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小说中女性形象论文

合集下载

物哀论文伊豆的舞女论文:论川端康成文学的“物哀”之美

物哀论文伊豆的舞女论文:论川端康成文学的“物哀”之美

物哀论文伊豆的舞女论文:论川端康成文学的“物哀”之美内容摘要:“物哀”是日本文学的传统理念,川端康成先生作为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其文学创作具有浓烈而独特的“物哀”品格。

《伊豆的舞女》和《雪国》是川端先生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这两部作品中的具体语句入手,来分析其文学创作的“物哀”审美意识,并且主要运用精神分析法来探求其审美意识之根源。

关键词:物哀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雪国精神分析法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文学作品中用西方的叙事技巧来描述东方古典式的美,“非凡地、敏锐地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实质”。

纵观川端先生的文学创作,“物哀”之美贯穿始终,向世人展现出一幅幅既美且悲的画面。

一.何谓“物哀”“物哀”一词,日文叫做“もののあわれ”。

它作为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源于《源氏物语》,但是真正提出“物哀”这一审美意识的是江户时代的本居宣长。

他从文学的艺术表现和读者的审美眼光出发,并且结合对《源氏物语》的鉴赏,系统地解释了“物哀”的内涵。

“物哀”审美意识中的“物”是认识感知的对象,而“哀”是认识感知的主体,情感的主体,有感叹的意味,它不仅仅指“悲哀”之情,还包含“喜悦”、“同情”、“赞美”、“爱怜”等情感。

我国的叶渭渠教授将“物哀”分为对人的感动、对世相的感动和对自然的感动三个层次。

“物哀”就是情感主观接触外界事物时,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地产生的幽深玄静的情感。

这大概就和我国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似吧。

二.川端文学的“物哀”之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始终追求着“物哀”这一审美情趣。

他把一切看作“美”,并且在这些“美”的背后隐含了作者深刻的细腻的哀愁。

他所描写的大自然、季节以及女性等既美且悲。

本节将通过《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两部代表性的作品,从自然、女性和死亡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川端文学的“物哀”之美。

1.自然美打开川端康成的作品,一幅幅美丽的自然风景浮现眼前,并且这些自然风景似乎都笼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

解读《雪国》中的女主人公——驹子 日本文学论文

解读《雪国》中的女主人公——驹子  日本文学论文

解读《雪国》中的女主人公——驹子摘要:《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是他倾注心力最多,历时14年之久的一部作品。

他的小说常常以貌美的青年女性为中心,以她们对爱情和艺术的不懈追求为主题,始终贯穿着一种淡淡的优伤与凄凉的美丽。

《雪国》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驹子这个女性形象,她既不是积极的反抗者形象;也不是庸俗的堕落者形象;而是一个有进取心的艺妓形象。

并通过这些形象反映了物哀、幽情等审美意向。

关键词:雪国女性形象驹子《雪国》以继承了祖上财产的男主人公岛村三次访问雪国为主线,描述了他与艺妓驹子的邂逅,以及两人之间的情感生活和性爱生活,最后以叶子在火灾中丧生为结局。

总体上,显得平淡但又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

尤其是对小说的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的塑造和描写更是恰当好处,两位女主人公作为川端康成作品中经典女性形象展现传统日本女性之美的同时也显现出各自人格之美、心灵之美。

本文只选取两位女主人公中的一位——驹子进行分析。

一、作品中女主人公驹子的悲惨命运驹子是一个在生活中不断挣扎的不幸女子。

她身世凄凉,15岁被卖到东京当女招待,不久被人赎身,满以为跳出了火海,却好梦难留,一年半以后,恩主染病而亡。

她再度陷入不幸,后来一位好心的琴师又将她赎出,教她习练琴艺,然而命运坎坷,琴师之子行男身染重病,危在旦夕,迫于生计,驹子就当了艺妓。

在烟花场上,她陪酒陪欢,尝尽不幸,苦痛难忍,孤寂哀愁。

驹子感情丰富,才情很高,向往着美好的生活。

她一直不懈地追求,然而等待着她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与痛苦。

她对生活的全部奉献与追求都落空了——她卖身为行男治病,但垂危的行男照样很快地死去;她为叶子设计了一条幸福的道路,结果因为叶子的死而消失;她将爱情寄托于岛村身上,却因岛村的执意离开而幻化了。

最后她所有的希望都在风尘中幻灭了。

因此,她疯了。

二、所塑造的女主人公驹子的形象1、生活中的坚强者形象驹子出身贫寒,在屈辱的环境中成长,沦为山村艺妓,经历了人世间的不少沧桑,但这都没有让她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她依然勤学苦练技艺,不甘堕落,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从小说中的她记日记的态度是认真的,并且表现出一种坚持到底的毅力;还有就是驹子喜欢读小说的情节,她从十五六岁时就开始看小说,并且把看过的书都记录下来,这些都能表明驹子是一个有求知欲的人,她并不像一般艺妓那样随波逐流,还有她苦练三弦虽说是她维持生计的需要,但也从侧面说明驹子是一位毅力顽强的女性,不轻易屈服于命运的重压。

浅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川端康成一生所写的小说大部分都以女性形象为中心,在他战后创作的小说中,描写非正常生活和感情的小说是很引人注目的。

本文主要以他在1949-1950年创作的《千只鹤》、1949-1954年创作的《山音》和1960-1961年创作的《睡美人》为例,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川端康成、女性美、颓废美。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擅长刻画女性形象,以女性形象为作品的中心,表现并赞赏女性美,是川端康成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

