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
GBT35056-2018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201812
![GBT35056-2018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201812](https://img.taocdn.com/s3/m/74243523e518964bce847c31.png)
1)巷道用途及服务年限;
8)地质与生产条件及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结果;
2)喷射混凝土参数设计;
9)支护材料选择和施工机具设备配套;
技术要求
2.2.12 巷道支护应优先采用预应力螺纹钢树脂锚杆。软岩巷逍、煤层顶板巷适、破碎围 岩巷道、深部高应力巷道、采动影响明显的巷道及大断面巷道等复杂困难巷道,宜采用高预 应力(大于锚杆屈服力的 30%)、高强度(杆体屈服强度大于500 MPa)螺纹钢树脂锚杆。必 要时,可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锚杆与锚索的力学性能与支护参数应相互匹配。
技术要求
2.2.16 锚杆支护施工设计应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设备与机具、施工质量指标和安全技术 措施等。
2.2.17 锚杆支护矿压监测设计应包括监测内容、监测仪器、测站布过、测站安设方法、 数据测读方法、测读频度等。综合监测应给出反馈指标和锚杆支护初始设计修改准则,日常 监测应给出监测方法、合格标准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措施。
水文地质条件
巷道涌水量、水质等参照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水对围岩物 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
巷道埋深
地表到巷道地板的垂直距离
技术要求
2 技术要求 2.1 现场调查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
2.1.1 锚杆支护设计前应进行现场调查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基
础参数见表 1。
续上表
表 1 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基础参数
2.1.11 在现场调查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测试完成后进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首先确定 评估区域,铺杆支护设计应限定在该区域内,并分析巷道服务期间影响锚杆支护性能其他因素。
2021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2021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972c9ffcfc789eb162dc84d.png)
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1总则1.1煤巷锚杆支护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巷道支护技术。
潞安集团公司所属各矿应积极推广应用煤巷锚杆支护技术。
1.2煤巷锚杆支护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是由先进的技术、合格的施工和严格的管理来保证的。
推广应用煤巷锚杆支护技术时,要高度重视技术问题,同时强化管理。
1.3煤巷锚杆支护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各矿应根据自己的条件积极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新工艺。
1.4制定本规范的宗旨是促进潞安矿区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保证支护技术安全、可靠、经济,为采煤工作面的快速推进,矿井实现高产高效创造良好条件。
1.5本规范在潞安集团公司所属各矿研究、试验和应用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制定而成。
1.6本规范包括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7 个关键内容:测试、设计、材料、施工、检测、监测及管理。
1.7本规范适用于潞安集团公司所属各矿以锚杆支护为主要手段的煤巷和半煤岩巷。
这些巷道包括:(l)回采巷道(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等);(2)采区集中巷;(3)煤层大巷;(4)各类煤巷交岔点和硐室。
1.8本规范未涉及的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问题,应按国家、煤炭行业和潞安集团公司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执行。
1.9 名词解释(l)煤巷:煤层巷道,在煤层中掘进的巷道。
(2)煤层顶板煤巷:沿煤层底板掘进,顶板为煤层的煤巷。
(3)全煤巷道:在煤层中掘进,顶板、底板和两帮全部为煤层的煤巷。
(4)大断面巷道:巷道宽度不小于5m 的煤巷。
(5)树脂锚杆:对巷道围岩起锚固作用的一套构件,包括杆体、树脂锚固剂、托板、螺母与减摩垫圈等。
(6)锚杆支护:以锚杆为基本支护形式的支护方式。
(7)杆体屈服载荷:锚杆杆体屈服时承受的拉力(kN)。
(8)杆体拉断载荷:锚杆杆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拉力(kN)。
(9)锚固剂:将锚杆杆体锚固于钻孔中的无机或有机化学豁结材料。
(10)锚固长度:锚杆杆体、锚固剂和钻孔孔壁的有效结合长度。
