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重点题型整理
1. 请简要概括《马诗》的意境和情感。
答案:《马诗》描绘了一幅草原上的骏马奔腾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请分析《马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答案:《马诗》中的意象有草原、骏马、春风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
3. 请解释《马诗》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含义。
3. 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涉及实验操作,需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如果安排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的实验,需要准备足够的纸张、笔等写作工具,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示例作品。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例如,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此外,还可以利用黑板、投影仪等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资源,方便学生观看和学习。
8. 教学反馈表: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马诗》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马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这首诗,让学生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解读诗歌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马诗》的意境和情感。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马诗》三首,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味。

(2)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马诗》的背景知识,理解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运用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诗歌鉴赏,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培养对动物的关爱之心。

(2)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马诗》三首分别描写了不同马的特点,展现了马的威武、忠诚、勤劳等品质。

2. 诗歌内容:分别解析《马诗》三首的诗意,描绘诗中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 诗歌鉴赏: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马诗》三首,理解诗意。

(2)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了解诗歌背景,理解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2)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马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学生自读《马诗》三首,注意节奏、韵律,体会诗歌的韵味。

3. 诗意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意,描绘诗中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4. 背景介绍:介绍《马诗》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5. 诗歌鉴赏: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七、重点题型整理
题型一:诗句解读
问题:请解读《马诗》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的意义。
答案: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马在广阔天地中奔腾的英姿。“大漠沙如雪”表现了沙漠的广袤无垠,“燕山月似钩”则通过月亮的形状联想到马蹄铁,寓意马奔跑的力量和速度。
题型二:修辞手法分析
问题:在《马诗》中,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在上完《马诗》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的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咏物诗的特点,这个做法很有效,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新内容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马诗》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些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诗句解读和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2. 技能提升: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交流思想。
- 学生在创作咏物诗的实践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3. 情感体验:
- 学生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 学生在感受诗人情感的过程中,培养了同理心和审美情感,提高了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带动万物生机发,
轻拂水面起涟漪。
补充说明:
1. 诗句解读题型旨在训练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意图。
2. 修辞手法分析题型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诗中使用的修辞技巧,理解其增强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马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马诗》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的一篇古诗,这首诗通过咏马表现了诗人对唐朝重武轻文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愤慨。

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的秋野和挂甲执刀的将军,烘托出战马嘶呜、尘烟飞腾的激烈战斗场面,后两句则描绘了战马被束缚在槽枥间,空有雄心却无法驰骋、一展雄风的苦闷。

全诗寄寓深远,写的是马,但更多的是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形象地表达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痛苦。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2.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深入理解古诗,通过感悟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读中感悟,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

2. 学生搜集有关古诗背景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教师使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故事大致内容: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个人牵着一匹瘦弱不堪的马行进在新疆的旷野上。

迎着瑟瑟的秋风,诗人不禁吟出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样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马诗》。

)揭示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如:为什么不用“咏马”而用“马诗”为题?“马诗”是什么意思?“马诗”里头有哪些内容?)(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查阅工具书,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词不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派代表逐句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理解情况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理解诗句的意思。

)适时出示句式训练:(填空)(1)“___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马诗日期二、选择题2.美德在民间孙道荣①为了36元钱,一个人苦苦找寻了另一个人,整整三年。

②找人的叫老张,是个鞋匠,专门帮人修鞋、擦鞋,在街上开了个修鞋的小店,已经摆了八九年,一直没挪窝,加上手艺又很好,所以生意不错,积累了很多熟客。

老张要找的人叫石慧,石慧是附近的住户,也是老张的一个客户。

③如果客户预存一笔钱,可以打八折,老张的这个主意,吸引了好多客户。

老张有三个厚厚的大本子,清清楚楚登记着每一个客户的存款和每一笔消费记录,从无差错。

其中有个客户,预付款还剩余36元,但她已经三年没有来过了,鞋匠老张要找的人就是她,他想把钱退还给她,或者请她把剩余的钱消费掉。

④可是,除了知道她名叫石慧,住在附近的某个小区之外,老张对她一无所知,也没有她的任何联系方式。

老张就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一个个地问。

每一个前来擦鞋或者修鞋的客户,他都要问人家一句,你认识石慧这个人吗?久而久之,竟然成了老张的一个习惯。

⑤有人被反复地问,就好奇地反问他,为什么要找这个人?老张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人家。

