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

同时,傅里叶变换还有反变换,可以将频域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

因此,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信号与系统的应用1. 数字图像处理在数字图像处理中,需要进行图像采集、噪声去除、滤波等处理。

其中滤波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清晰度和保真度。

滤波可以使用很多信号处理方法,比如中值滤波、高斯滤波、维纳滤波等。

通过信号与系统的知识,可以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并对图像进行优化和增强。

2. 音频信号处理在音频信号处理中,需要进行音频采集、音调处理、混响效果添加等处理。

其中,音频滤波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可以过滤掉杂音和失真,使音频更清晰、更优质。

此外,在音频信号处理中,还需要进行谱分析和频谱设计。

(完整word版)信息论基础理论及应用

(完整word版)信息论基础理论及应用

信息论形成的背景与基础人们对于信息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讯实践可以说是传递信息的原始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传递信息的要求急剧增加。

到了20世纪20年代,如何提高传递信息的能力和可靠性已成为普遍重视的课题。

美国科学家N.奈奎斯特、德国K.屈普夫米勒、前苏联A.H.科尔莫戈罗夫和英国R.A.赛希尔等人,从不同角度研究信息,为建立信息论做出了很大贡献。

信息论是在人们长期的通信工程实践中,由通信技术和概率论、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相结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信息论的奠基人是美国伟大的数学家、贝尔实验室杰出的科学家 C.E.香农(被称为是“信息论之父”),他在1948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1949年发表《噪声中的通信》,为信息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数学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论正逐渐突破香农狭义信息论的范围,发展为一门不仅研究语法信息,而且研究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科学。

近半个世纪以来,以通信理论为核心的经典信息论,正以信息技术为物化手段,向高精尖方向迅猛发展,并以神奇般的力量把人类社会推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是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规律,而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就是立足于这个基本性质。

随着信息理论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概念的不断深化,信息论所涉及的内容早已超越了狭义的通信工程范畴,进入了信息科学领域。

信息论定义及概述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核心问题是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两者间的关系。

它主要是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

基于这一理论产生了数据压缩技术、纠错技术等各种应用技术,这些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效率。

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

传输码 型 的选择 主要考虑 几 点 :
量少。 ( 2)码 型中应包含定时信息 ,以便
( 码 中低 、频 量尽 1 型的频高分要 )
(篱 ] 羔
∽ ( … …
厂]
厂] I
。- - i
厂 1


于定 时提取 ,特 别是在 远距 离传 输 中 ,
为 了节 约 信道 资 源 ,定时 信 息 常 常 包
码 型 ,接收 端 发 生 一次 判 决 错 误 会 引 起 多个 二元码 的错 误 ,称为 误码 增值 。 误 码 增值 与 码 结 构 有关 ,应 采 取 适 当 的码 结构 来减 少误 码 增值 。 可见 ,传输 码型 的统计频谱应具 有
低 频截止 ,频 带 窄 、 易于 提 取 定 时 时
维普资讯


戈德 锐
1. 3 5基带传输码型
1 . . 数字 基带 信号 的常 用码 型 51 3
数字信号 传输 中 , 代码来表 示要 传输 的信息 。 用 通 常把表示 数字 信息 的数码 形式 称为 码 型 ,在 基带 传输 系统 中所用 的码 型称为 线路 码型 ,根 据线路 传 输 的要求 选择 合适 的码 型也称 为线 路 编码 。 在实 际的 基带 传输 系统 中 ,并非 所有 原始 基带 数 字信号 都能在 信道 中传输 ,例如含 有直 流和 低频 分 量的 、不便于 提取 同步信 息 的 、易于形 成码 间 串 扰的码元脉冲及码 型等 。因此 ,基带传输 系统首先面 临 的总是选择 什么样的信号形式 ,包括确 定码元脉冲 的波形及码元序列 的格 式 ( 型 ) 码 ,为 了在传输 信道 中获得 优 良的 传输 特性 ,一般 要将 信码 信号变 换为 适 合信道传输特性 的传输码 ( 叫线路码 ) 也 ,即进行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理论是电磁场理论的一个分支,是电磁能量从一点被传输到另一点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微波技术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传输线理论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重点介绍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并且结合实例进行论述,分析传输线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传输线理论的基本概念传输线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介质中的电磁辐射,即电磁能量在电磁介质中传播和分布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在几何形式上的观察,以及电磁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放射衰减和折射等问题。

