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高效的建立稳定细胞株
稳定细胞株构建方法

稳定细胞株构建方法我折腾了好久稳定细胞株构建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稳定细胞株构建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先讲讲我最开始犯的错啊。
我就想着只要把目的基因转染进细胞不就成了嘛。
我就用了脂质体转染法,转染的时候,我就按照说明书大概弄了一下那个比例,结果转染效率超级低。
就像你想给一群人送信,结果只找到几个人能帮忙送,大部分信都送不出去一样,失败得很彻底。
后来我就研究转染效率低的原因。
发现那个脂质体和DNA的比例很关键。
我就开始一点一点试着调整比例,每次调整完就做一次转染,看看效果。
这就像做饭,盐放多放少得试出个合适的量。
经过好多次尝试,转染效率终于提高了一些。
转染成功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要用抗生素筛选。
我一开始用的抗生素浓度不太对。
浓度低了吧,好多没转染成功的细胞也能存活,这样建出的细胞株就不纯。
浓度高了呢,连转染成功的细胞都被杀死了。
这就是我又一个失败的经历。
然后我就查各种资料,询问身边的同行,大概确定了不同细胞类型适合的抗生素浓度范围,再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多次测试,才找到了合适的浓度。
我还试过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稳定细胞株。
这个方法呢,病毒包装就很关键。
我自己包病毒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污染,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
就像盖房子,基础都被破坏掉了。
我总结的经验就是,在包病毒的时候,所有的操作都要超级小心,从试剂的准备开始,每一步都要保证是无菌的,手消毒,台面消毒,试剂瓶消毒一个都不能少。
还有一点,无论是哪种转染或者感染的方法,细胞状态很重要。
我有一次没注意细胞的状态,拿了状态不太好的细胞做实验,转染后细胞死了一大片。
所以呢,养成提前查看细胞状态的习惯特别好。
一定要找那些看起来很健康的细胞来进行构建操作。
总的来说,稳定细胞株构建真的是个需要耐心,不断尝试并且细心对待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啊。
稳定细胞株构建技术原理

稳定细胞株构建技术原理哺乳动物稳定细胞系是指通过外源基因转染真核细胞后整合入基因组DNA,能够长期存在于细胞中,随染色体复制而传给子代,可以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系。
哺乳动物稳定细胞系的生产工艺开发过程通常包括分子构建、稳定细胞系筛选、上游发酵工艺开发、下游纯化工艺开发以及制剂工艺开发。
其中,分子构建和稳定细胞系筛选作为蛋白产品开发的起始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株稳定高产的工程细胞株不仅能显著增加单位体积产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可以降低下游纯化过程的复杂度,确保获得安全,高质量的蛋白产品。
工业上利用哺乳动物系统生产重组蛋白的方式有两种: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
瞬时转染通常用于制备少量蛋白,用于药物开发早期的蛋白活性检测。
瞬时转染并不产生克隆细胞株,它只是暂时将编码外源蛋白的质粒转导入宿主细胞,如HEK293或COS细胞。
随着细胞的分裂,外源基因不断丢失,因此蛋白产量较低。
与瞬时转染不同,稳定细胞株是为工业化生产治疗性蛋白而构建的。
稳定细胞株需要具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地以及不同的批次间生产相同质量蛋白产品的能力。
01 转染转染是指通过质粒将编码目的蛋白的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内的过程。
质粒上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带有抗性基因,比如抗生素抗性基因。
这样在转染后就可以利用选择压力富集整合了质粒的宿主细胞。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质粒不能复制,因此,未整合到基因组中的质粒将随细胞分裂而逐渐丢失。
在一段时间的选择压力后,所有存活下来的细胞基因组中都整合了外源质粒。
外源基因是以质粒DNA的形式进入动物细胞的,同时质粒DNA 上带有提高外源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元件。
尽管病毒来源的载体和细菌来源的载体都被用来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但是工业上在构建细胞株的过程中极少用到病毒来源的载体。
目的基因可以由组成型,诱导型或条件型启动子进行启动转录。
在细胞分化和发育的研究中经常用到条件型启动子,它可以由某些特定因素引发,导致蛋白表达,影响细胞的分化。
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二、转染
转染试剂初定为LipofectamineTM 2000 1、转染前24 h,消化牛乳腺上皮细胞并计数,以1X104个细 胞/孔接种到12孔板内,使细胞在转染当天能达到80%— 90%的融合。 2、转染前2h,更换新鲜的1640培养基(10% FBS,无双抗)。 3、用1640培养液(无FBS,无双抗)分别稀释2uL,4uL,6 uL,8uL质粒至体积为50uL,质粒浓度达到0.01ug/uL-0.04 ug/uL,轻轻混匀,室温作用5 min。 4、用1640培养液(无FBS,无双抗)稀释4份Lipofectamine 2000 4 uL至体积为50 uL,轻轻混匀,室温作用5 min 。
5、分别混合稀释的质粒和稀释的Lipofectamine 2000,此 时单份体积为100 uL,质粒DNA跟转染试剂比分别为(1:2, 1:1,1.5:1,2:1ug/ul)轻轻混匀,室温作用20 min。 6、将12孔板中的旧培养液吸出,用1640培养液 (无FBS) 洗两次,加入400ul1640 (无FBS) 培养液。 7、逐滴加入脂质体/DNA混合物到不同孔中,边加边前后来 回摇动培养板,轻轻混匀。同时设立未转染(500uL无 FBS1640培养液)和转染空白载体对照(4uL Lipofectamine 2000+496uL无FBS1640培养液)。 8、在细胞培养箱中孵育6 h,弃去培养液,加入1640培养液 (10%FBS) 培养48小时。
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一、筛选药物浓度的测定
1、G418的配制: 1gG418溶入1mlPBS中,再双蒸水到7ml,制成1mg/ml 浓度,过滤保存。 2、筛选浓度测定: 取24孔板接种细胞,待细胞长至汇合度80%~90%时吸取 培养基,PBS洗涤后加入筛选培养基。 筛选培养基G418的浓度梯度为0,200,300,400,500, 600,700,800,900,1000ug/ml,每浓度两孔,根据 细胞生长情况2~3天更换一次筛选液。 3、选定10~14天细胞全部死亡的最小浓度为筛选浓度,一半 浓度为维持浓度。
如何构建稳定转染的细胞系(株)?