他在战后创作的描写非正常生活和感情的小说,往往成为中日两国学者评论的焦点。

有人从“实”的意义来评论,于是大加批判;有人从“虚”的意义来评论,于是大加赞扬。

然而,单独从某一方面考察这类作品是有失偏颇的,我们需要从双重意义上分析其思想内容的特点。

一、“实”的意义从“实”的意义来看,这类作品描写的是违背正常伦理道德的行为和感情,赞美的是违背正常伦理道德的行为和感情的美,甚至是单纯的性爱,因此可以说具有颓废的性质,可以称之为颓废美。

如《千只鹤》写的是菊治和太田夫人及其女儿文子的恋爱故事。

太田夫人是菊治死去父亲的情人,当太田夫人偶然见到菊治后,便想起了菊治的父亲。

在太田夫人与菊治交谈时,“她仿佛分辨不清谈话对象的界限,是菊治的父亲,还是菊治。

她与菊治谈话就像跟菊治的父亲说话一样,格外亲昵。

”在这种情况下,二人就发生了肉体关系,并且感到由衷的愉快和满足。

此后不久,太田夫人服药自杀。

菊治把对太田夫人的感情转移到文子身上。

文子认为母亲与菊治的关系并不是罪恶,而母亲则是女人中的最高名品。

由此可见,在作者看来,合乎道德或者不合乎道德是无关紧要的,重点是表现女人的悲哀。

在小说中,太田夫人是女性悲哀的承载者。

当菊治和文子谈到太田夫人是否有罪时,文子说:“要说有罪孽,也早就被母亲带进棺材里去了;不过,我倒不认为是罪孽,而是母亲的悲哀呀!”这段话表明了文子对母亲的同情,也是作者对太田夫人的同情。

试论川端康成眼中的悲美女性形象——以《温泉旅馆》为例

试论川端康成眼中的悲美女性形象——以《温泉旅馆》为例

的胴 体在川端康成 的笔下 . 无 一不被描 绘成有黏 性并蠕 动的 爬行 动物。 诸 如有 着“ 黑魃魃 的鼓豆虫” 眼 眸的阿泷 , 风韵 十足 的阿笑被 描绘为 “ 宛如一 只莹 白的蛞蝓 ” , “ 犹如蜗 牛 , 伸缩 自 如, 像是一只爬行动物 ” 。川端康成在对这些女性 寄予同情和 爱 恋的同时 , 折射出在 寻求一丝卑 微存活 的女性形象 。这 些 虽 与川端康 成在《 伊 豆舞女》 、 《 雪 国》 等作 品 中塑 造的“ 清纯 、 纯粹 、 素朴 ” 的女性形 象不 同, 但j i I 端康 成笔下 的女子身上却
试 论 J I I 端 康 成 眼 中 的 悲 美 女 性 形 象
以《 温泉旅馆》 为例
尹 卫
( 枣 庄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山 东 枣 庄 2 7 7 1 6 0 )
摘 要 : 女 性是 川端康 成的创作 源泉 , 在《 温泉旅 馆》 中, J J l 端康成 以细腻 的触 角描 绘 了数 个有 着悲情命 运 的女 性 , 但 对
传 统的 。” 因为 日本 的地理 特性 与气候 特征 , 所 以 日本 人对
四季变化较 为敏感 . 在 文学艺术 及社会生 活上均有体 现。 自 然 在 日本 文学 中是 极其 重要 的 主题 。比如 : 紫式部 的《 源 氏 物语 》 把 登场人 物 的命 运与 季节 流转结 合起 来 , 在 四季推移
这 些女性 的描 述并非静 止的描绘 , 而是在 流动 中把握 这 些女 性的悲惨命 运。川端 康成在建 构这些女性 形 象时 , 融入 日本 传统 “ 物哀 ” 的 审美意识 。 关键 词 :川端康成 《 温泉旅馆 》 女性 形 象 悲美 川端 康成 可谓描写女性 的卓越 作家 , 像一个雕 刻艺术家 细腻又锐 利地塑造 了一 系列鲜活饱 满的女性 形象 。《 温泉旅 陋年长但只 因对她表达爱慕之情 的仓吉 远走 他乡。

川端康成笔下的妇女形象

川端康成笔下的妇女形象

川端康成笔下的妇女形象——悲与美的完美结合摘要:在川端康成的文学生涯中,写了很多有关女性形象的作品,创造了一个一女性为中心的“美”的世界。

她们就像青春时节里灿烂的樱花,绚丽夺目而璀璨。

似乎是失落孤寂与虚无,分样飘落的樱花,本质就是纯洁秀丽,无丝毫杂质的。

如同一片雪,落在掌心,抓住的一瞬间也就消逝了。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既有女性命运的不幸,也有女性情感的悲哀,而美丽的大自然为女性美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本文将从川端康成的恋情、女性美与自然美方面探究他的女性形象的悲与美。

关键字:川端康成女性与爱情自然美悲与美川端康成是日本自然美的执着追求者,他喜欢写女性,更善于写女性,在他那美的文学王国里,女性形象熠熠生辉。

她们或以其鲜活美丽的外表,或以其善良、真诚的性格,或以其不幸、悲哀的命运,展示着作者的美学追求与人生理想。

由于少年生活的不幸,没有接触过女性,因此,对青春洋溢的女性有着本能的渴望。

中学时代,在川端的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了爱情,并把它称之为自己的初恋,这是少年的川端和他的室友小笠义人之间的同性恋爱。

他在《独影自命》中回忆道:“我在这次的爱情中获得了温暖、纯净和拯救。

甚至让我想到他不是这个尘世间的少年。

从那以后到我五十岁为止,我不曾再和这样纯情的爱相遇”①此后,当川端对少年的思慕合乎常理地转化为对少女的爱恋时,那种对青春气息的朦胧感动也升华为对人生光辉的生命追求。