传输线理论最常见的应用就是传输线模型,这是由于它可以有效地模拟在真实环境中电磁能量传播的过程。

传输线模型是建立在电磁介质的假定和电磁场的理论基础上的,它们可以计算和预测电磁场在真实环境中的变化。

传输线理论的分类传输线理论可以根据其应用的电磁传播介质以及传导介质的性质来分类。

根据介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空气传输线理论、水平传输线理论和垂直传输线理论。

空气传输线理论是指在空气中传输电磁能量的理论,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汽车、开关、网络线等相关系统。

水平传输线理论是指在水平或者正交介质中传输电磁能量的理论,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于平面波传播系统。

垂直传输线理论是指在垂直介质中传输电磁能量的理论,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地下电缆传输系统。

传输线理论的应用传输线理论在高频、微波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预测和控制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的折射率,从而控制电磁辐射的传播范围。

此外,传输线理论还能够模拟各种电磁介质系统,从而更好地预测电磁辐射的分布和传播过程。

例如,传输线理论可以用于推算微波炉或者无线网络的辐射强度,以评估辐射的安全性。

传输线理论也可以用来表示和模拟对电磁环境的影响,帮助制定和实施保护措施。

结论传输线理论是电磁场理论的一个分支,是电磁能量从一点被传输到另一点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传输线理论可以根据传输介质特性分类,应用在高频、微波技术等领域,可以预测和控制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的折射率,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电磁相关问题,并且更好地实现电磁介质系统的传输。

传输网络基础培训讲义(wdm、sdh网管系统理论及操作)

传输网络基础培训讲义(wdm、sdh网管系统理论及操作)
传输网络基础培训讲义
欢迎参加传输网络基础培训!本讲义将介绍光纤通信的基础知识及其操作。 通过清晰的解释和实例,我们将帮助您深入了解WDM和SDH网管系统的理论 和操作。
光纤传输网络简介
什么是WDM和SDH?
了解WDM和SDH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在现代 传输网络中的作用。
光纤网络管理
学习WDM和SDH的网络管理系统,了解如何监 测和维护网络的稳定性。
2 网络架构与设计
3 设备与系统管理
了解构建高性能WDM网 络所需的架构和设计原则。
学习WDM传输系统的设 备和系统管理方法,确保 网络的稳定运行。
Syn ch ro n o u s Dig ital Hierarchy (SDH)
1
SDH理论和概念
深入探索SDH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以及其在现代传输网络中的地位。
光纤传输的优势
探索光纤传输相比传统传输系统的优势,包括 带宽、可靠性和灵活性。
WDM和SDH的未来趋势
展望传输网络的未来,探讨新技术和创新对 WDM和SDH的影响。
Wavelen g th Div isio n Mu ltip lex in g (WDM)
1 原理与应用
掌握WDM的基本原理以 及在光DH网络所需的架构和设计策略。
3
多路复用技术
掌握SDH的多路复用技术,实现高容量的数据传输。
WDM与SDH的性能与维护
网络性能管理
了解如何评估和提高WDM和 SDH网络的性能,确保数据传输 的效率。
网络配置管理
学习如何配置WDM和SDH网络, 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网络安全管理
探索保护WDM和SDH网络免受 安全威胁的最佳实践和安全管理 方法。

通讯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应用

通讯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应用

通讯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应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通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要工具。

通讯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是支撑网络运行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通讯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应用。

一、通讯网络的基础理论1.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通讯网络的基础,它是指将数据从源设备传输到目标设备的过程。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和无线电波实现。

对于有线传输,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等;对于无线传输,则包括WiFi、蓝牙、移动通讯网等。

2.通讯协议通讯协议是通信双方约定的传输规则。

通讯协议可以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

其中,物理层负责将数据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分成数据帧进行传输,网络层则负责路由选择、分组传输等。

传输层则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应用层则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3.路由选择路由选择是网络中数据传输的重要环节,它是指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策略,选择最优路径将数据从源节点发送到目标节点。

路由选择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预先设置路由表,动态路由则是通过路由协议进行动态获取。

二、通讯网络的应用1.互联网互联网是目前最大规模的通讯网络,它已经成为人类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互联网的应用包括电子邮件、在线购物、社交网络、在线娱乐等。

互联网还是信息传递、知识获取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2.移动通讯网络移动通讯网络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将数据和语音传输到移动设备。