GB 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fbfb9da89eb172ded63b7b6.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 (3)3围岩分级 (4)4锚喷支护设计 (8)4.1一般规定 (8)4.2锚杆支护设计 (12)4.3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 (15)5现场监控量测 (26)5.1一般规定 (26)5.2现场监控量测的内容与方法 (26)5.3现场监控量测的数据处理与反馈 (27)6光面爆破 (29)7锚杆施工 (31)7.1一般规定 (31)7.2全长粘结型锚杆施工 (32)7.3端头锚固型锚杆施工 (32)7.4摩擦型锚杆施工 (33)7.5预应力锚杆施工 (34)7.6预应力锚杆的试验和监测 (35)8喷射混凝土施工 (36)8.1原材料 (36)8.2施工机具 (36)8.3混合料的配合比与拌制 (37)8.4喷射前的准备工作 (38)8.5喷射作业 (39)8.6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施工 (41)8.7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工 (42)8.8钢架喷射混凝土施工 (42)8.9水泥裹砂喷射混凝土施工 (43)8.10喷射混凝土强度质量的控制 (44)9安全技术与防尘 (47)9.1安全技术 (47)9.2防尘 (48)10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 (49)10.1质量检查 (49)10.2工程验收 (51)1总则1.0.1、1.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简称锚喷支护)已在国内地下工程中获得广泛应用,并收到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
但是,由于国内没有一本完整的、统一的技术规范,锚喷支护工程设计保守,不适当地增加工程投资及设计、施工不当,工程质量低劣,危及安全使用的现象不乏其例,甚至出现隧洞工程片帮、冒顶,造成国家财产严重损失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制订本规范,是为了使锚喷支护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更好地推动地下工程建设的发展。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矿山巷道、竖井、斜井、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城市地铁、水工隧洞及各类地下工程的锚杆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和后期支护。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正式版本)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正式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3e0b50490b4e767f5acfcea3.png)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正式)第一章总则1为贯彻安全第一得生产方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与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确保正确地进行锚杆支护设计与施工质量,促进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得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2 锚杆支护巷道施工必须进行设计.锚杆支护设计要注重现场调查研究,吸取国内外锚杆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方面得先进经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新采区采用锚杆支护时,要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并进行锚杆支护实验工作,锚杆支护设计要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并报集团公司备案.3 对在煤巷应用锚杆支护得有关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都必须进行技术培训。
4 在应用锚杆支护得巷道中,必须有矿压及安全监测设计。
在施工中必须按设计设置矿压及安全监测装置,并有专人负责监测.第二章巷道围岩得稳定性分类5采用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必须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为指导锚杆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
6巷道分类按原煤炭部颁发得《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案》执行。
7煤层围岩分类指标以缓倾斜、倾斜薄煤层及中厚煤层回采巷道分类指标为基本分类指标。
其它条件下得煤巷(如煤层上山)稳定性分类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分类指标进行相应替代,详见表1与表2。
缓倾斜、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回采巷道分类指标第三章锚杆支护设计8 锚杆支护设计应贯彻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监测与信息反馈—修改设计等四个步骤。
锚杆支护设计参考以地应力为基础得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结合锚杆支护实践,可根据直接顶稳定情况,按悬吊理论、自然平衡拱理论、组合梁理论或锚杆楔固理论进行设计计算;亦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
无论采用哪种设计方法,都必须对支护状况进行监测,包括锚杆受力、巷道围岩表面与深部位移及弱化范围、顶板离层等内容。
根据监测信息反馈结果对设计进行验证或修改。
第9条为进行科学得锚杆支护设计,必须具备表3所要求得原始资料。
巷道施工后,根据实际揭露得围岩及地质构造等情况,对有关数据进行校核,为修改与完善锚杆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GBT35056-2018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PPT幻灯片课件
![GBT35056-2018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PPT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68e901ddccda38376bafa8.png)
地质构造