有人劝慰老张,可能是她搬家了,或者有其他原因,不来了,反正就这么点钱,不用找了吧。

老张一本正经地说,那可不成,再少,也是人家预存在我这儿的,她若不来消费了,我就要把钱退给人家。

⑥慢慢地,到老张的店铺来修鞋或擦鞋的人,都知道老张在找一个人,那个人叫石慧。

⑦有个客户认识石慧,但客人沉重地告诉老张,两年前,她就已经因病去世了。

他也不知道她具体住哪个小区,也没有她的联系方式。

③老张很难过。

但他不想就此放弃,他想,石慧不在了,那就找到石慧的家人,把剩下来的36元退给人家。

因此,他依然固执地向每一个到店的客人询问,你认识石慧吗?日子就在老张的这一声声询问中,慢慢流逝。

①终于,有个新客户告诉老张,他认识石慧的丈夫。

①第二天,石慧的丈夫,来到了鞋匠老张的小店内。

老张拿出一本厚厚的旧账本,翻到其中的一页,对石慧的丈夫说,她的预存款还剩36元,把钱退给你,或者你来修鞋、擦鞋,都可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马诗》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马诗》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马诗》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新字并掌握4个字的写法。

2.理解古诗的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朗读诗句,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___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一张马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谈论马的知识和喜好。

2.引导学生们了解古代人对马的热爱,介绍一首千古流传的歌咏马的名篇——《马诗》。

3.板书课题——《马诗》。

4.齐读课题:《马诗》。

二、研究新课一)回忆研究古诗的方法。

1.学生汇报:1.看诗题明对象,2.看作者知背景,3.看诗文解大意,4.看资料(注释)悟诗情,5.反复诵读入诗境。

2.引导学生们用这些方法来研究《马诗》。

3.齐读诗题,明确描写对象为马。

4.指名学生回答作者为___,让学生们汇报预___的资料。

5.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让学生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每个字的读音。

2.让学生们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并加上拼音,不熟悉的地方多读几遍。

3.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并与同桌分享识字方法。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一些生字,大家能认识它们吗?请看屏幕上的课件,我们一起读一遍这些生字:___踏漠。

除了“燕”读作yan,还有哪些读音?能组成哪些词语呢?在这些字中,“燕”的部首是什么?是草字头吗?不是,它的部首是四点底。

请大家仔细观察燕字的笔画位置,然后写一个工整的燕字。

接下来,我们看看同学们写的字,谁写得最好呢?我们可以相互比一比,看谁能组成更多的词语。

现在,我们来读一些古诗。

请看屏幕上的课件,我们指名读出这些生字,然后一起朗读这首五言古诗。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你自己读懂了吗?还有哪些地方不太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品读第一、二句。

大漠是广阔无边的大沙漠,燕山是边疆征战之地。

在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是相对的?这样写会让人有什么感觉?在这里,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搜集有关马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一()当先()到成功老(千军万()万()奔腾快((二)理解意象出示古诗)识途)加鞭通过一组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1、学生齐读: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

(四看诵读法)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李贺的资料?(二)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1、学生汇报。

2、(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马诗日期二、选择题2.我是吴宓①教授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

很快,讲义写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列出参考书、著作、出版社、出版年代等。

学生上课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

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

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

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

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xī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他就像是一座钟。

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

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钱钟书、曹禺、吕叔湘……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⑤比起教学上的一丝不苟,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

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⑥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

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

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⑦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

1976年,因饱受折磨而身体虚弱的吴宓回到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还可以讲课。

”⑧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

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我是吴宓教授。

”【注】①吴宓(mì)(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张颖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

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

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2师:马是六畜之首。

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一)前两句诗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8.出示图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二)后两句诗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古诗三首《马诗》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下)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4.教学时数:1课时5.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马诗》的内容和情感,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理解,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6.教学内容:(1)古诗《马诗》的内容和情感。

(2)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7.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马诗》的内容和情感,重点词汇和句式。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问答法:通过问答,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马诗》的内容和情感,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问答,提高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古诗三首《马诗》》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素养:通过学习《马诗》,学生能够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和欣赏语言。