移动通讯网络的应用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移动通讯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方便人们日常生活,还为商业、医疗、科研等领域提供了便利。

3.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设备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系统。

物联网的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物联网可以连接各种物品,并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交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5G通讯网络5G通讯网络是一种高速通讯技术,它可以实现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低的延迟。

第五章微波传输基本理论

第五章微波传输基本理论

2.第n菲涅尔区的半径Fn
第n菲涅尔区边界的某个点P到TR连线的距 离为第n菲涅尔区的半径Fn.
Fn TP d1 Fn (d1 ) 2d1
2 2 2
Fn PR d 2 Fn d 2 2d 2
2 2
2
因第n菲涅尔区定义: TP+PR=d+nλ/2
所以:
Fn
nd1d 2 d
5.1.4.2 传播衰落现象
衰落?一般是指信号电平随时间的随机起伏。 按引起衰落的原因可以分为
吸收型衰落:主要是由于传播媒质电参数的变化,使得 信号在媒质中的衰减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引起的。这种衰 落跟天气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信号电平的变化缓慢,所 以称为慢衰落。此外,由地形起伏、建筑物及障碍物的 遮蔽等引起的阴影衰落也称慢衰落。 干涉型衰落:主要是由于随机多径干涉现象引起的。这 种衰落的信号电平变化很快,所以称为快衰落。
各种波段波的特性



长波的穿射能力最强,电磁波靠地波传播,但其收发信 天线的占用场地很大,常用于海上通信。 中波比较稳定,主要用于广播。 短波在传输过程中,碰到电离层会发生反射现象因而其 传输距离很远,故短波常用于远距离通信或广播。但极 易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信号会时强时弱。 超短波的传输特性同光波一样,是沿直线传播的,要求 通信双方之间(两微波站之间)没有阻挡物,信号方能 传输到对方。 微波传输特性也和光波一样,只能沿直线传播即视距传 播,绕射能力弱,且在传播中遇到不均匀的介质时,将 产生折射和反射。
TPn R d

2
n
各相邻费涅尔区在R处产生的电波场强相位相差1800
由费涅尔区半径公式可知,第一费涅尔区的 面积为πF21 ;第二费涅尔区的面积为: πF22- πF21 = π(√ 2 F1 )2- πF21 = πF21 第三费涅尔区的面积为: 2 2 2 2 F3 F2 ( 3F1 ) ( 2F1 ) =πF21 可见个相邻费涅尔区面积相等。但它们离R 的距离不相等。第一费涅尔区离R最近,在R 处产生的电场E1最大,其他依次减小,近似 为等差级数,考虑到相位相反,使R点的总 电场强度E=1/2 E1

2024年传输设备维护人员的维护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传输设备维护人员的维护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传输设备维护人员的维护心得体会范本一、对传输基础理论要系统学习;二、日常维护工作要认真到位;三、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四、对所维护的传输资源网络了如指掌;五、提前参与传输网络规划,做好网络配置优化;六、做好总结分析,勤于思考,经常将处理的问题写成案例,便于实现经验共享。

一、对传输基础理论要系统学习只有足够理解sdh基本原理、各类告警的含义和处理办法、掌握常用开销字节功能、告警信号流以及熟练掌握所维护传输设备的基本操作(包括告警性能的查询,线路板、支路板的内环回,复用段保护协议的启动和停止,插板单板、____m误码测试等等),才能在障碍发生时,快速定位并将之排除,缩短障碍历时。

二、日常维护工作要认真到位制定合理的作业维护计划,对机房环境、供电电源、设备风扇及过滤网等定期巡检维护,同时充分利用华为设备强大的网管功能,通过对告警信息查询、性能数据查看、保护倒换检查、查询日志记录、各环境变量检查、网元时间检查、网管数据库的备份与转储等操作,对网上传输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隐患,提前处理,做好预防性维护,确保设备长期稳定地运行。

三、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传输网是一切电信业务的基础,网络质量的稳定、安全、可靠是对用户的最大保障,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不拒绝小事,对于发现隐患的地方,要及时排查,决不能推托和抱侥幸心理,要把网络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自身素质,在障碍处理时要冷静,避免误操作扩大故障。

四、对所维护的传输资源网络了如指掌包括全网时隙业务分配,光缆拓扑、传输网络拓扑、设备软硬件配置、电路资料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障碍面前时从容处理。