与邂逅舞女时隔三年,川端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初恋。

然而在他心灵中留下的却是经年不愈的伤痛,此次失恋之后,尽管感情在理性的鞭鞑下已成死灰,然而死灰之下伸埋着的仍是一厢情愿的希望之火。

川端塑造了众多如同风花雪月般美好纯洁的少女形象,或多或少都流淌着初代的血液,映现着川端对初代不灭的憧憬。

川端究竟倾心于什么样的女性呢?他曾这样向父母的亡灵表白:“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少女,她那朦朦胧胧的泪眼汪汪的媚态,实在让人魂牵梦萦,可是却引不起我的爱。

归根结底,对我来说是个异国人吧。

《伊豆舞女》女主人公形象[论文]

《伊豆舞女》女主人公形象[论文]

浅析《伊豆的舞女》女主人公形象《伊豆的舞女》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成名作,这部小说继承了当时文学的美学传统,典雅精细又深含伤感愁绪,通过作者的细腻感情的流露,表现了年轻男女之间朦胧、纯真又略含羞涩的初恋情愫。

作品对伊豆这个地方美丽自然风貌的描写,使读者在感受清新自然景色之时得到心灵上的休憩和升华,把人们带入一个空灵浪漫的唯美爱情世界。

一、作品及人物形象概述《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根据自己1918年在的伊豆半岛旅行经历而著成的。

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我”的口吻展开叙述,讲述了20 岁的高中生“我”在伊豆之旅中遇到了巡回演出舞女熏子,并对之萌生了朦胧纯真的感情的故事。

男女主人公之间纯净的爱慕之情辉映于伊豆的青山秀水中,充满了浪漫的气息,给读者以心灵上的清新脱俗之感。

整部小说的创作添加有不少作者自身对于唯美爱情的渴望,其中不乏包含自身理想爱人的缩影,这也和23岁的作者当时惨淡个人的感情经历现状有关,小说中的“我”一定程度上就是作者自己。

在旅途中“我”和女主人公“熏子”相遇并对她一见钟情,通过和舞女“熏子”一家的同行,“我”从她以及她的家人身上感到了一种“爱的力量”。

川端康成用自己一贯的的唯美主义风格,通过对人物情感灵魂的加工,刻画了舞女羞涩、可爱的美丽形象。

二、女主人公形象内涵分析《伊豆的舞女》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日本乃至世界文坛的巨著,对当代文学和年轻人的爱情观也都产生一定影响,男女主人公形象在日本是身深入人心的,他们甚至想象熏子和“我”两个形象是完全存在的,在小说故事的发生地还建有“伊豆的舞女”文学纪念碑和舞女的雕塑,主人公形象已经在读者心中冲破了文学和现实的界限,在心灵上和真实社会情感中都散发出不朽的魅力。

舞女熏子是无数少男心中一个瑰丽的梦,她的清澈可爱的眼神、时而突然绯红的脸颊,对大家细心周到的照顾,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川端康成并没有对这一人物赋予过多的正面称赞,只是通过细节的烘托,“头上盘着大得出奇的旧发簪,使她严肃的鹅蛋脸显得非常小,调和得非常美。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与死亡意识_王艳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与死亡意识_王艳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与死亡意识王 艳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 [摘 要] 在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的共同特征是她们扮演的是不幸的弱者的角色,体现了川端创作的“幽情”格调。

川端创作的另一个主题是死亡,死亡被认为是最高的艺术。

[关键词] 女性;弱者;幽情;死亡;艺术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川端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的共同特征是她们扮演的是不幸的弱者的角色,体现了川端创作的“幽情”格调。

川端文学的另一个主题是死亡,死亡被他认为是最高的艺术。

一、爱情与女性形象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川端,受日本传统文化和佛教出世观的影响相当深刻,尤其是《源氏物语》所表现的平安朝文学的“幽情”和“愍物宗情”,浸润了他的身心,这使他能够常常超然于事物的矛盾之外,冀图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大战的狂潮汹涌之际,川端的整个身心却沉溺在《源氏物语》的世界里。

他却“忘记战争”①,战争对他创作的影响不是很大,从这个时期的作品《花的圆舞曲》、《母亲的初恋》及《雪国》等就可以看出:描写爱情生活,关注女性的不幸,依然是前期创作主题的继续,特别是《雪国》的创作就足以证明川端对死亡的冷漠与超脱。

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灾难是共同的和普遍的,经济萧条和道德沦丧,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

战争使男人不幸,但使女人更不幸。

而女性的命运又总是同爱情维系在一起。

爱情作为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历来受到作家青睐,川端亦复如此,爱情是他创作的一贯主题。

但是,由于他个人生活经历和对爱与美的关注,在创作中对待女性的态度也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倾向。

川端究竟倾心于何种女性?他曾这样向父母的亡灵表白:“我喜欢这种少女:她同亲人分离,在不幸的环境中长大,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幸,并且战胜了这种不幸,走过来了。

她性格刚强,不知道害怕。

这种少女具有一种危险性,我被她所吸引。

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之美

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之美

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之美摘要:川端康成的《雪国》被认为是最能体现他文学造诣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展现出日本传统女性之美,也展现出鲜明的人格与个性之美,成为川端康成作品中不朽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川端康成本人心目中最理想女性的化身。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女性之美一、川端康成与《雪国》在小说《雪国》中,主要通过了驹子和叶子两位完美的女性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作者心目中的女性之美。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日本西部的越后汤泽,描写了主人公驹子、叶子、岛村以及行男之间微妙的感情关系和发生的故事,并且引出了四个主人公命运和未来的改变。

