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樊城传统“码头文化”

合集下载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码头既是交通枢纽,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将会前来码头旅游,那么如何利用码头资源,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城市形象,提高游客的体验度,让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成为了一道难题。

二、码头文化措施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码头文化措施方案:1.建设码头文化长廊在码头内设置文化长廊,针对码头的历史和地理背景,建设文化主题长廊,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游客驻足观赏。

长廊上还可以设置一些与节日、季节、活动相关的展品,增加文化长廊的趣味性和活力。

2. 开展民俗展示活动在码头内定期举办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展示活动,可以展示当地的传统文艺、技艺等,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比如可以展示当地特色美食、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等。

3. 文化娱乐表演在码头的中央广场搭建文化娱乐舞台,定期举办各种文化娱乐表演,如音乐会、歌舞晚会、杂技表演等,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这不仅可以丰富游客的娱乐生活,还可以提升城市文化的品味和层次。

4. 丰富文化周边在码头地带设置一些与当地文化相关的商铺,例如手工艺品店、传统零食店、纪念品店等,展示当地文化和历史,创造更多商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同时,还可以设立一些文化主题的公共设施,如收藏书籍的小图书馆,文化主题的公共艺术展览等,让游客在欣赏景色之余,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

三、总结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措施,可以针对码头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多丰富的文化体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这将是一个收益和效益并存的好项目。

襄水忆旧———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看襄阳经济的发展

襄水忆旧———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看襄阳经济的发展

襄水忆旧———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看襄阳经济的发展潘亚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历史上,襄阳的发展依赖汉水。

内河航运不仅使襄阳一度成为漕运枢纽,也令其商业有过短暂辉煌,然而内河港口的经济特征也养成了襄阳城市性格上的保守和短视,造成襄阳目前发展后劲不足。

如何扬长避短,成为促进襄阳经济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襄阳汉江港口文化襄阳,原名襄樊,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江中游,以古襄阳、古樊城为中心,两城隔汉江南北相望。

汉江,古代又称沔水,夏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于汉口注入长江。

汉江流经襄阳的一段又被称为襄江。

襄阳自古就是“南船北马”的交替站。

依托汉江。

襄阳从南来北往的渡口,继而发展为军事港邑,以后又成为港镇县邑。

城因水兴,水因城用,襄阳的发展“利赖汉江,功厚航运”。

一、水襄阳北枕汉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个闻名的渡口———楚之北津。

秦汉时期,北津发展成为地区的中心港口,襄阳作为一个商业性的城镇也随之兴起。

到了东汉末年,汉江作为南北水运通道的作用愈显突出,襄阳也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和政治中心。

西晋至南宋,汉江主要发挥南北漕运线的作用。

我国主要河流都呈东西流向,为解决南北水上交通问题,秦汉以来,在我国中部曾不断利用天然河流,开挖人工运河以沟通自京师(长安、洛阳、开封)至交州、广州的水路。

而中游呈南北流向的汉江成为这条水路上的主要天然河流,与江汉运河一起组成了江汉漕运线。

襄阳与国都长安、洛阳、开封相邻,溯汉江、白河、丹江可到达京师附近,因而在江汉漕运线上居于重要的位置,汉江漕运线也因此被称为“襄汉贡道”。

唐玄宗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治襄阳)掌书记的萧颖士在分析战争和漕粮运输的形势时指出:“官兵守潼关,财用急,必待江淮转饷乃足,饷道由汉沔,则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

”襄阳当时作为漕运枢纽的地位可见一斑。

元代以后,襄阳虽失去地近京师之利,但作为关中通往岭南的水运枢纽和中转要港的地位仍在。

万里茶道之襄阳码头古与今

万里茶道之襄阳码头古与今

万里茶道之襄阳码头古与今作者:胡希朝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7年第06期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的襄阳是万里茶道上重要水陆联运节点。

明清时的襄阳“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个商业会馆,30多个码头,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茶叶作为当时交易的大宗商品,晋商茶船都需要在襄阳码头卸货,再通过陆路转运至山西、内蒙古、蒙古,到达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

茶叶贸易促进了襄阳上百年的经济繁荣。

“万垒云峰趋广汉,千帆秋水下襄樊”,唐代元和年间,全国有4个人口过10万户的城市,襄阳是其中之一,仅次于长安。

由此可见,襄阳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

万里茶道先“茶马古道”,后“万里茶道”,让上万人的商队一走就是500年,走出了历史、走出了财富、走出了辉煌。

明《太祖实录》记载了明朝一个官员到西番“茶马互市”:“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曹国公李景隆还自西番。