五、提前参与传输网络规划,做好网络配置优化作为一名好的维护工程师,在网络初建之初要主动参与本地网络规划工作,同时对现有网络要进行优化,目的是提高传输网络安全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便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求,网络优化包括以下十个项目:1、组网优化;2、网络保护优化;3、业务优化;4、网管及安全管理优化;5、网络时钟优化;6、网络ecc路由优化;7、备件优化;8、故障统计分析;9、运行环境优化;10、数据设定及硬件优化。

sdh基础理论

sdh基础理论
定时发生器 西侧 STM-N 提取时钟 发送时钟
30
东侧 STM-N
同步复用设备( 同步复用设备(九)
B). 通过定时 ) 通过定时 STM-N发送时钟,从其同方向终结的STM-N接收信 发送时钟,从其同方向终结的 发送时钟 接收信 号中提取定时。 号中提取定时。
西侧 STM-N
东侧 定时发生器 STM-N
2
传输系统就是信息传递的通道,其主要分类如下: 传输系统就是信息传递的通道,其主要分类如下: 音频实线 金属 有线 按媒质分 传 输 系 统 无线 光缆 长波 短波 红外波 微波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3
架空金属载波 对称电缆 同轴电缆 架空光缆 地下光缆 海底光缆 地面微波 卫星
按传递信号方式分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是以光纤为传输媒质传送数字信息 的一种通信系统。 的一种通信系统。 传输是通过物理媒质传递信息的物理过程。 传输是通过物理媒质传递信息的物理过程。 数字终 端设备 发送端 光 端 机 发 送 端 传 输 媒 质 光 纤 光 端 机 发 送 端 数字终 端设备 发送端
信息
信息
பைடு நூலகம்
“数字终端设备发送端”的功能是把电话、数据、 数字终端设备发送端”的功能是把电话、数据、 传真等信息处理变成“光端机发送端”能接收的电信号。 传真等信息处理变成“光端机发送端”能接收的电信号。 该电信号由“光端机发送端” 该电信号由“光端机发送端”变化成能在光纤中传输的 光信号。 光信号。 “数字终端设备”和“光端机设备”,两者合起来 数字终端设备” 光端机设备” 通常称为光传输设备。 通常称为光传输设备。
PDH支路信号 SDH支路信号
24
同步复用设备( 同步复用设备(三)

深圳某公司SDH基础理论

深圳某公司SDH基础理论

9 行
传输系统部 98.3版
24
复用与映射(十)
华为技术.
三、我国规范的SDH复用与映射结构
×N
×1
STM-N
AUG
AU-4
指针处理 映射 校准 复用
VC-4
×3
×1
TUG3
×7
TU- 3
TUG-2
TU-12
×3
140M
C4
VC-3
C-3
34M / 45M
VC-12
C-12
2M
传输系统部 98.3版
W = DDDDDDDD D: 数据比特 R: 填充比特 O: 开销比特 C: 调整控制比特 S: 调整机会比特
POH RRRRRRRR
32 W RRRRRRRR
POH C1 C2 O O O O R R
32 W RRRRRRRR
POH C1 C2 O O O O R R
32 W RRRRRRRR
POH C1 C2 R R R R R S1
行 3×TU - 12
86列 9
R R 7×TUG-2 行
TUG-2
TUG-3
R 为填充字节
传输系统部 98.3版
23
复用与映射(九)
华为技术.
5. 管理单元 AU - 4
是在高阶VC与复用段之间进行适配的信息结构。 AU是由高阶VC加上管理单元指针AU PTR构成。
261列
9列
AU-PTR
VC - 4
传输系统部 98.3版
4
SDH基本概念 (四)
华为技术.
2. SDH设备
. 终端复用器 TM
在线形网的端站,把PDH / SDH 支路信号复用成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应用物理理论,它最初于二十世纪初被英国物理学家费米发现,并得到了费米矩子和交叉积分理论的支持。