其中两位女主角展现出了日本传统女性之美,同时也展示出了她们各自的个性之美、心灵之美和人格之美。

女主角叶子代表的是女性圣洁的美,灵魂的美,她的美纯洁无暇又虚无缥缈;而驹子代表的是成熟的美,热情的美,真实而野性。

她们都是雪国中美的精灵,也是川端康成脑海中理想的女性之美的化身。

二、雪国中的女性之美(一)圣洁之美《雪国》中,叶子是女性圣洁之美的代表。

在小说中,描绘了这样一个纯洁无暇的女子。

川端康成认为她的美是“世间不存在的美”,她的美已经“到了悲哀的程度”,犹如一块美玉,美的晶莹剔透,毫无瑕疵,让人不容玷污。

所以,叶子的美就更加显得纯粹,显得空灵,显得悲凉。

小说中作者对叶子外貌描写不多,出现次数也较少,但是每次出现都显得圣洁飘渺,犹如超脱尘世的存在。

作者更多的是通过对叶子声音的描写来抓住读者的心,在一开始,叶子在雪夜中用她美丽的声音呼唤站长,在岛村听来,这声音“美的近乎悲伤”。

当叶子把行男的死讯带给驹子时,岛村听到的是她的“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仿佛雪山的回音”,唤起了读者无限的联想和听觉上的美感,表现出叶子美的虚无缥缈。

通过男主人公岛村脑海中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心目中圣洁女性的形象,叶子是在雾霭的火车玻璃窗中美丽的姑娘,在忽明忽暗的灯火的照映下,她的形象在黄昏中若隐若现地浮现出来。

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为例——浅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为例——浅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艺术鉴赏·127·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新感觉派作家,一生作品数量颇丰,他因创作《雪国》《古都》《千只鹤》《伊豆舞女》《山音》等多部小说,于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

他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日本美、东方美的女性诗意形象图汇,刻画女性人物十分细致深入,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写作艺术风格,在《雪国》《古都》《千只鹤》这三部代表作中,表现尤为突出。

仔细研读三部小说文本,里面的女性角色,从不同维度表现了作者笔下女性艺术形象的特征。

一、美丽、纯洁的少女形象图川端康成曾说过:“能让我保持童心的女性,就是我理想的妻子。

”他向来热爱纤细的优美,因此他对美丽纯真女性形象的描绘,成为他毕生创作的追求。

他笔下的少女自有一种东方审美的空灵与明净,这也成为他作品的一层底色。

《雪国》被誉为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它讲述一位名叫岛村舞蹈艺术研究者,已婚,有钱有闲,三次前往一个北国山村,与当地一个艺妓驹子以及另一个偶遇的少女叶子之间的爱情纠葛。

女主人公驹子是一位十九岁的艺妓,生活在社会底层,她外表漂亮娇媚、亭亭玉立、肌肤白皙、嘴唇柔滑,性格开朗率真,活泼热情,充满蓬勃生命力,她深深吸引着人品正直的岛村。

仅从表象看,驹子的性格过于外向,似乎有些放荡,但读者在作品中并没有感受到肉欲化,而是人情化。

驹子是为了报答自己的舞蹈师傅,挣钱给师傅的儿子行男治病,才沦落风尘作艺妓的,面对这些遭遇,她只知感恩,无私奉献。

文本中,川端康成描述驹子 “连脚趾缝都是干净的”,反复强调她身体和心灵的“洁净”,岛村对驹子说:“你是个好女人。

”驹子这个形象的描绘,作者显然赋予了她健康善良、天真无邪的品性,常用皑皑白雪来衬托她的美丽与清纯,展示其销魂的魅力。

《雪国》中,如果说驹子对于岛村,是现实的一面,那么的另一位女性角色叶子对于岛村,则是精神的一面。

叶子一登场,就以"优美而近乎悲戚”的话声给人带来听觉上的美感。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美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美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美川端康成笔下永远是唯美迷离的梦境,温婉多情的女子,他创造了一个以“女性美”为中心的全新世界。

每个女子虽性格迥异,却无一例外地具有天然浑成的性情之美。

本文通过分析《古都》《千只鹤》《雪国》中的典型女性形象,旨在领略川端康成对女性寄予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女性内在心灵美的热烈歌颂。

少女情怀总是诗,女子天然去雕饰的外貌和纯净如雪的心灵是一切美的根源。

川端康成,一位岛国孤独的天才,对美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触觉和不懈追求的执念,因此,一个个如诗如画、精美绝伦的女子,都在他的笔下鲜活起来。

无论是《古都》中善良的千重子和苗子,《千只鹤》的纯净的雪子,还是《雪国》中完美的叶子,都是他歌颂赞美的对象,他总能从女性身上发现天地间的大美,并将其描绘得生意盎然,楚楚动人。

《古都》的纯情美生在富裕家庭的千重子,有着父母得天独厚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却对自己是“弃儿”的事实耿耿于怀,发出“正因为是上帝之子,所以抛弃在前,拯救在后……”的哀叹。

父母双亡的苗子,顽强地一个人生活在乡下,拼命地做工维持生计,却始终惦记着被遗弃的姐姐千重子。

同一个温室生长的两姐妹,眉眼相似,命运却截然不同。

从人物性格来看,不同的环境对她们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从小丰衣足食的千重子,有着大家闺秀的婉约柔美,对父母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懂事地穿着父亲设计的每一件和服。

而无依无靠的苗子,却像一株坚韧的荨麻草,有着返璞归真的自然刚强之美,在大雨来临雷声震耳时执拗地用自己的身躯为柔弱的千重子挡雨。

在大体相异的性格中,却蕴含着某种内在性情的统一。

如千重子在龙助建议下盘问管家账目时的干练强硬,苗子在为秀男求婚一事而担心伤害千重子时的敏感心细。

川端康成着眼于双胞胎姐妹之间复杂矛盾的情感,赞颂了女性无私为他人的博爱胸襟和看似柔弱实则坚强的纯洁无暇的美好形象。

全书以亲情为主线,在淡淡的哀伤和朦胧的爱恋中,表达了作者对女性深切的哀悯和怜惜,结局“苗子没有回头”预示着她为了不打扰千重子的生活而即将独自远行的命运,揭示了“女性之美在于无言地付出和不打扰的善意”的主题。