2. 思维素养:本节课通过讲解《马诗》的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文化素养:本节课通过对《马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4. 审美素养:通过学习《马诗》,学生能够欣赏古诗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马诗日期二、选择题2.我和父亲的“战争”我5岁,他29岁。

有天我哭哭啼啼地跑回家,边抹眼泪边对他说:“我要改名字,我的名字不好听,而且班上有个小朋友的名字跟我一模一样。

我讨厌!”“名字是你爷爷取的,怎么能说改就改?不行!”他的态度坚决,脸色铁青。

我是这个大家族唯一的女孩,爷爷很宠我,名字当然也是爷爷包办的。

我开始哭闹,可是他无动于衷,根本就不理我。

我不得不拿出我的杀手锏——不吃饭。

我心里盘算:坚持绝食,直到他答应为止。

果然,第三天,他宣布,为我改成单名“廖夏”。

我高兴极了。

我已经饿了两天,如果他再不做出反应,我真不知道该怎么下台。

我16岁,他40岁。

某天吃晚饭时,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我的三魂六魄都吓掉了一半。

我不敢抬头,只顾低着头往嘴里塞饭。

我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谁唆使你去上职中的?你眼里还有父母吗?这件事到此为止。

如果你敢再提,我就揍你。

还有你。

”他指着我那上小学六年级的老弟,接着说道:“别学你姐,脑子糊了,进水了,好不容易考个好的高中,居然不想去上。

”“有我什么事,又不是我。

”老弟嘴里嘟囔着。

我朝他做了个鬼脸。

这一次,我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我19岁,他43岁。

黑色的七月终于过去了。

走出考场,我长吁一口气。

接下来是填志愿。

因为这件事,我和他又昏天黑地地吵了好几天,互不相让。

我想去外省上大学,脱离他的控制。

他则希望我在省内上学,理由是女孩子离家近点好。

在那几天,我们见面就斗嘴。

后来弄得老妈都烦死了:“你们再这样,就给我到大街上去吵。

”我们只得马上闭嘴。

到了填志愿的那天,他跟着我去了学校。

一到学校,他就不见人影,后来我发现,他和我的班主任在一个角落里嘀嘀咕咕。

再后来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我报省内那所知名大学的中文系是最保险的。

我晕倒!班主任居然被他收买了。

这一次我又以失败告终。

六下马诗教案(3篇)

六下马诗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体会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人情感。

2.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体会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生字词卡片3. 课文朗读音频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马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介绍作者李贺,简要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查字典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含义。

2. 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词。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诗句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体会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

a. 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中,诗人将大漠沙、燕山月比喻成雪、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壮阔的景象。

b. 诗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中,诗人用“金络脑”比喻马的威武,表达了对马的赞美之情。

四、巩固练习1. 学生背诵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纠正背诵错误。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诗人情感。

2. 拓展:让学生收集有关马的诗句,进行交流分享。

六、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

2. 收集有关马的诗句,进行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人情感,体会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人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第【1】篇〗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1、(出示)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

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12《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12《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马诗李贺一、教学目标(一)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三)联系背景,把握心志。

二、教学重点(一)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三)联系背景,把握心志。

三、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把握心志。

四、课时安排0.5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后世称他为李昌谷。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7岁能辞章,15岁工乐府,与李益齐名。

元和三年至四年间(808—809),李贺往洛阳谒韩愈。

据说,韩愈、皇甫湜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五年冬,李贺应举,与贺争名者以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

韩愈作《讳辩》鼓励李贺应试,但李贺终不得登第。

李贺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在长安时,居崇义里,常骑驴出游荒山古墓间觅诗,每得诗句便记下投入锦囊之中,归家后再续成篇,故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八年春,李贺以病辞官回昌谷。

约半年后,又去长安。

他在长安三年多,认识了社会,扩大了眼界,与韩门弟子多有交往。

其创作旺盛,成就也高。

元和九年,李贺赴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后回昌谷。

他一生体弱多病,27岁卒。

2.写作背景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

李贺身负奇才,报国无门,愤怒悲伤之余,写下马诗。

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马为题写作的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

本课所选这首《马诗·其五》一直被广为传颂。

10 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一、教材分析《马诗》作为小学语文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其地位不言而喻。