先是,上命李景隆拿金符往西番,以茶易马,凡用茶50余万斤,得马13518匹。

”明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边关“茶马互市”中,茶叶与马匹的具体交易价格也有记载:“上马给茶八十斤,中马给茶六十斤,下马给茶四十斤,永乐初,怀柔远夷,递增其数,由是马者多,而茶禁少弛。

碉门茶马司用茶83500斤,止易马70匹。

”再看中国南方茶叶生产和积贮情况又是如何。

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五年(1372年)“四川产巴茶凡477处,茶2386943株,茶户315,宜依定制,每茶十株,官取其一,征茶二两,无户茶园,令人薅种,以十分为率,官取其八,岁计得茶19200斤,令有司收,等候西番易马”。

“万里茶道”始于清雍正年间,是中国到俄罗斯一条重要的茶叶出口商道。

据资料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允许其边境贸易”,标志着中俄长期贸易开始。

1694年2月19日,伊台斯商队,满载着中国茶叶的驼队,离开北京并于1695年2月1日返回莫斯科,于是中俄版图上开通了一条万里商路。

“码头文化”的变迁

“码头文化”的变迁

“码头文化”的变迁
金明
【期刊名称】《政策》
【年(卷),期】2003(000)010
【摘要】汉正街曾经是汉剧和楚剧的"窝子"。

专家学者提出:汉正街的文化属于一种码头文化。

在封建社会,汉正街的居民都是一些大商贾,都很重视文化教育;为了争生意、打码头,汉正街的商户又不同程度地有了强悍和义气。

商味、强悍、义气和较高的文化品位构成汉正街码头文化的基本特色。

如今被许多人视为"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汉正街。

【总页数】1页(P45)
【作者】金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63
【相关文献】
1.人类学文化变迁之文化涵化——以广西贺州客家族群的文化变迁为例 [J], 郑威
2.生态旅游视角下的码头文化r——以无锡码头文化为例 [J], 仝涵琦
3.民族旅游区文化变迁的实证研究与理论阐释——《湘鄂渝民族旅游区文化变迁研究(1980-2010)》评介 [J], 田敏
4.漂来的繁华:明清北运河水系变迁与通州张家湾码头兴衰——兼论张家湾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 [J], 陈喜波;贾濛
5.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对文化变迁研究的意义——以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变迁研究为例 [J], 宗晓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樊城码头文化——大事记

樊城码头文化——大事记

·大事记·◎公元前323年,楚怀王铸造并颁发给鄂君启金节作为水陆运输的通告凭证,铭文载有汉水至唐白河商运路线。

◎唐贞元元年(785年),江西、湖南漕米经襄阳港转运长安约40万石。

◎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至元至十年(1273年)发生襄樊之战,元军调集战船筑城垒12座围困襄樊二城,南宋从江淮调集战船2000艘援战,港口战船云集。

◎明宣德四年(1429年),官府在重要港口设立钞关收船税,襄阳府钞关设樊城,下设巡检司。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巡道聂贤将襄阳大北门至长门杨泗庙间的河堤改建成石驳岸,并修建大北门、小北门两座青石台阶码头。

◎清道光八年(1828年),襄阳知府郑敦允主持将樊城原陡坡式土码头改为条石阶梯式码头,部分码头上建有牌楼。

◎清咸丰五年(1855年),湖北开征厘金税,襄樊设有樊城厘局和张家湾、东津两个分局。

◎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开征船捐,襄樊港设襄樊专局和张家湾分局,征收下水船捐。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唐白河改道由龙坑(今张湾)入汉江,因原张家湾厘金分局迁于龙坑,改名为张家湾。

◎清同治十年(1871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TradeReturns》(《输入贸易》)记载,俄商经襄阳港转运的茶叶达2684214担,占俄国输入茶叶总量的15.9%,最高年份的1871年占到64.7%。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煤油行销襄樊及汉江上游各地,成为港口新货源。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湖北商办内河小轮船上航到襄樊港口。

◎1915年,襄阳港年进入樊城木帆船约16000船次,港内码头发展到21个。

◎1918年,襄阳港输出粮食140万石。

◎1944年,由封建把头操纵的“樊城码头转运业理事会”成立。

◎1945年3月,日军两次在樊城纵火,樊城河街、后街化为瓦砾,码头、商号、货栈遭到破坏。

◎20世纪50~60年代,樊城修长汉江大堤,部分码头封闭,部分码头为适应机械化作业被改造。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码头作为城市的门户和重要的交通节点,除了承载着船舶的停靠和货物的装卸,也逐渐被赋予了城市文化和旅游功能。

