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评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整理版]
![文献综述范例[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34dc3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48.png)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文献综述[1]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编辑本段相关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综述范文下面是的毕业参考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展广泛阅读和理解的根底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程度、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程度、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开展前景等内容进展综合分析、归纳文献综述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展综合、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后的文献进展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化的、系统的阐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此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假设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程度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根底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说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才能,从而有助于进步对学位论文程度的总体评价教育教学论文写作。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展撰写工作学前教育论文发表。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3字为宜,不宜超过5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根据,进一步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文献评述(一)

文献评述(一)-Does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Universities Influence High-Tech Entrepreneurship? Evidence from China’sProject 985一、文章主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制度变迁是否必须与现有制度环境的认知、规范、管理部分相契合。
以往的研究表明制度变迁会改变适度性标准,从而影响企业的行为。
然而这些结论都是建立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这些制度变迁的影响能够通过组织实践来实现。
以往的研究很少考虑那些与制度环境的认知、规范、管理维度不一致的制度变迁。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研究了与大制度环境不相一致的制度变迁如何影响组织。
作者提出新的概念“institutional in consistency”和“institutional consistency”。
在本文中,“institutional consistency”指的是与制度环境相符合的程度,“institutional inconsistency”则指的是差异的程度。
制度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习惯化、客观化和沉淀。
习惯化过程指的是针对特定的情境解决问题的模式化行为。
客观化过程指的是第一个阶段产生的共享含义。
第三个阶段是沉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普适的含义成为社会现实的一部分。
制度不一致性往往发生在制度的发起人并不是相关参与者的情况下。
原因有几点,第一,非业界人士对业界人士面临的情境和挑战并不十分了解,也更少地考虑这些实践在现有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是否可行;第二,非业界人士很可能会推行那些现有制度环境下对实践有着不利影响的结构。
作者在中国985工程的情境下对制度变迁进行研究,985工程旨在影响高校毕业生创新的观念,从而影响中国的创新能力。
985工程从两个文中从社会化和教育的角度剖析985工程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
985工程院校设置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吸引海外学者来提升创新观念。
企业创新研究文献评述

企业创新研究文献评述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回顾,简述了创新概念的研究过程,整理了企业创新的概念,然后分别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创新的因素、学习与创新的关系等方面对最近几年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文章最后指出了现阶段对企业创新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实证研究居多,深入的理论研究较少。
标签: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学习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就要不停地进行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在科技快速发展、信息高速流动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新就是为了保持并提高竞争力。
有时候,企业之间比的不仅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还在创新的速度上较着劲,创新速度慢就是落后。
企业都在尽量缩短着自己的每一个创新周期。
一、创新概念的提出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概论》中第一次对创新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创新是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结合引入生产体系。
他还指出,经济发展通常出现在工商业领域,而不是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需求领域。
发展包括五种情况:(1)引进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性;(2)采用新技术;(3)开辟新市场;(4)掌握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5)实现新的组织结构。
这五种情况均是创新,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因此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包括多个方面,如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等。
1962年L.Enos首次明确地把技术创新定义为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多种行为综合的结果。
相比于L.Enos把技术创新看作一种结果,G.Lynn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从对技术商业潜力的认识到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过程。
S.myers和D.G.Marquis(1969)认为创新是技术变革的集合,与G.Lynn一样,他们也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
文献评述范文

文献评述范文文献评述。
文献评述是在学术研究中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它要求作者对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的文献调研和分析,从而对该主题或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文献评述不仅要求作者对已有文献的观点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还要求作者能够对这些观点和结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因此,文献评述是一种既要求对已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又要求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考的学术写作形式。
在进行文献评述时,首先要对所要评述的主题或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明确评述的范围和深度。
然后,要进行系统的文献调研,搜集和整理与所要评述主题或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在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权威、可靠的文献来源,避免引用低质量或有争议的文献。
在搜集到足够的文献资料后,要对这些文献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理清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观点分歧,找出各种观点的依据和论据。
在文献评述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遵循逻辑严谨、论证有力的原则,对文献中的观点和结论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要注意区分不同文献之间的异同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特殊性,从而对所要评述的主题或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
同时,要注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文献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创新性观点。
在文献评述的结尾部分,要对全文进行总结,概括出各种观点的优缺点和局限性,指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要注意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力求客观、全面地评价文献中的观点和结论,从而使文献评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
总之,文献评述是一种要求对已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又要求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考的学术写作形式。
在进行文献评述时,要注意明确评述的范围和深度,进行系统的文献调研,理清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观点分歧,遵循逻辑严谨、论证有力的原则,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力求客观、全面地评价文献中的观点和结论,从而使文献评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
文献综述评述万能模板