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川端康成《雪国》中的驹子和叶子是女性形象创作的典型,她们有美丽的外表和心灵,虽然身处下层但是对生活、对爱情、对理想有自己的追求。

作家对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创造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是密切联系的,同时在文学创造中受意识与无意识的影响。

本论文就从意识与无意识的角度来分析《雪国》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雪国》;意识;无意识;女性形象《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经典之作,这部八万字的中篇小说,从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动笔到一九四八年完成定稿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驹子和叶子两个女性形象的创作。

茨威格说:“一部艺术作品的构思是一个内心的过程。

他在每一种单一的情况之下都处在黑暗之中,就像我们世界的诞生一样,是一种不可窥视的,一种圣神的现象,是一种神秘。

” [1]p203川端康成在创作《雪国》中的两个女性形象时自然受到意识与无意识的影响。

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识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2]p137下面就从意识和无意识的角度来分析与川端康成驹子、叶子这两个女性艺术形象的创作。

一、驹子形象的分析驹子在《雪国》这部小说处于中心地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驹子是一个生长在坎坷的环境里,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做艺妓,沦落风尘,但是并未放弃理想与追求的人,坚持不懈地读小说、写日记、练三弦琴,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这样一个富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川端康成空想出来的。

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川端三次汤泽旅行后所结识的艺妓松荣的影响,从而使得川端在创作过程中,意识活动不可避免地回避松荣。

松荣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中,由于家境贫寒,生活无着,不得不被迫告别亲人,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就被转卖到汤泽温泉当了艺妓,从此便沦落风尘,备受生活的折磨。

浅论《雪国》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雪国》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雪国》中的女性形象中文系08级汉语言文学二班唐卉107摘要: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一部代表作《雪国》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社会的平民市井生活。

作品中的女性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都是美丽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至善至美的女性又是男权文化背景下的附属品,她们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却找不到独立的真正的自我。

虽然当时的日本已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形象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女性之美,但是当时的社会性质又决定了他们的美都是参杂着悲的因子。

关键词:《雪国》女性美爱恋悲剧《雪国》描写了三位女性,有明写的驹子与叶子,还有暗写的岛村妻子,尽管《雪国》中的女性不多,可就这简简单单的三位却代表了当时日本不同地位、身份的女性,有沦落的风尘女子,有男人精神向往的神圣“天使”,更有默默无闻的传统贤妻。

这些美丽、善良的女性在这种特定的日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下,依然无法逃脱其枷锁带来的痛苦、无奈与不幸,甚至连女性一生最追求与寄托的爱情也牺牲于这种文化之下,《雪国》中三位女性命运终究注定是悲剧性的结局。

作者对于女性外貌美的描述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作家将他们她们融会于自然美的象喻式结构之中,使作品中的女性显示出特有的艺术化的虚幻美、空灵美。

通过恰到好处的比喻和动作描写,一个充满活力的女子已经跃然纸上。

川端康成在写作时始终标举着“美”的旗帜,在读小说时,读者不得不感叹雪国之美,而雪国美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恐怕就是生活在雪国的这些有着至纯之美的女性了。

同时,《雪国》中的女子不仅仅具有外在的流闪着的美丽,最感动读者的恐怕应该是这些女子内心深处的那种至善而富有献身精神的美。

驹子是一位沦落风尘的艺妓,她出身贫贱,但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极力寻求生存的价值,十五岁起,天天写日记,记下自己的感想,能不看谱子弹琴。

为了给师傅的儿子行男治病,她不惜牺牲自己,下海当艺妓。

多年精神上的孤寂,无法排遣的哀愁,使她渴望有个知音,寻求两心相契的爱情。

《雪国》的女性审美形象

《雪国》的女性审美形象

90《雪国》的女性审美形象文/代绿摘要:本文以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为例,分析川端康成小说中女性的审美形象,揭示女性形象与雪国的紧密关系。

关键词:雪国;女性形象;自然女性代表着美和自然的统一,她们是人类精神世界永恒的追求。

“薰子、叶子、驹子、道子、千花子、铃子等美丽善良的少女形象都是川端笔下女性形象的典型”[1]。

《雪国》洁净的驹子,冷艳的叶子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对雪国纯美精神世界的审美追求。

一、洁净的驹子《雪国》的驹子是个充满魅力的女性,她洁净的内在品质和艺妓形象的冲突形成了强烈的张力,使其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雪国作为作者逃离战争背景虚构的世外桃源,给作者带来心灵慰藉的是女性的美。

江户时代的审美传统,日本人对艺妓的美有独特的审美偏好。

正如张爱玲所说“艺妓是日本女性美的典范。

艺妓作为一个传统的职业产生了独特的艺妓文化,艺妓文化在日本最大的作用当属对于日本女性从外貌到行为举止的深刻影响。

”[2]驹子也是《雪国》中艺妓的代表,她盘起的发髻,脸上厚厚的粉底,裙摆拖到地上,一幅艺妓的风姿。

而作为艺妓她独特的魅力来自于洁净的特质。

也许她没有惊为天人的美貌,驹子的清新洁净令人眼前一亮。

驹子洁净得出奇甚至使岛村产生错觉联想到脚丫缝里都那么干净,而且产生怀疑是自己看了初夏山色,满目清新的缘故。

岛村与驹子的交往中伴随着岛村对驹子洁净外表的欣赏。

“单薄的笔挺的小鼻子,纤巧抿紧的双唇,如水蛭美丽的轮环,润泽发亮的樱唇,白里透红的肌肤”[3]作者强调的也不是艳丽而是长得洁净。

在驹子给岛村弹奏三弦琴的的时候,岛村被她拨到自然的音乐所打动凝视她的面庞的时候,觉得不施粉黛的肌肤加上山川领秀,脖子百里透红,看着十分净丽。

通过一系列对驹子外貌的感官审视,驹子展现给人的是自身与艺妓身份不符的洁净。

洁净特质超越了艺伎身份使驹子的洁净形象获得新的定义,洁净不一定是处于干净环境中的自顾自美丽,也可以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风情。