如何在保障码头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加强码头文化建设,提升码头的文化吸引力和旅游魅力,对于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码头文化措施方案,旨在推动码头文化建设和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方案一:建设码头文化展示馆建设码头文化展示馆,是加强码头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码头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在展示馆中,可以展示历史文化、现代艺术、先进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展品,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同时也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码头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为了建设这个文化展示馆,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展示馆的位置和规模。

•确定展品类别和数量。

•确定展示馆的运营模式和开放时间。

•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文化策划专家团队,确保展示馆的专业性和良性运作。

方案二:举办码头文化节举办码头文化节,是增强码头文化氛围和吸引游客的好方式。

我们可以在码头周边的公共场所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艺术展、市集等,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码头,同时也活跃了码头周边的城市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在举办码头文化节时需要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感受,同时保证活动的安全、秩序和环境卫生。

方案三:增强码头的文化元素除了上述两种措施,我们还需要增强码头的文化元素,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营造码头文化氛围,让码头变成一个有温度、有故事、有艺术的场所,使游客愿意在此停留和探索。

•在码头周边增设文化设施,如文化广场、文化景观、文化街区等,让游客在码头周边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引入文艺演出和艺术品市场,让艺术与文化成为码头的特色品牌,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

总结以上三种方案是我们制定的码头文化措施方案,目的是加强码头文化建设,提升码头的文化品位和旅游吸引力。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
背景
码头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的发展,码头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城市旅游的重要景点。

对于许多游客来说,码头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是一个文化展示的场所。

因此,颁布一系列的文化措施,才有助于提高码头的形象,增强它的吸引力,从而推动城市的旅游业发展。

措施
1. 实施免费欣赏码头历史文化信息
在码头的公共区域建立历史文化标识,记录码头从建设初期至今的历史文化信息,供游客免费欣赏。

这些标识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加上图片或视频等形式,以便更全面地记录历史文化信息。

同时,还可以设置免费讲解服务,让游客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开展码头文化讲座
每个月定期举办旨在展示码头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的讲座,让游客了解并加深对码头文化的印象。

这些讲座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来进行演讲,也可以在现场安排互动环节。

3. 举行传统节日活动
在诸如春节、端午节等国内传统节日举办相应文化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例如,可以举办龙舟赛等传统文化节目,让游客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4. 推行文化纪念品销售
在码头的商业区域推出系列文化纪念品,具有景点特色,可以留为纪念品,同时也可以作为送礼之用。

很多游客会希望购买景区的特色土特产,从而达到旅行纪念的目的。

5. 建立交通方便设施
在码头周边建立多样化交通方便设施,例如公交、地铁、出租车等,这些设施可以让游客更便捷地到达码头,同时也可以在离开码头时选择更加方便的交通工具。

总结
以上就是针对码头文化措施的方案。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码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城市的旅游业发展。

解放思想 勇立潮头 弘扬武汉“大码头文化”

解放思想 勇立潮头 弘扬武汉“大码头文化”

解放思想勇立潮头弘扬武汉“大码头文化”李佑才当前,湖北省正在开展以“推动湖北科学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作为这一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湖北省举办“解放思想,勇立潮头,弘扬武汉大码头文化”高层论坛,希望借此深入挖掘和提升武汉大码头文化的时代内涵,将武汉大码头文化“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开放大气、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融入到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当中,落实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当中,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全省科学发展。

在此,我就弘扬武汉大码头文化,促进思想大解放,谋求湖北经济社会大发展,同与会专家学者交流几点想法。

一、武汉大码头文化是推动思想大解放,促进湖北大发展的人文要素好和精神动力在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文化我往往发挥着先导作用。

蕴含在新制度、新体系中的文化精神,为批判和超越旧制度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同时又以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为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提供人文要素。

因此,挖掘和弘扬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思想观念的变革与创新,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武汉市码头城市的典型代表。

码头作为一种物化载体,汇聚了丰富的人流、物流、商流、技术流、资本流和信息流,形成了“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繁盛商贸,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武汉码头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走向一致,与武汉城市化和近代化的发展轨迹同步。

武汉在近代的发展令世界瞩目,被洋人称为“东方芝加哥”。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也为武汉设计了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

码头文化是武汉的城市之根和城市之魂。

码头在实现其作为物资集散地、商品流通地的经济功能的同时,成为一个兼收并蓄的场所和开放通达的网络,接纳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码头文化。

传统码头文化是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和彼此融合的产物,在长期的传承和变革过程中,形成了以开放包容、灵变趋新、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豪爽达观等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基质。

襄阳码头文化

襄阳码头文化

襄阳码头文化最近,一部《无问西东》,让不少人了解到清华大学历代精神的传承,为之感喟不已。

慨叹之余,很多人开始思考,我们的人生究竟怎样才能无问西东,发现那个珍贵的自己?在我们襄阳,是否有这样的地方,能够无问西东,包容人事沧桑?站在樊城的码头,或许我们能够得到这个答案。