传输线理论重点研究了交流和直流电场的特性,尤其是在这些特性怎样作用于传输线系统的特定区域的问题上。

传输线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两个方面:物理原理和电学证据。

物理原理是指传输线理论的基础,它用来解释电磁辐射的性质和行为。

它提供了传输线系统的结构和物理特性,涉及到一些基础电物理知识,如电动力、容性、电感等。

而电学证据是指电学实验中发现的定律,它们可以用来表述传输线系统的特性及其如何被应用到不同的电学
系统中。

传输线理论的研究可以更进一步地分析传输线系统的特性。

它涉及到传输线系统中的折射率、反射率、复介损耗、衰减系数、阻抗等。

其中折射率和反射率是指电波在传输线系统中传播时,电波穿过介质边界时,发生的相对折射和反射现象;复介损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加,介质中导电和感磁损耗增加所导致的整体损耗;衰减系数是指在某一特定的频率范围内,传输信号的衰减程度;阻抗,即信号在传输线中传播时,传输线的实际阻抗。

传输线理论从不同的方面来解释现实电子系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环境中电磁辐射的性质,相对折射和反射的现象,及传输线系统的特性。

它还可用来设计新的电子产品,用于不同的应用,例如超高频电缆、低频电磁屏蔽系统等。

最后,传输线理论在电子学和物理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研究电磁辐射的特性,以及电磁辐射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它还可以被用来设计电子系统,以更好地满足特定的用途,因此,它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性和价值。

计算机传输原理

计算机传输原理

计算机传输原理
计算机传输原理是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的方法和规则。

传输数据的方式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

传输数据的原理涉及到数据的编码和解码、传输的速率、传输的距离和传输的可靠性等方面。

在计算机传输原理中,数据通常通过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数字信号是一个离散的信号,可以用二进制表示。

在传输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数据的传输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通常以位率或波特率来表示,位率表示每秒传输的位数,波特率则表示每秒传输的波特数。

传输速率的选择一般取决于传输的距离和所需的可靠性。

数据的传输距离是指数据从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所需的物理距离。

根据传输距离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传输介质。

例如,对于短距离传输,可以使用电缆或准直光纤;对于长距离传输,可以使用光纤或卫星通信等。

数据的传输可靠性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常采用差错校验、重传机制和流控制等技术。

差错校验可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重传机制可以在发生错误时重新发送数据;流控制可以控制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以避免数据丢失或过载。

总之,计算机传输原理是确保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正常传输的基础。

通过了解传输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理论是电子学中最重要的一门理论,它涉及到电力线路、电磁场、波导和微波。

传输线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电磁场在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电磁媒体中的传播原理,以及在电磁介质中的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过程。

它的原理也可以用于设计和分析电子系统,如微波系统、天线、电缆、屏蔽系统等。

传输线理论的基础是电磁场理论,它涉及到电磁场在多维空间中的变化。

电磁场在空间中的变化依赖于物体本身的形状、质量、位置、温度等因素,传输线理论是一门研究电磁场在空间中变化规律的理论。

传输线理论可以被用于研究和分析电子系统中电磁场的传播过程,它可以计算出不同形状和结构的媒体的电磁场的变化情况,以及电磁场从一个媒介传输到另一个媒介时的传输参数,进而根据传输参数设计和分析电子系统。

传输线理论可用来研究和设计电子系统中的天线,电缆和屏蔽系统。

天线是一种能够有效传输电磁波的装置,它能将电磁信号转换为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电缆是传输电力的装置,它包含许多导体,这些导体可以将电流传输到目标地。

屏蔽系统可以使外部的电磁波不能进入电子系统的内部,从而保护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传输线理论也可用于研究微波系统。

微波系统是一种利用微波射线发射、接收信号的系统,它可以用来传输信息,也可以用来进行计算机、视频和图像处理。

微波系统中的组件可以通过电磁场传输信号,传输线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微波系统中电磁场的传播过程,从而提高微波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传输线理论是电子学中重要的一门理论,它可以用来研究和分析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场的传播过程,以及电磁场从一个媒介传输到另一个媒介时的传输参数。