如何构建稳定转染的细胞系(株)?稳定细胞株构建包含哪些关键步骤?A:如下♀一般稳定细胞株的构建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表达之类构建细胞转染pool细胞筛选单克隆筛选细胞库建立表达质粒构建A:如下♀将带有内切酶位点的抗体轻重链碱基序列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 方法合成,然后与载体连接构建表达质粒,抗体的轻重链可放在不同载体上。
为保证克隆到载体中的靶基因的准确性,在转染宿主细胞前需对表达质粒中的靶基因进行测序。
细胞转染A:如下♀将表达质粒通过四种不同的方法(化学法、物理法、脂质体转染、病毒转染)导入哺乳动物细胞内,最为常用的是电穿孔转染法、脂质体转染法和聚乙烯亚胺介导的转染方法。
转染的成功率取决于细胞的活性、质粒DNA 的纯度、转染试剂及转染方法。
Pool细胞筛选A:如下♀细胞池筛选与评估:转染后的细胞需要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至活率完全恢复,用以产生稳定的细胞池。
选择试剂的使用取决于表达载体携带的选择基因及宿主细胞的类型。
过于CHO K1细胞,通常不含谷氨酰胺的培养基中添加MSX进行筛选;而DG44和DXB11细胞通过不含呈甘氨酸、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并对细胞池增加MTX的选择压力来提高抗体表达水平。
在细胞池筛选阶段,需要对细胞池表达抗体的产量和关键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3-4个细胞池进行克隆。
单克隆筛选A:如下♀单克隆筛选与评估:传统的单克隆筛选方法多采用有限稀释法,形成率呈泊松分布。
为保证单克隆的单一性,需要一轮以上的克隆筛选,通常低于1个细胞/孔的方法进行铺板,挑选300个克隆经过24孔板、6孔板、T方瓶的摇瓶逐级扩增,最后挑选出10-20个克隆进行摇瓶规模评估,根据细胞生长和产物质量特性,挑选出4-6克隆进一步在反应器中评估,并建立RCB。
三级细胞库的建立A:如下♀细胞库的建立为满足大规模抗体生产的需要。
根据生物反应器评估结果及细胞株稳定性研究数据,选择生产用工程细胞株及备选细胞株,并建立原始细胞库PCB,然后GMP条件下建立主细胞库和工作细胞库。
细胞株构建方法