文献综述评述万能模板
本文综述了处理XXXXX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这些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思想发展趋势,以期为学者深入研究XXXXX问题提供参考。
1. 研究现状
已有学者把XXXXX问题归入研究范畴,并应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探索建立解决此问题的研究方法。
例如,学者X提出的XXXXX方法应用于XXXX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者Y提出的XXXXX方法,又在XXXXX领域产生了新的应用;另外,学者Z还运用了XXXXX的思想来解决此б问题,并获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2. 研究局限
尽管已有学者开展了XXXXX问题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XX研究只是从XXXXX角度提出,缺乏深入理论分析;另外,YY研究以XXXXX法为基础,缺乏实验证据的支持;而ZZ研究的数据量及范围都有限,结果的准确性并不高。
3. 研究进展
在改进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最近几年出现了较多关于XXXXX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策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学者A提出了XX算法来解决此问题,实验数据表明结果效果较好;学者B提
出了XXX算法,依据XX理论对XXX进行了分析并解决了此问题;
另外,学者C又提出了XX算法,依据XX原则将XXX技术完美结合,解决了XXXX问题。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系统地分析了XXXXX问题的研究现状、存在的局限
性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已有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其仍存在
许多开放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拓展。
未来,可期待有更多研
究将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并将之应用到更多实际领域。
带有文献综述的论文范文(通用4篇)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就是针对自己论文选题,全面搜集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选择的课题原来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研究的进展程度及结果如何等。
二、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写作文献综述,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掌握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弥补以前所学知识的不足。
2.查找文献资料”写好文献综述是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也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其毕业论文一般均为综述性的形式。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写作文献综述的步骤写作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最后成文。
1.收集和阅读资料。
论文题目确定后,就要围绕题目搜集有关的文献资料。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评语大全之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对文献综述的评语【篇一: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论文文献综述评价一、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
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文献述评模板

文献述评模板
本文综述了由XX作者于XXXX年发表的文章《xxxx》,从而揭示
了XXXXX研究领域的知识和趋势。
文章开头,XX作者首先介绍了XXXXX话题的基本概念和近期发展,以提供读者一个宏观概述,并确定研究的背景和论文的重点。
其次,
XX作者深入探讨了XXXXX的发展,笼统地总结了XX数年来的研究成果及其历史,分析了主要研究作者的贡献,并结合有关的数据和实证分析,丰富了文章的细节。
此外,XX作者还明确指出了学科发展的未来
趋势,特别是现有学术调研方法和研究内容方向的可行性,从而有助
于读者了解XX学科未来发展的脉络。
总之,XX作者在本文中为XX学科提供了一个完整而准确的发展
概述,他结合该领域实际,结合研究成果、学术概述和未来发展趋势,这是一篇非常完整而权威的论文。
文献述评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某领域内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文献综述、总结与展望和结论。
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引言某领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研究的深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该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三、文献综述1. 研究现状近年来,某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基础不断丰富。
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某领域进行了理论探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2)研究方法不断创新。
研究者们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调查、案例研究等,对某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3)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某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如教育、经济、管理、心理等。
2. 主要成果(1)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对某领域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
(2)实证研究方面:研究者们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某领域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3)应用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将某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3. 存在问题(1)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
部分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难以落地,导致研究成果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2)研究方法单一。
研究者们在研究过程中过于依赖单一的研究方法,导致研究结果的片面性。
(3)研究团队分散。
研究团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合作,导致研究资源浪费和重复研究。
4. 发展趋势(1)理论研究将进一步深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将不断丰富和完善某领域的理论基础。
(2)研究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研究者们将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某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3)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某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文献评述

