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合集下载

2012年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玉米品种(一)

2012年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玉米品种(一)
种 数 量超 过 5 0个 . 水 稻 种植 面 积 1 6万亩 , 而 企业 需 的 品种 , 要 积 极探 索 品种 推介 单 位 、 技 术 推广 单 位 及 要 的理想 品种 如 丰优 香 占 、 宜香 2 2 9 2种 植 面 积不 足 龙 头 企 业合 作 的途径 ,形 成 共 同发 展 的 工作 机 制 及
划 定 产 业 生产 基 地 , 对基地环境包括土壤 、 空气 、 灌 单位 给予 必 要 的工 作 经 费 ,制 定 并 落实 产 业 扶持 政 另 一方 面 , 用 足用 活信 贷 政策 , 对 龙 头加工 企业 给 溉用 水进 行保 护 , 使其 实 现资 源可 持续 利用 。进 一 步 策 , 同时在税 收 、 电力 、 征地 等方 面 给予最 大 的优 加快 绿 色无 公 害 基地 建 设 步伐 .集 中利 用 3 ~ 5年 时 予支 持 , 三是 服务 支持 。 主要 是信 息服 务及 市场要 素建 设 , 间, 把 勉 县建成 全 国绿 色食 品稻 米 生产 示范 县 。在 品 惠 。
3 发展 对 策
勉 县生 态 条 件优 越 ,发 展 优 质 米产 业 具 有 得 天 全标 准要 求 。
. 4 切 实加 强组 织领 导 独厚 的条 件 。针 对优 质米 产业 发展 存 在 问题 , 应 抓 好 3
以下 几个 方 面 的工作 , 才 能做 大做 强优 质米 产 业 。
3 . 1 抓好 优 质稻 生产 基地 建设

是 政府 扶持 。制 定优 质 米产 业 发展规 划 , 明确
发展 目标 , 制定 相 应 的工 作 考核办 法 。 二是 资金 扶持 。

基地建设上 , 要立足发挥资源优势 , 突 出特 点 ,

2012年棉花产业大事记

2012年棉花产业大事记
度棉 花 临时收储 预案 》 。标 准 级 皮 棉 到 库 价 格 提 高 到 每吨 2 0 4 0 0元 ( 公 重) , 其 它等 级皮 棉 的收 储 价格 业健 康发 展 。 9月 5日 , 同家发 改委 召集有 关部 门 开会 , 研 究
如何 切实 采取措 施 防止 目前 投放 的储 备 棉 m现 “ 转
议 分析 _ r今 年 棉 花 生 产 呈 “ 一 降一 稳 两 提 高” 的 特 点, 即而积下降 、 总产稳 定 、 单 产和生产成本 提高 。 1 1 月 4日, 农业 部在 J 西南 宁 召 开 全 国 农 作 物 病 虫害 绿 色 防控 作 会 议 。会 议 要 求 各 级 农 业 植
上述标 准 的合约 , 仍按原 规定 执行 。 4月 1 3 E t , 国家 统计 局 发 布 消 息 , 2 0 l 2年 棉 花
播种 面积减少 4 %左 右 。2 0 1 1年 我 国 进 口棉 花 数 量 达到 3 3 6万 吨 , 约 占我 国棉 花 总 消 费 量 的 3 O 以 。 5 月 1 7 E t , 中国棉花 协会 在 成都 举 行 “ 2 0 1 2巾
国棉业 发 展高峰 论坛 ” , 主 题 为“ 全 球格 局 下 的棉 业 町持 续 发 展 ” 。
5月 1 7日, 供 销合 作 总社 、 中 国棉 花协 会 发 布 消息 , 2 O l 1 年 首 次 启 动 的 棉 花 临 时 收储 政 策 发 挥 重大 政策 效应 。截 止 到 2 0 1 2年 3月底 , 累 计 收 储 棉花 3 1 3万 吨 , 占到 年 度产 量 的 4成 以 上 , 棉 花 价 格剧 烈波 动 的局 面得 到稳 定 。 5月 3 1日, 农 业 部部 长韩 长赋 在合 肥举 行 的 全 国农业 科技教育工作 会议 上说 , 今年 , 国家将 大规 模 开展粮 棉油糖高产创建 和“ 菜篮 子” 标 准化生 产创 建 活动 。中央财政初 步安 排高产 创建 资金 2 0亿元 , 支 持建设 1 2 5 0 0个粮棉油糖万亩 高产创建示范 片 。 8月 8 - - - . - 9日, 中 国农 学 会 棉花 分 会 2 0 1 2年 年 会暨第 八 次 会 员 代 表 大 会 在 山 西 省 运 城 市召 开 。 会 议主题 是 “ 棉花 生产轻 简化 ” 。 8月 2 3日, 新 疆维 吾尔 自治 区召开 新疆 棉花 丁 作 电视 电话 会 议 , 对新疆 2 0 1 2年 的 棉 花 收储 运 销 各项工 作进 行 再 动 员 、 再 部 署 。会 议 要 求 , 全 力 做 好 棉花 收储运 销丁 作 , 确 保新 疆 棉农 收 益 和棉 花 产