襄阳大水,平地丈五尺,汉水冒城而入。

右朝奉大夫、知府事荣薿乘桴得免,于是与转运判官魏安行,议请复环城石堤以捍水,许之。

次年冬,按四县之籍,计田出力,百亩一夫,得三千馀人,减其田亩十之二,凡五旬有七日而毕,计用工二十五万有奇,其长四十馀里。

-------------《续资治通鉴》资料显示,樊城码头共计22座,分布于汉江北岸,分别为火星观、米公祠、大码头、龙口、公馆门、林家巷、左家巷、邵家巷、望岘亭、余家巷、莫家巷、官码头、占吉庙、五显庙、回龙寺、汉阳书院、基峨巷、苏家巷、湖南馆、马道口、梯子口、迎旭门。

民国时代之前,这些码头处于七省通衢,帆船云集,空前繁荣。

如今,樊城码头脚下,旧时石堤排开数百丈,凹凸不平而又坚毅有神,仿佛在诉说樊城百年风雨沧桑;两边望去,汉江一桥、二桥、鱼梁洲大桥等横跨汉江,好似长虹卧波,承载着襄阳数十年车水马龙,无怨无悔;背后,高楼大厦,滨江而立,九街十八巷、襄阳新天地、襄阳天下等楼盘,樊城滨江商圈正将璀璨面世。

不同的时代,在这一座座江岸码头上,多少故事令人感怀!下面,请各位看官静心安坐,看看樊城码头上演的这一部《无问西东》。

两场对决、五座大桥、数百上千幢高楼,码头上的百年历史,竟然如此惊心动魄!看着身边的人悠然漫步在江边长堤,听着桥上各种车川流不息鸣笛而过,感受着背后的高楼无言屹立的沉默雄姿,樊城的无限气概,至少有一半都在江边的码头上。

恍惚间,樊城码头的两百年时代图景涌入眼帘……晚晴前夕镜头:郑敦允与汉水的两场对决“汉水齧樊城,坏民居,议甃石堤四百馀丈,二年而成。

明年,汉水大涨,樊城赖以全。

”《清史稿》这寥寥数十字,承载了郑敦允的一生中莫大的心血与功绩。

武汉的码头文化简介

武汉的码头文化简介

武汉的码头文化简介武汉码头文化简介一、码头文化概况1、武汉码头文化早在历史上就得到了繁荣和发展,码头文化也曾是武汉最重要的一种文化之一。

2、码头文化表现在对于当地船员和航行家的祭祀活动中,武汉码头也常常有相应的庆祝仪式来代表这种文化。

3、码头文化在当地的传播也非常明显,码头文化通过当地居民的口头传承以及文字记载,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二、特色1、传统的码头文化可以经过历史的考古鉴定和记载,最终确定一种“码头文化”的形成。

2、码头文化也可以体现出一气呵成,武汉码头文化集生活礼仪、建筑风格、旅行相关庆典、河流来源于一体,形成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码头文化气息。

3、码头文化的受众更加广泛,普及率也更高。

码头文化往往传播至当地的各个社会阶层,有码头建设处、出海航行家、商贸商家、客运乘客等领域,也涵盖老百姓家庭、熟悉礼仪节日、祭祖典礼等等,都形成了一种千篇一律的独特文化。

三、影响1、码头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当地人民中形成了一种尊重、依赖和珍视码头文化的态度和文化伦理观念。

2、码头文化影响了当地企业投资及发展的方向,因为它的普及,给当地的出海服务以及贸易活动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机会。

3、码头文化也给本地的文化和旅游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例如、利用这种传统文化,本地有能力开发出更多吸引游客的文化旅游项目,以此来增强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旅游发展。

四、文化启示1、武汉码头文化启示我们,家族文化的传承可以被传统文化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可以通过回顾历史经历,为当今的社会以及未来的人们提供把握未来的方向。

2、武汉码头文化也启示我们,动态社会发展中,不断经济社会改革的进程,传统文化也可以得到完善而并不会因此丧失原有文化的精髓和特色,而只会发生不断更新和改变。

3、同时也唤起了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虽然传统文化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变动,但是这些变动都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让当地文化得到更多的改善,更多的发展,从而达到对于当地文化的传承。

传承古襄阳文化的措施是什么

传承古襄阳文化的措施是什么

传承古襄阳文化的措施是什么传承古襄阳文化的措施。

襄阳,古称襄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襄阳就是一座文化古城,素有“楚文化之乡”、“楚文化之源”之称。