细胞株构建方法说实话细胞株构建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老多方法了,走了不少弯路。
我先讲讲最开始那种笨办法吧。
就像搭积木一样,我想一步一步从细胞开始构建,但是这个过程可难了。
首先得找个合适的细胞源,就像找原材料一样。
我当时就选错了细胞源,那细胞活性不行,根本没办法进行后面的操作,这就像盖房子的砖头都是碎的,那房子肯定盖不起来啊。
后来我就想,那得选活性好的细胞。
好不容易选好了细胞,那就开始搞转染的事儿。
转染就像是送快递,把目标基因这个包裹送到细胞内部。
我试过脂质体转染,这个就像是给基因裹上一层油乎乎的保护膜,然后送到细胞那去。
可这个过程特别不好控制,脂质体的量少了吧,基因送不进去,量多了呢,对细胞又有毒害作用。
有好几次啊,我的细胞就因为脂质体过量都死翘翘了,当时那个挫败感就别提了。
后来我又试了电转染,这个感觉就像给细胞通电,然后强行把基因塞进细胞里。
听起来不错吧,但这个特别挑细胞状态。
细胞状态稍微差点,一转染,细胞就受不了那电流的冲击,死一大片。
我就眼睁睁看着本来长得好好的细胞,弄了电转染之后就变得稀稀拉拉的,失败了好多次才有点经验。
后来我发现,有时候事先处理下细胞环境很重要。
比如说调整下培养基的成分,这就像给士兵准备好粮草一样。
合适的培养基能让细胞更强壮,更能接受后面的操作。
如果培养基里营养物质不够或者有什么毒素杂质,细胞自己都活不好,还谈什么构建细胞株啊。
再后来我找到一种病毒载体转染的方法。
这个病毒载体啊,就像是一个专门载客(基因)的高效小汽车。
它能比较准确地把基因送到细胞里面。
不过这个也要特别小心,病毒载体可能会有潜在的危险性,要是失控了那可不得了。
虽然现在我不敢说我构建细胞株就完全没毛病了,但是这些都是我实实在在经历过的。
我觉得在构建细胞株的时候,多尝试不同的方法肯定没坏处。
而且一定要细心,每个小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
还有啊,多看看那种比较新的研究成果,有时候新的方法就是要比旧的好使很多。
构建细胞稳转株

构建细胞稳转株(一)慢病毒包装:1.转染前24小时,将293T细胞以4-5×106接种于10cm的大皿中,加入10ml DMEM 完全培养基,轻轻摇晃,混匀,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注:细胞转染前密度应达到80%-90%。
3.充分混匀,离心管1,离心管2室温孵育5分钟。
4.将转染试剂稀释液(离心管2)加入质粒DNA溶液(离心管1)中,立刻充分混匀。
注意加入顺序非常重要。
5.室温孵育转染混合液15分钟6.将步骤1准备的细胞换液(95%DMEM+5%灭活FBS)。
7.将1ml转染混合液逐滴加入换液好的细胞培养皿中,前后晃动培养皿,充分混匀。
8.37℃培养。
4-6小时后,用10ml培养基换液(90%DMEM+5%灭活FBS+5%双抗)。
9.转染48小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
500g离心10min去除细胞碎片。
该上清可以直接用于慢病毒感染,也可进行病毒滴度测定或病毒浓缩。
如需长时间保存,可-80℃冻存。
注意每次冻融将导致病毒滴度下降2-4倍。
(二)慢病毒感染待测细胞:1.取新包装的或冻存于-80℃冰箱的慢病毒于冰上缓慢解冻。
2.慢病毒与培养基(DMEM+5%灭活FBS+1%双抗)按一定的体积混匀,加转染增强剂polybrene至终浓度为10μg/ml。
3.待转染的细胞吸去原培养液,PBS洗3次。
4.把混合好的慢病毒培养基加到细胞培养瓶中进行感染。
5.将细胞培养瓶放回培养箱中培养过夜,PBS洗3次,更换为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
6.感染72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拍照,分析细胞生长状态。
(三)稳转细胞株筛选:将慢病毒感染成功的细胞继续培养,并在培养基中加入嘌呤霉素进行筛选。
筛选持续一周,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至感染效率达到80%嘌呤霉素最佳筛选浓度测定: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消化,均匀铺在24孔板上,5×104/孔。
隔夜将细胞换液,并设置嘌呤霉素梯度:0 ug/ml;0.5 ug/ml;1.0 ug/ml;1.5 ug/ml;2.0 ug/ml;2.5 ug/ml48 h后换正常培养基。
单克隆稳转株的构建技术原理