2012年山东省畜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2年山东省畜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养殖博览 L 科 致 向 2 2 技 富 导/ 1 0. 7
近 水平 距 离应 当不小 于 灯 杆 高 的 1 业 的车辆 要经常清 理防火帽 内的积炭, 地 , . 5 不能 在麦秸 堆放场 地 内停 留 、 养 保 倍 ,灯杆宜采用水泥杆, 埋设深度根据 确保 性能安全可靠 。 每次场内装卸作业 和维修。对发 生故 障的车辆应拖至麦秸 灯 杆的长度来确定 , 秆越长埋的深度就 结 束后, 一切车辆都要 离开 麦秸堆放场 堆放场外修理 。
养猪不赚钱 , 是一些养 猪户共 同发 出的感 叹。究其 原因 , 除了选择的品种 不对路 和价格 变化 等因素外 , 主要还是
技术原 因。

熬 , 季 暑 热难 耐 , 子 、 蝇 、 子 、
3增加饲喂次数 , 定时饲喂 . 育肥前 蚤横行 , 响猪休息 , 影 传播疾病 , 增加 猪 率 。( ) 染病的几率 ,减缓猪生 长发育速度 , 增 期每天饲喂 5 6次 ; ~ 后期每天饲喂 3~ 4 加 防治成本 , 至导致 死亡 , 甚 造成更 大
猪群科学 防疫技术 。 推广科学 的防疫程 和粉碎加 工利用 技术 以及秸 秆制作 青 等鸡种推广。2 . 优质 肉鸡和土种蛋鸡配
序, 确保 免疫科学有效 。
( ) 质 饲 草 生 产 与 加 工 利 用 关 七 优
键 技 术 示 范推 广
贮微贮 饲料技术 。 6 一草轮作 、 . 粮 间作 套营养技术。3 . 肉鸡标准化规模养 优质 和套种技 术 , 示范人工种 草养畜模 式和 殖技 术。4优质土种蛋鸡 的配套饲养管 . 畜禽青绿饲料周年均衡供应 技术 。7林 理技术 。. 良种鸡的疫病 防控技术 。 . 5 地方
草共生技术, 示范林下畜禽生态养殖 。

四川省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

四川省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

2 0 。技术依托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 5元
■ 水稻 优 化 定 抛 技 术 般 每 亩 可 增 产 稻 谷 5 ~10 g 0 5 k ,增 收 节 支 2 0 以 上 。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 四 川 农 业 大 学 、 0元 四 川省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总 站 。
上 :免耕 、秸秆 还 田等 利于培 肥地 力 ,实 现可持 续发展 。技术 依托 单位 :四川省 农业科 学
院 、 四川 省 农 技 推 广 总 站 。
■油 菜 轻 简 高 效 栽 培 技 术 比 其 他 常 规 技 术 可 亩 节 本 增 效 5 元 以 上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成 都 市 农 林 科 学 院 、 四川 省 农 0 业 技 术推 广总 站 、 四川 省 农 科 院 。

4 A3 R。 春 播 全 生 育 期 10 5 /5 2 天 。平 均 亩 产 3 43 g 适 宜 9. 。 k
栽培平均增产 1%,水 分利 用效 率提高 2 %,并降低地膜覆 盖 “ 5 0 白色污染” 。缩行增密栽培 措
施 在 大 面 积 种 植 密 度 亩 增 加 50 基 础 上 ,亩 增 加 产 量 8 0株 0~lO g O k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四 川 农 业 大 学 、四 川 农 业 科 学 院 、四 川省 农 技 推 广 总 站 。
蜀椹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机 插 秧 育 秧 的 秧 本 比为 18 :0~110 :0 ,节 省 秧 田 8 %左 右 ;1 机 手 每 天 可 栽 插 2~ h 0 个 4 m 大
田 ,是 人 工 栽 插 的 6 倍 以上 ,每 亩可 节省 投 入 5 元 左 右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四 川 省 农 技 推 广 总 0 0

2012年山东省小麦主导品种

2012年山东省小麦主导品种

2012年山东省小麦主导品种
赵敏;乔艳美;刘叶
【期刊名称】《农业知识:乡村季风》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一)水浇地类型品种1.济麦22 详情参阅本Tq2008年第8期第42页。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赵敏;乔艳美;刘叶
【作者单位】菏泽市牡丹区农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2012年山东省小麦主导品种
2.两个2012年山东省玉米主导品种
3.2012年山
东省水稻主导品种4.2012年山东省畜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上)5.2012年
山东省畜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 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 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是指推广应用那些在当地具有较高适应性和推广潜力的农作物品种。

