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课后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后练习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②④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
读图回答3~5题。
3.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
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A.模式1B.模式2
C.模式3 D.模式4
4.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外
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据此完成6~7。
6.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09年郑州模拟)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8~10题。
8.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A.政策B.市场C.气候D.地形
9.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
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
10.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5∶50.7∶45.8。
2005年我国GDP中三大产业的贡献率分别是6.3%、54.7%、39%。
结合下图回答11~12题。
11.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基本完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占GDP的比重也将稳中趋升
B.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显著下降
C.届时经济增长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将会提高
D.第一产业比重将有所提升
12.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
B.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矛盾仍很严重
C.第二、三产业开放程度差异大,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D.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
( 2008年江苏卷)读“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①—城市人口比重
B.②—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14.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较慢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据此完成15~17题。
1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 .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 .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16.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1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错误的是
A.加强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B.加强规划与管理
C.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发展重工业
D.建设城市新区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右图是我国四个地区企业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18题。
17.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
现在东莞约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下图,回答19~20题。
19.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东莞临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
B .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 .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
D .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
20.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B .由原料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转变
C .由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
D .由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转变
珠江三角洲地工业结构变化趋势示意图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21~22题。
2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2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23.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
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材料三: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
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以产业为主;1990年后,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
(2)根据材料2,简述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 (3)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
请你分析其中的地理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如何实现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四点以上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的电脑生产,主要是一些电脑的硬件设备生产或电脑的组装生产,这类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而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答案】 B
【解析】从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工业是由原料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转变。
【答案】 B
51.13分
(1)加工(和组装)环节1分劳动密集型1分高新技术1分
(2)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
(3分) (3)深圳的政策优势减弱或消失(此为必答,1分);上海经济腹地比深圳广,产业基础比深圳好,科技力量比深圳雄厚,大城市依托比深圳密集(答中其中2点即得2分)。
本小题共3分
(4)建议: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②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③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⑤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
(每点1分,要求回答其中四方面即可,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