单克隆稳转株的构建技术原理
对感染并筛选后的混合克隆稳转株细胞进⾏稀释培养,挑取单⼀细胞⽣长⽽成的细胞克隆,再进⾏扩⼤培养,以获得性状单⼀、表达稳定的细胞株:
具体步骤如下:
1)将细胞消化后接种于96孔板中,接种的细胞密度为1个/孔(可通过有限稀释的⽅法,也可通过流式分选);
2)标记出具有单个细胞的孔等细胞扩增后⽤puro进⾏筛选;
3)筛选完毕后,收集细胞进⾏qPCR或Western Blot鉴定,选择鉴定结果正常的单克隆细胞冻存保种
另外⼩编也整理了⼀些稀释法的⽅案给⼤家作为参考:
1)倍⽐稀释筛选
细胞计数设定⾸排的浓度,例如⾸孔设置10* cells/孔,每孔50*μl (细胞
浓度:100* cells/ml),96孔板补⾜最终培养体积100ul。
倍⽐稀释⽅法举例
注:标*体积均为参考,⼤家可以根据⾃⼰的实际情况进⾏调整
2)两步系列稀释筛选
两步系列稀释⽅法举例
稀释倍数参考:以⾸孔浓度选择1E4cell/孔*举例,标红区域出现1个细
胞的概率更⼤
3)直接稀释⾄1个/孔:以96孔板为例,将细胞消化后接种于96孔板
中,接种的细胞密度为1个/孔。
稳定细胞株的构建流程

稳定细胞株的构建流程以稳定细胞株的构建流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细胞株是一种在实验室中长期培养的细胞群体,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功能和生物学过程。
在科学研究中,稳定细胞株的构建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用于表达感兴趣的基因或蛋白质,并进行相关功能研究。
本文将介绍稳定细胞株的构建流程,帮助读者了解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1. 选择合适的细胞株稳定细胞株的构建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细胞株作为基础。
常用的细胞株有HEK293、CHO、HeLa等。
选择细胞株时需要考虑其易于培养、易于转染以及适合研究目的的特点。
2. 构建表达载体表达载体是构建稳定细胞株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将感兴趣的基因或蛋白质引入到细胞中。
常用的表达载体有质粒、病毒、RNA干扰等。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并将感兴趣的基因或蛋白质插入到载体中。
3. 转染细胞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染到目标细胞中。
转染方法有多种,包括化学法、电穿孔法、病毒介导转染等。
选择合适的转染方法,将表达载体引入到细胞中。
4. 选择稳定细胞转染后的细胞群体中,只有少数细胞成功地表达了目标基因或蛋白质。
为了筛选出这些稳定细胞,可以加入适当的筛选物质。
例如,如果表达载体中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抗生素,只有表达了该基因的细胞才能存活下来。
5. 单克隆分离从筛选后的细胞中挑选出单个细胞,进行单克隆分离。
这可以通过限稀稀释法或流式细胞分选法来实现。
将单个细胞分离培养,得到单克隆细胞株。
6. 鉴定稳定细胞株对得到的单克隆细胞株进行鉴定,确认其是否稳定地表达目标基因或蛋白质。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等。
7. 扩大培养经过鉴定的稳定细胞株可以进一步扩大培养,得到足够数量的细胞供后续实验使用。
在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胞的培养条件、培养基的配方等。
8. 长期保存为了保证稳定细胞株的长期保存,可以采取冻存的方法。
将稳定细胞株冻存于液氮中,以备将来使用。
用G418建立稳定细胞系

实验步骤1
1. 转染:
用CHO或者N2a细胞转染BACE-HA后培养48小时,到细胞增长接近汇合时按1:4密度传代,继续培养,待细胞密度增至50%~70%汇合时;
2. 加G418:
去掉培养液,PBS洗一次,加入浓度为800ug/ml的G418筛选培养基。
3. 换液:
根据培养基的颜色和细胞生长情况,每3~5天更换一次筛选培养基。
当有大量细胞死亡时,可以把G418浓度减半维持筛选。
筛选10~14天后,可见有抗性的克隆出现,停药培养,待其逐渐增大后;
4. 挑单克隆:
制备细胞悬液,细胞计数,用培养基稀释细胞到1个/5ul。
在96孔板中加入培养基150ul/孔,再加入细胞悬液5ul/孔。
待其逐渐增大后转入到48孔中增殖。
5. 单克隆鉴定:
细胞大量扩增后,同时用原细胞系转染PCDNA3.1,并设置对照组即空白对照,提蛋白,做western blot检测。
实验步骤2
1.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CHO或者N2a细胞按比例接种于12孔板,待细胞长到60%时转染。
转染方法同瞬时转染。
2. 待24-48小时后换为含800ug/ml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将细胞按1:10稀释后稳定培养两周换为含600ug/mlG418的选择培养基
3. 将混合细胞吹打成单细胞悬浮计数,调整细胞数为每孔20个/孔,加入100ul含200ug/mlG418的选择培养基,待抗性克隆长出后挑选良好的克隆,逐步放大,压力由含200ug/mlG418的培养基增加至含800ug/mlG418的培养基继续筛选,最后稳定用含800ug/mlG418培养基培养。
稳定细胞株的构建流程