它也可以用于研究和设计电子系统中的天线、电缆、屏蔽系统等,以及微波系统中的电磁传播过程。

传输线理论由于其在电子系统中的重要应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中,值得深入研究。

SDH理论及光缆线路

SDH理论及光缆线路

SDH应用场景
总结词
SDH广泛应用于电信、广播、军事、金融等行业。
详细描述
SDH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数字传输体系,在电信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等。此 外,SDH在广播、军事、金融等行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用于传输高质量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业务。
02
光缆线路基础
光缆定义
环保材料
为了响应环保要求,光缆线路开始采 用可回收和环保的材料,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和资源浪费。
新技术的引入
新型光纤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型光纤 技术如多模光纤、特种光纤等被 引入光缆线路中,提高了传输容 量和传输距离。
智能监测技术
通过引入智能监测技术,可以对 光缆线路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定 位,提高线路的可靠性和维护效 率。
射等参数,确定故障点的位置。
故障定位流程
03
先确定故障类型,再使用相应的定位技术,逐步缩小故障范围,
最终确定故障点位置。
故障排除
故障点隔离
测试与验证
在故障定位的基础上,对故障点进行 隔离,防止影响其他线路。
修复或更换部件后,进行测试和验证, 确保光缆线路恢复正常传输。
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
根据故障类型,对故障部件进行修复 或更换,如熔接断线、更换接触不良 的连接器等。
接收设备
将传输的电信号转换为原始的 信号源信号,完成信号的传输。
传输系统的分类
按传输速率分类
按传输距离分类
可分为低速传输系统(如SDH 155Mbps、 622Mbps等)和高速传输系统(如SDH 2.5Gbps、10Gbps等)。
可分为短距离传输系统、中距离传输系统 和长距离传输系统。
按传输介质分类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
得 到 了广泛应 用 。
1 . 调 相 p a e o u tin ( M 3 2 h s m d I a o P)
1 调 幅 、调 频、调相 的原理 2
为 了把 需要传 输 的信号 通过 某个媒 介体传 送 到 目的地 ,把 基带信 号变换 到某部 分频谱 内是 非常 必
在调 制过 程 中 ,载 波的 相位 受调制 信号 的控 制 而按 调制信号 的规 律变化的调制方 式称为相位调制 , 简称 调相。经过调 相后的 已调波 ( 即调相波 ) ,它的 瞬 时相 角偏离 载波相 角 的量 与调制信 号 的振 幅瞬 时
值 成 比例变化 ,而振幅 则保 持不 变 。
而变化 ,这种调制方式称为振幅调制 ,简称调幅。经
过调 幅后 的 已调 波 ( 即调幅 波 )的振 幅 ,按 照欲 传 输信 号的振 幅大 小变化 ,从而 反映 了欲传 送信号 的
变化 规律 。
调幅 的过程 ,可 将调 制信号 和被 调制 信号 同时 输入 一个非 线性 电路 ,如一 个乘法 器 ,乘 法器 的输
在调制过 程 中,载波 的振幅 受调 制信号 的控 制
在 调频时 相 角亦 有相应 的变 化 ,但 这种 相 角变 化 并不 与调制 信号 值成 比例 。同样 ,在调 相时频 率 亦 有相应 的变 化 ,但这种 频率 变化并 不 与调制信 号
值 成 比例 。 调 相的 数学表 达式 为 :
Tb
我们称 为数字信号 的基带传输 。而 在 另外一些信 道 ,
特 别是远 距离 传递信 息 的无线信 道 和光信 道 中 ,数 字 基带信 号则 必须 经过调 制 ,将信 号频谱 搬移 到高 频 处才能 在信 道 中传输 ,我们 把这 种传输 称为 数字 信 号的调 制传输 ,或频 带传输 及载 波传输 。数 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6-18 5
微波频率为300MHz~300GHz可分为分米波、厘 米波、毫米波。用于传输节目和进行卫星广播。 分米波:470MHz(0.64m)至958MHz(0.31m) 用UHF表示,它又分为Ⅳ、Ⅴ两个波段,可容纳56 个频道,主要用于地面电视广播 Ⅳ波段—470MHz(0.64m)至566MHz( 0.53m) 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13至24频道 Ⅴ波段—606 MHz(0.5m)至958MHz(0.31m) 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25至68频道 卫星广播通常使用C波段(3.7~4.2GHz)和Ku 波段(11.7~12.5GHz)。
二、天线的分类
天线品种繁多,以供不同频率、不同用途、 不同场合、不同要求等情况下使用。 按用途:可分为通信天线、广播电视天线、雷达 天线等; 按频段:可分为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微波天 线等; 按方向性:可分为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等; 按外形:可分为线状天线、面状天线等; 按极化:可分为圆极化、线极化(水平极化、垂 直极化)等。