巷道周围地质构造的分布情况,由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给出
水文地质条件
巷道涌水量、水质等参照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水对围岩物 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
巷道埋深
地表到巷道地板的垂直距离
技术要求
2 技术要求 2.1 现场调查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
2.1.1 锚杆支护设计前应进行现场调查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基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5056—2018
目录
CONTENTS
1 适用范围 2 技术要求 3 质量检测
4 支护监测 5附 录 6 参考文献
PART ONE
适用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的 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锚杆支护施工 质量及锚杆支护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岩巷、煤巷及半煤岩 巷的锚杆支护
1)工程类比法:根据已经支护巷道的实践经验,通过类比,直接提出锚杆支护初始设计。应 保证设计巷道与已支护巷道在地质与生产条件、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原岩应力等方而相似。也可 根据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结果进行锚杆支护初始设计;
2.1.11 在现场调查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测试完成后进行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首先确定 评估区域,铺杆支护设计应限定在该区域内,并分析巷道服务期间影响锚杆支护性能其他因素。
2.1.12 根据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结果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确定评估区域的巷道是否适 合采用锚杆支护。
2.1.13 在一个地点获取的地质力学参数用于同一层位的其他地点时,应进行充分的现场周研和 分析、评估。
础参数见表 1。
续上表
表 1 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基础参数
序号 10
11
锚网支护技术规范
![锚网支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66b18c50b4e767f5acfcefc.png)
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试行)二◦一六年一月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地质力学评估 (2)第三章锚网支护设计 (5)第四章锚网支护材料 (20)第五章施工技术管理 (22)第六章锚网支护质量检测及矿压观测 (28)第七章维修管理规定 (35)第八章回收管理规定 (38)第九章锚网支护验收规定 (41)第十章附则 (44)第十一章附件 (4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 (以下简称****** )锚网支护工程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规范施工质量管理,促进锚网支护技术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在对******所属各单位应用锚网支护技术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今后煤巷锚网支护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制定的。
第三条煤、半煤岩巷道的锚网支护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推广应用锚网支护技术时,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
第五条对使用的新型锚网支护材料及防腐锚网支护材料等,使用单位必须将有关物理、化学等技术参数报******生产管理部,经生产管理部审核批准或组织有关单位鉴定后方可使用。
第二章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地质力学评估第一条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其目的是为巷道锚网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
第二条****** 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暂按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围岩松动圈范围及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量,两种方法进行分类,各矿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比较后确定。
在取得丰富的基础性实测资料和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定量分析方法,使围岩稳定性分类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条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巷道围岩开挖前所处位置的最大垂直应力(即原岩应力Y H)与巷道围岩岩石单向抗压强度的比值,共分为4类。
见表2-1。
表2-1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第四条依据围岩松动圈范围及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量进行分类,可分为I非常稳定、□稳定、川中等稳定、W不稳定、V极不稳定五类。
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c87ecbbc77da26925c5b040.png)