稳定细胞株的构建流程以稳定细胞株的构建流程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引言稳定细胞株的构建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
通过构建稳定细胞株,可以使目标基因在细胞中稳定表达,从而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稳定细胞株的构建流程。
二、选择适当的宿主细胞稳定细胞株的构建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宿主细胞,常用的细胞包括人类胚胎肾细胞293细胞、小鼠骨髓细胞NIH3T3细胞等。
选择宿主细胞时需要考虑其易于转染、高细胞增殖率和细胞稳定性等因素。
三、构建载体1.选择适当的表达载体:常用的表达载体有质粒和病毒载体,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载体。
质粒载体便于操作和大规模扩增,而病毒载体能够高效地转染细胞。
2.插入目标基因:将目标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可以通过PCR扩增得到目标基因片段,并使用限制酶切将其与表达载体连接。
连接后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
3.构建转染载体:将表达载体转化至适当的细菌宿主中,利用细菌的复制机制进行扩增。
扩增后提取纯化质粒。
四、转染宿主细胞1.选择合适的转染方法:常见的转染方法有化学法、电穿孔法和病毒转染法等。
根据宿主细胞的特性和实验要求选择最适合的转染方法。
2.优化转染条件:转染条件的优化对于获得高转染效率和稳定性的细胞株至关重要。
可以调整转染剂的浓度、时间和转染温度等因素。
3.筛选转染细胞:在转染后,使用适当的筛选压力,如抗生素选择、荧光标记等,筛选出转染成功的细胞。
五、稳定细胞株的筛选和鉴定1.单克隆细胞的筛选:通过稀释法将转染细胞稀释至单个细胞,然后培养形成单克隆细胞株。
2.目标基因表达的鉴定:通过Western blot、RT-qPCR等方法对目标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确认稳定细胞株中目标基因的稳定表达。
3.稳定性的验证:长期培养稳定细胞株,观察目标基因的表达是否稳定,并进行细胞传代实验,验证细胞株的稳定性。
六、应用稳定细胞株稳定细胞株的构建完成后,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如基因功能研究、药物筛选和蛋白质表达等。
稳转细胞株构建流程及应用领域

稳转细胞株构建流程及应用领域稳定细胞株广泛用于许多重要的应用,包括生物制品(如重组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生产、药物筛选和基因功能研究。
开发稳定细胞株的过程通常始于将所需的质粒转染至选定的宿主细胞,一般是 CHO 或HEK 293 细胞。
转染后,研究人员筛选和定量分析高表达的细胞克隆。
一旦检测到这些高产细胞株,便进一步对这些细胞和其产生的蛋白质进行验证。
传统上用于细胞株开发的人工筛选方法既费时又费力,因此对高通量自动化解决方案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下面常规的工作流程有助于确定可以帮助您进行研究的系统。
细胞株开发流程:1.转染 - 将外源 DNA(编码目标重组蛋白)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携带插入其基因组的外源 DNA 且可长时间保持其表达重组蛋白能力的一小群细胞被称为稳转细胞。
2.抗体筛选/滴度测定 - 从转染后的细胞池中发现和挑选优质克隆。
通过定量测定细胞表面目标蛋白或分泌抗体(滴度测定)的表达情况来筛选大的细胞群,将能增加发现高亲和力产物或高产量的概率。
3.单细胞分离和细胞活性 - 必须分离并克隆单个活细胞以确保细胞群的基因相同,从而显著降低表达的异质性。
4.单克隆性保证 - 当开发用于生物治疗药物的细胞株时,从质量和监管角度来看,确保该细胞株是源于单个祖细胞的单克隆细胞至关重要。
单克隆性的记录(治疗细胞株的一个监管指标)通常都是图像形式的,据此可记录单细胞的图像并将其纳入监管文件中。
5.克隆产量筛选和滴度 - 这是一项测定克隆源性细胞株所产生的重组蛋白或抗体产量的检测。
开发细胞株的应用和方法1、细胞表面表达筛选许多在细胞表面表达的蛋白都是用于发现和开发生物医药的靶标。
例如,G 蛋白偶联受体(GPCR) 是最大的细胞表面蛋白类别,并且是大约 40% 现有药物的靶标。
从转染后的细胞池中发现和挑选细胞表面GPCR表达增加的高价值克隆可能极具挑战性。
2、细胞活力细胞株开发就是发现源自单个细胞的克隆,其可稳定高表达目标治疗性蛋白。
稳定细胞株(系)构建实验要求