这首诗以马为题材,通过描绘大漠、燕山月等壮阔景象,以及一匹渴望驰骋沙场却未得机遇的战马形象,深刻表达了诗人李贺的家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教材编排此诗,旨在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同时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通过《马诗》的学习,学生不仅能领略到诗歌的意象美和语言美,还能深刻理解诗人借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在学习《马诗》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能够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然而,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可能难以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寄托,特别是对于诗中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能感到较为陌生和困惑。

此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情境创设、互动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理解诗歌内容。

三、设计思路针对《马诗》的教学设计,我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漠、燕山等景象,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等方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并借助注释和多媒体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接着,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深刻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通过对比阅读、创意写作等拓展活动,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五、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六、教学难点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10 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10 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10.古诗三首:马诗》一、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马诗》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一部分,精选了唐代诗人李贺的咏马之作。

这首诗通过描绘马在边塞的雄姿,不仅展示了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还深刻寄托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对现实的不满。

此教材旨在通过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理解诗人借物抒情的表达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体悟能力和历史文化意识。

二、学情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抱有浓厚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可能对古诗中的深层含义和复杂情感理解不够深入。

在学习《马诗》时,学生容易被诗中描绘的马儿形象和边塞风光所吸引,但对诗人借马抒发的壮志未酬之情可能难以完全把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创设情境,通过直观展示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设计思路针对《古诗三首:马诗》的教学设计,我遵循以下思路: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和马儿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其次,引导学生初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接着,通过精读诗歌,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最后,通过拓展延伸,介绍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和诗人的其他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马诗》,并能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借物抒情的表达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古代文化,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六、教学难点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

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板书设计: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借助资料,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马”的自然之美,发现《马诗》中的人性之美;2.通过比较阅读,发现咏物诗的表达规律。

3.通过阅读《马诗二十三首》了解李贺的心路历程,通过阅读怀才不遇诗,体会历史长河中人才的遗憾与不甘。

【教学重点】能借助资料了解“马”的自然之美,发现《马诗》中的人性之美;【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咏物诗的表达规律。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准备】学习单【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联系已学,探究咏物诗的第一个秘密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出示一则资料,这是小学六年来学过的古诗词。

我们重点读一读下面两首。

第一首我们四年级学过的王冕的《墨梅》,一起读——PPT出示: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五年级咱们还学过《蝉》,垂緌——PPT出示: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师:这两首诗写了两种事物,分别是什么?预设:蝉、墨梅师:孩子们,这类写事物的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叫做咏物诗,咏物诗是我们古诗当中的一个大类别,今天我们要学的三首诗,就是咏物诗。

大家看一看题目,你能不能猜到它们写的事物是什么?预设:马、石灰、竹子师:石灰是矿物,那马呢?预设:动物。

师:竹子呢?预设:植物。

师:三首诗分别写了吟诵了动物、矿物、植物,这里隐藏着咏物诗的第一个秘密:咏物诗是诗人与自然对话,可以吟咏自然界的一切景物。

(板书:可写自然)第二板块:借助资料,探究咏物诗的第二个秘密(一)理解关键词语,读通诗句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第1首《马诗》。

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请你来读——师:有一个词你竟然读对了,了不起。

这是字表示地名的时候读“燕”,一声燕,你试试,你也来试试。

师:燕山就指的是燕然山,诗中的燕然山指的是什么?生:边塞。

师:你怎么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注释中有。

师:真会学习,借助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马诗日期二、选择题2.友情不应两败俱伤余显斌①十五岁时,正读初三,我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长。

那种感觉,只有三个字:爽歪歪。

②当上班长,得发表任职感言。

③我站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说,这一刻,我很幸福,我发誓,我会带着全班,夺得全校的文明班级称号。