在农业生产中,主推适宜当地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的优质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则是对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报告,以评估推广效果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就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进行汇报和分析,以及对这一实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探讨。

一、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背景和意义1.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背景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能力,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意义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意义在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产品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1.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品种选择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农业主导品种的甄选和推广对象的确定。

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结构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取适应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农作物品种进行主推。

2.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技术推广方式技术推广方式包括示范推广、种子培育、培训宣传等多种形式,以确保农民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另外,还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推广效果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推广效果应该得到客观评估。

主要考察指标包括作物产量增加情况、品质改善情况、农民收入增加情况等。

只有经过实际验证的有效推广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4.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改进措施根据实际推广效果和农民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推广措施。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 160个主导品种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 160个主导品种
二 、 南稻区 华
南粳 4 适 宜 在 江 苏 省沿 江及 苏南 地 区 中 上 等 4: 肥 力条 件下 种植 。 秀 水 14: 宜在 浙江 省粳 稻 区作 单季 稻种植 。 3 适 株 两优 8 9 适 宜在湖 南省 稻瘟 病 轻 发 区作 双 季 1: 早 稻种 植 , 西全 省稻瘟 病轻 发 区作双 季早稻 种植 。 江 中嘉早 1 : 7 适宜 在江 西 、 湖南 、 徽 、 江 的稻瘟 安 浙 病、 白叶枯病 轻发 的双 季稻 区作早 稻种 植 。 中早 3 : 宜 在浙江 省作 双季早 稻种植 。 9适 天优华 占 : 宜在 江西 、 适 湖南 ( 陵山 区除外 ) 湖 武 、 北 ( 陵 山 区 除 外 ) 安 徽 、 江 、 苏 的长 江 流 域 稻 武 、 浙 江
天 优 12 适 宜在 广西 中北 部 、 建 中北 部 、 西 2: 福 江
百农 AK5 : 8 适宜 在 黄淮冬 麦 区南 片 的河 南省 中
中南部 、 湖南 中南 部 、 江南 部 的 白叶 枯病 轻 发 的双 浙
季 稻 区作 晚 稻种植 ; 宜广东 省各 地早 、 适 晚造种 植 。
中稻种植 。
湘 晚籼 1 : 宜在 湖南 省 稻 瘟 病 轻 发 区作 双 季 7适
晚稻种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云光 1 7号 : 宜在江 西平 原地 区、 南 以及福 建 适 湖 北 部 、 江 中南部 的稻瘟 病轻 发 的双季 稻 区作 早稻 种 浙
植 。
丰 源优 2 9 适宜 在湖南 省 稻瘟 病 轻发 区作 双季 9:
区 、 建北 部 、 南南 部 稻 区的 白 叶枯 病 轻发 区和 云 福 河
南 、 州 ( 陵 山区 除外 ) 重庆 ( 陵 山 区除外 ) 中 贵 武 、 武 的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4.24•【文号】农办科[2012]33号•【施行日期】2012.04.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12]33号)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作用,我部自2012年起启动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广泛整合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

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部编制了《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

请3省1区1局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支持单位和责任专家高度重视,认真部署落实,细化行动方案,狠抓技术服务,务求取得实效。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部决定,自2012年起启动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

具体方案如下:一、思路与目标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玉米科技创新、转化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以黑龙江(含垦区)、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四省区为重点区域,强化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和工程机械三大支撑,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科研教学单位、龙头企业和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依靠科技支撑玉米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玉米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为“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总体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122”的总体目标,即在东北地区近2亿亩玉米种植面积中,实现1亿亩玉米平均亩增产200斤以上,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玉米总生产能力比“十一五”时期平均增加200亿斤以上,辐射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

附3、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附3、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简介一、主导品种简介T优167品种简介优点:丰产性较好,后期落色好。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杂交迟熟早籼,在我省作双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6天左右。

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茎杆坚韧,耐肥抗倒,叶色淡绿,剑叶直立,叶鞘无色,后期落色好。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2万穗左右,每穗总粒数115粒以上,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

产量表现: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双季早稻栽培,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2-15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公斤;采用薄膜育秧或软盘抛秧技术;薄膜秧控制秧龄25天以内,软盘抛秧控制叶龄在“3叶1心”之内。

亩栽2万蔸,每亩基本苗9-10万。

应施足底肥,早施追肥。

及时晒田控蘖,后期实行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保证充分结实灌浆。

特别要注意对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T优705品种简介优点:熟期早,米质优,米饭适口性好;耐肥抗倒。