平煤股份…2009‟100号关于印发《平煤股份公司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的通知各原煤生产单位,机关有关部门:•平煤股份公司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已经公司领导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此为电子公文)平煤股份公司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锚杆支护工程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促进锚杆支护技术健康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技术时,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依靠科技进步,高度重视锚杆支护的技术问题,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
第三条本规范是在对平顶山煤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平煤股份)所属各单位应用锚杆支护技术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技术发展动态以及平煤股份今后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制定的。
第四条岩、半煤岩巷道的锚杆支护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五条对使用的新型锚杆支护材料及防腐锚杆支护材料等,使用单位必须将有关物理、化学等技术参数报平煤股份开拓处,经开拓处审核批准或组织有关单位鉴定后方可使用。
第二章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地质力学评估第六条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其目的是为巷道锚杆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
第七条平顶山矿区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按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模糊聚类分析和依据围岩松动圈范围及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量3种方法进行分类,各矿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中一种或全部采用并进行比较后确定。
在取得丰富的基础性实测资料和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定量分析方法,使围岩稳定性分类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八条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巷道围岩开挖前所处位置的最大垂直应力(即原岩应力γH)与巷道围岩岩石单向抗压强度的比值,共分为4类。
见表2-1。
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表2-1第九条根据巷道围岩稳定性模糊聚类分析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巷道围岩稳定性分为Ⅰ非常稳定、Ⅱ稳定、Ⅲ中等稳定、Ⅳ不稳定、Ⅴ极不稳定五类。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讲解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ae8cff4050876323112129c.png)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确保正确地进行锚杆支护设计和施工质量,促进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锚杆支护巷道施工必须进行设计。
锚杆支护设计要注重现场调查研究,吸取国内外锚杆支护设计、施工和监测方面的先进经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新采区采用锚杆支护时,要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并进行锚杆支护试验工作,锚杆支护设计要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3条对在煤巷应用锚杆支护的有关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都必须进行技术培训。
第4条在应用锚杆支护的巷道中,必须有矿压及安全监测设计。
在施工中必须按设计设置矿压及安全监测装置,并有专人负责监测。
第二章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第5条采用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必须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为指导锚杆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
第6条巷道分类按原煤炭部颁发的《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案》执行。
第7条煤层围岩分类指标以缓倾斜、倾斜薄煤层及中厚煤层回采巷道分类指标为基本分类指标。
其它条件下的煤巷(如煤层上山)稳定性分类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分类指标进行相应替代,详见表1和表2。
缓倾斜、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回采巷道分类指标表1煤层上、下山分类指标表2第三章锚杆支护设计第8条锚杆支护设计应贯彻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监测与信息反馈—修改设计等四个步骤。
锚杆支护设计参考以地应力为基础的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结合锚杆支护实践,可根据直接顶稳定情况,按悬吊理论、自然平衡拱理论、组合梁理论或锚杆楔固理论进行设计计算;亦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