O
r
y

x
2014-6-18
33
2、方向图
将方向函数用曲线描绘出来,称为方向图。 方向图就是与天线等距离处,天线辐射场大小在 空间中的相对分布随方向变化的图形。
2014-6-18
34
工程上常常采用两个特定正交平面方向图, 即E面和H面方向图。 E面即电场强度矢量所在并包含最大辐射方向 的平面;H面即磁场强度矢量所在并包含最大辐射 方向的平面。 E面即为包含z轴的任一平面,例如yoz面。而 H面即为x0y面,E面和H面方向图是指立体方向图 沿E面和H面两个主平面的剖面图。
2014-6-18
10
(2)白天和夜间要更换工作频率。由于电离 层的电子密度、高度在白天和夜间是不同的,因 此工作频率也应不同。在日出日落前后要更换工 作频率。 (3)传播不太稳定,衰落严重。由于电离层 的情况随年份、季节、昼夜和地理位臵的不同而 变化,因此天波传播不如地面波稳定,且衰落严 重。 (4)天波传播由于随机多径效应严重。 (5)电台拥挤、干扰大。尤其是夜间,由于 电离层吸收减弱,干扰更大。
2014-6-18 2
二、无线电波频段划分
波段指波长范围,频段指频率范围。
2014-6-18
3
三、广播电视频段划分
我国的广播电视波段(频段)划分如下:中 波(中频) 短波(高频)、超短波和微波。 中波(中频)——526.5kHz(570m)至 1606.5kHz(187m),主要用于国内的声音广播。 短波(高频)——2.3MHz(130m)至26.1MHz (11.5m),主要用于对国外的声音广播。
2014-6-18 6
四、电波传播特性
电波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地波传播、 天波传播、空间波传播和散射传播。 1、地波传播——弯曲地沿地球表面传播;
地波传播
2014-6-18 7
地波传播特性: (1)地面波传播采用垂直极化波。地面波的 传播损耗与波的极化形式有很大关系,计算表明 ,电波沿一般地质传播时,水平极化波比垂直极 化波的传播损耗要高数十分贝。所以地面波传播 采用垂直极化波,天线则多采用直立天线的形式 (2)传播较稳定。这是由于大地的电特性、 地貌地物等不会随时改变,并且地面波基本上不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故地面波传播信号稳定。 (3)有绕射损耗。障碍物越高,波长越短, 则绕射损耗越大。长波绕射能力最强,中波次之 ,短波较弱,而超短波绕射能力最弱。
2014-6-18
35
2014-6-18
36
方向图参数: 实际天线的方向图通常有多个波瓣,它可细 分为主瓣、副瓣和后瓣。 用来描述方向图的参数通常有: (1)零功率点波瓣宽度 用2θ0E或2θ0H(下标E、H表示E、H面):指主 瓣最大值两边两个零辐射方向之间的夹角。
传输系统基础理论
第一部分:电波传播理论
第二部分:天线基础知识
第三部分:噪声与失真
第四部分: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与性能指标
第五部分:数字视音频压缩、编码与复用技术 第六部分: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第七部分:调制理论 第八部分:电气工作安全规程
2014-6-18 1
第一部分 电波传播理论
一、无线电波的频率和波长
16
五、各波段电波的传播特点 1、中波 白天,中波的天波受电离层D层的强烈吸收, 衰减很大,主要由地波传播。晚间D层消失,天波 由E层反射可传到较远距离。因此,在晚间可收听 到更多的中波电台的广播。地波的传播要受到地 面的吸收,所以中波电台的功率越大,传播的距 离越远。通常,中波电台所用发射天线为一直立 铁塔的塔身。铁塔高度通常为四分之一波长,即 几十米至一百多米,所辐射的地波约可传播200公 里。
2014-6-18
17
2、短波 由于短波的频率较高,地面对它的吸收更强 烈,因此短波在地波传播方式下只能传播几十公 里。但它的天波在电离层的损耗却较小,因而短 波主要由天波传播。由于电离层的电离程度和位 臵高度随昼夜、季节和纬度等变化,因而传播不 稳定,收听的信号忽强忽弱,称为衰落现象。短 波广播的发射天线尺寸比中波要短小得多,发射 机的功率也可以小得多。靠天波传播的距离很远 ,可达上万公里。
2014-6-18 28
三、天线辐射的基本原理
导线上有交变电流流动时 ,就会发生电磁波的辐射。 若两导线的距离很近,电场 被束缚在两导线之间,因而 辐射很微弱;将两导线张开 ,电场就散播在周围空间, 因而辐射增强。当导线的长 度 L 远小于波长 λ 时,辐 射很微弱;导线的长度 L 增 大到可与波长相比拟时,导 线上的电流将大大增加,因 而就能形成较强的辐射。
2014-6-18 11
3、视距传播(空间波传播) 当电波的频率很高时,地波衰减很大,天 波又会穿透电离层不能反射回来,因而只能采 用视线传播,即在“看得见”的距离内进行直 线传播。
(a )
(b )
(c)
2014-6-18
12
视线距离: 在给定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高度H1、H2的 情况下,由于地球表面的弯曲,当收发两点A、B 之间的直视线与地球表面相切时,存在着一个极 限距离。在通信工程中常常把由H1 、H2限定的极 限地面距离A′B′=d0称为视线距离。当H1 、H2远 小于地球半径R时, d0也就是A、B之间的距离r0 ,而实际问题大多如此。
2014-6-18 30
2014-6-18
31
四、发射天线的电参数
描述天线工作特性的参数称为天线电参数, 又称电指标。它们是定量衡量天线性能的尺度, 用来衡量天线把高频电流能量转变成空间电波能 量以及定向辐射的能力。 (1)方向特性:方特性: (4)极化特性:极化、极化隔离度
Pr Sav 4 r 2 D=1的无方向性接收天线的有效接收面积为
Ae 4
2
所以该接收天线的接收功率为
2 PL Sav Ae ( ) Pr 4 r
2014-6-18 24
于是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为
Pr 4 r L0 10lg 20lg dB PL