文献综述一、国内外研究综述会展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目前在世界上正热火朝天的向前发展,在我国,由于会展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因而研究时间也不是很长,大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有了这方面的相关文章出版。
并且会展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活动,它与旅游业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许多著作也都是以会展旅游的角度出发的。
目前,学术界关于会展经济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种:会展经济的定义、现状、问题及对策;城市发展会展旅游业的条件分析;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
这些研究大多是从区域经济、旅游管理、城市规划、市场营销等学科领域详细阐述的。
学术界关于会展经济比较通行的定义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如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发布会等,以招徕各方人士洽谈业务、交流沟通和旅游参观访问,为他们提供食、住、行、游、娱、购诸方面的良好服务,刺激消费,从而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邹树梁、王铁骊在《会展、会展业、会展经济的演讲分析》一文中认为,会展,顾名思义,应包括“会”与“展”两层含义。
会展中的“会”主要是指以会议形式的组织活动。
它属于一种高级的社会群聚性活动,通过它的组织可以交流信息、探讨问题、传道授业。
会展中的“展”主要指以样品陈列、参观和交易为主的展览活动。
美国《大百科全书》对展览的定义是:“一种具有一定规模、定期在固定场所里举办的、来自不同地区组织的商人聚会”,陈列的商品种类涉及各行各业,形式亦多种多样。
由于会议与展览活动在组织过程中具有相似性,都需要一个明确的举办目的,都需要相对稳定的举办时间,都需要一个一定规模的场所,都需要组织协调部门和专业服务队伍,都需要食住行等有关部门的支持。
另外,从经济效益上来看,他们的举办都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着相关行业的发展。
而且,现代大型展览活动举办同时均召开相关的学术会议或研讨会等,可以说“会”与“展”是紧密相连的,“会”可以兴“展”,展可以促“会”。
在功能上,会展是人们进行信息发布、洽谈商业合作和进行市场营销的场所,因此会展发挥着一种桥梁和媒介的作用。
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5篇】

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参考文献类型少篇一文献资料是多类型的,包括是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等。
当前,很多毕业生写论文参考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学位论文,对国家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研究会论文等关注不够,因此参考的文献类型较少,出现比较片面、或研究不典型的情况。
从学术研究上来说,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专题来说,研究后者可能更有价值。
比如国家政策不仅包含过去的研究成果,也包含目前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文献。
所以,文献综述要尽可能参考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做到全面有力。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篇二I 什么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简单地说就是在参考一系列的参考文献后,对文献进行相关的整理融合,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融会贯通,进而分析评价,形成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与一般性的研究论文存在明显的差别。
II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文体,与一般性的研究性论文不同,格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的是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结果,文献综述与研究性论文相比,更多地介绍地是与论文主题相关的资料、进展、展望及评价。
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与研究性的论文相比,更为多样化,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在写文献综述的时候,可以结合这四个部分的要求和规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进而根据提纲进行相关的写作任务。
前言,前言就是要用相关的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写作目的和写作的必要性进行叙述,并概括相关的概念性内容,提及研究的范围和领域,阐述问题研究的现状和研究动态,对于目前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讨论也要进行概括。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热门9篇)

文献综述的优秀范文第1篇综述型论文的初稿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
对综述的修改与完善重点在于查看文献综述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囊括了选题领域的主要观点,是否包括了梳理、总结和展望等内容;文献综述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前后不衔接、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文献综述的语言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含糊、笼统和非学术化等言语问题。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p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p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p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p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p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p(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p(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论文文献述评例文