无论采用哪种设计方法,都必须对支护状况进行监测,包括锚杆受力、巷道围岩表面与深部位移及弱化范围、顶板离层等内容。
根据监测信息反馈结果对设计进行验证或修改。
第9条为进行科学的锚杆支护设计,必须具备表3所要求的原始资料。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9851c8e6c85ec3a86c2c53d.png)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ock bolting in coal mine roadways2018-5-10发布2018-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录前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技术要求64.1现场调查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64.2锚杆支护设计74.3锚杆支护材料与构件104.4锚杆支护施工145锚杆支护施工质量检测165.1检测职责165.2检测内容165.3检测要求165.4锚杆支护质量评定186锚杆支护监测186.1监测类型186.2监测内容186.3测站安设与保护186.4绘制测站位置和仪器分布图196.5综合监测196.6日常监测196.7观测频度206.8监测信息反馈206.9异常情况206.10监测人员培训206.11存档制度20附录A(资料性附录)短锚固树脂锚杆拉拔试验21附录B(资料性附录)锚杆拉拔试验27附录C(资料性附录)双高度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与测读29参考文献32前言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参考BS 7861-1:2007 Strata reinforcement support system components used in coal mines-Part1: Specification for rockbolting、ASTM F 432-13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oof and Rock Bolts and Accessories、CAN/CSA-M 430-90 Roof and Rock Bolts, and Accessories、Guidance on the use of rockbolts to support roadways in coal mines(Published by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1996.03)。
锚杆技术操作规范
![锚杆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1ed5ceec281e53a5902ffb5.png)
巷道锚杆支护施工技术操作规范一、锚杆支护的前提条件1。
锚杆支护的巷道应先进行施工锚杆布置设计,施工队严格照图施工。
2.锚杆支护施工前必须编制有针对性的技术安全措施,施工队严格按照经有关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审批的专门措施作业.二、锚杆支护施工的一般要求1.巷道宽度的控制.宽度是影响巷道稳定性与确定支护参数的主要因素。
施工时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巷道宽度.巷道的宽度不得超过设计宽度200mm。
当巷道超宽大于200mm时,应采取增打锚杆等加强支护措施。
一般情况下,超宽在200mm~400mm时,增加一根锚杆;超宽大于400mm时,增加2根锚杆。
2.临时支护。
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敲帮问顶和临时支护工作,严禁空顶作业。
临时支护必须合符作业规程规定,紧跟工作面。
在坚硬完整顶板巷道中,无须进行临时支护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在作业规程中规定出最大空顶距离,报总工程师批准.3.锚杆孔施工应遵守的规定。
(1)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孔位,并作出标记。
(2)锚杆孔间距误差不应超过100mm。
(3)锚杆孔轴向偏差应控制在5°之内。
(4)锚杆孔深不应小于杆体有效长度,且应为杆体有效长度30~50mm。
(5)锚杆端部必须推至孔底,尾端(托板以外)外露长度不应大于30mm。
(6)锚杆孔位、孔深与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锚杆孔内煤岩粉必须吹洗干净。
三、锚杆的施工(一)树脂锚杆的施工1.树脂锚杆施工的一般规定⑴树脂锚固剂贮存和使用应遵守的规定①树脂锚固剂应在4~25℃的避光防火仓库中贮存。
②严禁使用变质的树脂卷。
③施工人员的皮肤应避免直接接触速凝剂与树脂胶泥。
④严禁树脂卷接触明火。
⑵安装树脂锚杆应遵守的规定①宜采用快速安装工艺,即搅拌树脂药卷、上托板、拧螺母一次完成。
②宜用锚杆钻机作为安装机具。
③螺母的拧紧力矩,M16、M18螺纹不应小于100N。
m;M20及以上规格螺纹,不应小于140 N。
m。
④锚杆尾端的托板应该紧贴托梁或岩面,未接触部位必须楔紧垫实。
基坑支护中锚杆支护规范
![基坑支护中锚杆支护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37f315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1.png)
基坑支护中锚杆支护规范篇一:基坑支护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1 总则1.0.1 为了在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基坑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一般地质条件下的建筑物和一般构筑物的基坑工程勘察、支护设计、施工、检测及基坑开挖与监控。
对于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地质条件地区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
1.0.3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
1.0.4 基坑支护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建筑基坑building foundation pit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2.1.2 基坑侧壁side of foundation pit构成建筑基坑围体的某一侧面。