丰产性、稳产性好。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中熟杂交早籼组合,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

株高84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剑叶直立,剑叶角度中间类型,叶色深绿,叶鞘、稃尖无色,茎杆坚韧,耐肥抗倒。

熟期落色好,不早衰。

综合表现丰产性、稳产性较好。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 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18粒左右,结实率70%左右,千粒重克。

产量表现:一般亩产450公斤左右。

栽培要点: 3月底4月初播种。

每亩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公斤。

采用薄膜育秧或软盘抛秧技术;薄膜秧控制秧龄28天以内,软盘抛秧控制叶龄在“3叶1心”之内。

亩栽2万蔸,每亩基本苗8-10万。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及时晒田控蘖,后期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

注意病虫害特别是稻穗瘟的防治。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德农早6号品种简介该组合是湖南德农独农经营的早稻中熟偏早的优质高产新组合。

农业部推介发布2012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农业部推介发布2012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农业部推介发布2012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农业部组织遴选了2012年16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100项主推技术(见附件),于2012年2月3日发布。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一、长江流域(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丰两优香一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四)丰源优29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五)南粳44: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六)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七)株两优81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江西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八)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九)中早39:适宜在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十)天优华占: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业部

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业部

附件1: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业部)一、主导品种(一)水稻(30)1、长江流域Y两优1号、中嘉早17、湘晚籼17号、Q优6号、金优458、丰源优299、云光17号、泰优99、天优华占、川江优527、株两优819、珞优8号、淦鑫2032、东南沿海天优998、博优998、徐稻3号、南粳44、天优3301、宁粳3号、粤晶丝苗2号、广优2643、秋优998、淮稻9号、宜优6733、东北平原垦稻12、龙粳21、吉粳88、辽星20、辽星1号、长白19号(二)小麦(24个)1、黄淮海地区百农AK58、济麦22号、郑麦9023、西农979、郑麦366、周麦22号、皖麦52号、周麦18、师栾02-1、烟农19、邯61722、长江中下游地区扬麦16、郑麦9023、扬麦13、鄂麦18、宁麦133、西南地区川麦42、内麦114、西北地区宁春4号、新冬20号、新春6号5、东北地区克丰10号、垦九10号、龙麦30(三)玉米(26个)1、黄淮海地区郑单958、浚单20、鲁单981、金海5号、京单28、中科11号、蠡玉16、沈单16、永玉3号、锐步1号2、西南地区川单418、渝单19号、云瑞8号、正大619、黔兴201、登海11号、成单30、中单808、3、北方地区郑单958、吉单27、辽单565、龙单38、绥玉10、兴垦3、益丰294、特用玉米新美夏珍(四)大豆(18)1、东北地区华疆4号、垦鉴豆27(疆莫豆1号)、黑河38号、北豆5号、蒙豆14号、合丰50、合农45、绥农28、黑农48号、吉育47号2、黄淮海地区冀豆17、晋遗30、郑92116、菏豆13、中黄13、皖豆28、3、南方地区南豆12、华夏3号(五)棉花(14个)1、长江流域中棉所63、鄂杂棉10号、湘杂棉10号、苏杂3号(原名:宁杂602、SGKz9)2、黄淮海地区鲁棉研28号、中棉所70、中植棉2号、中棉所50、鲁棉研21号、冀棉9583、西北内陆地区新陆早33号、新陆早42号、新陆中35、中棉所49号(原名:中287)、(六)油菜(10个)中油杂11、宁杂11号、中双11号、秦优10号、南油12、川油36、中油杂12、华油杂13、渝油21、青杂5号、(七)马铃薯(2个)同薯20号、中薯3号(一)综合技术(8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稻田生态种养结合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二)农机化综合技术(5项)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收获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机械化植保技术和其它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三)水稻(7项)1、长江流域及华南稻区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2、北方平原地区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粳型超级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四)小麦(9项)1、黄淮海地区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晚茬小麦“四补一促”栽培技术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2、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稻茬麦免(少)耕栽培技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3、西北地区旱地小麦蓄水保墒栽培技术4、东北地区深松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五)玉米(6项)1、黄淮海地区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玉米晚收增产技术2、西南地区西南玉米雨养旱作增产技术3、北方地区玉米密植早熟增产技术玉米中耕深松蓄水保墒增产技术玉米病虫综合防控技术(六)大豆(4项)1、东北地区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技术2、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免耕节本栽培技术3、南方地区南方大豆间、套作栽培技术(七)棉花(6项)1、长江流域杂交棉增密技术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技术棉花基质育苗移栽轻简新技术2、黄淮海地区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3、西北内陆地区棉花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高密度膜下滴灌植棉技术(八)油菜(3项)稻田双低油菜免耕栽培技术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栽培技术旱地双低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九)马铃薯(2项)南方冬种马铃薯早熟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旱作马铃薯节水保墒丰产栽培技术(十)蔬菜(2项)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十一)果树(2项)果树优质综合农艺节水技术柑橘留树保鲜综合技术附件2: 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山东省)注:▲表示农业部2010年已推介发布。