稳定细胞株(系)构建实验要求稳定细胞系(stable cell line),是指质粒整合到染色体上后,用相应的质粒DNA中的抗性标志来筛选该细胞系,就成了稳定表达的cell line。
以下实验,构建稳定细胞株而不是瞬时转染更能满足实验要求:1),外源片段在分裂细胞中长期(>2周)稳定表达。
虽然普通转染实验一般只能保证2-4天的转染和表达效率,但腺病毒载体在多数分裂细胞中可以维持2-4周内的高转染效率和表达周期。
而非分裂细胞,可以使用腺相关病毒载体转导外源基因,因为腺相关病毒载体在许多非分裂细胞中可以保持长达1年的高效表达。
2),需要构建使用诱导表达系统,这主要是由于:a),过表达基因或者干扰目的基因引起细胞毒性或者抑制细胞生长等不利因素; b),目的基因的过表达或者干扰需要时空特异性。
3),希望控制目的基因过表达或者干扰的拷贝数,以避免引入人为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构建稳定株可以帮助筛选拷贝数适量的细胞进行实验研究。
4),部分细胞种类,病毒载体亦无法达到高转导效率,通过构建稳定株,达到外源片段的高效表达。
5),长期在少数几类细胞中研究几个基因的功能,通过构建稳定株,可以大大降低频繁转染或者病毒包装的成本,也极大方便实验研究。
6),部分蛋白稳定性极强,瞬时RNA干扰因为作用周期短,只能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但无法去除已经表达的目的蛋白,所以需要通过构建稳定株实现更好的基因干扰效果。
7),需要往动物体内注射表达有外源片段的细胞。
需要构建稳定细胞株,以防止注射入动物体内后,很快外源片段表达丢失。
8),细胞个体差异(同一类细胞,不同个体细胞基因组存在差异)对实验结果有干扰,需要构建单克隆细胞株去除干扰。
9),需要将外源片段插入基因组中,比如基因敲除,基因插入突变筛选等修饰基因组的实验。
应用:研究发现了一种在这些癌症干细胞上表达的蛋白,同时制备了能与该蛋白特异结合的抗体。
当抗体注射入此前已注射癌症干细胞的小鼠后,抑制了癌症细胞向其他器官转移。
一文搞定CHO稳转细胞株构建

一文搞定CHO稳转细胞株构建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化资源整合为生物制药行业提供了越来越全面的技术支撑,抗体药物的发展也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
抗体药物开发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而稳定细胞株适用于抗体药开发的各个阶段,如重组蛋白和抗体生产、检测分析、功能性研究等等。
构建适用于工业生产的高表达细胞株是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之一。
普健生物在重组蛋白表达、抗体生产及稳转细胞株构建等方面有着10余年经验。
今天小普与大家分享一种基于CHO细胞株构建的高效抗体药开发策略,能显著提高细胞株开发效率,实现高效、稳定的细胞株开发。
CHO表达系统哺乳动物细胞是用于生产单抗在内的商业化治疗性蛋白产品的主要宿主细胞。
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是生产蛋白类药物的首选宿主细胞,因为与其他系统相比,CHO细胞具有以下优点:①CHO 细胞对蛋白有准确的加工、修饰功能,因此其表达的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更接近于天然蛋白;②CHO 细胞耐受剪切力和渗透压的能力相对较强,可根据培养要求选择贴壁培养或悬浮培养的方式;③整合外源基因后的细胞稳定,重组基因能高效扩增和表达;④表达目的蛋白可由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并且CHO 细胞只表达少量的内源蛋白,有利于目的蛋白的提取。
GS筛选系统原理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生长过程需要谷氨酰胺(L-glutamine),谷氨酰胺合成酶(GS)将谷氨酸和氨转化为谷氨酰胺,哺乳动物细胞通过这一酶促反应获得谷氨酰胺。
CHO细胞内源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比较低,需要在培养基中额外添加外源谷氨酰胺才能促进细胞生长。
利用GS抑制剂,L-氨基亚砜蛋氨酸(Methionine Sulphoximine,MSX)抑制内源性GS活性,用含目的基因和GS基因标记的表达载体,转染宿主CHO细胞,通过MSX加压筛选,促使GS基因和目的蛋白基因扩增,只有转染了额外GS基因的细胞才可以在不含有谷氨酰胺(L-glutamine)的培养基中生长,从而筛选获得重组表达细胞株。
CHO稳定细胞株开发步骤有哪些?稳定细胞株筛选原理详解