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

④可是,铁姐们儿朱芷却没鼓掌,假装睡着了。

下课,张逸跑到我跟前白着眼道“班头,那样的狗屁死党,踹了。

”当时,张逸是副班长,所以,我们俩志同道合。

⑥张逸另一个对朱芷不满的原因,是朱芷拿了她的一支笔。

⑦那支笔很好看,是张逸书法竞赛时得的。

可是,不久就不见了。

也就这时,我发现,朱芷也有这样的一支笔。

⑧于是,我悄悄告诉了张逸。

⑨当时,我的心里暗喜,觉得自己班头在望了。

⑩是的,朱芷当时也想竞聘班长。

11○她曾私下里对我说:“莫颜,让我们公平竞争吧。

”说着,指头一弹,“嗒”的一响。

那一刻,我心里一沉,知道自己一定会输,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朱芷都比我突出。

12我想当班头,特想当班头,那多出彩啊。

○13我想,我得盯紧了,赶紧找找朱芷的死角,给她致命一击。

○14朱芷落选后,每次见我,态度都冷冷的。

○15○我当然不能,因为我是班长,是全班的领导,领导得大度。

一次,我赶上她,特意套近乎道:“朱芷,我们一块走吧。

”朱芷轻轻一笑,没回答。

张逸后来说:“忌妒。

”还说,我当选班长,全班53票,唯一少朱芷一人。

16○张逸从大局着想,喟然长叹:“有这样一个爱拿别人东面的人,班头,我们想当文明班级,不可能的。

”说完,她悲天悯人地摇摇头。

17○本来,朱芷偷笔的事,张逸准备上报老班的,被我拦住了。

张选狠狠哼了一声,说饶了她一次。

事后,没在班上宣传,仅限于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说说罢了。

即使这样,对朱芷仍然十分不利。

18不利的表现,第一,她竟选班长失败。

○19○第二,大家都冷着她,好像她身上有细菌一样。

她从大家旁边走过时,大家都纷纷让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案马诗日期二、选择题2.回忆鲁迅先生萧红①夜里去看电影,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

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

我们上车了。

②鲁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还有别的一二位朋友在后边。

③看完了电影出来,又只叫到一部汽车,鲁迅先生又一定不肯坐,让周建人先生的全家坐着先走了。

④鲁迅先生旁边走着海婴,过了苏州河的大桥去等电车去了。

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

⑤海婴不安地来回地乱跑,鲁迅先生还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坐下。

⑥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⑦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⑧“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⑨鲁迅先生从下午二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

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从下午二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⑩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来管理家务)。

海婴这时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⑪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⑫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⑬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⑭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马诗》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

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板书设计: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马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2、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马》这篇课文,马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诗《马诗》,相信对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一个多音字“燕”。

词语: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踏清秋2、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品读第一、二句。

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

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地名:燕山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

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指导朗读。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5、品读三、四句。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

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

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四、小结: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

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板书设计: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写景何当金络脑,抒情杀敌报国快走踏清秋。

篇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古诗,内容短小精悍,古代诗家咏“马”,当以唐朝的杜甫和李贺最为。

他们这方面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高。

在李贺的诗集中以《马诗》为题的组诗有二十三首,均为五言体。

此处特选出其中的第五首。

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字。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4个,其中“燕”字是一个象形字,笔画较多,而且“燕”字又是一个多音字,要指导学生注意练习。

2.朗读指导读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内容,确定朗读的基调后,分清节奏,再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3.阅读教学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洁白,燕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骏马啊,什么时候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作诗咏马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前两句诗比喻新奇,展示了供马驰骋的广阔画面。

后两句诗虽有广阔天地,骏马也不能奔驰,借以抒发自己施展宏才,为国立功的愿望。

前两句写景,赋中设比,描绘出一幅苍茫辽远的疆域画面。

放眼望去,边陲之地平沙莽莽,无涯无际,仿佛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令人倍感荒凉。

到了晚上,一轮弯月升上天空,笼罩起伏连绵的燕山峰岭,气氛是何其肃杀。

这里,“燕山月似钩”的“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剑而曲,颇为锋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之六)的“弓”字用法相似。

可见,这两句是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渲染,为后面抒发感慨先作好了铺垫,就形式而言,则两两相对,看起来整齐,读起来顺畅,而连喻更为生动形象。

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渲染环境,提供必要的视觉资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给学生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后两句抒怀,托寄遥深。

在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而情况却非如此,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呼喊:什么时候这匹宝驹才能披上锦鞍玉络,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一闯敌营,为国效力呢?作者在《马诗》之一中也写道:“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革,谁为铸金鞭?”与此诗结尾两句意思相同。

正是诗人借马喻人,为自己渴望为国出力而又不得重用所发出的呼喊,表现了一种不平则鸣的感慨。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作者进行简介,使学生有所了解,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情感。