豫北地区小麦现阶段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豫北地区小麦现阶段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1 豫北麦区主导品种及栽培技术1.1 百农矮抗581.1.1 特征特性 由河南科技学院选育而成,亲本组合:周麦11号∥温麦6号/郑州8960。

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

半冬性,中熟品种,株高70cm ,抗倒伏能力强,株型紧凑,穗层整齐。

分蘖力强,成穗率适中,平均每667m 2穗数40万穗、穗粒数33粒、千粒重45g 。

苗期长势壮,抗寒性好,后期叶功能好,成熟期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

高抗条锈病、白粉病和秆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达到中筋优质指标且品质稳定。

1.1.2 栽培技术要点 精细整地 为提高播种质量应积极推广使用条播。

达到播种深浅一致,落子均匀易于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四项高产栽培技术指标。

播量因地区、播期、播种方法等不同有差异,一般每667m 2播量10~12kg ,基本苗12万~14万。

矮抗58适宜早播,最佳播期应在10月3-13日。

适时灌水、追肥 矮抗58一般追肥、灌水2次,第1次结合冬灌进行追肥;第2次浇返青拔节水时适当追肥,抽穗扬花期遇到高温、干旱应浇好扬花水,增粒增重。

适时收获 矮抗58品种后期着色快,落黄亮,误认为是早熟,千万不能因此抢时、早收,以免造成粒重降低,正常收获时间应掌握在完熟后期,子粒基本硬化进行收获。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部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1.2 周麦161.2.1 特征特性 亲本组合:周麦9号×周8425B ,该品种由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2年选育而成并通过国家审定。

半冬性,中熟,株高75cm ,高抗倒伏,株型好。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叶色深,叶片宽长。

穗层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子粒半角质。

成穗率较高,平均每667m 2穗数37万穗、穗粒数30粒、千粒重46g 。

苗期生长健壮,抗寒性较好,耐倒春寒能力稍偏弱。

耐后期高温,熟相好。

高抗秆锈病,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

2012年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简介及审认定意见

2012年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简介及审认定意见

附件2:2012年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简介及审(认)定意见一、水稻1.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稻2012001品种名称:红优2155选育单位:福建省万佳禾种业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红矮A×明恢2155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2.3天,比对照威优77迟熟2.6天。

群体整齐,植株较高,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

每亩有效穗数17.0万,株高114.6厘米,穗长24.3厘米,每穗总粒数142.5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9.0克。

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

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3%,精米率74.4%,整精米率67.4%,粒长6.2毫米,长宽比2.5,垩白粒率89.0%,垩白度21.1%,透明度3级,碱消值5.0级,胶稠度5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4%,蛋白质含量9.9%。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84.71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9.06%,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469.90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3.20%,达极显著水平。

2011年参加省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0公斤,比对照威优77增产4.43%。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秧龄为25~30天。

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

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7:0.9,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

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

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红优2155属早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全生育期132天左右,比对照威优77迟熟3天;产量高;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上杭茶地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

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

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2012年国家玉米审定品种简介

2012年国家玉米审定品种简介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01品种名称:龙作1号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品种来源:中M-8×L237特征特性: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先玉335早1天。

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93厘米,穗位117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

花丝绿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9.6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橙红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6克。

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感弯孢叶斑病和玉米螟。

籽粒容重757克/升,粗蛋白含量9.75%,粗脂肪含量4.56%,粗淀粉含量74.30%,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9.3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5%。

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4.2千克,比先玉335增产3.8%。

栽培技术要点:1.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亩密度3500~4000株。

2.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白城市除外),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东部中熟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02品种名称:丹玉606号选育单位:丹东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丹1133×丹37特征特性: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先玉335早1天。

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317厘米,穗位121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锥型,穗长20.1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1克。

接种鉴定,抗茎腐病和玉米螟,中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和弯孢叶斑病。

籽粒容重764克/升,粗蛋白含量9.05%,粗脂肪含量4.30%,粗淀粉含量72.93%,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4.6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2.9%。

2012年玉米品种简介

2012年玉米品种简介

2012年玉米品种简介1、国审绿色先锋(改良型与隆平206近似)市场零售价45元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4天左右。