驹子的洁净的外表从文本层面来看是白茫茫纯洁雪国的产物,不管是雪国自然的雪白风貌还是相对淳朴的民风,这些都孕育着驹子洁净的内外品质。

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一、本文概述川端康成,日本文学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留下了无数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在他的笔下,女性形象往往成为作品的核心和灵魂,以其美丽与悲哀并存的特点,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文学大师的艺术魅力。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女性形象往往承载着多重象征意义。

她们既是美丽的化身,又是悲哀的载体,既展现了女性的柔弱与温情,又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还蕴含着作者对于生命、爱情、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川端康成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悲哀的感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和审美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包括其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命运走向等方面。

还将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价。

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揭示出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来欣赏和理解他的作品。

二、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概览川端康成,作为日本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他擅长通过女性形象来展现生命的美丽与悲哀,这些女性形象不仅是他作品的灵魂,也是他对世界和人性的独特理解的体现。

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女性形象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人性。

她们既有温柔、善良、纯洁的一面,也有深沉、矛盾、痛苦的一面。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情感的载体,也是川端康成探索生命意义、思考人性复杂的媒介。

在《伊豆的舞女》中,舞女薰子以其纯真无邪的形象打动了读者。

她代表着青春的美好,是川端康成对生命中最纯真、最美好时光的怀念。

而在《雪国》中,驹子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痛苦的女性形象。

她在爱情与道德之间挣扎,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无奈。

论川端康成的《雪国》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人物形象

论川端康成的《雪国》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论川端康成的《雪国》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人物形象喜君 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在世界文学史上,川端康成具有很高的地位,许多文学爱好都非常喜欢他的作品《雪国》。

川端康成在《雪国》作品中,将自然的色彩美展现给人们,作品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优美且细腻的自然之美,不但将自然之美浓墨重彩地进行了描写,川端康成还将自身认识和了解女性形象展现给人们,将不同形象的女性美感表现出来。

关键词:川端康成;《雪国》;女性人物;形象作者简介:喜君,女,1981年7月生,辽宁省沈阳人,大连民族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日本文学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100-02川端康成是近代日本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主要以抒情文学为主。

《雪国》是他的著名作品之一,该作品主要将驹子和叶子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塑造出来。

由于川端康成童年时是一个孤儿,成长的过程中,日本的战争和战败等时代背景都经历过,对他的影响很大,致使他文学创作具有物哀的风格,从而使《雪国》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具有伤感之美[1]。

一、川端康成和《雪国》(一)川端康成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1972年离世,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属于重量级的人物和著名新感觉派作家,他创作的《雪国》、《千只鹤》以及《古都》在国际文坛上都非常有名,在全球上,具有亚洲“泰戈尔”的美称,针对于川端康成人生的经历而言,父亲在他幼年时就已经去世,祖父等亲人也相继离开人世。

他的一生大多是旅行中度过的,心情也是既苦闷又忧郁的,从评价他的性格方面看,最恰当的词汇就是感伤和孤独,这种感伤和孤独在一定程度上,转化成他创作文学的力量,也是他创作文学作品的思想底色;川端康成从家庭方面看,一生没有亲人,比较孤寂和悲惨,但是,从他个人成就方面看,他一生却有辉煌的成就,他一生创作了100多篇小说,这些小说不但是自我升华,而且,也是自身人生的感悟,另外,川端康成的作品抒情性非常强,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的影响,追求人生的美予。

论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09级中文一班刘鹏程 8号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也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唯情唯美的美感,是东方美与日本美、自然美与人情美的完美结合统一体。

川端康成虽为男性作家,可是他最擅长刻画的却是女性形象,他的许多小说都是以女性形象为中心,而以男性形象作为陪衬。

纵观川端康成一系列具有代表的作品,无论是战前的还是战后的,他的小说都是以这种模式进行创作的,比如:《雪国》、《伊豆的舞女》等。

在川端康成文学中,女性之美无疑是被川端放在最突出显著的位置的。

写到这我们不禁会对川端康成的写作手法产生置疑,为什么每部作品中都着重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即使是描写男人世界的作品《名人》,也仍然与描写女性的小说一样,刻画了人生的爱与哀乐,达到了与描写女性作品同样的效果。

我觉得他特别注重描写女性形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致有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系。

川端康成自幼父母双亡,长期和年迈、双目失明的祖父母一起生活,这种特殊环境使他产生了某些病态的心理。

由于他对亲人的思念,尤其是对父母的强烈思念,留在他的心灵深处,一直到晚年,他的作品仍然流露出思念母亲的余痛。

由于他的家庭的不幸,使之格外注重女性的美,让他对女性产生了格外的关注。

此外,他恋爱的失败特对他创作有影响,他曾和一个名叫伊藤初代的女生恋爱,当时伊藤是一个咖啡厅的服务员,川端康成经常到这个咖啡馆去,两个人经常见面,日久生情。

过后不久,川端康成向这个姑娘求婚,她当即同意。

然而他在准备婚礼相关事宜时,却收到伊藤的信,信中表示不能与其结婚。

恋爱失败这件事情对他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他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波动,影响多大数十年之久。