襄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而如何传承古襄阳文化,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襄阳拥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如古城墙、古城门、古建筑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襄阳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古襄阳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

其次,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力度,确保文化遗产的完好保存。

同时,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增强人们对古襄阳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二、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

古襄阳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古襄阳文化,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

首先,要加强对古襄阳文化的研究和整理,挖掘出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

其次,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举办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古襄阳文化。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来。

三、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传承古襄阳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古襄阳文化。

首先,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其次,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同时,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古襄阳文化走向世界。

四、加强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是传承古襄阳文化的基础。

只有加强文化教育,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古襄阳文化。

首先,要加强对古襄阳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古襄阳文化。

其次,要加强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推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教育中来。

同时,要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传承古襄阳文化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武汉码头文化传统

武汉码头文化传统

武汉码头文化传统
武汉,作为中国内陆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其码头文化传统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武汉就是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码头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传承。

从古代的水运贸易到现代的旅游观光,武汉的码头文化一直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武汉的码头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代,当时的武汉已经是繁华的水上商
贸中心。

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成为了重要的航运枢纽,各种货物通过水路交通进出武汉,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了商业繁荣的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武汉的码头文化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各种码头建筑和码头活动成为了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汉的码头文化传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如今,武汉的
码头不仅是货物的集散地,更是成为了旅游观光的热门景点。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长江和汉江,欣赏武汉的美丽风光,感受码头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在码头上,也会有各种传统的表演和活动,如舞狮、舞龙等,让游客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武汉的传统文化。

除了旅游观光,武汉的码头文化传统也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传承。

许多当地人依然靠着码头进行渔业、航运等生活活动,他们延续着古老的码头文化传统,使得这座城市的码头更加生机勃勃。

总的来说,武汉的码头文化传统是这座城市的瑰宝,它不仅是城市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的文化底蕴。

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传统,让武汉的码头文化继续璀璨发展,为这座城市增添更多的魅力和活力。

传承古襄阳文化的措施和方法

传承古襄阳文化的措施和方法

传承古襄阳文化的措施和方法襄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襄阳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传承和弘扬襄阳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让古襄阳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襄阳文化的挖掘和研究。

襄阳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我们需要深入挖掘襄阳的历史文化,包括历史文物、历史文献、历史遗迹等,通过考古发掘、文献研究等手段,全面了解襄阳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传承古襄阳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需要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襄阳拥有着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襄阳古城、襄阳博物馆、襄阳古城墙等,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传承古襄阳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需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修缮古建筑、加强文物保护,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对襄阳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襄阳传统文化包括文学、音乐、绘画、戏曲等多个方面,这些传统文化是襄阳人民的精神财富,是襄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交流等方式,让襄阳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襄阳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举办文化展览、举办文化节庆等活动,向社会大众展示襄阳的历史文化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襄阳文化。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将襄阳文化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感受襄阳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襄阳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

传承古襄阳文化需要有一支专业的传承队伍,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技艺,能够将古襄阳文化传承下去。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传承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一批有专业素养的传承人才,为古襄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传承古襄阳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武汉码头文化分析课件

武汉码头文化分析课件

著名码头介绍
介绍武汉著名的码头,如 汉口江滩、武昌码头等, 突显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码头民俗与风情
码头民间信仰
讲述武汉码头地区的民间 信仰和祭祀活动,如妈祖 信仰、龙王庙等。
码头生活习俗
展示武汉码头居民的生活 方式、饮食习惯和婚丧嫁 娶等传统习俗。
码头节庆活动
介绍武汉码头地区的传统 节日和庆祝活动,如龙舟 赛、庙会等,突显其地方 特色。
鼓励设计师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创作具有码头文化特色的作
品。
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与推广
码头文化城市形象塑造
将码头文化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整体规划 和设计。
码头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和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动码头文化走 向世界。
码头文化宣传推广
运用多种渠道和平台,如媒体、网络、展览等,宣传和推 广武汉码头文化。
码头文化活动策划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讲座等,丰富码头文化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01
码头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建设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优秀企业和人才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02
码头文化IP开发
挖掘码头文化元素,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如动漫、影视、音
乐等。
03
码头文化创新设计
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需要加强保护和发掘工作。
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
利用武汉码头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如设计、动漫、影视等 ,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和 创新发展。
旅游产业开发
挖掘武汉码头文化的旅 游价值,开发相关旅游 产品和线路,吸引游客 前来参观和体验,促进 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交流合作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总目次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总目次