例文:《XX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述评报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由此,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内部控但随着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关注和重视,一.国外学者对相关课题的研究(一)内部控制报告的研究 Hermanso (2000)以 9 种财务报表使用者(共 363 分析他们对内控报告的需求。
结果发现,露比强制披露在决策方面更有作用,而且内部控制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好的保证。
Willis (2000)认为,公司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报告为在年报中无法提供的内容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公司可以在内部控制报告中与现有的和潜在的股东讨论公司实施的战略和工资采用的政策,从而使他们确信公司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针对安然等财务欺诈事件,2002 年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正式提出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强制要求。
Bryan 和 Lilien (2005)分析了《萨班斯法案》 404 条款颁布后公司的特征,认为那些有实质性缺陷的公司其平均规模和业绩与他们所在行业应有的水平不匹配。
(二)内部控制报告审核的研究Page 和 Spira (2004)通过调查研究了内部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关系,指出关于内部审核和管理风险方面的研究仍缺乏,强调此类研究还要加强。
Hollis 等(2006)发现上市公司在按照《萨班斯法案》404 条款进行披露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内部控制投入较少和由于不披露内部控制问题而导致较多的审计人员辞职。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陷性的研究Doyle等(2005)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内部控制报告和公司盈余质量有关,系。
Ge.Mevay(2006)选取了 779检验了股票价格对管理者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特性及其他重要公告的反应,还研究了管理者报仇与实质性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
Andrew J.Lenone (2007) 对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组织结构复杂性、存在重要组织变化以及在内部控制系统方面的投资等特质,同时提供了一些相关证据。
文献评述范例

文献评述文献题目:吗啡联合去甲替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Gilron I, Tu D, Holden R R, et al. Combination of morphine with nortriptyline for neuropathic pain. Pain, 2015, 156(8):1440-1448.孙立学号:107602160014【研究目的】评价去甲替林-吗啡联合用药与分别单独用药对神经性疼痛患者疼痛缓解和不良反应的差异1、该实验几个因素?【研究对象】神经性疼痛患者【处理因素】采用双盲双模拟,三组分别为①去甲替林单一用药、②吗啡单一用药、③去甲替林-吗啡联合用药。
【实验效应】疗效分析指标:在过去24小时的平均疼痛强度(0-10数值评定量表)在过去24小时中的最强疼痛强度(0-10数值评定量表)在睡眠期间的平均夜间疼痛强度(0-10数值评定量表)次要指标包括:整体疼痛缓解(更加疼痛,没有缓解,轻微缓解,中毒缓解,明显缓解,完全缓解),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简明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神经性疼痛症状量表,简明疼痛目录(BPI)、贝克抑郁目录-II(BDI-II),SF-36健康调查(SF-36),病人便秘的症状(PAC-SYM)评估问卷,斯坦福嗜睡量表,研究药物最大耐受剂量,盲法问卷,体重,和体位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主观开放式提问获得)2、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否体现?设计的三大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有体现。
3、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统计方法是否正确。
设计方案合理,采用重复3阶拉丁方设计(患者、处理、处理顺序皆为3水平),最终36名患者完成了3阶段治疗。
不足:入组基线特征进行了描述,但未对3组分组进行比较。
【主要评述】1、本文有较为明确的研究目的和假设2、有比较明确的主要研究结果3、有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年龄从18岁到89岁,有外围神经性疼痛和DN4量表评分高于4/10。
文献回顾及述评记录范例