其次,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对女性的描写。

川端康成自幼就酷爱读书,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对川端康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是众人皆知的。

由于自己当时内心那份哀怨伤感的情绪,与《源氏物语》的审美意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正是这一共鸣给他今后的文学创作带来了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端康成小说中女性形象探析摘要川端康成的小说擅长表现细腻的情感之美,尤其是与悲哀有关的情绪。

在他看来,美与悲是难以区分开的,甚至可以说,美就是悲,悲就是美。

在其作品中,女主人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美,同时也流溢着纤细、低回的哀愁。

川端康成的这种审美取向与日本传统美学密不可分,日本美学传统中的“物哀”情调对其作品影响甚深。

川端康成将描写对象的悲哀感与作家自我的同情感统一,赋予人物以悲剧的情调,创造了感人的艺术形象,也奠定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悲哀美”。

关键词:川端康成女性形象悲哀美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他的创作深深植根在日本传统文学的沃土之中,在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手法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的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等,因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及高超的小说技巧而荣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的创作,总是源于内心情感的变化。

每个作家都因特殊的生存体验而形成了不同的观察角度及情感基调。

川端康成之所以常怀一颗悲哀之心,与其自身的生存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童年时代坎坷的孤儿经历及亲人们相继辞世的沉重打击,长大后又亲眼目睹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这些巨大的悲痛逐渐外化为艺术形态。

川端康成的这种审美取向也与日本的美学传统密不可分,日本美学传统中的“物哀”情调,对其作品影响甚深。

因此,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明显的“悲哀美”,她们或身世飘零,或命运曲折,而且对生活有着美好的追求,但却始终逃不开命运的枷锁。

川端康成将描写对象的悲哀感与作家自我的同情感统一,赋予人物特别是善良的女性以悲剧的情调,表现了鲜明柔和的女性美,创造了感人的艺术形象,也奠定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其几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分析来解读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

一《伊豆的舞女》中的熏子在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舞女熏子是一个纯洁善良、美丽典雅的少女,她有着秀丽的外表,笑起来像一朵鲜花。

川端康成将“我”和熏子之间的纯真感情用绝妙的手笔融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透过伊豆秀美的风光,我们感受到了熏子那未经尘世浸染的美丽心灵和纯洁的感情。

当她在浴场里看到“我”开心地赤身跑出来,“我眺望着她雪白的身子,它像一棵小桐树似的,伸长了双腿,我感到有一股清泉洗净了身心,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嗤嗤笑出声来。

她还是个孩子呢。

是那么幼稚的孩子,当她发觉了我们,一阵高兴,就赤身裸体地跑到日光下来了,踮起脚尖,伸长了身子。

我满心舒畅地笑个不停,头脑澄清得像刷洗过似的,微笑长时间挂在嘴边”。

小说中的舞女熏子虽然美丽清纯,但巡回艺人的身份却决定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

艺人们为世人所鄙视,甚至“每个村庄的入口处都竖着一块牌子——乞丐及巡回艺人禁止入村”。

但为了生计,她们又不得不整日四处奔波、卖唱卖笑。

舞女的命运是悲哀的,而“我”与舞女的感情中也蕴藏着淡淡的愁绪。

主人公“我”和舞女在旅途中邂逅并互生倾慕之情,但他们之间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终究只是一场美丽的梦。

“我”是一个高材生,前途无量,被视为社会精英,处处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优待;而舞女们则是地位低下的巡回艺人,她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因此,主人公“我”一方面被舞女所吸引,努力地去接近她们,甚至一度想融入她们的小团体中;但另一方面,“我”又处处显摆自己的优势,多次向艺人们馈赠金钱,这一切在事实上不断地拉大“我”和舞女之间的距离。

在“我”乘船远去,熏子痛苦地挥动洁白手帕的一瞬间,”我”蓦然感悟到美的真谛,情未尽,心已伤,无限惆怅中蕴含着日本传统的纯情之美和伤感之美。

二《雪国》中的叶子及驹子在川端康成的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之作《雪国》中,情感之美主要体现在对驹子和叶子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刻画上。

对于小说的主人公叶子,作者认为她的美是“这世间不存在的美”,是“到了悲哀程度的美”。

因此,叶子的美也就美得悲凉,美得空灵,美得纯粹。

川端康成对她外表的描写不多,却用其美丽的声音抓住了岛村和读者的心,如在雪夜中探出窗外呼喊站长的声音就给岛村留下了”优美而近乎悲戚”的感觉。

她对弟弟无微不至的殷切关怀,对行男耐心细致的真诚侍奉,天天凭吊在行男墓前的执著、忠贞,都是她纯真品格的具体化,也是她顽强性格的表现。

然而,叶子仍然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

为了生存,她做苦工、干杂活,想去东京帮佣。

但是恋人行男的死是一种难以消除的悲痛,而驹子的处境也让她为之心酸。

小说的最后,叶子葬身火海,川端康成运用慢镜头,逐渐将视角推近,“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突出下巴颏儿,伸长了脖颈。

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曳着”。

此时,展现出的是哀绝的美,表达了川端康成一贯的信仰——美的东西同时也令人悲伤。

《雪国》中的另一位女主人公驹子则显得与众不同,她浑身散发出野性的、肉感的美。

驹子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女子,她的外表娟秀妩媚,作者强调她的美,“与其说是她的艳丽,倒不如说是她的洁净”。

她的心灵纯洁无暇,表现在她对行男的忘我精神以及对岛村不掺有任何杂念的爱情中。

驹子的美是洁净的美,川端康成以纯洁的雪来形容驹子。

透过那洁白的雪色,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驹子肉体的洁净,也仿佛看到了驹子心灵的圣洁。