保护人类的精神家园 创造新时期文化价值
— —
4 04 陈仁铭 —0
汉 江 明珠
— —
人文之 都
关 于襄 阳文化 定位 问题 的研 究
4 00 陈新剑 历 史文 化名 城襄 阳之研 究 -1
5 05 沈 君 , -0 王孝菊 文化产业 , 襄阳发展的会 ” 给我 们 的启 示和建 议
2 09 杜 -2 恒, 王 超 C S中 P MCA技术 及在 物联 网 中的应用研 究 A C I 忠 构造 柱模板 安装 工艺 改进 的技术创 新 3 09 卢光 全 , -1 张 欣, 徐
3 0 1 冯依锋 -2 30 3 王 荣波 -2
灰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对 比分析 在 Ma e t a中用 T be函数 生成 数组 问题 的探 析 t mac h i al
— —
关 于襄 阳汉江 文化 问题 的研 究 关于 襄 阳荆 楚文 化 问题 的研 究
襄阳, 荆楚 文化 的发 祥地
— —
独 特 的三 国历 史
— —
难 忘 的襄 阳故事
关于襄 阳 三国历史 文化 问题 的研 究 关 于襄 阳市非物 质 文化遗产 问题研 究
3 04 滕 -1
静. 斌 陈
恒速静脉点滴 、 口服药或肌注等几种给药途径的药动学模型
钢筋 与混凝 土粘 结滑 移本 构关 系研究 现状 基 于 S P 23平 台灭火 机器 人 的硬件设 计 E 30
5 0 5 俞国红 利用 J ur 框架技术快速开发网站前端页面 -2 Q ey 60 0 刘 淋 多 目标线性规划 的若干解法及 Lno -2 i 实现 g 6 0 3 刘连成, -2 杨丹莹 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在综合评价高职学生成绩中的应用 6 0 7 郭孝众, -2 颜志军 激光扫描逆向反求技术在汽缸盖开发上的应用 6 0 9 张英杰 直播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2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背景码头是城市的重要节点,也是人们聚集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码头不仅仅是港口的存在,更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和表现。

因此,如何利用码头资源,打造独特的码头文化,成为了城市管理者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标本文的目标是提出一套系统化、可持续性的码头文化措施方案,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利用码头资源,发展城市文化方案建立码头文化中心首先,建立码头文化中心是实现码头文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码头文化中心可以作为一个集文化展览、体验、交流和学习为一体的场所,为市民提供与码头相关的知识和文化体验。

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掘码头历史文化,展示码头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打造码头主题公园除了文化中心,打造码头主题公园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码头主题公园的设计应该与海洋文化、历史文化、艺术文化等相结合,以打造属于本地区特色的码头景观。

在公园中可以设置演艺场、电影院、海洋博物馆等设施,引导游客深入了解码头文化和海洋文化,使他们获得愉悦和丰富的文化体验。

安排文化活动开展文化活动是吸引市民的重要手段。

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安排音乐会、艺术展、文艺演出、海洋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参与。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可以加深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度,并激发市民参与文化创新的热情。

吸引海外游客码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可以利用码头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开展相关旅游活动,推广当地文化与习俗。

同时,可以制定多语种材料和导览,为海外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

总结码头文化措施方案旨在提供系统化的码头文化发展路径。

通过建立文化中心、打造主题公园、安排文化活动和吸引海外游客等全方位措施,可以让更多市民和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从而充分挖掘码头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老樊城介绍

老樊城介绍

定中门“老樊城”文化简介樊城,古老的城镇,雄居中原南缘的中心,早在28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为重要的城邑。

而体现老樊城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也大都位于定中门街道办事处辖区内。

根据这一特色,我们确定把“老樊城”作为定中门宣传文化建设品牌。

“老樊城”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会馆文化、商业文化、老街文化、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传统游戏以及其他文物古迹等等。

一、会馆文化会馆的建立是明朝中期以来商业发展的结果,会馆的数量和规模可以作为一个地方发展和繁荣程度的重要参考。

会馆也因为在当时可以达到树立行业形象、实现自律管理的功能,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会馆文化。

定中门辖区有这样一个会馆群:山陕会馆、抚州会馆、黄州会馆。

山陕会馆富丽堂皇、抚州会馆清秀妩媚、黄州会馆严谨简洁,各显魅力。

这些建筑年代大多在乾隆至嘉庆年间,是清代和民国初年“老樊城”繁荣商业的见证。

【山陕会馆】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樊城磁器街西端,襄樊市第二中学内。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山西、陕西商人集资始建。

乾隆三十九年(1774)新建了祭祀天、地、水的三官庙。

嘉庆六年(1801)重修山门和戏楼,又相继增建了花园、荷花池等,使这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总面积达数千平方米,殿阁楼堂100余间。