株高240cm左右、穗位90cm左右、株型紧凑、果穗筒型、轴细籽长、不秃尖、无空棵、穗长20—22cm、穗行数16—18行、马齿型、出籽率90%。

抗大小斑病、锈病、青枯病。

耐旱、抗倒伏、活杆成熟。

一般亩产1300斤、高产可达1800斤。

适宜密度3000—3300株、宽行隔4个麦茬、窄行隔2个麦茬、株距1尺—1.1尺。

注意大喇叭口期重施攻穗肥。

8—10叶期喷施“玉米健壮素”达到缩节防倒伏。

2、农玉2号(改良型、红轴与先玉335近似)市场零售价43元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早熟改良型玉米新品种、叶片上举、稀植大穗、根系发达、耐旱抗倒、夏播生育期95天左右、株高260cm、穗位低、果穗下部茎杆粗壮、上部茎杆较细、韧性强、抗倒好、活杆成熟。

红轴、籽长轴细、结实性好,品质优、抗病能力强,一般亩产1400斤、高产可达2000斤左右。

足墒播种适宜密度3300株左右。

重施攻穗肥。

8—10叶期喷施“玉米健壮素”,播种方式宽行隔4个麦茬、窄行隔2个麦茬,也可隔3个麦茬,种一行玉米。

收获期应在苞叶发黄后1个星期收获每亩可增产100斤左右。

3、兵团金研568 市场零售价43元特征特性:该品种夏播96天,株高240cm,穗位98cm,穗长23cm左右,棒子大、结实性强、不秃尖、看相好、出籽率高,籽粒宽大,品质双一级,普通玉米国标一级、饲料用玉米国标一级。

高抗矮花叶病、弯孢菌叶斑病,中抗大斑病、玉米螟、蚜虫。

耐旱、耐涝、抗倒伏。

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宽行隔4个麦茬、窄行隔2个麦茬,株距9寸—1尺。

注意8—10叶期喷施“玉米健壮素”壮杆缩节增抗倒。

该品种综合了蠡玉16的大棒,郑单958的抗倒性、浚单20的结实性、先玉335的品质。

大灾之年(2011年)表现突出。

活杆成熟。

一般亩产1300斤以上、具有1800斤的增产潜力。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 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 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导语: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是近年来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政策的背景、目标及其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情况。

一、背景和目标1.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政策的背景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政策是按照国家农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农产品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通过大力推广高产、高效、高抗品种,来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效益。

2.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政策的目标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政策的目标是推广和应用高产、高效、高抗的农作物品种,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协调,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技术支持和服务,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民的收益。

二、推广应用情况1.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情况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各级政府加大推广力度,通过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等手段,将优质品种引入农村地区。

政府还鼓励农民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主导品种的有效推广和应用。

2.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政策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情况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政策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广主导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随着政府的大力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主导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2)农技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政府通过组织培训班、农技咨询站点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

农技人员通过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种植需求,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示范推广的应用效果显著政府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围绕主导品种的种植和管理展开示范推广。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13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13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

( 六) 冀棉 9 5 8 : 适 宜在 河 北 中南部 , 山东, 河南 东部 、 北部 和 中部 , 江 苏、 安徽 淮河 以 北 , 山 西 南部 , 陕 西 关 中春 播 种 植 。
三、 西 北 地 区
江 沿海 的长 江流域 棉 区春播 种植 。
( 二) 鄂杂棉 l O号 : 适 宜在 江 苏 、 安 徽 淮 河 以 南
( 四) 中棉 所 5 O : 适 宜在 河北 南部 , 山 东, 河南东 部、 北 部 和 中部 , 山西南部 夏播 种 植 , 应 严 格 按 照 农
业 转基 因生物安 全证 书 允许 的范 围推 广 。
本社
摘 自农 业 部 网 站
[ 2 0 1 3 — — 3 — — 2 0 - 1
( 三) 新陆中 3 5 : 适 宜在 新 疆 南 疆 中熟棉 区
种植。
及 浙 江、 江西、 湖北、 湖南 、 四川、 河 南 南部 等 长 江流 域 中 高产棉 区作春 棉 品种 种植 , 应 严 格按 照 农 业 转
基 因 生 物 安 全 证 书 允 许 的 范 围推 广 。 二、 黄 淮 海 地 区
( 一) 鲁棉 研 2 8号 : 适 宜在 河 北 南部 , 山东, 河 南北部 和 中东部 , 江苏, 安徽 淮 河 以 北 麦 田春 套 种 植, 山 东春播 种 植 , 应 严格 按 照农 业 转 基 因生 物 安
全 证 书 允 许 的 范 围推 广 。
结合 配 套技 术 、 高效 缓释 肥施 用技 术 、 农作 物 病 虫
推广。
种和 1 0 0项 主推 技 术 , 予 以推 介 发 布 。其 中 , 推 荐 棉 花 品种 1 4个 , 分棉 区如 下 :