4.活动提示(1)“背诵这首诗”。

这项要求旨在积累,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读一读,写一写”。

这道题目的在于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

其中“金络脑”一词不常用,注意积累后的巩固。

(3)“说一说”。

本题意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先对照诗句理解,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也要学生懂得体会作者写诗的用意。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在教学中,学生可能对“沙如雪”理解起来出现困难,此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一弯冷月下,广阔的大漠闪现出如雪般的清辉,给人以清冷荒凉的感觉。

也正表明了作者此刻的处境。

全文是借景抒情,借马自喻,表达了作者现实中的无奈之情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

相关资料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人称“诗鬼”。

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27岁就英年早逝。

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有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产生了一些影响。

二、选择题2.情在高处李小萧①大约七米的距离。

②我紧握着枪托,手心里渗出了一把汗。

小心地深呼吸一口山间潮湿的空气,努力把狂跳的心稳定下来,又取下眼镜仔细擦了擦。

我已发了誓,不击中它今生就不再摸猎枪。

③那是个骄做的家伙。

尖曲的喙,强硬的躯,鸟黑而莹绿的羽。

脖边还围着一圈浅褐色的纹锦,就像古希腊勇士的桂冠。

它昂首站立在那岩石上,扇起的翅膀嵌在白蒙蒙的天空上面,于是属于鹰族的野悍与霸气就展露无遗了。

我看不到它的眼,它正盯着自己爪下的猎物。

一定是个年轻的家伙——岩鹰!④我突然感到有股热血在胸里面沸腾了起来,它正全神贯注地撕扯爪下的猎物——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是一只雏鸡。

⑤它突然昂起头来高叫了一声。

隐没了的太阳一下子从阴翳的云层里挣了出来!山岩上风在猎猎地吹,清凉的鸣声回荡在山山峦与苍穹之间。

这才是真正的鹰之唳!那被霞光镀了的剪影,不啻为一座真正的力与美浑然天成的伟大雕像。

我心里忽地一动,枪在中途停住了。

⑥它居然对爪下的美味只撕不吞!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它已把一切都完成了。

天是如此的蓝,风又变得如此的清。

它募然欣喜地高叫了两声,拍拍翅膀,消失在岩边。

⑦我一下子从震撼中清醒过来,心里一阵难耐的懊悔。

但那问号依然盘旋脑际:这冷酷与嗜杀成性的鹰竟会弃猎物而去?⑧我刚要失望地起身,突然从天空传来一声熟悉的鹰鸣,急忙伏下,心又狂跳了起来,紧盯着声音传来的地方。

是它!只不过还携了一只鹰来。

我以为是它的爱侣,但仔细观察之后,发觉自己错了。

那是只苍老的岩鹰,很老了。

它的羽毛在阳光下灰蒙蒙的,且脱落了不少,好像还受了重伤,一只翅膀耷拉着。

脚无力地蜷成了一个“7”字形,它的脖子转动也很困难,也许根本就不能转动!年轻的鹰把它轻轻地放在向阳的岩石上,然后叼起猎物,一块块地喂它。

⑨我静静地看着,托枪的手悄然垂了下来。

①年轻的鹰在笨拙地喂着,显然它只习惯大力撕扯暴吞,做这种温柔的动作还笨拙得可爱。

它的大喙不时错过老鹰的嘴,有时还忘了松开。

但老鹰自始至终都在安详地接受着,那半闭的眼中,流露出的也全是爱和满足。

①天很蓝,风很清,我的眼睛开始潮湿。

②年轻的鹰每喂完一口都忍不住发出一声欢叫。

有好几次,老的鹰把嘴闭上了,不肯张开,只用慈爱的目光望着它。

但它都轻轻啄开老鹰的嘴。

那分明还带着少年的任性和撒娇!是的,它明白母亲(或父亲)的心,尽管它也确实很饿了。

有好几次叼在嘴里的肉差点本能地吞下去;尽管再找到如此鲜美的野味已很不容易,但它宁愿去喝涧里的水充饥,也不肯吃一块给母亲(或父亲)的食物!我的泪开始大股大股地往外涌,我不敢站起身,生怕惊动了那深情的两代鹰。

我只有用泪水模糊了的眼,定定地望着那正紧紧依偎着晒太阳的两只鹰。

不看那美丽的流云,也不听那柔歌似的松涛。

④没有照相机,但我的心已摄下了这一生所能见到的最美丽的一幕。

①那一年,正是我因一双皮鞋跟父母闹翻的第一次出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