L0 32.45 20lg f ( MHz) 20lg r( km) 121.98 20lg r(km) 20lg ( cm)
无线电波是由频率很高的交变电流通过天线 辐射的结果,是一种电场和磁场的波动,所以又 叫电磁波。 波长是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为 米(m)频率是波在每秒钟完成的周期数,单位为 赫兹(Hz) 电磁波的频率f(Hz)、波长λ(m)与波速 υ(m/s)之间存在下述关系:υ= λ× f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约为3×108m/s。
2014-6-18
20
六、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自由空间又称理想介质空间(介质均匀、 电导率=0、相对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等于1), 即相当于真空状态的理想空间。 有一天线臵于自由空间A处,其辐射功率为 Pr,方向系数为D,在最大辐射方向上距离为r 的点M处产生的场强振幅为
60Pr D E r
2014-6-18 21
2014-6-18
32
1、方向函数
天线辐射出去的电磁 波虽然是一球面波,但却 不是均匀球面波,因此, 任何一个天线的辐射场都 具有方向性。 所谓方向性,就是在 相同距离的条件下天线辐 射场的相对值与空间方向 (子午角θ、方位角φ) 的关系
E ( r, ,
z
60 I f ( , ) r
2014-6-18
25
虽然自由空间是一种理想介质,是不会吸收 能量的,但是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导致发射天线 的辐射功率分布在更大的球面上,因此自由空间 传播损耗是一种扩散式的能量自然损耗。从上式 可见,当电波频率提高 1 倍或传播距离增加 1倍时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分别增加6dB。
2014-6-18
2014-6-18
29
对称振子是一种经典的、迄今为止使用最广 泛的天线,单个对称振子可简单独立使用,也可 采用多个对称振子组成天线阵。 两臂长度相等的振子叫做对称振子。每臂长 度为四分之一波长、全长为二分之一波长的振子 ,称半波对称振子。 另外,还有一种异型半波对称振子,可看成 是将全波对称振子折合成一个窄长的矩形框,并 把全波对称振子的两个端点相叠,这个窄长的矩 形框称为折合振子,折合振子的长度也是二分之 一波长,故称为半波折合振子。
2014-6-18
4
超短波(米波): 48.7MHz(6.16m)至223MHz(1.35m) 用VHF表示,它分为Ⅰ、Ⅱ、Ⅲ三个波段 Ⅰ波段—48.7MHz(6.16m)至92MHz(3.26m) 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1至5频道; Ⅱ波段—87MHz(3.5m)至108MHz(2.78m) 用于调频广播; Ⅲ波段—167MHz(1.8m)至223MHz(1.35m) 用于地面电视广播的6至12频道。
2014-6-18
19
4、微波 它可象光线一样聚成一条细束来传播,也是 按视距传播。微波可用来在两个地点之间传送节 目。由于微波的传播距离只有几十公里,而且会 受到传播路径中高大物体的阻挡,因此需要每隔 一定距离设一微波站,形成微波链路,将信号一 站一站接力传向远方,这种方式也称为微波中继 传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