玉山县2012年超级稻示范技术推广总结

玉山县2012年超级稻示范技术推广总结
亩. 大 田作 物 机 播 面 积 将 实 现 4 J D 万亩 。 6 . 加 强种 子 调 剂 和 农 业 执 法
针对今年春涝低温情况 . 喀 喇 沁 旗 农 牧 业 局 在 旗 委 旗 政 府的领导下 . 积极 采取 多 种 措施 战低 温 抗 春 涝 确 保 春 耕 任 务
的完 成 。
晚5 2 5 0 0亩 ; 实现每亩 “ 双增 一 百 ” 的 目标 , 即亩 产 增 加 1 0 0 斤, 节本 增 效 1 0 0元 , 做到水稻增产 、 农 民增 收 和农 业 增 效 的 协调统一 , 并 将 计 划 任 务 分 解 到 各 乡镇 。
三、 实 施 内容 2 0 l 2年 超 级 稻 示 范 推 广 工 作 重 点 是 按 照 良 种 良 法 配
作 物 栽 培
Zu o WH z a i 2 年超级稻示范技术推广总结
杨 友 星 郑 昌 荣
江 西 省 玉 山 县 农 业 局
为切实做好 2 0 1 2年 超 级 稻 示 范 推 广 工 作 ,充 分 发 挥 其
在水稻增 产 、 农民增收 中的重要作用 . 进 一 步 提 高 我 玉 山县
套, 开展 技 术 集 成 创 新 , 通 过培育科技示范户 , 组 织 好 万 亩 高 产 创 建 。 同 时 要 发 挥 示 范带 动 作 用 , 组织现 场观摩 , 加 强 宣 传, 扩 大影 响 , 促 进 超 级 稻 大 面 积推 广 应 用 。 1 . 集 成 配 套 高 产技 术 结 合 万 亩 连 片 高 产示 范 。积 极 开 展 超 级 稻 品 种 筛 选 、 展 示 和 高 产 技 术 集 成 配 套 。把 超 级 稻 品 种 与 当地 主 推 技 术 结 合。 集成 便 于推 广 和 农 民采 用 的 简 化 技 术操 作规 程 。集 成 2 — 3项 农 民易 掌 握 的超 级 稻 技 术 操 作 规 程 , 制 作 成 明 白纸 或 挂

2012年生猪养殖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2年生猪养殖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2年生猪养殖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一、品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江淮黑猪及其二元或三元杂交组合。

二、主推技术1、提高母猪生产能力技术:通过提高母猪的年产仔窝数与平均窝产断奶仔猪头数两部分来提高母猪生产能力。

主要包括(1)、后备母猪的选留,(2)、及时淘汰性能低的母猪,(3)、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4)、群养、光照、运动和公猪诱情等有利于母猪发情排卵,(5)控制母猪阶段采食量,(6)、控制母猪哺乳期的长短。

2、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综合技术:(1)、场址选择、猪场布局合理,开展标准化场房建设,配置现代化设施,(2)、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制定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采用科学合理饲料配制技术,(3)、实行全进全出制和适时出栏。

3、规模养猪场疫病疫病控制技术:通过严格隔离,加强管理,全方位消毒,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和驱虫、灭鼠、灭蚊蝇等综合措施进行控制技术。

推荐常见猪病的免疫。

猪瘟:商品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种猪以后每4~6个月免疫一次。

蓝耳病:商品猪:使用活疫苗于断奶前后初免,4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种母猪:使用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母猪: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1次。

口蹄疫:仔猪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同时根据需要将伪狂犬病、细小病毒、乙脑或大肠杆菌病等列入免疫。

4、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利用有机垫料和发酵菌种制作发酵床,用于吸纳猪的粪尿。

它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经过分解发酵,使猪粪尿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

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猪粪为食饵,繁殖滋生,并除去臭味,同时繁殖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了菌体蛋白等食物,使猪舍演变为饲料工厂和粪污处理厂,形成了一个生态链,从而达到生猪养殖无蝇虫、无臭气、无污染、零排放的效果。

技术要点:(1)、发酵床猪舍的建造,(2)、发酵床的制备及床体制作,(3)、酵素菌剂及营养剂,(4)、发酵床的日常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 水稻(30个) 一、长江流域 (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丰两优香一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四)丰源优29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五)南粳44: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六)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七)株两优81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江西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八)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九)中早39:适宜在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十)天优华占: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十一)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二)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三)湘晚籼17: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十四)云光17号:适宜在江西平原地区、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十五)宜优673:适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华南稻区 (一)天优998: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二)玉香油占:适宜在广东省和海南省作早、晚稻种植。

(三)特优582:适宜在广西桂南稻区作早稻或桂中稻区作早稻种植。

(四)天优122:适宜在广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适宜广东省各地早、晚造种植。

三、西南稻区 (一)Q优6号: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川江优527:适宜在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内5优39: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四)云粳26: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500~1800米的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种植。