CHO稳定细胞株开发步骤有哪些?稳定细胞株筛选原理详解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是目前最常用的哺乳动物细胞株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疫苗制备等领域。
稳定细胞株是指在细胞培养中,将外源基因集成到细胞染色体中并稳定表达的细胞群体。
稳定细胞株具有表达稳定、重现性好等优点,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生产。
CHO稳定细胞株开发的主要步骤如下:克隆:选择具有高表达能力的基因,将其克隆到合适的表达载体中,如pcDNA3.1、pCDM8等。
转染:将表达载体导入CHO细胞中,使其表达外源基因。
转染方式有多种,如电穿孔、钙磷共沉淀、透析等。
筛选:利用筛选标记(如耐药基因或荧光标记)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筛选出高表达的克隆细胞。
扩增:将选出的细胞进行扩增,直至获得足够量的细胞。
稳定化:将稳定的克隆细胞继续培养,保持其稳定表达目标基因。
鉴定:通过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对细胞株进行鉴定,验证其表达目标基因的能力和稳定性。
在CHO稳定细胞株开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培养条件的优化,包括培养基配方、温度、CO2浓度、氧气含量等。
此外,对于不同的目标蛋白,还需要针对性地优化表达条件和纯化方法。
稳定细胞株筛选原理及方法:稳定细胞株筛选是指通过对转染后的细胞群体进行筛选,筛选出稳定集成了外源基因并稳定表达的细胞株。
其基本原理是依赖于转染细胞后外源基因的选择性筛选和纯化。
常用的稳定细胞株筛选方法有两种:抗生素筛选法:将外源基因构建在带有特定抗生素耐受基因的质粒上,转染细胞后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抗生素,使只有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胞能够在抗生素的选择压下存活,其他未集成外源基因的细胞则被杀死。
选择性标记物筛选法:外源基因构建在带有选择性标记物(如荧光蛋白、酶标记等)的质粒上,转染细胞后通过标记物筛选,筛选出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胞群体。
选择性标记物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和纯化。
两种筛选方法各有优缺点,抗生素筛选法虽然常用但存在一些问题,如转染细胞的抗生素耐受性存在差异,有可能导致筛选结果的不确定性;而选择性标记物筛选法可以减少抗生素对细胞的影响,但其纯化效率较低,需要更复杂的实验设备和技术。
稳转细胞株(系)构建方法

稳转细胞株(系)构建方法
稳转株即稳定表达细胞株,指的是基于某一细胞系构建的持续过表达或干扰某特定基因的细胞系。
慢病毒感染-药物筛选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稳转株构建方法,具有高效整合、目标细胞广泛等特点。
稳定转染:
转染的质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使宿主细胞可长期表达目的基因及蛋白。
需要在瞬时转染基础上对
靶细胞进行筛选或者应用高转染效率的病毒,根据不同基因载体中所含有的抗性标志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细胞传代,
从而得到可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系。
筛选稳定细胞系有两种方法:
1)转染质粒后,筛选获得稳转细胞系;
2)慢病毒感染筛选稳定细胞系。
慢病毒感染方法较质粒转染筛选单克隆方法更方便和高效,是目前主流的稳定细胞系筛选方法。
稳转株应用:
1)基因过表达服务
2)shRNA 干扰服务
3)miRNA过表达
4)任意非编码基因的过表达
稳转株构建中的常见问题
1.支原体污染问题
由于轻度的支原体污染并不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故被许多实验室所忽略。
但支原体易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爆发,出现大量细胞碎片,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导致稳转株筛选的失败。
我们建议在稳转株构建之初,务必排除细胞及培养环境中的支原体污染(赛业可提供稳定细胞株构建)。
2. 其他问题
除支原体污染之外,还有以下问题会经常出现于稳转株构建中。
shrna稳转细胞株 构建 步骤

shrna稳转细胞株构建步骤
构建shrna稳转细胞株的步骤如下:
1. 设计并合成shrna。
2. 构建包含shrna的表达载体,常用的是慢病毒载体。
3. 包装慢病毒,这一步通常需要借助病毒包装系统完成。
4. 滴度测定,测定病毒滴度是制备稳定转染细胞株的重要步骤。
5. 慢病毒感染,将目的细胞与慢病毒混合培养,使病毒进入细胞并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
6. 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在感染72小时后开始加入筛选药物,每隔2天重新换液并加入筛选药物。
药物筛选需至少持续14天,直至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荧光细胞比例为100%。
7. 鉴定稳转细胞株,对筛选到的稳定表达细胞株进行鉴定,验证其是否稳定表达目的基因。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稳定细胞株构建流程