然而,驹子也无法逃离悲惨的命运,她年少时便沦落风尘,有幸得到赎身,但不久恩人病亡,使她再次落入火坑,后又遇好心的琴师将她赎出,可为了救琴师之子行男,迫于生计,她又不得不再次做艺伎。

驹子爱上了一年一度来访的岛村,她明明知道这是一场无果的爱情,可是仍然不顾一切地在岛村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

她虽有坚定的信念和刻苦自励的精神,但她的努力却仍然是徒劳的。

对于驹子来说,完美的爱情和正常的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她永远留在命运无可改变的悲伤里。

文中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憧憬和无奈,更多的是隐含着痛楚的美。

“她那抹上厚脂粉的肌肤,丰满得令人感到一种无端的悲哀”,”真可悲啊,驹子喃喃自语,把身子缩成一团,趴了下来”。

显然,在作者笔下,从驹子身上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内在真实的哀感,这种美蕴藏着更多的悲伤和哀叹,带着深沉而纤细的哀伤,交织着女性对自己悲惨境遇的哀怨。

川端康成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透露出对善良的下层女性人物悲惨境遇的哀怜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淡淡忧伤与无奈。

驹子的形象中展现的颓废美也符合川端康成一直在作品中追求的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情感和忧郁的生活的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

三《美丽与悲哀》中的音子与文子《美丽与悲哀》中,两位女人公的遭遇也深深地流露出了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悲哀。

31岁的有妇之夫大木,一面伤害着妻子,一面占有了16岁的少女音子。

音子是纯洁的,她深深爱上了大木,并在17岁时早产下一个仅8个月的女婴。

然而,既使她没有任何其他要求,命运也没有使她的幸福持久。

婴儿身上稍纵即逝的生命之火,使音子面临接踵而至的爱情破灭、自杀未遂、精神崩溃。

音子从这段感情的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将经历悲惨的结局。

大木剥夺了音子的纯洁,也打乱了她的一生,“使她失去了成为妻子、成为母亲的权利”,这是让音子终生难以平复的创伤。

然而,大木却冷酷得习以为常,他将这段经历写成小说,起了一个平凡的书名。

更为残酷的是,他把小说的原稿交给妻子文子,让她为自己打字,将妻子变成了一台被操纵的机器。

文子在这一过程中饱受着折磨,并由于劳累及心情抑郁等原因流产,失去了他们的孩子。

那篇浸透了两个女人痛苦和屈辱的小说,送走了两条生命——音子早产的婴儿和文子流产的胎儿。

然而,小说却大获成功,畅销数载,不但资助了大木一家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还给文子添置了衣物饰品等。

令人震惊的是,文子在大木名利双收的快乐中竟然渐渐缓解了伤痛和嫉妒,以丈夫的背叛为代价换来的衣食,居然没有使她感到更深的侮辱。

大木征服了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在饱经磨难之后依然深爱着大木并折服于大木,这不能不说是女性的悲哀。

四《千只鹤》中的太田夫人与文子《千只鹤》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血淋淋的冒犯性的故事,父子同淫一妇,母女同侍一男,故事本身就十分病态。

在这种乱伦的关系当中,作者赋予了作品以审美和道德的双重意识。

太田夫人和女儿一直置身于情欲和道德的冲突之中,作者将丑恶的情欲升华成为一种美,或者他认为这种美本身就是道德的。

太田夫人是一位成熟的女性,三谷菊治在她这里找到了“男人”的感觉,“只觉得自己好像初次认识了女人,也懂得了男人。

菊治从来也不知道,女人会这般温柔妩媚,顺从迷人,简直温馨得令人陶醉”。

川端康成认为,菊治与太田夫人的关系是在极其自然的状态下结合的,因此不管是道德还是非道德的爱情,只要出于自然、出于真诚,就是纯洁的。

他也借用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

文子说:“我倒不认为是罪孽”,“我妈死的第二天,我就渐渐觉得她美。

倒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显得漂亮起来”。

这类女性的感情是复杂的,川端康成以自己独特的美学理解赋予她们以“病态的美”,那就是,她们明知自己的所为不正常,但还要坚持去做。

当然,这些女性最终或抑郁,或自责,或悲哀。

太田夫人也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和在伦理道德中的挣扎。

文子与其母共侍一男,始终挣扎在情欲和道德的边缘。

文子是小说中出现的纯洁的少女,她纯净优美,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是她真正把菊治从爱情罪孽的泥沼中拯救出来,用自己少女的纯洁彻底完成了对菊治的救赎。

对于文子,有评论家认为,“虽然她自身洁净无垢,但却倾心于对潜藏在人性中罪恶意识的深刻理解与同情,并以巨大的爱牺牲自己去救助他人,这就是文子。

”对此我们认为,文子的美的确在于对菊治的拯救,但她是以委身于菊治,向他献出自己的身心来洗刷他的罪恶感,这种美也略显病态。

太田夫人与文子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可见,在川端康成小说中,女主人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美,有的圣洁纯情,有的成熟热情;然而,却都流溢着纤细、低回的哀愁之美,这种美蕴藏着更多的悲伤和哀叹,带着深沉而纤细的哀伤,交织着女性对自己悲惨境遇的哀怨。

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展现的“悲哀美”,也符合川端康成一直在作品中追求的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

川端康成继承和发展了日本古老的“物哀”审美观,并将这种美学思想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创作出令世人瞩目的杰作,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学习。

参考文献:[1] [日]川端康成,叶渭渠译:《川端康成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2] [日]川端康成:《川端康成谈创作》,三联书店,1988年版。

[3] [美]唐纳德·金:《不灭之美——川端康成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4] [日]长谷川泉,孟庆枢译:《长谷川泉日本文学论著选川端康成论》,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5] [日]川端康成,高慧勤译:《雪国·千鹤·古都》,《漓江出版社》,1985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