是樊城历史上作为繁华商埠的缩影,也是体现樊城特点的重要历史遗存。

正如清康熙52年(1713年)修建山陕庙碑记中所载:“气势之雄浑而饶梁揭云,尤有歌声之嘹亮。

”现存建筑仅门楼、拜殿、正殿,均为琉璃瓦覆顶,雕花门窗。

梁、枋及檐下隔板上多线雕或浮雕、透雕人物故事及花鸟图案。

会馆主体建筑前殿、正殿、钟鼓楼在2003年进行了大修。

【抚州会馆】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樊城中山前街中段,陈老巷东侧。

是清代江西临川商贾设在樊城的工商行帮机构。

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有戏楼、正殿、后殿,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

戏楼为木结构二层四柱五牌楼,明间抬梁构架,两山穿斗构架。

戏楼有“峙若拟岘”、“抚馆”匾额。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

码头文化措施方案在现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城市码头已成为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为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城市吸引力,码头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我们提出以下码头文化措施方案。

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码头将定期举办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如音乐节、舞蹈节、戏剧节、艺术展等。

这些活动将吸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前来参与,促进人们的交流和理解,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二、文化设施完善在码头区域内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设施,如文化展示中心、艺术家工作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此外,为方便居民和游客,在码头区域内还将建设多个小型文化设施,如公共图书馆、阅读区、艺术品展示区等。

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通过规划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将码头区域内的文化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区。

精品线路不仅要强调景区的文化内涵,还要注重游客的体验和需求,让游客能充分体验码头文化和艺术创作的魅力。

四、文化IP打造借助码头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让码头成为各种文化IP的打造基地。

IP开发可以围绕标志性建筑、人物故事、传统手工艺等展开,通过各种形式的推广,将文化IP推向全国乃至全球,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文化人才培养通过开展艺术培训、文化研习、创意比赛等活动,为青少年和艺术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同时,还要加强艺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优秀的艺术家和文化管理人才前来码头工作和发展,推动码头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和升级。

六、文化品牌推广在一定时间内,选择一个重点活动,以此提高码头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通过全球性、大型化的活动,如文化艺术展、国际音乐节、文化交流会等,将码头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体验。

七、文化城市联合与其他城市合作,交流城市建设方案,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和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共同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 城 码 头 与 文 化 特 性建设
樊 城 位 于 汉 水 北 岸 ,因西 周 时 期 周 宣 王 ( 前
8 7 前 7 2年 ) 仲 山 甫于 樊 , 2一 3 封 其后 筑 城 得名 。樊
收 稿 日期 :0 10 — 0 2 1- 5 2 作者简介 : 张振 (9 4 )男 , 北 襄 阳人 。 硕 士 , 究方 向 : 城 镇 建 设 。 18 一 , 湖 研 小
城 市 文 化 是 城 市 经 济 活 动 的 助 推 器 , 对 经 济 它 发 展 的 作 用 不 仅 体 现 在 招 商 引 资 , 重 要 的是 形 成 更 独特 的城市 魅 力 , 为地 方 经济 可持 续 发展 提供 精 神 支 持 。 放 眼 国 内 其 他 城 市 的文 化 建 设 , 难 发 现 许 不
二 、 头 城 市 的兴 盛 与 其独 特 的 文化 属 性 码
纵 观 国 内一些 码 头城 市 , 难 发 现其 发 展 脉络 不
外 地 来 客 , 蒙 骗则 蒙 骗 , 对利 益 , 打 细 算 , 能 面 精 只 顾 眼前 便 宜而 不顾 长 远 利益 ; 即便 是 面对 自己所 居 住 的城 市 , 也无 所 谓爱 惜 与否 , 顾 公共 秩 序 、 不 不讲