四、北方稻区 (一)龙粳21: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插秧种植。

(二)龙粳26: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种植。

(三)绥粳9号: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插秧种植。

(四)通禾836:适宜在吉林省松原、通化、延边、四平、长春、吉林等中晚熟稻作区种植。

(五)沈农9816: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六)徐稻3号: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七)宁粳43号: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中等肥力田块插秧种植。

小麦(22个) 一、黄淮海地区 (一)济麦22: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阳和濮阳及江苏省淮北麦区高水肥地块种植。

(二)百农AK58: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三)西农979: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西南部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四)郑麦366: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五)周麦22: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及山东省菏泽地区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六)烟农19:适宜在山东省亩产400~500公斤地块、安徽和江苏两省淮北麦区、山西南部、北京郊区中水肥地种植。

(七)邯6172: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和山东中上等水肥地,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的高中水肥麦田早茬种植。

(八)皖麦52: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中高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

(九)烟农21: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东、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渭北旱塬,河北东南部,甘肃天水地区旱地种植。

(十)新麦26:适宜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

注意预防倒春寒。

(十一)石麦15: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的水地,河北黑龙港流域半干旱地和肥旱地种植。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扬麦16: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和上海市麦区种植。

(二)郑麦9023: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晚茬种植。

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安徽和江苏沿淮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省麦区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三)扬麦13:适宜在安徽、江苏两省淮南麦区推广种植。

(四)襄麦25:适宜在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

三、西南地区 (一)川麦42: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南部、河南南阳、湖北西北部等地区种植。

(二)内麦11:适宜在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种植。

四、西北地区 (一)宁春4号:适宜在宁夏山川水地、内蒙古河套灌区及延山井灌区、土默川井灌区、甘肃、新疆、山西、陕西、广西等地区种植。

(二)新冬20号:适宜在南疆早熟冬麦区种植。

(三)新春6号:适宜在新疆、内蒙古等有水浇条件的春麦区种植。

五、东北地区 (一)垦九10: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省中北部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等地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二)龙麦33: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种植。

玉米(28个) (一)郑单958:适宜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二)浚单20: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中南部、陕西、安徽、江苏、山西运城夏播区,以及内蒙古≥10℃活动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

(三)鲁单981: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安徽、江苏、山西运城夏播区种植。

(四)金海5号: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江苏、安徽、山西运城夏播种植,叶部病害和黑粉病高发区慎用。

(五)京单28: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省夏玉米种植区、内蒙古≥10℃活动积温2750℃以上的地区,以及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种植。

(六)中科11号: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种植。

(七)蠡玉16:适宜在河北、陕西、安徽、河南、北京夏玉米区,吉林中晚熟区及内蒙古≥10℃活动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

(八)沈单16:适宜在辽宁、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西部春播区和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夏播区种植。

(九)苏玉20:适宜在江苏沿江沿海和苏皖淮河流域地区种植。

(十)中单909:适宜在河南、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东(滨州除外)、陕西关中灌区、山西运城、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淮北市除外)夏播种植。

瘤黑粉病高发区慎用。

二、西南地区 (一)川单418: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云南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

(二)东单80:适宜在辽宁、吉林晚熟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春播和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西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三)雅玉889: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地区、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云南省海拔800-1700米玉米产区中、上等肥力地块及中北部海拔1800-2200米春播玉米产区种植。

(四)正大619:适宜在广西玉米主产区推广种植。

(五)贵单8号: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在丝黑穗病常发区慎用。

(六)登海11号: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夏玉米区和四川、重庆等适宜地区种植,但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区慎用。

(七)成单30: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和底山区种植,与麦苕间套种或净作均可。

(八)中单808:适宜在四川盆周山区种植。

三、北方地区 (一)吉单27:适宜在吉林省东西部等早熟区及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

(二)辽单565:适宜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通辽地区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和北京市、河北省唐山市、内蒙古自治区审(认)定确定的区域种植。

(三)龙单3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内蒙相关区域种植。

(四)绥玉1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及内蒙相关区域种植。

(五)兴垦3: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东部中晚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内蒙古赤峰地区四单19品种种植区域种植。

(六)哲单37: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七)农华101: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晚熟区、辽宁中晚熟区、吉林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山东、河南(不含驻马店)、河北中南部、陕西关中灌区、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地区夏播种植。

(八)京科968:适宜在北京、天津、山西中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和通辽、辽宁中晚熟区(丹东除外)、吉林中晚熟区、陕西延安和河北承德、张家口、唐山地区春播种植。

四、南方玉米区 (一)京科糯2000:适宜在北京、吉林、上海、福建、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