2.1.3 基坑周边环境Surroundings around foundation pit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包括既有建(构)筑物、道路、地下设施、地下管线、岩土体及地下水体等的统称。
2.1.4 基坑支护retaining and protecting for foundation excavation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2.1.5 排桩piles in row以某种桩型按队列式布置组成的基坑支护结构。
2.1.6 地下连续墙diaphragm用机械施工方法成槽浇灌钢筋混凝土形成的地下墙体。
2.1.7 水泥土墙cement – soil wall由水泥土桩相互搭接形成的格栅状、壁状等形式的重力式结构。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参考Word)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参考Word)](https://img.taocdn.com/s3/m/367e47a25f0e7cd185253621.png)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一、总则1、为使巷道锚杆支护工程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的要求,促进锚杆支护技术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2、锚杆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必须详细地收集有关地质资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按照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监测与信息反馈——修改设计四项原则,因地制宜,正确有效地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3、使用锚杆支护单位的有关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
4、对压力大、顶板破碎的巷道,不但要使用高强度锚杆支护,还必须加打锚索加强支护。
5、锚杆支护巷道必须进行安全监测,内容包括顶板离层、两帮移近量,顶板下沉量及下沉速度。
6、对永久巷道进行锚杆支护设计时,要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和试验工作,并将修改后的设计图纸及作业规程送集团公司生产处审批。
7、新上的锚杆支护材料必须经生产处审核批准或组织有关单位鉴定后方可使用。
二、锚杆支护设计1、锚杆支护技术的设计必须以原煤炭部颁发的《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案》为依据,煤层上、下山稳定性分类,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分类指标进行相应替代,详见下表。
分类指标说明顶板强度(指单向抗压强度,Mpa,下同) 取巷道宽度15倍范围内顶板强度的加权平均值煤层强度取巷帮煤岩层强度加权平均值底板强度取巷道宽度范围内底板强度的加权平均值巷道埋深H(m) 巷道所在位置至地表的垂直距离护巷煤柱宽度X(m) 一侧煤柱的实际宽度。
其中,沿空掘巷(无煤柱)时,X=0;巷道两侧均为实体煤时,X=100采动影响系数N 指因工作面回采引起的超前支护支承压力的影响,N=直接顶厚度+厚度(当N>4时,取N=4)围岩完整性指数D 指围岩节理裂隙、层理的影响速度,以直接顶初次垮落布距(m)代替2、锚杆支护设计的基础资料见下表,根据下表进行初步设计,在监测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对设计进行验证或修改。
序号原始资料说明与测取1 一般取1.5倍巷道宽度范围内顶板岩石层层数与厚度(m) 由地质柱状图或钻孔资料确定2 各层节理裂隙间距D1(m) 指沿结构面法线方向上的平均间距,在巷道内(或类似条件巷道内)测取,或由下表查得3 岩层的分层厚度D2(m) 指分层厚度的平均值,或由表三查得4 岩层的单向抗压强度(MPa) 在井下直接测取,或在实验室内利用岩样测定5 煤层厚度Hc(m) 指被巷道切割的煤层厚度6 煤层倾角a(°) 由地质报告给出,或在井下直接量取7 煤层单向抗压强度(MPa) 在井下直接测取,或在实验室内测定8 巷道埋深H(m) 地表到巷道的垂直距离9 指应力方向与大小一般在井下实测10 地质构造情况11 水文情况描述12 煤柱宽度X(m) 煤柱的实际宽度13 锚杆在顶板岩层中拉拔力Pr(KN)14 锚杆在煤层中拉拔力Pr(KN)15 巷道几何形状与尺寸宜选用的梯形、矩形与拱形3、巷道围岩分类为Ⅰ、Ⅱ、Ⅲ类时,顶板锚杆可以采用端锚或半长锚固,设计锚固力≥64KN。
GBT35056-2018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201812
![GBT35056-2018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201812](https://img.taocdn.com/s3/m/74243523e518964bce847c31.png)
2.1.15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1)当巷道围岩条件、开采深度、开采范闱与原分类差异很大; 2)新采区各巷道首次采用锚杆支护。
技术要求
2.2 锚杆支护设计
2.2.1 现场调查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结果证明锚杆支护可行时,进行锚杆支护设计。 2.2.2 在进行巷道布置时,应尽量考虑原岩应力场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使巷道轴线方向 与主应力方向处于有利的夹角。 2.2.3 锚杆支护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方法。设计应在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的基础上,按“初始 设计 — 井下监测 — 信息反馈 — 正式设计”的程序进行。 2.2.4 根据现场调查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结果,进行锚杆支护初始设计。初始设计可采用以 下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进行:
2.2.13 回采巷道被采煤机截割的煤帮应优先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锚杆等可切割锚杆。
2.2.14 巷道复杂地段应进行联合支护,联合支护范围应延伸到正常地段5m以上。破碎围岩 巷道应优先采用锚注支护。
4.2.15 螺纹钢树脂锚杆的钻孔直径、锚杆直径和树脂锚固剂直径应合理匹配,钻孔直径 与锚杆杆体直径之差应为6 mm〜10 mm;圆钢树脂描杆的钻孔直径与锚头顶宽之差应为4 mm〜6 mm;钻孔直径与树脂锚固剂直径之差应为4 mm〜8 mm。
技术要求
2.1.5 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内容: (1)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测定; (2)围岩结构测量与力学性质测定; (3)围岩应力测量。
2.1.6 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测试要求: (1)应根据矿井开拓部署和采区划分合理安排测试; (2)测点应具有代表性; (3)应能最大程度地反映整个井田或采区的实际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确保正确地进行锚杆支护设计和施工质量,促进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锚杆支护巷道施工必须进行设计。
锚杆支护设计要注重现场调查研究,吸取国内外锚杆支护设计、施工和监测方面的先进经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新采区采用锚杆支护时,要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并进行锚杆支护试验工作,锚杆支护设计要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3条对在煤巷应用锚杆支护的有关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都必须进行技术培训。
第4条在应用锚杆支护的巷道中,必须有矿压及安全监测设计。
在施工中必须按设计设置矿压及安全监测装置,并有专人负责监测。
第二章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第5条采用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必须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为指导锚杆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
第6条巷道分类按原煤炭部颁发的《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案》执行。
第7条煤层围岩分类指标以缓倾斜、倾斜薄煤层及中厚煤层回采巷道分类指标为基本分类指标。
其它条件下的煤巷(如煤层上山)稳定性分类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分类指标进行相应替代,详见表1和表2。
缓倾斜、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回采巷道分类指标表1煤层上、下山分类指标表2第三章锚杆支护设计第8条锚杆支护设计应贯彻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监测与信息反馈—修改设计等四个步骤。
锚杆支护设计参考以地应力为基础的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结合锚杆支护实践,可根据直接顶稳定情况,按悬吊理论、自然平衡拱理论、组合梁理论或锚杆楔固理论进行设计计算;亦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
无论采用哪种设计方法,都必须对支护状况进行监测,包括锚杆受力、巷道围岩表面与深部位移及弱化范围、顶板离层等内容。
根据监测信息反馈结果对设计进行验证或修改。
第9条为进行科学的锚杆支护设计,必须具备表3所要求的原始资料。
巷道施工后,根据实际揭露的围岩及地质构造等情况,对有关数据进行校核,为修改和完善锚杆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锚杆支护设计必备的原始资料(表3)节理、层理发育情况的判断表4第10条设计的锚杆有效锚固长度能够锚入上覆坚硬顶板0.5m以上时,可采用悬吊理论计算锚杆支护参数。
除此之外,采用组合梁、加固拱等理论进行计算。
第11条顶锚杆必须采用金属锚杆体。
锚固形式根据巷道断面、顶板状况及地质构造情况可分别选用全长锚固、加长锚固或端部锚固。
第12条顶板锚杆孔径与锚杆杆体直径之差应在6-10mm范围内。
第13条靠巷道两帮的顶板锚杆,一般应向外倾斜一定角度,保持锚杆的锚固端伸入煤壁的水平投影长度≥200mm 。
第14条在Ⅲ、Ⅳ类顶板条件下,若需加强支护时,应加打小锚索联合支护。
第15条煤帮可采用端锚树脂锚杆或水泥锚杆支护,亦可采用管缝锚杆支护,一般情况下应辅以金属网支护。
在煤层松软、煤壁片帮或沿空送巷时,应加设钢筋梁或加打托板支护。
第16条顶、帮锚杆支护有关参数应从以下系列中参照选取。
顶、帮锚杆支护系列标准表5巷道顶板锚杆支护形式与主要支护参数的选择表6注:1.巷帮锚杆支护方式与主要参数视地应力大小、巷帮煤(岩)强度、节理情况、护巷煤柱尺寸、巷道断面与是否切割等确定。
2.对于复合顶板、破碎围岩、易风化、潮解、遇水膨胀围岩,考虑在基本支护形式基础上增加锚索加固、架棚支护或注浆加固、封闭围岩等措施。
3.锚杆各构件强度应与设计锚固力相匹配。
4.在切眼掘进时,为了有利于回采,根据工程需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回采侧煤壁可采用木锚杆或竹锚杆支护。
第17条在煤层中所做的开拓或准备巷道,若采用锚杆支护(由于服务年限较长),必须使用高强度锚杆,根据条件必要时加打小孔径锚索支护,并要采取喷浆防风化措施。
第四章锚杆支护材料第18条顶锚杆一般选用螺纹钢杆体,材质为20MnSi或20MnK;两煤帮一般选用麻花杆体或管缝锚杆,材质Q235;锚杆尾部采用滚丝工艺或采取热处理措施,杆体尾部螺纹极限强度应不小于杆体屈服强度;杆体直线度≤2mm/m。
杆体技术性能指标见表7锚杆杆体技术性能指标(不小于)表7杆体规格表8第19条螺母螺母选用标准螺母或尼龙衬垫式螺母,其强度应与设计锚固力相匹配。
应优先选用可实现快速安装工艺的扭矩螺母;采用普通螺母时,其技术条件应符合GB6170、GB3098.2的规定。
托盘:托盘的强度应与锚杆强度相匹配,其承载力应不小于杆体屈服强度;在金属托盘里面应加木托盘或水泥托盘。
金属托盘尺寸不小于120mmⅹ120mm,或φ120mm。
托盘厚度不小于6mm。
第20条树脂锚固剂。
树脂锚固剂分类表9树脂锚固剂规格表10第21条树脂锚固剂应装填饱满,质地柔软,颜色均匀,无渗漏。