(2) 文章 1 对本人论文的选题具有什么学习与借鉴作用: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及披露方式的选择
第 1
文章 1
简要评述:
(1) 文章 1 与本人论文选题的相关性:对商誉会计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充分的阐述,与选题相关性较大
(2) 文章 1 对本人论文的选题具有什么学习与借鉴作用:商誉确认必要性分析及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序号 作者/时间 论文题目/研究的问题
论文题目: 浅析会计报表表 外信息的披露 研究问题: 企业自创商誉的 确认及表外披露方式的特 点及操作方法
基本理论与论证逻辑
1.对商誉问题上持“超额 2.传统经济下不确认自创
研究设计思路 与主要变量
1.以 “超额利润观” 和 “无 析传统经济下不确认自 创商誉的原因 及其所带 来的负面影响 2.在分析表内和表外披露 方式的优缺点上, 作者选 择表外披露方式, 并进行 了详细阐述
主要分析或研究结果、结论、发现
文献回顾及述评记录
序号 作者/时间 论文题目/研究的问题
论文题目:商誉会计 研究问题:商誉的性质、分 类, 传统经济下自创商誉不 阎红玉/ 1999 年 5 月 确认的理由及不良后果, 商 誉会计处理的方式
基本理论与论证逻辑
1.从超额利润的角度将商 誉看成能够带来超额利 润的无形资产 2.商誉的会计处理方式来 自于不同的会计处理观 点 3.各国会计准则有向“系 统摊销法”靠拢的趋向, 但企业更愿意选择对自 己有利的处理方法
1.知识经济时代应该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 2.表内披露和表外披露相比较,表外披露 更符合企业目前现状
文献来源
中国注册会 计
利润观” 和 “无形资产观” 形资产观”为出发点,分 商誉的原因及所带来的 负面影响 3.表外披露更符合企业实 际情形
文献优点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术研究日益深入,各类文献层出不穷。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对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某篇文献的优点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文献基本信息文献名称:《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作者:张三、李四发表期刊:《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发表时间:2022年3月三、文献优点总结1. 研究方法创新本文采用了大数据技术,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交通数据,揭示了交通系统运行规律,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数据量大:本文收集了大量的交通数据,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2)时效性强: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
(3)准确性高:大数据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 研究内容全面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了研究,包括:(1)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领域,如交通管理、交通规划、交通安全等。
(4)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3. 研究结论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下结论:(1)智能交通系统具有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等积极作用。
(2)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
(3)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面临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挑战。
4. 学术价值高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具有前沿性,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2)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3)研究结论具有实际意义,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5. 语言表达清晰本文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
以下为部分优点:(1)术语使用规范:本文在描述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概念时,使用了规范的术语。
文献评价范文