要: 樊城是襄 阳市重要的城 区之一 , 挖掘其 “ 头文化 ” 码 的精髓 , 对樊城乃 至襄阳城 市经济的振兴 与可持 续
发展具有积极 的战略意义。文章 以历史为基 点, 列举 其他码 头城市和地 区的文化现 象, 诠释码 头文化 , 而论述弘扬 进
樊城传统“ 码头文化” 精神的重要性 。 关键词 : 樊城 ; 头; 码 文化特征
襄 樊职 业 技 术 学院 学报
第 1 0卷 双 月刊 第 6期 21 0 1年 1 1月
d i 036 /i n17 - 1X2 1.6 1 o 1.9 9 .s.6 1 94 .0 0 . 4 : js 1 0
弘扬樊城传统“ 码头文化"
张 振
襄阳 4 10 ) 4 0 0
( 阳市城 乡规 划设 计研 究 院 , 湖北 襄
中心 城 市 , 川 鄂 咽喉 的地 理 位置 使 其历 史 上一 直 其
就是 鄂西 南 以及 川 东地 区的水 运 枢纽 , 着 三峡 工 随 程 的拉 动 , 速 崛起 成 为 鄂西 南乃 至 长 江 中上 游地 迅 区 的 一 个 中 心 城 市 。 由此 可 见 , 头 的集 聚 作 用 使 码 码 头城 市获 得 了 突破性 发 展 , 随之 也形 成 具 有鲜 而 明 特 色 的 城 市 文 化 :其 积 极 的 一 面 多 指 吸 纳 意 识 ,
码 头 城市 因得 水 利 之便 人 来 客 往 , 种信 息 、 源 各 资 相互 融 汇 ,往 往让 他们 有 了吸收 外 来优 势 资 源 、 优
秀 文 化 的先 天 条 件 , 习 、 纳 也 就成 了码 头城 市 学 吸 惯 有 的风气 。而 消极 一 面则 多指 过 客心 态 , 因为是 过 客 , 多 不 负责 任 的短 期行 为便 随之 滋生 。对待 很
化 ” 两 面 性 造 就 了码 头 城 市 社 会 具 有 了包 容 而 又 的 不 免 排 外 、 取 而 又 不 免 保 守 的 矛 盾 性 格 。 抓 住 矛 进 盾 中积 极 的 一 面 加 以 弘 扬 ,对 城 市 社 会 发 展 有 着 重
要 意 义。
自由港 的地位 , 用 一百 余 年便 形成 了今 E贸 易体 仅 l
1 4
弘扬 樊城 传 统 “ 头文 化 ” 码
城 最早 是 邓 城南 面靠 近 汉 江 的一个 集镇 , 由于濒 临 汉江 , 交通 发 达 , 周代 以后逐 渐取 代 北部 的邓 城 , 成 为 中原 南部 “ 南船北 马” 的重 要商 贸城 市 。随 着 中国 经 济 重 心 东南 移 , 治 中心 东 北 移 , 汉 铁路 的通 政 京 车 改变 了华 中地 区 的政 治经 济格 局 , 城 的地 位逐 樊 渐 被 汉 口取 代 。尤 其 是 京 汉 铁 路 的 通 车 和 近 代 的 战 乱 加剧 了樊城 的衰败 。解 放 初期 的襄 、 樊二 城 人 口 不 足 5万人 , 中多半 位 于 襄 阳 , 其 由此 可 见 樊城 的 衰 败程度 。解放 后 , 随着 国家 “ 二五 ” 工业 的布 局 , 以 及 2 0世 纪 6 0年 代 铁 路 的 通 车 , 城 的 交 通 状 况 得 樊
系 多 元 , 济 文 化 繁 荣 发 达 的 远 东 都 会 ; 海 由 于 经 上 近代 的开 埠 , 清代 苏州 府 下 的小 县城 一跃 成 为 当 从
今 中国经 济 的 门户 ,当今 的上 海无 论 是在 建筑 、 艺 术 、 食 等 , 不 断体 现着 “ 纳 百川 , 容 并 蓄 ” 饮 都 海 兼 的 海派文化 ; 武汉 作 为 华 中著名 的城 市 , 地 位 在元 其 代 以后 逐 步 上 升 , 其 是汉 口开 埠 以后 , 渐 成 为 尤 逐 华 中地 区对 外交 流 的枢 纽 口岸 , 头 的兴 盛带 动 了 码
中图 分 类 号 : 9 8 K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9 4 2 1 )6 0 1 — 3 1 7 — 1 X(0 1 0 — 0 4 0


城 市 文化 的地 域 特 性
城 市 工 商 业 的 持 续 发 展 ; 昌作 为 湖 北 另 一 省 域 副 宜
公 共 卫 生 、 坏 公 共 设 施 的现 象 u  ̄ 发 生 。“ 头 3 破 - , t 码 c
与经济 腹地 和航运 条件 息息 相关 。香 港原 是珠 江三
角 洲 附 近 盛 产 香 料 的 一 个 小 渔 村 , 代 西 方 文 明 的 近 入 侵 使 之 成 为 中 国南 方 的 一 座 海 港 城 市 , 助 东 方 借
多城 市都 在积 极挖掘 和 弘扬传 统地 域文 化 。如 上海 的 海 派 文 化 、 岛 的 建 筑 文 化 和 啤 酒 文 化 、 州 的 青 杭 商 业 文 化 和休 闲文 化 、洛 阳的 古都 文化 和 牡 丹 文
化 、 昌的三 峡文 化 和 巴楚文 化 等 。不 同地 域形 成 宜 不 同 主 题 文 化 的城 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