稳定细胞株构建流程
构建方bai法:先把质粒整合到染色体上后,用相应的质粒DNA 中的抗性标志来筛选该细胞系,就行成了稳定表达的细胞株。
细胞株是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细胞株的特殊性质或标志必须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存在。
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为细胞系(cell line),由原先存在于原代培养物中的细胞世系所组成。
如果不能继续传代,或传代次数有限,可称为有限细胞系(finite cell line),如可以连续培养,则称为连续细胞系(continuous cell line),培养50代以上并无限培养下去。
细胞株是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的培养细胞。
从培养代数来讲,可培养到40-50代。
细胞株的特殊性质或标志必须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存在。
对于人类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半年以上,生长稳定,并连续传代的即可称为连续性株或系。
扩展资料:
一般流程
1、筛选浓度测定:以10~14 天细胞全部死亡的抗生素浓度为筛选浓度;
2、细胞接种:转染实验前天接种细胞,各种细胞的平板密度依据各种细胞的生长率和细胞形状而定。
进行转染当天细胞密度应达到60%~80% 覆盖;
3、细胞转染(病毒、脂质体、电穿孔、FuGENE 6 );
4、利用质粒上含有的抗性选择进行筛选;
5、鉴定筛选结果。
细胞稳转株构建方法

细胞稳转株构建方法细胞稳转株构建,这可是个超级有趣又超级重要的事情啊!就好像盖房子,得先有牢固的地基一样。
细胞稳转株的构建就是为后续的各种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细胞稳转株。
简单来讲,就是让外源基因能够稳定地在细胞里表达。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哦!就好比要让一个外来的“客人”在一个新家里舒舒服服地住下来,还得长期住下去。
那怎么做到呢?这就需要一系列精巧的操作啦!第一步,得选好合适的载体。
这载体就像是给外源基因准备的“交通工具”,得合适才行。
它要能把基因安全、高效地运送到细胞里。
然后呢,就是把外源基因整合到载体上,就像给交通工具装上货物。
接下来,把这个带着外源基因的载体导入细胞里,这可是个关键步骤,就好像把客人送到新家里一样。
这时候就有人会问啦,那怎么知道基因有没有成功导入呢?嘿嘿,这就需要一些检测手段啦!比如通过一些特定的标记来看看基因是不是真的在细胞里安家了。
这就好比要看看客人是不是真的在新家里住下了,还过得好不好。
构建细胞稳转株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啊!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动作都要恰到好处。
要是有一个环节出了错,那可就前功尽弃啦!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而且,不同的细胞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呢。
这就像是不同性格的人,得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
这多有意思呀!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就像一群智慧的魔法师,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的细胞稳转株。
他们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
这不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吗?细胞稳转株构建成功后,能带来很多好处呢!可以用于各种研究,比如疾病机制的研究、药物筛选等等。
这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知识的大门,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奥秘。
总之,细胞稳转株构建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
它需要我们的耐心、细心和智慧。
让我们一起为这个神奇的领域加油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快速高效的建立稳定细胞株
稳定转染,即进入细胞的质粒整合入细胞基因组中,并能随细胞分裂稳定传递下去。
这是相对瞬时转染而言的。
瞬时转染的表达时间短暂,外源基因导入整合基因组的几率非常低,绝大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不能随细胞分裂而一同复制,导致最后拷贝数被稀释,无法达到持续表达外源基因的目的。
一般用转染试剂进行质粒转染,多为瞬时转染。
一般如下情况需要构建稳定株:
1) 长期在目的细胞中研究基因功能,通过构建稳定株,可以大大降低频繁转染或者病毒包装的成本,也极大方便实验研究;
2)部分蛋白半衰期极长,瞬时RNA只能干扰表达,无法去除已经表达的目的蛋白,通过构建稳定株可以实现更好的基因干扰效果;
3)瞬转往往会引入极高拷贝数的表达,导致因为人为因素造成实验结果的不精确,构建稳定株可以帮助筛选拷贝数适量的细胞进行实验研究;
4)需要用诱导表达系统的,主要是一些致死基因或者是需要时空表达的;
5)需要用细胞做动物实验的,比如裸鼠成瘤等,往往需要构建成稳转株。
构建稳定株的方法:
其实用脂质体转染、磷酸钙转染法等理论上是可以构建稳定株的,但这些方法整合入基因组
的效率极低,很难成功。
而慢病毒可以携带外源基因随机整合进基因组,效率很高,是建立稳定株的最优方式。
构建稳定株的注意点:
稳定株构建是个长期过程,从质粒构建到慢病毒包装,再到细胞感染及后期的筛选,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所以建立稳转株花个半年时间,也是常有的事,而且要承担病毒包装不成功,细胞感染效率低等风险。
所以,想要短期内高效构建出稳定细胞株,我们提供的“三严”稳转株构建服务,是您的最佳选择
汉恒生物“三严”稳转株:
⚫种子优良--严选低代数细胞来源,无支原体无黑胶虫;
汉恒生物所有的细胞均从中科院细胞库购买,代数低无污染,可提供STR检测报告
⚫性状稳定--严酷的筛选及靶基因表达验证体系;
汉恒生物所有的稳转株都采用RT-qPCR验证,保证表达水平
⚫活力无损--严格的建系后连续3代细胞增殖活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