文献评价范文文献评价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文献的质量和价值,从而为研究者提供可靠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对文献评价的相关内容进行评价,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思路。
首先,文献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文献的来源和作者进行评价。
文献的来源是评价文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良好的来源通常意味着高质量的文献。
另外,作者的资历和研究经验也是评价文献的重要因素,因为作者的背景和专业知识会直接影响到文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其次,文献评价还应该包括对文献内容的评价。
文献的内容是评价文献质量的关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评价文献内容时,需要考察文献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分析过程和结论等方面,以确定文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另外,文献评价还应该包括对文献的引用和影响进行评价。
文献的引用和影响是评价文献质量的重要指标,因为它们可以反映文献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价值。
评价文献的引用和影响时,需要考察文献在学术界的引用次数、被引用的情况、以及对学术界的影响等方面,以确定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最后,文献评价还应该包括对文献的可读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
文献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是评价文献质量的重要指标,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文献的传播和应用。
评价文献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时,需要考察文献的语言表达、逻辑结构、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等方面,以确定文献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综上所述,文献评价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文献的来源和作者、内容、引用和影响、可读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确定文献的质量和价值。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思路,以便他们在学术研究中更好地进行文献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评述
文献题目:吗啡联合去甲替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Gilron I, Tu D, Holden R R, et al. Combination of morphine with nortriptyline for neuropathic pain. Pain, 2015, 156(8):1440-1448.
孙立学号:107602160014
【研究目的】
评价去甲替林-吗啡联合用药与分别单独用药对神经性疼痛患者疼痛缓解和不良反应的差异1、该实验几个因素?
【研究对象】神经性疼痛患者
【处理因素】采用双盲双模拟,三组分别为①去甲替林单一用药、②吗啡单一用药、③去甲替林-吗啡联合用药。
【实验效应】
疗效分析指标:
在过去24小时的平均疼痛强度(0-10数值评定量表)
在过去24小时中的最强疼痛强度(0-10数值评定量表)
在睡眠期间的平均夜间疼痛强度(0-10数值评定量表)
次要指标包括:整体疼痛缓解(更加疼痛,没有缓解,轻微缓解,中毒缓解,明显缓解,完全缓解),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简明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神经性疼痛症状量表,简明疼痛目录(BPI)、贝克抑郁目录-II(BDI-II),SF-36健康调查(SF-36),病人便秘的症状(PAC-SYM)评估问卷,斯坦福嗜睡量表,研究药物最大耐受剂量,盲法问卷,体重,和体位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主观开放式提问获得)
2、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否体现?
设计的三大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有体现。
3、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统计方法是否正确。
设计方案合理,采用重复3阶拉丁方设计(患者、处理、处理顺序皆为3水平),最终36名患者完成了3阶段治疗。
不足:入组基线特征进行了描述,但未对3组分组进行比较。
【主要评述】
1、本文有较为明确的研究目的和假设
2、有比较明确的主要研究结果
3、有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从18岁到89岁,有外围神经性疼痛和DN4量表评分高于4/10。
临床诊断评估基于神经性疼痛症状/体征、感官测试、电反应诊断研究、皮肤活检进行评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创伤后神经病变或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必须在6个月内未发生刺激性事件。
符合条件的患者需具备足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经历了每天疼痛高于3/10至少6个月。
排除标准:可证明神经病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缺乏维生素B12、结缔组织疾病和淀粉样变性。
其他排除标准包括主要器官系统疾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体位性低血压基线大于20毫米汞柱、持续镇静状态或运动失调、男性尿潴留、对所研究的药物过敏、神经性疼痛无法忍受。
现在或既往有过活跃期精神病、药物滥用患者,同时出现SOAPP评分(一种评估使用阿片类药物患者疼痛的评分量表)为7或更高被排除在外。
候选人独自生活没有日常接触的朋友、家庭成员或照顾者被排除在外。
有生育潜力的妇女被要求接受一个高度有效的避孕措施。
4、有样本量估计的计算
根据主要指标计算出大约55病人将提供一个检验效能为0.8,容许误差为1.0,双向检验α=0.05的结果
5、对每组的干预措施有较为详细的说明
(1)去甲替林(N)组:包含去甲替林10毫克/安慰剂;缓释吗啡(M)组:安慰剂/吗啡10毫克;联合用药(C)组:去甲替林10毫克/吗啡10毫克
(2)每日剂量上限:去甲替林(N)组:包含去甲替林100毫克/安慰剂;缓释吗啡(M)组:安慰剂/吗啡100毫克;联合用药(C)组:去甲替林100毫克/吗啡100毫克
每个周期的前24天用药量逐步达到最大耐受剂量(MTD)或天花板剂量,25-31天按照最大耐受剂量(MTD)或者天花板剂量治疗。
32-38天剂量逐步减少,39-42天进行四天的洗脱。
研究护士每周两次打电话给病人评价不良反应(AEs)和指导剂量调整。
6、报告了所使用的随机化过程
患者采取双盲随机的方式分为3组。
由试验药剂师准备隐藏了的电脑随机化分配安排。
7、使用了盲法:双盲双模拟
两组药物被封装在黄色(去甲替林)和白色(缓释吗啡)胶囊中。
每种药物的活性药物胶囊和安慰剂胶囊具有相同的外观。
黄色胶囊和白色胶囊都每天服用两次。
8、详细说明了退出者、不合作者或剔除者,及对其如何进行处理
62名患者进行筛选;10名患者被排除在外(3名患者拒绝参加,3名患者医疗排除,1名患者疼痛强度低,2名患者竞争疼痛,1名患者可疑诊断);52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他们同Treede 等人面谈,确定是否患有可能的或明确的神经性疼痛;1名患者在实验开始前撤回(拒绝);8名患者在第一次实验期间退出;6名患者在第二次期间退出;4名患者在第三次实验期间退出。
一个病人退出第一时期(吗啡)接受了邀请去完成第二(组合)和第三期(去甲替林)。
一个病人退出第一时期(组合)接受了邀请去完成第二(去甲替林)和第三(吗啡)时期。
一个病人退出第二时期(吗啡)接受了邀请去完成第三(组合)。
51例患者完成主要的疗效分析。
36例完成3期。
39例完成至少2期(图1)。
实验期间均未采取其他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