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评议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领域。但目前,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传统模式教学让学生生厌,教师压抑。钱梦龙老师也说过,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古文教学需要改革。那么,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叫呢?本人认为,应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乐学、会学”,学而有效。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做法。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托乐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一切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文言文也不例外。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精心设计导入,用以创设情景,营造浓烈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例如教学《出师表》一课时,我先播放电影《三国演义》片段,适机启发学生:在这段历史上,有一位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智多星是谁?(学生答:诸葛亮。)教师接着引导:谁知道有关于诸葛亮的一些历史事故?(学生雀跃欲试,争着开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我借机导入: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我们崇敬他运筹帷幄,更仰慕他为国的耿耿忠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在伐魏之前呈给后主刘禅
的《出师表》……以上所用的是情景导入法。这样的导入设计能调动学生的
学习情绪,产生了急切学习的强烈愿望。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什么比震撼其心扉更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课文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情景导入法外,还可以利用成语、典故、名人
警句引入法;简述相关故事、趣闻法;制造悬念法和褒扬价值法等。例如,教学《醉
翁亭记》可由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教学《岳阳楼记》可由风景名胜中的“四大名楼”导入;教学《三峡》可由欣赏三峡风光,讨论“三峡”工程问题等导入……无论运用何种方法,都应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做到因文而异,力争恰到好处,导出效果,激出兴趣。
二、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苏东坡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古人
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总结的读书经验,也是我们学好文言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通过多读、熟读、诵读,在读中反复体味,才能领会文章的内涵,达到见“其义”之功效,并逐步培养文言文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新教材所选的文言文中,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其文质兼美,极富思想性和艺术性,且体裁多校。因此,在诵读教学中,应根据文体特点而采用相应的诵读方式,做到因文而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使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文采,品出“文味”。如抒情色彩较浓而文学浅易的课文,宜采用个别与小组诵读相结合,要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直至背诵。如《陋室铭》、《爱莲说》、《小石潭记》等课文;对故事性强而
又有人物对话的课文,可采用分角色朗读。如《论语十则》、《孙权劝学》、《愚公移山》、《唐睢不辱使命》等课文;对议论性较浓的课文,应运用叙读,背读相结合,使之多接触,加深领会。如《马说》、《伤仲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课文。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使学生在读中学会欣赏名家妙笔,并从中获得美感。
当然,文言文字少意深,单音义广,教师可作必要的引导、示范,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剂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
在诵读中积累丰富的词汇,品味句意,培养语感,提高感悟文章的内涵和意境的能力。
三、自导结合,培养能力
作为教师,要教好文言文,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两者的主次关系,确立主体与指导的地位,切实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以学生自研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做到以导代教。每一篇文章,都让学生有一个自研、思考、讨论、交流和争辩的学习过程。如课前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读课文;上课时,多读、理解字词句,并试译全文,感觉文意。发现学生有不懂之处,教师则相机给予指导。例如:学生对“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不解时,教师则授予“名词的意动用法”;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绝境”有疑问时,教师则授予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用法;当学生对“何陋之有”(《陋室铭》)句式不解时,教师及时点拨,指出其为倒装句式。
大多数的文言文都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美情趣都是很有影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己参与学习课文,如编演课本剧、背诵比赛、故事会,辩论会等。如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安排学生编演课本剧,学生活灵活现的表演激起满堂笑声,在笑声中,我适时点拨: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讽谏帝王是一件冒险的事,一言不慎就可能招至杀身之祸。而邹忌是如何巧妙向齐王讽谏的?由此可看出邹忌具有怎样的胆识和睿智?讽谏的结果如何?从中可了解到齐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通过点拨,学生的思维更清晰的,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入了。然后,我更一步设疑启智,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齐王的善于纳谏可让我们学习到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通过自己参与深刻地理解课文,更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自己的人格和精神得到塑造和升华。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其积极参与,自研风疑,并不失时机地加予指导,做到学与导相结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四、授之以法,巩固提高
叶圣陶大师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应“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会学,达到自行理解,掌握知识,并将其系统化,规律化。这样既可解决学生易忘难记的问题,增强迁移能力,又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巩固和
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学习文言文,一词多义是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教会学生采用比较归类,制成卡片。每一张卡片分别记录一个词的意义,词性及出处等。然后按音序排列,分类积累词汇,以便查阅与识记。如:(G)“故”。
①意义:原因;词性:名词;例:问其故;出处:《两小儿辩日》。②意义:旧,原来的;词性:形容词;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出处:《狼》……用卡片积累词汇,其本身就是反复记忆的过程,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对于通假字,则可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思、出处四格综合列表,这样便能一目了然。而文言文中的虚词教学更是难点之一,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中学文言文中虚词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而、之、其、以”等,在学习中可把这些虚词列成表格,分用法和意义两部分加以归类,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可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留、删、调、补、换”五字要求。让学生借助深下注释,学习翻译,遇到疑惑,教师适时指导。
“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由此可见,授学生以方法,既可扩大学生的积累,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可让学生抓住规律,总结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