锚固剂偏差为±0.5mm;长度偏差为±10mm。
应优先采用双速树脂锚固卷。
第22条严禁使用变质的树脂锚固剂。
树脂卷应储存在4-25°C的避光防火仓库中。
堆放高度不许超过三个标准箱平放的高度。
第23条在大跨度、顶板破碎或巷道压力较大时,应采用W钢带或钢筋梯子梁。
W钢带极限抗拉强度≥350MPa。
第24条设计铺网的巷道,顶部必须采用金属网,两煤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可使用塑料网,沿空巷道两煤帮宜选用金属网,优先选用菱形金属网。
第25条采购锚杆及配件(杆体、托盘、螺母和锚索锚具)时,必须从有生产加工许可证的厂点采购,每一批配件都必须有验收质量检验报告,达不到质量要求或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严禁下井使用。
第26条对于新技术试验所用材料、配件在投入井下使用前,必须经煤炭生产部、技术中心等有关部门确认。
第27条对锚杆等支护材料应定期进行抽检,型号、规格、质量及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五章锚杆支护施工工艺第28条锚杆支护巷道施工作业采用及时支护方式。
掘进机割煤或爆破落煤后及时将锚杆支护至迎头。
锚杆施工由外向里,逐排进行。
末排锚杆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在作业规程和设计中具体规定,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采用机掘工作面正常情况下,顶锚杆最大不超过3m,帮锚杆最大不超过5m。
第29条锚杆钻孔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1、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孔位,作出标记。
2、孔深和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锚杆孔除边锚杆外,其余应垂直巷道顶板,轴向偏差在5°之内。
孔间距偏差不超过±100mm。
锚杆尾端外露(螺母以外)长度30~80mm。
第30条顶板岩性变化可根据顶板离层指示仪钻孔或顶板岩性检查孔来判断(孔深大于锚杆长度1.5倍)。
当顶板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煤壁发生片帮时必须及时补打锚杆。
第31条在巷道压力大、顶板破碎、断层附近、综采切眼、大跨度硐室以及交叉点等,要采用高强锚杆加打锚索的联合支护方式。
第32条安装锚杆应遵守下列规定:1.宜采用快速安装工艺,即搅拌树脂卷、上托盘、拧螺母一次完成;2.用锚杆钻机作安装锚杆机具;3.拧紧螺母的扭矩不小于100N.m;4.托盘应紧贴梁或岩面,未接触部分必须楔紧垫实,对于锚杆不能与岩面垂直的,应采用调心托盘。
第33条掘进巷道宽度的控制,按设计要求,实体煤巷≯200mm,沿空掘巷≯300mm。
当超过该范围时,必须采取增打锚杆或其它可靠加固措施。
第34条锚杆支护巷道要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及时紧固托板松动的锚杆,如果失效,要及时补加新锚杆。
第35条铺网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网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铺网时应将网拉紧,紧贴岩面。
第六章小锚索支护第36条锚索是将其锚固范围内的岩层用高强度的锚索加固并施加一定预紧力,使支护结构物和顶板岩体组成一个复合体。
共同发挥更大的承载作用,并通过主体结构将顶板自身压力及支护应力传递到顶板深部稳定岩层内的主动支护手段。
第37条锚索的适用条件:当巷道围岩分类属于Ⅲ-Ⅴ类,采用锚杆支护不能有效阻止顶板下沉时,即可采用锚索对顶板加强支护,以提高巷道支护的安全性。
第38条小锚索支护设计:当巷道直接顶比较完整时,可采用点式锚索支护;当巷道直接顶裂隙比较发育且上部为复合顶板时,宜采用锚索槽钢组合支护。
@锚索支护参数的确定:1.最小锚固长度:水泥(砂)浆锚固≥3.5m;树脂药卷锚固≥1.5m;聚氨脂药卷锚固≥4.5m。
2.锚索长度:锚索一般应锚固到巷道顶板较稳定的岩层中。
根据设计要求,综合层位赋存状况和钻孔的能力,确定孔深为 5.0-12.0m,锚索长度一般取5.5-12.5m。
3.锚索间、排距和锚索孔深度之间的关系应满足:L / S ≥ 2式中:L—锚索孔深度,mS—锚索间距,m4.锚索锚固力锚固力设计值应大于200KN。
第39条锚索支护材料选择一般选用低松弛级钢绞线,破断载荷为200-260KN。
锚固剂:采用端锚时优先选用树脂锚固剂(分快速和慢速);采用全长锚固时宜选用水泥(砂)浆或聚氨脂液。
托盘:托盘强度与锚索强度相匹配。
单体锚索托盘规格为:400ⅹ400ⅹ10mm。
槽钢:宜选用16#以上钢槽,长度不少于400mm,材料极限强度不低于350MPa。
第40条锚索施工水泥(砂)浆锚索注浆后7天可进行张拉和上紧托盘工作;聚氨脂锚索注浆后2小时可进行张拉预紧上托盘工作;树脂锚固剂凝固1小时后可进行张拉预紧上托盘工作。
预紧力不小于100KN。
对于全煤巷道(托煤顶)锚索支护,锚索要锚固到稳定岩层0.5米以上。
每个锚索锚固到顶板内的深度由所在区队技术人员进行建档管理并保存,按有关规定移交。
对由于煤层厚度发生变化锚索不能进入稳定岩层时,要采取其它加固措施。
第七章施工质量及监测第41条现场管理人员每班应对施工质量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如锚杆的间排距与安装角度等,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42条检查锚杆锚固力应做拉拔试验,每50-100m抽样一组(3根)进行检查,拉拔加载至锚杆设计锚固力的90%。
有一根不合格再抽一组(3根),再不合格要查其原因,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第43条当设计变更或材料变更时,要做相应的拉拔试验。
拉拔试验后应及时重新拧紧螺母,如果锚杆失效应及时补打锚杆。
第44条对螺母扭矩检查采用扭矩扳手试验。
每一班要对上一班所打锚杆进行螺母扭矩检查,一组(3根)中有一个不合格,将扭矩不足的螺母拧紧即可,有两根不合格要将所有螺母重新拧紧一遍。
第45条锚杆支护巷道从掘进到回采期间,对顶板、煤帮失效的锚杆要及时维护,不得使用支护锚杆起吊重物。
第46条锚杆支护巷道要对巷道顶板深部围岩位移、表面收敛等进行量测,并结合地质条件评估进行信息反馈,对设计进行修正,以保证设计更符合实际。
第47条锚杆支护要进行日常巷道顶板离层监测。
对顶板离层指示仪在掘进初期和回采影响期内每天应监测一次。
离层指示仪的安设距工作面迎头不超过3-5m;安设距离:Ⅰ-Ⅲ类80-100m,Ⅳ-Ⅴ类30-50m,地质构造带、巷道交叉点应适当安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